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消磁电缆载流量的计算

船舶消磁电缆载流量的计算

一、船舶消磁工作电缆载流量计算(论文文献综述)

杨辉[1](2019)在《舰艇消磁过程中磁场辐射及其防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从舰艇消磁过程中工作线圈电流的特点入手,分析该电流所产生交变磁场的幅值和频率特性,结合国内外对磁场辐射研究成果,对舰艇消磁过程中磁场辐射及其磁场防护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当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对舰艇消磁过程中磁场辐射研究做了一些展望。

戚双斌,刘东[2](2019)在《舰船供电生命力测试指标选择与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大部分舰船供电生命力研究集中在评估方法而缺少实船测试的缺陷,本文从供电生命力设计要求和电力系统组成角度出发,对舰船供电生命力测试列项、指标分析及测试方法进行研究。进而形成一整套实船供电生命力测试方案并应用于舰船性能鉴定试验,为后续舰船供电生命力性能鉴定试验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戚双斌,王东阳,刘东,杨哲[3](2018)在《舰船供电生命力测试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针对目前舰船供电生命力的实际测试问题,从供电生命力的设计原则和电力系统组成两方面出发,对测试指标及测试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某型舰船性能鉴定工作,设计形成一整套试验方案,并进行实船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案克服了原来的软件设计模拟评估这一缺陷,可为后续舰船性能鉴定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也可为舰船生命力评价提供一条新思路。

张瀚[4](2017)在《自屏蔽型低压大电流高温超导直流电缆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相比于高温超导交流电缆,高温超导直流电缆拥有更大的载流容量、无交流损耗和更高的可控性等优点。为了降低直流电缆在传输电流时产生的磁场对自身临界电流的影响,提高电缆的载流容量,缩小电缆尺寸,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电缆结构,自屏蔽型低压大电流高温超导直流电缆结构。论文结合国内外高温超导直流电缆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首先对电缆所用到的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进行了临界电流各向异性和电流转移长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接着对自屏蔽型高温超导直流电缆导体结构设计,端部影响和连接方案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分析结果,制作了一根自屏蔽型高温超导直流电缆模型并进行了实验测试以验证其可行性和结构优势,最后对长距离高温超导直流电缆的温度和临界电流的分布进行了分析,为电缆在未来长距离输电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建立了自洽仿真模型,对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在外场下的临界电流各向异性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引入中间变量,有效节省了仿真时间。通过对超导带材临界电流各向异性的实验测试和仿真计算结果的对比,得到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临界电流各向异性表达公式,为电缆的仿真提供参考。不同于传统的高温超导电缆,针对自屏蔽型高温超导直流电缆结构,阐述了自屏蔽型高温超导直流电缆导体部分中的骨架、层数、各层带材数、带材总数等的设计方法,介绍了各层带材缠绕角度和绝缘层厚度的设计方法,并分析了自屏蔽高温超导直流电缆相比于传统结构电缆的结构优势。分析了电缆端部对电缆的影响,介绍了一种端部产生的磁场对电缆临界电流影响的计算方法,同时分析了电缆端部各个引线间的受力情况。针对自屏蔽电缆端部的影响和电缆端部电流引线的连接问题,设计了两种电缆端部引线的连接方法,方便拆卸和运输,有效解决了自屏蔽电缆端部引线连接问题。理论研究了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电流转移长度,通过实验验证,得到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最佳焊接长度,为电缆的制作提供参考。通过对设计实例的仿真分析,研究了传统结构高温超导直流电缆和自屏蔽型高温超导直流电缆各层磁场分布,电缆各层临界电流以及电缆的交流损耗。根据理论分析,设计并制作了一根自屏蔽型高温超导直流电缆模型。为实现自屏蔽电缆各层电流的均流分布,在电缆的各个回路中设计并安装了可调电阻。在液氮温度下,对其进行实验研究,包括端部接触电阻的测量,临界电流的测量和动态热稳定性实验。研究了长距离高温超导直流电缆温度、临界电流沿长度方向的分布,建立了单制冷站和带有次级制冷站的制冷模式的制冷模型,对电缆的温度和临界电流的分布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外部漏热、流量、内外通道换热和壁面相对粗糙度等因素对电缆最大制冷距离的影响。

