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饶高速公路1号合同段真空组合堆载预压软基加固工程

汕饶高速公路1号合同段真空组合堆载预压软基加固工程

一、汕头—饶平高速公路第Ⅰ合同段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软基加固工程(论文文献综述)

倪靖宇[1](2019)在《深厚软土无砂真空预压法新工艺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真空预压作为沿海吹填软土的常用地基处理工艺,在我国港口航道工程领域应用广泛,但随着海砂资源的日益稀缺,砂垫层材料匮乏成为了制约该工艺发展的瓶颈,因此近年来出现了无砂垫层真空预压工艺。但目前该工艺在国家及行业规范中尚未有明确规定,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有塑料排水板易淤堵、抽真空设备能耗高效率低、预压排水系统真空度传递效率差等诸多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制定了三个优化方向,形成了深厚软土无砂预压法新工艺,并分A、B、C三个试验区开展了现场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1)新型防淤堵塑料排水板代替普通塑料排水板,减小了排水板周围土体形成颗粒聚集、造成淤堵的可能性;(2)水环真空泵组+水气分离集水罐组成的抽真空设备代替传统射流泵,提高了抽真空效率,降低了电力消耗,更加便于维护和管理。(3)全封闭直连技术构成新型的横向和竖向排水系统,革新了传统的排水板与滤布缠绕绑扎的连接方式,降低了真空度在传递时的损耗,提高了抽真空效率,同时也避免了滤管吸瘪现象的发生。(4)缩窄型塑料排水板代替全尺寸塑料排水板,将新型防淤堵塑料排水板高透水性的性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同时减小了排水板材料的消耗量,降低了新工艺的单位造价。新工艺较传统工艺更为可靠、便捷、高效、节能,而且在抽真空处理效果和经济性上均有明显优势,可以在同类项目中推广应用。

范冲[2](2011)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软基沉降预测研究》文中认为武汉四新地区广泛分布软土,分布面广且厚度较深,对市政工程建设十分不利。在现有的软基处理方法中,堆载预压在工程中应用地十分的普遍,但是该方法不能减小总沉降量,也很难消除不均匀沉降以及过大的工后沉降。随着软基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真空联合堆载预压作为一种有效的加固方法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工程项目中。本文以武汉四新地区梅子东路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段作为工程背景,采用了现场监测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对该方法的沉降预测研究进行了探讨。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武汉四新地区的地质条件,介绍了常用的几种软基加固方法,其中重点介绍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的国内外的发展现状。(2)介绍了堆载预压和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的基本理论以及强度增长机理。(3)从系统组成以及施工流程两个方面较为系统的介绍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的施工工艺。(4)根据线路工程地质条件及设计要求,合理选择监测断面,埋设沉降观测点,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5)对监测数据(堆土时间、沉降、孔隙水压力以及水平位移等)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进行分析,并总结其规律。(6)结合理论介绍了指数曲线法、双曲线法、泊松曲线法和Asaoka法等四种方法的研究方法及推导过程,从而对沉降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适用于本工程的预测方法。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地基加固项目中,并取得了理想的加固效果。但是在武汉四新地区,该方法尚未广泛应用,同时对其沉降预测的研究也较少。论文作者将通过对几种不同的沉降预测方法的研究,提出适用于四新地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软基沉降预测的方法。通过对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机理、施工工艺,现场监测数据以及沉降预测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作者的专业知识,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工程经验。

