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职业教育改革回顾

俄罗斯职业教育改革回顾

一、俄罗斯职业教育改革述评(论文文献综述)

林玥茹,奥尔加·罗曼诺娃,石伟平[1](2021)在《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建设:俄罗斯的经验与启示》文中研究表明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对规范学校教学、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在诸多方面仍存在不足,亟需借鉴他国经验,进一步反思"如何开发""如何实施"等问题。俄罗斯职业教育国家教育标准以能力为本,开发机构职责分明,开发流程严谨清晰,形成了各级教育标准统一贯通、自上而下的实施路径。我国应促使专业教学标准对接职业标准,实现标准职业性与教育性的融合;调整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组织机构,完善开发机制;强调学习成果最低要求,形成国家统一性与地方灵活性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

孙志莹[2](2021)在《俄罗斯档案教育发展历史与现实特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档案教育建设经验是新中国档案学高等教育创办的重要起点,新中国依靠苏联专家和中国人民大学学习苏联档案教育的经验,从开办专修科档案班开始,逐步建立起新中国档案学高等教育体系。俄罗斯档案教育起源较早,倡导终身教育理念,教育体系层次鲜明,重视档案教育改革以适应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需要。俄罗斯档案教育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的体系,充分展示了其教育模式的优越性,但也存在着图情档学科交叉融合不明显、发展模式不稳定、国际化程度不深入等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制约了俄罗斯档案教育的长远发展。构建服务全民终生学习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和高等教育竞争力,形成社会各行各业广泛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是我们国家提出的中国教育现代化重要发展目标。加强国际档案教育的交流与借鉴是响应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积极举措,不仅有利于增进对外国档案教育事业的认识,还可从中汲取有利经验为我国所用。本文围绕俄罗斯档案教育这一主题,介绍其发展历史,分析其特色与不足,得出对我国档案教育发展的借鉴与思考。论文主要有四章,第一章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关于档案教育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和分析,介绍了文章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对文章的创新点进行了总结。第二章以俄罗斯档案教育的发展历史为主线,论述了俄国早期的档案教育传统、俄国近代档案教育的创建、苏联现代档案教育的建立与规模化以及俄罗斯当代档案教育的变革发展,探讨了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动力和主要成果。第三章对俄罗斯档案教育的现实特色做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主要包括职业化取向、体系化发展、开放式教育、多样化教学这四个方面,同时指出目前俄罗斯档案职业教育模式中的弊端与不足。第四章是比较了中俄两国在培养目标、体系层次、师资队伍、教学形式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把握各自的优劣,进而为我国档案教育的长远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李再娣[3](2021)在《中俄两所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始自1951年,迄今为止,已经整整走过了七十年的历程,回眸这段不平凡的发展道路,全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按照教育部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锐意改革,不断完善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和管理,为国家体育和教育事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在此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和方法,构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研究生培养的规模和结构迎来了新的变化,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也给研究生培养质量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些情况在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领域中同样存在而且表现得较为突出。基于此,本文从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入手,通过中俄两所具有代表性体育院校的比较研究,探索两国在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启示,以期进一步提高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水平,并为其他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因素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选取中俄两国具有代表性的北京体育大学和俄罗斯国立体育、运动、青年和旅游大学为个案分析对象,通过对两所体育院校在教育思想和理念、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过程和质量评价的分析和对比,总结中俄两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成功经验和借鉴价值。研究表明:中俄两所体育院校在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具有较强的互鉴性和启示性。互鉴性体现在:在专业设置上,“俄体大”保持了本科和硕士的连续性,而“北体大”则最大程度避免了内容的交叉和重叠;在培养过程方面,“北体大”的招考方式更利于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培养、“俄体大”的培养方式则更显灵活。启示性表现在:在教育思想和理念方面,“北体大”的全面发展观更富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培养目标方面,“俄体大”富于针对性,更注重学生高层次品质的培养;在课程体系方面,“俄体大”模块化课程值得借鉴,凸显了个性化教育、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社会个人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特点;在质量评价方面,“俄体大”的法治化和主体性较为突出,“北体大”则注重对毕业生质量的长效跟踪与反馈。

李超然[4](2020)在《经合组织教育政策评议项目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各大国际组织的教育政策及理念已经对各国的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下简称“经合组织”)50多年的发展历史及其对成员国与世界教育发展的实际影响看,它是当今世界不可忽视的、对教育发展影响巨大的国际政府间组织。它正在通过其在教育政策领域的话语权,影响各国的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发展。本文以经合组织教育政策评议项目为切入点,首先将该项目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教育政策评议项目的发展和特点进行描述性分析。可以发现,该项目的发展经历的是一个稳步上升、不断扩大影响力的过程,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会有新的元素和新的理念加入,不断与经合组织其他教育项目和教育活动相联系、相支撑,逐渐成为经合组织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新工具。之后,本文就该评议项目的筹划、过程、资源、主体以及标准归纳出经合组织教育政策评议项目的实施特点,并对其影响和局限做了分析。最后,本研究试图通过经合组织教育政策评议项目的实施特点,以及其产生的影响和存在的局限,分析经合组织进行教育政策评议时的运作优势和一般逻辑。通过深入研究经合组织教育政策评价体系的建设,以期对经合组织教育政策评估手段有更为客观、科学的认识,这对我国教育政策评价的展开、我国与经合组织的合作具有现实意义。

周玉婧,陈明昆,仇梦华[5](2019)在《社会文化视域下俄罗斯职业教育的历史变迁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在社会文化视角下分析并阐述一个国家职业教育的历史演进和典型特征,是一种新的研究思路。纵观俄罗斯历史发展的三大时期:沙皇时期、前苏联时期和现代俄罗斯时期,其职业教育的发展各有特点。社会文化作为规约俄罗斯职业教育历史嬗变的重要内生因子,浸染出多样的俄罗斯职业教育典型特征,即沙皇霸权时期职业教育的服务性、前苏联计划经济时期职业教育的集体性和现代俄罗斯转型时期的阶层性、兼容性、社会性、民主性和终身性。

