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富教授治疗肝病经验

张俊富教授治疗肝病经验

一、张俊富教授治疗肝病的经验(论文文献综述)

黄正慧[1](2021)在《PBC和AIH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基于数据挖掘的用药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可能与自身免疫相关的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以高γ球蛋白血症、自身抗体阳性、界面性肝炎为特征的的自身免疫性肝病,其自身免疫反应主要针对肝细胞,均属于自身免疫性肝病。PBC和AIH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一旦进入症状期及失代偿期就意味着生存期下降,如不经规范治疗可导致肝硬化、肝衰竭。虽然熊去氧胆酸(UDCA)为国际公认的治疗PBC的药物,但对于对UDCA生物化学应答欠佳的患者尚无统一治疗方案。对于PBC患者常见的乏力、瘙痒等症状,尚无疗效获得公认的西药。目前AIH的标准治疗方案为仅用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联合硫唑嘌呤(AZA),但一部分患者或是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或是在药物减量、停用过程中再次出现病情加重,该治疗方案尚不能解决全部临床问题。中医药在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传承了名老中医经验,近年来积累了一定的治疗PBC和AIH的经验。本课题通过收集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门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探讨PBC和AIH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和治疗用药规律,以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提高疗效。研究目的:探讨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辨证及组方用药规律,总结辨证论治经验,以指导临床。研究方法:本研究从北京中医医院His系统中筛选于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经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医师诊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PBC、AIH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性别、出生日期、地区、诊断、证型、病史、中药处方等资料,统计各证型频次、合并症情况等。分析性别、年龄等与证型分布的关系。将原始中医证型进行规范,获得规范后证型,统计规范后证型证型频次,探索分析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与规范后证型分布的关系。将所有中药处方建立数据库,对原始中药名称进行规范,统计数据库中各中药的频次、频率。运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纳入方剂的组方用药。结果:(1)纳入305例PBC患者,其主要证型为气虚血瘀证(40.0%)、肝郁脾虚证(32.1%)、肝胆湿热证(14.8%)、脾虚湿盛证(10.5%)、痰湿证(7.5%)、肝肾阴虚证(5.2%)(X2=1972.936,P<0.001)。提取治疗中药方剂249首,共计中药298味,频次最高的前10味中药为:黄芪、麸炒白术、白芍、茵陈、黄芩、赤芍、茯苓、当归、丹参、郁金。全部中药的四气主要为微寒(24.2%)、温(20.8%)、寒(19.2%)、平(19.1%)等,其五味以甘(48.2%)、苦(48.0%)、辛(34.8%)为主,主要归肝(50.8%)、脾(50.2%)、肺(39.9%)、胃(33.7%)、心(25.1%)、肾(23.6%)等经。关联分析显示化橘红-苦杏仁、黄芪-茯苓皮、黄芪-豨莶草、黄芪-大腹皮、化橘红-拳参、苦杏仁-化橘红-茵陈、黄芪-化橘红-茵陈、化橘红-苦杏仁-茵陈、化橘红-苦杏仁-黄芪、化橘红-苦杏仁-黄芩、化橘红-苦杏仁-麸炒白术、黄芪-化橘红-麸炒白术等为治疗PBC常用药对;聚类分析显示治疗PBC常用中药可分为3组:①化橘红、苦杏仁、生地黄、鳖甲胶、黄芪、茯苓皮、当归、白芍;②泽兰、白茅根、茵陈、赤芍、牡丹皮、黄芩;③郁金、金钱草、麸炒白术、茯苓、党参、砂仁、陈皮、丹参、炒酸枣仁。(2)纳入88例AIH患者,其主要证型为肝郁脾虚证(36.4%)、气虚血瘀证(31.8%)、肝胆湿热证(15.9%)、气滞血瘀证(13.6%)、肝肾阴虚证(8.0%)、脾虚湿盛证(6.8%)、痰浊阻滞证(5.7%)(X2=306.258,P<0.001)。提取治疗AIH的中药方剂67首,共计中药211味,频次最高的前10味中药为:茵陈、赤芍、白芍、黄芩、麸炒白术、黄芪、白茅根、茯苓、丹参、金钱草。全部中药的四气主要为微寒(25.0%)、寒(22.7%)、温(18.3%)、平(15.8%)等,其五味以苦(48.9%)、甘(47.8%)、辛(34.2%)为主,主要归肝(52.3%)、脾(48.9%)、肺(38.5%)、胃(37.4%)、心(25.4%)、肾(21.7%)等经。关联分析显示茵陈-赤芍、茵陈-牡丹皮、茵陈-牡丹皮、赤芍-白茅根、茵陈-白茅根、茵陈-麸炒白术-赤芍、麸炒白术-黄芩-茵陈、赤芍-黄芩-茵陈等为治疗AIH常用药对;聚类分析显示治疗AIH常用中药可分为3组:①茵陈、赤芍、黄芩、牡丹皮、白茅根、金钱草、薏苡仁、广藿香、垂盆草、泽兰、焦三仙、小蓟、泽泻;②白芍、黄芪、丹参、当归、桃仁、化橘红、麦冬、葛根、蒲公英、百合、生地黄炭、生地黄;③麸炒白术、茯苓、香附、陈皮、郁金、党参。结论:PBC病位主要在肝、胆、脾、肾,主要证型有气虚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肝胆湿热证、脾虚湿盛证、痰湿证、肝肾阴虚证。AIH病位主要在肝、脾、肾,主要证型有肝郁脾虚证、气虚血瘀证、肝胆湿热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脾虚湿盛证、痰浊阻滞证。PBC与AIH的主要病机均为肝郁脾虚、肝胆湿热,气虚、气滞致痰湿、瘀血内生,日久肝肾阴血耗伤,肝失所养。二者主要治法均为健脾益气、利湿退黄、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养阴柔肝、理气化痰等,治疗注重顾护脾胃与阴血、活血化痰。

