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江新水利工程开发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汉江新水利工程开发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关于开发建设汉江新集水利枢纽的若干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黄一平[1](2020)在《文伏波与丹江口、葛洲坝工程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长斌[2](2020)在《张基尧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研究》文中认为

卢金友,林莉[3](2020)在《汉江生态经济带水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汉江生态经济带是国家战略水资源保障区、内河流域保护开发示范区、中西部联动发展试验区、长江流域绿色发展先行区,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全国地区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多年的高强度开发和剧烈的人类活动造成汉江生态经济带水生态环境问题严峻,已成为制约汉江生态经济带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通过系统剖析发现,汉江生态经济带存在的主要水生态环境问题包括重要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安全保障不足、汉江中下游水生态受损、汉江部分支流水污染严重等.丹江口水库总体水质良好,但水质保障工作存在部分入库支流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支流库湾水华发生风险加剧、库周及上游面源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和消落带管理薄弱等不足.汉江中下游存在硅藻水华频发和鱼类资源量大幅减少等水生态问题,同时中下游部分支流水质不达标,严重影响汉江水质.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切实做好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保障、科学开展基于生态流量保障的生态调度、建立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完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支撑等.

候赛[4](2020)在《A公司水电企业集控运营管理研究》文中认为与其他电力能源相比,水力水电能源有一定的清洁环保、电价和成本较低、上网优先等优势,因此,水电一直是当前最成熟、最重要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但不同于火电等其他能源,由于受水力资源位置的限制,一直以来水电站为更好的获取水力资源,绝大多数都选在远离市区的峡谷深山里,正是由于这种特殊性,无论是从交通出行、员工生活等等方便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为了能够改变这种限制,对水电站实行集控运行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随着电力科技发展,国内外众多流域水电开发公司在水电站“集控运行、关门管理”等运营模式建设层面开展了研究,获得了良好实效。同时,在水电站集中控制运行稳定后,往往会给水电企业的运营管理带来新问题与挑战,在此情形下,探索改进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势在必行,概括来说集中控制时运营管理中的问题总体包括生产管理、运行与维护、检修与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体系建立等,是否能够更好的构建上述体系,对于水电站的安全、经济、可靠运行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水电站效益提升的重要手段。基于对A公司水电企业现状、发展需求的分析,结合企业运营管理理论,概述了水电企业运营管理的内容,并针对水电站运营管理的研究历程、管理难点及特点,分析A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水电企业集控运营管理的优化思路与管理定位,实现“集中监控、分级管理、两地协同”。之后,针对A公司在集中控制管理时可能出现的问题,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提出了一些保障措施。在本文的最后,也得出了一些水电企业的集控运营管理模式的结论,同时对集控运营管理模式进行了展望。

刘洁[5](2020)在《汉江兴隆船闸营运通过能力提升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汉江航道整治工程完成后,具有运量大、成本低、排放小等众多优势的汉江航运吸引了辐射区域范围内的众多货运需求。位于汉江下游的兴隆船闸建成年份早,日益增长的货运需求使兴隆船闸愈加繁忙,已超过当前的设计通过能力。在此基础上,开展兴隆船闸营运通过能力提升策略相关研究确有必要,本研究的工作如下:首先,对船闸的现状进行分析,梳理了船闸基本情况、船舶过闸情况和船闸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船闸作业系统仿真模型构建奠定基础。船闸基本情况包括船闸位置和船闸设施,船舶过闸情况包括货运情况和管理调度,船闸运行过程中最严峻的问题是船舶与闸室尺寸匹配度低。其次,对船闸设计通过能力与营运通过能力的含义进行区分,比较分析二者的差异。从自然因素、船闸因素、船舶因素、管理因素四方面提出了影响船闸营运通过能力的因素,分析影响因素的可调整性并分析了可调整的因素对营运通过能力的影响方式。再次,分析船闸系统作业流程,建立整体框架,将船闸作业系统仿真模型分为船舶发生子模型、闸室编排子模型和船闸调度子模型三个子模型。船闸发生子模型需要分析和输入船舶到闸规律、过闸船舶种类及比例等,闸室编排子模型需要分析和输入船闸编排方案、船舶排队等待时间等,船闸调度子模型需要分析和输入开闸策略、单双向船闸运行时间等。选取某一月份的船舶数据输入,与实际结果进行对比,检验船闸作业系统仿真模型的合理性。最后,将根据可调整性因素提出的三个仿真方案的参数分别输入到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与未调整时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得出延长船闸开放时间、改进顶升式活动桥和推进标准船型使用三个方案都切实有效。三个方案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组合后形成一套兴隆船闸营运通过能力提升策略。论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套单级单线船闸作业系统的仿真模型,丰富了本领域内的相关研究;对兴隆船闸营运通过能力紧张问题具体分析,为新形势下兴隆船闸营运通过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