梁林园[6](2019)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加强交流合作,既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撑。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社会根基,而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是民心工程,是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良好关系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作。陕西省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中“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其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在其建设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作用。本文以陕西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为主线,沿着文献梳理—理论探讨—现状分析—经验借鉴—国际交流合作策略的理念、机制及路径的整体思路进行展开。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理念、合作模式及机遇,从高职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主要开展以下三方面内容:首先,按照引进国外教育资源、中外合作项目、教师及学生流动、学校国际化政策及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国际交流合作形式对陕西省38所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现状进行归纳分析,确定出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发展程度层次不齐,大多数院校国际化定位不清、优势特色品牌专业及课程体系与国际职业标准体系相差较远,招收留学生数量与高等本科教育相差较大,引智工作尚需大力加强。其次,运用国别合作度指数评价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程度,进而选取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等三个国家的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为对象,分析其成功经验,研究发展过程中的特殊规律和共同规律,得出其成功经验为:第一,借鉴先进职教模式,结合国情进行“本土化”;第二,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是提升职业院校影响力的重要策略;第三,开展多方合作是提升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的最有效途径。最后,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和陕西省“五大中心”建设,提出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的目标、理念及发展对策,运用SWOT分析法对陕西省38所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过程中的优势劣势进行组合分析,同时提出其国际交流合作发展策略机制,其中8所省一流高职院校应采取SO增长策略、以特色专业建设推进机制为主,其他三种推进机制为辅的国际交流合作思路,加速发展其国际化进程,而30所高职院校应采取WO扭转型策略,结合组织保障机制、互惠互利机制、协同发展及特色专业建设机制共同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在自身条件达到一定程度后,借助有力条件向SO增长策略转变,同时采取组织保障机制和特色专业建设机制共同推进高职院校向一流高职院校迈进;而陕西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的有效措施是:第一,强化政府和院校主体功能,构建国际交流合作新机制;第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师生国际化交流水平;第三,积极开展特色品牌建设,构建特色品牌专业学科群;第四,联合“走出去”企业开发国际化教学标准,开创人才培养新模式;第五,建立信息交流新机制,增强信息互通渠道。

周玉婧[7](2019)在《俄罗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层级体系与机制研究》文中指出高技能人才培养作为国家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任务,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各国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都积极对高技能人才培养进行深入研究。俄罗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有一定历史基础,并深受俄罗斯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影响。特别是自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俄罗斯实施“以赛促教”,有力地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进程并建构更为广阔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案例法和比较法,系统论述俄罗斯高技能人才培养层级体系所包含的三大层级:初始层级、关键层级和质变层级中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并在此基础之上剖析出俄罗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经验与特色,旨在为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积极思考和有益借鉴。依据本研究开展的逻辑顺序,论文分为六大章节:第一章,绪论。首先论述此次研究的选题缘由与选题意义,其次针对国内、国外主要国家以及俄罗斯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相关的文献进行述评,并对本研究所涉及的三大核心概念: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进行清晰界定,最后概述本研究主要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章,论述沙皇时期、前苏联时期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并总结其培养特点和发展规律。第三章,分析俄罗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社会背景,主要从俄罗斯提倡创新型经济发展路径、区域经济发展迫切需要高技能人才支撑、满足人力资本需求以及多样教育思潮浸染等方面分别论述其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第四章,具体阐述俄罗斯高技能人才培养层级体系中的初始层级、关键层级和质变层级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其中初始层级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以普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为主导,关键层级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是以应用型本科、高等和大学后职业教育为主导,质变层级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则是以企业和职业培训中心为主导。并在论述时加入圣彼得堡国立电工大学、下诺夫哥罗德国防工厂和国家创新学院作为典型案例。第五章,详细介绍俄罗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三大机制:管理机制、保障机制、评价与激励机制。管理机制包括利益主体共同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和积极实施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相关预测;保障机制包含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和加强宏观政策的引导,并在论述时加入与俄罗斯高技能人才培养紧密相关的重要政策文件《俄联邦国家资格框架》;评价与激励机制则是阐释充分发挥多方评价、重点发挥世界技能大赛的引导性与前瞻性等内容。第六章,在上文的基础之上剖析出俄罗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色与经验,即前置高技能人才培养起点、精准匹配专业与职业标准和企业侧重双重培养目标等,旨在为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有效借鉴。

李铁绳[8](2019)在《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进及其逻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基础教育的质量提升与保障依赖于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师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活水源头。专业化是教师职业的基础,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与根本旨归。教师专业化必然要求教师教育专业化。教师教育专业化是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论题。然而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制度不健全,导致教师教育转型脱离实际,进而导致基础教育需求侧与教师教育供给侧出现结构性矛盾——基础教育需求侧是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教师教育供给侧则是教师培养供过于求,从而影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及教育现代化进程。国内关于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研究主要偏重微观分析,系统化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研究者确定了教师教育专业化这一时代论题。根据掌握的文献资料和已有研究,将研究的核心问题确定为“教师教育专业化如何演进”,并聚焦于四个主要问题:教师教育机构转型与认证、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与认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课程设置、教师专业标准。为了全面深入地研究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探析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走向,本研究遵循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采用历史文献法、比较分析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方法,对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变及其逻辑按照一条主线与三条辅线展开研究,一条主线是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进程,系统分析了我国师范教育初创、师范教育曲折发展、师范教育重建、教师教育转型阶段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演进特征,重点厘清了每个发展阶段横断面教师教育机构转型与认证、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与认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课程设置、教师专业标准等方面的演进历程,梳理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脉络与特色。三条辅线分别为:一是我国对西方教师教育制度体制的移植、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学习日本——仿照美国——以俄为师——遍采各国,将西方教师教育理念、体制与我国教师教育实际相结合,逐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师教育体系;二是社会需求对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师资数量与质量需求、教师专业标准与教师资格制度、教师专业发展等需求对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诉求;三是师范生学费政策的演变,主要经历了免费——缴费——部分回归公费的变迁。同时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教师教育专业化进行了纵览与横述,以国际经验为镜鉴,启示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改革。研究最后聚焦于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分析了历史逻辑的变化,呈现了理论逻辑的特质,展现了实践逻辑的复杂。在实践逻辑方面,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梳理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变迁历程,对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制度体制从制度断裂与制度渐变两个维度进行了制度变迁分析,从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两个维度进行了路径演变分析,全方位、立体式展示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演进图景。理论逻辑方面,分析了教师教育的基本规律、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师范性与学术性的二重性,为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实践逻辑方面,基于教师教育治理的视角,从国家宏观层面、地方中观层面、学校微观层面提出了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实践策略,分析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改革走向。