李青松[3](2010)在《加强型袋装砂井综合治理可液化砂土—淤泥质软粘土互层地基机理研究》文中认为加强型袋装砂井是广东省航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岩土分公司的实践专家学者为综合处治汕(头)-揭(阳)高速公路大量存在的可液化砂土-淤泥质软粘土互层地基(可液化砂层-淤泥质软粘土层-可液化砂层互层地基或淤泥质软粘土层-可液化砂层-淤泥质软粘土层互层地基)而提出的新方法。论文采用室内试验、工程试验、理论推导、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其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振动直剪试验和振动液化等试验,分析了振动对砂土强度的影响规律、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与液化机理,得出:①由于振动作用,φ值一般降低1°-3°,c值减少50%以上;②振幅、振动频率、不同激振方式和振动速度对抗剪强度都有影响;③随着振动的施加,孔隙水压力迅速升高,然后趋于稳定,同时,孔隙水压力还表现出波动性,即具有一定的频率和幅值;④当突然增大的孔隙水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其向上渗流的分量达到临界水头梯度,此时,可以使低或中密的饱和砂土砂粒间的有效应力减小到零,于是,饱和砂土产生了液化。这些都验证了机械振动对砂土强度有明显的削弱作用。通过在广(州)-贺(州)高速公路三水至怀集段软基试验段加强型袋装砂井治理可液化砂层地基试验场进行的四种间距组合方案的工程试验,经过表面沉降监测和标准贯入试验检测,验证了加强型袋装砂井对松-中密砂土有较强的挤密效果,可以达到治理可液化砂土的程度。通过在汕(头)-揭(阳)高速公路第七标段加强型袋装砂井综合处治可液化砂土-淤泥质软粘土互层地基试验段进行的七种方案的工程试验,经过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等手段检测发现,加强型袋装砂井对其中可液化砂层较薄的地基的挤密作用效果不明显;但经过瞬态面波测试,发现互层地基向均质化地基的变化比较大。可以认为在加强型袋装砂井施工过程中,上面砂层被挤密压入下面淤泥质软粘土层中的比例比较大。经过对汕揭七标相应区域加强型袋装砂井和CFG桩振动沉管过程中距孔隙水压力计不同距离的沉管和拔管过程均进行的孔隙水压力测试,验证了套管振动下沉引起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可以达到使砂土液化的水平。如此验证了加强型袋装砂井可以通过挤密、压入等作用达到治理互层地基可液化砂层的效果。最后通过对路基填土过程中的地面沉降进行监测,验证了经加强型袋装砂井综合处治过的地基在袋装砂井和路基堆载的排水固结作用下的固结效果比较好,达到了综合处治的目的。通过运用振动沉管波动方程对加强型袋装砂井施工过程中振动沉管动力学进行的分析,并结合相应的室内振动试验结果,论证了振动沉管过程中将会导致导管周围一定范围内的砂土产生液化,从而有助于沉管挤密作用的机理。通过运用极限承载力法分析了振动沉管端动阻力和管周动摩阻力,并将振动沉管端动阻力作为圆柱孔扩张内部扩张力的来源,采用圆柱孔扩张理论,对导管振动下沉过程中挤密砂土引起的地基土水平位移的机理进行的分析,论证了加强型袋装砂井对可液化砂土水平向挤密作用机理。通过引用几位学者的结论对导管振动下沉过程中互层地基的竖向位移进行分析,论证了汕揭七标试验段在加强型袋装砂井施工过程中,上面砂层被挤密压入下面淤泥质软粘土层中的比例比较大的试验成果。通过对地基土在孔扩张后卸载作用下的力学状态进行的分析,认为加强型袋装砂井导管拔出后,袋装砂井与沉管孔壁之间的空隙有部分为回弹地基土所充填,有部分则为上部土体垮落提供了空间。通过引用已有主应力轴方向变化对孔隙水压力变化影响的一系列结论,以及地下水动力学的相关理论对振动沉管及堆载预压过程中互层地基中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进行的分析,沉管对互层地基孔隙水压力作用机理得到了进一步论证,且为互层地基加强型袋装砂井排水固结机理研究做了一些铺垫。通过对互层地基袋装砂井排水固结机理进行分析,并用广东省航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岩土分公司多年来实践总结的软土地基施工监测原则和软土地基施工稳定性判别新方法——AGO法对经加强型袋装砂井综合处治的互层地基堆载预压施工进行监测,以及对最终固结沉降推算方法进行分析,论证了经综合处治的互层地基在路基施工过程中排水固结作用下固结稳定的机理。通过运用Abaqus对经加强型袋装砂井综合处治的互层地基排水固结过程进行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第三章汕揭七标试验段表面沉降监测成果进行对比,发现结果非常接近,同时也验证了互层地基经加强型袋装砂井治理后均质化程度较高的结论,且由于互层地基中含砂比例比较大,其排水固结速度较快。如此进一步论证了加强型袋装砂井可以综合治理互层地基。