李宁[5](2017)在《深潜水工作母船电力推进系统分析及仿真研究》文中指出船舶电力推进系统与传统的柴油机推进系统相比,具有调速范围广、改变方向灵活、转动力矩大、体积小布置灵活、便于自动控制等特点,很好的适应了动力定位系统的应用。(1)本课题以深潜水工作母船的船舶电力推进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调研、收集资料了解了国内外电力推进系统的发展,对电力系统的优缺点及其应用进行了阐述;(2)对深潜水工作母船电力推进系统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对各个主要设备和系统的要求进行了研究;接着对电力推进船舶的配电系统及配电模式进行了研究,对中压系统中性点接地以及谐波的控制进行了分析;对变频调速系统及对主流的变频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3)通过MATLAB仿真结果可知电力推进负载刚投入电网的阶段,高次谐波含量较高。一段时间后,电网过渡至稳态,由于滤波装置的作用,谐波的功率谱密度降至较低。并通过模型试验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研究设计的电力推进系统具有良好的推进性能和定位效果。

翁兴友[6](2016)在《自升式钻井平台电气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把海洋工程的发展列为重点领域,国际上以钻井平台的建造和设计为代表的海洋工程在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然而,我们国家的平台建造技术还处于较低水平,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本文以中石化“新胜利一号”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建设为主,结合电网优化规划和当前先进的电力系统设计方案,为该钻井平台设计良好的电力系统。在钻井平台正常运作时,电力系统内的各个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电能浪费现象。为了防止能源浪费、提高能量利用率,本文对电力系统内部发电、输配电、用电等各个环节的节能原理做相应分析,并提出合理可行的节能措施。同时,本文对电网谐波的来源及治理措施做总结,并对该平台采用的模拟24脉波整流变压器系统做介绍。根据当前先进的电力系统设计方案,为新的平台设计出合适的电网结构,通过电力负荷计算选出发电机组的型号,同时也为变压器、电缆等电气设备确定型号。讨论对比了不同发电机组管理控制系统、钻机驱动系统的优劣,为新平台选出合适的控制方式。为了保证新建平台的正常运行,为其设计合理的照明系统,并通过短路电流计算为电气系统配置合适的断路器及保护定值,在DIgSILENT软件内建立电网仿真模型,通过仿真结果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黄寻[7](2016)在《基于DSP的有缆六旋翼飞行控制系统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多旋翼无人机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此类无人机能量来源依靠容量有限的机载电池,因此飞行时间和机载能力都受到了限制,这对多旋翼无人机的应用推广造成了障碍。本文从能量供给问题出发,提出了一种通过柔性线缆进行地面供电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解决无人机续航和机载电子设备供电问题,使其能够被用于不间断定点监控、球赛转播及会场录制等。有缆六旋翼飞行控制系统主要由六旋翼飞行器、柔性线缆、上位机和线缆收放器组成。本文对所使用的柔性线缆和六旋翼飞行器进行了非线性模型的建立。设计了内环姿态环、外环位置环的双闭环飞行控制器。姿态控制器使用遗传优化模糊全局滑模控制,位置控制使用遗传优化PID控制。在滑模控制中加入模糊控制,能够减轻系统的抖振,从而使直流无刷电机的转速变化频率降低,进而减小机体的震动,有效的防止了机械结构的松动。机载捷联惯性导航所使用的传感器为主流的MEMS传感器模块,其中包括三轴陀螺仪、三轴磁力计、三轴加速度计和气压高度计。本文对这些传感器的特性进行了介绍,并分别利用三轴陀螺仪和三轴磁力计与三轴加速度计的组合两种方法对飞行器姿态进行解算,将两种解算的结果利用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融合以得到更加精确的姿态角,从而进行精确的导航信息解算。六旋翼飞行控制器的硬件和软件以TMS320F28335为主控芯片进行设计。实物实验分为室内静态测试和室外动态测试。静态测试是对姿态控制器功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三个姿态角能够跟踪给定目标角度,俯仰角和滚转角的抖动比偏航角要大。