刘潇[2](2021)在《丹参酮ⅡA通过调控NETs形成和肝细胞凋亡防治NASH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研究丹参酮ⅡA(Tanshinone ⅡA,TⅡA)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模型小鼠的防治作用。2.基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的形成和肝细胞凋亡相关指标的变化探析TⅡA防治NASH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1.动物分组与模型制备24只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给药组,每组8只;正常组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和给药组予蛋氨酸胆碱缺乏(Methionine-choline deficiency,MCD)饮食诱导复制NASH小鼠模型,造模至第6周末。2.给药剂量与途径造模的同时给药,给药组予30mg/kg/d TⅡA磺酸钠注射液腹腔注射,正常组、模型组予30mg/kg/d 0.9%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日1次,持续6周。3.指标检测造模期间每日记录小鼠体重、饲料摄入量等一般情况,持续6周;于第6周末取材,收集小鼠血清和肝组织以备指标检测,采用HE和苏丹IV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肝功能(AST、ALT、TBIL)、血脂(TC、TG)的变化;采用RT-q 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TNF-α、IL-6和TGF-βm 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MPO的表达;采用Western Bolt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Cit H3、Caspase-3、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一般情况观察在造模期间,正常组小鼠体重、摄入量、精神状态等良好;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在第1周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至6周时体重下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饮食摄入量也随着造模周期时长下降,可见小鼠精神萎靡,毛发不光泽,二便黄且次数增多;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小鼠体重在第1、2周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3至第6周时体重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小鼠饮食摄入量、精神状态、毛发光泽程度以及二便情况随着给药周期改善。2.病理指标检测HE染色显示:与正常组相比,第6周末模型组小鼠肝细胞排列紊乱,出现大量脂肪空泡,伴有明显胞浆疏松化、气球样变和炎性细胞浸润,呈明显的NASH病理改变;给药组较模型组脂肪空泡、胞浆疏松化、气球样变及炎性细胞浸润减轻。苏丹IV染色显示:与正常组相比,第6周末模型组小鼠肝细胞内出现大量红色脂滴堆积,肝细胞边界不清晰;给药组红色脂滴较模型组明显减少。3.生化指标检测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LT、AST、TBIL含量升高,血清中TC、TG含量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小鼠血清中ALT、AST、TBIL含量均下降,血清中TC含量上升(P<0.05),血清中TG含量稍上升,无统计学意义。4.TⅡA降低NASH小鼠肝组织TNF-α、IL-6和TGF-βm RNA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组织TNF-α、IL-6和TGF-βm 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小鼠肝组织TNF-α、IL-6和TGF-βm RNA相对表达量下降(P<0.05)。5.TⅡA降低NASH小鼠肝组织NETs形成过程中MPO、Cit H3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组织MPO的阳性表达增多(P<0.05);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MPO的阳性表达减少(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组织Cit H3蛋白表达增多(P<0.05);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小鼠肝组织Cit H3蛋白表达减少(P<0.05)。6.TⅡA降低NASH小鼠肝组织Caspase-3、Bax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组织Caspase-3、Bax蛋白表达增多(P<0.05);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小鼠肝组织Caspase-3、Bax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1.丹参酮ⅡA可改善NASH小鼠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反应,调节肝功能和血脂,对NASH小鼠具有防治作用。2.丹参酮ⅡA可以抑制小鼠肝组织中MPO、Cit H3的表达及NETs的形成,这可能是其防治NASH小鼠的作用机制之一。3.丹参酮ⅡA也可通过抑制肝细胞凋亡缓解NASH的肝损伤。