刘吉福[4](2010)在《堆载预压法处理高速公路路基的卸载时机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沿海及部分内陆地区分布着大量软黏土,高速公路软基处理通常采用堆载预压法,根据堆载预压法预压荷载与路基设计荷载的关系分为欠载预压、等载预压和超载预压。三种预压方法均涉及卸载和施工路面的问题,均需确定卸载时机。卸载过早工后沉降大,不但增大养护工作量,而且造成桥头跳车,进而危及行车安全、舒适性和行车速度。卸载过迟延长工期,降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采用堆载预压法处理的高速公路软基路基确定卸载时机非常重要,并受到重视。工程实践中,采用堆载预压法处理高速公路路基的卸载时机确定通常采用工后沉降法和沉降速率法,利用实测沉降得到沉降速率、预测工后沉降,当沉降速率小于卸载沉降速率标准、工后沉降小于容许工后沉降时,可卸载和施工路面。这两种方法简单实用、应用广泛。虽然非常重视卸载时机确定,但是堆载预压法处理高速公路路基的卸载时机确定效果不理想,大部分高速公路的工后沉降大于预测工后沉降,跳车现象普遍,其原因有:(1)考虑的工后沉降组成不完整;(2)未正确考虑路基预压荷载与设计荷载差值对卸载时机确定的影响。另外,沉降速率法确定的卸载时间往往迟于工后沉降法预测的时间,而沉降速率法缺少理论依据,使人无所适从。对不同的路段、不同容许工后沉降均采用相同的沉降速率标准也是不合适的。针对高速公路软基路基确定卸载时机存在的问题,在查阅文献、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室内实验、现场测试等手段,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为考虑路基预压荷载与设计荷载差值对确定卸载时机的影响,研究了堆载预压法处理的高速公路软基路基荷载与沉降的关系。首先推导了高速公路路基荷载下地基中附加应力公式,利用其分析了地基中附加应力与路基填土厚度的关系;利用压缩实验和应力控制三轴试验研究了软黏土压缩模量与荷载的关系。研究表明,路基荷载小于200kPa时,地基20m深度内的附加应力与路基填土厚度基本成正比、软黏土压缩模量变化不大,从而得到高速公路路基沉降与路基荷载基本成正比的结论。其次,利用高速公路软基路基现场实测资料分析了路基瞬时沉降、固结沉降与路基荷载的关系。研究表明,堆载预压法处理的高速公路软基路基沉降与路基荷载基本成正比,进一步分析表明高速公路软基路基的沉降与路基填土高度也基本成正比。2.为了合理计算工后沉降、确定卸载时机,分析了工后沉降与剩余沉降的关系、工后沉降的组成,提出了工后沉降计算方法及利用实测沉降推算工后沉降的方法。建议工后沉降包含路基工后压缩、汽车荷载产生的瞬时沉降、路面荷载产生的再压主固结沉降、工后原压主固结沉降、工后次固结沉降等,工后主固结沉降不考虑养护加铺的影响,工后沉降其它组成部分应考虑养护加铺的影响。工后次固结沉降建议采用等效时间,提出了等效时间简化计算方法,其计算结果较理想。3.通过理论分析和压缩试验、现场测试等手段分析了利用表面沉降推算工后沉降的误差。对各土层分别推算最终沉降然后累加得到总沉降,将之与利用表面沉降推算的最终沉降进行对比表明,利用实测表面沉降推算成层地基的最终沉降存在一定误差,通常情况下利用表面沉降推算成层地基的工后沉降的误差可以忽略不计,软黏土下卧层较厚的工程误差较大,建议采用各土层的沉降监测资料预测工后沉降。4.利用室内常规压缩试验、长期压缩试验、现场试验研究了推算最终沉降与次固结沉降的关系。研究表明,双曲线法推算的最终沉降对应的时间与主固结时间的之比约为24,双曲线法推算的最终沉降只包括了3060%的工后次固结沉降,采用双曲线法推算工后沉降时还应考虑工后次固结沉降。5.为了统一工后沉降法和沉降速率法、并合理确定卸载沉降速率标准,研究了软基沉降速率与剩余沉降的关系。首先,分析曾国熙固结度公式的误差,利用该公式和Voigt-Kelvin黏弹性模型推导了沉降速率与剩余沉降的关系。研究表明,沉降速率与剩余结沉降成两直线组成的折线关系,两条直线的交点对应主固结沉降的终点,沉降速率与剩余主固结沉降成线性关系,与剩余次固结沉降成正比关系;对符合双曲线的时间沉降曲线推导分析表明沉降速率与剩余沉降的平方成正比。然后,利用室内压缩试验、模型试验、现场监测资料,分析了沉降速率与剩余沉降的关系,试验表明,软基沉降速率与剩余沉降成两直线组成的折线关系,两条直线的交点对应主次固结的分界点;软基沉降速率与剩余沉降的平方基本成正比关系。6.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路基压缩、路面再压沉降、次固结沉降、荷载大小等因素的工后沉降法和沉降速率法,并推导了相应公式,实测工后沉降表明利用本文方法确定卸载时机效果较理想。最后,对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方向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黄亚[5](2008)在《浅谈广东省高速公路软土路基的加固处理》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介绍了广东省高速公路软基地段在工后沉降的危害,分析了沉降的产生原因,特点,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对于提高软基工程的技术水平,减少工后造成的沉降和出现的问题,、对于提高公路施工质量、处理方案,对高速路的发展起到重要意义。

