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两分钟复苏技术的应用及效果

新生儿两分钟复苏技术的应用及效果

一、二分钟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应用及成效(论文文献综述)

鲁小艳[1](2017)在《直面戏剧在中国的接受(2004-2016)》文中提出直面戏剧(in-yer-face Theatre)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英国的先锋派戏剧浪潮。它在英国剧坛一出现,就以其独特的暴力叙事方式、直面现实的尖锐主题、极端的舞台呈现,迅速引起欧美文艺界的广泛关注和学术界热议。直面戏剧在中国的接受,是伴随着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戏剧翻译家胡开奇在《戏剧艺术》2004年第4期上发表的《萨拉·凯恩与她的直面戏剧》一文,而广泛进入大众视野的。此后的12年(2005—2017)间,直面戏剧剧作在中国上海、北京等地上演一百余场(其中经典剧目反复巡演),每年都有不同的直面戏剧作品被搬上舞台。本论文以直面戏剧及其在中国的接受为研究对象,以比较文学“影响研究”为基本方法,辅之于接受理论、实证研究、文本细读等方法,对直面戏剧在中国的译介、批评研究、舞台搬演等接受状况以及对中国戏剧创作与舞台实践的启示与反思进行系统考察。论文主体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在广泛细致阅读直面戏剧文本以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直面戏剧的概念进行界定,对其所表现的家庭、社会、哲学主题以及自然主义、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与当代意义进行深入阐述;并将萨拉·凯恩、马克·雷文希尔、马丁·麦克多纳、安东尼·尼尔逊四位直面戏剧代表作家的创作放在20世纪90年代英国剧场语境中进行审视,对他们创作的主要作品及其成就进行细致分析,认为直面“暴力”、直面“孤独”、直面“真相”、直面“人性”分别是他们创作的特色和成就所在。第二章,立足于比较文学译介学相关理论,通过笔者对直面戏剧在中国的主要译者胡开奇以及其他戏剧工作者的采访和其他相关资料的归纳整理,力求梳理出一条较为清晰的译介接受线索,研究直面戏剧在中国译介的原由和过程;并以《4:48精神崩溃》为典型文本,对译介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译本舞台语言的动作性、反复等修辞手法、习语、时态句式等方面的翻译策略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与此同时,将核心刊物作为评价标准,运用文学地理学等理论方法,对直面戏剧在中国的文学批评和研究及性能阶段化的分析和概括。第三章,结合对直面戏剧搬演导演的实地访谈资料,将演出频率最高的《4:48精神崩溃》、《偷心》、《枕头人》等剧,分不同导演版本进行系统化整理与阐述。通过探索不同版本的搬演概况、导演构思、舞台呈现,总结直面戏剧在中国舞台搬演的异质化特征。余论部分,对直面戏剧对我国当代戏剧发展的启示意义进行思考,认为直面戏剧的接受为当代中国戏剧提供了直面当代人精神危机的道德勇气,给当代话剧创作提供了艺术与美学意义上的助力和借鉴,并促使艺术家将视野聚焦个体生命,在对个体生命本体意义的思索和追问中,促成当代人的精神救赎与道德回归。直面戏剧的中国接受,作为我国民族文化主体对西方异质文化接受的典型个案,反映出当代中国戏剧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更新、重构“自我”的积极态势。直面戏剧的“直面”精神特质,是它能够被接受的首要原因,它在中国究竟还能走多远,这将是论题后续追踪研究的课题。