廖媛[3](2020)在《基于MAPK-ERK-TLRs通路探讨脂必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及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肝脂肪变(Nonalcoholic Hepatic Steatosis)、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NAFLD是全球流行的主要肝脏疾病之一,是当代医学领域的新挑战,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仍将不断扩大。目前,临床上国内外尚无针对NAFLD的特效药品。中药现代化启发我们充分利用我国现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宝库,选择开发合理的原药材或原有方剂,从中寻找既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又能保肝抗炎的治疗NAFLD的有效药物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共分为两部分,基础研究部分和临床研究部分。基础研究部分通过高脂高糖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探讨脂必泰干预NAFLD的作用效果,及对MAPK-ERK-TLRs信号通路的影响,为脂必泰应用于临床治疗NAFLD提供实验依据。临床研究部分通过脂必泰治疗NAFLD患者,观察脂必泰对患者肝脏硬度(LSM)、脂肪衰减(CAP)、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的影响,及对肝功、血脂、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综合评价脂必泰对NAFLD患者的治疗效果。基础研究部分目的: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模型,观察脂必泰在疾病动物模型中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效果及机制研究。方法:实验选取6周龄雄性SD大鼠,采用10%果糖和高脂饲料诱导伴有IR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模型,模型验证成功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脂必泰低剂量组(100 mg/kg/day),脂必泰高剂量组(200 mg/kg/day),二甲双胍组(200mg/kg/day),水飞蓟宾组(100 mg/kg/day),另设正常对照组。给药期间,监测动物体重变化。连续给药9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 BG)及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检测血清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IV-C)和III型前胶原(PC-Ⅲ)水平,并计算称量肝脏重量,计算肝脏指数;采用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结构变化;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冰冻切片脂滴沉积情况;采用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纤维化程度。q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olt)检测肝组织TLR4、P-ERK1/2 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2h BG、Fins、HOMA-IR、ALT、AST、TG、CHOL、HDL-C、LDL-C、HA、LN、IV-C、PC-Ⅲ、肝脏指数及病理评分均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且明显上调TLR4、P-ERK1/2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脂必泰低、高剂量组2h BG、Fins、HOMA-IR、ALT、AST、TG、CHOL、LDL-C、肝脏指数和组织病理评分均明显降低,HDL-C和AST/ALT明显升高,明显下调TLR4、P-ERK1/2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HE染色、油红染色和Masson染色显示脂必泰低、高剂量组肝脏组织病变改善和肝纤维化程度减轻。脂必泰高、低剂量组均可下调模型动物血清HA、LN、IV-C、PC-Ⅲ和肝组织中胶原纤维表达。结论:脂必泰可通过下调TLR4、P-ERK1/2蛋白的表达,影响MAPK-ERK-TLRs通路而抑制炎症信号通路的转导,阻止炎症的发生、发展,降低血脂水平,同时拮抗胰岛素抵抗,改善肝脏空泡变性,减轻肝纤维化程度,减轻肝脏炎症反应而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脂必泰可明显降低血清纤维化标记物水平和肝组织胶原纤维水平,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起到治疗作用。临床研究部分目的:综合评价脂必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作用,为脂必泰临床应用于NAFLD提供参考。方法:试验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19.1-2019.12在广州市中医医院门诊就诊,符合痰瘀互结证的75例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基础治疗组)37例,试验组(脂必泰组)38例。试验过程中脱落9例患者,实际有效病例数66例,试验组33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仅控制饮食、加强运动,试验组患者在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的基础上,给予脂必泰胶囊,每次1粒(0.24g),每天2次,12周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脏脂肪衰减值(CAP)、肝脏硬度值(LSM)、体重、BMI指数、肝功(ALT、AST、GGT、ALP)、血脂(CHOL、TG、LDL-C、HDL-C)、血糖(GLU、Ins、Hb 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改善情况。临床试验以肝脏CAP值、LSM值、体重、BMI指数为主要疗效指标,以肝功、血脂、血糖和HOMA-IR为次要疗效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患者体重、BMI、LSM和CAP有统计学意义的降低(P<0.05),其它检测指标未见明显变化;试验组治疗后患者体重、BMI、LSM、CAP、ALT、AST、GGT、GLU、Ins、HOMA-IR、CHOL和LDL-C有统计学意义的降低(P<0.05),其它检测指标未见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治疗前相比较,试验组治疗前患者各项检测指标未见有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试验组治疗后患者LSM、CAP、ALT、AST、GGT、GLU、Ins、HOMA-IR、CHOL、LDL-C有统计学意义的降低。其它检测指标未见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基础治疗12周可明显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体重、BMI、LSM和CAP达到主要治疗效果,但是对肝脏功能、血脂调节和胰岛素抵抗未见明显改善。脂必泰干预加上基础治疗12周可明显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体重、BMI、LSM和CAP达到主要治疗效果,同时可明显改善患者肝脏功能、降低血脂和改善胰岛素抵抗。试验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治疗作用优于对照组。且脂必泰对肝功能、血脂和胰岛素抵抗有改善作用。脂必泰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达到主要治疗终点和次要治疗终点。