刘子龙[6](2020)在《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的法律规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战略定位,要求针对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应秉持系统性、整体性思维,要求针对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保育等不同诉求之间的关系进行统筹协调、综合平衡。进而逐步形成契合于“三律”(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要求、和谐有序、绿色可持续的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格局。然而,受制于传统的,呈现出离散化、割裂化特征的权利(力)理论,并基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快速推进的大趋势、大背景,以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为核心内容的各类权利(力)之间发生冲突的风险和几率正不断增大,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冲突也由此而不断加剧和凸显。鉴于此,本文研究试图从方法论的视角切入,在充分揭示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之间冲突现状的基础上,提炼出法学问题——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进而深入剖析冲突产生的方法论根源——还原主义方法论。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论证整体主义方法论的优越性及法学意蕴,并引入与整体主义方法论具有内在一致性的价值排序理论。在整体主义方法论、价值排序理论的指引下,探索实现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规制的新路径。本研究的行文架构主要由五章构成,各章的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揭示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的现状图景及问题。首先,廓清长江流域涉水权利的范畴,明确研究的边界,着重阐明长江流域涉水权利的缘起、内涵、类型及意义。其次,基于“冲突——权利冲突——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这一逻辑思路,一步步聚焦于涉水权利冲突。并根据功能维度、价值维度、资源维度(流域典型性)对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进行类型化梳理。第三,从长江流域涉水权利的构造、涉水权利的配置、涉水权利间关系这三个维度揭示出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产生的法律原因,即涉水权利构造的不完备、涉水权利配置的离散性、涉水权利关系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冲突产生的方法论根源——还原主义方法论。最后,从法律理性、生态理性、风险理性三个维度揭示出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规制的基本诉求。第二章探究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规制的理论基础。首先,在前章已揭示出还原主义方法论是造成涉水权利冲突的根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还原主义方法论的合理性及局限性。针对还原主义方法论局限性之克服,提出整体主义方法论。并对整体主义方法论的优越性及法学内涵进行阐释。其次,阐释价值排序的理论内涵,通过分析价值排序理论与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规制的契合性,以论证引入价值排序理论的正当性、合理性。并基于价值排序理论,明晰长江流域涉水权利的新价值排序,凸显生态价值的重要性。最后,基于整体主义方法论和价值排序理论,在长江流域涉水权利的构造中融入和谐价值与安全价值,以破解涉水权利构造的不完备和割裂性;在长江流域涉水权利的配置中确立综合模式,以破解涉水权利配置的离散性;在对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关系属性的理解中引入环境法律关系理论,以破解涉水权利关系的局限性。第三、四、五章则是分别针对极具长江流域典型性的三个冲突: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权与排污权冲突、长江流域航运开发利用权与水能开发利用权冲突、长江流域渔业养殖权与生态用水权冲突,所进行的类型化、流域典型性、冲突产生机理的分析,以及对因应的冲突规制路径所进行的探析。具体内容如下:第三章从类型化的角度将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权与排污权冲突界定为长江流域涉水生存权与长江流域涉水发展权冲突、生命支撑功能型长江流域涉水权利与经济功能型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而就该冲突的流域典型性而言,则从长江流域涉水权利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冲突、冲突所为围绕的核心客体——流域水环境容量的重要性这两个维度进行了论证和阐释。就该冲突产生的机理而言,则揭示出流域水污染防治与区域排污权在制度设计、运行过程中存在明显断裂,未形成有效的协调与衔接,进而导致流域水污染防治无法有效约束、控制区域的排污行为。由此揭示出冲突化解的核心制度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规制理论基础,提出生存安全价值优先的冲突化解理念,并针对冲突产生的机理和冲突化解的制度需求,提出因应的制度设计——长江流域省界断面水质监测制度。最后,通过对长江流域省界断面水质监测制度进行实证分析,以发现制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以完善改进该制度。第四章从类型化的角度将长江流域航运开发利用权与水能开发利用权冲突界定为长江流域涉水发展权之间的冲突、经济功能型长江流域涉水权利之间的冲突。而就该冲突的流域典型性而言,则从长江流域涉水权利的行业冲突、冲突所围绕的核心客体——流域水量的重要性这两个维度进行了论证和阐释。就该冲突产生的机理而言,则揭示出不同行业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对流域控制性水库进行离散化、割裂化的调度,从而导致对流域水量的割裂化利用,结果导致冲突的产生。由此揭示出冲突化解的核心制度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规制的理论基础,提出统筹协调的冲突化解理念,并针对冲突产生的机理和冲突化解的制度需求,提出因应的制度设计——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联合调度制度。最后通过对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联合调度制度进行实证分析,以发现制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以完善改进该制度。第五章从类型化的角度将长江流域渔业养殖权与生态用水权冲突界定为长江流域涉水发展权与长江流域涉水环境权冲突、经济功能型长江流域涉水权利与生态功能型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而就该冲突的流域典型性而言,则从长江流域涉水权利的空间冲突、冲突所围绕的核心客体——流域水域空间的重要性这两个维度进行了论证和阐释。就该冲突产生的机理而言,则揭示出伴随着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确立,水生态空间的恢复和拓展诉求日益凸显,由此对传统渔业养殖空间产生了明显的挤压和侵蚀,结果引发冲突的产生。由此揭示出冲突化解的核心制度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规制的理论基础,提出生态优先的冲突化解理念,并针对冲突产生的机理和冲突化解的制度需求,提出因应的制度设计——长江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最后,通过对长江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实证分析,以发现制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以完善改进该制度。