夏辽源[9](2019)在《新世纪俄罗斯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研究》文中认为现时代,教育已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最强有力的推手。而教师作为教育过程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数量的多寡,素质的高下决定着教育的成败。教师教育议题已成为国际高等教育领域普遍关注的议题。转型后的俄罗斯,其教育发展不断地受到社会变化带来的冲击,同时也在不断的适应和影响着历史的进程。在这其中,教师教育又在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新世纪伊始,随着俄罗斯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稳定与发展,教师教育国际化、信息化建设的普及和深化,俄罗斯教师教育遇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基于俄罗斯教师教育发展的诉求,俄罗斯开启了以国家引导为主,教育管理机构、高校、中小学、教师组织、学生家长等社会各阶层共同参与的教师教育领域的全方位改革。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七个部分。引论部分,主要阐述了问题的缘起与研究价值,解释了相关概念,通过文献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关于俄罗斯教师教育研究的现状和不足,明确了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章是关于上世纪末俄罗斯转型初期教师教育发展的研究,分析了饱受政治动荡、经济危机和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困扰时代特征之下,俄罗斯教师教育的发展状况。尽管这一时期教师教育步履维艰,困难重重,但体制上的改变毕竟打破了原有体制的桎梏,给俄罗斯的教师教育带来了改革和发展的契机。第二章是新世纪俄罗斯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背景分析。本章阐述了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政治、经济形势好转,国际化大趋势发展,转型初期教育改革的实践积累,教师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确立等,为俄罗斯教师教育改革带来的良好机遇。同时,也分析了由于俄罗斯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教育自身发展所面临的“双重选择”危机、教师培养质量不足、效益低下等问题的存在。第三章则是阐述了新世纪以来俄罗斯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主要从分级化教育管理结构、市场化教育管理机制,以及大学自主权提升等方面,论述了俄罗斯教师教育的管理机制改革;从打造连续教师教育体系、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的多元化师资培养机构网络和国家统一考试制度的建立和普及方面,论证了俄罗斯教师教育的培养机制改革;从新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目标定位、结构与内容选择和新课程体系的主要特征,对俄罗斯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描述;从完善制度建设、强化保障机制、完善教师教育的评价机制和努力构建国际化教师教育空间等方面,分析了俄罗斯教师教育改革过程中新型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第四章是采取案例分析的方式,介绍了俄罗斯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新举措。本章选取了在俄罗斯教师教育改革过程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师范类高校M大学作为案例,通过访谈和比较的方式,对该校新世纪以来教师教育所面临困境与挑战进行了分析,并对该校在师范生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教师教育学位制度改革,入学考试与准入制度改革,新课程体制改革,强化教学实习与实践等方面所进行的改革举措进行了阐述。另外,也对该校在完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方面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包括成立教学科研中心,打造开放、高效的现代信息环境,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师资队伍保障,国际化教育环境空间建设,完善资金投入机制等。并从入学制度改革、学士—硕士二级学位制度的实施、新课程体系构建、教育实践环节、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等方面,对M大学的教育改革举措的利弊得失,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第五章阐述了新世纪俄罗斯教师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及其特征。新时代赋予了俄罗斯教师教育的新使命,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文化情境的变迁,人本主义、人文主义、人道主义理念,以及职业化、专业化和实践能力观,成为教育发展的新的价值要求,并逐渐成为新世纪俄罗斯教师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教育优先、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人文主义等价值理念,以国家政策引导的方式,在教师教育改革中得以贯彻和实施,新的教师教育质量观逐步形成。因此,新世纪俄罗斯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特征,也就分别体现在教师教育的优先发展,国家意志在教师教育领域的回归,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人文主义理念的发展,以及职业化、专业化、实践能力和国际化发展等方面。第六章论述了新世纪俄罗斯职前教师教育改革对我国的启示和经验借鉴。纵观新世纪俄罗斯在职前教师教育领域的改革举措,在诸多方面都为我国职前教师教育改革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本章从突出教师职业意义、提高教师教育战略地位;转变教师教育价值观,关注人本主义取向和强化人文精神,培养时代需要的未来教师;构建新型教师教育体系,完善培养机制;借鉴连续性师范教育构想,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借力国际智力资源推动教师教育发展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通过这些经验与启示,为我国新时期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方向。

