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膦酸树脂吸附Ni(Ⅱ)的反应机理研究

氨基膦酸树脂吸附Ni(Ⅱ)的反应机理研究

一、氨基膦酸树脂吸附镍(Ⅱ)的反应机理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王秀丽[1](2020)在《聚偏氟乙烯功能分离膜的设计制备及其去除重金属效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膜技术的快速发展,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中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目前常用的处理重金属废水的膜技术有电渗析、纳滤和反渗透、聚合物吸附和胶束增强微滤/超滤等。但电渗析、纳滤和反渗透存在处理成本高、预处理要求严格的缺点;聚合物吸附和胶束增强超滤/微滤则存在二次污染风险。因此,研发新型微/超滤功能分离膜,使其对重金属离子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实现重金属污染物的去除和回收利用,继而拓展微/超滤分离膜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学位作者制备了三种聚偏氟乙烯(PVDF)功能分离膜,开展了系列实验研究,评价了其吸附重金属离子的作用性能,以期为功能分离膜设计研发提供有益借鉴。具体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物理共混或化学接枝技术将具有强螯合配位作用的多氨基多羧酸和多氨基多膦酸官能基团载入PVDF基体中,制备了三种PVDF功能分离膜(载带单一多氨基膦酸基团记作EDTMPA-TBOT/PVDF、载带单一多氨基羧酸基团记作DTPA-DETA-VBC-PVDF、同时载带多氨基膦酸和多氨基羧酸记作EDTMPA-TBOT-APTMS-DTPA/PVDF)。(2)采用扫描电镜表征了三种PVDF功能分离膜的组织结构和形态,应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射线能谱分析和固相核磁技术表征了功能分离膜的化学组成和官能基团。结果表明,螯合官能基团能被成功载入PVDF基体中,所制三种PVDF功能分离膜具有吸附捕集Pb2+、Ni2+等重金属污染物的性能。(3)对三种PVDF功能分离膜的耐污染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PVDF基膜相比,制备的三种PVDF功能分离膜的耐污染性能均有所改善,其中采用化学接枝方法制备的PVDF功能分离膜的亲水性能好、耐污染性能佳。(4)开展了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各种工艺条件和共存物质对三种PVDF功能分离膜吸附Pb2+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其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p H对三种PVDF功能分离膜吸附Pb2+性能影响显着,较低p H不利于Pb2+吸附;对于上述PVDF功能分离膜,共存阳离子(Ca2+、Mg2+、Cu2+、Ni2+、Cd2+、Zn2+、Fe3+和Cr3+)对Pb2+吸附性能的干扰影响有所不同,但三种共存络合剂柠檬酸盐(Citrate)、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氮川三乙酸(NTA)对三种PVDF功能分离膜吸附Pb2+性能干扰顺序是一致的,均为EDTA>NTA>Citrate;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上述PVDF功能分离膜吸附Pb2+离子的过程,该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放热的化学反应。(5)设计了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了进水流速、进水浓度和膜堆厚度对三种PVDF功能分离膜吸附Pb2+性能的影响,采用Thomas和BDST动态吸附模型对穿透曲线进行了拟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进水流速越低,进水浓度越高,Pb2+吸附量越大;降低进水流速和进水浓度、增加膜堆厚度,可延长膜堆穿透时间;Thomas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三种PVDF功能分离膜对Pb2+的动态吸附行为,计算所得最大吸附量与实验所得平衡吸附量相吻合。此外,所制PVDF功能分离膜有良好的再生性能,其具有潜在的工程应用价值。(6)设计和开展了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DFT计算结果与实验研究结果是一致,DFT理论模拟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揭示PVDF功能分离膜吸附去除重金属离子的机理研究。

崔梦龙[2](2019)在《草铵膦的合成与提纯新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草铵膦是一种高效、低毒、非选择性、广谱触杀型有机磷除草剂,广泛应用于林业、农业等行业,使用量逐年增长,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在国内合成与提纯草铵膦的路线中,普遍存在三废排放大、产品纯度低、成本高、工艺路线繁琐、需要剧毒物质氰化钠为原料等缺点,不利于工业化清洁生产技术的发展。本文对草铵膦现有的合成与提纯路线进行论述,通过对比研究,设计了一条新的合成与提纯草铵膦的路线,并分别对过程参数进行优化,得到了最优的实验条件。该路线首先采用黄磷法合成甲基次磷酸正丁酯,然后与1,1-二乙酰氧基-2-丙烯发生加成反应得到(3,3-二乙酰氧基)丙基甲基次膦酸正丁酯,接着在盐酸溶液中水解生成3-甲基正丁氧基膦酰基丙醛,其再与对甲苯磺酰甲基异腈经Ugi反应得到(3-乙酰氨基-4氧代-4-((甲苯磺酰基甲基)氨基)丁基)(甲基)次膦酸丁酯,最后经过水解和氨化反应得到草铵膦铵盐,产品收率为45.3%。在黄磷法合成甲基次磷酸正丁酯的路线中,通过对相转移催化剂的种类进行筛选,得到了最优的相转移催化剂是催化剂A,收率为74.6%;在Ugi反应合成(3-乙酰氨基-4氧代-4-((甲苯磺酰基甲基)氨基)丁基)(甲基)次膦酸丁酯的路线中,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得到了最优的原料投料摩尔比为3-甲基正丁氧基膦酰基丙醛(0.016mol):氨水:对甲苯磺酰甲基异腈:醋酸=1:9:1:18、反应时间为20 h、反应温度为30℃、溶剂A的体积为65 mL,在此条件下,收率为51.2%。在提纯草铵膦的过程中,由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高,与无机盐和有色有机杂质的分离极其困难。本文设计了一种将电渗析膜和大孔吸附树脂相结合的分离方法,以获得高纯度的草铵膦。在电渗析过程中,将草铵膦反应液装在淡化室中进行脱盐,当淡化室的电导率低于3 mS/cm时终止该过程,通过筛选实验条件,最优的操作电压和体积比分别为9 V和1:1,得到的草铵膦水溶液中无机盐的含量仅为0.99 g/L。在大孔型树脂的吸附/解吸过程中,将经过电渗析处理后的草铵膦水溶液注入装有树脂的柱子中,在吸附达到平衡时洗脱树脂以获得含有草铵膦的洗脱液,通过筛选实验条件,得到最优的树脂种类、溶液pH值、流速、草铵膦浓度、温度、乙醇质量分数和洗脱液体积分别LX-300C、3、0.5 mL/(cm2·min)、20mg/mL、25℃、50.0%和400 mL,在该条件下,几乎所有的有色有机杂质都被去除。经过电渗析和吸附/解吸过程后,草铵膦的纯度提高到95.2%,草铵膦的回收率为98.1%。综上所述,本文设计了一条新的制备草铵膦的路线,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该路线避免了剧毒物氰化钠和氯化铵的使用,减少了三废的排放,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原子经济性较高。同时,设计了一种将电渗析膜和大孔吸附树脂相结合的提纯草铵膦的方法,并分别对过程参数进行了优化,该提纯工艺具有操作简单、三废少、成本低、收率高的优点,符合绿色化学与经济性原则。

