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行政学校联合会2000年年会在京召开

国际行政学校联合会2000年年会在京召开

一、国际行政院校联合会2000年年会将在北京召开(论文文献综述)

魏泽[1](2021)在《回应型政府视角下的J市电视问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回应行政是建设责任型政府、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蓬勃发展的重要话题。打造社会共治格局,就是要加强政府与公众的互动,通过制度和机制保证人民群众持续广泛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如何提高政府回应性、将政府回应这一行为形成持续稳定的机制和模式,推进回应型政府建设成为了许多地方政府的改革方向。而电视问政无疑是为回应型政府建设提供了 一种有效途径。电视问政是公众和社会参与治理的新形式,在形成公民政治意识、培育公民政治文化、增强政府回应性、提高政府回应能力、解决公共问题、形成共治格局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视问政节目《作风监督面对面》围绕民生问题设置每期问政主题,全面回应民声民需。自2007年发展至今,深受市民好评,成为了 J市品牌。本文以公共治理理论和回应型政府理论为基础,对J市电视问政节目的发展历程、角色设置、问政程序、问政效果等基础概况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选取了2019年48期节目内容文本,从回应型政府的视角,对节目中的回应要素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2019年节目内容的分析,剖析了回应主体、回应客体、回应内容、回应反馈、回应后的整改情况,探究了J市电视问政存在的问题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回应型政府建设视角下J市电视问政的优化建议:在回应主体层面,应当增强回应意识与能力、扩大回应主体范围、加强双向沟通互动;在回应客体层面,应当提高公众问政意识与能力、明确主持人问政力度和尺度、兼顾选题科学性和多样化;在回应的体制机制层面,应该多渠道实现政务公开、完善整改落实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以制度保证政府回应性和回应力,从而推动回应型政府建设。

牛青[2](2020)在《政府回应过程中的基层干群关系研究 ——以2018年寿光市T镇洪灾为例》文中指出从公共关系的学科视角来看,政府虽然是政府公共关系的主体,但基层干部才是与群众进行沟通、交流、劝说的直接行动者。干群关系是一对相互依存、共同进步的政治关系,在与群众维系和谐关系的互动过程中,政府回应承担着对外信息发布的责任,无疑发挥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政府需要作出舆情回应的各种事件类型的增多,回应效果得到高度关注,其中公共安全事件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基层干部在回应过后深入基层时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更是在动态检验着政府回应对基层干群关系的影响。因此,本文旨在从政府回应的大背景出发,集中探讨基层干群关系是否受到波及,对目前干群关系现状和群众心理活动进行分析,为全方位塑造干部亲民、担当的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政府信任提供参考。本研究以格鲁尼格关系策略模型为理论基础,以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2018年寿光洪灾事件为线索,选取T镇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此次政府回应和后续干群关系现状整理后,从公共关系视角入手展开分析。换句话说,此文主要的研究问题是政府回应状况的好坏、群众得知回应过后的系列反应,以及这些因素是否和基层干群关系有必然的关系。基于关系策略模型,结合选题经过策略加工,认为基层干群和谐关系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合法性、回应力、双向沟通、信任。通过问卷和访谈整理,发现基层干群关系总体和谐,政府回应与干群关系并无必然联系,表现为基层群众对干群关系的主观感知和谐度较高、满意度整体较好。但也存在个别疏离情况,“塔西陀陷阱”挑战、群众对政府回应和基层干部的满意度呈现不均衡特征、政府回应不当引发干群双重不满等。经过分析,归因为基层政府公信力弱、风险防范意识和回应能力不足、监督机制存在漏洞,群众观念意识淡薄等。最后,本文认为,干群关系的维系策略应该从政府和干部入手,坚持走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整合社会力量进行信息传播和社会帮扶、开展关系修复工作等,总之,基层干群关系的维系重在主动沟通,不断消弭干群双方错误认识。