易贤命[7](2019)在《我国破解水安全问题要连通江淮河汉调水通航——论南水北调优化水资源利用要“三库并联”不要“三线并行”》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南水北调工程,读懂开国领袖提出的战略构想,和开发汉江的初始规划是关键,江汉引水入黄优化水资源利用是核心问题。北方水资源短缺,要靠修建水库蓄水和跨流域调水工程、全面提升国家调控水资源的能力来解决,根本的办法是加快连通江淮河汉,实现三峡、丹江口、小浪底三大水库并联补偿调节,形成长江水"南北调配"、黄河水"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第一,江汉引水补源让黄河绿水长流;第二,跨流域水权转让调配引黄用水;第三,引汉引黄衔接缓解京津冀缺水;第四,补下援上留住黄河水供上中游;第五,避免长江上游生态环境遭破坏;第六,开辟我国中部南北水运主通道。总之,南水北调后续工程要开发汉江连通长江黄河调水通航,造福于民。

武菲[8](2019)在《三峡工程决策研究》文中指出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举世瞩目。同时,它也是一项颇具争议的特殊的工程。从1918年孙中山首次提出开发三峡水力的设想,到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兴建三峡工程议案,三峡工程经历了漫长坎坷的决策过程。本文将以三峡工程的决策为切入点,以时间为主线,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节点,系统梳理三峡工程决策的历史过程,探讨三峡工程上马曲折的历程背后的原因,厘清关于三峡工程的争论焦点所在,揭示中共做出工程决策的历史背景,并最终总结出三峡工程决策带给我们的经验与启示。论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利用大量未公开的档案资料、亲历者的回忆录、回忆文章,以及文献汇编等资料,呈现三峡工程决策的全过程。同时,尽可能全面地展现工程的支持者与反对者双方的观点,归纳其争论分歧的焦点所在。论文由绪论、正文五章和结语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民国时期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初步设想与勘测(1918—1948)。主要论述孙中山首次提出的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设想和恽震等人开展的对三峡水力资源的首次勘测、设计工作,以及国民政府开发三峡进行的一些早期工作。第二章是三峡工程的早期方案制定(1949—1977)。论述在这一时期三峡工程方案制定的过程,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对三峡工程的指示和决策,制定三峡工程方案的经过,关于三峡工程的最早争论,以及作为三峡工程实战准备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开工建设。第三章是三峡工程的深入研究论证(1978—1988)。这一章主要论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三峡工程的重新上马和重新开展论证工作的过程,以及这一时期关于三峡工程的争论。第四章是三峡工程的兴建决策(1989—1992)。这一章论述三峡工程在经历一系列争论后重新进入中央决策进程的经过,以及最终交付全国人大表决通过的过程。第五章是三峡工程的建设实施(1993—2009)。这一章主要论述三峡工程准备阶段进行的工作和工程建设期的决策及机构设置,以及三峡移民政策。最后是结语。总结三峡工程的决策历程留给我们的经验启示,并尝试针对决策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的优化措施。