黄良标[3](2015)在《西藏盐湖锂精矿制备电池级碳酸锂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锂矿资源丰富,主要赋存于盐湖卤水及锂辉石、锂云母矿中,储量达523万吨,其中西藏扎布耶盐湖锂储量在世界盐湖中位居第三,良好的资源为我国自主开发锂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碳酸锂是重要的工业原料,随着新能源材料的技术进步,碳酸锂在锂电池中的应用研究不断深入。碳酸锂的制备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碳酸锂资源、应用、生产工艺相关文献基础上,基于碳化反应的基本原理,以西藏盐湖锂精矿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选用西藏地区两种相同类型盐湖锂精矿作为原料,重点研究了苛化-碳化法和碳化-离子交换法制备电池级碳酸锂的工艺。通过分析研究Li2CO3在水溶液中的有关性质,对水洗、苛化、碳化、离子交换、结晶等工艺过程的条件进行实验研究。最终选择碳化-离子交换工艺作为锂精矿制备电池级碳酸锂的工艺,最佳碳化工艺条件为:碳化温度常温,液固比20:1,碳化液Li浓度控制5-6g/L,反应pH值控制6-7左右;溶液净化选用氨基膦酸螯合树脂和葡甲胺螯合树脂;除硅条件为:利用旋蒸仪负压-0.6至-0.07Mp,水浴温度65-70℃。本文还结合生产实际,对加工成进行了测算,生产过程的环保问题进行说明。同时对CO2循环利用、液固分离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初步构想。研究表明采用本工艺制备碳酸锂经济上可行,过程环保,直收率达81.6%,产品质量符合(YS/T 582-2006)标准。本课题研究成果对利用西藏盐湖锂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蔡莉[4](2014)在《改性亚氨基膦酸树脂的制备与除氟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氟是一种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是组成人体牙齿、骨骼的主要成分之一,缺少或过量摄入氟,对人体健康都是不利的;当人体长期摄入过量的氟,会导致人体对钙、磷的代谢出现异常,同时抑制酶的活性,从而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最终引起氟斑牙,氟骨病等疾病,严重影响身体健康。随着人们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的不断重视,地方性氟中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体摄入氟的最大来源是饮用水。在水体中,当氟含量大于1.0mg/L时,称为含氟水,也称高氟水。我国是水资源较为缺乏的国家,然而氟污染对水资源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对于含氟水处理方法和材料的研究尤为重要。氟通常以游离态阴离子F–的形式存在于水中,由于含氟水的病理学限量浓度很低(﹤1.0mg/L),且F–离子溶液化学性质独特,难以与其他物质发生作用,致使从含氟水中深度去除微量氟具有极大困难。因此,含氟水处理方法和工艺一直是重要的研究课题。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含氟水的处理研究已有许多,然而很多除氟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成本较高、试剂消耗较大、处理容量较低、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处理材料无法再生使用。因此,制备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性能稳定、效率较高、能够应用于实际生产的新型除氟材料和除氟工艺,对于目前饮用水除氟问题的研究而言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目前,对于含氟水处理方法和工艺的研究仍然存在原理上的困难,使得关于含氟水降氟处理的研究方法未得到实际的应用。本研究依据氟离子的配位化学性质,即F–离子在水溶液中与金属离子能够形成稳定性极高的配合物。提出了一种新的含氟水处理方法。本文以亚氨基膦酸树脂为骨架材料,将Al3+、ZrO2+两种金属或金属酰离子螯合在树脂的亚氨基膦酸基团上,形成配位中心,同时具有配位数不饱和配合物的形态,通过配体交换,配位中心上的配体水可以与水中痕微量的氟(F–)发生配体交换吸附,最终以固液分离的形式与含氟水分离,从而达到去除水中氟离子的目的。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为1.以亚氨基膦酸树脂螯合基团为骨架,以Al3+、ZrO2+离子为中心离子,通过浸渍螯合过程,得到两种新型改性亚氨基膦酸树脂的配体交换除氟材料。实验考察了改性过程中金属离子螯合反应的pH值、温度、反应时间、固液比等条件,分别确定了树脂改性的最佳条件。铝改性树脂的典型条件为pH值为2,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3h,固液比为1:50时,亚氨基膦酸树脂对Al3+的固载率为51.09%;锆改性树脂的典型条件为pH值为1.1,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2h,固液比为1:50时,亚氨基膦酸树脂对ZrO2+的固载率为36.87%。红外光谱比较分析证实Al3+、ZrO2+作为中心离子固载在树脂骨架螯合基团上,构建了配体交换中心,得到两种改性树脂配体交换除氟材料。2.以两种改性树脂为除氟材料,根据皮尔孙软硬酸碱理论,氟离子能够与螯合在亚氨基膦酸树脂上的金属Al3+、ZrO2+离子形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通过除氟实验分别确定两种改性除氟材料在除氟反应过程中的最佳条件。除氟性能实验表明两种改性树脂除氟性能优良,对氟离子的累积去除率分别可达93.18%、97.81%。尤其锆螯合改性配体交换树脂,在5mg/L~40mg/L浓度范围的含氟溶液处理过程中,一次除氟率均可达97.81%以上,可使溶液中氟离子浓度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通过考察多种洗脱剂用于这两种除氟材料的洗脱效果,以及同一种洗脱剂在不同浓度、不同pH条件下的洗脱效果,最终选取草酸作为两种除氟材料的洗脱剂,完善了亚氨基膦酸树脂除氟工艺条件。3.通过对两种除氟材料除氟过程的吸附热力学分析,两种除氟材料对氟离子的吸附过程均符合Freundlich、Langmuir等温吸附,根据Langmuir吸附等温式,得到载铝、锆两种配体交换树脂对F-离子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6.667mg·g-1、71.429mg·g-1,并进一步根据吸附动力学实验计算出两种配体交换树脂在吸附F-离子过程中的阿伦尼乌斯活化能Ea,分别为48.984KJ·mol-1、144.0707KJ·mol-1,表明两种配体交换树脂对水中F-离子的吸附过程是可以进行的,并且能够在常温下进行。综上所述,制备两种配体交换除氟材料所需的成本低廉、制备过程简单、除氟效果明显,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焦芸芬,何小林,姜平国[5](2014)在《D418氨基膦酸螯合树脂吸附铥镱镥混合稀土离子的机理研究》文中指出通过饱和容量法、等摩尔系列法、斜率法确定了氨基膦酸树脂吸附铥、镱、镥混合稀土离子时所形成的配合物的配位比为1.5∶1,吸附过程既有单分子螯合配位,也有双分子螯合。通过红外光谱初步分析判断,氨基膦酸螯合树脂功能基中的氮、氧原子与稀土配位成键,形成了配位化合物。