张舜禹[3](2019)在《组织理论视阈下的地方政府创新工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方政府实务者在其组织生活中进行着创新,但他们并不完全明确“何谓创新”“如何创新”。尽管颇具政府创新经验的“创新者”时常将创新的成功归因于上级号召、问题倒逼、民众需要等偶然性因素,但事实上,创新同样也是作为一般公共组织的地方政府适应复杂嬗变情境、谋求组织生存发展的自觉选择。故创新是地方政府在偶然性因素影响下正常开展组织行为活动的必然趋势。基于此论断,我们应当把地方政府置于其作为创新场域局内人的主体位置,从地方政府组织的内在属性出发,观察创新活动的过程全景、把握创新行为的内在规律,探索出一套能够在我国地方政府创新语境下,为创新实践实时提供功能性支持的创新工具。上述努力在破除我国政府创新动力不足、持续性差、难于推广等现实困境的同时,补充了政府创新理论研究欠缺的整体性系统视角,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所谓“地方政府创新工具”,即地方政府基于创新目标要求和创新情境特点,在生成具有创新特征的决策与行为过程中,能够通过工具化利用实现功能性支持创新实践的要素或条件。那么,如何从地方政府的组织属性出发,探究生成与完善创新实践的内在机理?如何获取真正适用于地方政府的创新工具?组织理论揭示了组织将其可及的要素和条件进行工具化使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现象。由此,可以推断,以组织理论知识为源流提取符合地方政府组织行为规律的创新工具,是值得展开深度学理探索的努力方向。根据组织内在性质的不同,组织理论为观察组织现象提供了多元视点。将组织解释为封闭系统的观点强调,组织在面对变化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和棘手问题时,倾向遵从理性-工具的行动逻辑,从耳熟能详或有口皆碑的流行组织方案中迅速找到并准确抉择解决思路。由此形成了组织面对复杂情境时习惯使用的“迷思”工具。将组织解读为自然系统的观点指明,组织通过保持结构敏感性,为实现既定目标和组织发展设计相匹配的组织形态,为实际需要提供动态的结构-功能支持。由此形成了组织在攻克自身发展障碍时倾向应用的“结构工具”。将组织理解为开放系统的观点认为,组织需要对“由自己的反应改变了的环境”做出反应,并循环往复地进行着情境-权变,由此形成的惯性思维、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使组织具备某种特定身份,成员基于对组织身份的文化认同会自觉输出符合身份要求的行为,由此形成了组织接受环境要求进行自我权变时偏好运用的“文化工具”。上述工具是基于组织依据其内在属性将其可资利用的要素和条件进行工具化使用,为组织发展提供功能性支持的内在机理而提出的。正是内在性质的相互叠加、彼此依托,使组织成为面向各种情境都能灵活应对的有机协作系统。依据组织行为基本规律获取的组织工具在地方政府创新语境中会否具有适用性?我国地方政府创新场域的基本特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适应或超越经济社会转型“危机”、破除或防备创新障碍等客观要求亟待地方政府开发适用于自身行为规律的创新工具。其实,在创新实践过程中,业已存在地方政府借助组织要素的可及性、灵活性与普适性的优点,将组织要素进行工具化使用的迹象。只是相关经验一直未得系统归纳,因此,地方政府对于获取创新工具具有强烈的迫切性。诚然,以源自西方的组织理论预判创新工具存在嵌入本土语境的局限,创新场域中错综复杂的联动关系、含混不清的嬗变情境也成为创新工具的使用适应地方情境的掣肘,但是,我国地方政府被赋予的主体性地位和自主性空间,顶层设计与上级部门对地方探索的高度支持等均为创新工具的操作使用提供了可行因素。为探究地方政府是否也依据其内在属性,通过组织要素的工具化使用,为创新实践提供动态的功能性支持,我们找到理论推断与现实镜像的对接窗口——“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该奖项的获奖案例构成的数据库记录了我国进入全面改革时代背景下近20年地方创新的最佳实践。以创新程度、参与程度、效益程度、重要程度、节约程度和推广程度作为评选依据,该奖项高度耦合了政府创新概念本身所蕴含的组织目标、创新能力、结果实效、情境适当、新颖创造、扬弃速率等基本特征要素。地方政府向评选委员会提交了详细记录成功个案从筹备发起到实施持续,再到扩散推广等完整创新进程的文字材料,获奖案例为我们观察地方政府在创新语境中是否亦使用了上述工具提供契机。通过文本分析178项创新案例的评选材料,纵向过程追踪三项创新个案,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在创新语境下也存在将上述要素进行工具化使用的现象。源自西方组织理论的“迷思”一词表达了从领导者的视角出发,他们通常基于组织生活经验,从其熟悉的组织方案中迅速找到问题解决对策的思维惯性。“迷思”具体指代组织在其所处的制度环境中能够接触到的流行组织方案。创新场域中的地方政府时常处于“无序”的治理情境中,因方案之于问题解决极强的实效性,“迷思”便具备了工具属性。地方政府创新事业突飞猛进的20年间,地方政府既存在向国际公共部门的汲取先进方案的现象,也存在采纳国内优秀创新方案的情况,日渐盛行的“行政审批局”改革模式就是其中一个实例。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将其接触到的流行组织方案进行情境化、合理化的吸纳,按照“迷思”的思维进行工具化使用并有效推进本地创新。宁夏银川市委市政府吸纳天津市滨海新区“建立政务服务局”模式的样板方案,在经历合理扬弃的基础上,建立了“全国首家省会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本文追踪了银川市实现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目标的全过程,研究发现,精准扬弃的合理化过程使“迷思”能够成功嵌入本地情境,是发挥“迷思”工具效用的关键。地方政府通过对方案的知识积累、确认方案对本地创新的嵌合度、重点考察方案背后的机制和技巧,以及自主开发、发展完善方案等途径,能够确保“迷思”吸纳的精确嵌合。同时,地方政府实时检视“迷思”的吸纳情况与本地合理化过程,能够及时避免嵌合“排异”导致“迷思”工具属性的失效和创新结果的失败。地方政府通过组织结构的分工与协作在垂直与水平两个向度上的变化形成了面向创新目标与嬗变情境的四种组织结构形态——设立任务型机构、增建新职能部门、多元主体协同合作、跨部门(组织)协作。通过对辽宁省纪委监察厅纠风室发起的“民心网”创新实践进行纵向过程追踪,分析发现,结构工具通过分工或协作在不同向度上内容与程度的调适所形成的“组织形态”,可以动态匹配创新目标、任务内容和情境变化,为地方政府提供最为恰切的结构形态,能够顺利发挥创新参与者的专业技术理性,从而助益创新。保持结构工具的形态敏捷性,从而动态匹配创新情境变化是正确应用结构工具的基本原则。在启用结构工具之前,地方政府应当准确预判组织形态变化对创新过程和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健全的机制设计、及时的制度跟进能够有效缓解组织结构形态的骤变或调适对地方政府功能正常运转造成的冲击。在结构工具启用后,健全与完善新组织形态下的“软件”保障,可以使创新实施者明确应当如何“作为”能够保证创新实践对情境变化的动态适应,且确保创新任务的稳步完成。文化因素会影响地方政府对创新的感知、认同和投入。地方领导者通过与创新参与者、实施者达成关于创新实践的社会契约,颁布植入文化建设指向的创新决策与制度安排,以及设计弘扬美好价值或文化理念的符号标识、口号标语等方法,激发了地方实务者的创新认同,亦获得了民众对创新的社会认同。通过追踪共青团贵州省委发动的“春晖行动”,还原创新领导者如何融合运用文化工具的实现方法,激发广泛认同,进而实现扶贫工作的社会化动员、组织化动员目标的完整过程,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因接受创新文化而树立的创新观念,起到了解放思想、激发创新动力的作用。此外,将创新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等文化内涵相结合,在丰富文化工具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增强文化工具的运用效果。同时,文化工具实现方法的挑选与运用是一项具有技巧性、艺术性的领导活动。但是,文化工具的方法应用不当或文化内涵冲突,可能会影响创新参与者的决策认同,削弱创新动力与士气。如果地方政府有关创新方案的文化解释、文化宣传挑战了社会共识,会使创新实践因无法得到民众的普遍认同而举步维艰。上述两点均可能导致创新“中止”的后果。地方政府的确符合组织一般规律,存在将组织要素进行工具化使用,实时给予创新实践功能性支持的组织现象。地方政府通过创新工具之间的融合使用、创新工具的不同实现手段之间的彼此联动,切实确保了创新实践的可行性、稳健性与持续性。因此,以地方政府实务者对使用创新工具的思维化、知识化、操作化为落脚点,从而串联:地方政府创新主体地位的立足点,地方政府内在组织属性的出发点,依据组织属性给予创新实践功能性支持的关键点,为仍处于发展完善初期的政府创新理论研究补充了一个整体性的系统视角。同时,优化创新工具操作使用的实践探索,也拓宽了增进创新实践成效的助推路径。