宋璇[2](2017)在《miR-29a在脓毒症中靶向STAT3促进单核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脓毒症为机体感染所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其英缩写为SIRS,脓毒症患者处于发病期间,其全身各种组织器官共同参与这一过程。这种疾病在致使重症监护室患者死亡方面排在全球的首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同时亦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子巨大经济压力,同时生物机体的免疫反应亦在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脓毒症发生时,机体同时存在免疫抗击以及免疫抑制,两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除此之外,抗炎以及促炎反应亦参与了脓毒症的发生。脓毒症发生的临床表现往往呈现出多样性,即没有其标志性的临床表现,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目光转移到寻找脓毒症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上来,以期将之应用于脓毒症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价中。迄今为止,已有多种脓毒症相关分子标志物被陆续发现,其中包括与凝血和炎症反应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等,目前这些分子标志物已有部分被应用于临床。但在目前所使用的上述分子标志物中均存在敏感性过高以及特异性不强等缺点,因此应用于诊断脓毒症往往结果并不理想;评分系统虽然能够用于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情况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但却不能应用于脓毒症的诊断,同时亦不能够应用于脓毒症的治疗当中。所以寻找新的脓毒症诊断、治疗以及判断预后的分子标志物成为目前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miRNA为一类非编码小RNA分子,成熟miRNA的长度为18~25个核苷酸,通过生物机体可以快速识别特定目标的mRNA,全面调控mRNA的降解,还可以转录调控其翻译过程。生物机体中miRNA与一系列生命活动过程相关,其中包括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凋亡、肿瘤发生以及机体免疫等。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miRNA与脓毒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miR-29为一类miRNA,在人体的肺、肾脏、心脏等组织细胞中呈高表达状态。miR-29a为miR-29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其在生物机体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尚未有miR-29a与脓毒症发生和发展相关性的研究。STATs,即以激活因子为中心,进行信号转导及转录,属于由酪氨酸蛋白激酶活化的转录因子,存在于细胞浆中,具有介导细胞反应性以及增生性信号的功能。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主要成员包括JAKs以及STATs蛋白家族。目前的研究已经证实,STATs蛋白家族为JAKs的底物,STAT能够通过促进炎症介质的表达从而影响脓毒症的发生和发展。STATs蛋白家族能够通过介导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调控生物机体中一系列生理过程,其中包括细胞生长、分化、增殖以及凋亡等。STAT3为STATs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在生物机体中STAT3相关信号转导通路与多种生长因子以及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从而参与了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STAT3能够通过调控相应靶基因,以便加速细胞增殖、有效组织细胞凋亡的速度,改善细胞恶变的现象。不同的JAK/STAT信号通路在脓毒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具有不同作用,其中JAK2/STAT3通路在脓毒症引起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通过人为手段阻断JAK2/STAT3信号通路能够进而阻断脓毒症发生过程中引起的过激炎症反应,此外还能同时抑制机体过度抗炎反应的发生,最终发挥保护组织器官的功能。目的本研究拟通过检测miR-29a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脓毒症患者预后以及血清中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同时分析miR-29a表达的改变对LI-10诱导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系THP-1增殖、凋亡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除此之外,我们还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miR-29a的靶基因进行预测并进行验证。本研究旨在旨在为了解miR-29a在脓毒症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同时为脓毒症的临床诊断,进行靶向治疗给予强大的后援。方法(1)选取2015年8月至次年8月期间于XXX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外周血样本为对象,共40例;采集同期于XXX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SIRS患者外周血样本,共35例;同时采集10例同期于XXX医院门诊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样本,共10例。荧光定量PCR检测上述血液样本中mIR-29a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0和TNF-α的含量。分析miR-29a与IL-10、TNF-α的相关性。(2)ELISA法检测不同患者来源的单核细胞以及用20 ng/mL LPS作用后的THP-1细胞中IL-10蛋白的表达情况。设计并合成miR-29a inhibitor,将之转染THP-1细胞用以抑制细胞中miR-29a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后细胞中miR-29a的表达量。用20 ng/mLLPS作用于转染后的THP-1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Hoechst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率。(3)将 LPS(20 ng/ml)和 LPS+ IL-10(10 ng/mL)分别作用于 THP-1 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STAT3和p-STAT3蛋白的表达。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miR-29a的靶基因进行预测。分别构建STAT3 3’UTR WT(野生型)和STAT3 3’UTR Mut(突变型)质粒载体并将之分别与miR-29amimic共转染HTP-1细胞,检测细胞中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表达。