动态测试是对位置控制器功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有缆六旋翼飞行器能够对给定的位置目标量进行跟踪,抗风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王得成[8](2015)在《AUV浮力调节与安全抛载系统研究》文中提出伴随着国内外海洋事业的高速发展,水下机器人已经成为海洋开发与探测的重要工具。自治式水下机器人(AUV: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由于其工作范围大,机动灵活性强,智能化程度高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AUV无人无缆工作在海洋环境中,一次下潜作业携带的能源有限,AUV的节能技术受到该领域研究者重视。同时,在复杂海洋环境中保障自身安全已成为AUV研制和应用过程中所追求的一项重要指标。研究基于浮力调节的AUV大潜深升沉运动控制与安全抛载技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使用价值。本文针对基于浮力调节的AUV大潜深升沉运动控制与安全抛载技术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分析了国内外水下机器人的浮力调节技术与安全抛载技术发展现状,总结了浮力调节装置与安全抛载装置的特点。分析了储水系统液位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浮力调节液位控制中由于应用环境复杂且高外压所造成的水量调节精度降低的问题。提出了增压海水泵式浮力调节系统与抛载式安全抛载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并研制了试验样机。(2)针对系统在深海环境下的使用要求,完成浮力调节液压系统及安全抛载系统组成元件的选型与设计。针对前期研制的压力平衡阀存在使用寿命短,弹簧易被腐蚀等问题,进行新型压力平衡阀设计。针对爆破片爆破压力值与使用压力值存在较大偏差以至于降低无源抛载精度的问题,研究无缘抛载机构的新型触发方式。为解决系统中油齿轮泵进油口压力不足的问题,研制油路蓄能器。针对耐压水舱内液面的波动问题,研究液位计浮球的结构改进方法。针对海试中机电混合控制抛载机构铁盘因海水腐蚀而出现压载无故掉落问题,研究铁盘防海水腐蚀方法。由于AUV载体为复杂的集成系统,为满足系统集成装配模块化要求,研究浮力调节及安全抛载系统的装配方案。(3)针对液压动力源不能承受深海高外压的问题,完成增压泵低压回路的耐外压设计与齿轮泵轴封的高压动密封设计,并通过试压验证其耐压性。进行液压动力源输出功率计算,验证其是否满足系统的输出功率要求。为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实现液压系统流量在低压管路和高压管路的双路供给,同时降低输出脉动,设计新型海水增压器。针对液压系统存在脉动问题,研究液压脉动被动减振技术,并提出一种谐振式销振器与干涉式销振器相结合的减振方案。为检验其减振效果,进行基于AMESim软件的仿真。针对存在AUV触底而无源抛载装置未达到极限深度的情况,研制机械定时式无源抛载机构,在有源信号中断时也能实现压载重物的定时抛弃,使无源抛载机构同时具备定深和定时两种抛载模式。为提高无源抛载机构自身的可靠性,研究多级双模触发无源抛载技术,即以冗余的联接方式,提高无源抛载的成功率。(4)针对不同水深造成的负载压力对电机转速和液压动力源容积率的影响,本文建立海洋深度影响下的浮力调节压载舱水量控制系统数学模型。针对系统原有比例控制方法存在控制精度低的问题,本文研究并设计适用于海洋环境下浮力调节定量控制的PID控制器和滑模模糊控制器。为验证PID控制器和滑模模糊控制器控制效果,本文分别在无负载、10MPa负载和幅值1MPa随机干扰这三种情况下,利用Matlab分别进行两种控制器的水量控制仿真,并将系统在调节速度、调节精度和抗干扰能力三方面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5)为验证增压泵的排水能力,在无负载和10MPa负载下分别进行增压泵的排量实验,并对比两种条件下的实验结果。由于压力阀门在临近设定压力时会产生一定的泄漏,从而造成抛载深度误差,且AUV载体有距海底50m工作的任务,要求抛载深度误差小于50m,针对这一要求,完成阀门开启特性实验。针对机械定时式无源抛载机构在高压环境下的定时抛载要求,进行触发阀门在高压环境下的定时开启实验。为检验负载下浮力调节水量控制精度,进行10MPa压力下水量调节实验。为检验浮力调节与安全抛载系统装艇集成后的性能,进行10m水池装艇联调实验研究与验证。为验证浮力调节与安全抛载系统在复杂海洋环境中的可靠性,进行实际海域实验。

于祥春,孔凡旭[9](2014)在《海洋平台电力电缆选型软件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海洋平台电力电缆是在平台电力系统内将电能、配电和用电等设备连接成一个完整网络的关键设备。首先论述了电缆的基本参数、特性以及海洋石油工程中常采用的电缆型式。并使用VB6.0和ACCESS 2003设计了海洋石油工程电缆选型软件,该软件可以根据系统和负荷情况自动选择合适的电缆,并进行电压降落和故障校验,可以极大地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