刘志明[9](2019)在《气候变化影响下汉江上游梯级水库群联合供水优化调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气候变化会使全球水文循环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的变化。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性与人类社会需水不均衡性的客观存在,使得跨流域调水成为缓解甚至解决缺水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本文围绕气候变化影响下梯级水库群联合供水调度问题,以汉江上游为研究对象,以跨流域调水工程丹江口水库为研究核心,开展气候变化影响下汉江上游梯级水库群联合供水优化调度研究。本文首先构建了基于全球气候模式与新安江模型耦合的未来径流预测模型(GCM-XAJ),预测了3种气候变化情景(RCP2.6、RCP4.5、RCP8.5)5种全球气候模式(GFDL-ESM2M、HADGEM2-ES、IPSL-CM5A-LR、MIROC-ESM-CHEM、NORESM1-M)下,未来30年(2021-2050年)汉江上游5个水库(石泉、安康、潘口、黄龙滩、丹江口水库)坝址断面的入库径流过程,评估了气候变化下汉江上游未来径流变化趋势;然后构建了汉江上游梯级水库群联合供水优化调度模型,计算了梯级水库群在不同水平年(2020、2030水平年)、不同调水情景(不考虑和考虑引汉济渭工程调水)、不同来水频率(P=10%、P=50%、P=90%)和丹江口水库不同初始水位(z=150m、z=155m、z=160m、z=165m、z=170m)优化调度方案下陶岔和清泉沟总的最大可供水量,评估了引汉济渭工程调水对梯级水库群联合供水优化调度的影响以及不同水平年陶岔、清泉沟的供水保证率;最后基于15组未来径流序列和900种梯级水库群联合供水优化调度方案计算结果,探讨了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未来径流变化和梯级水库群最大可供水量变化区间的不确定性,评估了气候变化影响下引汉济渭工程调水对梯级水库群联合供水优化调度的影响以及不同水平年陶岔、清泉沟供水保证率的变化情况。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尽管气候变化下未来径流预测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但GCM-XAJ预测结果仍具有重大的参考意义;在RCP2.6、RCP4.5和RCP8.5气候变化情景下,汉江上游未来年径流量均呈下降趋势,与基准年(1961-2000年)相比,未来30年(2021-2050年)汉江上游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分别减少4.3%、3.0%和8.3%。(2)在考虑引汉济渭工程调水后,梯级水库群在P=10%、P=50%、P=90%来水频率下,2020水平年最大可供水量减少量分别为0.88亿m3、1.33亿m3、1.35亿m3,2030水平年最大可供水量减少量分别为0.99亿m3、1.37亿m3、2.88亿m3,引汉济渭工程调水对梯级水库群联合供水优化调度影响不大;在不考虑引江济汉工程向丹江口库区补水情况下,2020水平年陶岔、清泉沟供水保证率分别为97.19%和100%,2030水平年陶岔、清泉沟供水保证率分别为44.86%和98.43%。(3)在RCP2.6、RCP4.5和RCP8.5气候变化情景下,5种GCM年径流量相对变化区间不确定性极大,变化区间平均长度分别为18.2%、33.1%和30.2%;2020和2030水平年梯级水库群最大可供水量变化区间平均相对变化12.53%和7.74%,不确定性较大;气候变化影响下引汉济渭工程调水对梯级水库群联合供水优化调度影响不大;气候变化影响下陶岔、清泉沟供水保证率变化不大。

董付强,丁洪亮,穆青青,王伟,杨纪明[10](2019)在《以丹江口水库为核心的汉江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初步实践与探讨》文中研究指明实施汉江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可增强汉江流域整体防洪抗旱能力,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介绍了汉江流域及水库概况,在总结丹江口水库以往联合调度实践和成效的基础上,从管理、技术、操作层面及实施汛期运用水位动态控制等方面提出建议,希望能进一步推动汉江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工作,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充分发挥汉江流域整体综合效益的目标。