赵常洲[6](2008)在《高速公路软基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机理及其数值模拟》文中研究说明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是一种较好的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方法。但是同工程实践相比较,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为弄清机理,提高设计和施工水平,有必要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1)对九江大桥至江门市公路软基进行现场试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一般在地基相同的深度处:塑排真空度>淤泥真空度。加固区内地基中的孔隙水压力的最大消散值可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一为真空度的直接传递导致的孔压下降值;二为抽真空引起水位线下降进而引起的孔压消散值。淤泥地基中孔隙水压力消散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线的下降引起的;而塑排中的孔压消散大部分由真空度直接引起。在路基填筑期间,淤泥地基与竖向排水体之间的孔压差增大,加速土体固结。地表的水平位移影响范围可达24m,约为1倍排水板深度的距离。通过十字板剪切试验与静力触探试验,加固后土体的抗剪强度一般可提高1.5~6倍,说明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软土地基的效果显着。(2)在现场试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堆载预压与真空预压的对比阐述了真空预压加固地基机理,对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机理及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地下水位线以下的真空度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位线以下测到的真空度是由于测试软管中水位下降或部分封存气体从软管末端逃逸引起的,与地下水位线以上的真空度由抽气直接形成在成因上存在不同,对有效影响深度的分析结果表明,真空预压的有效影响深度与塑料排水板的打设深度具备一定关系,有效影响深度可以超过l0m。在井阻较小的情况下,负压一般可传递到塑排以下2~3m的淤泥中,随着塑排打设深度的增加,土体竖向位移与水平位移的总量随之增加,影响范围随塑排深度的增加而扩大。(3)对九江大桥(G325)至江门市公路软基选取了三个典型断面,应用平面应变有效应力有限元法对路堤固结变形特性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采用沈珠江院士提出的“南水”双屈服面模型,分析了采用排水板等载预压、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及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深层搅拌桩墙方案处理软土路基的地面沉降、水平位移、孔隙水压力以及其在空间、时间上的变化趋势,分析地面沉降、水平位移对邻近的西江大堤的影响。为保护江堤安全和软基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数据。

吴家兴[7](2005)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软基处理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体会到铁路、公路、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最近十几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地区,而这些地区的地基土通常都具有含水量高、压缩性大、渗透性差、灵敏度高、强度低和厚度不均等特点,在这种地基上修建基础设施,存在很多问题,目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很多,真空预压法是软弱地基处理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由于目前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方法在加固机理、加固效果和施工工艺等方面的研究不多。本文结合具体的工程实践,对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土地基的机理、施工工艺及沉降计算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得到了下列有益于工程研究和应用的结论: 1.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基具有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的双重效果,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在加固软基过程中,真空荷载使地基内部处于负压状态;堆载促使地基孔隙水压力上升,两者共同作用增大了地基土体的水头落差,从而加速了地基土体的排水,固结速度更快。 2.真空预压使土体产生等向固结应力,而不会产生剪应力,因此真空荷载可以一次性施加,土体不会产生失稳。采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基,可以较快地堆载预压,有效地缩短施工工期,加快工程进度,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通过现场观测资料分析,采用真空预压法加固铁路软土地基,不仅加固效果较好,而且加固深度深,可以消除一定的工后沉降,比较适合加固铁路的深厚软基。

魏波[8](2004)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高速公路软基研究和应用》文中提出为了能全面掌握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在高速公路应用中的效果,本次试验研究包括如下两方面,即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为了便于深入全面的了解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基过程、改进现有设计方法、推动施工水平的提高,根据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数据,对试验段DK0+400典型断面进行了有限元数值计算。通过数值计算得到如下结论:1、根据三种模型(即弹—塑性模型、粘弹-塑性模型和粘弹—塑性损伤模型)的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的比较,得到采用粘弹-塑性损伤模型处理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基问题与实际情况最为接近。该模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最小,数据比较吻合同时也说明本项目采用的计算模型简化不仅是可行,而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2、从水平位移沿深度变化曲线上看,加固区在抽真空阶段发生的是整体的收缩变形,这种收缩量的小与真空度沿深度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因此,在真空度一定的条件下,要提高加固效果,减少真空度传递过程中的损耗是关键。本文结合具体的工程实践,通过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加固软基具有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的双重效果,两者都属于排水固结法,但机理完全不一样,真空预压是通过降低边界水头来提高土体的有效应力,而堆载预压法则是通过增加总应力来提高土体的有效应力,通过比较可知,真空预压的效果好于堆载预压。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处理高速公路软基的加固效果并不是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加固效果简单的叠加,真空预压的机理是降低孔隙水压力,而堆载预压的初期由于孔压来不及消散,孔压升高,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时由于压差加大,孔压消散更快,加固效果比两者的叠加更好。2、真空预压使土体产生等向固结应力,而不会产生剪应力,因此真空荷载可以一次性施加,土体不会产生失稳。采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基,可以较快地进行堆载预压,有效地缩短施工工期,加快工程进度,提高经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加固软基时,考虑砂井阻力可以较好地模拟真空随时间增长在砂井和地基中的传递规律,计算时只需要膜下真空度的数值就可以了,不需要砂井的孔压实测值,这种计算方法有利于该方法在工程中的推广应用。