解瑞红[10](2018)在《转型期俄罗斯国立大学治理变革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进入社会转型期,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体系发生了剧烈的变革。社会转型打破了国立大学原有的内外部治理模式,使国立大学具有了新时期治理的新特点。新时期俄罗斯国立大学的治理体系发生了许多变化。外部治理方面,国家逐渐增加对国立大学的控制力度,通过加强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主导实施了一系列国家项目和计划,增加国家对大学的影响力,也保证使大学的发展符合国家的各种战略。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国立大学的治理体系是当前俄罗斯外部治理变革的主要特征。俄罗斯社会逐渐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大学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局面。市场和社会对国立大学增加影响的同时,也增加了国立大学的市场化行为,经济因素成为影响国立大学的重要因素,这一方面使国立大学拥有了更多的活力,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大学中如质量下降、短期效应等问题的出现,为此,国家不得不通过加强政策和法规建设进行引导。外部治理体系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同时,俄罗斯国立大学的内部治理体系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革,主要表现为大学的自主权增加,在教学、科研、行政、财务等方面享有比较宽泛的自主权;大学内部机构的职能发生了新的变化,在集体制和一长制的治理体系中,校长和学术委员会的权力在增加,国立大学中科研职能的重要性超过教学职能;国立大学基层组织中,系主任和教研室主任仍然是主要的管理者,但教师、学生、企业主、社会利益群体等主体也有机会参与到国立大学的共同治理中来,形成了一种协同治理的模式。本文比较系统、详实的阐述了俄罗斯国立大学从1992年俄罗斯独立以后的发展历程和治理体系的变革过程。总结出在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转型的历史时期国立大学治理的特点以及呈现的问题。运用社会转型理论、系统理论、治理理论、法人治理理论从俄罗斯文化和意识形态入手,揭示俄罗斯国立大学治理变革的原因,总结发展特点,对俄罗斯国立大学未来治理模式变革的方向进行展望。本文的主要观点与结论如下:1、国立大学是俄罗斯高等教育的主体,在俄罗斯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俄罗斯教育消费者而言,国立大学是首要的选择。国立大学代表着俄罗斯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和实力。2、俄罗斯独立后,国立大学治理的变革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转型之间是呈线性的。国家治理理念、治理模式的转型会直接影响国立大学的发展模式,在不同的转型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国立大学治理在每个历史阶段所呈现出的基本特征都是社会转型期的时代特征与俄罗斯民族主义交织在一起所决定的。俄罗斯国立大学的治理体系中充满了国家主义的特征,政府力量自上而下的对国立大学进行约束和控制,包括国立大学的市场化行为都是政府引导和控制的结果。国立大学的发展方向是由国家战略和政府需求来确定的,政府制定的教育政策引导国立大学的发展方向,使国立大学和政府利益诉求保持一致。在国立大学的外部治理体系中,政府仍然处于主导的强势地位,强行将国家战略和国立大学发展目标捆绑在一起。相对的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在国立大学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比较弱势。3、在当前社会,由于人口危机、非国立大学崛起、国立大学自身问题的存在使俄罗斯国立大学的发展受到了挑战。有挑战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机遇,国立大学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逐渐减少了对政府的依赖,开始成为独立的社会主体接触社会中的其它组织。这个过程中国立大学更加开放和多样化、更加富有活力。4、国立大学内部治理模式是外部治理模式的缩写,当前,民主化、分权化等理念也促使国立大学内部治理模式的改变,多种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正成为国立大学内部治理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

二、俄罗斯职业教育改革述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俄罗斯职业教育改革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建设:俄罗斯的经验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俄罗斯职业教育国家教育标准的结构与内容
    (一)俄罗斯职业教育国家教育标准的基本结构
    (二)关于教育方案结构与实施条件的基本要求
    (三)关于完成教育方案后预期结果的基本规定
二、俄罗斯职业教育国家教育标准的开发与实施
    (一)俄罗斯职业教育国家教育标准的开发机构
    (二)俄罗斯职业教育国家教育标准的开发流程
    (三)俄罗斯职业教育国家教育标准的实施路径
三、借鉴俄罗斯职业教育国家教育标准建设的适切性
    (一)俄罗斯职业教育国家教育标准建设的特点
        1. 以能力本位为标准建设导向
        2. 形成权责分明的完整建设机制
        3. 强调自上而下标准化的质量控制体系
    (二)我国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建设问题
        1. 能力要求体现不足,内容质量尚不统一
        2. 开发主体有待完善,开发机制模糊不清
        3. 标准体系尚未形成,具体实施效果不佳
    (三)俄罗斯经验对于解决我国问题的适用效度
四、我国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建设与完善的对策
    (一)对接职业标准,强调“职业性+教育性”的内容导向
    (二)调整组织机构,完善“多方参与,各司其职”的开发机制
    (三)关注最低标准,形成“统一性+灵活性”的层级关系