戴丹红[4](2019)在《泉州市政府服务热线中的政府回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政府服务热线作为群众反映诉求的一个渠道,具有高效、便捷等优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民的参与意识日益增强,政府的服务理念日益深化,政府服务热线越来越成为政府创新工作模式、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更好的服务群众,政府服务热线已逐渐向整合所有政府机构的非紧急类服务热线号码、建立城市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呼叫平台方向发展。政府服务热线作为政民互动的重要方式,政府回应是核心要素。有效的政府回应是政府服务热线存在及发展的根本,是政府服务热线发挥缓和社会矛盾等重要作用的必要条件。综合型的政府服务热线对政府回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本文以泉州市为例,结合治理理论、服务型政府理论、整体政府理论等,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政府服务热线中的政府回应问题。文章通过20152018年泉州市12345便民服务平台的有关数据,从回应机制和回应过程两个维度,从回应效率、回应质量、回应程度、回应实效四个方面分析泉州市政府服务热线中政府回应的现状,进而深入剖析了政府回应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借鉴国内外其他城市政府服务热线回应的实践经验,提出进一步提升泉州市政府服务热线政府回应有效性的意见建议,为泉州市“服务型政府”、“整体政府”的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夏正华[5](2019)在《法国维护大国话语权的路径研究及启示》文中提出本论文旨在分析法国维护大国话语权的路径---作者认为,这条路径分别从政治、法律、文化、经济这四个维度铺陈开来,法国通过推进多位一体化的国家战略,对内巩固实力,对外展现并优化国家形象,维护其国际地位。作者从政治、法律、文化、经济这四个维度系统阐述现代法国从强化民族凝聚力、到对外输出价值观与制度(法律)建设意识、到巩固政经影响力并参与(乃至主导)全球新型格局建构的大国发展轨迹,研究该国以兑现大国目标为导向的国家战略实践的成效与得失。在当前呼唤国际治理的全球化环境中,法国在博弈的同时,倡导国家个体融入合作机制与多边法规,为构建新型规范的国际秩序和增强国际法实施效率贡献了智慧---这些在国际法语境中提供让全球不同国家受益的理念、制度与体系的创举,的确是扞卫本国话语权、刷出一流大国“存在感”的有效举措,个中经验(亦包括教训)值得分析。本论文围绕国别案例展开分析。作者认为:法国基于一套文化自醒与自信的思维脉络,前瞻性地把法律、文化优势纳入国家战略实践的核心资源之中,在国际社会发挥精神与道义引领力,这有利于在处理与他国交往的问题时施加自身意愿,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基础上调整与他国的关系(即减轻对外交往的阻力),同时又有助于引领国际规范与机制的创设进程,提升国际社会对本国政治主张、利益诉求、文化传播的认可度与支持度。当然,有着“文化终极归宿”之美誉的法国,确实把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的人本理念传递至国际社会各个角落,在倡导“国际社会网络构建及各国在该网络中互动需要规则”这一共识的达成上兑现了一个“大国”的承诺与责任,在推动国际法规则构建与实施中提供了方案与智慧,其中不乏独辟蹊径的创举,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法国范式。法国如何把强国战略放在国际多边合作舞台上去推进,特别是她如何在参与国际组织---一种特殊的国际法主体---的制度建设与运作中建立有利于自身的话语平台、为本国谋求发展机遇、增强博弈能力,这是本论文论证的核心。作者在论证过程中尝试将文化、国家战略、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多个领域衔接起来,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这是本论文的创新点。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法国从强化政治影响力的路径维护国家话语权。通过分析法国在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论述法国如何强化自身地位、依托外交展现国家政治影响力。第二章:法国从实现法律感召力的路径维护国家话语权。通过分析法国数部有传世影响的法律文献,论述法国法律意识与制度建设的前瞻性,以及法国通过影响国际社会制度构建来巩固自身利益与价值观的强国路径。第三章:法国从巩固文化吸引力的路径维护国家话语权。通过分析法国在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中巩固语言优势、展示文教活力、输出价值观,论述法国利用文化资源实现强国战略的内在逻辑与实践。第四章:法国从扞卫经济竞争力的路径维护国家话语权。通过分析法国在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论述法国对于建设有序、公平的国际经贸环境的贡献,以及搭建能够切实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平台的意识与努力。第五章:将法国营造优势地位与优良形象、把自身话语(观点与立场)通过制度外化的方式影响他者的经验,纳入到对我国新时代大国发展的思考中,总结有助于中国制定特色大国外交战略的启示,促进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地位的上升。

索费恩·萨哈拉维,莫尧[6](2018)在《国际行政科学学会(IIAS)中国战略》文中研究说明2018年9月,应中国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黄文平会长邀请,我与研究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IIAS)代表等一些中国朋友进行了座谈。会上提出应制定IIAS中国战略,以促进IIAS及其所属机构与中国机构间的合作。一、中国参与IIAS的简要背景1989年,原国家人事部以国家会员身份加入IIAS。1990年,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作为国家分会加

