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机械企业应积极争取二板上市

环保机械企业应积极争取二板上市

一、环保机械企业应积极争取二板上市(论文文献综述)

姜永玲[1](2016)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既有发展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一方面结构性问题突出,另一方面增速不断下降。在这种背景下,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和供给侧产品服务升级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中国未来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纵观世界经济强国的发展历程,资本市场的发展水平对于新兴产业崛起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那么,如何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资金优化配置功能,加快资本和技术创新的相互融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便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立足于资本市场的多层次性,具体阐述了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并探讨不同类型的资本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用效果的异同。首先,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资本市场对于产业发展的作用机制。本文对代表性企业的生产和融资决策进行建模,从理论上证明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直接决定产业产出规模。然后进一步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特征和融资需求,论述了不同类型资本市场作用机理的异同。具体而言,股票市场能够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企业声誉;银行信贷产品能够最为及时地满足战略性新兴企业融资要求;而债券市场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监督战略性新兴企业创新;风险投资则可以强化战略性新兴企业专业化管理和发展方向把控。然后在理论分析和模型推导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构建了结构式回归方程,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股的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测度了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产出增长和技术进步两方面的支撑作用,揭示了资本市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到以下结果:第一,股票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但股票市场不同板块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存在差别。相对于债务类资本市场,股票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各有所长,主板更倾向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出增长,而中小板和创业板则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进步作用更显着,新三板市场对于初创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发挥着积极作用。第二,债务类资本市场能够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同期限债务发挥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从产业规模的角度来看,短期债务融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出增长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但是长期债务只对传统产业有利,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出规模没有明显作用。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看,短期债务融资的作用效果强于长期债务融资,且债务融资整体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作用大于非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三,风险投资市场不仅为战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直接融资服务,同时在其他资本市场上产生了融资溢出作用。一方面,由于风险投资的介入改变了战略性新兴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方式,短期内对战略性新兴企业造成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正向促进技术创新,反向抑制产出过快增长。另一方面,风险投资产生了资本溢出效应,风投介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结合国外成功经验,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本文认为,应当从四个方面来加强资本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一是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体系建设,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高效融资服务平台;二是加强金融创新,完善融资服务体系;三是加强企业自身管理水平,提高投资者信心;四是明确政府职能,改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外部融资环境。总体来说,不同类型的资本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均产生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我国应当积极建设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大资本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从而为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创造有利条件。

甘甜[2](2014)在《西部地区创业投资发展中的政府引导体系研究》文中提出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高速发展,并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国内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同样不容忽视,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优化都远远强于西部地区。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国家启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经过多年的努力,西部地区同东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在西部地区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同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我们得知,创业风险投资的发展对科技进步及成果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创业风险投资的发展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委托代理关系、信息不对称等原因的存在,造成创业投资活动高风险,高不确定性的特征,使得“市场失灵”现象出现于创业投资之中。这就需要政府的介入和引导,以规范创业投资的发展。通过借鉴国内外创业投资较发达地区的经验,结合西部地区创业投资的自身发展情况,构建出西部地区政府在创业投资发展中的引导体系。本文认为应分为以下六个方面建立政府引导体系,即成立政府引导基金,发挥政府资金的示范效应,通过让利机制等,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出台财税支持政策,向投资者、创业投资机构和创业投基金管理者、创业者等提供税收优惠,以此促进创业投资和创业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指引,出台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指引创业投资的投资方向;政府监管要到位,但更要防止过度管控,创业投资规模在整个国家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并不牵扯到公众的利益,因此,除了外部运行环境的保障,政府不应过多干预本该属于私人活动的领域;构建人才支撑体系,中介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对创业投资的发展起到决定作用,因为创业投资是及其复杂的活动,对资金管理者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需要金融、法律、行政、财务、技术和其他专业知识的人才,又具有抗高压、处理紧急情况能力强的高情商人才。政府应借助社会力量培育大量契合创业投资要求的综合人才,同时需要会计事务所、科研机构、律师事务所、高校及其他中介机构的积极配合;法律法规及创业投资运行机制的支撑体系,政府需为创业投资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法规,实施有效措施保障创业投资高效运行。鼓励有利于创业投资发展的有限合伙制度的建立、保障创业者及创业企业的知识产权、为风险资金的来源和退出拓宽渠道等。这些直接和间接的引导体系,相信为西部地区创业投资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进而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

李阳[3](2013)在《低碳经济框架下碳金融体系运行的机制设计与制度安排》文中研究指明二十一世纪是追求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当今社会,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已经取得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关于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重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和《京都议定书》等协议的颁布表明全世界已经开始将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付诸于实际行动。中国目前仍然以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为主,传统能源在中国发展经济过程中占据能源消耗的80%以上,高耗能、高放排、高污染、低效率的情况使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换一种视角审视中国的经济运行方式,探索适合中国低碳经济的推进架构已迫在眉睫。从国际来看,气候变化的长期挑战与金融危机的短期挑战是人类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前者要求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转型;后者要求对失衡的国际金融体系进行改革,而碳金融体系是应对以上两大挑战的最佳结合点。经济决定金融,低碳经济发展所导致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模式、消费模式乃至生活模式的变革,必然会导致国际金融业发生结构性革命,由传统金融走向碳金融,以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本文试图站在兼顾历史与现实的全新视角上,对低碳经济下的金融业制度与机制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探寻低碳金融发展的规律性,探讨金融创新与低碳经济的互动机理。第一部分:碳金融支撑低碳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本部分在对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低碳经济学理论、金融支撑理论、环境资源价值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公共管理理论等经济学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借鉴其有用价值,为研究中国碳金融的机制设计与制度安排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国内外碳金融发展的经验与启示本部分选取发达国家中的美国、日本、欧盟,以及发展中国家碳金融发展较快国家的代表—印度和中国,作为考察对象,清晰梳理这些国家碳金融发展的现状,进而总结其先进经验并进行充分借鉴,以从中获得启示。第三部分:碳金融体系运行的机制设计碳金融体系的运行机制主要包含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碳交易市场四个方面。关于银行业,本部分深入研究了碳金融在商业银行中的实践以及发展动态,对碳信贷原则下中国银行业的运行机制进行设计。关于保险业,本文认为其本身就是一个低碳产业,碳保险是保险业提供的低碳产品,其运行机制包括内部机制、外部机制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关于证券业,本部分在通过与发达国家证券业资本市场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中国碳金融体系中证券业资本市场的各个层次应如何重塑以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关于碳交易市场运行机制,本部分通过研究碳交易市场的交易项目、对象与基本特征,结合中国碳金融市场的实际现状,从市场交易机制、碳金融衍生产品等层面为碳金融体系中的碳交易市场运行机制的设计提供建议。第四部分:碳金融体系运行的制度安排本部分具体讨论了货币制度安排和金融监管变革两方面内容。通过比较分析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发展的不同传导机理,在结合当前碳金融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政策选择。同时,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了不同的金融监管体制,探索适合中国碳金融监管的模式。第五部分:碳金融体系运行的经济效应分析本部分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碳金融体系实施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经济协同效应,并进一步分析了碳金融实施对经济主体行为目标选择的影响。第六部分:碳金融实施的配套政策研究本部分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支持碳金融发展的相关财政政策与产业政策,为碳金融配套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魏燕[4](2013)在《新疆产业结构升级的金融支持研究》文中认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助推器,在实现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金融支持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问题,如何把加强和改进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有效聚焦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上来,已成为新一届政府所要重点解决的核心课题。新疆地处祖国边陲,经济金融发展相对滞后,如何充分发挥金融的核心作用,推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已成为当前新疆贯彻“十八大”和中央新疆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实现区域经济结构转型的时代要求和战略选择。本文采用系统分析、比较分析、动态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分析方法,首先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分析了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基础和相互作用机理;其次,通过翔实的数据资料,在分析新疆产业结构升级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新疆15个地州的产业结构升级状况进行了区域评价,并对新疆南北疆金融发展状况、金融对南北疆产业发展的支持状况等问题,从商业银行、资本市场、政策性金融发展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第三,采用VAR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通过协整检验和格兰杰检验,对金融支持新疆产业结构升级状况的总体效果和金融支持新疆南北疆产业结构升级的区域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第四,结合实证研究结论,分别从商业银行、资本市场、政策性金融方面,对新疆金融在支持产业结构升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诊断和成因剖析,并对金融支持新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第五,在对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升级的国际经验进行总结借鉴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疆产业结构升级的金融支持体系,即由金融生态环境体系、金融供给体系、金融服务体系和金融制度体系构成的四位一体的金融支持体系,并结合新疆不同类型的产业发展特点,提出了针对性的金融支持路径;最后,从政府、产业和金融机构的角度,提出了金融支持新疆产业结构升级保障措施。本文研究结论表明:第一,新疆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总体上表现为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即金融对新疆产业结构升级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加快促进新疆金融发展,必将会对新疆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二,新疆商业银行、资本市场、政策性金融在支持产业结构升级中存在问题的根源在于现行金融体制存在缺陷,加快以市场为基础的融资体系建设应成为未来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第三,由金融生态环境体系、金融供给体系、金融服务体系和金融制度体系构建的“四位一体”的新疆产业结构升级的金融支持体系,能够有效结合新疆不同类型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资金支持,从而使金融能够更好地发挥对新疆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持、带动和促进作用,加速新疆产业结构升级目标的实现。

