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的门窗不合格

1.5%的门窗不合格

一、一成半门窗产品质量不合格(论文文献综述)

宋子昕[1](2021)在《20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研究(1900-1952)》文中研究指明所谓浴堂是指供人洁身沐浴之场所。浴堂的发展在古时与宗教仪式及庶民文化联系颇深。进入20世纪,北京的公共浴堂发生了重大变革,其社会功能、经营模式、行业组织、使用设备、顾客群体与以往相比截然相异。这一时期,北京代浴堂的发展沿革可以简单划分为五个阶段:1900——1911年,北京浴堂快速发展阶段;1912——1927,北京浴堂繁盛阶段;1927——1937,北京浴堂沉浮阶段;1937——1949,北京浴堂衰落阶段;1949——1952,北京浴堂回暖恢复阶段。20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行业的演变与城市现代化进程推进、社会经济起伏、卫生观念普及、民众生活习惯变迁联系紧密,浴堂在这一时期可以被视为这样一个空间——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并存于其中,国家、政府、社会进步人士、浴堂从业者、浴堂消费者皆对其有着基于自身需求的建构。因此研究北京浴堂可以管窥20世纪上半叶北京城市中公共场所及小商业的发展模式及行业依托。对北京浴堂进行自下而上的微观考察能够从另一个维度上理解20世纪上半叶的北京社会,获知近代北京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及文化环境。以浴堂这一社会基层单位为切入点,分析其中不同群体的活动亦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微观层面的个体经验、实践与宏观社会进程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浴堂行业的发展得益于城市的现代化进程,20世纪以来,自来水、电气设备、日化产品等现代产物在北京的浴堂中普及开来,现代技术改变了浴堂的生产方式,与此同时浴堂的资本组织形式、产权结构、经营手段也相应调整。在浴堂广泛使用现代设施的时候,其运营成本也会相应提高,因此各浴堂不得不开源节流,甚至无视政府颁布的诸项规定。浴堂与政府不断地协调互动又常发生冲突,这点在社会经济困难时期体现的尤为明显。二者产生矛盾的根源在于双方对浴堂不同功能的侧重:政府注重浴堂的卫生功能,浴堂则偏重于追求更多的利润。现代化带来了社会结构的调整,雇佣制度的变化、顾客消费核心需求的转移,社会价值观念的变革,这些变化改变了浴堂业的生产体系,亦影响了浴堂伙计的生存实践。具体而言,社会结构的调整改变了浴堂的消费群体与消费需求,这直接导致浴堂经营模式的变化——服务质量成为决定浴堂收益的重要指征。为了保证服务质量,浴堂行业构建了工资制度,以行业内伙计的生存为条件,强迫他们提高服务水准。在此约束之下,伙计为了生存,不得不市侩殷勤以赚取更多小费,形成了浴堂业独有的服务方式、工作态度与营生技巧,他们的生存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浴堂的行业体制。浴堂经营者为了逐利,浴堂伙计为了生存,出于维护各自利益,浴堂同业公会与浴堂职业工会便应运而生。不同于传统的行会,北京浴堂同业公会是在行业资本化的趋势之下,以各店家共同的经济利益为基础而设立,其主体是各店铺的经营者,为了保障自身的经济收益,他们尽可能地降低伙计数量,延长其工作时间。因此同业公会的存在使得浴堂内部劳资双方的矛盾更加尖锐。在此情形下,浴堂伙计为了生存,便合力抵抗资方压迫,开始组建浴堂职业工会。职业工会的出现增强了工人店伙群体在浴堂行业中的地位,改善了工人的生活待遇,平衡了资方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开展,市民卫生意识的提高使得浴堂成为20世纪上半叶北京市重要的公共场所。与此同时,国家也试图凭借对城市的卫生改良将自己的权力传达到基层,浴堂既是政府施政的对象,又是政策实施的场所。但国家权力通过城市改良、卫生行政来介入城市基层事务的意图并非顺水推舟,政府虽然针对浴堂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定,着力建设平民及女性浴所,但效果均不尽如人意,这些政策及规定常受到来自浴堂经营者、从业者及顾客的巨大阻力。浴堂的卫生改良并不单纯是公共健康问题,浴堂并非像政府想象的那样,能够顺利成为既卫生廉价,又能“批量生产”干净整洁、遵纪守法市民的公共场所,其中还包含有浴堂经营状况、民众消费观念、行政机关经费等诸多变量。在推行现代化政策、改良城市面貌的过程中,城市移民人口大量增加,居民成分复杂,这使得城市肮脏、拥挤、贫困,充斥着犯罪、不良行为。暗娼、偷窃、赌博、毒品等问题同样在浴堂中滋生。对这些社会问题的治理力度不可谓不大,甚至还常会有矫枉过正的现象发生,但北京浴堂盗窃、嫖娼等案件依旧频频发生。社会问题屡禁不止的根源在于社会环境而非问题本身。现代社会意识、公共道德、现代劳动薪酬制度与时人传统惯习之间的矛盾是社会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此外殖民者的文化介入等因素对其亦有影响。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之际,作为社会体制得以存续的介质,日常生活逐渐受到国家、政府及社会进步人士的关注,成为推进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场域,以及国家权力支配、组织的重要对象。对人们沐浴经验的改造是这一趋势的范例,改造方式是将沐浴行为与现代的社会价值观念关联,将浴堂、浴室及沐浴行为赋予平等、自由、健美、文明等现代意义,并通过重复单调的日常生活内化于人们的意识中,以为世人所接受。其实现途径是制造闲暇时间与构建消费观念,前者意图将沐浴规律化、惯习化、日常生活化,后者旨在通过引导人们对沐浴的需求来传递现代日常生活的价值观。但这种尝试在实施层面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分歧。浴堂中并非自由平等,其中阶级分明,闲暇会带来如“有闲阶级”、“不劳而获”等不被时人称道的世风,消费则培养起人们崇奢心理。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非政府、社会进步人士本意与预期的情形,这些歧义自然也会体现在浴堂中。浴堂中充斥着政府与浴堂店家、资方与劳方、店伙与顾客、国家权力与个体实践之间的对抗,不过这些对抗并非总是发挥着消极作用,其也会改变执政者们的政策,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形成人们对社会的认知。政府所制定的每一个政策,浴堂店家、伙计、顾客对政策的每一次回应,政府与社会进步人士对这些回应的反思与治理,都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经环节。中国的现代化并非是单方面受西方经验的影响,其自身亦有腾挪的空间。