黄慧敏[6](2012)在《石煤中钒的酸法浸出与钒(Ⅳ)的分离》文中研究表明钒是一种过渡稀有金属,能够溶于酸或者碱。石煤浸出液中的钒通常以五价的钒酸根阴离子形式存在,一般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将其与其他杂质离子分离并富集。然而,采用氨基膦酸螯合树脂吸附钒酰离子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通过筛选实验,从三种离子交换树脂D860,C-900,D401中筛选出性能最佳者C-900氨基膦酸树脂。在静态吸附实验中,以钒(Ⅳ)溶液为基础,考察了pH值、树脂用量、吸附时间、温度等因素对静态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4.0时,D401螯合树脂对钒酰离子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平衡时间为8h;在pH=2.0时,C-900氨基膦酸树脂对钒酰离子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平衡时间为7h。树脂对钒酰离子的吸附量随着树脂用量的增多而增加,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即吸附交换过程为吸热过程。动态吸附实验考察了温度和流速对动态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流速和较高温度有利于C-900氨基膦酸树脂对钒(Ⅳ)的吸附。动态吸附实验适宜条件为:流速2BV/h,温度318K。动态解吸时流速应控制在2-3BV/h之间,以5%H2SO4做解吸剂,能将C-900氨基膦酸树脂上的钒酰离子基本完全解吸。采用直接酸浸工艺,研究了石煤提钒工艺的影响因素。在浸出单因素实验中,考察了矿石粒度、酸度、液固比、浸出时间、浸出温度、搅拌强度、添加剂种类、添加剂用量对钒浸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浸出工艺条件为:硫酸浓度50%;液固比:3:1;浸出温度90℃;浸出时间7h;搅拌速度:300rmp;矿石粒度:80目;添加剂用量:0.1%。最优条件下的综合浸出实验中钒的浸出率可达72.4%。采用氨水调节浸出液的pH值,当pH值在2.0左右时,可以基本除去浸出液中的Al3+、Mg2+等金属离子,且钒的损失率仅为2.12%。浸出液经过净化处理后,采用C-900氨基膦酸树脂吸附后,其中的钒离子得到净化和富集,对解吸液成分进行分析,只含有少量的铝和铁,可见,C-900氨基膦酸树脂对钒酰离子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