黄鹏,李家焕,邱华,牙程玉,毛德文[4](2020)在《从肝肾阴虚论治自身免疫性肝病》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理论,强调"肝肾阴虚"是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发病的关键病机,从本病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等方面论述"肝肾阴虚"与AILD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以滋补肝肾之阴为基本治则,注重疏肝、柔肝、平肝、健脾,兼顾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等治法,同时临证用药又不拘泥于此,重视审因求证,辨证施治,随症加减。

罗飞凤[5](2020)在《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人参皂苷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人参皂苷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Drug Bank、BATMAN-TCM数据库及平台和Pharm Mapper服务器,检索并收集人参中药化学成分、潜在作用靶点,并通过CTD、数据库获取原发性肝癌的相关靶蛋白,进而筛选出人参活性成分与原发性肝癌的共享基因。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的“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关系图。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和KOBAS软件对靶标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共收集到人参皂苷药物活性成分共167个,预测靶点共194个以及原发性肝癌靶点32285个;网络分析显示关键靶蛋白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以及TP53等;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显示CCND1、CASP8、AKT1、TNF、IL6、TP53、INS、EGFR等靶点排名靠前;Pathways in cancer(癌症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PI3K-Akt信号通路)、Hepatitis B(乙型病毒性肝炎信号通路)、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糖尿病并发症年龄相关信号通路)和Measles(麻疹信号通路)是主要生物途径。结论:人参皂苷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分裂周期、调节胰岛素代谢、控制炎症反应等方面,发挥多靶点、多通路抑制肝癌细胞生长、促进凋亡的抗肿瘤作用。

