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二次有毒气体泄漏与扩散数值模拟的参数分析

地震二次有毒气体泄漏与扩散数值模拟的参数分析

一、地震次生毒气泄漏与扩散数值模拟的参数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旭中[1](2020)在《震后次生灾害下城市交通疏散与救援组织优化仿真》文中认为地震及次生灾害会对道路交通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灾害发生后,政府管理部门需要采取高效的交通应急措施,将受灾区域的人员快速疏散至安全区域,同时保障救援车辆快速到达受灾区域开展救援工作。突发灾害会在短时间内激发大量的交通需求,采取合理的应急措施对区域路网进行调整和管控,能够有效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研究了地震与毒气泄漏事故的灾害特征,旨在制定地震次生灾害条件下的应急交通组织策略,研究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地震及次生灾害影响分析与研究。为了衡量地震对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损害,本文分析了城市道路在地震发生时的破坏特征,进而确定各级城市道路在不同等级地震发生时道路通行能力的折减系数。毒气泄漏事故是地震次生灾害的一种,高浓度的有毒气体会降低附近区域的能见度,进而影响道路通行能力。本文分析了气体浓度与能见度的关系,利用高斯气体扩散模型确定了毒气泄漏事故周边区域的气体浓度,进而确定其对应的能见度,最后确定了不同能见度区域的道路通行能力折减系数。交通应急组织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路段反向和交叉口冲突消除的疏散组织策略,首先分析无背景交通流情景下疏散车流的运行特征,然后以费用流模型为基础,设计了反向路段的求解算法,该算法能够考虑救援路径的有效性并对交叉口的冲突作了处理,接着通过一个算例讨论了疏散的社会公平性及反向路段的实施效果,最后用Q-paramics仿真软件对算法与模型的有效性做了仿真验证。实例分析。本文选取中关村部分区域路网进行实例分析,对实例的疏散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算例分析中的结论皆可在此得到印证,如非高危小区在实施路段反向措施后疏散总时间增加。另外,本文分析了路段反向措施在不同情形下的实施效果,并得到了一系列结论,如当路网供需矛盾显着时,实施路段反向措施能够有效提高疏散效率;灾害条件下路段反向措施的实施效果与路网本身的状态有关,而与疏散需求的相关性较低等。

刘大山[2](2020)在《化工园区地震、飓风、雷电等多灾种耦合事故风险评估技术及分级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化工园区内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种类多、数量大,危险源高度集中,如果自然灾害作用于化工园区所在区域,很可能导致化工装置破裂、建筑物倒塌,进而诱发严重的化工事故,这种耦合事故所造成的影响往往远超自然灾害本身。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评估位于不同区域的化工企业在不同灾害下的相对风险级别,可以更有针对性的部署防灾、减灾资源,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损失。基于此背景,本文开展的主要研究内容为:(1)化工园区多灾种耦合事故演绎机理分析。从地震、飓风、雷电灾害作用于化工园区的致灾机理出发,分析不同自然灾害对化工园区工业建筑、工艺装置的致损模式。明确危险化学品统计范围和分类标准,识别化工园区内可能发生重大工业事故的风险单元。通过对我国近二十年来典型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统计分析,识别出化工园区内频发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型,以此为基础,深入分析、归纳推演地震、飓风、雷电灾害引发的化工园区多灾种耦合事故演绎过程。(2)自然灾害引发的化工园区工业事故风险评估。在深入分析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中毒等重大事故后果影响机理的基础上,识别不同类别危险化学品事故对相关区域内的人员及其环境的作用形式,研究火灾热辐射、爆炸冲击波、毒物扩散云等影响中最关键的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以评估自然灾害引发的化工园区工业事故风险。(3)多灾种耦合事故风险评估技术与分级标准建立。综合考虑化工园区多灾种耦合事故中不同类别风险因素,分析选取不同的评估指标,构建涵盖3个等级共计18个指标的化工园区多灾种耦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根据AHP重要性赋值标度构造判断矩阵,量化计算各级评估指标权重分布。在对相关参数进行科学赋值的基础上,建立化工园区多灾种耦合事故风险评估模型,并据此模拟预测结果确定风险级别。