(2)俄罗斯档案教育发展历史与现实特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2章 俄罗斯档案教育的发展历史
    2.1 俄国早期的档案教育传统(18世纪——19世纪中叶)
        2.1.1 专职档案保管员的出现
        2.1.2 师徒制:早期档案保管员的培训
    2.2 俄国近代档案教育的创建(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2.2.1 “处于危险中的档案”
        2.2.2 卡拉乔夫的贡献
        2.2.3 档案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2.3 苏联现代档案教育的建立与规模化发展(20世纪20年代——80年代)
        2.3.1 十月革命后苏联档案事业稳步发展
        2.3.2 莫斯科档案学院成立
        2.3.3 苏联现代档案教育的规模化发展
    2.4 俄罗斯当代档案教育的变革发展(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
        2.4.1 社会转型与信息技术发展需要新型档案人才
        2.4.2 “大职教观”:档案高等教育纳入职业教育范畴
        2.4.3 专业改革:从“历史档案学”到“文件学与档案学”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俄罗斯档案教育的现实特色
    3.1 职业化取向
        3.1.1 重视档案职业意识的培养
        3.1.2 以职业胜任力培养为导向
        3.1.3 倡导终身教育的职业教育理念
    3.2 体系化发展
        3.2.1 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3.2.2 档案中等职业教育:强调职业技能
        3.2.3 档案高等职业教育:重视行业前沿
        3.2.4 档案高等后职业教育:保障终身学习
    3.3 开放式教育
        3.3.1 提倡开放式教育理念
        3.3.2 赋予高校高度的办学自主权
        3.3.3 建设开放性的师资队伍
    3.4 多样化教学
        3.4.1 课程设置多样化
        3.4.2 教学形式多样化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比较与思考:对我国档案教育的启示
    4.1 重视档案实践教育
    4.2 完善层次化的教育培训体系
    4.3 建立开放式的师资队伍
    4.4 创新档案教学形式
    4.5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俄罗斯部分档案教育机构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中俄两所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一)我国体育院校硕士生培养日益发展,但尚需不断完善
        (二)俄罗斯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独具特色
        (三)两所“顶尖”体育院校具有代表性,比较结果具有互鉴意义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相关研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四、相关概念界定
        (一)培养
        (二)硕士研究生培养
    五、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俄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历程的回顾
    一、我国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历程
        (一)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起步阶段(1949-1959)
        (二)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独立探索阶段(1960-1966)
        (三)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停滞与恢复阶段(1967-1985)
        (四)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稳步与快速发展阶段(1986 年以后)
    二、俄罗斯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历程
        (一)二战前硕士研究生培养概况(1804-1945)
        (二)二战后至苏联解体研究生的培养(1946-1991)
        (三)苏联解体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1992-2002)
        (四)“博洛尼亚进程”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2003 至今)
第三章 中俄两所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相关要素分析
    一、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相关要素
        (一)教育思想与理念
        (二)培养目标
        (三)专业设置
        (四)课程体系
        (五)培养过程
        (六)质量评价
    二、俄罗斯国立体育、运动、青年与旅游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相关要素
        (一)教育思想与理念
        (二)培养目标
        (三)专业设置
        (四)课程体系
        (五)培养过程
        (六)质量评价
第四章 中俄两所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比较分析
    一、中俄两所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教育思想的比较
        (一)共性方面
        (二)差异方面
    二、中俄两所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比较
        (一)总体目标定位一致
        (二)具体目标存在差异
    三、中俄两所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设置的比较
        (一)体育类专业设置差异较大
        (二)非体育类专业设置相似度较高
    四、中俄两所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比较
        (一)学制与学分不同
        (二)课程设计不同
        (三)实践、科研活动占比不同
    五、中俄两所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比较
        (一)招考方式有很大区别
        (二)培养方式大同小异
        (三)毕业及学位授予基本相同
    六、中俄两所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质量评价的比较
        (一)外部质量评价体系方面的异同
        (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方面的异同
第五章 中俄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互鉴与启示
    一、互鉴方面
        (一)两所体育院校学科(专业)设置具有较强互补性
        (二)两所体育院校培养过程各具特色
        (三)两所体育院校在质量评价方面各具特色
    二、启示方面
        (一)“北体大”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俄体大”培养目标针对性较强且注重学生高层次品质培养
        (三)“俄体大”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灵活性和系统性更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经合组织教育政策评议项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选题缘由
        1.2.1 经合组织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大
        1.2.2 探究经合组织教育政策评价逻辑
        1.2.3 为我国教育政策评估研究提供发展契机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文献综述
        1.3.2 国外文献综述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设计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经合组织教育政策评议项目的发展
    2.1.20 世纪60 年代:初步形成
    2.2.20 世纪70-80 年代:迅速发展
    2.3.20 世纪90 年代:初具规模
    2.4.2000 -2010 年:数据治理新模式
    2.5.2010 年至今:深化影响力
    2.6.本章小结
第3章 经合组织教育政策评议项目的实施特点
    3.1 .政策评议筹划:前期准备充足
        3.1.1 .重视背景的指导作用
        3.1.2 .项目和人员具有针对性
    3.2 .政策评议过程:反复调查
    3.3 .政策评议资源:数据系统健全
    3.4 .政策评议主体:国际合作为主
    3.5 .政策评议标准:多元统一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经合组织教育政策评议项目的影响和局限
    4.1 .影响
        4.1.1 .引导科学决策
        4.1.2 .优化资源分配
        4.1.3 .扩大全球影响力
    4.2 .局限
        4.2.1 .带有强制性嫌疑
        4.2.2 .过分强调经济功能
        4.2.3 .政策建议趋同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启示
    5.1 .形成完整的评议程序
    5.2 .建立教育政策信息资源库
    5.3 .谨慎解读教育政策评议报告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社会文化视域下俄罗斯职业教育的历史变迁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沙皇时期:16世纪中叶——十月革命胜利前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制的初步形成
        1. 彼得一世(1721—1725年)时期。
        2. 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时期。
        3. 亚历山大二世(1855—1881年)时期。
    (二)职业教育具备为大国沙文主义军备、扩张的“服务性”
二、前苏联时期:十月革命后——前苏联解体前
    (一)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已产生
    (二)职业教育凸显“集体性”
三、现代俄罗斯时期:前苏联解体——至今
    (一)职业教育体系的调整与变革
        1. 解体初期(1992—1999年)。
        2.20世纪以来(2000年—至今)。
    (二)职业教育体现“多样性”
        1. 职业文化观:阶层性。
        2. 主流社会思潮:兼容性。
        3. 多样教育思潮:社会性、民主性和终身性。
四、反思