韩珺[5](2008)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文中认为高新技术是当今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则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能力的反映。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产品附加值不高,对经济的贡献率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尚未建立起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各阶段相适应的融资机制和健全的融资体系。因此,构建与国际经验兼容,富有中国特色的效率高、成本低、覆盖面广的高新技术产业融资体系就成为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紧迫任务。本研究循着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特殊、从理论到实践、从国际到国内、理论联系实际、洋为中用的研究思路;采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复杂科学的研究方法,博弈行为的分析方法,文字推理、数理论证与图形表达相结合,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模式创新”这个论题作了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具体地说,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和整理发现,国外学者仅从某个特定角度对高新技术产业融资问题展开研究,而国内学者主要集中在探讨风险投资等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促进作用等有关技术分析和操作性问题方面,他们对目前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中的高新技术产业融资体系创新则很少涉及或根本不涉及。因此,在分析他们不足的基础上,本文以高新技术企业融资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命成长周期中采用何种融资模式组成的融资体系能使融资最有效率的研究。论文首先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模式的特点并比较各融资模式的效率。通过与西方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融资模式比较,找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体系的缺陷和瓶颈。在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使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融资渠道更加通畅的措施,包括制定科学的高新技术发展战略、完善国家政策引导、完善相关法律、科学的引导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不断创新融资工具和大力发展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以及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等方面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融资能力,以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完善的融资体系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高新技术企业融资体系是以高新技术企业融资为目的,高新技术企业、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中介积极参与的有机整体,具有整体性、功能性与层次性。但高新技术企业的高风险性等特征及其成长的阶段决定了其不同发展阶段对资金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高效率的高新技术企业融资体系必须以资金需求程度和融资模式的有效性为基础。论文通过层次分析法测定高新技术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的资金需求程度,构建了基于资金需求程度系数的高新技术企业融资体系和基于生命周期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模式,并对高新技术企业生命周期所适合的主要融资模式进行有效性评价。鉴于市场机制的局限性,政府的管制与支持是一种必然选择。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提出,必须对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模式进行管制,并提出针对高新技术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融资模式的管制思路及机制设计,以避免出现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市场中的“柠檬市场”。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理论,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具体分析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模式问题,试图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1、根据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各因素,提出并论证了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需求函数,作为分析评价融资需求和有效性的分析基础。2、运用层次分析法测定基于生命周期的高新技术企业各成长阶段的资金需求程度。构建了基于资金需求程度系数的高新技术企业融资体系和基于生命周期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模式,并对高新技术企业生命周期所适合的主要融资模式进行有效性评价。3、论文采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研究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行为,提出并研究在各融资模式下的管制方式,防止出现高新技术企业融资中的“柠檬市场”。

孙志军[6](2007)在《我国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汽车行业,基于改革创新的推动和科技的发展,近几年来,高新技术成果大量产出,数量是成倍增长,但是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汽车行业高新技术只有市场化、产业化,一项高新技术才有实际意义,实际价值,才能实现高新技术产生的最终目的,才能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我国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在理论和实际都很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的我国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包括我国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国外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经验研究,我国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理论研究,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项目评价。我国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运行机制研究,我国汽车行业高新产业化实证研究。在本论文中,作者对我国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内容中的我国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评价,与我国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运行机制进行重点研究,在我国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评价中,作者提出我国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评价方法,包括应用DEMATEL方法的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影响因素分析,应用协调分析方法的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评价,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评价。在我国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运行机制中,作者提出了我国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研究,我国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保障机制研究,我国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技术创新运行机制研究,我国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资金筹集机制研究,我国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人才机制研究,我国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中介机制研究。在本论文中,作者还提出我国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理论框架,包括我国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体制理论,我国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评价理论,我国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运行机制理论,我国汽车行业高新技术所属企业的市场策略理论,我国汽车行业高新技术所属企业持续的创新能力理论,我国汽车行业高新技术所属企业的企业组织理论。

丁军[7](2007)在《环境产业融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科学发展观已成为中国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并逐渐落实成国家中长期的规划。“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型社会”是“十一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迫切要求通过发展环境产业来控制污染,防止生态环境恶化.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20多年来,中国环境产业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远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有很大差距。2005年以来的“环保风暴”打开了环境产业发展的大门,环境保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但由于尚未建立起与环境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融资机制和健全的融资体系,环境产业发展缺乏金融支持,投资总量不足,环境产业融资面临巨大的“资本缺口”和“债务融资缺口”,导致环境产业出现严重滞后发展的局面,因而环境产业融资问题已成为环境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建立环境产业融资问题的研究框架,为环境产业融资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证资料,提高环境产业融资运行效率,促进我国环境产业融资的具体实践管理工作,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具体来说,一是进一步明确环境产业的内涵、特征、地位,分析环境产业融资的理论基础,进而形成环境产业融资的研究框架,为环境产业融资的政策制定提供较为完整的依据,指导环境产业融资实践;二是对美、日、欧盟等发达国家环境产业融资的经验进行总结并研究其启示:三是探讨如何加强政府财政政策性融资对环境产业融资的有效支持并提出创新的融资手段;四是分析环境产业市场融资难的成因,对环境产业市场融资工具的实践运用进行创新,提高融资决策能力。论文从产业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公共经济学、金融学等角度对环境产业发展融资进行跨学科交叉性综合式研究,将环境产业融资问题的研究纳入全局整体性宏观层面,提升到理论和战略高度,使环境产业融资问题的研究具有系统工程特征。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第一,环境产业是特殊的产业,其特殊性通过环境产业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运行特征体现。第二,环境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决定了政府财政及政策性融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其作为成长产业和技术密集产业,又突显了高效的市场融资的必然性和发展趋向。第三,建立环境保护公共财政体系,改革排污收费制度,开征科学合理的环境税,综合利用财政补贴、税式支出等手段,加大环境项目国债投资力度,尝试发行市政债券;加强现有政策性银行融资支持力度,建立环境产业政策性银行,设立环境产业信用担保机构,组建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基金,是加强环境产业发展财政政策性融资的政策选择。第四,环境产业市场融资支持和创新是解决环境产业投资不足、效率低下的必然选择。在市场经济下,环境产业发展更应注重市场融资的战略选择和金融创新,通过商业银行信贷制度和融资业务及技术创新;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合理运用环境项目融资,创新环境基础项目BOT、TOT、ABS及环境信托融资方式,引导资本流向环境产业,促进环境产业快速发展。第五,环境产业融资难不是无解方程。财政与金融的有效对接是破解环境产业融资问题的特殊点,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是解决环境产业融资问题的关键点,政府作用的系统发挥是解决环境产业融资问题的前提和保证。