王海顺[3](2020)在《基于有限损失的化工事故应急处置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化工事故不仅造成人员大量伤亡、设施严重损毁,处置不当可能对生态和环境造成长期污染破坏。通常化工事故造成事故受体的损失是客观的不易减少,但应急处置成本是可能降低的。目前一些化工事故之所以造成灾难性后果,一方面与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质的危险性和泄漏数量、现场储存数量有关;另一方面,与粗放的不考虑成本的应急处置策略和方案有关。精细化应急处置成本对于减小化工事故损失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化工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方法进行研究。我国统计化工事故经济损失的现行制度存在间接经济损失不予统计、时间空间边界不明晰、行业领域不分等突出问题,不能完整体现化工事故的危害特点。为此从事故受体和应急视角,提出新的包含12项统计指标的化工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指标体系。并进一步提出化工事故应急处置成本计算方法。然后,对化工事故应急处置分区划分方法进行了研究。依据化工事故的主要危害特点以及致命伤害准则、严重伤害准则和轻度伤害准则,将化工事故应急处置区域分为泄漏区、扩散区、安全区3个区域。进而针对每个分区提出在监测检测、预告预警、抢险救援、避难疏散以及生产控制等主要应对处置工作应采取的方案和策略。其次,研究了基于以上化工事故应急处置分区方法及对应的应急处置方案和对策下的应急处置成本的止损准则。以一氧化碳气柜和氯气2种常见储罐为例,设计了11个中毒事故情景,采用ALOHA软件与Google Earth模拟划分了33个事故处置分区,针对上述两种物质提出了不同分区的应急处置策略。最后,选取某化工园区进行了工程验证,计算了各个分区应急处置成本和应急处置成本。表明提出方法是可行的,有利于精细化控制应急处置成本,从而使化工事故的总经济损失降低到有限损失范畴,而不是最大损失。

王春雪[4](2018)在《城市燃气管网泄漏致灾演化与风险评价研究》文中认为现阶段城市燃气需求量不断成倍增长,燃气已成为城市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之一。燃气管网系统作为输送燃气的工程设施,是城市生命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城市燃气管网已进入事故多发阶段,燃气管网泄漏事故频发且极易演化产生一系列次生、衍生灾害,造成巨大的灾害损失。因此,对城市燃气管网泄漏致灾演化与风险评价进行研究显得尤为必要。以往相关研究中存在缺乏城市燃气管网泄漏致灾演化相关研究、泄漏致灾风险评价方法较少考虑灾害因素间的影响作用等问题。因此,本文构建燃气管网泄漏致灾演化链、泄漏致灾演化贝叶斯网络模型,对泄漏致灾演化过程及演化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模糊混合层次风险评价法,进行燃气管网泄漏致灾风险评价研究,为城市燃气管网泄漏致灾相关研究及泄漏致灾风险评价相关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基于国内外城市燃气管网泄漏致灾灾害案例统计,分析管网泄漏事故主要致因因素及泄漏致灾关键因素,构建燃气管网储配站、调压站、主管道及用户端管道的泄漏致灾演化链,分析泄漏致灾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压力超压、流速超速等管道运行因素;恶意破坏、施工不当等外力破坏因素;设备设施老化、设备设施质量缺陷等设备设施缺陷因素;内腐蚀、外腐蚀等腐蚀因素;地震、洪涝等自然因素;维修不及时、检查不到位等安全管理缺陷因素为管网泄漏事故的主要致因因素。足够能量的点火源、燃气泄漏量达到燃烧或爆炸浓度、泄漏位置存在受限空间等因素为管网泄漏致灾关键因素。管网泄漏导致的火灾、爆炸等灾害将可能演化产生一系列次生、衍生灾害后果,主要受灾对象为居民生命、建筑物、城市生命线设施、环境等。致灾演化过程为各种灾害环境因素、致灾因素及受灾对象因素间不断进行正向多层次灾害耦合作用的结果,具有能量流动特性、灾害损失扩大特性、不可控性及可控性等特性。(2)通过致灾演化链分析确定致灾演化过程中的灾害变量因素及其值域,建立变量因素影响作用数据库以确定灾害演化网络结构,建立灾害演化贝叶斯网络模型,对管网泄漏致灾演化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灾害演化过程包含点火源、燃气泄漏量、受限空间等输入变量因素,爆炸灾害、火灾灾害、建筑物受损、交通受损、供电中断等21个演化变量因素,以及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输出变量因素。灾害演化过程中因燃气管网泄漏导致的火灾、爆炸等灾害可能导致城市建筑物、生命线、公共基础设施等受损,引发城市供气、供电、供水等中断,造成企业停产及居民生活障碍,并将可能导致不良社会舆论和公共安全事件的产生。致灾演化将加剧泄漏灾害损害程度,演化过程中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灾害的产生将造成居民伤亡;火灾、爆炸等灾害的产生将造成环境破坏;火灾、爆炸、建筑物及城市生命线受损、企业停产等将造成财产损失。供电中断-财产损失、供电中断-不良社会舆论、供水中断-不良社会舆论、供气中断-财产损失等演化路径为致灾演化关键路径,管网泄漏、燃气泄漏量、火灾、爆炸、生命线设施受损等节点是泄漏致灾演化过程的关键节点,对致灾演化过程与灾害损失结果具有重要影响作用。(3)构建泄漏致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模糊混合层次风险评价法。结果表明,泄漏致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中包含28个泄漏风险指标、7个致灾风险指标、8个灾害后果指标、以及5个灾害演化指标。其中压力超压与燃气泄漏量、社会抗灾能力与社会易损程度、建筑物密集程度与城市功能依赖程度等1 1组指标间存在影响作用关系。模糊混合层次风险评价法的主要步骤为构建风险评价指标混合层次结构模型,建立指标隶属判断矩阵及影响作用判断矩阵,建立风险评价指标权重混合矩阵,计算指标归一化权重,并建立风险评价因素集与评语集间的模糊判断矩阵,进行综合风险评价。该方法可以弥补以往常用风险评价方法的缺陷,更简单、更准确进行管网泄漏致灾风险评价。(4)城市生命线易损程度、城市功能依赖程度、社会易损程度、燃气泄漏量、社会抗灾能力等为管网泄漏致灾风险控制关键点。针对这些风险控制关键点提出加强对管网储配站、调压站等压力、流速控制部位的定期检查与维护;定期对城市生命线系统进行检查与维修;充分考虑城市功能间的联系关系,基于城市整体视角组织防灾减灾工作;加强城市居民安全教育,丰富居民燃气安全使用常识与灾害自救知识等燃气管网泄漏致灾风险控制措施。

