国外奶牛高产的六种方法

国外奶牛高产的六种方法

一、国外奶牛高产六法(论文文献综述)

宋利军,杨利国,刘兴斌,刘耘,张淑君[1](2009)在《中国奶牛与水牛产奶量差异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我国奶牛业分布和消费不均衡,且奶水牛业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奶牛业,从而对奶业发展和人们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本文对现有的有关中国奶牛和水牛产奶量存在差异研究报道进行总结和分析,为提高水牛产奶量和发展奶水牛业提供参考。

刘剑钊[2](2020)在《吉林省玉米主产区稳产高效种植体系构建及氮素流动效率评价》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玉米稳产高效产业体系对我国粮食主产区发展的需求,本研究以吉林省玉米主产区的玉米生产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分别明确本区域适宜品种密度、优化氮肥运筹、改进耕作模式、有机物料还田培肥机理等措施,构建出玉米稳产高效种植体系;并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应用验证;同时,基于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理论,运用NUFER模型解析吉林省农牧系统氮素流动特征及氮素利用效率;进而为本区域玉米产业体系提出建设性意见,明确稳产高效种植制度及生产变化趋势。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进行了品种适宜密度的研究,明确了本区域种植品种的适宜密度。以品种、密度双因子设计试验,在公主岭和哈拉海两地同时进行,结果表明,品种、地域、种植密度和年份对茎叶的吸氮量、氮转移率和氮转移贡献率均有显着差异。株叶面积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利用提高种植密度的补偿效应可以进一步提高群体叶面积。种植密度的增加提高了作物的干物质量和产量,促进了茎叶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向籽粒的转移,为作物高产提供了保障。ZD958、XY335和LM33的最佳种植密度分别为7.83、7.7和8.41万株/hm2。2、基于氮肥运筹规律,提出了合理的优化氮肥运筹措施。选用品种XY335,在密度75000株/hm2条件下,得到优化施氮量为225 kg·hm-2,平均产量在12.3 t·hm-2左右,单株籽粒氮吸收量在1.68~2.75 g,平均值为2.29 g,说明在种植密度增加后,通过过合理的氮肥运筹,植株籽粒吸收氮浓度会有所下降,但同时群体吸氮量大大提高,进而增加群体干物质量及氮累积量;能够显着提高植株氮素利用能力及向籽粒养分运转的能力;同时可以在吐丝后期维持较高的LAI,扩大光合势,促进植株体内光合产物的积累,延长植株持绿性。3、通过改进耕作方式的研究,构建了先进的耕作模式。深松+氮素深追及其配合增施有机肥处理下20~40 cm土层三相比更接近理想值,对土壤结构的改善作用更为显着,同时增加了20~40 cm土层中无机氮的含量,而这个土层中的根量对于吸收和利用土壤中的养分、水分起着重要的作用,且在生育后期更加明显。与常规栽培相比,深松能提高作物干物质重及籽粒产量,深松深追肥及综合培肥增产效果尤为显着,分别增产8.9~16.5%、9.2~18.1%。4、探讨研究了有机物料还田的培肥机理。不同种类有机物料还田后显着增加了耕层(0~20 cm)土壤有机质的含量,NPK+堆肥处理更利于耕层土壤全氮、全磷、速效氮和速效磷的积累,因此,可获得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增施有机物料处理通过增加玉米的成穗率,穗粒数以及百粒重,使玉米的产量得以明显提高。5、提出了吉林省玉米稳产高效种植模式体系,并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应用验证。吉林省不同区域、不同土壤肥力及相对投入与成本均存在显着差异。施肥量与产量、效益比均以中部地区最高。构建了玉米稳产高效种植模式,新型经营主体与普通农户做对比,示范区比农户平均增产为7.8%,。化肥生产效率和水分生产效率较农户习惯也有了大幅提高平均分别提高7.2%、7.2%。与农户相比,示范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了3.1%,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减少了11.4%。这表明在示范区通过构建玉米稳产高效种植模式,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同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6、运用NUFER模型解析,进行了吉林省氮素流动效率评价。应用NUFER模型进行吉林省农牧系统氮素流动及氮素效率的分析,表明吉林省农牧系统氮素流动过程中,氮素输入呈现上升趋势,但农田生产的氮素利用率在提高,吉林省各地区农田氮素利用率(NUEc)为25.11%~43.6%,农牧系统综合氮素利用(NUEc+a)为8.87~16.97%,同时氮素循环利用率呈下降趋势,从1997年的43.77%下降到2017年的40.55%。

李竟[3](2006)在《国外奶牛高产六法》文中研究表明修蹄法。德国柳贝克城动物修蹄技术协会试验证明,每年冬春给奶牛修1次蹄,当年产奶量可增加200公斤。夜间放牧法。古巴将在夜间放牧奶牛,每头奶牛每天可增加产奶量300克。增加光照法。美国科学家发现,奶牛的光照时间由原来的9-12小时延长到16小时, 在同样的饲养条件下,奶牛体重可比原来增加10%,产奶量也相应提高。喂向日葵籽法。据美国的两所大学试验表明,在奶牛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向日葵籽,可增加牛奶产量。喂小苏打法。美国科研人员在奶牛泌乳期,每天给每头奶牛加喂小苏打100克,产奶高峰期提前,产奶量也提高30%。增喂氮、硫法。法国畜牧专家将尿素、芒硝用水配制成1:2的溶液,按每吨青贮饲料加5公斤尿素和500克芒硝的比例,均匀地洒在待贮的大麦、青玉米饲料上,可使青饲料中粗蛋白的含量增加4.90%,胡萝卜素增加 37%,乳牛产奶量增加 10%。(李竟)