(6)“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一带一路”产生背景
        1.1.2 “一带一路”视角下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必要途径
        1.1.3 “一带一路”视角下陕西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内在需求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方案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案
2.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一带一路”建设内涵
        2.1.1 “一带一路”建设理念
        2.1.2 “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模式
        2.1.3 “一带一路”建设机遇
    2.2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及其国际交流合作
        2.2.1 职业教育
        2.2.2 高等职业教育
        2.2.3 高等职业院校国际交流合作
        2.2.4 高等职业院校国际交流合作评价指标
    2.3 理论基础
        2.3.1 SWOT分析法
        2.3.2 戴维斯分类法
    2.4 本章小结
3.陕西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发展现状与分析
    3.1 陕西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情况分析
        3.1.1 省市参与度指数评价指标介绍
        3.1.2 陕西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情况分析
        3.1.3 陕西省高职院校基本情况分析
    3.2 陕西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现状
        3.2.1 陕西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形式
        3.2.2 陕西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特点
    3.3 陕西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影响因素分析
        3.3.1 陕西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优势分析
        3.3.2 陕西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劣势分析
        3.3.3 陕西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外部机遇
        3.3.4 陕西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面临的挑战
    3.4 陕西省一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典型个案分析
        3.4.1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合作经验
        3.4.2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合作经验
        3.4.3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经验
        3.4.4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合作经验
    3.5 本章小结
4.“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基本经验与启示
    4.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国合作情况分析
        4.1.1 国别合作度指数评价指标介绍
        4.1.2 合作情况分析
    4.2 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
        4.2.1 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特点
        4.2.2 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经验
    4.3 俄罗斯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
        4.3.1 俄罗斯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特点
        4.3.2 俄罗斯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经验
    4.4 韩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
        4.4.1 韩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特点
        4.4.2 韩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经验
    4.5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启示
        4.5.1 借鉴先进职教模式,结合国家特色进行“本土化”
        4.5.2 交流合作是经济全球化下高职院校提升影响力的重要策略
        4.5.3 多方合作是高职院校提升国际影响力最有效途径
    4.6 本章小结
5.“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发展策略
    5.1 陕西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发展理念及目标
        5.1.1 陕西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发展理念
        5.1.2 陕西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发展目标
    5.2 陕西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发展机制
        5.2.1 陕西省高职院校SWOT要素组合分析
        5.2.2 陕西省高职业院校国际交流合作推进机制
    5.3 陕西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发展路径
        5.3.1 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强化政府和院校主体功能
        5.3.2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师生国际化交流水平
        5.3.3 积极开展特色品牌建设,构建特色品牌专业学科群
        5.3.4 联合“走出去”企业开发国际标准,开创人才培养新模式
        5.3.5 建立信息交流新机制,增强信息互通渠道
    5.4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相关成果
陕西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发展研究访谈提纲