郑智礼[6](2020)在《基于HPA轴及细胞凋亡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基于肝郁大鼠模型、肝郁叠加慢性肝损伤大鼠模型探讨“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客观性。2.基于肝郁叠加慢性肝损伤大鼠模型,从肝细胞凋亡及HPA轴角度探讨“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生物学机制。方法:1.“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客观性研究:基于药效学研究方法,分别复制肝郁大鼠模型及肝郁叠加慢性肝损伤大鼠模型,通过不同分组及先后给药的方式(疏肝、健脾、疏肝健脾、先疏肝,后疏肝健脾及先健脾,后疏肝健脾)复制“当先实脾”的治疗方法。从肝功能生化指标、肝脏组织病理学观察、胃肠粘膜屏障、胃肠激素指标的角度探讨《金匮》“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客观性。2.基于HPA轴及肝细胞凋亡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生物学机制研究基于肝郁叠加慢性肝损伤大鼠模型,通过不同分组及先后给药的方式(疏肝、健脾、疏肝健脾、先疏肝,后疏肝健脾及先健脾,后疏肝健脾)复制“当先实脾”的治疗方法。采用Western blot、RT-PCR等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以肝细胞凋亡及HPA轴为研究视角,探讨“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生物学机制。结果:1.“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客观性研究:首先,肝郁大鼠及肝郁叠加慢性肝损伤大鼠的一般情况、体质量变化趋势、血清肝功能生化、肝组织病理、胃肠粘膜屏障、胃肠激素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在以上两种模型中客观存在;各干预方式(疏肝、健脾、疏肝健脾、先疏肝,后疏肝健脾及先健脾,后疏肝健脾)对以上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干预作用,“当先实脾”对以上指标的干预作用优于其他干预方式,“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在以上两种动物模型中客观存在。其次,肝郁大鼠及肝郁叠加慢性肝损伤大鼠肝功能生化指标ALT及胃肠激素指标CCK的检测结果存在差异,其中肝郁叠加慢性肝损伤大鼠上述指标较正常大鼠存在显着差异,该模型更适合应用于“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机制研究。2基于肝细胞凋亡及HPA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生物学机制研究肝郁叠加慢性肝损伤大鼠TUNEL荧光扫描结果显示不同视野下凋亡细胞显着增多;AI显着升高;Bax基因表达及Bax/Bcl-2较正常组显着升高,Bcl-2基因表达下调,但差异不显着;Bax及Bax/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Bcl-2蛋白表达量降低但不显着;下丘脑CRH及血清ACTH、CORT含量显着升高。对比模型组,各给药组对以上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正向调节作用,复制“当先实脾”的柴芍六君子汤丙组对各指标的综合调节作用最佳。结论:1.“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有其科学客观性。2.“当先实脾”通过对肝细胞凋亡的直接调控,使促凋亡蛋白/基因Bax表达下调,上调抑凋亡蛋白/基因Bcl-2,从而干预肝病的发生发展,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生物学机制之一。3.“当先实脾”通过降低外周系统中CORT的含量,在防治“脾病”的同时,经过HPA轴的负反馈机制,降低下丘脑CRH的分泌,降低ACTH的分泌,进而减少CORT的分泌,抑制相关炎症基因的转录,从而达到有效治疗肝病的作用,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生物学机制之一。

张福庆,张俊富[7](2020)在《张俊富治疗慢性肝病肝纤维化临床经验》文中研究说明张俊富教授治疗慢性肝病肝纤维化临床经验丰富,主张肝脾肾虚是肝纤维化发展的病机基础,提出清除病因、调理肝脾肾功能、活血化瘀、软坚化痰的治疗法则,自主研制了抗纤软坚冲剂,可有效延缓或阻止肝纤维化的进展。

田秋红,刘维[8](2019)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风湿免疫学的发展,该病的中西医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该文分别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中西医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方面阐述中西医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研究近况,发现AIH的发生与遗传易感性、内外环境因素包括病毒感染、环境污染、药物疫苗、肠道微生态失衡等因素密切相关,发病机制主要与T细胞的失调有关。中医病因病机分析本病多为本虚标实,本为先天禀赋异常,标为"湿""热""瘀""毒",日久又可致阴阳气血诸不足。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不足证等多见。单独使用皮质类固醇或与硫唑嘌呤联合仍然作为治疗AIH的一线治疗策略,然而部分患者仍然无法耐受或实现完全的生化反应,联合中医药对于AIH的治疗及远期预后具有满意效果。

李强,李嘉玮,陈璐,赵颜,冯晓玲[9](2019)在《从“肝”论治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复发性流产》文中研究表明复发性流产是育龄期女性临床上一种好发疾病,是生殖医学中最令人沮丧和困难的领域之一,它属于中医"滑胎"的范畴,病因复杂,约17%是由于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所引起。随着当前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的心理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现代医学大多采用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免疫抑制疗法和抗凝治疗,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干预,疗效确切。然而目前临床上没有特效药使甲状腺自身抗体转阴,同时对于心理疾患较重者,无法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性,中医治疗是补肾活血为根本,辅以健脾、益气、清热。在此基础上,导师从"肝"提出治疗,疏肝宁心,疗效颇好。中西医治疗各有长处,与西医相较,中药具有广泛的优势,不良反应小,治愈率高,临床疗效颇佳。