陈新旸[7](2018)在《网络时代的政府回应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受西方政府公共管理实践的影响,新公共服务理论与治理理论等不断涌现,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等原因,中国政府开始逐渐致力于建设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现代化政府,这无形中就要求政府机构转变过去行政管制的职能,以民众的偏好作为政策导向,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注重回应公民的诉求,力求提高公众满意度,加强政府的合法性和治理能力建设。与此同时,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加速了信息的传递速度和扩大了信息的传递量,特别是在2018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这就为网上办理政务加强了顶层设计。当今社会,中国网络的发展态势世界瞩目,正成为各行各业优化升级的引擎,这就意味着政府对老百姓诉求的回应要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自身的“升级换代”,使回应的结果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让老百姓真正放心、顺心。本文以网络时代政府回应机制为着手点,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回顾了中西方学者对于政府回应、政府回应机制等历史、现状的理解、研究,力求文章的写作真正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络和研究的方向。本文在研究时综合运用了治理理论、人民主权理论、政治系统理论等,通过对网络时代、政府回应、政府回应机制等相关概念的阐释,力求文章对网络时代的政府回应机制理解更加精准化。在对网络时代的政府回应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时,笔者分别从横向分析、纵向分析两个角度进行阐释,研究了网络时代对政府回应机制的影响,虽然我国各地政府在回应机制方面的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现阶段我国政府回应机制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本文的特色也在于对现实生活与理论高度结合,本文的分析是建立在横向、纵向以及网络时代对政府回应机制的影响三重视角理解的基础上之上,通过对网络时代垃圾分类的经典案例北京模式梳理总结,来更加深刻地理解网络时代政府回应机制的发展,最后本文站在时代风口对网络时代回应机制的对策进行前瞻,此处本文以新的视角出发,从文化、能力、制度三大板块出发,力求完善网络时代政府回应机制的建设。本文研究基于二手资料的分析上,难免存在研究不深入,这是本文最大的不足。因此,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完善政府回应机制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对政府来讲,可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合法性、自我矫正,以便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对社会而言,不仅能够满足多元利益主体的诉求,加强社会和谐安定,扩大公众参与度,增强公民主人翁地位,而且可以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增加政府与公众的相互理解沟通,提高人民获得感。

敖斯琴[8](2018)在《中国政府网络民意回应的现实考量与体系构建》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政府治理能力急需提升、公民良好的政治参与氛围急待营造。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使得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水平和参与程度有了快速提升,社会公共事件以及具有公共话语的个人事件极易在网络平台汇聚成网络民意,政府对于网络民意的态度和治理措施形成了政府回应。而网络民众对于政府回应的满意度直接影响着网络民意发展以及舆情的转向,当舆情向消极方面发展时,网民会对政府或其它执法部门执法的权威性、执法人员的廉洁性产生质疑,甚至于对国家体制会产生冲击。因此政府回应网络民意有其不可忽视的必要性。政府做好网络民意的回应不仅有利于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环境;更有利于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新局面。现阶段我国政府面临着公信力弱化、网络环境复杂以及回应网络民意的相关法规执行缺乏可操作性、政府的治理理念还未彻底转变、治理能力仍需提高等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政府在回应网络民意时缺失良性的制度供给、主动性不强、渠道不畅通、内容不全面、联动机制不健全,网民更是对政府回应的结果存疑。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我国政府对网络民意的回应措施也从之前的“堵”向“疏”进行转变,但政府从“不作为”到所谓的为疏导民意而进行的“乱作为”时有发生,极易形成“荒政”之后又“谬政”的局面。本文将力求从疏导转化政府管理理念、政府回应态度以及消除主体差异来创新与转变回应理念;从政治参与的规范性建设、公正执法和法律约束与道德规范相协调来保障相关法律有效执行;从检测分析机制、政府回应平台、政府信息权威性的建立,到引入多元主体治理、采取不同的回应措施、严肃追责问责的工作机制来加强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从推动互联网技术水平发展、完善网络平台的监管环境、培育网民参与型政治文化、健全网民政治人格、培养意见领袖来构建良性的互联网互动环境。

姜楠[9](2018)在《大连市普兰店区基层行政投诉处理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在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背景下,政府行政投诉平台快速发展,这些平台为百姓反映民意、为政府提供高效服务、维护社会稳定、方便群众监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连市普兰店区基层政府在推进精准脱贫进程中,土地确权问题、农田水利建设问题、土地流转问题、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环境保护等问题不断凸显,机关工作人员作风散漫、责任缺失,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虚报冒领、弄虚作假,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时有发生,导致政府形象受损。因此,研究大连市普兰店区基层行政投诉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利用手中的权利化解群众不满,处理好群众诉求、提升和发展为民服务质量已成为塑造政府形象、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政府科学决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以大连市普兰店区基层政府处理行政投诉问题为切入点,首先从社会大背景下出发,分析基层行政投诉多样性的原因及研究的意义。接着阐述国内外研究经验、大连市普兰店区基层行政投诉现状,其次运用理论分析、调查取证、比较研究等方法,分析大连市普兰店区基层政府行政投诉处理中出现多方投诉造成少数部门执行不到位、基层投诉人员设置不合理、投诉资源浪费、居民无理诉求多等问题,通过对问题原因分析,总结出大连市普兰店区基层政府行政投诉工作还需进一步完善的结论。借鉴发达国家及国内部分地区先进工作经验,针对大连市普兰店区基层政府处理行政投诉中存在的问题,从完善行政投诉处理制度、优化行政投诉处理人员结构及素质、整合诉求处理平台、提高百姓投诉素养等方面提出具体改进方案。

徐家良[10](2017)在《主编的话》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7年下半年,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和第三部门研究中心在举办和参加学术会议、智库建设、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成为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授予的"上海公益基地"。通过梳理,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和第三部门研究中心做了如下十件事,国内外的影响力也在扩大。

二、国际行政院校联合会2000年年会将在北京召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际行政院校联合会2000年年会将在北京召开(论文提纲范文)