(7)俄罗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层级体系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
        1.世界各国普遍关注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2.俄罗斯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经验值得借鉴
        3.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视角需扩大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国内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综述
        2.国外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综述
        3.俄罗斯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述评
    (四)核心概念界定
        1.高技能人才
        2.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3.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五)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俄罗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历史嬗变
    (一)沙皇时期:16世纪中叶—十月革命胜利前
    (二)前苏联时期:十月革命后—苏联解体前
三、俄罗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社会背景
    (一)经济发展战略转型
        1.提倡创新型经济发展路径
        2.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人力资本整体匮乏
        1.劳动力资源不充裕
        2.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三)多样教育思潮浸染
        1.教育的“解国家化”思潮
        2.职业教育民主化思潮
        3.全球主义职业教育思潮
四、俄罗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层级体系
    (一)初始层级
        1.普通教育(Общее образование)
        2.中等职业教育(Среднее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е образование)
    (二)关键层级
        1.应用型本科(Прикладной бакалавриат)—以圣彼得堡国立电工大学为例
        2.高等和大学后职业教育(Высшее и послесреднее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е образование)
    (三)质变层级
        1.以企业为主导
        2.以职业培训中心为主导
五、俄罗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机制
    (一)管理机制
        1.利益主体共同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
        2.积极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相关预测
    (二)保障机制
        1.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
        2.加强宏观政策的引导
    (三)评价与激励机制
        1.充分注重高技能人才培养多方评价
        2.重点发挥世界技能大赛的引领效力
六、俄罗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色与经验
    (一)前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起点,促进普职教育有效衔接
    (二)精准匹配专业与职业标准,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三)企业健全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观,侧重双重培养目标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俄联邦国家资格框架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进及其逻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与问题提出
        (一) 研究缘起
        (二) 问题提出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 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
        (二)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专业化
        (三)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历史分期
    三、文献综述
        (一) 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
        (二) 教师教育机构转型与认证研究
        (三) 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与认证研究
        (四)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设置研究
        (五) 教师专业标准研究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师范教育初创
    第一节 师范教育的萌芽
        一、师范教育思想的萌芽
        二、师范教育的初步实践
        三、师范教育理论的移植与探索
    第二节 封闭师范教育制度的创立
        一、钦定:自上而下颁布
        二、奏定:自上而下推行
        三、独立设置的师范教育体系形成
        四、师范教育公费制度与自费制度并存
        五、管理师范教育的教育行政体制建立
    第三节 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一、中等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二、高等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三、实业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第四节 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
        一、初级师范学堂课程设置
        二、女子师范学堂课程设置
        三、优级师范学堂课程设置
        四、优级师范选科学堂课程设置
        五、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第五节 教员任用检定制度与培训制度
        一、教师任用制度和检定制度
        二、教师培训制度
    第六节 初创时期师范教育的特色与不足
        一、嫁接的师范教育思想
        二、封闭的师范教育体制
        三、师范教育办学质量总体不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师范教育曲折发展
    第一节 师范教育制度的曲折变迁
        一、封闭师范教育制度的初步发展(1912-1922年)
        二、开放师范教育制度的曲折发展(1922-1927年)
        三、上下结合的独立师范教育制度的探索(1927-1949年)
    第二节 民国时期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
        一、独立师范教育机构的建立与发展(1912-1922年)
        二、多元开放的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1922-1927年)
        三、独立师范教育机构的复兴(1927-1949年)
        四、女子师范教育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五、实业教员养成所的建立
    第三节 民国时期师范教育课程的演进
        一、封闭的师范教育课程(1912-1922年)
        二、开放的师范教育课程(1922-1927年)
        三、多元的师范教育课程(1927-1949年)
        四、女子师范教育课程设置
        五、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第四节 教师检定制度与教师培训制度
        一、教师检定制度
        二、教师培训制度
    第五节 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师范教育实践
        一、根据地师范教育的创建与发展
        二、解放区师范教育的发展
    第六节 师范教育逐步走向专业化
        一、启蒙到专业
        二、探索与不足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师范教育重建
    第一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制度的探索与发展
        一、建国初期师范教育制度的建立(1949-1966年)
        二、文革期间师范教育制度的衰落(1966-1978年)
        三、改革开放时期师范教育制度的重建(1978-1999年)
    第二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
        一、独立封闭师范教育机构的重建与发展(1949-1966年)
        二、文革期间师范教育机构严重削弱(1966-1976年)
        三、改革开放时期多元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1976-1999年)
    第三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专业设置演变
        一、建国初期师范专业设置
        二、改革开放期间师范教育专业设置
    第四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课程的变迁
        一、建国初期师范教育课程设置(1949-1966年)
        二、文革期间师范教育课程设置(1966-1976年)
        三、改革开放时期师范教育课程设置(1976-1999年)
        四、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第五节 教师资格制度与职后教师培训制度
        一、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二、教师培训制度
    第六节 师范教育在繁荣中式微
        一、师范教育的发展特色
        二、师范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教师教育转型
    第一节 教师教育转型政策演进
        一、综合化
        二、开放化
        三、高端化
        四、一体化
    第二节 教师教育转型实践
        一、综合化:师范院校向综合化发展
        二、开放化:综合性院校参与教师教育
        三、高端化:教师教育院校和培养层次升级
        四、一体化: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逐渐融合
    第三节 师范专业设置与认证
        一、师范专业设置
        二、师范专业认证
    第四节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建立
        一、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第五节 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职后培训制度
        一、教师资格认定制度
        二、教师职后培训制度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逻辑
    第一节 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历史逻辑
        一、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制度变迁分析
        二、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路径演化
    第二节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理论逻辑
        一、教师教育基本规律
        二、教师专业发展规律
        三、教师教育的二重性
    第三节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实践逻辑
        一、国家宏观层面:建立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制度体系
        二、地方中观层面: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
        三、学校微观层面:践行教师教育专业化制度
        四、完善教师教育治理机制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9)新世纪俄罗斯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师道长存——教师教育的重要地位
        (二)时代发展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需求
        (三)俄罗斯教师教育发展的独特性
        (四)笔者研究的兴趣所在
    二、研究价值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价值
    三、概念界定
        (一)师范教育
        (二)教师教育
        (三)俄罗斯的“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
        (四)职前教师教育
        (五)教师教育政策
    四、文献综述
        (一)关于教师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的研究
        (二)关于俄罗斯教师教育改革的研究
        (三)关于俄罗斯教师教育相关政策研究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六、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20世纪末的俄罗斯教师教育回眸
    一、打破樊篱:社会转型对教师教育的影响
        (一)民主化的政治体制变革
        (二)市场化的经济体制趋势
        (三)多元化意识形态初现
    二、破而后立:新教师教育模式的雏形
        (一)人本主义价值理念和个性化教师教育观的建构
        (二)国家指导性法规政策的出台
        (三)教师教育管理体制的更新
        (四)高等教育投入多元化
        (五)构建多层级、互融通的教师教育体系
    三、奠基与挑战:转型初期教师教育改革的成就与问题
        (一)奠基—教师教育改革的成就
        (二)挑战—教师教育改革的问题
第二章 新世纪俄罗斯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背景分析
    一、新世纪俄罗斯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社会背景
        (一)政治形势好转,奠定了夯实的社会基础
        (二)经济全面复苏,提供了良好的经济保障
        (三)博洛尼亚进程为职前教师教育改革提供新动力
    二、新世纪俄罗斯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教育背景
        (一)实践基础——转型初期的教育变革成果
        (二)新挑战——基础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三)政策保障——教师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确立
    三、职前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变革的要求
        (一)优质生源不足,教师教育专业消极选择危机
        (二)师范生职业能力不足,培养质量有待提升
        (三)教师教育效益低下,师范类高校改革势在必行
        (四)国际化水平不足,提出新的教师教育发展要求
第三章 新世纪俄罗斯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举措
    一、职前教师教育管理机制改革
        (一)分级化教育管理结构的建立
        (二)以市场为主导的教育民主化管理机制形成
        (三)大学自主权提升
    二、职前教师教育培养机制改革
        (一)打造连续职前教师教育培养体系
        (二)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的多元化师资职前培养机构网络
        (三)引入及普及国家统一考试制度
    三、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一)新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目标定位
        (二)新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与内容选择
        (三)新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主要特征
    四、新型职前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一)完善职前教师教育制度建设
        (二)强化职前教师教育保障机制
        (三)完善职前教师教育的评价机制
        (四)努力构建国际化教师教育空间
第四章 新世纪俄罗斯职前教师教育改革个案呈现
    一、职前教师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生源危机
        (二)师范生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
        (三)师范生就业问题
    二、职前教师教育专业改革新举措
        (一)师范生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二)职前教师教育学位制度改革
        (三)实施灵活、多元的入学考试与准入制度
        (四)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五)强化实践性特征,完善实习实践环节
    三、职前教师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改革举措
        (一)成立教学科研中心
        (二)打造开放、高效的现代信息环境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五)努力构建国际化教育环境
        (六)完善资金投入机制
    四、M大学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评鉴
        (一)入学制度改革的分析
        (二)学士-硕士二级学位制度的实施的利弊分析
        (三)新课程体系的认识
        (四)教育实践环节的现实与理想还存在差距
        (五)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的得失
第五章 新世纪俄罗斯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及特征
    一、俄罗斯职前教师教育改革价值取向确立
        (一)强化职前教师教育的人本化培养理念
        (二)关注职前教师教育的人文精神
        (三)彰显职前教师教育人道主义思想
        (四)凸显职前教师教育师范性与专业性
    二、新世纪俄罗斯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特征
        (一)确立了俄罗斯教师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二)国家意志回归成为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特征
        (三)人本化理念强化了职前教师教育的个性化发展目标
        (四)人文化思想体现了职前教师教育发展的道德精神诉求
        (五)全纳教育理念蕴含了职前教师教育发展的人道主义思想
        (六)重视教学实践,强调反思教育
        (七)国际化成为俄罗斯职前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助力因素
第六章 新世纪俄罗斯职前教师教育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一、突出教师职业意义,提高教师教育战略地位
    二、转变教师教育价值观,培养新时代需要的未来教师
        (一)关注人本化取向,推进职前教师教育个性化发展
        (二)强化人文精神,拓深职前教师教育内涵发展
    三、构建新型职前教师教育体系,完善培养机制
        (一)优化课程结构体系,保障职前教师教育培养质量
        (二)构建多元化招生方式,规范教师教育准入制度
        (三)完善组织管理机制,提升职前教师教育改革效力
    四、借鉴连续性师范教育构想,推进职前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
        (一)正确解读连续性教师教育,深入理解其本质与内涵
        (二)积极构建连续性教师教育体系,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
    五、推进国际化进程,借力国际资源推动职前教师教育发展
        (一)积极引进国际教育资源,助力职前教师教育发展
        (二)构建教师教育国际化管理体系和服务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后记
在学校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创作情况