杨刚[8](2006)在《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机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是吉林省科技厅重点研究项目“吉林省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对策研究”的成果之一及其延伸。在现代经济中,科技和金融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金融对科技发展具有促进、保障和拉动的作用,科技与金融相结合是科技发展的客观必然。任何一项科技成果,在其研发阶段、应用转化阶段、直至产业化阶段等各个时期,不仅存在着不断放大的资金需求,需要在金融市场解决资金支持的问题;而且,金融市场所提供的风险规避与转移、公司治理,激励约束、价格发现、流动性供给等功能,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功能性保障;从科技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科技的重大进展及其应用,都以金融创新与深化为先导,显示出金融对科技创新的强大拉动力。目前,我国已明确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但在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机制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开拓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新局面,加速科技产业化,解决科技发展中资金这一瓶颈问题,以促进科技和金融事业共同发展。本文在大量阅读和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实际调查的基础上,以科技项目的不同发展阶段为主线,研究科技项目研发阶段——科技成果应用转化阶段——科技成果依托科技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以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阶段的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机制问题,并研究了在这一结合过程中所需要的支撑服务体系以及我国需要进行的金融创新。最后,提出了我国在科技金融相结合方面相应的对策。

李铀[9](2006)在《我国发展高新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从绵阳科技城建设实践角度的分析》文中提出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发展不断加快,科学技术在政治、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技术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的经济运行模式与以往相比有了显着的不同。在技术经济时代之前,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力的投入和资本的投入,技术贡献成分(也可称为“全员要素生产率”)角色相对次要;进入技术经济时代之后,技术贡献成分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并且同时引导着劳动力、资本的投入以及跨部门、跨区域的配置。在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之外,技术力量也成为了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因此,各个国家在技术领域,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如何更好、更快的发展本国高新产业成为了各个国家的重大命题。近20年以来,我国的高新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然落后很多。因此,推动我国高新产业的发展也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其中,资金短缺是尤为突出的一个问题。2005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北京举行的“2005年会暨科技金融创新发展高层论坛”上,作了题为《创造条件优化企业融资环境促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专题报告,她指出,要积极推动金融与科技互生互动。一方面,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另一方面,金融自身基础的提高也需要依靠科技的支撑。为此,必须创造条件优化企业的融资环境,促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对于大型、成熟的高技术企业而言,它们已成为了信贷市场、资本市场上的宠儿,基本上不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而中小型高技术企业由于规模小、风险高、信息障碍等诸多因素,难以得到足够的融资支持,因此,研究金融支持高新产业的问题也就成为了金融支持中小

赵玉海[10](2006)在《新经济时代支持创业的两种工具研究》文中提出新经济时代,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竞争的焦点和大国竞相争夺的战略制高点。发展高科技、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是世界的潮流,也是我国在21世纪实现强国之梦的必由之路。而作为新经济时代支持创业的两种工具——孵化器和创业投资,它们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国外经济发展的实践也证明,孵化器和创业投资将大大降低中小企业的创业风险,并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孵化和培育中小科技型企业,以及振兴区域经济,增加就业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鉴于此,本文对二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对国内外在新经济、孵化器和创业投资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就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 第二章,新经济时代的创业工具。对新经济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新经济时代的创业模式、创业工具进行研究;接着着重对企业孵化器和创业投资这两种新经济时代的创业工具分别进行了深入研究。 第三章,孵化器的基本形态。对企业孵化器的产生背景、发展历史以及孵化器的类型、性质、任务、功能、特征等进行详细阐述;从商业形态视角对孵化器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孵化器的自身运作和孵化器的运作机制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设计。 第四章,专业技术型企业孵化器。对我国专业技术型企业孵化器发展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总结;着重对北京生物医药企业孵化器、上海互联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业服务中心这三个专业技术孵化器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运营和服务特色、发展战略、服务对象和方式、具体功能、进入程序等方面对中国专业技术型企业孵化器进行了模式设计。 第五章,创业投资的商业模式。从创业投资的要素、创业投资的投资准则、创业投资的投资策略、创业投资的投资决策模型以及创业投资的盈利模式等方面对创业投资的商业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修正后的创业资本投资决策过程模型;对创业投资进行了阶段划分,提出了创业投资的过程和步骤,并对每个步骤进行了具体而详细的设计。 第六章,孵化器与创业投资融合发展。对孵化器和创业投资进行比较研究;对中国企业孵化器和创业投资融合发展现状进行考察;对孵化器与创业投资二者融合发展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需要注意的事项。 第七章,孵化器、创业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创业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行研究;对企业孵化器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行研究,提出了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孵化器和高新技术产业共同发展的解决方案。 第八章,发展创业投资和孵化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九章,总结。对论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二、环保机械企业应积极争取二板上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环保机械企业应积极争取二板上市(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2.1.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特征
        2.1.2 新兴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2.1.3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关研究概述
    2.2 资本市场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
        2.2.1 资本市场的界定与基础理论概述
        2.2.2 不同类型资本市场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研究
    2.3 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研究
        2.3.1 国外有关资本市场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理论概述
        2.3.2 国内学界有关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理论概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资本市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理论分析
    3.1 资本积累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3.2 资本市场促进产业发展的理论分析
        3.2.1 资本市场促进产业发展的理论模型
        3.2.2 资本市场对产出增长的支撑作用
        3.2.3 资本市场对技术进步的支撑作用
    3.3 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
        3.3.1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模式及其特征
        3.3.2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需求分析
        3.3.3 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资本市场发展现状
    4.1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4.1.1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态势
        4.1.2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
        4.1.3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4.2 我国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4.2.1 银行信贷市场
        4.2.2 多层次股票市场
        4.2.3 债券市场
        4.2.4 风险投资
    4.3 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分析
        4.3.1 银行信贷市场
        4.3.2 多层次股票市场
        4.3.3 债券市场
        4.3.4 风险投资
第五章 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出增长的实证研究
    5.1 理论模型分析
    5.2 实证分析
        5.2.1 实证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5.2.2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5.3 实证结果分析
        5.3.1 主要回归结果分析
        5.3.2 稳健性检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
    6.1 理论模型分析
    6.2 实证分析
        6.2.1 实证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6.2.2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6.2.3 主要回归结果分析
    6.3 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渠道的惯性依赖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小板和创业板、新三板以及风险投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
    7.1 中小板、创业板股票市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7.1.1 我国中小板、创业板股票市场基本情况
        7.1.2 实证模型选择、变量描述与数据统计性分析
        7.1.3 中小板和创业板股权融资对产出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
        7.1.4 中小板和创业板股权融资对技术进步的实证分析
    7.2 新三板市场发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研究
        7.2.1 新三板市场的整体发展情况
        7.2.2 新三板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分析
        7.2.3 战略性新兴产业转板成功的案例分析
    7.3 风险投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的溢出作用研究
        7.3.1 模型说明与样本统计
        7.3.2 实证结果及分析
        7.3.3 本节结论与政策建议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发达国家资本市场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8.1 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经验分析
        8.1.1 直接融资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分析
        8.1.2 间接融资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
    8.2 国际经验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及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9.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录用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工作与获奖情况