朱婷婷[10](2019)在《茵郁散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1目的通过观察中药颗粒剂茵郁散联合西药恩替卡韦在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对比分析单纯西药恩替卡韦治疗与中药颗粒剂茵郁散联合西药恩替卡韦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候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改变,从而比较单纯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之间的疗效,为未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诊疗方案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2方法在我科门诊及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选取辨证分型为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名,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西药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予以中药颗粒剂茵郁散联合西药恩替卡韦对比治疗。时间上选择在四个阶段观察即在治疗前、治疗4周、12周及治疗24周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学的变化,结合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化验结果,综合分析及考量中药颗粒剂茵郁散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作用。3结果3.1两组组内对比在中医证候学的改善评估方面上,治疗4周、12周及治疗24周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12周后较治疗4周后改善明显。3.2两组组间对比在中医证候学的改善评估方面上,两组把在治疗4周、12周及治疗24周后两组组间对比,即两组在相同时间节点里对比,观察组中医证候学改善均高于对照组(P<0.01)。3.3两组组内对比在中医证候总有效率评估方面上,两组在治疗4周、12周及治疗24周后较治疗前对比均明显改善(P<0.01)。3.4两组组间对比在中医证候总有效率评估方面上,两组把在治疗4周、12周及治疗24周两组组间对比,即两组在相同时间节点里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3.5两组在ALT、AST、GGT、AKP、TBIL等实验室指标组内比较上,两组在治疗后4周、12周及治疗24周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两组组内在4周及12周前后对比时发现,治疗12周后改善较4周明显(P<0.05)。3.6两组在ALT、AST、GGT、AKP、TBIL等实验室指标组间比较上,两组在治疗4周后两组组间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但在12周、24周后两组组间部分肝功能指标改善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4结论4.1在西药恩替卡韦抗病毒的基础上联合中药颗粒剂茵郁散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上,在改善患者中医临床证候及快速改善肝功能、降酶退黄方面均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4.2中药颗粒剂茵郁散的临床应用,治疗期间暂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二、张俊富教授治疗肝病的经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张俊富教授治疗肝病的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PBC和AIH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基于数据挖掘的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1 西医治疗
        1.1 一线治疗
        1.2 二线治疗
        1.3 对症治疗
        2 中医论治
        2.1 病因病机
        2.2 中医治疗
        3 小结
    综述二 AIH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1 西医治疗
        1.1 标准治疗
        1.2 替代治疗
        2 中医论治
        2.1 病因病机
        2.2 中医治疗
        3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一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回顾性临床研究及基于数据挖掘的用药规律研究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PBC患者的合并症
        3.3 PBC患者的病情分层
        3.4 PBC中医病名与证型
        3.5 治疗PBC用药规律
        4 讨论
        4.1 一般资料
        4.2 PBC患者的合并症
        4.3 PBC患者病情
        4.4 PBC中医病名与证型
        4.5 治疗PBC用药规律
        5 结论
        6 问题与展望
    研究二 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回顾性临床研究及基于数据挖掘的用药规律研究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合并症情况
        3.3 AIH患者病情分层
        3.4 AIH中医病名与证型
        3.5 治疗AIH用药规律
        4 讨论
        4.1 AIH与女性
        4.2 AIH患者的合并症
        4.3 AIH患者病情
        4.4 AIH中医病名与证型
        4.5 治疗AIH用药规律
        5 结论
        6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丹参酮ⅡA通过调控NETs形成和肝细胞凋亡防治NASH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引言
实验一 丹参酮ⅡA对NASH模型小鼠的防治作用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动物饲料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动物模型的复制
        2.3 药物给药途径
        2.4 一般情况观察
        2.5 标本采集
        2.6 指标检测
        2.7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各实验组小鼠一般情况观察
        3.2 各实验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学观察
        3.3 各实验组小鼠肝功能指标变化观察
        3.4 各实验组小鼠血脂的指标变化观察
    4 讨论
        4.1 从“瘀”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丹参治疗的理论依据
        4.2 NASH小鼠模型选择的依据
        4.3 TⅡA对NASH小鼠的防治效果
    5 小结
实验二 丹参酮ⅡA对NASH小鼠NETs形成和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动物饲料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动物模型复制
        2.3 药物给药途径
        2.4 标本采集
        2.5 指标检测
        2.6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TⅡA降低NASH小鼠肝组织TNF-α 、IL-6、TGF-βm RNA的表达
        3.2 TⅡA降低NASH小鼠肝组织MPO的表达
        3.3 TⅡA降低NASH小鼠肝组织Cit H3 蛋白的表达
        3.4 TⅡA降低NASH小鼠肝组织Caspase-3、Bax蛋白的表达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课题
致谢