二、关于开发建设汉江新集水利枢纽的若干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开发建设汉江新集水利枢纽的若干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3)汉江生态经济带水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汉江生态经济带水生态环境形势与问题
    1.1 丹江口水库水安全保障不足
        1.1.1 部分入库支流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1.1.2 支流库湾水华发生风险加剧
        1.1.3 库周及上游面源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
        1.1.4 消落带管理薄弱
    1.2 汉江中下游水生态受损
        1.2.1 中下游硅藻水华频发
        1.2.2 中下游鱼类资源量减少
    1.3 支流水污染严重
        1.3.1 支流水污染现状
        1.3.2 支流污染原因分析
2 汉江生态经济带水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建议
    2.1 切实做好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保障工作
    2.2 科学开展基于生态流量保障的生态调度
    2.3 建立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
    2.4 完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
    2.5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支撑
3 结论

(4)A公司水电企业集控运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方案及路线
        1.4.1 研究方案
        1.4.2 研究路线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国内水电企业集控运营管理研究
    2.2 国外水电企业集控运营管理研究
    2.3 企业运营管理理论
    2.4 水电企业集控运营管理的特点及要素
        2.4.1 水电企业集控运营管理的特点
        2.4.2 水电企业集控运营管理的要素
    2.5 水电企业集控管理模式
        2.5.1 电力调度
        2.5.2 水库调度
        2.5.3 其他方面管理
3 A公司水电企业集控运营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A公司水电开发概况
    3.2 A公司水电企业集控运营管理简述
        3.2.1 “分公司、子公司”结合的经营管理
        3.2.2 “区域集控、水调集中”的发电运行管理
    3.3 A公司水电企业集控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3.3.1 电站间距离问题
        3.3.2 调度管理问题
        3.3.3 人员配置及素质的问题
        3.3.4 检修管理的问题
    3.4 A公司水电企业集控运营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历史原因
        3.4.2 管理方式转变滞后
4 A公司水电企业集控运营管理模式优化
    4.1 集控运营管理模式优化的原则与目标
        4.1.1 集控运营管理模式优化的原则
        4.1.2 集控运营管理模式优化的目标
    4.2 组织机构优化设计
        4.2.1 优化设计流程
        4.2.2 集控中心职能与框架设计
    4.3 优化具体措施
        4.3.1 进一步优化调度管理
        4.3.2 集控中心电力调度管理优化
        4.3.3 集控中心水库调度管理优化
        4.3.4 “运维一体化”管理
        4.3.5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5 预期效果及保障措施
    5.1 预期效果
    5.2 保障措施
        5.2.1 发挥企业领导决策作用
        5.2.2 强化员工管理
        5.2.3 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5.2.4 健全风险管控体系
6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汉江兴隆船闸营运通过能力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船舶交通组织相关研究
        1.2.2 船闸运行管理相关研究
        1.2.3 船闸通过能力研究方法
        1.2.4 综合评述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兴隆船闸运行现状分析
    2.1 船闸基本情况
        2.1.1 船闸位置
        2.1.2 船闸设施
    2.2 船舶过闸情况
        2.2.1 交通流情况
        2.2.2 管理调度
    2.3 船闸运行存在问题
        2.3.1 船舶与闸室匹配度低
        2.3.2 每闸次调度时间长
        2.3.3 船闸开放时间短
第3章 兴隆船闸营运通过能力影响因素
    3.1 船闸通过能力
        3.1.1 设计通过能力
        3.1.2 营运通过能力
        3.1.3 比较分析
    3.2 船闸营运通过能力影响因素
        3.2.1 自然因素
        3.2.2 船闸因素
        3.2.3 船舶因素
        3.2.4 管理因素
    3.3 影响因素的可调整性分析
        3.3.1 不可调整因素
        3.3.2 可调整因素
第4章 兴隆船闸作业系统仿真模型构建
    4.1 仿真前期准备
        4.1.1 仿真方法
        4.1.2 整体框架
        4.1.3 模型假设
    4.2 船闸作业系统仿真模型
        4.2.1 船舶发生子模型
        4.2.2 闸室编排子模型
        4.2.3 船闸调度子模型
    4.3 船闸作业系统仿真模型验证
        4.3.1 船舶发生子模型输入参数
        4.3.2 闸室编排子模型输入参数
        4.3.3 船闸调度子模型输入参数
        4.3.4 结果检验
第5章 营运通过能力提升策略仿真
    5.1 延长船闸开放时间
        5.1.1 输入参数
        5.1.2 结果分析
    5.2 改进顶升式活动桥
        5.2.1 输入参数
        5.2.2 结果分析
    5.3 推进标准船型使用
        5.3.1 输入参数
        5.3.2 结果分析