曾小明,黄慧敏,司士辉[7](2012)在《C-900氨基膦酸树脂对钒(Ⅳ)离子的吸附行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静态影响因素和动态影响因素实验,确定了C-900氨基膦酸树脂对钒(Ⅳ)的最佳吸附条件。静态吸附因素实验表明,在pH=2.0、树脂用量1g、温度318K时,树脂对钒(Ⅳ)的静态饱和吸附量Q=203.67mg/g;动态吸附因素实验表明,低流速和较高温度有利于树脂对钒(Ⅳ)的吸附。

王惠君,高伟彪,熊春华[8](2008)在《氨基膦酸树脂对镥(Ⅲ)的吸附性能》文中研究表明考查介质pH、温度、吸附时间、树脂量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氨基膦酸树脂(APAR)对镥(Ⅲ)的吸附在pH=5.64的HAc-NaAc的缓冲溶液中为最佳。25℃时静态饱和吸附量为330.5 mg/g(树脂)。用0.5 mol/L的HC l溶液作为解析剂,解析率为95.4%;氨基膦酸树脂对镥(Ⅲ)的表观吸附活化能Ea=37.3 kJ/mol,表观吸附速率常数k298=2.47×10-5-s1,测得热力学参数分别为ΔH=7.86 kJ/mol,ΔG=-4.42 kJ/mol,ΔS=42.5 Jmo-l1K-1,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h经验式。树脂功能基与镥(Ⅲ)的配位比约为2∶1。

陆中旭[9](2008)在《氨基膦酸螯合树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的加剧,人类赖以生存的食品,饮用水中过多的重金属对人类的伤害越来越明显。本文提出从苯乙烯系树脂出发,制备螯合树脂去除重金属离子的方法,该法具有设备简单、占地面积小、可富集金属使水得到重复循环利用,不产生二次污染的优点。本文通过Friedel-Crafts反应,以苯乙烯—二乙烯苯聚合物为载体自制乙酰化交联聚苯乙烯微球,再经Mannich反应法,制备了新型胺基树脂,避免了氯甲基化法使用氯甲醚等致癌物质带来的弊端。再由胺基树脂出发,制备出氨基膦酸型螯合树脂,并对重金属离子铅进行静态吸附,测定研究树脂的吸附性能、再生效果。文中讨论了反应温度和时间、物料比等因素对各部反应的影响并对机理进行探讨。在自制乙酰化交联聚苯乙烯微球过程中,当反应时间为3小时,三氯化铝与苯乙烯树脂的摩尔比为2.5,乙酸酐与苯乙烯树脂质量比2时,产物乙酰基团的取代度可到65%左右。同时对产物乙酰化程度进行红外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乙酰化交联聚苯乙烯微球胺化反应中,当胺和乙酰基的摩尔比例为:10:1,胺和多聚甲醛摩尔比为:1:1,胺和盐酸的摩尔比例为:4:1,反应时间9h,反应温度60℃时,产物的增重率可达80%左右。对数据作出回归分析得出方程,以便给所需要的特定胺化率树脂设定反应条件。氨基膦酸树脂的制备中,当亚磷酸与NH2摩尔比8:1,甲醛与NH2摩尔比8:1,盐酸与NH2摩尔比2:1,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10h时,产物的氨基转化率达到90%左右。对各反应参数的数据分析,找到了一些重要的影响条件及其与产物氨基转化率之间线性关系。通过螯合树脂对重金属铅的吸附及解吸,看出树脂对浓度在01mg/L范围内铅的吸附不容易进行。功能基含量为1.64mmol/ g的树脂对铅的静态饱和吸附后,功能基与铅的摩尔比为1:0.009,近似于100:1。但树脂解吸效果很好,用0.3mol/l盐酸做洗脱剂,最大洗脱率可达99%左右。