(3)基于MAPK-ERK-TLRs通路探讨脂必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及理论探讨
    1.1 现代医学对NAFLD的研究概况
        1.1.1 流行病学
        1.1.2 发病机制
        1.1.3 NAFLD常用的诊断方法
        1.1.4 NAFLD的西医治疗现状
    1.2 祖国医学对NAFLD的研究概况
        1.2.1 病名
        1.2.2 病因病机
        1.2.3 辨证分型
        1.2.4 中医辨证施治在NAFLD患者中的应用
        1.2.5 专方治疗在NAFL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2.6 复方治疗在NAFL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2.7 其他方法在NAFL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3 脂必泰来源与组方思路
第二章 脂必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
        2.2.1 实验药物与主要试剂及耗材
        2.2.2 主要仪器设备
        2.2.3 实验动物
    2.3 实验方法
        2.3.1 动物饲养管理
        2.3.2 疾病模型建立、模型验证及实验分组
        2.3.3 剂量设计
        2.3.4 检测指标
    2.4 实验结果
        2.4.1 临床观察
        2.4.2 脂必泰对动物体重增长的影响
        2.4.3 脂必泰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
        2.4.4 对血清生化指标和脏器系数的影响
        2.4.5 对肝脏组织病理的影响(大体解剖观察、肝脏组织HE染色、油红O染色)
        2.4.6 脂必泰对血清纤维化指标及组织病理纤维指标的影响
        2.4.7 对TLR4、P-ERK1/2、ERK1/2 蛋白的影响
    2.5 讨论及结论
        2.5.1 NAFLD模型建立评价
        2.5.2 脂必泰对NAFLD大鼠血脂、血糖代谢的治疗效果
        2.5.3 脂必泰对NAFLD大鼠血清纤维化指标及组织病理纤维指标的影响
        2.5.4 脂必泰对NAFLD大鼠肝组织TLR4、P-ERK1/2、ERK1/2 蛋白和TLR4、ERK m 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第三章 脂必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治疗作用评价
    3.1 前言
    3.2 研究方法
    3.3 病例选择
        3.3.1 诊断标准
        3.3.2 纳入标准
        3.3.3 排除标准
        3.3.4 治疗方案
        3.3.5 疗效评价指标
    3.4 统计分析方法
    3.5 研究结果
        3.5.1 临床试验实施概况
        3.5.2 主要疗效指标:肝脏脂肪衰减(CAP)、肝脏硬度(LSM)、体重及BMI指数
        3.5.3 次要疗效指标:肝功能、血脂、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指数
    3.6 安全指标的评估
    3.7 讨论及结论
        3.7.1 NAFLD患者进行基础治疗的效果
        3.7.2 脂必泰结合基础治疗对NAFLD患者体重、BMI、LSM、CAP的效果
        3.7.3 脂必泰结合基础治疗对NAFLD患者血糖及胰岛素的效果
        3.7.4 脂必泰结合基础治疗对NAFLD患者肝功能、血脂的效果
结语
    4.1 论文研究成果
    4.2 不足之处
    4.3 下一步工作设想
附录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从肝肾阴虚论治自身免疫性肝病(论文提纲范文)

1 AILD的发病机制
    1.1 中医学病因病机
    1.2 湿热、瘀血、疫毒之邪与AILD的关系
    1.3 年龄、性别对AILD发病的影响
2 临床症状
3 治则治法
    3.1 以滋补肝肾之阴为基本治则
    3.2 注重疏肝理气、调畅情志
    3.3 注重“体用同调”、平肝、柔肝
    3.4重视健脾
    3.5 兼顾清热利湿退黄、活血化瘀
4 小结