张进强[2](2020)在《W地产集团产业链模式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产业链模式虽然在当今被很多大型集团公司所采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实际问题,本文聚焦于国内房地产市场背景下的三、四线城市具有代表性的中型房地产企业(W地产集团)的产业链模式优化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集团的长、短期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定位分析;集团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及产业链现存问题分析;集团产业链内、外价值链分析;产业链模式优化的风险和防控;产业链模式优化方案设计等方面内容。通过资料收集、高层访谈,比较和数据分析等方法,站在提升产业链综合竞争能力,实现集团长期战略目标的角度,找出集团产业链运行过程中的短板和优化设计的方向和目标,给出具体优化设计方案,最终通过评价指标和保障措施来保证优化方案的有效实施,从根本上解决集团发展过程中竞争能力不足、产业链增值能力差和产业链运行效率低等实际问题。动态产业链模式是在集团原产业链模式基础上的升级,通过搭建集团开放经济平台,制定企业和产品的准入标准,引进集团产业链外部同类优质企业,建立集团企业库和产品库,以产品和用户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的实时变化,围绕集团统一品牌对产业链进行动态管理、价值组合和产品输出,产业链模式从单一终端产品输出转变为包括产业链终端产品和中间产品在内的多种产品输出,实现产业链的价值最大化实现。动态产业链模式的实施可以帮助集团解决实践过程中的短期和长期问题,首先从提高产业链内部子公司竞争力入手,解决集团目前面临的市场份额问题,再逐步提高产业链的有效协同和增值能力,解决集团提升终端产品附加值的问题,最后实现从单一终端产品输出走向多种产品输出,提高产业链运行效率,直至成为区域内的产品标准和技术、管理规范的制定者,保障集团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解决集团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为实现这一目标,在集团的不同发展阶段,制定了不同的保障措施来分步骤实施。在本文的研究中,创新性地提出了以产品和用户需求为导向,以产业链终端产品为主线,推出具备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中间产品为补充的方式来强化产业链竞争优势的发展思路,既可以保证集团产业链的完整运行,又可以丰富和完善产业链的产品线和价值创造体系。创新性地构建了产业链开放经济平台,吸纳更多的集团产业链外优质企业、先进技术和前沿管理,通过优质资源整合,达到最终输出产品标准和技术管理规范的最终发展目标,充分发挥产业链的最大效能,成为塑造集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拓展集团的竞争方向和竞争层次,把集团未来发展推向一个新高度。

贾学军[3](2019)在《A企业工程项目质量精细化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房地产的黄金十年已经过去,在国家“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商品房价格坚挺上扬的行情一去不返,而相对而言商品房的购买者对品质要求更高了。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建筑施工企业若想独占鳌头、持续发展壮大,必须确保工程质量过硬,被广大的消费者接受和认可。而目前整个建筑行业仍然处于工业化的转型过程中,传统的粗放管理、经验主义远不能达到这个要求。如何进行质量精细化管理以确保工程项目质量,树立牢固的品牌形象、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是所有建筑施工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是以某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进行数据汇总和研究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精细化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和项目导向型企业创新管理的研究理论,采用ABC分类法进行数据分析,并结合PDCA质量循环的要求制定工程项目质量精细化管理体系,对A企业的在施项目进行质量监控。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中的探索性运用模式,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调查、统计在施项目质量问题构建工程项目质量问题的研究模型及原因分析,确定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重点、建立质量精细化管理体系;同时用管理系统监控质量运行情况,汇总质量监控数据、分析质量问题频率和原因,评价质量管理水平和供方质量考核,进而再优化提升质量评估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和监测提供管理思路,更有效的管控工程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建筑施工企业引入质量精细化管理模式,建立质量精细化管理体系,必能促进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水平,是项目能够高效执行,建筑施工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寻求更好发展的重要手段,使企业的管理更加规范和高效。在建筑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更加重视人力资源,要通过质量精细化管理深入人心,由被动转为主动,全方面实现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

彭嘉玮[4](2019)在《L学院汽车实训基地改建项目质量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为了满足国家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取得了迅猛发展。随着高等职业院校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基础设施改造工程也逐渐增多,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增加,为高校基建管理尤其是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阶段的管理提出严峻考验。高校基建施工工序多、隐蔽工程多、施工周期长,同时,建筑施工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在施工中必须经常进行工程质量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施工中产生的各种问题,确保工程质量。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属于国有资产,同时,学校工程质量不仅关系着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更关系着学校教学质量和学校未来的发展,学校工程质量的管理和控制理应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本文主要就现阶段高校基建项目进行质量控制的管理,通过项目质量控制进一步提高项目质量进行研究,探索高校基建项目质量创新管理的方法。根据笔者调查,L学院汽车实训基地改建项目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进一步探索和研究项目质量控制途径,提升项目质量,将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L学院汽车实训基地改建项目施工管理中的质量控制研究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并解决汽车实训基地改建施工质量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高校实训基地改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和评述了高校实训基地改建的国内外现状,找出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和隐患。通过L学院汽车实训基地改建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进行研究,着重研究L学院汽车实训基地改建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因素,包括对设计、人员、技术、材料、设备、环境等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行科学地分析。在实地研究调查的基础上,对该项目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产生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构建质量控制体系,并通过数据量化比对等方式了解项目控制措施应用于改建工程前后的对比效果,得出实行质量控制措施的优势和有效性。

陈松[5](2019)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研究 ——建筑垃圾管理》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持续推进,我国社会和经济水平不断地实现跨越式发展。但同时我国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力也遭到严重破坏,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以及生态恶化已经成为人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对资源和环境的一次性影响程度很大,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建筑垃圾污染的关注越来越多,建筑垃圾的影响存在于建筑施工的全过程当中,应当予以重视并采取措施。当前建筑垃圾的产量逐年不断大量增加,而由其引发的对人类土地资源、生活环境的影响也日益突出,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将绿色发展理念应用到建筑施工过程中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文对当前我国绿色施工的认识和实践中的误区进行分析,认为绿色施工在我国的发展仍处于初步发展状态,从操作层面上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论文重点对我国建筑垃圾管理方面的现状展开讨论和实证性研究,结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障碍,提出了我国现阶段解决问题和障碍的策略。论文从当前绿色施工的相关研究现状出发,对绿色施工的内涵进行剖析和总结。全面的绿色施工涉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现场管理的内容。论文对于绿色施工实行中受到普遍关注的建筑垃圾的控制和管理进行了研究,提出建筑垃圾管理应该采用绿色发展理念。作者通过梳理参与的实际案例和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文献等,总结出建筑垃圾管理的关键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得出工程项目建筑垃圾管理的影响因素数据,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分析。结合建筑垃圾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构建了绿色施工的建筑垃圾管理体系,提出提高建筑垃圾管理的相应对策。对建筑垃圾的主要来源进行分析后发现,产生建筑垃圾量大的主要专业工程为地基与基础工程、结构工程、装饰装修与机电工程,讨论了主要专业工程的建筑垃圾管理措施。通过某绿色施工工程的建筑垃圾管理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对工程的组织与管理、治理措施、运行管理和实施效果反馈,验证了实施的可行性和技术经济效果。最后,基于上述研究基础提出结论和展望。本研究基于某绿色施工工程的建筑垃圾管理实践和总结,希望为实践中的绿色施工建筑垃圾管理提供参考。