(2)西部地区创业投资发展中的政府引导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和目的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 研究目的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国外文献概述
        二、 国内文献概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框架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创业投资及政府引导作用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第一节 创业投资的基本概念与运行机制
        一、 创业投资的基本概念
        二、 创业投资的基本运行机制
    第二节 创业投资的功能与意义
    第三节 创业投资发展中政府引导的必要性
        一、 创业投资的相关理论
        二、 创业投资发展中政府引导的必要性
第三章 西部地区产业背景与创业投资发展现状、问题
    第一节 创业投资在西部地区面临的产业背景
        一、 创业投资所处的产业背景——创业投资发展的必要性
        二、 创业投资面临的产业升级——创业投资发展的可能性
    第二节 创业投资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 创业投资发展的现状
        二、 创业投资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创业投资发展中的政府引导措施及其不足
        一、 我国政府在创业投资发展中的政策措施
        二、 西部地区政府在创业投资发展中引导扶持的不足
第四章 创业投资发展中国内外政府引导作用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第一节 各国政府的引导模式与效果
        一、 美国政府的引导措施
        二、 日本政府的引导措施
        三、 以色列政府的引导措施
        四、 英国政府的引导措施
        五、 台湾地区的引导措施
    第二节 国内政府的引导措施
        一、 北京市政府的引导措施
        二、 天津市政府的引导措施
        三、 上海市政府的引导措施
        四、 苏州市政府的引导措施
        五、 深圳市政府的引导措施
    第三节 对我国西部地区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一、 对我国发展创业投资的经验借鉴
        二、 对我国创业投资引导措施的启示
第五章 西部地区创业投资发展中政府引导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西部地区创业投资发展中政府引导体系的构建设计
    第二节 直接引导措施——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一、 政府引导基金的概念
        二、 政府引导基金的基本特征
        三、 我国政府引导基金的发展历程与政策
        四、 西部地区发展政府引导基金的实现条件
        五、 西部地区政府引导基金运行机制的构建
    第三节 财税支撑政策
    第四节 政府购买
    第五节 政策指引
    第六节 政府监管
    第七节 人才支撑体系
    第八节 法律法规与运行机制支撑体系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低碳经济框架下碳金融体系运行的机制设计与制度安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与缺陷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1.4 本文研究的方法与创新
        1.4.1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2 可能实现的创新
    1.5 本文研究的关键难点
    1.6 几个相关范畴的界定
        1.6.1 绿色经济与低碳经济
        1.6.2 环境金融和低碳金融
第2章 碳金融支持低碳经济的理论考察
    2.1 低碳经济学理论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2 外部性理论
        2.1.3 环境经济手段
    2.2 低碳经济的碳金融支持理论
        2.2.1 希克斯的金融支持理论
        2.2.2 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结构理论
        2.2.3 金融发展理论
        2.2.4 金融发展和行业成长关系理论
    2.3 碳金融机制设计的理论基础
        2.3.1 环境资源价值理论
        2.3.2 金融空间分布理论
    2.4 碳金融制度安排的理论基础
        2.4.1 制度经济学理论
        2.4.2 金融中介理论
        2.4.3 金融抑制与金融约束
    2.5 碳金融配套政策的理论依据
        2.5.1 信用理论
        2.5.2 公共管理理论
        2.5.3 公共物品理论
第3章 国外碳金融发展实践及其经验和启示
    3.1 美国碳金融发展实践及启示
        3.1.1 美国碳金融发展的制度环境
        3.1.2 美国碳金融发展的机制建设
        3.1.3 美国碳金融发展实践的经验启示
    3.2 欧盟碳金融发展实践及启示
        3.2.1 欧盟碳金融发展的制度环境
        3.2.2 欧盟碳金融发展的机制构筑
        3.2.3 欧盟碳金融发展实践的经验启示
    3.3 日本碳金融发展实践及启示
        3.3.1 日本碳金融实施的规制模式
        3.3.2 日本碳金融发展的机制建设
        3.3.3 从日本碳金融发展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启示
    3.4 印度碳金融发展实践及启示
        3.4.1 印度碳金融发展的制度环境
        3.4.2 印度碳金融发展的体系构筑
        3.4.3 印度碳金融发展实践的经验启示
第4章 中国碳金融的产生与发展实践
    4.1 中国碳金融的产生
    4.2 中国碳金融的发展
        4.2.1 中国碳交易市场体系初步搭建
        4.2.2 中国碳金融组织服务机构逐步涉入
    4.3 中国碳金融发展的滞后性
        4.3.1 碳金融发展的环境不成熟、制度不完善
        4.3.2 碳金融运行机制不健全
        4.3.3 加快碳金融发展的配套政策相对滞后
    4.4 中国碳金融完善发展的可能的路径构思
第5章 中国碳金融体系运行的机制设计
    5.1 碳金融框架下银行业运行机制研究
        5.1.1 国内外银行业实施碳金融的案例分析
        5.1.2 商业银行运行机制分析
        5.1.3 政策性银行运行机制研究
    5.2 碳金融框架下保险业运行机制研究
        5.2.1 碳保险的可行性分析
        5.2.2 碳保险的内部运行机制研究
        5.2.3 碳保险的外部运行机制研究
        5.2.4 保险业低碳政策的评价体系研究
    5.3 碳金融框架下证券业运行机制研究
        5.3.1 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5.3.2 积极推动低碳企业优先上市融资
        5.3.3 推进低碳经济创业板融资平台的构筑
        5.3.4 积极推动债券市场发展
        5.3.5 碳债券的发行
    5.4 碳金融框架下其他金融机构运行机制研究
        5.4.1 风险投资机构
        5.4.2 信用担保机构
        5.4.3 信用评级机构
    5.5 碳金融框架下碳市场运行机制
        5.5.1 碳排放权交易项目及对象研究
        5.5.2 中国碳市场中碳排放权的交易机制设计
        5.5.3 碳金融衍生品市场
第6章 中国碳金融体系运行的制度安排研究
    6.1 碳金融体系中的货币政策选择
        6.1.1 货币政策工具影响碳金融发展的机理
        6.1.2 支持碳金融发展的货币政策选择
    6.2 碳金融体系中的金融监管制度安排
        6.2.1 碳金融监管方案的制度经济学研究
        6.2.2 金融监管模式的比较
        6.2.3 对碳金融监管模式的比较分析
        6.2.4 强化中国碳金融监管的政策建议
第7章 碳金融体系运行的经济效应分析
    7.1 碳金融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机理
        7.1.1 碳金融对产业结构调整影响路径规范分析
        7.1.2 碳金融对产业结构调整影响路径实证检验
    7.2 碳金融实施的经济协同效应
        7.2.1 CO2排放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7.2.2 基于结构 VAR 模型(SVAR)的动态分析
    7.3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经济主体行为目标的选择
        7.3.1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经济主体行为目标的多元化与局限性
        7.3.2 低碳经济主体的行为目标应重塑为价值的可持续增长
        7.3.3 碳金融的实施为经济主体选择新的行为目标提供可能
第8章 中国碳金融实施的配套政策安排
    8.1 碳财政政策
        8.1.1 碳财政已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8.1.2 最优碳财政政策安排
    8.2 碳产业发展政策
        8.2.1 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产业因素
        8.2.2 支持碳金融发展的产业政策选择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4)新疆产业结构升级的金融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
        1.2.2 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1.2.3 对金融体系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1.2.4 对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研究