(5)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人参皂苷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背景
    1 中医学研究
        1.1 中医对肝癌的认识
        1.2 中医对人参的认识
    2 人参皂苷对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
    3 原发性肝癌的现代研究进展
        3.1 手术治疗
        3.2 肝移植
        3.3 射频消融术(RFA)
        3.4 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3.5 放射治疗
        3.6 全身化疗
        3.7 靶向治疗
        3.8 免疫治疗
        3.9 原发病治疗
    4 原发性肝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4.1 中药结合西医治疗现状
        4.2 其他中医治疗方法结合西医治疗现状
    5 总结
第二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库检索
        1.2 人参皂苷药物活性成分收集与筛选
        1.3 原发性肝癌靶点蛋白获取
        1.4 人参皂苷对原发性肝癌作用蛋白的互作网络构建
        1.5 人参皂苷-原发性肝癌网络关系图的构建
        1.6 人参皂苷对原发性肝癌靶点的GO分析和KEGG通路注释
    2 结果
        2.1 人参皂苷活性成分收集与靶点预测的结果
        2.2 原发性肝癌靶点蛋白收集结果
        2.3 人参皂苷对原发性肝癌作用蛋白互作图的构建与分析
        2.4 药物预测靶点-疾病靶点关系图的构建结果
        2.5 人参皂苷对原发性肝癌靶点的GO分析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结论
    1 总结
    2 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人参皂苷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6)基于HPA轴及细胞凋亡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肝病传脾”、“当先实脾”的相关临床及实验研究
        1、“肝病传脾”的中医理论源流
        2、“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理论的不同解读
        3、“当先实脾”的临床研究概况
        4、“当先实脾”的实验研究概况
    综述二: HPA轴与消化系统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1、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概述
        2、HPA轴在肝脏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3、HPA轴在胃肠道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技术路线图
    实验一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客观性研究
        一、基于肝郁大鼠模型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客观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分组与造模
        1.2 分组用药与取材
        1.3 主要仪器与试剂
        1.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观察结果
        2.2 各组大鼠体质量变化趋势
        2.3 肝功能生化检测结果
        2.4 病理组织观察结果
        2.5 尿液5h D-木糖代谢率检测结果
        2.6 各组大鼠D-Lac含量检测结果
        2.7 各组大鼠血清MTL、SST、CCK含量检测结果
        3 讨论
        二、基于肝郁叠加慢性肝损伤大鼠模型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客观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分组与造模
        1.2 分组用药与取材
        1.3 主要仪器与试剂
        1.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观察结果
        2.2 各组大鼠体质量变化趋势
        2.3 肝功能生化检测结果
        2.4 病理组织观察结果
        2.5 D-木糖代谢率检测结果
        2.6 各组大鼠D-Lac含量检测结果
        2.7 各组大鼠血清CCK、MTL、SST含量检测结果
        3 讨论
        小结
    实验二: 基于HPA轴及肝细胞凋亡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生物学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分组与造模
        1.2 分组用药与取材
        1.3 主要仪器与试剂
        1.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2 结果
        2.1 “当先实脾”对各组大鼠肝细胞凋亡表达的调控
        2.2 “当先实脾”对各组大鼠HPA轴的影响
        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论文发表
    论着
    课题

(7)张俊富治疗慢性肝病肝纤维化临床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2 论治要点
    2.1清除病因
    2.2调整肝脾肾功能
    2.3活血化瘀、软坚化痰
3 验案举隅
4 结语

(8)自身免疫性肝炎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西医研究进展
    1.1 流行病学调查
    1.2 发病因素
    1.3 发病机制
    1.4 治疗
2 中医研究进展
    2.1 病因病机
    2.2 中医分型论治
    2.3 中医辨证治疗
    2.4 中西医结合治疗
        2.4.1 类固醇激素联合中医辨证治疗
        2.4.2 甘草酸二铵联合益气养阴法
        2.4.3 甘草酸二铵联合滋肾柔肝法
3 总结与展望

(9)从“肝”论治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复发性流产(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理
2 病因病机
    2.1 古代医家对滑胎的认识
    2.2 现代医家对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复发性流产的发病机制认识
    2.3 导师的认识
3 现代医学治疗
4 祖国医学治疗
5 总结

(10)茵郁散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理论研究
    1 传统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
    3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指标的关系
    4 基于湿热体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因病机探讨
    5 中医辨证用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药筛选研究现状及展望
    6 茵郁散组方意义及药理作用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四、张俊富教授治疗肝病的经验(论文参考文献)

  • [1]PBC和AIH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基于数据挖掘的用药规律研究[D]. 黄正慧.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丹参酮ⅡA通过调控NETs形成和肝细胞凋亡防治NASH的机制研究[D]. 刘潇.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基于MAPK-ERK-TLRs通路探讨脂必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研究[D]. 廖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4]从肝肾阴虚论治自身免疫性肝病[J]. 黄鹏,李家焕,邱华,牙程玉,毛德文. 湖南中医杂志, 2020(09)
  • [5]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人参皂苷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D]. 罗飞凤.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基于HPA轴及细胞凋亡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机制研究[D]. 郑智礼.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张俊富治疗慢性肝病肝纤维化临床经验[J]. 张福庆,张俊富. 内蒙古中医药, 2020(04)
  • [8]自身免疫性肝炎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J]. 田秋红,刘维.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9)
  • [9]从“肝”论治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复发性流产[J]. 李强,李嘉玮,陈璐,赵颜,冯晓玲.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9)
  • [10]茵郁散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D]. 朱婷婷.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张俊富教授治疗肝病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