将miR-29amimic分别转染来自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的单核细胞以及培养的人单核细胞THP-1,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上述细胞中STAT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将miR-29a和/或STAT3慢病毒载体转染THP-1细胞,随后用20 ng/ml LPS作用于上述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凋亡率,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结果(1)荧光定量 PCR检测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血浆中miR-29a的相对表达量为 0.235±0.110、脓毒症组患者为 0.733±0.126、SIRS组患者为0.419±0.093。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组患者血浆中miR-29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t=3.122,P=0.035<0.05);与对照组相比,SIRS组患者血浆中miR-29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t=2.091,P=0.044<0.05);与SIRS组患者相比,脓毒症组患者血浆中miR-29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t=2.322,P=0.046<0.05)。ELISA检测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血清中IL-10的表达量为(233.175±25.624)pg/mL、脓毒症组患者为(549.367±30.098)pg/mL、SIRS 组患者为(331.119±29.033)pg/mL。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组患者血清中IL-10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t=4.355,P=0.029<0.05);与对照组相比,SIRS组患者血清中IL-10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t=3.761,P=0.041<0.05);与SIRS组患者相比,脓毒症组患者血清中IL-10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t=2.716,P=0.043<0.05)。对照组患者血清中TNF-α的表达量为(189.233±19.259)pg/mL、脓毒症组患者为(411.189±24.106)?g/mL、SIRS组患者为(290.611±22.735)pg/mL。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组患者血清中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t=6.811,P=0.023<0.05);与对照组相比,SIRS组患者血清中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t=4.655,P=0.038<0.05);与SIRS组患者相比,脓毒症组患者血清中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t=4.316,P=0.044<0.05)。miR-29a与IL-10呈正相关(r=0.407,P=0.041<0.05);对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miR-29a的表达与TNF-α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miR-29a与 TNF-α 呈正相关(r=0.576,P=0.038<0.05)。ELISA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脓毒症患者单核细胞中IL-10的表达量均明显增高(P<0.05)。采用ELISA法对用20 ng/mL LPS作用后THP-1细胞在0、4、8、12 h时IL-10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LPS作用后人单核细胞THP-1中IL-10的表达水平逐渐增高。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与control组相比,miR-29a inhibitor组细胞含有miR-29a表达能力呈现下降趋势(P<0.05),已经顺利建立了 THP-1细胞,可以对miR-29a起到表达抑制的效果。经过MTT法可以发现,较之于照组显而言,THP-1细胞经过转染miR-29a inhibitor以后,其分别于48 h、72 h、96 h的组织率得到很大的提升(P<0.05)。Hoechst染色法检测结果表明,miR-29a inhibitor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P<0.01)。(2)随着时间的延长,对照组和IL-10作用组细胞中细胞的存活率均逐渐增高;其中相较于对照组,IL-10处理组细胞各时间点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IL-10作用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STAT3和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逐渐增高。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结果表明,STAT3为miR-29a的靶基因。与对照组相比,miR-29a mimic与STAT33’UTR WT共转染组已经在不断降低其荧光素酶表达量(P<0.05);与对照组对比,miR-29a mimic与STAT3 3’UTR Mut共转染组,两者的荧光素酶表达量基本不变(P>0.05)。在分离自健康志愿者外周血的单核细胞中,当miR-29a表达上调后能够明显抑制细胞中STAT3 mRN和蛋白的表达(P<0.05);在培养的人单核细胞THP-1中,当miR-29a表达上调后能够明显抑制细胞中STAT3 mRN和蛋白的表达(P<0.05)。与miR-control组相比,miR-29a组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而miR-control+STAT3组细胞的凋亡率则明显降低(P<0.05);而miR-29a+STAT3组细胞的凋亡率与miR-control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miR-29a组在1、3、4、5 天时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低于 miR-control 组(P<0.05);miR-control+STAT3组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高于miR-control组(P<0.05);而miR-29a+STAT3组与miR-control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iR-29a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呈高表达状态,其能够通过抑制STAT3的表达削弱IL-10对单核细胞的保护作用,从而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以及抑制细胞增殖。