(1)回应型政府视角下的J市电视问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相关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相关综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相关综述
        1.2.3 研究现状小结
    1.3 研究方法
        1.3.1 参与观察法
        1.3.2 访谈法
        1.3.3 案例研究法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政府回应
        2.1.2 回应型政府
        2.1.3 电视问政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治理理论
        2.2.2 回应型政府理论
    2.3 电视问政在回应型政府建设中的作用
        2.3.1 推动官民互动和公民参与
        2.3.2 倒逼政府及时回应群众需求
        2.3.3 多元主体合作实现社会共治
        2.3.4 全面监督强化政府责任意识
第3章 J市电视问政节目概况及政府回应要素分析
    3.1 J市电视问政节目概况
        3.1.1 发展历程
        3.1.2 角色分析
        3.1.3 流程分析
    3.2 政府回应要素分析
        3.2.1 回应主体
        3.2.2 回应客体
        3.2.3 回应内容
        3.2.4 回应反馈
        3.2.5 回应后的整改情况
第4章 J市电视问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J市电视问政存在的问题
        4.1.1 回应主体回应能力不足
        4.1.2 回应客体问政能力和参与度欠缺
        4.1.3 回应内容浅层化
        4.1.4 回应反馈运用不足
        4.1.5 政府监督处罚缺乏力度
    4.2 J市电视问政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回应主体缺乏回应意识和回应动力
        4.2.2 社会公众缺乏参与意识和政治素养
        4.2.3 节目设置与行政力量干预公众参与
        4.2.4 监督和整改缺乏制度化保障
        4.2.5 对电视问政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不足
第5章 回应型政府视角下电视问政的优化建议
    5.1 回应主体层面
        5.1.1 增强回应意识与能力
        5.1.2 扩大回应主体范围
        5.1.3 加强双向沟通互动
    5.2 回应机制层面
        5.2.1 多渠道实现政务公开
        5.2.2 完善整改落实体制机制
        5.2.3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
    5.3 回应客体层面
        5.3.1 提高公众问政意识与能力
        5.3.2 明确主持人问政力度与尺度
        5.3.3 兼顾选题科学性和多样性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关于J市电视问政情况的访谈提纲(节目组工作人员用)
附录二: 关于J市电视问政情况的访谈提纲(现场问政代表用)
附录三: 关于J市电视问政情况的访谈提纲(市民用)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政府回应过程中的基层干群关系研究 ——以2018年寿光市T镇洪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关于政府回应的研究
        二、关于基层干群关系的研究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三节 本文的理论基础
        一、关系管理理论的渊源与发展
        二、格鲁尼格“关系策略模型”的核心内容
        三、关系策略模型在本文的应用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概述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政府回应的内涵
        二、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概念界定
        三、基层干群关系的多学科解释
    第二节 基层干群关系维护中政府回应的角色定位
        一、政务信息的整合者
        二、事件真相的还原者
        三、社会情绪的稳定者
        四、政民关系的沟通者
    第三节 从关系策略模型解构政府回应下的基层干群关系
        一、合法性:政府的合法性是回应群众期待的政治基础
        二、回应力:努力加强政府回应主客体能力建设和平台载体建设
        三、双向沟通:信息对称是缓解干群紧张关系的润滑剂
        四、信任:政治信任是实现基层干群关系和谐的终极目标
第三章 寿光市T镇洪灾中政府回应下基层干群关系的个案分析
    第一节 寿光市T镇的基本情况简介
        一、蔬菜基地T镇的基本镇情
        二、T镇经济迅速发展的成熟模式
    第二节 2018 年寿光洪灾中的政务舆情回应
        一、寿光洪灾引发的舆情事件回溯
        二、相关基层政府舆情回应的主要措施
    第三节 寿光T镇田野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研数据来源
        二、田野调研问卷的基本情况统计
    第四节 寿光T镇洪灾期间政府回应对基层干群关系的影响分析
        一、政府回应不当引发干群对利益诉求表达不畅的双重不满
        二、受灾村民对上级政府回应和基层干部的满意度呈现不均衡特征
        三、基层政府全力救援是干群和谐关系达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四章 政府回应中的基层干群关系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基层干群关系和谐共生的整体情况和促成因素
        一、群众对基层干群关系主观感知和谐程度整体较高
        二、群众对基层政府合法性的认可度整体较高
        三、群众对灾后重建和其他善后举措的期望与认知的落差较小
        四、基层干群之间的沟通效果比较好
        五、基层干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攻坚克难赢得群众信任
    第二节 政府回应过程出现个别基层干群关系疏离现象
        一、基层干群信任关系面临“塔西佗陷阱”挑战
        二、个别基层干部下乡慰问走过场疏离干群关系
        三、群众的从众心理和情绪感染增加了关系修复的难度
    第三节 基层干群关系“亮红灯”的原因分析
        一、“央强地弱”差序政府信任格局下基层政府公信力缺失
        二、基层政府风险防范意识和舆情应对能力不足
        三、部分基层政府部门监督机制存在漏洞
        四、个别基层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存在思想认知偏差
第五章 政府回应过程中基层干群关系的维持策略
    第一节 坚持政府工作合法性的价值理念
        一、毫不动摇坚持增强政府治理能力的信念
        二、完善有利于公民参与的制度和形式
        三、强化服务型政府理念
    第二节 建立并不断完善政务舆情动态回应机制
        一、前期:加强政府舆情监测预警能力的建设
        二、中期:完善政府各部门、各层级联动机制
        三、后期:采取正向激励、失信惩罚原则规范的追责机制
    第三节 政府回应中立足基层干群关系的整合重在双向沟通
        一、着力提高基层政府的政务信息公开度和透明度
        二、“民意兼容”多样化畅通民意收集和回应渠道
        三、基层干部走访慰问群众需强化心理疏导和情感沟通
        四、多渠道营造有利于建构基层干群和谐关系的社会氛围
    第四节 在日常性回应中增进政府信任和基层干群关系修复
        一、迅速、主动取得与群众的联系
        二、寻找干群“共同关心”作出适度承诺
        三、直面多元主体意见以求平等对话达成共识
        四、对工作失误进行合理归因并担当责任
        五、多管齐下整合社会力量助力群众重建工作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关于寿光市政府回应中基层干群关系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半结构化访谈提纲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科研成果
致谢