孙磊,邵高耸[5](2017)在《关于有毒气体扩散的国内研究进展分析及发展建议》文中研究指明对近六年以来与毒气扩散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概述了国内毒气扩散的主要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内容,指出了研究存在的问题。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发展建议,包括加强不同演化模型的论证和移动毒气源泄漏研究、增加实际场景的试验研究、促进软件开发、加强对影响毒气扩散因素的不确定性分析、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等。

黄猛,高萍,李攀[6](2013)在《基于GIS的震后有毒气体扩散模型算法》文中指出本文在高斯烟团气体扩散模型的基础上,采用Visual C#编程语言与SuperMap Object.NET进行组件式GIS二次开发,实现了基于GIS的二维平面毒气扩散范围模拟,并利用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对毒气污染范围与城市空间数据进行叠加分析,计算出毒气污染范围和浓度大小。本算法的实现对地震次生毒气泄漏灾害的数值模拟仿真、现场辅助决策以及灾后损失评估等应用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董晓燕,杨群山,王超[7](2013)在《应用ArcGIS实现地震次生毒气泄漏与扩散的模拟演示》文中提出主要针对破坏性地震中由次生灾害引发的毒气泄漏和扩散进行研究,采用国内普遍应用的数据模型进行计算,并通过ArcGIS软件实现毒气泄漏与扩散的模拟演示,该成果是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事故应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对城市综合防御与减轻城市和大型企业的地震次生毒气泄漏与扩散灾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靳瑞峰[8](2013)在《沿海化工园区工业防灾规划技术方法探析》文中研究表明沿海化工园区经济作用显着,地理位置特殊,深受以风暴潮为主的海洋灾害与以有毒易燃物泄漏和燃爆灾害为代表的工业灾害的双重威胁,进而严重影响到沿海城市的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沿海化工园区综合防灾规划的完善迫在眉睫。笔者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利用“3S”数字信息技术和数学模型方法,进行了沿海化工园区工业防灾规划的相关探索分析。本文构建了以工业灾害为核心的沿海化工园区灾害链,在明确各灾害链环的致灾方式和防御对策的基础上,提出沿海化工园区灾源断链减灾的综合防灾规划策略,实行层层断链、步步减灾从而争取将灾害消灭在萌芽状态,或通过一系列及时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减少灾害负能量在灾害链环上的传递。本文以灾源监测预警、区域风险评估和应急疏散救援等方法为核心,构建了沿海化工园区工业防灾规划系统。系统对工业灾源实时监测并对异常状态自动报警,结合园区的基础地理信息及应急资源信息,对潜在灾害进行灾源等级和灾害范围评估,在此基础上优化工业灾源布局并划分沿海化工园区防灾功能分区,以指导园区物质空间规划和应急疏散救援方案的制定。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沿海化工园区发生工业灾害企业的人员心理行为进行现场调查、数理统计和软件分析,得出灾发时受灾人员的心理反应、行为模式和对疏散路线的选择情况。基于此并结合对沿海化工园区现有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的防灾问题分析,提出区域内防灾空间的优化设计方法。最后以天津南港工业区一期规划为例,分析防灾空间优化设计方法在消防专项规划中的应用。