李玲,温建康,阮仁满[10](2007)在《离子交换法分离回收溶液中镍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溶液分离技术制约着整个湿法回收镍工艺,采用离子交换法分离回收溶液中的镍,无毒、无污染,可洗脱再生循环使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离子交换法分离回收溶液中镍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离子交换机理、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回收溶液中镍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二、氨基膦酸树脂吸附镍(Ⅱ)的反应机理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氨基膦酸树脂吸附镍(Ⅱ)的反应机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聚偏氟乙烯功能分离膜的设计制备及其去除重金属效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重金属的危害性
    1.3 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处理方法
        1.3.1 化学法
        1.3.2 物理化学法
        1.3.3 生物法
    1.4 膜分离技术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
        1.4.1 液膜法
        1.4.2 电渗析
        1.4.3 微滤
        1.4.4 超滤
        1.4.5 纳滤
        1.4.6 反渗透
        1.4.7 正渗透
    1.5 聚偏氟乙烯分离膜改性研究进展
        1.5.1 表面涂覆
        1.5.2 化学接枝
        1.5.3 物理共混
    1.6 本文的选题目的和意义
    1.7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7.1 研究内容
        1.7.2 创新点
第2章 实验方法及理论
    2.1 实验试剂和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功能分离膜的物理化学表征
        2.2.2 功能分离膜的特性表征
        2.2.3 膜的耐污染性能评价
        2.2.4 静态吸附实验
        2.2.5 动态吸附实验
    2.3 吸附理论
        2.3.1 吸附动力学模型
        2.3.2 等温吸附模型
        2.3.3 热力学吸附研究
        2.3.4 动态吸附模型
    2.4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2.4.1 计算软件简介
        2.4.2 DFT计算细节
        2.4.3 DFT化学反应参数、吸附能和过渡态计算
第3章 载带氨基膦酸基团的PVDF功能分离膜制备及其对重金属吸附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载带氨基膦酸官能团的PVDF功能分离膜的制备和表征
        3.2.1 PVDF功能分离膜的制备
        3.2.2 分离膜的表征
        3.2.3 膜性能评价
    3.3 静态吸附试验研究
        3.3.1 对重金属离子吸附能力评价
        3.3.2 对Pb~(2+)吸附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3.3.3 吸附动力学分析
        3.3.4 等温吸附模型分析
        3.3.5 吸附热力学分析
    3.4 对Pb~(2+)动态吸附试验研究
        3.4.1 流速影响分析
        3.4.2 膜堆厚度影响分析
        3.4.3 初始浓度影响分析
        3.4.4 穿透曲线分析
    3.5 再生性能评价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共同载带氨基膦酸和氨基羧酸的PVDF功能分离膜制备及其对重金属吸附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功能分离膜的制备和表征
        4.2.1 膜的制备
        4.2.2 膜的表征
        4.2.3 膜性能评价
    4.3 静态吸附试验研究
        4.3.1 对重金属离子吸附能力评价
        4.3.2 吸附Pb~(2+)的影响因素分析
        4.3.3 吸附动力学分析
        4.3.4 吸附等温模型分析
        4.3.5 吸附热力学分析
    4.4 吸附Pb~(2+)动态试验研究
        4.4.1 流速影响分析
        4.4.2 膜堆厚度影响分析
        4.4.3 初始浓度影响分析
        4.4.4 穿透曲线分析
    4.5 再生性能评价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化学接枝氨基羧酸的PVDF功能分离膜制备及其对重金属吸附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功能分离膜的制备和表征
        5.2.1 化学接枝氨基羧酸的PVDF功能分离膜的制备
        5.2.2 功能分离膜的表征
        5.2.3 膜性能评价
    5.3 静态吸附试验研究
        5.3.1 对重金属离子吸附能力评价
        5.3.2 吸附Pb~(2+)的影响因素分析
        5.3.3 吸附动力学分析
        5.3.4 等温吸附模型分析
        5.3.5 吸附热力学分析
    5.4 吸附Pb~(2+)动态试验研究
        5.4.1 流速影响分析
        5.4.2 膜堆厚度影响分析
        5.4.3 初始浓度影响分析
        5.4.4 穿透曲线分析
    5.5 再生性能评价
    5.6 制备的三种PVDF功能分离膜对模拟实际废水的处置
        5.6.1 三种PVDF功能分离膜对模拟铅酸蓄电池废水的处置
        5.6.2 三种PVDF功能分离膜对模拟电镀镍漂洗废水的处置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聚偏氟乙烯功能分离膜吸附重金属离子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
    6.1 引言
    6.2 载带氨基膦酸基团的PVDF功能分离膜吸附Ni~(2+)DFT理论计算
        6.2.1 氨基膦酸复合螯合官能基团结构分析
        6.2.2 氨基膦酸复合螯合官能基团吸附Ni~(2+)DFT理论计算
    6.3 化学接枝氨基羧酸的PVDF功能分离膜吸附Pb~(2+)DFT理论计算
        6.3.1 PVDF中官能基团引入历程
        6.3.2 吸附Pb~(2+)DFT理论计算
    6.4 吸附Pb~(2+)过渡态的计算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2)草铵膦的合成与提纯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文献综述
    1.2 农药的发展概况
    1.3 除草剂的概述
        1.3.1 除草剂的发展历程
        1.3.2 除草剂的分类
        1.3.3 除草剂的市场前景
    1.4 草铵膦的简介
    1.5 国内外生产草铵膦的现状
    1.6 草铵膦的市场前景
    1.7 草铵膦的合成综述
        1.7.1 Strecker路线制备草铵膦
        1.7.2 海因路线制备草铵膦
        1.7.3 酮酸路线制备草铵膦
        1.7.4 高压催化合成草铵膦
    1.8 草铵膦的提纯综述
    1.9 异腈的合成
    1.10 Ugi反应的概述及应用
    1.11 论文选题背景及设计思路
第二章 异腈法制备草铵膦的工艺研究
    2.1 设计路线的提出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甲基次膦酸正丁酯的制备
        2.3.2 (3,3-二乙酰氧基)丙基甲基次膦酸正丁酯的制备
        2.3.3 3-甲基正丁氧基膦酰基丙醛的制备
        2.3.4 对甲苯磺酰甲基异腈的制备
        2.3.5 草铵膦铵盐的制备
        2.3.6 1,4-二异腈苯的制备
        2.3.7 对甲苯磺酰甲基异腈的扩展应用
    2.4 结果与讨论
        2.4.1 甲基次膦酸正丁酯的制备
        2.4.2 草铵膦铵盐的制备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渗析膜和大孔吸附树脂联用分离和提纯草铵膦的研究
    3.1 设计路线的提出
    3.2 实验仪器及试剂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试剂和材料
    3.3 实验方法
        3.3.1 草铵膦样品溶液的准备
        3.3.2 电渗析技术脱盐的工艺流程
        3.3.3 大孔树脂吸附/解吸的工艺流程
        3.3.4 草铵膦成盐过程
        3.3.5 HPLC检测条件
    3.4 结果与讨论
        3.4.1 电渗析技术脱盐的工艺流程
        3.4.2 大孔树脂吸附/解吸的工艺流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1.1 草铵膦的合成路线
        4.1.2 草铵膦的提纯路线
    4.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西藏盐湖锂精矿制备电池级碳酸锂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锂资源
    1.2 锂的应用及产品
        1.2.1 化学电源
        1.2.2 原子能工业
        1.2.3 冶金工业
        1.2.4 玻璃、陶瓷工业
        1.2.5 空气调节
        1.2.6 润滑剂
        1.2.7 高能燃料
        1.2.8 其他
    1.3 碳酸锂产业概况
        1.3.1 锂产品价格
        1.3.2 生产成本
    1.4 工艺研究进展
    1.5 离子交换树脂与离子交换
        1.5.1.氨基膦酸树脂的有关性质及应用
        1.5.2 氨基膦酸树脂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应用
    1.6 西藏盐湖锂精矿制备电池级碳酸锂工艺选择
    1.7 项目背景
    1.8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1.9 研究目标
2 碳酸锂制备的理论基础
    2.1 反应过程中的动力学分析
        2.1.1 碳化反应中的传质和反应机理
        2.1.2 碳化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3 实验及结果分析
    3.1 仪器与试剂
        3.1.1 主要使用仪器设备
        3.1.2 主要使用的试剂
    3.2 分析与表征
    3.3 高镁锂精矿的制备实验
        3.3.1 实验原料
        3.3.2 实验方法和步骤
        3.3.3 碳酸锂溶解性
        3.3.4 钠的洗涤实验与结果分析
        3.3.5 碳化实验与结果分析
        3.3.6 离子交换实验与结果分析
        3.3.7 热分解-结晶实验结果分析
        3.3.8 平行实验
        3.3.9 苛化实验与结果分析
        3.3.10结论
    3.4 低镁锂精矿的制备实验
        3.4.1 实验方法和步骤
        3.4.2 实验原料
        3.4.3 碳化实验结果讨论
        3.4.4 离子交换实验结果
        3.4.5 结论
4 补充实验
    4.1 产品破碎实验
    4.2 SI净化实验
    4.3 关于电池级碳酸锂单位制造成本估算
    4.4 关于环保问题的说明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目录