罗捷[6](2018)在《项目总控在房产项目施工质量安全监控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房产行业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众多房地产企业想抓住市场机遇迅速做大做强,跨区域发展、多项目经营是必然的路径。但是,目前对于房产项目施工质量安全监控的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相对滞后。随着房地产企业运营项目数量不断的增加和项目分布范围逐渐的扩大,房地产企业决策层对其所开发项目施工阶段具体实施过程的把握程度也就越低,施工质量安全监控也就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本文在文献研究及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房产项目施工质量安全监控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接着对项目总控的概念和理论基础以及适用项目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项目总控在房产项目施工质量安全监控中的适用性进行研究,构建了基于项目总控的房产项目施工质量安全监控的组织,并对该组织的实施机制和方法进行了分析。然后在文献和国家规范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房产项目施工质量安全信息采集的指标体系,并利用德尔菲法对初始指标进行了筛选和优化。同时,本文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构建了房产项目施工质量安全信息处理分析的数学模型,针对房产项目施工阶段质量安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评价。最后,通过实际案例的实证研究分析,检验了本文所构建体系的有效性。达到了房地产企业决策层实时掌握其所开发众多项目具体施工情况,及时进行决策,不断提高施工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目的,从而保证房产项目施工能够按企业预期施工质量安全目标顺利进行。

李海辉[7](2018)在《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工业制造的发展,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作为加工制造行业所需的数控设备制造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机遇,企业是否做好准备及制定出合理的营销对策,对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数控设备制造商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为研究对象,在探讨国内外营销理论、品牌管理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产品的实际情况,对其营销策略进行了系统研究。论文在进行国内外营销管理相关理论研究现状与应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对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产品营销资源和能力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公司拥有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较强、硬件资源较为雄厚等优势,但公司的现有营销策略仍存在较多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其次进行了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分析,认为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产品营销面临着国内外先进技术支撑、政策支持、经济高速发展等机遇,也存在着环保政策趋严、市场竞争激烈等威胁。然后,在进行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目标市场选择的基础上,结合数控装备行业特殊性和渠道固定特点,采用对比分析法,进行了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产品4P策略研究,得出了其以差异化为主的产品策略、以竞争导向为主的价格策略、以多样式组合为主的促销策略等。最后,为保证以上营销策略的顺利实施,从提升员工能力、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品牌知名度等实施保障措施。

党帆[8](2017)在《产业化住宅门窗部品的本土性研究 ——以陕南传统民居门窗为例》文中指出在全球化的今天,住宅产业化将是今后住宅的一大发展趋势。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在住宅产业的发展程度上,我国与之仍存在很大的差距,还没有完全成熟。其中,制约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住宅部品发展的不成熟。我国在住宅部品的发展道路上,应该从本国的国情和当地的需求出发,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成熟经验。陕南传统民居作为陕西传统建筑中的一部分,被多次应用于研究之中,但对于其门窗体系的研究却鲜有人为,陕南传统民居门窗中蕴含着具有当地自然条件、人文历史影像下的本土性特点,这对于研发我国本土化的住宅部品有着非常直接的指导作用。本论文通过对陕南传统民居门窗进行实地的调研,从地理条件、文化历史、技术手段和艺术审美等方面,通过田野调研、数据收集、对比归纳等方法提炼出蕴含于陕南传统民居门窗中的本土适应性的特点,提取特色文化元素与现代产业化结构下的住宅门窗部品相结合,优化现代产品的材质、探索多种功能性需求,设计出适合于当地使用的门窗部品,从而推进陕南地区住宅部品的本土化研发。

刘思铎[9](2015)在《沈阳近代建筑技术的传播与发展研究》文中指出科学研究的过程总是由点到面、由表及里,不断拓展、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国近代建筑的研究,经历了对个案的研究、对基础资料的积累、对建筑样式与空间的探讨……将进入到对建筑技术的研究、对城市发展的探索和对近代建筑史编撰的层次与阶段。中国建筑的近代化进程,从本质上说是从传统的木结构建筑体系转变为以近代建筑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建筑技术体系的过程。因此,对近代建筑技术的研究是抓住建筑近代化的根本,只有充分认识建筑近代化进程中建筑技术的发生、发展的状况,才能看清建筑现代化的走向和途径。近代,沈阳作为东三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历史背景,使其近代建筑技术的发展更具有特殊性和典型性。首先,作为清王朝的“龙兴之地”,传统建筑技术底蕴深厚;其次,作为严寒地区的典型代表,地方做法特色鲜明;再者,受奉系军阀、日、俄、欧美等多方位外来影响为其提供了多元渠道与发展的契机;最后,沈阳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典型城市,历经自主近代化、半殖民、殖民地等多个社会形态,具有代表性。从技术角度,近代建筑技术的转型虽然包含了中国原有的传统建筑技术的自我演变、发展、更新,但其根源与本质则体现为西方现代建筑技术的传入、融合、提升以及传统建筑技术遇到外力介入后积极应对的过程。所以本文以沈阳的近代建筑技术为研究对象,应用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以建筑技术的传播过程为结构主线,通过对沈阳近代建筑技术的传播背景的内外因分析,找寻现代建筑技术传入沈阳的动力与契机,分析传统建筑技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和问题;通过对技术传播的途径与方式的研究,发掘在传播过程中“人”起到至关重要的传播媒介的作用,通过对媒介者的背景、受教育情况以及设计立场的分析,总结出建筑技术在传播过程中媒介的“直接导入”和“转移嫁接”的传播方式及渠道;通过传播学中的“以量化取向”同“以质化取向”结合分析沈阳近代建筑技术的传播特点,提出沈阳近代建筑技术的传播是“建筑技术人”为媒介的以“单向主导型”、“复杂多样性”、“传承与转移”为传播模式的“分板块式”、“非进化式”发展的特点。从文化学角度,关注文化移入与适应现象,通过对近代建筑砖木、砖混、钢及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典型建筑和重要构造节点的分析,总结出“自上而下”外来建筑技术本土适应性以及“自下而上”本土建筑技术西洋化的发展特点;结合结构力学、建筑材料学计算方法,通过对“三角形木屋架”与“承重墙体的墙厚”计算,提出“以三角形木屋架为先导的力学引入”观点。从社会学角度,关注社会行动网络中的上层团体,从上层建筑中找到对技术发展的助力和制约关系,分别对建筑管理机构以及建筑管理体制与制度从是否促进建筑技术变革的视角对其进行利弊分析,提出建筑技术的科学化与体制法律化是近代建筑技术体系形成与成熟的标志的观点。总之,本文是首次从技术层面展开对沈阳近代建筑发展的研究,涉及传播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通过追溯沈阳近代建筑技术传播的各要素,总结近代建筑技术在沈阳的传播与发展的特点,进而分析沈阳近代建筑的发展特性。