(10)转型期俄罗斯国立大学治理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一、选题的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梳理
        一、转型期
        二、俄罗斯国立大学
        三、治理、统治与管理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俄罗斯大学外部治理研究
        二、俄罗斯国立大学内部治理研究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理论基础
        一、系统理论
        二、治理理论
        三、社会转型理论
第二章 转型期俄罗斯国立大学治理变革的背景
    第一节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转型
        一、政治体制转型
        二、经济体制转型
        三、社会文化转型
        四、意识形态的转型
    第二节 全球化与世界教育服务市场
        一、全球化的特征
        二、世界教育服务市场
    第三节 国际化与教育一体化
        一、支持国立大学国际化发展的相关法规
        二、国立大学国际化的具体措施
        三、国立大学国际化的其它形式和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俄罗斯国立大学发展与变革中面临的挑战
        一、俄罗斯国立大学的发展
        二、俄罗斯国立大学发展困境与多元经费体制的建立
        三、国立大学治理变革中的挑战
第三章 转型期俄罗斯国立大学外部治理的变革
    第一节 国立大学治理中政府体系的变革
        一、机构和管理权限划分的轨迹
        二、政府治理变革的历程和模式
        三、政府治理内容和方法的变革
        四、政府治理的主要项目和措施
        五、政府治理的权力变革
    第二节 国立大学治理中市场体系的变革
        一、市场及教育市场化
        二、市场在国立大学治理中的发展历程
        三、办学体制改革—市场介入国立大学的开端
        四、管理体制改革—赋予市场参与国立大学治理的权力
        五、经费体制改革—市场参与国立大学治理的可能
        六、科研体制改革—市场参与国立大学治理的潜在形式
        七、教育产品的变革—市场对大学治理变革的导向
    第三节 国立大学治理中的政府、市场多元关系的重构
        一、政府、市场和国立大学的关系
        二、政府、市场和国立大学关系变革的发展时期
    小结
第四章 转型期俄罗斯国立大学内部治理的变革
    第一节 “自治权”: 国立大学内部治理的基础
        一、国立大学自治权的变革历程
        二、国立大学自治权的法律规定
        三、国立大学自治权特点
    第二节 国立大学内部治理权力的变革
        一、从有到无的自主招生权
        二、相对自由的教学自主权
        三、从无到有的科研自主权
        四、有限的行政自主权
        五、分化的财政自主权
    第三节 国立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变革
        一、国立大学的领导体制的变革
        二、国立大学管理体制的结构及职能
        三、国立大学的组织机构的变革
    第四节 国立大学协同治理模式的建构
        一、教师成为国立大学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主体
        二、学生有了学校事务参与权
        三、社会主体成为大学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节 国立大学内部治理情况的微观透视
        一、莫斯科国立大学的内部治理体系
        二、国立克麦罗沃大学的校长和她的工作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一、俄罗斯国立大学外部治理的基本特征
    二、俄罗斯国立大学内部治理的基本特征
    三、俄罗斯国立大学治理变革对我国的启示
    四、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四、俄罗斯职业教育改革述评(论文参考文献)

  • [1]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建设:俄罗斯的经验与启示[J]. 林玥茹,奥尔加·罗曼诺娃,石伟平. 现代教育管理, 2021(07)
  • [2]俄罗斯档案教育发展历史与现实特色研究[D]. 孙志莹. 山东大学, 2021
  • [3]中俄两所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比较研究[D]. 李再娣.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4]经合组织教育政策评议项目研究[D]. 李超然.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5]社会文化视域下俄罗斯职业教育的历史变迁及特征分析[J]. 周玉婧,陈明昆,仇梦华. 职教通讯, 2019(19)
  • [6]“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发展策略研究[D]. 梁林园.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7]俄罗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层级体系与机制研究[D]. 周玉婧.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2)
  • [8]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进及其逻辑研究[D]. 李铁绳.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8)
  • [9]新世纪俄罗斯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研究[D]. 夏辽源.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9)
  • [10]转型期俄罗斯国立大学治理变革研究[D]. 解瑞红.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4)

标签:;  ;  ;  ;  ;  

俄罗斯职业教育改革回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