朱晓力[9](2012)在《地震次生灾害震时成灾数值模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地震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也成为制约和谐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火灾、爆炸、毒气泄漏与扩散等)对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影响巨大,并给地震救援带来很大的困难。本文针对危及公共安全的火、爆、毒等重大危险源,研究其震时危险性的评估方法及其成灾过程模型;给出简化并易于操作的危险性及损失评估方法。依据上述研究成果,研发出地震次生灾害震时成灾数值模拟系统,对可能发生的典型的火、爆、毒等次生灾害的致灾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在GIS平台下程序化,给出量化的危险性评估结果和直观、动态、定量的成灾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

谢自莉,马祖军[10](2012)在《城市地震次生灾害演化机理分析及仿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根据对城市地震次生灾害发生机理的分析,绘制了地震次生灾害演化的因果回路图和存量流量图。在此基础上借助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Vensim PLE,对城市地震次生灾害演化过程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模型验证及仿真,得出了不同防震抗灾能力下城市地震次生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情况,为城市防震救灾工作提供参考。

二、地震次生毒气泄漏与扩散数值模拟的参数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震次生毒气泄漏与扩散数值模拟的参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震后次生灾害下城市交通疏散与救援组织优化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地震与毒气泄漏灾害影响分析
    2.1 灾害介绍
        2.1.1 地震
        2.1.2 有毒气体泄漏
    2.2 突发灾害下的疏散特征
        2.2.1 心理特征
        2.2.2 行为特征
        2.2.3 交通流特征
        2.2.4 交通组织特征
    2.3 灾后路网状态
        2.3.1 常态下道路通行能力
        2.3.2 震后道路通行能力
        2.3.3 毒气泄漏后道路通行能力
    2.4 本章小结
3 突发灾害条件下交通组织策略研究
    3.1 城市道路常规交通组织
        3.1.1 单向交通组织
        3.1.2 变向交通组织
        3.1.3 专用车道组织
        3.1.4 交叉口转向控制
    3.2 突发灾害应急交通组织
        3.2.1 单向交通与专用车道结合
        3.2.2 交叉口控制
        3.2.3 应急临时交通渠化
    3.3 疏散车流运行特征
        3.3.1 交叉口的冲突点
        3.3.2 交叉口冲突消除与转化
    3.4 求解反向路段的费用流算法
        3.4.1 基本假设
        3.4.2 费用流模型
        3.4.3 经典的最小费用流算法
        3.4.4 改进的最小费用流算法
    3.5 算例分析
        3.5.1 算例描述与路网处理
        3.5.2 疏散的社会公平性分析
        3.5.3 反向路段实施效果分析
    3.6 基于Q-paramics的仿真验证
        3.6.1 路网建模
        3.6.2 仿真结果验证
    3.7 本章小结
4 实例分析
    4.1 区域基本情况
        4.1.1 区域路网参数
        4.1.2 灾害参数设置
    4.2 疏散需求预测
        4.2.1 交通小区的划分
        4.2.2 疏散需求预测
    4.3 场景分析与结果讨论
        4.3.1 地震与毒气泄漏灾害场景
        4.3.2 灾害影响分析
        4.3.3 小区最大通行能力影响分析
        4.3.4 救援小区数量影响分析
        4.3.5 疏散需求影响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成果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化工园区地震、飓风、雷电等多灾种耦合事故风险评估技术及分级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Na-tech初始事件研究现状
        1.2.2 Na-tech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1.2.3 Na-tech事件风险管理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化工园区多灾种耦合事故演绎机理研究
    2.1 自然灾害作用于化工园区致灾机理研究
        2.1.1 地震作用于化工园区致灾机理
        2.1.2 飓风作用于化工园区致灾机理
        2.1.3 雷电作用于化工园区致灾机理
    2.2 化工园区工业技术事故后果辨识
        2.2.1 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辨识
        2.2.2 化工园区重大危险源辨识
        2.2.3 危险化学品事故分析
    2.3 化工园区多灾种耦合事故演绎过程研究
第三章 自然灾害引发的工业技术事故风险评估
    3.1 典型事故后果影响因素识别
        3.1.1 火灾事故
        3.1.2 爆炸事故
        3.1.3 中毒事故
    3.2 风险评估体系建设依据
        3.2.1 层次分析法
        3.2.2 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3.3 工业技术事故后果风险评估
        3.3.1 火灾热辐射影响
        3.3.2 爆炸冲击波影响
        3.3.3 毒物扩散影响
        3.3.4 整体事故后果风险评估
第四章 多灾种耦合事故风险评估与分级标准
    4.1 多灾种耦合事故风险评估指标选取
        4.1.1 致灾因子危险性
        4.1.2 承灾体易损性
        4.1.3 人员财产暴露性
        4.1.4 防灾减灾能力
    4.2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定量化计算与风险分级
        4.2.1 地震Na-tech事件风险评估
        4.2.2 飓风Na-tech事件风险评估
        4.2.3 雷电Na-tech事件风险评估
        4.2.4 Na-tech事件风险评估分级标准
第五章 案例应用
    5.1 化工园区概况
        5.1.1 危险化学品辨识
        5.1.2 重大危险源辨识
        5.1.3 自然灾害危险性辨识
    5.2 多灾种耦合风险评估指标参数标准化处理
        5.2.1 各承灾体单元事故后果
        5.2.2 工业事故危险性
        5.2.3 人员财产暴露性
        5.2.4 防灾减灾能力
    5.3 多灾种耦合风险评估与分级结果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3)基于有限损失的化工事故应急处置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存在问题