崔敏[10](2014)在《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文中指出中国是木质林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林业产业取得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稳步提升,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然而,当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中国木质林产品质量总体状况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客观需要还有较大差距。部分生产经营企业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不强,企业管理水平不高,政府监管力度不足,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开展木质林产品质量提升工作,是维护人民群众切实利益,创新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监管方法,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具体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开展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对于预防和控制中国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原木、锯材、人造板、木家具、木地板、结构用木材及防腐木材产品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风险及风险管理等相关理论,采用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案例分析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开展了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防控研究。主要内容及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在对风险及风险管理相关理论进行介绍的基础上,结合木质林产品本身的特性,对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相关定义进行了阐述,描述了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特性,明确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涵义、目的、意义和程序,形成了较完整的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框架。(2)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识别的研究。在搜集与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风险信息的基础上,针对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危害,从产品自身质量、企业生产环节及产品质量外部监管环节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了影响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风险因素。结合问卷调查,提出从产品自身属性、企业生产加工及政府外部监管三个方面确定风险识别因子,其中产品自身属性方面主要风险因子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性风险因子;企业生产加工方面主要有原辅材料、生产加工和出厂检验风险;政府外部监管包括监管主体、监管制度和监管依据风险。(3)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的研究。在风险因素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定性和半定量相结合的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方法。一是根据风险评价准则,对风险发生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进行赋值,分别取1、2、3、4、5;二是采用专家问卷调查法,按照赋值标准,通过专家打分,确定各类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等级,分极高、高、中等、低和极低风险等级,最终实现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评价。(4)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的研究。在对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理论基础和方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点的概念。结合前面风险识别及评价结果,针对不同风险等级所对应的风险控制点等级进行评价,根据风险控制点等级,确定具体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的优先顺序。(5)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微观方面:一是企业要加强产品生产加工过程质量控制,从原材料质量、生产加工环节及出厂检验环节进行控制;建立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召回制度。二是政府监管部门转变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构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体系,真正实现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高效监管。宏观方面:国家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强认证管理,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鼓励企业、消费者、行业协会及网络媒体等多主体积极参与监管,提高安全认识和实现信息共享等有效措施,建立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多方面确保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

二、一成半门窗产品质量不合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成半门窗产品质量不合格(论文提纲范文)