范玉[10](2014)在《电控喷油器用电磁阀测控系统开发》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已成为满足日益严格排放法规要求的必然趋势。高速电磁阀是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关键部件之一,无论电控泵喷嘴、单体泵、分配泵,还是目前发展最快的高压共轨电控喷油系统,高速电磁阀都是保证它们能正常工作的最关键、最核心的部件。通过调节电磁阀的启闭时刻和闭合持续时间来对喷油定时和喷油量进行精确控制,通过改变电磁阀的启闭规律,还可以实现预喷、后喷等多段喷油规律,改变了传统喷油泵机械控制方式,实现了对燃油喷射过程的数字化、柔性控制。因此,开展电磁阀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课题针对小缸径低速柴油机,以共轨电控喷油器控制用电磁阀为研究对象,研制了电磁阀驱动电路。研制了电磁阀、电磁铁性能测试平台;搭建了电磁阀性能测试试验台测控系统(包括软硬件的设计、选型及调试等)。并在该试验台架上,试验研究了电磁阀结构参数和电气参数对电磁阀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台架可以满足电磁阀的控制及性能参数的信号采集与数据处理,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根据研究目标要求,开展了电控喷油器控制用电磁阀的相关研究,具体的工作内容如下:1.分析了评价电磁阀性能的主要物理参数,完成了的传感器、变送器、电荷放大器、采集卡、工控机等测控系统硬件的选型。2.电磁阀性能综合测试试验台的设计,包括油箱、电机、蓄压器、油泵、油轨、油管等液压元件选型,设计了试验台的安装台架。3.利用Labview软件开发电磁阀性能测试与控制系统软件,实现信号的采集、转换、显示、分析与存储等。4.利用电路仿真元件NI Multisim12,建立了驱动电路的仿真模型,研究了电气参数对驱动电流响应的影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基于PID控制的PWM可调制驱动电路。5.在开发的电磁阀试验测控系统,和研制的电磁铁、电磁阀试验台架上,进行电磁阀的各项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电磁阀结构参数、电气参数和控制信号等对电磁阀的性能的影响,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优化提供试验数据支持。上述研究工作结果表明:所开发的电磁阀性能测试与控制系统和研制的电磁铁、电磁阀试验台架,能够满足电磁阀综合性能测试的要求。

二、船舶消磁工作电缆载流量计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船舶消磁工作电缆载流量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1)舰艇消磁过程中磁场辐射及其防护(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工作线圈的交变磁场特征
    2.1 工作磁场振幅特征
    2.2 工作磁场频率特征
3 磁场辐射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4 磁场防护及存在问题
    4.1 磁场防护
    4.2 存在问题
5 结语

(3)舰船供电生命力测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舰船供电生命力指标分析
    1.1 从设计原则分析供电生命力测试指标
    1.2 从系统组成分析供电生命力测试指标
2 舰船供电生命力测试方法分析
    2.1 方案设计
    2.2 具体实施过程
    2.3 测试结果处理
3 结论