        1.2.5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产业结构
        2.1.2 产业结构升级
        2.1.3 金融支持
    2.2 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2.2.1 配弟——克拉克定律
        2.2.2 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
        2.2.3 库兹涅茨的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2.2.4 霍夫曼的工业化结构演变理论
        2.2.5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2.3 产业结构升级理论
        2.3.1 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的相关理论
        2.3.2 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的判断标准理论
    2.4 金融相关理论
        2.4.1 金融结构理论
        2.4.2 金融抑制理论
        2.4.3 金融深化理论
        2.4.4 金融约束理论
        2.4.5 金融生态理论
第三章 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支持相互作用的机理
    3.1 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
        3.1.1 资金形成机制
        3.1.2 资金导向机制
        3.1.3 信用催化机制
        3.1.4 风险管理机制
    3.2 不同金融支持模式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
        3.2.1 间接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
        3.2.2 直接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
    3.3 产业结构升级对金融发展的作用机理
        3.3.1 产业结构升级要求金融结构进行适应性变迁
        3.3.2 产业结构升级推动金融市场创新
        3.3.3 产业结构升级促进金融市场加强风险管理
第四章 新疆产业结构升级的金融支持现状
    4.1 新疆产业结构升级现状
        4.1.1 新疆三次产业产值构成及就业构成状况
        4.1.2 新疆三次产业内部结构状况
        4.1.3 新疆产业结构升级的区域评价——偏离份额分析
    4.2 新疆金融业发展状况
        4.2.1 新疆金融业总体发展状况
        4.2.2 新疆银行业发展状况
        4.2.3 新疆证券业发展状况
        4.2.4 新疆保险业发展状况
    4.3 金融支持新疆产业结构升级现状
        4.3.1 商业银行支持新疆产业发展的现状
        4.3.2 资本市场支持新疆产业发展的现状
        4.3.3 政策性银行支持新疆产业发展的现状
    4.4 金融支持新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4.4.1 新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4.4.2 金融支持新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
    4.5 金融支持新疆南北疆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现状
第五章 金融支持新疆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研究
    5.1 金融支持新疆产业结构升级的总体效果
        5.1.1 模型构建
        5.1.2 研究方法、变量及数据说明
        5.1.3 单位根检验
        5.1.4 协整检验
        5.1.5 VAR模型构建
        5.1.6 Granger因果分析
        5.1.7 实证结论及分析
    5.2 金融支持南北疆产业结构升级的区域效果
        5.2.1 面板数据模型构建
        5.2.2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5.2.3 南北疆区域各变量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5.2.4 南北疆区域各变量面板数据的协整关系检验
        5.2.5 面板回归模型的估计
        5.2.6 面板回归模型实证结果分析
    5.3 金融支持新疆产业结构升级的效果评析
第六章 金融支持新疆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诊断及成因剖析
    6.1 商业银行方面
        6.1.1 问题诊断
        6.1.2 成因剖析
    6.2 资本市场方面
        6.2.1 问题诊断
        6.2.2 成因剖析
    6.3 政策性银行方面
        6.3.1 问题诊断
        6.3.2 成因剖析
    6.4 金融支持新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
        6.4.1 问题诊断
        6.4.2 成因剖析
第七章 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升级的国际经验对新疆的借鉴
    7.1 美国经验——以资本市场主导金融资源的产业配置
        7.1.1 奉行经济自由,实行宽松监管,鼓励金融创新
        7.1.2 通过风险投资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7.1.3 通过资本市场的并购、重组来促进产业组织合理化
        7.1.4 通过政策性金融来弥补金融市场失灵
        7.1.5 简要评析
    7.2 日本经验——以政策性金融主导金融资源的产业配置
        7.2.1 依法建立大规模的政策性金融体系
        7.2.2 政府主导信贷倾斜政策有力支持重点产业的复兴发展
        7.2.3 官定低利率政策鼓励企业投资
        7.2.4 政府主导银企关系,并积极为大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便利
        7.2.5 通过构建法律制度确保金融均衡发展
        7.2.6 简要评析
    7.3 印度经验——以政策性金融主导金融资源在中小企业配置
        7.3.1 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建设
        7.3.2 特别强调小工业开发银行在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核心地位
        7.3.3 法定商业性金融必须按一定比例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7.3.4 十分重视政策性金融对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
        7.3.5 简要评析
    7.4 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升级国际经验对新疆的启示
        7.4.1 积极构建新疆产业结构升级的完善金融支持体系
        7.4.2 坚持政策性金融与市场性金融并举,加快新疆产业升级步伐
        7.4.3 正确处理政府调控与市场配置的关系
        7.4.4 适时适度调整政策性金融的业务范围,突出产业扶持重点
第八章 新疆产业结构升级的金融支持体系构建与路径创新
    8.1 构建新疆产业结构升级的金融支持体系的基本思路与原则
        8.1.1 构建新疆产业结构升级的金融支持体系的基本思路
        8.1.2 构建新疆产业结构升级的金融支持体系的原则
    8.2 金融支持新疆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任务和重点
        8.2.1 金融支持新疆产业结构升级的的主要任务
        8.2.2 金融支持新疆产业结构升级的重点—产业选择
    8.3 新疆产业结构升级的金融支持体系构建
        8.3.1 新疆产业结构升级的金融支持体系基本架构
        8.3.2 新疆产业结构升级的金融支持体系构成要素
        8.3.3 新疆产业结构升级的金融支持体系总体运行设计
    8.4 新疆产业结构升级的金融支持路径创新
        8.4.1 构建多元化银行体系,满足新疆各类产业的多样化融资需求
        8.4.2 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发挥上市公司对新疆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8.4.3 支持新疆民间金融发展,鼓励民间融资方式创新
        8.4.4 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提升对新疆特定产业的扶持力度
        8.4.5 扶持新疆金融中介机构发展,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8.4.6 加强制度体系建设,积极为新疆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制度保证
        8.4.7 推动新疆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打造生态金融
    8.5 金融支持新疆产业结构升级的保障措施
        8.5.1 建设金融支持新疆产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8.5.2 积极提升三次产业内生发展能力,促进南北疆协调发展
        8.5.3 加强金融企业自身建设,有效提升金融支持能力
第九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导师评阅表