凌籽[4](2004)在《国外奶牛“高产”六法》文中指出 1.修蹄法。德国柳贝克城动物修蹄技术协会试验证明,每年冬春给奶牛修1次蹄,当年产奶量可增加200千克。2.夜间放牧法。古巴将奶牛在夜间放牧,每头奶牛每天可增加产奶量300克。3.增加光照法。美国科学家发

杨进花[5](2004)在《国外奶牛高产六法》文中研究指明 1 修蹄法 德国柳贝克城动物修蹄技术协会试验证明,每年冬春给奶牛修1次蹄,当年产奶量可增加200千克。 2 夜间放牧法 古巴将奶牛在夜间放牧,每头奶牛每天增加产奶量500克。

杨进花[6](2003)在《国外奶牛高产六法》文中研究说明 1 修蹄法 德国柳贝克城动物修蹄技术协会试验证明,每年冬春给奶牛修1次蹄,当年产奶量可增加200千克。2 夜间放牧法 古巴将奶牛在夜间放牧,每头奶牛每天可增加产奶量500克。3 增加光照法 美国科学家发现,奶牛的光照时间由原来

二、国外奶牛高产六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外奶牛高产六法(论文提纲范文)

(2)吉林省玉米主产区稳产高效种植体系构建及氮素流动效率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玉米种植体系及养分管理研究现状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玉米种植体系的理论与技术
        1.2.1.1 玉米群体结构对产量及N素利用率的影响
        1.2.1.2 肥料高效利用研究进展
        1.2.1.3 耕作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1.2.1.4 有机物料还田应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1.2.2 农田养分综合管理研究进展
    1.3 玉米种植模式构建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1.6 创新之处
第二章 不同品种密度对玉米氮肥利用及群体光效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地概况
        2.2.2 试验设计
        2.2.3 供试品种
        2.2.4 测定项目
        2.2.5 计算方法及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处理间的产量差异
        2.3.2 不同处理间的叶面积及指数分析
        2.3.3 干物质积累、转运对产量的贡献
        2.3.4 种植密度对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2.3.5 氮素积累、转运和对产量的贡献
    2.4 讨论
        2.4.1 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
        2.4.2 群体调控与叶片发育之间的关系
        2.4.3 干物质积累和氮素转移对产量构成的影响
    2.5 小结
第三章 基于不同氮水平对玉米产量及氮素效率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地概况
        3.2.2 试验设计
        3.2.3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3.2.4 数据分析与计算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产量、生物量和吸氮量的关系
        3.3.2 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3.3.3 不同处理对玉米单株干物质累积与分配的影响
        3.3.4 不同处理对玉米单株氮素累积与分配的影响
        3.3.5 不同处理对干物质及养分转运效率的影响
        3.3.6 不同氮肥水平下玉米光合特征的变化
        3.3.7 籽粒产量对不同氮肥施用量响应特征
    3.4 讨论
        3.4.1 高密度种植条件下氮肥对春玉米氮素吸收的影响
        3.4.2 高密度种植条件下适宜施氮量的可持续性与影响因素
        3.4.3 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不同耕作模式对玉米产量与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地概况
        4.2.2 试验设计
        4.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耕作模式下土壤肥力的变化
        4.3.2 不同耕作模式对玉米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4.4 讨论
        4.4.1 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4.4.2 不同耕作模式对植株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土壤肥力与玉米产量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地点概况
        5.2.2 试验设计
        5.2.3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5.2.4 数据分析与计算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不同种类有机物料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5.3.2 不同种类有机物料还田对玉米产量与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5.4 讨论
        5.4.1 不同种类有机物料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5.4.2 不同种类有机物料还田对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5.5 小结
第六章 吉林省生产现状及稳产高效种植体系构建与实证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吉林省施肥现状调查
        6.2.2 稳产高效种植体系构建与实证
        6.2.3 数据分析与计算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3.1 吉林省玉米化肥投入、养分及经济效益分析
        6.3.2 稳产高效种植体系构建与实证
    6.4 讨论
        6.4.1 吉林省玉米施肥现状
        6.4.2 玉米种植模式优化
    6.5 小结
第七章 吉林省农牧系统氮素流动分析
    7.1 引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NUFER模型建立吉林省农牧氮素流动系统
        7.2.2 数据来源
        7.2.3 氮素流动计算方法
    7.3 结果与分析
        7.3.1 吉林省年际间农牧系统变化情况
        7.3.2 吉林省区域间农牧系统变化情况
    7.4 讨论
        7.4.1 农牧系统氮素流动特征
        7.4.2 基于氮素流动效率的策略探讨
    7.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四、国外奶牛高产六法(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奶牛与水牛产奶量差异的研究进展[A]. 宋利军,杨利国,刘兴斌,刘耘,张淑君. 中国奶业协会第24次繁殖学术年会暨国家奶牛/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第一届全国牛病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9
  • [2]吉林省玉米主产区稳产高效种植体系构建及氮素流动效率评价[D]. 刘剑钊. 吉林农业大学, 2020
  • [3]国外奶牛高产六法[J]. 李竟. 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06(06)
  • [4]国外奶牛“高产”六法[J]. 凌籽. 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 2004(07)
  • [5]国外奶牛高产六法[J]. 杨进花. 农民致富之友, 2004(01)
  • [6]国外奶牛高产六法[J]. 杨进花.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3(10)

标签:;  ;  ;  ;  ;  

国外奶牛高产的六种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