张勇[9](2003)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软土路基的理论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广东珠三角地区,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许多高速公路需要建造在软弱地基上。该类软土含水量高,压缩性大,透水性差,强度及承载力低。高速公路的建设必须首先对这种地基进行处理。目前,常规堆载预压法很难满足施工稳定、工期和工后沉降的要求,必须采用新的技术措施进行处理。 本文较为详细的介绍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的加固机理,提出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的稳定计算模型。由于工后沉降是决定软基处理成败的关键指标,因此施工期间最终沉降量的预估十分重要。此外,本文还简述了规范推荐的沉降计算方法,并运用已有的工程实测数据与规范方法计算值进行了比较,指出①对于珠三角地区的超软弱地基。应考虑侧向位移引起的沉降;②应力历史对沉降的影响较大,而判断土体固结状态指标的前期固结压力pc,在试验室得出的数据并不可靠。 本文根据工程施工实测数据,采用常规方法和有限元法对稳定和变形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并对该方法的设计及施工要点进行了介绍,依据实测工程资料,给出了有关设计和施工控制参数。 最后,本文结合某高速公路工程实践,详细介绍了真空联合堆载法在高速公路上的应用,并利用实测沉降曲线对三种预估最终沉降量的经验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双曲线法计算最终沉降量较符合广东珠三角地区,并提出较符合地区特点的沉降修正系数取值范围,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刘海涛,董力光[10](2002)在《汕头—饶平高速公路第Ⅰ合同段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软基加固工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汕头—饶平高速公路第Ⅰ合同段汕头立交区A匝道桥桥台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软基处理的实践 ,分析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对高速公路地基处理原理 ,总结工程加固效果 ,对于在沿海和湖泊滩涂地区修建高等级公路地基处理提供了参考经验

二、汕头—饶平高速公路第Ⅰ合同段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软基加固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汕头—饶平高速公路第Ⅰ合同段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软基加固工程(论文提纲范文)