褚文雷[3](2009)在《氯霉素类抗生素全抗原合成及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氯霉素类抗生素属于酰胺醇类广谱抗生素,因其效高价廉,临床上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氯霉素的广泛应用及研究的深入,发现其有许多毒、副作用,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因其生态环境污染和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已倍受关注,因此,许多发达国家相继禁止或严格限制使用氯霉素,或使用其他氯霉素类抗生素代替。传统的氯霉素残留分析方法中虽然有些方法灵敏、准确,但是样品前处理步骤繁琐,需要昂贵的仪器和专业技术人员,且周期长、成本高,不能满足现场和快速检测的要求。因此,建立高效、灵敏、经济的氯霉素残留分析方法是很有必要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LISA)以及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GICA)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对微量抗原或抗体进行测定的方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特异性好并且灵敏度较高的免疫测定技术。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合成氯霉素类抗生素全抗原,通过免疫小鼠建立分泌氯霉素类抗生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为今后建立快速、简便、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免疫检测技术打下基础。用酯化法合成了氯霉素类抗生素半抗原的中间体,选用重氮化法或混合酸酐法合成了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氟甲砜霉素)抗生素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纯化后,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扫描及红外光谱扫描方法检测人工合成抗原,结果偶联成功,方法有效。利用合成的4种人工抗原制备免疫抗原,分别免疫68周龄BALB/c小鼠各5只,待免疫810次后采尾血,得到各种抗血清。利用间接非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样品抗血清效价,结果均达到1:6400,此样品可用于进一步实验研究。取高效价的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用HAT培养基筛选培养,在融合后第4或5d出现小的克隆,第10d杂交瘤细胞铺满孔底的60%,用建立的间接ELISA法筛选阳性孔,筛选得到阳性杂交瘤细胞。本实验成功摸索出3种氯霉素类抗生素人工抗原合成的适宜方法,并合成出4种全抗原。利用细胞融合技术,成功制备了分泌氯霉素类抗生素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为建立氯霉素类药物免疫学检测方法奠定了坚实基础。