(5)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论
    3. 分析范式及逻辑框架
        3.1. 研究内容
        3.2. 分析方法
        3.3. 逻辑框架
    4. 主要创新点
1. 高新技术产业与融资理论
    1.1. 高新技术产业内涵
        1.1.1. 高新技术产业界定
        1.1.2. 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规律
        1.1.3. 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经济特征
    1.2. 融资理论
        1.2.1. 融资的内涵
        1.2.2. 融资方式(融资模式)
        1.2.3. 融资机制和融资制度
    1.3. 现代融资理论的发展及其对高新技术产业融资的启示
        1.3.1. MM理论
        1.3.2. 权衡理论
        1.3.3. 新资本结构理论
        1.3.4. 现代融资理论对高新技术产业融资的启示
2. 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模式的国际比较
    2.1. 美国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模式
        2.1.1. 美国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模式的特点
        2.1.2. 美国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模式的形成原因
    2.2. 日本高新技术产业的融资模式
        2.2.1. 日本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模式的特点
        2.2.2. 日本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模式形成的原因
    2.3. 德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融资模式
        2.3.1. 德国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模式的特点
        2.3.2. 德国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模式形成的原因
    2.4. 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模式的比较——基于信息不对称角度
        2.4.1. 融资模式效率比较的理论分析
        2.4.2. 证券市场主导型的融资模式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绩效
        2.4.3. 银行主导型融资模式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绩效
        2.4.4. 两种融资模式的变迁与融合
3.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融资现状分析
    3.1. 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
    3.2.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现状与问题
        3.2.1.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特性
        3.2.2.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模式的演变
        3.2.3.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融资现状
        3.2.4.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3.3.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融资问题的探析
        3.3.1.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融资问题理论解析
        3.3.2.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融资问题的实践溯源
    3.4.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融资的瓶颈突破
4. 基于生命周期的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体系
    4.1. 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模式体系的界定
        4.1.1. 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模式体系的含义
        4.1.2.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
    4.2.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模式研究
        4.2.1.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财政投融资模式
        4.2.2.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内源融资模式
        4.2.3.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外源融资模式
        4.2.4. 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模式的比较
    4.3. 基于生命周期的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需求特征
        4.3.1. 高新技术企业种子期的资金需求特征
        4.3.2. 高新技术企业创建期的资金需求特征
        4.3.3. 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期的资金需求特征
        4.3.4. 高新技术企业成熟期的资金需求特征
    4.4. 基于生命周期的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需求程度测定
        4.4.1. 高新技术产业融资的融资需求函数
        4.4.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需求测定方法
        4.4.3. 基于生命周期的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需求程度系数
    4.5. 构建基于资金需求程度系数的高新技术企业融资体系
        4.5.1. 基于生命周期的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模式体系的框架设计
        4.5.2. 基于生命周期的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结构分析
    4.6. 构建基于生命周期的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模式
        4.6.1. 高新技术企业种子期的融资模式
        4.6.2. 高新技术企业创建期的融资模式
        4.6.3. 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期的融资模式
        4.6.4. 高新技术企业成熟期的融资模式
    4.7. 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模式评价
    4.8. 高新技术企业XX股份有限公司融资策略
        4.8.1. 高新技术企业XX股份有限公司融资策略
        4.8.2. 高新技术企业XX股份有限公司融资策略研究
5. 构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体系的战略
    5.1. 政府在构建高新技术产业融资体系中的角色定位
        5.1.1. 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融资体系构建中的积极作用
        5.1.2. 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融资体系中的职能定位
    5.2. 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5.2.1. 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与高新技术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有机结合
        5.2.2. 完善以深沪交易所为核心的主板市场
        5.2.3. 建立以中小科技创业企业为核心的二板市场
        5.2.4. 发展场外交易市场,有重点有选择地推进区域性交易市场的建设
        5.2.5. 继续完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
    5.3. 完善企业债券市场,创新高新技术企业债券发行方式
    5.4. 完善以商业银行为核心的银行间接融资体系
        5.4.1. 创新商业银行经营理念
        5.4.2. 充分发挥政策银行功能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投资力度
    5.5. 合理利用外资
        5.5.1. 把握外资利用中的“度”
        5.5.2. 创新利用外资的形式选择
    5.6. 完善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5.7. 构建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5.7.1. 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将风险投资纳入国家创新体系
        5.7.2. 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机制
6. 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管制与激励
    6.1. 信息不对称与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管制
    6.2. 高新技术企业的财政融资模式管制
        6.2.1. 高新技术企业的财政融资模式管制
        6.2.2. 高新技术企业的财政融资模式激励
    6.3. 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融资模式管制
        6.3.1. 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模式管制
        6.3.2. 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模式激励
    6.4. 高新技术企业的债权融资模式管制
        6.4.1. 高新技术企业的债权融资模式管制
        6.4.2. 高新技术企业的债权融资模式激励
    6.5. 高新技术企业的股权融资管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我国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目的与意义
    1.2 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含义
    1.3 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项目评价与运行机制研究现状
    1.4 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2.1 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概念
    2.2 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
    2.3 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特点
    2.4 我国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现状及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外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经验研究
    3.1 市场需求是推动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根本动力
    3.2 汽车技术法规积极推动了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
    3.3 政府的优惠政策是推动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要动力
    3.4 政府要加大对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资金投入力度
    3.5 大学与科研机构要积极进行汽车行业高新技术项目的研制与推动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理论研究
    4.1 我国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所需主要条件
    4.2 我国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理论框架
    4.3 本章重点进行的我国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相关内容研究
    4.4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研究
    4.5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研究
    4.6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资金筹集机制
    4.7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人才机制
    4.8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技术创新运行机制研究
    4.9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中介机制
    4.10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项目评价
    5.1 应用DEMATEL 方法的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影响因素分析
    5.2 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评价模型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运行机制研究
    6.1 我国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研究
    6.2 我国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研究
    6.3 我国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资金筹集运行机制
    6.4 我国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人才机制
    6.5 我国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技术创新运行机制
    6.6 我国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中介机制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我国汽车行业高新产业化实证研究
    7.1 我国汽车燃料乙醇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实证研究
    7.2 我国汽车燃料乙醇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评价研究
    7.3 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
    7.4 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影响因素分析
    7.5 汽车燃料乙醇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评价
    7.6 应用协调分析方法的汽车燃料乙醇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评价
    7.7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汽车燃料乙醇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评价
    7.8 我国汽车乙醇汽油高新技术产业化运行机制研究
    7.9 我国汽车行业乙醇汽油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研究
    7.10 我国汽车行业乙醇汽油高新技术产业化技术创新运行机制研究
    7.11 我国汽车行业乙醇汽油高新技术产业化资金筹集机制研究
    7.12 我国汽车行业乙醇汽油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保障机制研究
    7.13 我国汽车行业乙醇汽油高新技术产业化人才机制研究
    7.14 我国汽车行业乙醇汽油高新技术产业化中介机制研究
    7.1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创新点与工作展望
    8.1 创新点
    8.2 今后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和发表的论文
致谢