    5.4 营运通过能力提升策略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6)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的法律规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的现状与评述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的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长江流域涉水权利范畴的界定
        一、长江流域涉水权利的缘起
        二、长江流域涉水权利的阐释
        三、长江流域涉水权利的类型
        四、长江流域涉水权利的意义
    第二节 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的廓清
        一、“冲突”与权利冲突
        二、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的阐释
        三、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的类型
    第三节 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的理论溯源与规制诉求
        一、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的原因分析
        二、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的理论根源:还原主义方法论
        三、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规制的诉求
第二章 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规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方法论转换:从还原主义方法论到整体主义方法论
        一、还原主义方法论的阐释与评析
        二、还原主义方法论局限性之克服:整体主义方法论
        三、整体主义方法论的优越性
    第二节 价值论调整:从旧价值排序到新价值排序
        一、价值排序的理论阐释
        二、价值排序与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规制的契合性
        三、长江流域涉水权利的新价值排序
    第三节 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规制的实现
        一、长江流域涉水权利构造的价值拓展
        二、长江流域涉水权利配置的模式选择
        三、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关系的属性界定
第三章 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权与排污权冲突的规制
    第一节 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权与排污权冲突的分析
        一、基于功能与价值视角的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权与排污权冲突的类型化分析
        二、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权与排污权冲突的流域典型性分析
        三、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权与排污权冲突产生的机理
    第二节 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权与排污权冲突的破解路径
        一、冲突化解理念:生存安全价值优位
        二、核心制度需求:长江流域省界断面水质监测制度
        三、长江流域省界断面水质监测制度的设计
    第三节 长江流域省界断面水质监测制度的实证分析
        一、长江流域省界断面水质监测制度的现状
        二、长江流域省界断面水质监测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三、长江流域省界断面水质监测制度的完善
第四章 长江流域航运开发利用权与水能开发利用权冲突的规制
    第一节 长江流域航运开发利用权与水能开发利用权冲突的分析
        一、基于功能与价值视角的长江流域航运开发利用权与水能开发利用权冲突的类型化分析#
        二、长江流域航运开发利用权与水能开发利用权冲突的流域典型性分析
        三、长江流域航运开发利用权与水能开发利用权冲突产生的机理
    第二节 长江流域航运开发利用权与水能开发利用权冲突的破解路径
        一、冲突化解理念:统筹协调
        二、核心制度需求: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联合调度制度
        三、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联合调度制度的设计
    第三节 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联合调度制度的实证分析
        一、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联合调度制度的现状
        二、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联合调度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三、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联合调度制度的完善
第五章 长江流域渔业养殖权与生态用水权冲突的规制
    第一节 长江流域渔业养殖权与生态用水权冲突的分析
        一、基于功能与价值视角的长江流域渔业养殖权与生态用水权冲突的类型化分析
        二、长江流域渔业养殖权与生态用水权冲突的流域典型性分析
        三、长江流域渔业养殖权与生态用水权冲突产生的机理
    第二节 渔业养殖权与生态用水权冲突的破解路径
        一、冲突化解理念:生态优先
        二、核心制度需求:长江流域生态补偿制度
        三、长江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设计
    第三节 长江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实证分析
        一、长江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现状
        二、长江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三、长江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
结论:新时代长江流域法治的突破与转向
参考文献
致谢