(4)自屏蔽型低压大电流高温超导直流电缆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高温超导电缆研究现状
        1.2.1 高温超导交流电缆研究现状
        1.2.2 高温超导直流电缆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自屏蔽型高温超导直流电缆
    2.1 磁场对超导带材临界电流影响的研究
    2.2 自场对电缆临界电流的影响
    2.3 自屏蔽型高温超导直流电缆的结构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自屏蔽型高温超导直流电缆导体结构
    3.1 骨架尺寸
    3.2 电缆层数,各层带材数,带材的总根数
    3.3 各层超导带材缠绕角度
        3.3.1 缠绕螺旋角θ的范围
        3.3.2 各层缠绕螺旋角θ的设计
    3.4 电缆绝缘层
        3.4.1 直流耐压的设计
        3.4.2 雷电冲击的设计
        3.4.3 极性反转的设计
    3.5 自屏蔽型高温超导直流电缆导体层结构的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自屏蔽型高温超导直流电缆终端
    4.1 电缆端部的影响
        4.1.1 端部磁场对电缆临界电流的影响分析
        4.1.2 端部受力的分析
    4.2 自屏蔽电缆端部结构
        4.2.1 端部铜夹设计方案
        4.2.2 端部铜环设计方案
        4.2.3 超导带材电流转移长度的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自屏蔽型高温超导直流电缆导体结构设计及特性分析
    5.1 电缆导体结构
        5.1.1 传统电缆结构
        5.1.2 自屏蔽电缆结构
    5.2 电缆各层磁场与临界电流的分析
    5.3 交流损耗的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自屏蔽型高温超导直流电缆模型的实验研究
    6.1 电缆模型的设计
    6.2 模型的制作
        6.2.1 骨架
        6.2.2 半导体导体层
        6.2.3 绝缘层
        6.2.4 超导带材与铜带材的焊接
        6.2.5 超导带材的缠绕
        6.2.6 端部连接
        6.2.7 整体组装
        6.2.8 电压引线
    6.3 模型电缆的实验研究
        6.3.1 接触电阻的测量
        6.3.2 临界电流的测量
        6.3.3 电缆动态热稳定性实验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长距离高温超导直流电缆温度、临界电流沿长度方向的分布分析
    7.1 系统模型
    7.2 算例分析
        7.2.1 温度和临界电流的分布
        7.2.2 外部热损耗Q_o影响的分析
        7.2.3 流量m影响的分析
        7.2.4 内外通道换热影响的分析
        7.2.5 壁面相对粗糙度ε影响的分析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5)深潜水工作母船电力推进系统分析及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2章 电力推进系统分析
    2.1 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组成分析
        2.1.1 发电装置
        2.1.2 配电装置
        2.1.3 输电系统
        2.1.4 推进变压器
        2.1.5 变频器
        2.1.6 推进电机
        2.1.7 监控系统
        2.1.8 动力定位系统
    2.2 电力推进系统的优点
第3章 电力推进船舶配电系统分析
    3.1 电制分析
    3.2 工况与电力负荷分析
    3.3 配电系统组成与结构
    3.4 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
    3.5 自动电站分析
        3.5.1 全电力推进系统的配电模式
        3.5.2 柴电混合推进系统的配电模式
    3.6 电网谐波控制
        3.6.1 电力系统谐波的来源
        3.6.2 电力系统谐波的危害
        3.6.3 电力系统谐波的抑制
第4章 电力推进变频调速系统
    4.1 变频调速系统工作原理
    4.2 变频调速系统控制方式
    4.3 电压源型变频器
    4.4 主流电力推进变频控制技术
        4.4.1 矢量控制
        4.4.2 直接转矩控制
        4.4.3 两种变频控制技术对比分析
        4.4.4 AFE(Active Front End)变频器
    4.5 推进变频器容量估算
第5章 电力推进系统仿真
    5.1 仿真的概念
    5.2 基于MATLAB/SIMULINK的计算机仿真
    5.3 基于船模的物理仿真
        5.3.1 模型参数
        5.3.2 环境条件模拟
        5.3.3 推进器推力标定试验
        5.3.4 动力定位试验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自升式钻井平台电气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钻井平台电气系统技术研究现状
        1.2.1 移动式钻井平台电气系统的特点和发展状况
        1.2.2 胜利海洋钻井公司平台电气系统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自升式钻井平台的电气系统
    2.1 自升式钻井平台
    2.2 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发展及趋势
    2.3 自升式钻井平台的电气系统
        2.3.1 发电环节—电站
        2.3.2 变电环节—变压器
        2.3.3 配电环节—高低压配电系统
        2.3.4 输电环节—电缆
        2.3.5 用电设备—各类电机
        2.3.6 其他系统
        2.3.7 电气系统的接地系统
        2.3.8 电气系统的电压等级
        2.3.9 电气设备的特点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针对钻井平台电气系统的优化
    3.1 针对平台电网的节能措施[29]
        3.1.1 发电环节节能
        3.1.2 变配电环节节能
        3.1.3 用电设备节能
        3.1.4 节能效果对比
    3.2 针对钻井平台的谐波治理措施
        3.2.1 钻井平台谐波现状
        3.2.2 谐波治理的技术措施[31-34]
        3.2.3 谐波治理的管理措施
        3.2.4 新胜利一号钻井平台的谐波治理措施
    3.3 本章小节
第4章 新胜利一号钻井平台的电气系统设计
    4.1 设计依据
    4.2 设计过程
        4.2.1 电网设计及各网段电制
        4.2.2 电力负荷计算
        4.2.3 发电机容量及型号选择
        4.2.4 变压器的确定及预充磁原理
        4.2.5 电缆的型号选择
        4.2.6 发电机组控制系统设计
        4.2.7 电动钻机驱动方案设计
        4.2.8 照明系统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短路电流计算与保护设备校验
    5.1 相关标准
    5.2 短路电流计算
        5.2.1 计算的假设条件
        5.2.2 系统单线图与短路点设置
        5.2.3 相关计算公式
        5.2.4 计算所需参数与计算结果
        5.2.5 短路电流仿真对比
    5.3 保护设备校验
        5.3.1 保护设备型号
        5.3.2 断路器短路分断能力的换算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基于DSP的有缆六旋翼飞行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有缆六旋翼飞行器系统结构及建模
    2.1 系统结构介绍
    2.2 系统建模
        2.2.1 坐标系的建立及转换
        2.2.2 线缆受力分析及非线性模型建模
        2.2.3 六旋翼飞行原理
        2.2.4 有缆六旋翼飞行器非线性模型
        2.2.5 非线性模型的化简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控制系统
    3.1 位置控制器设计
        3.1.1 位置环PID控制器
        3.1.2 遗传算法优化PID控制器参数
    3.2 姿态控制器设计
        3.2.1 姿态环模糊全局滑模控制器设计
        3.2.2 切换增益的模糊化选择
        3.2.3 控制器参数遗传优化选择
        3.2.4 姿态控制器仿真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机载捷联惯性导航系统
    4.1 捷联惯性导航基本原理
    4.2 传感器特性分析
        4.2.1 陀螺仪特性分析
        4.2.2 加速度计特性分析
        4.2.3 磁力计特性分析
        4.2.4 气压高度计特性分析
    4.3 导航解算与信息融合
        4.3.1 六旋翼无人机导航解算
        4.3.2 六旋翼无人机导航信息融合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飞行控制器硬件及软件设计
    5.1 飞行控制器硬件设计
        5.1.1 主控模块
        5.1.2 电源模块
        5.1.3 MEMS传感器模块
        5.1.4 无线模块
        5.1.5 PCB设计注意事项
    5.2 飞行控制器软件设计
        5.2.1 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5.2.2 软件运行流程设计
        5.2.3 十轴传感器模块配置及应用
        5.2.4 数字滤波器应用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有缆六旋翼飞行实验
    6.1 飞行实验准备
        6.1.1 实验设备
        6.1.2 飞行实验注意事项
    6.2 飞行实验内容及结果
        6.2.1 静态姿态环控制实验
        6.2.2 动态位置环控制实验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附录