    1.4 研究目标、内容与技术路线
2 化工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方法研究
    2.1 我国事故经济损失统计制度分析
        2.1.1 现行主要事故经济损失统计制度
        2.1.2 现行主要事故经济损失统计制度对比分析
        2.1.3 我国事故经济损失统计制度改革建议
    2.2 化工事故应急处置成本计算方法
        2.2.1 应急处置费用指标选取依据
        2.2.2 受体的损失
        2.2.3 应急处置费用
    2.3 化工事故应急处置成本案例研究
        2.3.1 现行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分类问题剖析
        2.3.2 重大化工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指标体系建立
        2.3.3 各类损失指标的统计方法
        2.3.4 吉化“11·13”爆炸事故经济损失核算
3 应急处置分区划分与方案研究
    3.1 危险化学品事故理论基础
        3.1.1 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型
        3.1.2 危险化学品泄漏模型
        3.1.3 危险化学品大气扩散模型
        3.1.4 危险化学品扩散影响因素
    3.2 危险化学品泄漏现场管制区域划分与策略
        3.2.1 危险化学品泄漏现场管制区域划分
        3.2.2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管制区域处置策略
    3.3 基于人员防护监测的应急处置分区划分
        3.3.1 分区划分依据
        3.3.2 应急处置分区划分
    3.4 基于有限损失的应急处置方案
        3.4.1 监测检测策略
        3.4.2 应急预警策略
        3.4.3 现场救援策略
        3.4.4 生产控制策略
4 构建事故情景下的应急处置方案
    4.1 化工园区事故情景分析
        4.1.1 自然气候条件
        4.1.2 主要危险源
        4.1.3 事故风险分析
    4.2 基于ALOHA的事故后果模拟与分析
        4.2.1 CO气柜泄漏模拟分析
        4.2.2 液氯钢瓶泄漏模拟分析
    4.3 基于分区的韧性控制应急处置方案应用
        4.3.1 CO气柜泄漏应急处置策略
        4.3.2 液氯钢瓶泄漏应急处置策略
5 工程实例
    5.1 液氯钢瓶泄漏事故经济损失
        5.1.1 泄漏区
        5.1.2 扩散区
    5.2 CO气柜泄漏事故经济损失
        5.2.1 泄漏区
        5.2.2 扩散区
    5.3 结果分析
        5.3.1 液氯钢瓶事故损失结果分析
        5.3.2 CO气柜事故损失结果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城市燃气管网泄漏致灾演化与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燃气管网泄漏致灾研究
        1.3.2 致灾演化研究
        1.3.3 燃气管网泄漏致灾风险评价研究
        1.3.4 现阶段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及目标
        1.4.2 拟解决关键科学问题
        1.4.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灾害演化与风险评价研究理论基础
    2.1 灾害基本概念
        2.1.1 灾害内涵
        2.1.2 灾害特点
        2.1.3 灾害形成机制
    2.2 灾害链演化理论
        2.2.1 灾害链内涵
        2.2.2 灾害链演化机理
        2.2.3 灾害链演化模式
    2.3 贝叶斯网络理论
        2.3.1 贝叶斯网络基本原理
        2.3.2 贝叶斯网络建模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管网泄漏致灾演化链研究
    3.1 燃气管网及管网泄漏事故统计分析
        3.1.1 管网结构与功能
        3.1.2 管网泄漏致灾类型统计分析
        3.1.3 管网泄漏致灾灾害损害对象
        3.1.4 管网泄漏事故原因分析
    3.2 管网泄漏致灾演化链构建
        3.2.1 管网泄漏致灾关键因素分析
        3.2.2 管网泄漏致灾演化链
    3.3 管网泄漏致灾演化链耦合作用分析
        3.3.1 致灾演化链耦合作用内涵
        3.3.2 致灾演化链耦合作用类型
        3.3.3 致灾演化链耦合作用分析
    3.4 管网泄漏致灾演化链特性分析
        3.4.1 致灾演化链能量流动特性
        3.4.2 致灾演化链灾害损失扩大特性
        3.4.3 致灾演化链不可控性与可控性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管网泄漏致灾演化机理研究
    4.1 致灾演化贝叶斯网络节点设置
        4.1.1 致灾演化贝叶斯网络节点确定
        4.1.2 致灾演化贝叶斯网络节点值域确定
    4.2 致灾演化贝叶斯网络结构构建
        4.2.1 致灾演化贝叶斯网络结构初级模型
        4.2.2 致灾演化贝叶斯网络结构模型优化
    4.3 致灾演化贝叶斯网络节点参数计算
        4.3.1 条件概率参数计算
        4.3.2 状态概率参数计算
    4.4 致灾演化机理分析
        4.4.1 致灾演化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
        4.4.2 致灾演化关键路径分析
        4.4.3 致灾演化关键节点影响作用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管网泄漏致灾风险评价体系和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5.1 管网泄漏致灾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5.1.1 风险评价目标
        5.1.2 风险评价体系二级指标确定
        5.1.3 风险评价体系三级指标确定
        5.1.4 管网泄漏致灾风险评价体系
    5.2 管网泄漏致灾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5.2.1 模糊混合层次风险评价法的提出
        5.2.2 模糊混合层次风险评价法步骤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管网泄漏致灾风险评价实证研究
    6.1 管网基本情况介绍
    6.2 泄漏致灾模糊混合层次风险评价
        6.2.1 指标混合层次结构模型构建
        6.2.2 指标权重确定
        6.2.3 风险评价元素集与评语集构建
        6.2.4 风险水平综合评价
    6.3 泄漏致灾模糊混合层次风险评价有效性验证
        6.3.1 泄漏致灾层次分析法风险评价
        6.3.2 泄漏致灾网络层次分析法风险评价
    6.4 泄漏致灾风险控制措施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2008-2017年城市燃气管网泄漏致灾灾害案例统计表
    附录B 泄漏致灾风险评价指标重要度调查问卷
    附录C 城市燃气管网泄漏致灾风险评价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作者简介