(1)20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研究(1900-195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和旨趣
    二、学术回顾
    三、概念界定与文献来源
    四、研究方法与文章框架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城市空间与浴堂生态
    第一节 北京浴堂的发展概述
        一、元明清时期的北京浴堂
        二、新式浴堂的发展及繁荣(1900——1926)
        三、北京浴堂行业的由盛及衰(1926——1952)
    第二节 20 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行业兴起的社会条件
        一、沐浴的文明化
        二、沐浴的知识化
    第三节 浴堂与北京城区商业格局
    小结
第二章 浴堂的经营与管理
    第一节 浴堂的资本与流水
        一、浴堂的资本模式
        二、浴堂的产权结构
        三、浴堂的营业流水
    第二节 浴堂的日常开支
        一、电力与通讯
        二、毛巾与肥皂
        三、燃料
        四、自来水
        五、铺底与房租
        六、纳税与认捐
    第三节 收费标准与价格起伏
        一、价格的分化与浮动
        二、影响价格的因素
        三、恶性通胀时代的澡价调控
    第四节 浴堂经营与管理策略
        一、浴堂的管理体制
        二、浴堂的营业方式
        三、浴堂的经营之道
    小结
第三章 浴堂的从业者及社会团体
    第一节 浴堂从业者的工作与生活
        一、浴堂从业者的工作职责
        二、浴堂从业者的身份与社会来源
        三、北京浴堂伙计的工作日常
        四、北京浴堂伙计的收入与生活状况
    第二节 北京浴堂伙计的价值观念及社会形象
    第三节 北京浴堂同业公会
        一、北京浴堂同业公会的成立始末及历史沿革
        二、北京浴堂同业公会的组织情况
        三、浴堂同业公会的功能
        四、政府在浴堂同业公会中的权力渗透
    第四节 北京浴堂职业工会
        一、浴堂职业工会产生的社会要素
        二、浴堂职业工会成立风波
        三、浴堂职业工会成立后的劳资纠纷
    第五节 浴堂中的地下活动
        一、浴堂中开展地下工作的优势
        二、北平市和平解放之际浴堂业的地下工作
    小结
第四章 公共卫生、卫生行政与北京浴堂业
    第一节 公共卫生与城市改良
        一、北京的卫生环境与市民沐浴观念
        二、浴堂卫生规章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国民政府对北平浴堂业的管理
        一、北平市政府对浴堂卫生的监督与稽查
        二、北平市政府对违章浴堂的惩处
        三、政府对浴堂卫生管理不力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市政体系中的浴堂
        一、浴堂与城市沟渠排水系统
        二、防疫、公共卫生与浴堂
    第四节 女性及平民浴堂
        一、女性浴所的设立
        二、平民浴堂的创办
    小结
第五章 浴堂中的社会问题
    第一节 浴堂的公共安全
        一、晕堂
        二、火灾与触电
        三、建筑安全
    第二节 浴堂中的盗窃犯罪
        一、盗窃案件频发的社会背景
        二、浴堂中偷窃案件的地缘因素
        三、浴堂中偷窃案件的犯罪方式与窃贼身份
        四、浴堂中偷窃犯罪的治理
    第三节 浴堂中的风化问题
        一、浴堂中的混浴现象
        二、女浴堂中的男性工役
        三、政府对浴堂社会风化问题的治理
    小结
第六章 浴堂与日常生活
    第一节 沐浴社会价值的重塑
        一、沐浴内涵的转释
        二、沐浴的日常生活化过程
    第二节 沐浴的日常生活化建构
        一、作为惠工设施的职工浴堂
        二、作为规训手段的学生浴间
        三、作为现代日常生活基本单元的家庭浴室
        四、以消费构建现代生活的公共浴堂
    第三节 公共浴堂与沐浴之现代释义的争论
        一、浴堂消费模式与平等观念的矛盾
        二、日常生活构建过程中的分歧
        三、闲暇与国家权力之间的抵牾
    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2)W地产集团产业链模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2.1 产业链的内涵和特性
        2.1.1 产业链的定义
        2.1.2 产业链的内涵
        2.1.3 产业链的特性
        2.1.4 产业链与价值链的关系
    2.2 产业链整合相关理论
        2.2.1 产业链模式的概念和本质
        2.2.2 竞争优势理论
        2.2.3 超强竞争理论
        2.2.4 交易费用理论
        2.2.5 规模经济理论
    2.3 产业链整合模型
        2.3.1 产业链整合模型
        2.3.2 产业链整合与多元化战略
        2.3.3 整合后产业链模式特点
    2.4 产业链模式评价指标
    2.5 产业链模式相关研究综述
第3章 W地产集团发展战略分析
    3.1 集团宏观环境及竞争对手分析
        3.1.1 宏观环境分析
        3.1.2 行业分析
        3.1.3 竞争对手分析
    3.2 集团发展战略目标和定位分析
        3.2.1 产业链模式的战略动因
        3.2.2 战略目标分析
        3.2.3 战略定位分析
    3.3 战略分析总结
第4章 W地产集团产业链模式现状及问题分析
    4.1 W地产集团产业链模式现状及前景分析
        4.1.1 集团发展现状
        4.1.2 现有产业链模式前景分析
    4.2 集团产业链分析
        4.2.1 集团产业链指标分析
        4.2.2 产业链主要子公司指标分析
    4.3 集团内部价值链分析
        4.3.1 子公司价值实现情况
        4.3.2 子公司价值贡献和利润率比较
    4.4 集团外部价值链分析
        4.4.1 外部价值链发展状况
        4.4.2 外部价值链比较
    4.5 现有产业链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5.1 现有产业链模式存在的问题
        4.5.2 产业链模式现存问题的成因
第5章 W地产集团产业链模式的完善和改进
    5.1 产业链模式优化风险及防控
        5.1.1 产业链模式优化风险预判
        5.1.2 产业链模式优化风险的防控措施
        5.1.3 优化风险和防控措施总结
    5.2 产业链模式优化目的、方向和方法
        5.2.1 产业链模式优化目的
        5.2.2 产业链模式优化方向和方法
    5.3 产业链模式优化最终目标
    5.4 产业链模式优化方案—动态产业链模式
        5.4.1 产业链模式优化方案概述
        5.4.2 动态产业链模式运行框架
        5.4.3 动态产业链模式运行方式和组合案例
    5.5 动态产业链模式竞争能力和效能评估
        5.5.1 动态产业链模式竞争能力评估
        5.5.2 动态产业链模式综合效能评估
第6章 动态产业链模式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
    6.1 动态产业链模式实施步骤
    6.2 动态产业链模式保障措施
    6.3 动态产业链模式未来发展方向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7.1 全文结论
    7.2 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A企业工程项目质量精细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内容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理论
        2.1.1 国外文献综述
        2.1.2 国内文献综述
        2.1.3 本节小结
    2.2 工程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
        2.2.1 国外文献综述
        2.2.2 国内文献综述
        2.2.3 本节小结
    2.3 项目导向型企业创新管理相关理论
        2.3.1 国外文献综述
        2.3.2 国内文献综述
        2.3.3 本节小结
    2.4 总结与评述
第三章 A企业工程项目质量精细化管理现状
    3.1 A企业工程项目质量精细化管理现状概述
    3.2 工程项目质量精细化管理问卷设计与调查
        3.2.1 调查问卷的设计
        3.2.2 调查对象的界定
        3.2.3 问卷发放方式的说明
        3.2.4 问卷的统计分析
        3.2.5 问卷分析与总结
    3.3 A企业工程项目质量精细化管理数据分析
        3.3.1 A企业质量数据采集系统的搭建
        3.3.2 A企业三个项目质量实测实量成绩趋势
        3.3.3 A企业工程质量总体风险分析
        3.3.4 A企业分部分项工程细分风险分析
        3.3.5 A企业各项目分部分项工程总体风险分析
    3.4 总结与评述
        3.4.1 调查问卷环节总结与分析
        3.4.2 A企业质量精细化管理现状分析
第四章 A企业工程项目质量精细化管理改善实施
    4.1 A企业质量精细化管理体系案例概述
    4.2 A企业案例质量问题产生频率和原因
        4.2.1 A企业2017 年质量实测实量成绩趋势
        4.2.2 A企业2017 年工程质量风险分析
        4.2.3 A企业各项目2017 年工程质量风险分析
    4.3 A企业质量精细化管理提升改进模型构建和效果
        4.3.1 质量精细化管理系系统的运行机制
        4.3.2 质量精细化管理体系构建
        4.3.3 质量精细化管理奖罚制度
        4.3.4 A企业2018 年质量提升改进结果分析
    4.4 A企业质量精细化管理改善效果评价
第五章 研究结果、评价及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难度和重点评价
    5.3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