(1)深厚软土无砂真空预压法新工艺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工艺优化的理论基础探讨
    2.1 真空预压的土体固结机理
        2.1.1 固结理论
        2.1.2 工作原理
    2.2 真空预压的相关规范
        2.2.1 现行规范
        2.2.2 规范解读
    2.3 工艺优化思考
        2.3.1 竖向排水系统
        2.3.2 真空发生系统
        2.3.3 真空传递系统
    2.4 工艺优化方向
        2.4.1 塑料排水板材料及规格优化
        2.4.2 抽真空设备优化
        2.4.3 横向与竖向排水系统连接优化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试验方案设计
    3.1 试验场地
    3.2 试验目标
    3.3 试验方案设计
        3.3.1 试验工艺比选
        3.3.2 试验区布置
        3.3.3 试验参数计算
        3.3.4 试验工艺设计
        3.3.5 试验材料设计
        3.3.6 试验监测及检测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现场试验及处理效果
    4.1 浅层预压
        4.1.1 试验实施
        4.1.2 效果分析
    4.2 深层预压
        4.2.1 试验实施
        4.2.2 效果分析
    4.3 经济性分析
        4.3.1 排水板
        4.3.2 抽真空设备
        4.3.3 全封闭直连系统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2)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软基沉降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四新地区软土地基概况
    1.2 现有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对比
        1.2.1 堆载预压法
        1.2.2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
        1.2.3 水泥土搅拌桩法
    1.3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概况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的基本理论
    2.1 堆载预压加固机理
    2.2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机理
    2.3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强度增长机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的施工工艺
    3.1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系统的组成
        3.1.1 排水系统
        3.1.2 真空系统
        3.1.3 加压系统
    3.2 工艺原理
    3.3 施工工艺
    3.4 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3.4.1 加固效果
        3.4.2 地基稳定性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现场监测方案及观测资料分析
    4.1 工程基本概况
    4.2 软基监测方案
        4.2.1 监测目的
        4.2.2 监测断面间距、分类和监测内容
        4.2.3 监测断面仪器埋设
    4.3 监测频率
    4.4 监控程序
        4.4.1 控制基准
        4.4.2 控制流程
        4.4.3 数据上报程序
    4.5 监测设备
    4.6 保证精度的措施
    4.7 监测结果及其初步分析
        4.7.1 堆土时间及其分析
        4.7.2 垂直沉降观测资料及分析
        4.7.3 边桩位移观测及其分析
        4.7.4 孔隙水压力沉降观测及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沉降预测及与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5.1 沉降预测的理论计算
        5.1.1 指数曲线法
        5.1.2 双曲线法
        5.1.3 泊松曲线法
        5.1.4 Asaoka法
    5.2 几种沉降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对比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以及结论
    6.2 对本项研究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加强型袋装砂井综合治理可液化砂土—淤泥质软粘土互层地基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加强型袋装砂井介绍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砂土振动液化研究现状
        1.3.1.1 可液化砂土地基液化危害研究现状
        1.3.1.2 砂土振动液化理论研究现状
        1.3.1.3 砂土振动挤密研究现状
        1.3.1.4 可液化砂土地基处理研究现状
        1.3.2 软土地基排水固结法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
        1.4.1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
        1.4.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砂土振动试验
    2.1 概述
    2.2 DSA-1型振动直剪仪系统介绍
    2.3 动强度参数的测试
    2.4 动强度影响因素
    2.5 振动作用下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
    2.6 砂土振动液化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加强型袋装砂井工程试验
    3.1 概述
    3.2 广贺试验场工程试验
        3.2.1 试验场工程地质条件
        3.2.2 广贺试验场试验方案
        3.2.3 主要试验目的和检测内容
        3.2.4 工程试验成果分析
    3.3 汕揭七标试验段工程试验
        3.3.1 汕揭七标试验段工程地质条件
        3.3.2 汕揭七标试验段试验成果
        3.3.2.1 检测内容
        3.3.2.2 工程试验成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加强型袋装砂井综合处治互层地基理论分析
    4.1 概述
    4.2 振动沉管动力学研究
        4.2.1 振动沉管过程中地基土动力学
        4.2.1.1 振动沉管波动方程
        4.2.1.2 振动沉管过程中地基土内摩擦系数和粘聚力特性
        4.2.1.3 振动沉管过程中地基土动刚度和动阻尼系数
        4.2.2 振动沉管阻力研究
        4.2.2.1 管端土动阻力
        4.2.2.2 管周动摩阻力
    4.3 导管振动下沉过程中互层地基土的水平位移
        4.3.1 SMP理论
        4.3.1.1 破坏准则
        4.3.1.2 应力-应变模型
        4.3.2 基于平面应变条件下广义SMP破坏准则的柱形孔扩张问题分析
        4.3.2.1 无限土体的圆柱形孔扩张的基本假定
        4.3.2.2 弹性区基本控制方程
        4.3.2.3 弹性区应力和位移
        4.3.2.4 塑性区应力和位移
        4.3.3 基于平面应变条件下广义SMP破坏准则的大应变柱孔扩张问题分析
        4.3.3.1 问题描述及基本假定
        4.3.3.2 基本控制方程
        4.3.3.3 平面大应变条件下广义SMP屈服准则
        4.3.3.4 平面大应变塑形区和外围弹性区应力和位移
    4.4 导管振动下沉过程中互层地基土的竖向位移分析
    4.5 孔扩张后的卸载分析
    4.6 加强型袋装砂井施工过程中互层地基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
    4.7 互层地基加强型袋装砂井排水固结
        4.7.1 袋装砂井排水固结理论及施工监测
        4.7.1.1 排水固结理论
        4.7.1.2 振动沉管对地基软土的扰动机理
        4.7.1.3 施工监测原则
        4.7.2 排水固结法施工稳定性控制新方法——AGO法
        4.7.2.1 灰色系统理论简介
        4.7.2.2 不排水沉降量AGO法
        4.7.3 固结沉降推算方法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加强型袋装砂井综合处治互层地基固结作用数值模拟
    5.1 概述
    5.2 三维Biot固结有限元方程
    5.3 三维排水体单元的建立及其验证
        5.3.1 竖向排水体单元的构造
        5.3.2 Abaqus软件介绍
        5.3.3 竖向排水体单元的验证
    5.4 加强型袋装砂井综合处理互层地基固结变形模拟
        5.4.1 加强型袋装砂井堆载预压处理互层地基的变形特点
        5.4.2 计算条件
        5.4.3 参数选取
        5.4.4 有限元网格及边界条件
        5.4.5 表面沉降计算结果
        5.4.6 有限元计算误差分析
    5.5 最终沉降预测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公开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
    实用新型专利
    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件 三维竖向排水体单元源程序PVD-3D.for