(5)关于有毒气体扩散的国内研究进展分析及发展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毒气扩散规律的主要研究方法
2 毒气扩散的研究内容和现状
    2.1 毒气泄漏事故的动态演化
        2.1.1 移动源的毒气泄漏。
        2.1.2 固定空间内导弹推进剂泄漏。
        2.1.3 固定装置的毒气泄漏。
        2.1.4 城市街区毒气泄漏演化。
    2.2 影响毒气扩散风险的参数不确定性研究
    2.3 基于毒气扩散规律的软件研究
3 毒气扩散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3.1 存在的问题
    3.2 研究发展建议
        3.2.1 丰富研究方法, 增加实际场景的试验研究。
        3.2.2 加强不同演化模型的论证, 逐步修正理论模型。
        3.2.3 加强移动泄漏源的模拟演化研究。
        3.2.4 加强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 促进软件开发。
        3.2.5 加强对影响毒气扩散风险性因素的不确定性分析。
        3.2.6 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 汲取先进成果。

(6)基于GIS的震后有毒气体扩散模型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毒气扩散数值模拟
    1.1 高斯烟团模型
    1.2 指定浓度范围轮廓计算
        1.2.1 x轴长度确定
        1.2.2 y轴边界确定
2 基于GIS的地震次生毒气泄漏灾害分析
    2.1 叠加分析
    2.2 基于GIS的编程模拟与分析
3 结语

(7)应用ArcGIS实现地震次生毒气泄漏与扩散的模拟演示(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使用Arc GIS进行地震次生毒气泄漏和扩散模拟的理论基础
2 地震次生灾害泄漏和扩散模拟原理
    2.1 影响毒气泄漏和扩散的因素
    2.2 扩散模型
    2.3 浓度分布的数学模型
3 地震次生灾害泄漏和扩散模拟结果演示
4 结语