(8)AUV浮力调节与安全抛载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浮力调节系统研究综述
        1.2.1 油囊式浮力调节系统技术综述
        1.2.2 海水泵式浮力调节系统技术综述
        1.2.3 抛载式浮力调节系统技术综述
    1.3 安全抛载系统研究综述
        1.3.1 载人潜器抛载自救技术综述
        1.3.2 AUV抛载自救技术综述
    1.4 浮力调节定量控制技术研究概述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浮力调节及安全抛载系统总体方案研究
    2.1 引言
    2.2 浮力调节系统总体方案分析
        2.2.1 浮力调节系统总体描述与分析
        2.2.2 浮力调节系统总体设计
        2.2.3 浮力调节液压系统的组成
    2.3 安全抛载系统总体方案分析
        2.3.1 安全抛载系统总体描述与分析
        2.3.2 安全抛载系统总体系统设计
        2.3.3 安全抛载抛载系统的组成
    2.4 浮力调节及安全抛载系统的总体集成
        2.4.1 浮力调节及安全抛载系统的布置方案
        2.4.2 浮力调节及安全抛载系统的装配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浮力调节及安全抛载系统研究
    3.1 引言
    3.2 浮力调节液压系统动力源研究
        3.2.1 动力源组成部件性能分析与改进
        3.2.2 驱动液压回路管路连接分析
        3.2.3 液压动力源性能分析
        3.2.4 新型海水增压器的研制
    3.3 压力脉动消减技术研究
        3.3.1 压力脉动消减方案分析
        3.3.2 压力脉动销振器的设计
    3.4 无源抛载技术研究
        3.4.1 无源抛载触发方式分析
        3.4.2 机械定时式无源抛载机构的研制
        3.4.3 多级双模触发无源抛载方案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浮力调节压载舱水量控制技术研究
    4.1 引言
    4.2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建立
        4.2.1 组成单元数学模型及特性分析
        4.2.2 总体数学模型建立及仿真
    4.3 基于PID算法的液位控制技术研究
        4.3.1 PID液位控制器设计
        4.3.2 PID液位控制器仿真
    4.4 基于滑模模糊算法的液位控制技术研究
        4.4.1 滑模模糊液位控制器研究
        4.4.2 滑模模糊液位控制器仿真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浮力调节与安全抛载系统实验研究
    5.1 引言
    5.2 单机调试及基础性实验
        5.2.1 改进后增压泵特性实验
        5.2.2 压力阀门特性实验
        5.2.3 机械定时式触发机构特性实验
        5.2.4 浮力调节系统水量控制实验
    5.3 AUV系统联调及海上应用性实验
        5.3.1 水池联调实验
        5.3.2 实海域实验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海洋平台电力电缆选型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电缆的基本结构
电缆的基本参数
    1.电缆的电压等级
    2.电缆的截面积
    3.连续工作制电缆的电流定额
电缆选择软件的总体方案设计
数据库系统设计与数据存储
    1.利用ADO对所采集数据进行存储
    2.数据库的设计
系统功能设计