陈新[4](2008)在《中学语文听话能力评价探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学语文听话能力评价,是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和检测学生语文听话能力水平的重要的环节。基于目前中学语文听力教学和听力评价普遍缺失的现状,本文旨在寻求一个能在现行教育评价制度中推行和实施的听话能力评价方案,以促进听力教学的正常开展,从而大面积、大幅度的提高中学生的语文听话能力。文章共有五个部分。文章第一部分介绍了语文听话能力的涵义、构成因素和对现实的重要意义。本章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学生“听”“说”“口语交际”的要求,以及现今已公开发表的有关口语交际的大多数文章使用的口语交际的定义,提出了听话能力的定义——听话能力就是指在口语交际中善于倾听并准确理解、评判对方说话内容的意图,为正确应答对方做准备的一种必备的基本能力,是由辨识力、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和品评力等五个结构要素构成。提高学生听话能力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自我完备的需要。第二部分回顾和介绍了我国语文听话教学的历史及现状,通过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得出结论:我国中学生听话能力并不理想。先秦时代,我国的语文教育是重视听话教学的,到了隋唐开始实行科举取士制度之后,听说训练就逐步被读写训练所代替,直到清末民初,虽然废除了科举考试制度,但是听话能力的训练都没有得到重视。在现代语文教学中,虽然也提出了语言能力的培养问题,但是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都忽略了听力的教学。回顾我国当代语文教育,虽然在国家颁发的各阶段教学大纲或者课程标准中,都明确提出了听的要求,但是由于没有一个规范的听力评价标准,听力测试没有纳入中学语文考试范围,听话能力的教学也只是停留在大纲,而没有得到真正的教学实践。通过对笔者所在地市的三个层级学校的部分学生测评调查,学生的听话能力并不理想。第三部分分析原因,指出造成中学生听话能力水平不高的原因除了传统观念、教师素质、教材及教学时间等外,更重要的是尚未建立合理的听话能力评价体系。语文听力评价就是通过系统的收集学生听话能力中辨识力、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和品评力等五个方面的信息,对是否实现语文课程中听话能力的教学目标进行判断的过程。因为语文听话能力没有一个统一、科学、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标准,没有获得与“读”和“写”一样的地位而纳入高考评价体系的范围,从而导致了听话能力评价的缺失,也就直接导致了听力教学的空白,学生听话能力的培养从而也被忽略了。文章第四部分是重点和创新之处,提出了关于中学语文听力评价的构想。听力评价构想以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原理中的两个标准(效果质量标准和时间精力标准)和语言测试评估中的六个因素(可信性、结构效应、真实性、相互作用性、后效作用和适用性)作为理论指导,指出了我国语文教育改革过渡性的特点和评价设施条件的现实基础,分析了把语文听力测试纳入中学语文考试的可行性。接着提出了听话能力评价的原则——科学性、历史性、发展性和主体性的四个原则,从听话能力的构成因素上确定了听力评价的五个标准——辨识力、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和品评力,建议采用以学生和家长作为主体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以行政化为主体的终结性评价三者结合的评价方式。在试题的设计方面,考虑了听力评价的选拔性、实用性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提出选择具有思想性、趣味性和新颖性的听力材料。从内容上分类,可以分为新闻采访类、讨论辩论类、演讲报告类、科技说明类、文学艺术类,如从试题测评难度高低的角度划分,则可以分为句子类、语段类、文章类和口语交际类。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如果中学语文听话能力教学能够顺应高考改革趋势,抓住评价方式改革的核心,进入与读和写平等的高考考试平台,集中精力研究听力测试题目类型,建立一个合理、科学、操作性强的中学语文听话能力评价体系,就有可能有效地提高我国中学生语文听话素质。第五部分是结语,指出在中学语文教学和考试中增设听话能力的评价,是符合课改课程目标和要求的,它也已成为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