(8)沿海化工园区工业防灾规划技术方法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探析缘起
        1.1.1 探析背景
        1.1.1.1 方向确定
        1.1.1.2 国际背景
        1.1.1.3 国内背景
        1.1.2 提出问题
        1.1.2.1 工业灾害严重
        1.1.2.2 自然灾害频发
        1.1.2.3 放大效应显着
        1.1.3 探析意义
        1.1.3.1 保障经济安全
        1.1.3.2 确保公共安全
        1.1.3.3 保护生命安全
    1.2 探析基础
        1.2.1 城市防灾规划理论综述
        1.2.1.1 灾害系统理论
        1.2.1.2 防灾规划理论
        1.2.2 化工园区防灾文献综述
        1.2.2.1 机理策略分析
        1.2.2.2 数字方法分析
        1.2.2.3 规划设计分析
        1.2.3 城市综合防灾文献综述
        1.2.3.1 既有研究动态
        1.2.3.2 数字技术应用
        1.2.3.3 防灾空间优化
        1.2.3.4 沿海城市防灾
        1.2.4 动态总结以及探索起点
        1.2.4.1 研究动态总结
        1.2.4.2 本文探索起点
    1.3 论文体系
        1.3.1 概念界定
        1.3.1.1 沿海化工园区
        1.3.1.2 工业减灾防灾
        1.3.1.3 综合防灾规划
        1.3.2 主要创新
        1.3.2.1 策略创新
        1.3.2.2 方法创新
        1.3.2.3 技术创新
        1.3.3 逻辑建构
        1.3.3.1 框架搭建
        1.3.3.2 实验方法
第二章 沿海化工园区工业防灾规划机理策略探索
    2.1 地理环境特征与灾害间能量转移
        2.1.1 自然地理环境
        2.1.1.1 地理位置
        2.1.1.2 地质地貌
        2.1.1.3 水文气象
        2.1.1.4 土壤植被
        2.1.2 能量转移理论
        2.1.2.1 理论综述
        2.1.2.2 能量伤害
        2.1.2.3 能量致灾
    2.2 沿海化工园区灾害链式反应机理
        2.2.1 灾害主要类型
        2.2.1.1 自然灾害
        2.2.1.2 人为灾害
        2.2.1.3 复合灾害
        2.2.2 灾害一般特征
        2.2.2.1 高频度与群发突发性
        2.2.2.2 强区域性与高扩张性
        2.2.2.3 高灾损与致灾复杂性
        2.2.3 灾害链式反应
        2.2.3.1 灾害链阐释
        2.2.3.2 灾害链构成
        2.2.3.3 灾害链危害
    2.3 沿海化工园区灾源断链减灾策略
        2.3.1 含义机制与结构
        2.3.1.1 基本含义
        2.3.1.2 系统结构
        2.3.2 致灾环断链减灾
        2.3.2.1 工业致灾因子
        2.3.2.2 断链减灾技术
        2.3.3 诱发环断链减灾
        2.3.3.1 风暴潮灾危害
        2.3.3.2 断链减灾技术
        2.3.4 损害环断链减灾
        2.3.4.1 工业灾害后果
        2.3.4.2 断链减灾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沿海化工园区工业防灾规划系统程序分析
    3.1 沿海化工园区工业防灾规划系统
        3.1.1 系统框架设计
        3.1.1.1 原则策略
        3.1.1.2 防灾类型
        3.1.1.3 防灾阶段
        3.1.1.4 防灾手段
        3.1.2 系统结构设计
        3.1.2.1 基础信息单元
        3.1.2.2 监测预警单元
        3.1.2.3 风险评估单元
        3.1.2.4 应急方案单元
        3.1.2.5 中央控制单元
    3.2 沿海化工园区工业防灾规划程序
        3.2.1 基础资料调查阶段
        3.2.1.1 工业灾源调查
        3.2.1.2 脆弱目标调查
        3.2.1.3 应急资源调查
        3.2.2 区域风险评估阶段
        3.2.2.1 灾源等级评估
        3.2.2.2 灾害范围评估
        3.2.2.3 防灾功能分区
        3.2.3 防灾规划预案阶段
        3.2.3.1 物质空间规划
        3.2.3.2 疏散救援方案
    3.3 沿海化工园区工业防灾规划方法
        3.3.1 灾源等级评估
        3.3.1.1 分级程序
        3.3.1.2 影响因子
        3.3.2 灾害范围评估
        3.3.2.1 影响区域计算
        3.3.2.2 扩散影响因素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沿海化工园区工业防灾规划技术方法集成
    4.1 疏散心理行为分析
        4.1.1 调查信息统计
        4.1.1.1 个人信息特征
        4.1.1.2 相关知识基础
        4.1.1.3 安全教育状况
        4.1.1.4 行为心理统计
        4.1.2 统计结果分析
    4.2 防灾空间规划技术
        4.2.1 疏散通道规划设计
        4.2.1.1 防灾问题分析
        4.2.1.2 疏散性能评估
        4.2.1.3 规划设计原则
        4.2.2 避难空间规划设计
        4.2.2.1 适宜性能评价
        4.2.2.2 场所规划设计
    4.3 消防规划设计技术
        4.3.1 防护安全间距
        4.3.1.1 热辐射作用
        4.3.1.2 有毒火羽流
        4.3.1.3 易燃蒸汽云
        4.3.1.4 爆炸冲击波
        4.3.1.5 规范和标准
        4.3.2 消防规划设计
        4.3.2.1 消防给水设计
        4.3.2.2 本地消防力量
        4.3.2.3 本地环境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沿海化工园区工业防灾规划技术方法应用
    5.1 概况与总体消防布局
        5.1.1 规划项目概况
        5.1.1.1 区位分析
        5.1.1.2 自然条件
        5.1.1.3 建设概况
        5.1.1.4 规划概况
        5.1.2 总体消防布局
        5.1.2.1 主要布局原则
        5.1.2.2 火灾风险等级
        5.1.2.3 具体布局要求
    5.2 消防队站与设备规划
        5.2.1 消防支队规划
        5.2.1.1 消防等级
        5.2.1.2 消防支队
        5.2.1.3 指挥中心
        5.2.2 消防站规划
        5.2.2.1 陆上消防站
        5.2.2.2 海上消防站
        5.2.2.3 航空消防站
        5.2.2.4 集中泡沫站
        5.2.2.5 企业自建消防站
        5.2.3 消防设备规划
        5.2.3.1 消防车辆
        5.2.3.2 消防器材
    5.3 消防通道与供水规划
        5.3.1 消防通道规划
        5.3.1.1 区域消防通道
        5.3.1.2 区间消防通道
        5.3.1.3 区内消防通道
        5.3.1.4 紧急状态专用车道
        5.3.1.5 其他消防通道
        5.3.1.6 临时避难设施
        5.3.2 消防供水规划
        5.3.2.1 消防用水量
        5.3.2.2 消防水源
        5.3.2.3 供水管道系统
        5.3.2.4 消防给水管道及消火栓规划
        5.3.2.5 消防供水动力源规划
        5.3.2.6 消防废水规划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一:灾源断链减灾策略
    6.2 结论二:工业防灾规划系统
    6.3 结论三:规划技术集成应用
    6.4 后续研究
附录:沿海化工园区工业防灾规划设计技术集成
    一、建筑结构防火防爆设计
        ㈠防火防爆布局
        ㈡材料耐火性能
        ㈢建筑防火构件
        ㈣ 厂房防爆结构
    二、建筑室内防烟排烟设计
        ㈠ 火灾烟气控制
        ㈡ 屋顶排烟设计
        ㈢ 喷淋建筑排烟
    三、问卷调查方案
        ㈠ 调查目的
        ㈡ 调查对象
        ㈢ 调查方法
        ㈣ 问卷设计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地震次生灾害震时成灾数值模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结构
第2章 灾害数值模拟相关技术及开发环境简介
    2.1 地震次生火灾震时成灾数值模拟技术
    2.2 爆炸灾害震时成灾数值模拟技术
    2.3 毒气与放射性扩散灾害震时成灾数值模拟技术
    2.4 数值模拟系统的开发环境简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灾害数值模拟系统的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3.1 系统特点
    3.2 系统功能
    3.3 系统总体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灾害数值模拟系统的详细设计
    4.1 地震次生火灾数值模拟的详细设计
    4.2 爆炸数值模拟的详细设计
    4.3 毒气与放射性扩散数值模拟的详细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测试
    5.1 系统及软件平台测试
    5.2 火灾模块功能测试
    5.3 爆炸模块功能测试
    5.4 毒气与放射性扩散模块功能测试
    5.5 基础信息维护模块功能测试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城市地震次生灾害演化机理分析及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城市地震次生灾害演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1.1 系统边界的确定
    1.2 因果回路图
    1.3 存量流量图
2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验证及仿真分析
    2.1 模型验证
    2.2 仿真分析
3 结论