(10)电控喷油器用电磁阀测控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3 国内外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现状
        1.3.1 国外柴油机电控技术发展现状
        1.3.2 国内柴油机电控技术发展现状
    1.4 高速电磁阀的概况
        1.4.1 高速电磁阀的类型
        1.4.2 高速电磁阀的发展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电磁阀试验台架设计
    2.1 电磁铁性能试验装置的设计及测试原理
        2.1.1 电磁铁性能试验装置的设计
        2.1.2 测试装置的测量原理
    2.2 电磁阀性能试验台的设计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磁阀测控系统的开发
    3.1 电磁阀测控系统的开发
        3.1.1 几个物理量的测试原理与传感器的选型
        3.1.2 电磁阀测控系统软件的功能设计
        3.1.3 测控系统的硬件配置
    3.2 电磁阀测控系统软件的调试
        3.2.1 采集程序调试
        3.2.2 模拟信号输出程序调试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磁阀高低电流驱动电路的研究
    4.1 电磁阀驱动电路仿真研究
        4.1.1 NI Multisim 12 简介
        4.1.2 基于 Multisim12 驱动电路仿真研究
    4.2 高速电磁阀驱动电路设计
        4.2.1 对驱动电流的要求
        4.2.2 电磁阀驱动电路的几种形式
        4.2.3 基于 PID 控制的脉宽调制式驱动电路设计
    4.3 电磁阀驱动电路试验调试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磁阀性能试验研究
    5.1 自制电磁阀结构和评价电磁阀性能的指标
    5.2 电磁阀特性试验研究
        5.2.1 电磁铁试验研究
        5.2.2 电磁阀的动态响应特性试验
        5.2.3 电磁阀控制边压差对电磁阀流量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船舶消磁工作电缆载流量计算(论文参考文献)

  • [1]舰艇消磁过程中磁场辐射及其防护[J]. 杨辉. 舰船电子工程, 2019(07)
  • [2]舰船供电生命力测试指标选择与方法研究[J]. 戚双斌,刘东. 舰船科学技术, 2019(07)
  • [3]舰船供电生命力测试分析[J]. 戚双斌,王东阳,刘东,杨哲. 船舶工程, 2018(07)
  • [4]自屏蔽型低压大电流高温超导直流电缆关键技术的研究[D]. 张瀚.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05)
  • [5]深潜水工作母船电力推进系统分析及仿真研究[D]. 李宁. 湖北工业大学, 2017(01)
  • [6]自升式钻井平台电气系统设计[D]. 翁兴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6(06)
  • [7]基于DSP的有缆六旋翼飞行控制系统研究[D]. 黄寻. 南昌航空大学, 2016(01)
  • [8]AUV浮力调节与安全抛载系统研究[D]. 王得成.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5(08)
  • [9]海洋平台电力电缆选型软件设计[J]. 于祥春,孔凡旭. 电气应用, 2014(15)
  • [10]电控喷油器用电磁阀测控系统开发[D]. 范玉. 武汉理工大学, 2014(04)

标签:;  ;  ;  ;  ;  

船舶消磁电缆载流量的计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