(4)改性亚氨基膦酸树脂的制备与除氟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水体中氟污染来源
    1.2 高氟地下水现状
    1.3 含氟水生理作用与危害
    1.4 氟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1.4.1 吸附法
        1.4.2 沉淀法
        1.4.3 其他处理方法
    1.5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1.5.1 本课题的意义
        1.5.2 本课题的思路
        1.5.3 本课题的内容
        1.5.4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方法和过程
        2.1.1 亚氨基膦酸树脂的预处理
        2.1.2 改性亚氨基膦酸树脂的制备
        2.1.3 配体交换除氟实验
    2.2 树脂改性测定方法
        2.2.1 Al~(3+)含量的测定
        2.2.2 ZrO~(2+)含量的测定
        2.2.3 氟离子浓度的测定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改性亚氨基膦酸树脂的合成
    3.1 仪器与试剂
        3.1.1 仪器
        3.1.2 试剂
    3.2 实验步骤
    3.3 亚氨基膦酸树脂的预处理过程
    3.4 亚氨基膦酸树脂螯合吸附 Al~(3+)条件参数的确定
        3.4.1 料液 pH 值对 Al~(3+)固载率的影响
        3.4.2 温度对 Al~(3+)固载率的影响
        3.4.3 反应时间对 Al~(3+)固载率的影响
        3.4.4 Al~(3+)溶液初始浓度对 Al~(3+)固载率的影响
        3.4.5 固液比对 Al~(3+)固载率的影响
        3.4.6 亚氨基膦酸树脂螯合吸附 Al~(3+)的最佳反应条件
    3.5 亚氨基膦酸树脂螯合吸附 ZrO~(2+)条件参数的确定
        3.5.1 料液 pH 值对 ZrO~(2+)固载率的影响
        3.5.2 温度对 ZrO~(2+)固载率的影响
        3.5.3 反应时间对 ZrO~(2+)固载率的影响
        3.5.4 ZrO~(2+)溶液初始浓度对 ZrO~(2+)固载率的影响
        3.5.5 固液比对 ZrO~(2+)固载率的影响
        3.5.6 亚氨基膦酸树脂螯合吸附 ZrO~(2+)的最佳反应条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载铝树脂除氟性能研究
    4.1 仪器与试剂
        4.1.1 仪器
        4.1.2 试剂
    4.2 实验步骤
    4.3 载铝配体交换树脂除氟条件参数的确定
        4.3.1 含氟溶液 pH 值对除氟率的影响
        4.3.2 反应温度对除氟率的影响
        4.3.3 反应时间对除氟率的影响
        4.3.4 氟溶液初始浓度对除氟率的影响—吸附等温过程
        4.3.5 载铝配体交换树脂除氟的最佳反应条件
    4.4 载铝配体交换树脂除氟性能影响因素
        4.4.1 水中常见共存干扰离子对载铝树脂除氟效果的影响
        4.4.2 铝改性树脂对多种氟浓度含氟水的除氟效果
        4.4.3 载铝树脂流动吸附容量测定
    4.5 载铝树脂的再生
        4.5.1 实验步骤
        4.5.2 碱性洗脱剂的洗脱效果
        4.5.3 酸性洗脱剂的洗脱效果
        4.5.4 磺基水杨酸的洗脱效果
        4.5.5 草酸的洗脱效果
        4.5.6 载铝树脂洗脱剂的确定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载锆树脂除氟性能研究
    5.1 仪器与试剂
        5.1.1 仪器
        5.1.2 试剂
    5.2 实验步骤
    5.3 载锆配体交换树脂除氟条件参数的确定
        5.3.1 含氟溶液 pH 值对除氟率的影响
        5.3.2 反应温度对除氟率的影响
        5.3.3 反应时间对除氟率的影响
        5.3.4 氟溶液初始浓度对除氟率的影响—吸附等温过程
        5.3.5 载锆配体交换树脂除氟的最佳反应条件
    5.4 载锆配体交换树脂除氟性能影响因素
        5.4.1 水中常见共存干扰离子对载锆树脂除氟效果的影响
        5.4.2 锆改性树脂对多种氟浓度含氟水的除氟效果
        5.4.3 载锆树脂流动吸附容量测定
    5.5 载锆树脂的再生
        5.5.1 实验步骤
        5.5.2 碱性洗脱剂的洗脱效果
        5.5.3 酸性洗脱剂的洗脱效果
        5.5.4 草酸的洗脱效果
        5.5.5 载锆树脂洗脱剂的确定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除氟机理研究
    6.1 树脂改性过程机理
    6.2 配体交换树脂除氟机理
    6.3 红外光谱分析
        6.3.1 亚氨基膦酸树脂结构红外光谱分析
        6.3.2 螯合改性树脂结构红外光谱分析
        6.3.3 螯合改性树脂除氟红外光谱分析
    6.4 吸附热力学
        6.4.1 两种吸附拟合模型
        6.4.2 配体交换树脂除氟过程的吸附拟合结果及分析
    6.5 吸附动力学
    6.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D418氨基膦酸螯合树脂吸附铥镱镥混合稀土离子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试验部分
    1.1主要试剂及仪器
    1.2试验方法
        1.2.1饱和容量法
        1.2.2等摩尔系列法
        1.2.3斜率法[11]
2结果与讨论
    2.1吸附反应中配位比的确定
        2.1.1饱和容量法确定配位比
        2.1.2等摩尔系列法确定配位比
        2.1.3斜率法确定配位比
    2.2氨基膦酸树脂吸附铥、镱、镥富集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2.3氨基膦酸树脂吸附铥、镱、镥混合稀土离子的反应机理
3结论