(7)我国破解水安全问题要连通江淮河汉调水通航——论南水北调优化水资源利用要“三库并联”不要“三线并行”(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概述新中国二次南水北调战略举措相悖
2. 明辨开国领袖精心谋划让黄河绿水长流
3. 明辨“三库并联”是优化水资源利用的创举
    (1)三大水库群联网,挖掘水资源潜力,协同陕豫鄂皖苏,走好全国一盘棋
    (2)推进平原河网化,连通江淮河汉海,工程措施简单化,综合效益最大化
    (3)三峡丹江口并联,优化利用水资源,长江水南北调配,黄河水东西调配
    (4)江汉引水入黄河,接济引黄防断流,调汉淮洪水刷黄,解下游悬河之危
    (5)跨流域水权转让,黄委借水补引黄,补下援上调水沙,上中下游都得益
    (6)汉江水运贯南北,直通湘江到珠江,黄河复航到郑州,构成水运大动脉
    (7)从三峡下游引江,润泽干渴的华北,消除引汉的影响,打造兴盛的汉江
4. 明辨“三线并行”跟“三库并联”南辕北辙对抗
    (1)三线并行构四横三纵水网,阻抗三库并联平原河网化
    (2)修地上长河直供城市供水,阻抗引汉济黄解北方之渴
    (3)黄委图谋从上游调水发电,阻抗留住黄河水供上中游
    (4)让四大流域机构分割水权,阻抗推行跨流域水权转让
    (5)长江委霸占水权三分汉水,阻抗汉江水资源优化利用
    (6)图谋从三峡上下双重引江,阻抗从长江中游调水通航
    (7)谋划三峡丹江口二库同流,阻抗三峡丹江口双库并联
    (8)借口保护水质输水不通航,阻抗构建现代南北大运河
    (8)水源配套建四项治理工程,阻抗从三峡下游引江入襄
    (9)引江济汉跨长湖建航道圈,阻抗构成南北水运主干线
    (10)鄂北调水凭谎言立项建设,阻抗汉江水资源优化利用
5. 结语:南水北调优化水资源利用应十要十不要