(4)L学院汽车实训基地改建项目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1.3 总体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总体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2章 理论概述
    2.1 质量控制的概念及内容
    2.2 质量控制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2.3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
    2.4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特点
        2.4.1 施工周期长且影响因素多
        2.4.2 工程质量的隐蔽性
    2.5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关键点
    2.6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理论模型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L学院汽车实训基地改建项目质量控制现状
    3.1 项目概述
        3.1.1 项目背景
        3.1.2 工程施工队伍情况
        3.1.3 项目改造内容
    3.2 项目质量控制目标
    3.3 项目质量控制难点
    3.4 现行项目管理与控制措施
        3.4.1 项目组织结构
        3.4.2 项目工作分解结构
        3.4.3 项目进度计划
    3.5 项目质量控制调查
        3.5.1 调查的对象及内容
        3.5.2 调查方法与实施
        3.5.3 调查结果处理
    3.6 项目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3.6.1 施工人员方面
        3.6.2 材料方面
        3.6.3 机械控制与技术方法的方面
        3.6.4 项目质量控制组织制度方面
    3.7 项目质量控制问题成因分析
        3.7.1 质量控制意识不强
        3.7.2 项目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
        3.7.3 过程控制体系缺失
        3.7.4 材料质量验收制度不完善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L学院汽车实训基地改建项目质量控制改进措施
    4.1 全员重视质量控制
    4.2 系统培训质量控制施工人员
    4.3 完善工程材料质量控制制度
    4.4 完善项目质量的过程控制体系
        4.4.1 项目施工前准备阶段
        4.4.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阶段
        4.4.3 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4.4.4 加强建筑装饰工程污染的控制
    4.5 质量控制改进应用前后结果比较分析
        4.5.1 工程材料质量对比
        4.5.2 吊棚质量结果对比
        4.5.3 工期对比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研究 ——建筑垃圾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绿色施工理论基础研究
    2.1 绿色发展理论
        2.1.1 绿色发展的内涵
        2.1.2 绿色发展的目标
        2.1.3 绿色发展的特征
    2.2 绿色施工理论
        2.2.1 绿色施工的内涵
        2.2.2 绿色施工的特点
        2.2.3 绿色施工的原则
        2.2.4 绿色施工与传统施工的区别
    2.3 建筑垃圾管理理论
        2.3.1 建筑垃圾的定义
        2.3.2 建筑垃圾的组成
        2.3.3 建筑垃圾的特点
        2.3.4 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4 绿色施工与建筑垃圾管理
    2.5 小结
第三章 建筑垃圾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3.1 我国现阶段建筑垃圾管理存在的问题
        3.1.1 管理观念滞后,管理体系不健全
        3.1.2 专项立法欠缺,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强
        3.1.3 科研及企业投入不足,相关政策不完善
        3.1.4 综合利用技术标准欠缺,相关规范不完善
        3.1.5 施工中管理不到位,施工人员素质较低
        3.1.6 管理涉及的主体多,缺少有效的协调管理体系
    3.2 工程项目建筑垃圾管理的影响因素
        3.2.1 建筑垃圾管理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
        3.2.2 建筑垃圾管理影响因素指标划分与权重确定
        3.2.3 建筑垃圾管理影响因素分析过程
    3.3 小结
第四章 建筑垃圾管理体系研究
    4.1 建筑垃圾管理体系构建
        4.1.1 建筑垃圾管理体系构建的目标
        4.1.2 建筑垃圾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
        4.1.3 建筑垃圾管理体系的内涵
        4.1.4 建筑垃圾管理体系的建立
        4.1.5 建筑垃圾管理体系组织制度
        4.1.6 建筑垃圾管理体系管理流程
    4.2 建筑垃圾管理措施
        4.2.1 建筑垃圾的组织管理措施
        4.2.2 建筑垃圾的经济管理措施
        4.2.3 建筑垃圾的施工环境管理措施
        4.2.4 建筑垃圾的技术管理措施
    4.3 小结
第五章 基于绿色施工的建筑垃圾分类管理措施
    5.1 建筑垃圾的来源
    5.2 地基与基础工程建筑垃圾管理
        5.2.1 土石方工程建筑垃圾管理
        5.2.2 桩基工程建筑垃圾管理
    5.3 结构工程建筑垃圾管理
        5.3.1 钢筋工程建筑垃圾管理
        5.3.2 模板工程建筑垃圾管理
        5.3.3 混凝土工程建筑垃圾管理
        5.3.4 砌体工程建筑垃圾管理
    5.4 装饰装修与机电工程建筑垃圾管理
        5.4.1 装饰装修建筑垃圾管理
        5.4.2 机电工程建筑垃圾管理
    5.5 小结
第六章 某工程绿色施工-建筑垃圾管理案例分析
    6.1 工程概况
    6.2 工程绿色施工管理的总体目标
    6.3 工程绿色施工管理组织与管理
    6.4 工程绿色施工管理整体部署
    6.5 基于绿色施工的建筑垃圾治理措施
        6.5.1 地基与基础工程建筑垃圾治理措施
        6.5.2 结构工程建筑垃圾治理措施
        6.5.3 装饰装修与机电工程建筑垃圾治理措施
    6.6 工程绿色施工的运行管理
        6.6.1 建立健全管理体系
        6.6.2 绿色目标分解及实施过程跟踪管理
        6.6.3 明确项目部绿色施工管理职责
        6.6.4 绿色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
        6.6.5 推进绿色施工的技术创新
        6.6.6 大力宣传绿色施工管理
    6.7 工程绿色施工管理的实施效果
        6.7.1 工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6.7.2 工程经济效益分析
        6.7.3 工程社会效益分析
        6.7.4 工程存在问题及对我国建筑垃圾管理的启示
    6.8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项目总控在房产项目施工质量安全监控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2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2.1 房产项目施工质量安全监控相关研究综述
        2.1.1 房产项目施工质量安全监控的内涵
        2.1.2 国外研究综述
        2.1.3 国内研究综述
    2.2 相关理论
        2.2.1 项目总控
        2.2.2 德尔斐法
        2.2.3 木桶理论和一票否决制
        2.2.4 层次分析法
        2.2.5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2.3 借鉴与启示
    2.4 本章小结
3 项目总控在房产项目施工阶段的适用性研究
    3.1 房产项目的特点及常见管理模式分析
        3.1.1 房产项目的特点
        3.1.2 房产项目质量安全监控常用模式介绍
    3.2 房产项目施工质量安全管理调查问卷
        3.2.1 调查的目的
        3.2.2 调查的对象
        3.2.3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3.2.4 问卷样本的统计与分析
        3.2.5 调查问卷结果总结
    3.3 项目总控在房产项目的适用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项目总控的房产项目施工质量安全监控的组织与实施
    4.1 房产项目施工质量安全监控的组织
        4.1.1 总控部门组织结构
        4.1.2 房产项目施工质量安全总控的目标和文件体系
        4.1.3 房产项目施工质量安全总控组织工作模式和实施机制
    4.2 房产项目施工质量安全信息的采集
        4.2.1 信息采集的方法和内容
        4.2.2 房产项目施工质量安全信息采集实施流程
    4.3 房产项目施工质量安全信息的处理
        4.3.1 房产项目施工质量安全信息采集指标体系建立
        4.3.2 房产项目施工质量安全信息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4.4 本章小结
5 案例分析
    5.1 XX集团浙江区域公司简介及在建重点项目概况
    5.2 浙江区域公司项目施工质量安全总控的实施
        5.2.1 区域公司项目施工质量安全总控组织构建及成员组成
        5.2.2 区域公司施工质量安全总控组织工作内容及工作流程
        5.2.3 浙江区域公司项目质量安全信息处理和分析
    5.3 浙江区域公司施工质量安全总控成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房产项目特点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调查问卷
附录2 指标筛选问卷
附录3 权重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