(7)环境产业融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环境产业研究现状
        1.2.2 环境产业投融资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主要内容
    1.4 主要创新之处和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2章 环境产业发展及融资的理论基础
    2.1 环境产业的定义、特征、地位
        2.1.1 环境产业的定义、内涵及分类
        2.1.2 环境产业的特征
        2.1.3 环境产业的地位
    2.2 环境产业发展理论
        2.2.1 可持续发展论
        2.2.2 环境经济学理论
        2.2.3 环境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
    2.3 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理论
        2.3.1 帕特里克的供给引导型与需求尾随型金融发展理论
        2.3.2 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结构理论
        2.3.3 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深化理论
        2.3.4 90年代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理论
    2.4 现代企业融资结构理论
        2.4.1 MM理论
        2.4.2 权衡理论
        2.4.3 新资本结构理论
        2.4.4 融资结构理论对环境产业融资的启示
    2.5 政府投融资与基础产业资本形成理论
        2.5.1 政府的经济职能和政府投融资
        2.5.2 基础产业资本形成与政府投融资
    2.6 融资与环境产业发展的互动机制
        2.6.1 融资体系为环境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2.6.2 环境产业的发展促进融资体系的创新和完善
    2.7 环境产业发展的融资困境
        2.7.1 我国环境产业发展现状和国际比较
        2.7.2 我国环境产业的融资困境
        2.7.3 我国环境产业融资困境的原因分析
        2.7.4 环境产业发展融资支持分析框架
第3章 环境产业融资实践活动:国际经验与借鉴
    3.1 欧盟国家环境产业融资实践的经验
        3.1.1 私人部门环境支出融资
        3.1.2 公共部门环境支出融资
    3.2 美国环境产业融资实践的经验
    3.3 日本环境产业融资实践的经验
        3.3.1 对产业公害防治项目的支持
        3.3.2 政府金融机构的支持作用
        3.3.3 税收激励措施
        3.3.4 日本环境事业团(JEC)的作用
        3.3.5 引导企业增加环境投入的成本选择机制
    3.4 各国环境产业融资的经验总结
第4章 环境产业财政政策性融资
    4.1 环境产业政府财政政策性融资支持的理论依据
        4.1.1 环境物品的公共性
        4.1.2 环境外部性理论
        4.1.3 环境公共物品的供给与政府财政政策性融资
    4.2 环境产业财政融资支持方向选择
    4.3 环境产业财政融资方式的完善和创新
        4.3.1 完善财政税收政策制度,建立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公共财政体系
        4.3.2 加大国债对环境产业融资的支持力度
        4.3.3 利用资本市场为国家财政融资,支持环境产业发展
        4.3.4 尝试发行市政债券,支持环境基础产业发展
    4.4 环境产业政策性融资体系构建
        4.4.1 政策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机构
        4.4.2 政策性金融的引导—虹吸—扩张机制与环境产业发展
        4.4.3 环境产业政策性融资体系的构建
第5章 环境产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5.1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与银行间接融资分析
        5.1.1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和储蓄投资主体的转换
        5.1.2 银行间接融资分析
    5.2 环境产业融资支持的银行间接融资创新
        5.2.1 商业银行信贷制度创新
        5.2.2 商业银行融资技术创新
        5.2.3 商业银行融资业务创新
    5.3 加强环境产业股票融资支持力度,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5.3.1 股票直接融资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5.3.2 环境产业发展股票融资分析
        5.3.3 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5.4 创造条件,促进环境产业债券融资
        5.4.1 企业债券融资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5.4.2 创造条件,促进环境企业的债券融资
    5.5 组建环境产业投资基金,促进环境产业发展
        5.5.1 设立环境产业投资基金的可行性
        5.5.2 环境产业投资基金的组建原则
        5.5.3 组建环境产业投资基金可能面临的障碍
        5.5.4 案例:一个拟设立的环境基础产业投资基金的设计框架
第6章 环境产业项目融资
    6.1 环境基础产业项目融资
        6.1.1 项目融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6.1.2 项目融资的参与者及运作流程
        6.1.3 项目融资资金渠道
        6.1.4 项目融资的基本类型
        6.1.5 环境基础项目融资特点及运作过程
    6.2 环境基础项目BOT融资
        6.2.1 环境基础项目BOT融资的基本特点和意义
        6.2.2 环境资本项目BOT融资运作过程
        6.2.3 环境基础项目BOT融资结构设计
        6.2.4 环境基础项目TOT融资
        6.2.5 推进环境基础项目BOT融资的认识和建议
    6.3 环境基础项目融资证券化
        6.3.1 资产证券化融资原理
        6.3.2 环境基础项目证券化融资设计
        6.3.3 环境基础项目证券化面临的关键问题与对策
        6.3.4 环境基础项目信托融资
第7章 环境产业融资的政策建议
    7.1 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是解决环境产业融资的关键点
        7.1.1 金融制度、金融制度创新:一个简单的范畴界定
        7.1.2 我国面向环境产业的金融制度创新的最终定位
    7.2 财政与金融的有效对接是破解环境产业融资的特殊点
        7.2.1 财政性融资机制与金融性融资机制的关系
        7.2.2 财政与金融融资机制的有效对接
    7.3 政府作用的系统发挥是解决环境产业融资问题的前提和保证
        7.3.1 系统论与政府作用的一般分析
        7.3.2 政府系统性作用的发挥
第8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机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含义
        1.1.1 科技与科技活动的含义
        1.1.2 金融及金融活动的参与者
        1.1.3 科技与金融相结合及其机制的含义
    1.2 国内外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研究的理论综述
        1.2.1 国外对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理论研究
        1.2.2 国内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理论研究
        1.2.3 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相关理论的简要评述
    1.3 本文研究的意义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框架
        1.4.1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
        1.4.2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1.4.3 本文的研究方法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科技研发投入与激励机制
    2.1 科技项目来源及其投入机制
        2.1.1 我国的科技体制与科技项目来源
        2.1.2 科技研发投入机制
    2.2 科技项目融资渠道分析
        2.2.1 国家财政资金
        2.2.2 信贷融资
        2.2.3 自有资本和创业资本
    2.3 研发激励机制
        2.3.1 研发激励机制原理
        2.3.2 来自政府的激励机制
        2.3.3 企业研发激励机制
    2.4 科技投入模式及决策
        2.4.1 科技投资模式
        2.4.2 不同投资主体的投资决策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科技成果转化阶段的融资机制
    3.1 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3.1.1 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
        3.1.2 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
    3.2 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
        3.2.1 技术贸易与技术市场
        3.2.2 科技成果资本化
    3.3 科技成果转化的约束条件——从微观企业的考察
        3.3.1 供给——需求约束分析
        3.3.2 微观企业的技术应用模式
        3.3.3 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财务决策与控制
    3.4 科技成果转化阶段的融资模式分析
        3.4.1 科技成果转化阶段的划分和资金需求特点
        3.4.2 科技成果转化阶段的融资模式
        3.4.3 面向市场的中试基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科技与资本市场对接的实现机制
    4.1 科技与资本市场对接的含义与实现机制
        4.1.1 科技与资本市场对接的含义与实现机制
        4.1.2 资本市场对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意义
    4.2 资本市场类型对科技融资的影响
    4.3 创业资本市场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机制
        4.3.1 创业资本市场对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作用
        4.3.2 非证券化创业资本市场支持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机制
        4.3.3 科技成果产业化与首次股票公开发行
        4.3.4 IPO 过程中的定价
    4.4 科技成果转化与场外市场运作机制
        4.4.1 科技融资的平台-----产权交易市场的运作模式
        4.4.2 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三板市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支撑服务体系
    5.1 科技与金融相结合支撑服务体系的内容及运行机制
        5.1.1 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支撑服务体系的构成
        5.1.2 科技与金融相结合支撑体系的运行机制
    5.2 科技服务中介机构
        5.2.1 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的现状
        5.2.2 科技企业孵化器运作机制及模式选择
    5.3 科技信用体系与信用担保
        5.3.1 科技信用体系
        5.3.2 信用担保
    5.4 直接融资的服务机构——投资银行
        5.4.1 投资银行及其业务
        5.4.2 我国的投资银行及其业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科技与金融相结合中的金融创新
    6.1 金融创新的含义和对科技创新的意义
        6.1.1 金融创新的含义和对科技创新的意义
        6.1.2 我国的金融创新
    6.2 面向科技的金融创新要求
    6.3 科技与金融结合中的资产证券化
        6.3.1 资产证券化及其对科技创新的意义
        6.3.2 资产证券化的一般运作模式
        6.3.3 科技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模式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对策研究
    7.1 我国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相关政策综述
        7.1.1 我国主要的科技计划
        7.1.2 政府对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支持
    7.2 我国科技与金融相结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2.1 科技研发投入机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7.2.2 科技成果转化中融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7.2.3 支撑体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7.3 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对策建议
        7.3.1 深化科技投入体制改革,促进科技创新
        7.3.2 完善科技税收激励机制,促进科技创新
        7.3.3 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建立二、三板市场
        7.3.4 鼓励设立多种形式的创业投资基金
        7.3.5 加大直接融资力度,放开债券融资和资产证券化融资
        7.3.6 完善间接融资体系,拓展科技融资渠道
        7.3.7 完善支撑服务体系,为科技成果转化保驾护航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本文取得的创新成果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摘要
Abstract