(4)堆载预压法处理高速公路路基的卸载时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卸载时机确定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卸载时机确定涉及的内容
    1.3 卸载时机确定涉及内容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第二章 高速公路路基沉降与荷载关系研究
    2.1 堆载预压法处理高速公路软基路基特点
    2.2 路基沉降与荷载关系研究的必要性
    2.3 路基沉降与荷载关系理论分析
    2.4 高速公路路基瞬时沉降与荷载关系实测资料
    2.5 路基固结沉降与荷载关系实测资料
    2.6 路基沉降与路基高度关系及其应用
    2.7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工后沉降法确定卸载时机
    3.1 工后沉降和剩余沉降的关系
    3.2 工后沉降计算
    3.3 等效时间计算方法
    3.4 利用施工监测资料推算工后沉降
    3.5 推算沉降包含的工后次固结沉降
    3.6 成层地基工后沉降推算研究
    3.7 本章小节
第四章 沉降速率与剩余沉降的关系研究
    4.1 曾国熙固结度统一公式的误差分析
    4.2 沉降~时间曲线为指数曲线时沉降速率与剩余沉降关系理论推导
    4.3 β确定方法
    4.4 沉降~时间曲线为双曲线时沉降速率与剩余沉降关系理论推导
    4.5 沉降速率与剩余沉降关系试验研究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沉降速率法确定卸载时机
    5.1 现有卸载标准分析
    5.2 基准有效应力
    5.3 指数型时间~沉降曲线卸载沉降速率标准
    5.4 双曲线型时间~沉降曲线卸载沉降速率标准
    5.5 工程实例
    5.6 本章主要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创新点
    6.2 主要研究结论
    6.3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高速公路软基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机理及其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真空预压施工技术的发展
        1.2.2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简介
        1.2.3 加固机理的研究现状
        1.2.4 计算理论的研究现状
        1.2.5 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的设计及应用问题
    1.3 本文主要工作
2 真空-堆载预压法的现场试验研究
    2.1 现场试验概述
    2.2 工程地质条件
        2.2.1 线路地基的地层岩性及岩土性质
        2.2.2 试验段工程地质条件
    2.3 试验方案
    2.4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试验施工方案
    2.5 现场试验监测方案
    2.6 加固效果检验试验方案
3 真空-堆载预压试验成果分析
    3.1 真空度的监测成果分析
        3.1.1 膜下真空度监测成果分析
        3.1.2 塑排中真空度监测成果分析
        3.1.3 淤泥中真空度监测成果分析
    3.2 孔隙水压力的监测结果分析
        3.2.1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的孔隙水压力监测成果
        3.2.2 堆载对孔隙水压力的影响
        3.2.3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中的孔压差分析
    3.3 地下水位监测方法与成果分析
    3.4 土体水平位移的监测成果分析
    3.5 地表沉降的监测成果分析
        3.5.1 地表沉降随时间变化规律分析
        3.5.2 地表沉降随空间位置变化规律分析
    3.6 分层沉降的监测成果分析
    3.7 加固效果检验
        3.7.1 膜下真空度与加载速率分析
        3.7.2 表面沉降的观分析
        3.7.3 加固前后室内物理力学指标的变化分析
        3.7.4 加固前后土体强度的比较
    3.8 小结
4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基机理的探讨
    4.1 概述
    4.2 真空排水预压法加固软基机理
    4.3 堆载预压法加固软基机理
    4.4 真空预压法与堆载预压法的对比
        4.4.1 加固机理的对比
        4.4.2 应力路径的对比
        4.4.3 强度增长的对比
        4.4.4 真空预压加固地基的应变分析
    4.5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加固软基机理
5 数值模拟计算
    5.1 计算理论
    5.2 计算模式
    5.3 计算原理
    5.4 边界条件
    5.5 排水体模拟方法
    5.6 计算方案
    5.7 模拟过程
    5.8 计算参数
    5.9 计算结果分析
        5.9.1 K11+000 参考断面
        5.9.2 K15+530 参考断面
        5.9.3 K15+790 参考断面
    5.10 结果分析
    5.11 小结
6 结论和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7)真空—堆载联合预压软基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当前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工作
第2章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铁路软土地基的机理研究
    2.1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地基的机理分析
    2.2 强度增长规律及估算
    2.3 一些问题的讨论
        2.3.1 孔压变化规律及非饱和区是否存在的问题
        2.3.2 加固影响深度的讨论
        2.3.3 稳定性分析
    2.4 结论
第3章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铁路软土地基施工工艺研究
    3.1 概述
    3.2 竖向排水体施工工艺
    3.3 水平排水体施工工艺
    3.4 抽气系统及真空膜施工工艺
第4章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加固铁路软土地基的现场试验研究
    4.1 前言
    4.2 试验段工程概况
        4.2.1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4.2.2 现场观测试验
        4.2.3 施工概况
    4.3 现场观测结果和分析
        4.3.1 表面沉降观测
        4.3.2 水平位移观测
        4.3.3 孔隙水压力观测
        4.3.4 分层沉降
        4.3.5 水位观测
    4.4 结论
第5章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加固铁路软土地基的有限元计算和分析
    5.1 前言
    5.2 工程概况
    5.3 有限元理论分析
        5.3.1 概述
        5.3.2 BOit固结理论有限元分析及本构模型
    5.4 Biot固结有限元计算分析
        5.4.1 计算模型简化
    5.5计算结果和分析
        5.5.1 沉降计算
        5.5.2 水平位移计算
    5.6 结论
第6章 技术经济比较
    6.1 各种软基处理方法的施工工艺简介和特点
        6.1.1 复合地基
        6.1.2 堆载预压
        6.1.3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
    6.2 加固效果比较
    6.3 经济效益分析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施工照片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和业绩