吴剑斐,陈晖,郑月红[5](2004)在《全程导乐陪伴分娩降低新生儿窒息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指明

陈晖,吴剑斐,张杏敏[6](2003)在《二分钟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应用及成效》文中指出 新生儿窒息是我国新生儿疾病死亡与致残的最主要原因。我院在应用美国新生儿复苏教程与我国1994年制定的“关于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法建议”的基础上,总结出“二分钟新生儿复苏程序图”,经一年多来的推广应用,成效显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降至3.4%,达本院历史最低水平,现报告如下。

二、二分钟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应用及成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分钟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应用及成效(论文提纲范文)

(1)直面戏剧在中国的接受(2004-2016)(论文提纲范文)

附图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文献评述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直面戏剧”的当代社会悲剧创作
    第一节 直面戏剧诞生的语境
        一、欧洲传统戏剧暴力基因的历史传承
        二、当代英国戏剧暴力对抗元素的吸收接纳
        三、宽松包容的戏剧生态环境滋养
    第二节 直面戏剧概念的命名及思想艺术特征
        一、直面戏剧概念的命名
        二、直面戏剧的思想、艺术特征
        (一) 直面戏剧的基本主题
        (二) 直面戏剧的艺术特征
        (三) 直面戏剧的当代意义
    第三节 直面戏剧的代表作家与作品
        一、直面“暴力”:萨拉·凯恩戏剧研究
        (一) 暴力与自我救赎
        (二) 经典的解构与自我重构
        (三) 身份的渴求与自我毁灭
        二、直面“孤独”:马克·雷文希尔戏剧研究
        (一) “消费文化”的戏讽
        (二) “酷儿文化”的密切关注
        (三) 艾滋病的现代隐喻
        三、直面“真相”:马丁·麦克多纳戏剧研究
        (一) 质疑爱尔兰身份的“真相”之困
        (二) “亲密关系”的深层探索。
        (三) 儿童暴力的“真相”
        四、直面“人性”:安东尼·尼尔逊戏剧研究
        (一) 黑暗灵魂的探索
        (二) 童年意象的塑造
        (三) 异化主题的重解
        五、直面剧场下的《摧毁》解读
第二章 直面戏剧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
    第一节 直面戏剧在中国的译介
        一、当代人的精神危机——“直面”是一种态度
        二、当代戏剧译介之惑——文学性VS舞台性
        三、将作者拉向观众——落脚在中国的文化变异
        四、关于胡开奇翻译文本中几个问题的具体探讨
    第二节 直面戏剧在中国的研究
        一、积蓄期——直面戏剧在中国的初探性研究(2004—2010)
        二、深入发展期——直面戏剧的开拓性研究(2010年至今)
        三、关于直面戏剧的几个具体问题的研究
第三章 直面戏剧在中国的搬演
    第一节 直面戏剧在中国搬演的接受语境
        一、泛娱乐化的戏剧市场
        二、当代剧场展示的景观化潮流
        三、身体转向的现代病灶
    第二节 《4:48精神崩溃》在中国的搬演
        一、《4:48精神崩溃》——全球首演版
        二、写意的人文关怀——熊源伟版《4:48精神崩溃》
        三、道德休克的治疗——德米特里版《4:48精神崩溃》
        四、多维度的严肃思考——港台版《4:48精神崩溃》
    第三节 《偷心》在中国的搬演
        一、《偷心》舞台剧的全球演出及银幕版
        二、都市情感的解剖——蒋维国版《偷心》
        三、情欲的黑色调侃——雷国华版《偷心》
        四、小结
    第四节 《枕头人》在中国的搬演
        一、《枕头人》——全球首演版
        二、强迫式的精神手术——周可版《枕头人》
        三、商业化的哥特式惊悚——刘方祺版《枕头人》
        四、小结
    第五节 直面戏剧其它重要作品在中国的搬演
        一、相互消耗的亲情——张彤版《丽南山的美人》
        二、对与错的重新思考——周可版《审查者》
        三、本节小结
    第六节 鼓楼西剧场对直面戏剧的搬演
    小结
余论: 直面戏剧带给中国当代戏剧的哲思与启示
    一、“直面”戏剧危机的道德勇气
    二、借用“他者”的美学探索
    三、艺术视野与创作基点的个体转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直面戏剧在中国演出情况年表
    附录B: 直面戏剧作家、作品中译资料年表
    附录C: 直面戏剧相关翻译、演出采访录
        (一) 特罗扬版《4:48精神崩溃》演出采访(节选)
        (二) 刘方祺版《枕头人》演出采访(节选)
        (三) 周可版《枕头人》演出采访(节选)
        (四) 直面戏剧剧本译者采访
        (五) 当代着名导演张献访谈(节选)
        (六) 国际着名戏剧理论家马文·卡尔森访谈
    附录D: 演出场记及演出剧本等相关资料
        (一) 熊源伟版《4:48精神崩溃》场记(2006年)
        (二) 蒋维国版《偷心》台位记录表(2005年)
    附录E: 西尔兹《直面戏剧:英国戏剧的今天》选译
    附录F: 直面戏剧剧本选译
        (一) 萨拉·凯恩《4:48精神崩溃》(复译)
        (二) 马克·雷文希尔《手袋》(首译)
        (三) 马克·雷文希尔《购物与纵欲》(首译)
        (四) 马克·雷文希尔《浮士德已死》(首译)
    附录G: 直面戏剧代表作《荒凉西部》演出本(笔者实践作品)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miR-29a在脓毒症中靶向STAT3促进单核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miR-29a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四 小结
第二章 miR-29a对脓毒症单核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二 结果
        1 ELISA检测细胞中IL-10表达量
        2 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三 讨论
    四 小结
第三章 miR-29a靶向STAT3促进脓毒症单核细胞调凋亡机制的研究
    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二 结果
        1 IL-10对人单核细胞THP-1存活率的影响检测结果
        2 IL-10对人单核细胞THP-1调亡影响检测结果
        3 western blot检测IL-10作用后人单核细胞THP-1中STAT3和P-STAT3蛋白的表达
        4 miR-29a作用靴点预测
        5 荧光素酶检测结果
        6 miR-29a对STAT3 mRNA表达的影响检测结果
        7 miR-29a对STAT3蛋白表达的影响检测结果
        8 miR-29a靶向STAT3对LPS作用后单核细胞凋亡影响检测结果
        9 miR-29a靶向STAT3对LPS作用后单核细胞存活影响检测结果
    三 讨论
    四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附录