(9)我国发展高新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从绵阳科技城建设实践角度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课题目的与意义
    1.2 相关研究现状及进展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中小型高技术企业融资难点分析
    2.1 发展高技术产业的重要性
    2.2 当前中小型高技术企业的主要融资障碍
第3章 高新产业的间接融资支持体系研究
    3.1 传统银行融资支持体系
    3.2 专业科技发展银行融资体系的创设
第4章 高新产业的直接融资支持体系研究
    4.1 风险(创业)投资支持体系
    4.2 科技板交易支持体系
    4.3 科技产权交易支持体系
    4.4 政府专业基金支持体系
第五章 高新产业的区域金融支持实践研究——国际比较与金融支持绵阳科技城建设案例
    5.1 高新产业的区域金融支持政策的国际比较
    5.2 绵阳科技城建设的发展情况
    5.3 金融支持绵阳科技城建设现状
    5.4 金融支持科技城建设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10)新经济时代支持创业的两种工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新技术对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1.1.2 新世纪初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和产业化发展目标的概述
        1.1.3 科技企业孵化器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关系问题的思考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有关概念的界定
        1.3.1 新经济
        1.3.2 企业孵化器
        1.3.3 创业投资
        1.3.4 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
        1.3.5 科技型中小企业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4.1 关于新经济的研究
        1.4.2 关于企业孵化器的研究
        1.4.3 关于创业投资的研究
    1.5 研究方法、论文框架及主要内容
        1.5.1 论文框架及主要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新经济时代的创业工具
    2.1 新经济的基本特征
        2.1.1 新经济的增长特征
        2.1.2 高科技与技术创新加速推动了经济发展
        2.1.3 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2.1.4 与传统经济相比,新经济呈非线性增长趋势
    2.2 新经济与创新
        2.2.1 创新的内涵与模式
        2.2.2 创新的特征
    2.3 新经济时代的创业工具
        2.3.1 企业孵化器
        2.3.2 孵化器是培育科技型企业和企业家的摇篮
        2.3.3 创业投资
        2.3.4 创业投资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基础
    2.4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孵化器的基本形态
    3.1 孵化器及其概述
        3.1.1 企业孵化器产生的背景
        3.1.2 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历史
        3.1.3 孵化器的类型
    3.2 孵化器的性质、任务和功能
        3.2.1 孵化器的性质
        3.2.2 孵化器的任务
        3.2.3 孵化器的功能
        3.2.4 孵化器的特征
    3.3 孵化器的商业形态
        3.3.1 孵化器是适应新经济而诞生的新商业形态
        3.3.2 孵化器成为一种新的投资品
    3.4 孵化器的业务运作
        3.4.1 孵化器的自身运作
        3.4.2 孵化器的孵化运作
    3.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专业技术型企业孵化器
    4.1 专业技术型企业孵化器概述
        4.1.1 定义
        4.1.2 功能与任务
        4.1.3 优势
    4.2 我国专业技术型企业孵化器
        4.2.1 发展现状
        4.2.2 案例分析
        4.2.3 我国专业技术型企业孵化器建设需要加强的工作
    4.3 中国专业技术型企业孵化器模式设计
        4.3.1 运营和服务特色
        4.3.2 发展战略
        4.3.3 服务对象和方式
        4.3.4 具体功能设计
        4.3.5 进入程序设计
        4.3.6 管理及其职能部门
    4.4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创业投资的商业模式
    5.1 创业投资的类型特征
        5.1.1 创业投资的类型
        5.1.2 创业投资的特征
    5.2 创业投资的基本模式
        5.2.1 创业投资的要素
        5.2.2 创业投资的投资准则
        5.2.3 创业投资的投资策略
        5.2.4 创业投资的投资决策模型
        5.2.5 创业投资的营利模式
    5.3 创投资本的业务运作
        5.3.1 创投资本的阶段特点
        5.3.2 创投资本的投资过程和步骤
        5.3.3 创投资本的退出方式
        5.3.4 创投资本的运作特点
    5.4 建立创业投资体系,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5.5 本章小节
第六章 孵化器与创业投资融合发展
    6.1 孵化器与创业投资的比较
        6.1.1 两种商业模式的一致性
        6.1.2 孵化器与创业投资的差异点
    6.2 孵化器与创业投资融合发展现状
    6.3 孵化器与创业投资融合发展
        6.3.1 孵化器与创业投资融合发展的意义
        6.3.2 孵化器与创业投资融合发展的机理研究
        6.3.3 孵化器与创业投资业务融合的利弊及发展趋势
    6.4 本章小节
第七章 孵化器、创业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7.1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7.2 创业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7.2.1 创业投资是实现高科技产业化的一个关键因素
        7.2.2 当前我国发展创业投资存在的一些问题
        7.2.3 引入国外创业投资的优点及策略
    7.3 孵化器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7.4 本章小节
第八章 发展创业投资和孵化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8.1 发展创业投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8.2 发展企业孵化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九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博士生期间完成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四、环保机械企业应积极争取二板上市(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研究[D]. 姜永玲.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2]西部地区创业投资发展中的政府引导体系研究[D]. 甘甜.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14(02)
  • [3]低碳经济框架下碳金融体系运行的机制设计与制度安排[D]. 李阳. 吉林大学, 2013(04)
  • [4]新疆产业结构升级的金融支持研究[D]. 魏燕. 石河子大学, 2013(04)
  • [5]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D]. 韩珺. 中国海洋大学, 2008(02)
  • [6]我国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D]. 孙志军. 天津大学, 2007(04)
  • [7]环境产业融资研究[D]. 丁军. 同济大学, 2007(02)
  • [8]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机制与对策研究[D]. 杨刚. 吉林大学, 2006(11)
  • [9]我国发展高新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从绵阳科技城建设实践角度的分析[D]. 李铀. 西南财经大学, 2006(11)
  • [10]新经济时代支持创业的两种工具研究[D]. 赵玉海. 河海大学, 2006(03)

标签:;  ;  ;  ;  ;  

环保机械企业应积极争取二板上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