(3)组织理论视阈下的地方政府创新工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相关背景与选题意义
        (二)研究问题与研究目标
    二、文献述评
        (一)经典范式与代表观点
        (二)文献评析与研究展望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数据
        (一)基本思路与结构安排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四、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研究不足
第一章 构建地方政府创新工具的组织理论基础
    一、地方政府创新工具的基本概念
        (一)地方政府创新的概念内涵与特征要素
        (二)地方政府创新工具的概念界定与关键节点
    二、地方政府创新工具研究的理论源流
        (一)理性-工具:封闭系统观点下的组织理论
        (二)结构-功能:自然系统观点下的组织理论
        (三)情境-权变:开放系统观点下的组织理论
    三、地方政府创新工具的分析框架
        (一)地方政府创新的生成机理分析
        (二)地方政府创新工具的理论建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地方政府创新工具的适用性分析
    一、地方政府获取创新工具的迫切性
        (一)地方政府动态适应性的自觉选择
        (二)地方政府组织要素的工具化走向
    二、地方场域适用创新工具的约束性
        (一)创新工具嵌入本土语境的局限
        (二)创新工具适应地方情境的掣肘
    三、地方政府使用创新工具的可行性
        (一)探索地方政府创新工具的条件与动力
        (二)地方政府创新工具逻辑框架的操作化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方政府创新的“迷思”工具
    一、“迷思”及其工具化的原理解析
        (一)“迷思”工具的内涵与由来
        (二)“迷思”工具的原理与功用
        (三)“迷思”工具的实现手段
    二、地方政府创新语境中“迷思”工具的使用说明
        (一)基于文本描述的“迷思”工具内容梳理
        (二)基于个案还原的“迷思”工具使用过程追踪
    三、以“迷思”工具助推地方政府创新实践
        (一)确保“迷思”吸纳的精确嵌合
        (二)避免“迷思”排异的创新失效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方政府创新的结构工具
    一、结构及其工具化的原理解析
        (一)结构工具的内涵与由来
        (二)结构工具的原理与功用
        (三)结构工具的基本形态
    二、地方政府创新语境中结构工具的应用说明
        (一)基于文本描述的结构工具形态梳理
        (二)基于个案还原的结构工具应用过程追踪
    三、以结构工具助推地方政府创新实践
        (一)保持形态设计的动态匹配
        (二)规避形态错位的创新风险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方政府创新的文化工具
    一、文化及其工具化的原理解析
        (一)文化工具的内涵与由来
        (二)文化工具的原理与功用
        (三)文化工具的实现方法
    二、地方政府创新语境中文化工具的运用说明
        (一)基于文本描述的文化工具方法梳理
        (二)基于个案还原的文化工具运用过程追踪
    三、以文化工具助推地方政府创新实践
        (一)保证方法运用的认同激发
        (二)预防方法失灵的创新中止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国外各类公共部门创新奖项的评价标准汇编
附录二:国内各类公共组织创新奖项的评价标准汇编
附录三:历届获得“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奖项名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后记

(4)泉州市政府服务热线中的政府回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政府服务热线
        二、政府回应
        三、政府服务热线与政府回应的内在联系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治理理论
        二、服务型政府理论
        三、整体政府理论
第三章 泉州市政府服务热线中的政府回应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政府服务热线的发展历程
        一、起步阶段
        二、发展阶段
        三、成熟阶段
    第二节 泉州市政府服务热线的发展概况
        一、热线发展历程
        二、热线整合情况
        三、制度建设情况
    第三节 泉州市政府服务热线中政府回应的现状分析
        一、政府回应机制
        二、政府回应过程
第四章 泉州市政府服务热线中政府回应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泉州市政府服务热线中政府回应存在问题
        一、回应效率有待提高
        二、回应质量有待提升
        三、部门之间互相推诿
        四、回应落实效果欠佳
    第二节 泉州市政府服务热线中政府回应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重视程度不够
        二、信息储备匮乏
        三、职能界定不清
        四、制度建设不足
第五章 国内外政府服务热线中政府回应的经验与启示
    第一节 国内外政府服务热线中政府回应的实践经验
        一、济南市12345 市民服务热线中政府回应的实践经验
        二、纽约市311政府服务热线中政府回应的实践经验
    第二节 国内外政府服务热线中政府回应的启示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二、标准化建设是核心
        三、数据库建设是保障
第六章 提升泉州市政府服务热线政府回应的对策
    第一节 提高政府回应的理性认知
        一、重塑服务理念
        二、注重回应原则
    第二节 提升政府回应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政府回应机制
        二、完善数据库建设
        三、提高标准化水平
        四、加强考核与监督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市民访谈提纲
附录B 泉州市12345 平台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法国维护大国话语权的路径研究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 研究核心概念的界定与论文框架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四 研究方法
    五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第一章 法国从政治路径维护大国话语权
    第一节 联合国---法国重建大国实力的最佳阵地
        一 法国对于联合国组建以及《联合国宪章》制订的贡献
        二 法国在联合国的地位与作用
        三 法国在国际外交中的特色与影响力
    第二节 欧洲联盟---法国的“权力放大器”
        一 法国整合与影响欧洲的历史沿革
        二 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法国意志:从强大的欧洲到强大的法国
        三 法兰西文化中的“欧洲认同”与“欧洲观念”
    第三节 法语国家组织---法语传播力的核心阵地
        一 法国在法语国家组织中的主导性地位
        二 法语国家组织之于法国的特殊意义
        三 法语在法语国家组织中的作用
        四 法国与法语国家组织共迎挑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法国从法律路径维护大国话语权
    第一节 法国法律意识与制度建设的前瞻性
        一 罗马法对于法国法律制度的深刻影响
        二 大陆法系代表国家--法国
    第二节 《论法的精神》对世界法治文明的启蒙影响
        一 孟德斯鸠..西方法学理论与国家学说奠基者
        二 《论法的精神》---为世界立法者立法
        三 “三权分立”学说对于各国政体架构的原则性指导
    第三节 《拿破仑法典》---欧洲法治社会的基石与立法典范
        一 拿破仑与他的治国创举
        二 罗马法之集大成者
        三 《拿破仑法典》---现代法治社会的基石与立法典范
    第四节 法国人权观念的世界性普及
        一 法国人权观念及实践的创新性与普世性
        二 法国《人权宣言》对于国际人权公约及宣言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法国从文化路径维护大国话语权
    第一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国文化软实力全方位展现的舞台
        一 法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 法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的软实力构建
        三 法语文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下的传播
    第二节 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法国复兴人文主义理念的竞技场
        一 推动现代奥林匹克复兴的法国社会人文环境
        二 “奥运之父”顾拜旦的“法式”人文情结
        三 法国在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地位与作用
    第三节 法国在文化全球化环境中的适应力与创造力
        一 文化全球化下的法语推广
        二 法语国家大学联盟的文化传播力
        三 法国高等教育国家战略融入欧洲高等教育区域整合的进程
        四 法国影视听传播网络的攻坚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法国从经济路径维护大国话语权
    第一节 法国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特点
        一 道德正义和实际利益的平衡
        二 法国“经济爱国主义”的执着与妥协
        三 在传统中寻求振兴经贸的创新点
    第二节 世界贸易组织---法式价值观在经济领域的普及
        一 《法英商约》--国际贸易自由化的雏形
        二 当代国际自由贸易框架下的“多样性”本色
    第三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法国影响世界金融政策走向的阵地
        一 法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 法式思维在影响IMF决策能力上的体现
        三 法国推动“欧洲联合文化”,建构欧盟在IMF的影响力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法国维护大国话语权对中国强国战略实施的
    第一节 法国国家人文吸引力战略对中国树立文化自信的启示
    第二节 法国国际政治生态观对中国外交话语体系建构的启示
    本章小结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国际行政科学学会(IIAS)中国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参与IIAS的简要背景
二、IIAS中国战略的主要构成
    (一) 会议及对话
        1. I I A S治理周 (比利时布鲁塞尔, 2 019年1月29日-2月1日) 。
        2. IIAS研究院活动 (比利时布鲁塞尔, 2 019年2月2 5日-3月1日) 。
        3. 国际行政科学学会新加坡年会 (新加坡, 2019年6月18日-6月21日) 。
        4. 国际行政院校联合会年会 (葡萄牙里斯本, 2019年7月22日-7月26日) 。
        5. 亚洲公共行政网络年会 (会议时间、地点待定) 。
    (二) 国际合作
    (三) 研究
    (四) 交流项目
三、IIAS中国战略计划及执行