(6)石煤中钒的酸法浸出与钒(Ⅳ)的分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钒的发现及其重要应用价值
        1.1.1 钒的发现
        1.1.2 钒的性质
        1.1.3 钒的重要应用价值
    1.2 钒资源的分布
        1.2.1 世界钒资源的分布
        1.2.2 我国钒资源的分布
    1.3 钒的提取技术
        1.3.1 钠化焙烧-水浸工艺
        1.3.2 钙化焙烧工艺
        1.3.3 直接酸浸工艺
        1.3.4 其他石煤提钒工艺
    1.4 离子交换树脂
        1.4.1 离子交换树脂提钒现状研究
    1.5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主要内容
第二章 C-900氨基膦酸树脂吸附钒酰离子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原理
    2.3 实验仪器与试剂
        2.3.1 实验设备
        2.3.2 实验试剂
    2.4 实验方法
        2.4.1 树脂的预处理
        2.4.2 静态法筛选实验
        2.4.3 分析方法
    2.5 结果与讨论
        2.5.1 树脂筛选实验结果
        2.5.2 D401螯合树脂静态影响因素实验
        2.5.3 C-900氨基膦酸树脂静态影响因素实验
        2.5.4 C-900氨基膦酸树脂动态影响因素实验
    2.6 小结
第三章 石煤提钒工艺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3.1 实验内容
        3.1.1 矿石特征
        3.1.2 实验主要试剂与仪器
        3.1.3 石煤矿样组成
        3.1.4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浸出单因素实验
        3.2.2 最优条件下的综合浸出实验
    3.3 小结
第四章 石煤矿中钒浸出液的净化除杂
    4.1 浸出液化学成分分析
    4.2 浸出液的净化处理
        4.2.1 氨水调节浸出液的pH值
        4.2.2 石灰乳调节浸出液的pH值
        4.2.3 两种调节pH值方法的比较
        4.2.4 氨水除铝pH值的确定
        4.2.5 氨水调节pH值除铝
    4.3 钒的分离
        4.3.1 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富集钒
        4.3.2 树脂的解吸与再生
    4.4 小结
第五章 石煤提钒“三废”处理工艺
    5.1 废气的产生及治理措施
    5.2 废水的产生及治理措施
        5.2.1 废水的产生情况
        5.2.2 废水的处理措施
    5.3 废渣的产生及治理措施
        5.3.1 废渣的产生
        5.3.2 废渣的治理措施
    5.4 噪声的产生及防治措施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7)C-900氨基膦酸树脂对钒(Ⅳ)离子的吸附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 言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仪器
    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步骤
3 结果与讨论
    3.1 静态影响因素实验
        3.1.1 酸度的选择
        3.1.2 树脂用量对吸附的影响
        3.1.3 温度对吸附的影响
        3.1.4 时间对吸附的影响
        3.1.5 共存阳离子对吸附的影响
        3.1.6 静态饱和吸附量
        3.1.7 静态解吸
    3.2 动态影响因素实验
        3.2.1 温度对动态吸附的影响
        3.2.2 流速对动态吸附的影响
        3.2.3 动态解吸实验
4 结 论