(7)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框架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3.3 研究方法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市场营销概念
    2.2 市场营销策略制定流程
        2.2.1 营销环境分析
        2.2.2 目标市场分析
        2.2.3 市场营销策略制定
        2.2.4 关系营销理论
    2.3 市场营销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3.1 国外研究综述
        2.3.2 国内研究综述
        2.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3.1 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简介
    3.2 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
        3.2.1 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发展内部资源分析
        3.2.2 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发展能力分析
    3.3 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市场营销策略及其存在的问题
        3.3.1 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市场营销策略
        3.3.2 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市场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4.1 基于PEST的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营销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环境分析
        4.1.2 经济环境分析
        4.1.3 社会环境分析
        4.1.4 科学技术环境
    4.2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行业环境分析
        4.2.1 购买者议价能力
        4.2.2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4.2.3 竞争者
        4.2.4 潜在进入者
        4.2.5 替代品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市场营销策略及实施保障
    5.1 目标市场分析及选择
        5.1.1 目标市场细分
        5.1.2 目标市场选择
        5.1.3 市场定位
    5.2 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5.2.1 产品策略制定
        5.2.2 价格策略制定
        5.2.3 渠道策略制定
        5.2.4 促销策略制定
    5.3 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关系营销策略
        5.3.1 提升服务能力
        5.3.2 大客户管理
        5.3.3 做好用户的维系与挽留
        5.3.4 完善客户管理信息系统
    5.4 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市场营销策略实施保障措施
        5.4.1 提升员工能力
        5.4.2 提升经营管理能力
        5.4.3 提升品牌知名度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产业化住宅门窗部品的本土性研究 ——以陕南传统民居门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对象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概念界定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
        1.2.2 国内
    1.3 我国住宅部品发展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来源
        1.4.2 研究的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陕南传统民居门窗形成背景
    2.1 传统建筑与门窗
        2.1.1 门窗的起源
        2.1.2 门窗与传统建筑文化
    2.2 陕南传统民居门窗的影响因素
        2.2.1 地理因素
        2.2.2 历史沿革
    2.3 陕南传统民居与门窗的关系
        2.3.1 陕南传统民居形制
        2.3.2 建筑特征对门窗的影响
        2.3.3 建筑空间布局对于门窗的影响
    2.4 小结
3 陕南传统民居窗户现状分析
    3.1 按窗的开启方式分类
        3.1.1 窗洞的形式
        3.1.2 固定的窗户形式
        3.1.3 可开启的窗户形式
    3.2 特殊的窗户形式
    3.3 窗的装饰性艺术
        3.3.1 窗棂的装饰
        3.3.2 窗的附加装饰
    3.4 窗的主要结构组成
        3.4.1 槛窗的结构组成
        3.4.2 支摘窗的结构组成
    3.5 窗的非物质文化形态
    3.6 小结
4 陕南传统民居中门的现状分析
    4.1 陕南传统民居门的基本类别分析
        4.1.1 大门
        4.1.2 二道门
        4.1.3 房门
    4.2 陕南传统民居门类构造
        4.2.1 门框
        4.2.2 门扇
        4.2.3 隔扇
    4.3 陕南地区传统民居门饰构件研究
        4.3.1.门本体的装饰
        4.3.2 门周围的装饰
    4.4 材料的选取
        4.4.1 门窗与建筑的材质构成
        4.4.2 门窗本身的材质体现
    4.5 门的非物质非物质文化形态
        4.5.1 中国传统的门文化
        4.5.2 中国传统的造物思想与文化心理
        4.5.3 中国传统的造物思想
        4.5.4 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
    4.6 小结
5 陕南传统民居门窗的本土性研究及应用
    5.1 陕南传统民居门窗对于住宅门窗部品启示
        5.1.1 陕南传统民居门窗在早期的本土性分析
        5.1.2 陕南传统民居门窗在现代的本土性分析
    5.2 陕南传统民居门窗的本土性特点于现代门窗的启发
        5.2.1 陕南传统民居门窗于集合住宅门窗的启发
        5.2.2 陕南传统民居门窗于独立住宅门窗的启发
        5.2.3 陕南传统民居门窗于小区公共空间围合的应用及影响
    5.3 案例设计
        5.3.1 门类设计
        5.3.2 窗的设计
    5.4 陕南地区门窗部品表
    5.5 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Ⅰ 陕南传统民居门窗格心表
附录Ⅱ 现代住宅窗户开启形式
附录Ⅲ 图表索引

(9)沈阳近代建筑技术的传播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的缘起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2.1 关于“沈阳近代建筑”研究现状评述
        1.2.2 关于“近代建筑技术”研究现状
        1.2.3 关于沈阳近代建筑技术的研究
        1.2.4 既往研究问题综合分析
    1.3 研究范畴和研究框架
        1.3.1 核心概念
        1.3.2 时间与空间界定
        1.3.3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创新点
2 内外不同背景下的传播动力与发展过程
    2.1 外来因素的刺激与影响
        2.1.1 营.开埠,对外洞开东北门户
        2.1.2 甲午战争,日俄文化强势入侵
        2.1.3 日俄战争,日本掌控南满支线
        2.1.4 商埠条约,欧美分享殖民利益
        2.1.5 殖民统治,工业城市迅速发展
    2.2 本土内部的变革与推进
        2.2.1 君主立宪,政府变革封建帝制
        2.2.2 军阀混战,奉系谋求实业扩展
    2.3 本章小结
3 以“人”为媒介和工具的传播途径与影响方式
    3.1 直接导入式传播
        3.1.1 西方传教士的“亲传”
        3.1.2 西方设计师的“示范”
    3.2 转译嫁接传播方式
        3.2.1 俄国工程师的“身授”
        3.2.2 日本建筑者的“嫁接”
        3.2.3 本地工匠的“模仿”与“创新”
        3.2.4 中国本土建筑师的“学习”与“探索”
    3.3 本章小结
4 新结构与新构造的引入与适应性技术
    4.1 新型砖(石)木结构体系的出现及普及应用
        4.1.1 沈阳近代砖(石)木结构的分布与发展特性
        4.1.2 三角形木屋架的传入与适应性发展
        4.1.3 承重砖墙的砌筑与特性
        4.1.4 典型建筑分析
    4.2“承前启后”的沈阳近代砖混结构
        4.2.1 沈阳近代砖混结构的发展
        4.2.2 砖混结构对材料的选择和限制
        4.2.3 砖混结构的技术处理和应用
        4.2.4“中体西用”的辽宁公济平市钱号
    4.3 与现代建筑同步发展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4.3.1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性能
        4.3.2 近代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沈阳的发展
        4.3.3 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和福茶店
    4.4 本章小结
5 新建筑材料及相关施工工艺的引入与自主生产
    5.1 红砖的引入与推广
        5.1.1.红砖的引入
        5.1.2 青红砖生产工艺的比较
        5.1.3 红砖的自主生产与推广
    5.2 水泥(洋灰)与混凝土的现代应用
        5.2.1 洋灰的由来与传入
        5.2.2 洋灰在沈阳的使用
        5.2.3 伪满时期水泥的生产
    5.3 玻璃在近代建筑中的应用
        5.3.1 玻璃在我国古代建筑上的应用
        5.3.2 玻璃在近代沈阳的出现与应用
    5.4 新型装饰材料的出现与应用
        5.4.1 瓷砖
        5.4.2 五金件
    5.5 新型建筑材料的引入特点与影响
        5.5.1 开放性引入
        5.5.2 来源多渠道,销售多途径
        5.5.3 选择性、适应性引入
        5.5.4 促进本土材料和技术的优化
        5.5.5 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和普及
        5.5.6 局限与阻碍
    5.6 本章小结
6 近代建筑设备的引入与应用技术
    6.1 电与电气设备
        6.1.1 沈阳电灯厂的成立
        6.1.2 电在建筑中的应用
    6.2 取暖设施
        6.2.1 沈阳传统的取暖设施
        6.2.2 全新的取暖设施的引入
    6.3 给排水设施
        6.3.1 给水设施
        6.3.2 排水设施与技术发展
    6.4 煤气能源设施
    6.5 本章小结
7 建筑机构与管理体制对技术传播与发展的影响
    7.1 沈阳近代建筑管理机构的特殊性
        7.1.1 封建社会背景下“重建设轻管理”的传统模式
        7.1.2“九·一八事变”之前两套管理体系独立运营的模式
        7.1.3“九·一八事变”后殖民地特点的管理模式
    7.2 上层建筑组织对近代建筑技术发展的影响
        7.2.1 促进技术的区域性发展
        7.2.2 促进技术的专业化发展
        7.2.3 促进技术的统一提升
    7.3 管理制度对建筑技术发展的促进与影响
        7.3.1 对市街建筑的要求与规定
        7.3.2 对建筑公司与营业者的规定与技术要求
        7.3.3 对建筑技术人考核制度的确立
        7.3.4 对工程招投标制度要求
    7.4 建筑公司内部的管理对技术引入传播的影响
    7.5 建筑行业社团组织对建筑技术的影响
        7.5.1 沈阳近代行业社团发展概况
        7.5.2 行业社团组织对建筑技术发展的意义
    7.6 本章小结
8 结论:沈阳近代建筑技术传播与发展的特点
    8.1 沈阳近代建筑技术的传播特点
        8.1.1 传播的单向主导性
        8.1.2 传播的多样性与活跃性
        8.1.3 传播过程的特殊性
        8.1.4 技术的传承与转移
    8.2 沈阳近代建筑技术发展特征
        8.2.1 沈阳近代建筑技术发展规律性特征
        8.2.2 沈阳近代建筑技术发展典型性特征
    8.3 启示
        8.3.1 针对沈阳近代建筑技术史研究的启示
        8.3.2 针对当代建筑技术发展的启示
参考文献
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致谢