(3)氯霉素类抗生素全抗原合成及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氯霉素类抗生素的理化性质
    1.3 氯霉素类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1.4 氯霉素类抗生素残留的危害
        1.4.1 对人体的危害
        1.4.2 对畜禽的危害
        1.4.3 对我国声誉的损害
    1.5 氯霉素类抗生素残留检测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1.5.1 微生物学方法
        1.5.2 免疫分析方法
        1.5.3 色谱技术
        1.5.4 其他分析方法
    1.6 人工抗原合成的方法
    1.7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7.1 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和特性
        1.7.2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1.7.3 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展望
    1.8 研究目的及意义
    1.9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试剂及材料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3 实验动物
        2.3.1 实验动物的来源
        2.3.2 实验动物的要求
        2.3.3 实验动物的饲养
        2.3.4 实验动物的管理
    2.4 实验所需溶液的配制
        2.4.1 全抗原合成实验所需溶液
        2.4.2 间接间接ELISA实验所需溶液
        2.4.3 细胞融合与培养实验所需溶液
    2.5 实验方法
        2.5.1 氯霉素全抗原合成方法
        2.5.2 甲砜霉素全抗原合成方法
        2.5.3 氟甲砜霉素全抗原合成方法
        2.5.4 三种抗生素包被抗原合成方法
        2.5.5 三种抗生素全抗原的鉴定
        2.5.6 免疫用抗原的制备
        2.5.7 小鼠免疫
        2.5.8 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血清效价检测
        2.5.9 SP2/0 骨髓瘤细胞的复苏
        2.5.10 饲养细胞的制备
        2.5.11 脾细胞的制备
        2.5.12 细胞融合
        2.5.13 阳性融合细胞的筛选和培养
第3章 氯霉素类抗生素全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3.1 氯霉素类抗生素全抗原的合成
    3.2 氯霉素类抗生素全抗原的紫外图谱分析
    3.3 氯霉素类抗生素全抗原的红外图谱分析
    3.4 分析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氯霉素类抗生素多克隆抗体制备及血清鉴定
    4.1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4.2 抗血清效价检测
    4.3 分析讨论
        4.3.1 免疫动物的选择
        4.3.2 免疫过程中的问题
        4.3.3 抗血清效价的测定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细胞融合培养及杂交瘤细胞株的初步筛选
    5.1 骨髓瘤细胞的复苏
    5.2 饲养细胞的制备
    5.3 细胞融合培养
    5.4 阳性融合细胞的筛选
    5.5 分析讨论
        5.5.1 骨髓瘤细胞的选择
        5.5.2 饲养细胞对细胞融合的影响
        5.5.3 融合剂的选择
        5.5.4 细胞融合
        5.5.5 细胞培养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中学语文听话能力评价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听话能力面面观
    (一) “听话”能力的涵义
    (二) “听话”能力的构成因素
    (三) “听话”能力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听话教学的历史与现状
    (一) 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听话教学地位
    (二) 现代语文教学中的听力教学地位
    (三) 当代语文教学中的听力教学现状
三、当代中学生听话能力现状原因分析
    (一) 传统的社会观念未有改观
    (二) 教师的口语交际素质有待提高
    (三) 专门教材尚属空白,训练时间未能安排
    (四) 听力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四、关于中学语文听力评价的构想
    (一) 听力评价构想的依据
    (二) 听力评价的原则
    (三) 听力评价的标准
    (四) 听力评价的方式
    (五) 听力评价的主体
    (六) 关于试题设计的设想
五、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5)全程导乐陪伴分娩降低新生儿窒息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四、二分钟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应用及成效(论文参考文献)

  • [1]直面戏剧在中国的接受(2004-2016)[D]. 鲁小艳. 山西师范大学, 2017(06)
  • [2]miR-29a在脓毒症中靶向STAT3促进单核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D]. 宋璇. 山东大学, 2017(08)
  • [3]氯霉素类抗生素全抗原合成及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初步研究[D]. 褚文雷.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S2)
  • [4]中学语文听话能力评价探究[D]. 陈新. 广西师范大学, 2008(09)
  • [5]全程导乐陪伴分娩降低新生儿窒息的效果观察[J]. 吴剑斐,陈晖,郑月红. 中国乡村医药, 2004(08)
  • [6]二分钟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应用及成效[J]. 陈晖,吴剑斐,张杏敏.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3(S1)

标签:;  ;  

新生儿两分钟复苏技术的应用及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