(8)三峡工程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四、论文的创新之处与难点
第一章 民国时期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初步设想与勘测(1918—1948)
    第一节 国人的三峡设想与首次勘测
        一、孙中山首次提出开发三峡水力资源设想
        二、首次勘测三峡水力资源
    第二节 美国人的三峡开发计划与夭折
        一、潘绥计划
        二、萨凡奇计划
        三、三峡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
        四、萨凡奇计划的中止
第二章 三峡工程的早期方案制定(1949—1977)
    第一节 毛泽东描绘三峡蓝图
        一、水利是工农业生产的中心环节
        二、“毕其功于一役”
        三、中苏合作开展查勘
    第二节 林李之争与三峡决策
        一、最初的争论
        二、南宁会议上的“御前争论”
        三、周恩来查勘三峡与成都会议
    第三节 三峡工程第一次筹建热潮
        一、“积极准备充分可靠”:三峡科研大协作
        二、200米蓄水位的初步设计工作
        三、“有利无弊”
    第四节 三峡工程的实战准备——葛洲坝水利枢纽的兴建
        一、葛洲坝水利枢纽的提出
        二、建设中的波折
第三章 三峡工程的深入研究论证(1978—1988)
    第一节 重提三峡工程
        一、坝址选择
        二、纷争再起
        三、邓小平的三峡之行
    第二节 三峡工程第二次筹建热潮
        一、三峡工程加速上马与“翻两番”战略目标
        二、审查通过150米蓄水位方案
        三、用改革的办法建设三峡
    第三节 关于工程近期能否上马的争论
        一、蓄水位之争
        二、党内外的争论
    第四节 三峡工程的重新论证
        一、开展重新论证
        二、论证中的论争
第四章 三峡工程的兴建决策(1989—1992)
    第一节 三峡工程重新进入决策进程
        一、历史的插曲:围绕《长江长江——三峡工程论争》一书的争论
        二、江泽民视察长江
        三、“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四、三峡工程论证汇报会
        五、审查通过175 米蓄水位方案
    第二节 表决定案
        一、三峡宣传热
        二、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三峡工程议案
第五章 三峡工程的建设实施(1993—2009)
    第一节 施工准备阶段
        一、开展前期准备工作与施工
        二、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第二节 工程建设期
        一、一期工程建设
        二、二期工程建设
        三、三期工程建设
    第三节 三峡移民政策
        一、实施优惠政策
        二、外迁移民安置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9)气候变化影响下汉江上游梯级水库群联合供水优化调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研究
        1.2.2 水库调度研究
        1.2.3 气候变化影响下水库调度研究
    1.3 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气候变化下汉江上游未来径流预测与趋势分析
    2.1 汉江上游区域概况
    2.2 气候变化下汉江上游未来径流预测模型构建
        2.2.1 气候变化情景
        2.2.2 全球气候模式
        2.2.3 新安江模型
        2.2.4 降尺度方法
        2.2.5 新安江模型模拟精度评估
        2.2.6 基于全球气候模式与新安江模型耦合的未来径流预测模型
    2.3 气候变化下汉江上游未来径流预测与趋势分析
        2.3.1 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
        2.3.2 径流预测与趋势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汉江上游梯级水库群联合供水优化调度研究
    3.1 汉江上游梯级水库群概况
    3.2 汉江上游引调水工程水资源配置
        3.2.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配置
        3.2.2 清泉沟引水工程水资源配置
        3.2.3 引汉济渭工程水资源配置
    3.3 丹江口水库供水调度规则
    3.4 汉江上游梯级水库群联合供水优化调度模型
        3.4.1 目标函数
        3.4.2 约束条件
        3.4.3 算法求解
    3.5 汉江上游梯级水库群联合供水优化调度研究
        3.5.1 优化调度方案设计
        3.5.2 典型年选取
        3.5.3 优化调度方案计算结果
        3.5.4 引汉济渭工程调水影响评估
        3.5.5 陶岔、清泉沟供水保证率评估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气候变化影响下汉江上游梯级水库群联合供水优化调度研究
    4.1 气候变化影响下未来径流变化不确定性分析
        4.1.1 RCP2.6 情景下未来径流变化不确定性分析
        4.1.2 RCP4.5 情景下未来径流变化不确定性分析
        4.1.3 RCP8.5 情景下未来径流变化不确定性分析
    4.2 气候变化影响下梯级水库群最大可供水量不确定性分析
    4.3 气候变化影响下引汉济渭工程调水影响评估
    4.4 气候变化影响下陶岔、清泉沟供水保证率评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成果
    5.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10)以丹江口水库为核心的汉江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初步实践与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汉江流域及水库概况
    1.1 基本情况
    1.2 丹江口水库概况
2 联合调度现状
3 水库群联合调度实践与成效
    3.1 防洪联调——发挥防洪减灾作用
        3.1.1 1998年与长江错峰
        3.1.2 2010年与三峡水库错峰
    3.2 抗旱联调——满足抗旱用水之需
    3.3 防汛蓄水联调——确保防洪、蓄水安全
        3.3.1 2017年蓄水联调
        3.3.2 2017年防汛联调
4 存在问题
    4.1 缺乏水库群联合调度机制
    4.2 汉江水情、工情信息沟通共享不畅
5 建议
    5.1 逐步建立和健全汉江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机制
    5.2 进一步加强联合调度技术研究
    5.3 编制汉江干支流控制性水库群联合调度方案, 开展联合调度信息平台建设
    5.4 实施丹江口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
6 结语

四、关于开发建设汉江新集水利枢纽的若干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文伏波与丹江口、葛洲坝工程建设研究[D]. 黄一平.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2]张基尧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研究[D]. 王长斌.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3]汉江生态经济带水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J]. 卢金友,林莉. 环境科学研究, 2020(05)
  • [4]A公司水电企业集控运营管理研究[D]. 候赛.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5]汉江兴隆船闸营运通过能力提升策略研究[D]. 刘洁.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8)
  • [6]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的法律规制[D]. 刘子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7]我国破解水安全问题要连通江淮河汉调水通航——论南水北调优化水资源利用要“三库并联”不要“三线并行”[A]. 易贤命. 2019中国水资源高效利用与节水技术论坛论文集, 2019
  • [8]三峡工程决策研究[D]. 武菲.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9]气候变化影响下汉江上游梯级水库群联合供水优化调度研究[D]. 刘志明. 长江科学院, 2019(09)
  • [10]以丹江口水库为核心的汉江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初步实践与探讨[J]. 董付强,丁洪亮,穆青青,王伟,杨纪明. 中国防汛抗旱, 2019(06)

标签:;  ;  ;  ;  

关于汉江新水利工程开发建设的几点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