(8)氨基膦酸树脂对镥(Ⅲ)的吸附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1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及试剂
    1.2 吸附平衡实验:
    1.3 仪器工作条件
    1. 4 解吸实验
2 结果与讨论
    2.1 介质pH对分配比的影响
    2.2 吸附速率常数与吸附活化能测定
    2.3 等温吸附曲线
    2.4 温度对吸附的影响及热力学参数的测定
    2.5 配位比的确定和机理
        2.5.1 等摩尔系列法
        2.5.2 斜率法
        2.5.3 共存的贱金属阳离子对氨基膦酸树脂吸
        2.5.4 APAR吸附镥离子的红外光谱分析[9]
    2.6 镥的解吸与回收
    2.7 APAR的再生与重复利用
3 结 论

(9)氨基膦酸螯合树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重金属以及危害性
    1.2 废水中的重金属去除方法介绍
        1.2.1 高分子螯合剂处理法
        1.2.2 沉淀法处理含重金属污水
        1.2.3 基于表面活性剂的重金属去除技术
        1.2.4 离子交换树脂法
        1.2.5 非金属材料处理重金属废水
        1.2.6 重金属离子检测方法介绍
    1.3 螯合树脂概述
        1.3.1 螯合树脂简介
        1.3.2 螯合树脂在去除重金属方面的应用
    1.4 聚苯乙烯功能化方法的选择
        1.4.1 功能化方法的选择
        1.4.2 Friedel-Crafts 反应机理
    1.5 聚苯乙烯型胺基树脂的制备方法
        1.5.1 传统的制备方法及改进
        1.5.2 Mannich 反应法制备聚苯乙烯型胺基树脂
    1.6 由胺基树脂制备螯合树脂
        1.6.1 以 N、O 为给电子原子的螯合树脂
        1.6.2 含磷螯合树脂
        1.6.3 含硫螯合树脂
        1.6.4 冠醚、杯环型大环化合物
    1.7 研究内容及意义
        1.7.1 研究意义
        1.7.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乙酰化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及定量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或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乙酰化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
        2.2.4 增重率和取代度的计算方法
        2.2.5 红外定量乙酰化程度的计算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影响因素设计表
        2.3.2 实验正交表
        2.3.3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胺基树脂的胺化率及条件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或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胺基树脂的制备
        3.2.4 胺基树脂乙酰基转化率的计算方法
        3.2.5 胺基树脂的交换容量测定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乙醇溶胀时间对酰基转化率影响
        3.3.2 其他影响因素设计表
        3.3.3 实验正交表
        3.3.4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3.3.5 胺基树脂的红外光谱分析
        3.3.6 小结
第四章 螯合树脂合成条件与功能基团比例关系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或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氨基膦酸螯合树脂的制备
        4.2.4 氨基膦酸螯合树脂氨基与磷酸基比例的计算方法
        4.2.5 氨基膦酸螯合树脂交换容量测定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影响因素设计表
        4.3.2 实验正交表
        4.3.3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4.3.4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4.3.5 小结
第五章 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微量重金属离子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试剂或材料
        5.2.2 实验仪器
        5.2.3 双硫腙比色法
        5.2.4 二甲酚橙显色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双硫腙比色法标准曲线绘制
        5.3.2 二甲酚橙显色法标准曲线绘制
        5.3.3 结论
第六章 螯合树脂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试剂或材料
        6.2.2 实验仪器
        6.2.3 吸附平衡实验
        6.2.4 洗脱实验
    6.3 结果与讨论
        6.3.1 树脂吸附铅的速率
        6.3.2 树脂吸附铅的活化能
        6.3.3 温度对分配比的影响及热力学函数的测定
        6.3.4 树脂的等温吸附曲线
        6.3.5 不同氨基转化率树脂对吸附的影响
        6.3.6 树脂的洗脱与再生
        6.3.7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氨基膦酸树脂吸附镍(Ⅱ)的反应机理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聚偏氟乙烯功能分离膜的设计制备及其去除重金属效能研究[D]. 王秀丽. 燕山大学, 2020(01)
  • [2]草铵膦的合成与提纯新技术研究[D]. 崔梦龙.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2)
  • [3]西藏盐湖锂精矿制备电池级碳酸锂工艺研究[D]. 黄良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05)
  • [4]改性亚氨基膦酸树脂的制备与除氟性能研究[D]. 蔡莉. 长安大学, 2014(02)
  • [5]D418氨基膦酸螯合树脂吸附铥镱镥混合稀土离子的机理研究[J]. 焦芸芬,何小林,姜平国.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4(02)
  • [6]石煤中钒的酸法浸出与钒(Ⅳ)的分离[D]. 黄慧敏. 中南大学, 2012(02)
  • [7]C-900氨基膦酸树脂对钒(Ⅳ)离子的吸附行为研究[J]. 曾小明,黄慧敏,司士辉.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2012(02)
  • [8]氨基膦酸树脂对镥(Ⅲ)的吸附性能[J]. 王惠君,高伟彪,熊春华. 矿物学报, 2008(04)
  • [9]氨基膦酸螯合树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 陆中旭. 江南大学, 2008(03)
  • [10]离子交换法分离回收溶液中镍的研究进展[J]. 李玲,温建康,阮仁满. 贵金属, 2007(S1)

标签:;  ;  ;  ;  ;  

氨基膦酸树脂吸附Ni(Ⅱ)的反应机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