(8)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高速公路软基研究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项目研究内容及研究目的
第二章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加固软基机理、施工工艺及现场试验研究
    2.1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加固软基机理
    2.2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施工工艺
    2.3 现场试验研究
    2.4 试验结果和初步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基的有限元计算和分析
    3.1 引言
    3.2 Biot 固结有限元格式
    3.3 计算模型的简化
    3.4 本工程计算实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简化设计方法的研究
    4.1 概述
    4.2 简化计算方法的研究
    4.3 计算实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施工工艺、加固效果和技术经济比较
    5.1 各种软基处理方法的施工工艺简介和特点
    5.2 加固效果比较
    5.3 经济效益分析和市场预测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软土路基的理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高等级公路软基处理概况
    1.3 真空排水预压法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工作
第二章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的加固机理研究
    2.1 概述
    2.2 堆载预压的加固机理
    2.3 真空预压的加固机理
    2.4 真空排水预压的特点
    2.5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的加固机理
第三章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地基的沉降分析方法
    3.1 概述
    3.2 常规堆载的规范方法
    3.3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沉降计算方法
    3.4 影响地基沉降量的其它因素
第四章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的设计方法与施工技术研究
    4.1 概述
    4.2 真空预压处理软基的稳定性分析
    4.3 真空预压处理高等级公路软基的设计方法
    4.4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施工技术
第五章 真空联合堆载法在工程中的实践应用
    5.1 试验工程概况
    5.2 试验段设计要点
    5.3 试验段成果分析
    5.4 试验成果总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10)汕头—饶平高速公路第Ⅰ合同段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软基加固工程(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地质条件
3 真这联合堆载预压法软基处理设计
    3.1 桥台真空联合预压法软基处理区域划分
    3.2 观测仪器布设情况
        3.2.1 地表沉降观测装置埋设
        3.2.2 分层沉降观测装置埋设
        3.2.3 侧向位移观测装置埋设
        3.2.4 孔隙水压观测装置埋设
        3.2.5 真空度观测装置埋设
    3.3 堆载高度设计
4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现场施工
    4.1 塑料排水板施工
    4.2 真空滤管的铺设
    4.3 铺膜和压膜
    4.4 路堤填筑
    4.5 真空预压
5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效果分析
    5.1 地表沉降观测
    5.2 沉层水平位移观测
    5.3 孔隙水压力
    5.4 分层沉降观测
    5.5 路基填筑稳定分析
    5.6 预压前后土层主要物理性质变化情况
6 结束语

四、汕头—饶平高速公路第Ⅰ合同段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软基加固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 [1]深厚软土无砂真空预压法新工艺试验研究[D]. 倪靖宇. 天津大学, 2019(01)
  • [2]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软基沉降预测研究[D]. 范冲. 武汉理工大学, 2011(09)
  • [3]加强型袋装砂井综合治理可液化砂土—淤泥质软粘土互层地基机理研究[D]. 李青松. 中南大学, 2010(01)
  • [4]堆载预压法处理高速公路路基的卸载时机研究[D]. 刘吉福. 华南理工大学, 2010(11)
  • [5]浅谈广东省高速公路软土路基的加固处理[J]. 黄亚. 科技信息, 2008(27)
  • [6]高速公路软基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机理及其数值模拟[D]. 赵常洲.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8(08)
  • [7]真空—堆载联合预压软基处理技术研究[D]. 吴家兴. 西南交通大学, 2005(04)
  • [8]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高速公路软基研究和应用[D]. 魏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2004(02)
  • [9]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软土路基的理论与实践[D]. 张勇. 湖南大学, 2003(02)
  • [10]汕头—饶平高速公路第Ⅰ合同段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软基加固工程[J]. 刘海涛,董力光. 辽宁交通科技, 2002(06)

标签:;  ;  ;  ;  ;  

汕饶高速公路1号合同段真空组合堆载预压软基加固工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