(7)网络时代的政府回应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1.4.1 主要工作
        1.4.2 创新之处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
第2章 网络时代政府回应机制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网络时代
        2.1.2 政府回应
        2.1.3 政府回应机制
    2.2 政府回应的相关理论
        2.2.1 治理理论
        2.2.2 人民主权理论
        2.2.3 政治系统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网络时代政府回应机制分析
    3.1 网络时代政府回应机制的横向分析
        3.1.1 政府回应机制的要素分析
        3.1.2 政府回应机制的过程分析
    3.2 网络时代政府回应机制的纵向分析
        3.2.1 门户时代政府回应机制分析
        3.2.2 搜索时代政府回应机制分析
        3.2.3 大互联网时代政府回应机制分析
    3.3 网络时代政府回应机制面临的挑战
        3.3.1 政府回应压力增大
        3.3.2 政府回应效果减弱
        3.3.3 政府回应难度增强
        3.3.4 政府回应权威削弱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网络时代垃圾分类的政府回应机制案例分析
    4.1 网络时代垃圾分类的案例内容
        4.1.1 网络时代垃圾分类的发展历程
        4.1.2 网络时代北京垃圾分类的表现
    4.2 北京模式中政府回应机制横向分析
        4.2.1 北京模式要素分析
        4.2.2 北京模式过程分析
    4.3 北京模式中政府回应机制纵向分析
        4.3.1 门户时代北京模式分析
        4.3.2 搜索时代北京模式分析
        4.3.3 大互联网时代北京模式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网络时代政府回应机制完善的对策
    5.1 营造网络时代回应文化环境
        5.1.1 树立公务员的服务理念
        5.1.2 培养网络群体理性思维
        5.1.3 重塑政府和网民的关系
    5.2 提升网络时代政府回应能力建设
        5.2.1 培养公共服务学习能力
        5.2.2 推进先进技术应用能力
        5.2.3 提升政府回应话语能力
        5.2.4 整合线上线下回应能力
    5.3 构建网络时代回应机制保障制度
        5.3.1 加快网络空间法规建设
        5.3.2 建立网络信息公开制度
        5.3.3 完善回应绩效评估制度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8)中国政府网络民意回应的现实考量与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国外网络民意政府回应研究综述
        2.国内网络民意政府回应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点与难点
        1.研究重点
        2.研究难点
    (五)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研究的创新之处
        2.研究的不足之处
一、中国政府回应网络民意的概念剖析与理论基础
    (一)网络民意的基本范畴与特征分析
        1.网络民意的基本界定
        2.网络民意的基本特征
    (二)政府回应的相关概念界定
    (三)政府回应网络民意的理论基础
        1.政府过程理论
        2.政治沟通理论
        3.新公共服务理论
        4.政治参与理论
二、政府回应网络民意的正态效应
    (一)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1.舆情疏导:缓解政府治理中的舆情压力
        2.合法性保障:克服政府治理中的信任危机
        3.维稳效应: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4.领导推动:构建新型政民关系
        5.思想引领:应对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挑战
    (二)营造良好的公民政治参与氛围
        1.育化效应:培养公民依法参政意识
        2.法治效应:促进公民依法政治参与
        3.秩序效应: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三、我国政府回应网络民意的经验集成与回应模式
    (一)我国政府回应网络民意的经验集成
        1.政府回应网络民意发展的制度成果
        2.政府回应网络民意发展的实践成效
    (二)现阶段我国政府回应网络民意的类型分析
        1.回应意识层面的基本界分
        2.回应形式层面的基本界分
        3.回应平台层面的基本界分
四、当前我国政府回应网络民意的结构性困境与生成逻辑
    (一)当前我国政府回应网络民意的结构性困境
        1.规范性缺陷:政府回应网络民意缺失良性的制度供给
        2.时效性缺陷:政府回应网络民意的主动性不强
        3.权威性缺陷:网民对政府回应的结果存疑
        4.平台缺陷:政府回应网络民意的渠道不畅通
        5.内容缺陷:政府回应网络民意的内容不全面
        6.机制缺陷:政府回应网络民意的联动机制不健全
    (二)结构性缺陷背后的生成逻辑
        1.法治保障层次:相关法规执行缺乏可操作性
        2.治理理念层次:政府治理理念滞后
        3.政治信任层次:政府公信力弱化
        4.治理能力层次:政府治理能力不足
        5.外部环境层次:网络环境错综复杂