(10)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木质林产品范围界定
        1.1.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1.1.3 国家高度重视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1.1.4 风险评估是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一种有效手段
        1.1.5 风险评估技术是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本研究课题的经费来源
第二章 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1 风险及风险管理概述
        2.1.1 风险的概念及风险分类
        2.1.2 风险管理的概念和作用
        2.1.3 风险管理的目标及程序
    2.2 风险识别及方法
        2.2.1 风险识别概念
        2.2.2 风险识别方法
        2.2.3 风险识别内容及过程
        2.2.4 风险识别程序
    2.3 风险评估及方法
        2.3.1 风险分析
        2.3.2 风险评价
    2.4 风险控制方法
        2.4.1 风险处置措施
        2.4.2 风险控制原则
        2.4.3 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3.1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3.1.1 木质林产品生产概况
        3.1.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及其管理现状
    3.2 木质林产品安全性能要求
        3.2.1 国外技术法规标准要求
        3.2.2 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
        3.2.3 安全性能项目与检验方法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识别研究
    4.1 相关概念界定
        4.1.1 产品、产品质量及安全
        4.1.2 产品质量安全及其风险
        4.1.3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及其风险
    4.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
        4.2.1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定义
        4.2.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特征
        4.2.3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过程
        4.2.4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对象
        4.2.5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范围
        4.2.6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目标
    4.3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识别
        4.3.1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识别途径
        4.3.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识别方法
    4.4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及识别结果
        4.4.1 各类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4.4.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风险
        4.4.3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识别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研究
    5.1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方法
    5.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问卷调查情况
    5.3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准则
        5.3.1 风险可能性准则
        5.3.2 风险后果准则
        5.3.3 风险矩阵图
        5.3.4 调查问卷数据处理
    5.4 原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5.4.1 风险评价指标
        5.4.2 风险分析结果
        5.4.3 绘制风险矩阵图
    5.5 锯材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5.5.1 风险评价指标
        5.5.2 风险分析结果
        5.5.3 绘制风险矩阵图
    5.6 人造板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5.6.1 风险评价指标
        5.6.2 风险分析结果
        5.6.3 绘制风险矩阵图
    5.7 木家具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5.7.1 风险评价指标
        5.7.2 风险分析结果
        5.7.3 绘制风险矩阵图
    5.8 木地板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5.8.1 实木地板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5.8.2 实木复合地板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5.8.3 强化木地板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5.9 木结构材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5.9.1 风险评价指标
        5.9.2 风险分析结果
        5.9.3 绘制风险矩阵图
    5.10 防腐木材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5.10.1 风险评价指标
        5.10.2 风险分析结果
        5.10.3 绘制风险矩阵图
    5.11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研究
    6.1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等级划分及评价标准
        6.1.1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等级
        6.1.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综合评价标准
    6.2 原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
    6.3 锯材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
    6.4 人造板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
    6.5 木家具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
    6.6 木地板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
        6.6.1 实木地板
        6.6.2 实木复合地板
        6.6.3 强化木地板
    6.7 木结构材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
    6.8 防腐用材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
    6.9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研究
    7.1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点及控制流程
        7.1.1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点分析
        7.1.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流程
    7.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具体措施
        7.2.1 木质林产品生产加工过程控制措施
        7.2.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召回
        7.2.3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
    7.3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政策建议
        7.3.1 完善体系建设,构建安全保障
        7.3.2 实施认证管理,加强质量管理
        7.3.3 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公众参与
        7.3.4 提高消费者质量安全意识,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8.1 基本结论——主要研究成果
    8.2 创新之处
    8.3 讨论及展望——有待研究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学术研究
导师简介
致谢

四、一成半门窗产品质量不合格(论文参考文献)

  • [1]20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研究(1900-1952)[D]. 宋子昕.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9)
  • [2]W地产集团产业链模式优化研究[D]. 张进强. 山东大学, 2020(05)
  • [3]A企业工程项目质量精细化管理研究[D]. 贾学军.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4]L学院汽车实训基地改建项目质量控制研究[D]. 彭嘉玮.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5]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研究 ——建筑垃圾管理[D]. 陈松. 东南大学, 2019(01)
  • [6]项目总控在房产项目施工质量安全监控中的应用研究[D]. 罗捷. 浙江大学, 2018(01)
  • [7]济南HSN数控设备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李海辉.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2)
  • [8]产业化住宅门窗部品的本土性研究 ——以陕南传统民居门窗为例[D]. 党帆.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02)
  • [9]沈阳近代建筑技术的传播与发展研究[D]. 刘思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01)
  • [10]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D]. 崔敏.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11)

标签:;  ;  ;  ;  ;  

1.5%的门窗不合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