四、地震次生毒气泄漏与扩散数值模拟的参数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震后次生灾害下城市交通疏散与救援组织优化仿真[D]. 陈旭中.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2]化工园区地震、飓风、雷电等多灾种耦合事故风险评估技术及分级方法研究[D]. 刘大山.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3]基于有限损失的化工事故应急处置策略研究[D]. 王海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10)
  • [4]城市燃气管网泄漏致灾演化与风险评价研究[D]. 王春雪.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8(03)
  • [5]关于有毒气体扩散的国内研究进展分析及发展建议[J]. 孙磊,邵高耸. 武警学院学报, 2017(06)
  • [6]基于GIS的震后有毒气体扩散模型算法[J]. 黄猛,高萍,李攀. 科技通报, 2013(10)
  • [7]应用ArcGIS实现地震次生毒气泄漏与扩散的模拟演示[J]. 董晓燕,杨群山,王超. 防灾减灾学报, 2013(02)
  • [8]沿海化工园区工业防灾规划技术方法探析[D]. 靳瑞峰. 天津大学, 2013(12)
  • [9]地震次生灾害震时成灾数值模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朱晓力. 黑龙江大学, 2012(S1)
  • [10]城市地震次生灾害演化机理分析及仿真研究[J]. 谢自莉,马祖军. 自然灾害学报, 2012(03)

标签:;  ;  ;  ;  ;  

地震二次有毒气体泄漏与扩散数值模拟的参数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