五、完善政府回应网络民意基本面向和策略
    (一)理念先行:创新与转变回应理念
        1.网民政治参与管理向疏导转化
        2.积极回应网络公民的意见表达
        3.消除主体间差异实现民意共识
    (二)制度规制:保障相关法律有效执行
        1.强化网民政治参与的规范性建设
        2.实现执法公正促进网络秩序稳定
        3.实现法律约束与道德规范相协调
    (三)机制协调:加强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1.提升网络民意的研判能力,建立检测分析机制
        2.改善政府信息公开水平,建立政府信息权威性
        3.完善网民的类型化分析,采取不同的回应措施
        4.引导多部门协同回应,构建政府回应系统平台
        5.建立政府民众的互动机制,引入多元主体治理
        6.明确政府主体责任,严肃追责问责的工作机制
    (四)环境优化:培育良性的互联网互动环境
        1.推动互联网技术水平发展
        2.培育网民参与型政治文化
        3.引入第三方监管,完善网络平台的监管环境
        4.引导网民理性表达意见,健全网民政治人格
        5.注重在网络平台培养理性、客观的意见领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大连市普兰店区基层行政投诉处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基层政府
        2.1.2 行政投诉处理
        2.1.3 基层政府行政投诉处理行为
    2.2 理论基础
        2.2.1 人民主权说
        2.2.2 服务型政府理论
        2.2.3 行政监督理论
第3章 普兰店区基层行政投诉处理现状
    3.1 普兰店区基层行政投诉处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3.1.1 群众对政府满意度提高
        3.1.2 基层政府自身建设增强
        3.1.3 社会管理方式创新
    3.2 普兰店区基层政府处理行政投诉中存在的问题
        3.2.1 少数部门执行不到位
        3.2.2 基层投诉处理督办员设置不合理
        3.2.3 多方投诉造成投诉资源浪费
        3.2.4 百姓不信任基层政府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
        3.3.1 行政投诉处理制度不完善
        3.3.2 处理行政投诉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素质
        3.3.3 上层投诉机构分散
        3.3.4 基层政府存在信任危机
第4章 国内外其他地区处理行政投诉的经验借鉴
    4.1 国内外处理行政投诉经验
        4.1.1 美国纽约:建立统一的诉求大平台
        4.1.2 香港:构建智能化诉求数据处理系统
        4.1.3 深圳:建立功能完善的行政投诉网络
        4.1.4 济南:健全行政投诉处理机制
        4.1.5 南京:掌上热线办诉求
    4.2 经验借鉴
        4.2.1 建立统一诉求平台
        4.2.2 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4.2.3 重视设计投诉管理网络
        4.2.4 优化行政投诉处理机制
        4.2.5 引入移动手机办诉求
第5章 解决普兰店区基层行政投诉问题的对策
    5.1 完善行政投诉处理体制建设
        5.1.1 增强行政投诉处理制度的约束力
        5.1.2 建立科学有效的行政投诉机制
        5.1.3 强化绩效考核制度
    5.2 优化行政投诉处理主体的结构及素质
        5.2.1 加强行政投诉主体的思想教育
        5.2.2 改善行政投诉督办员结构
        5.2.3 重视督办员的业务能力培训
    5.3 整合诉求处理平台
        5.3.1 建立独立诉求处理部门
        5.3.2 整合利用数据资源
        5.3.3 优化投诉管理网络
        5.3.4 打造手机终端办诉求
    5.4 拓宽百姓投诉渠道
        5.4.1 创新百姓投诉方式
        5.4.2 建立诉求人信用等级制度
        5.4.3 利用媒体宣传行政投诉方式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国际行政院校联合会2000年年会将在北京召开(论文参考文献)

  • [1]回应型政府视角下的J市电视问政研究[D]. 魏泽. 山东大学, 2021
  • [2]政府回应过程中的基层干群关系研究 ——以2018年寿光市T镇洪灾为例[D]. 牛青.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3]组织理论视阈下的地方政府创新工具研究[D]. 张舜禹. 吉林大学, 2019(10)
  • [4]泉州市政府服务热线中的政府回应研究[D]. 戴丹红. 华侨大学, 2019(01)
  • [5]法国维护大国话语权的路径研究及启示[D]. 夏正华. 武汉大学, 2019(06)
  • [6]国际行政科学学会(IIAS)中国战略[J]. 索费恩·萨哈拉维,莫尧.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 2018(12)
  • [7]网络时代的政府回应机制研究[D]. 陈新旸. 山西财经大学, 2018(12)
  • [8]中国政府网络民意回应的现实考量与体系构建[D]. 敖斯琴. 内蒙古大学, 2018(01)
  • [9]大连市普兰店区基层行政投诉处理问题研究[D]. 姜楠. 大连海事大学, 2018(01)
  • [10]主编的话[J]. 徐家良. 中国第三部门研究, 2017(02)

标签:;  ;  ;  ;  ;  

国际行政学校联合会2000年年会在京召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