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理论在脑瘫患儿功能训练中的应用

行为主义理论在脑瘫患儿功能训练中的应用

一、行为主义理论在小儿脑瘫功能训练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吕洪玲[1](2021)在《行为塑造法对脑瘫儿童进食能力的干预研究》文中提出运用个案研究法对一名脑瘫儿童用汤匙进食的能力进行为期近3个月的行为塑造,结合手部协调训练的干预,验证行为塑造法对脑瘫儿童进食情况的干预效果。研究发现行为塑造法能提高脑瘫儿童的精细动作能力,从而有效改善儿童用汤匙进食的能力,并对行为塑造法的使用提出相关建议。

温雯[2](2021)在《游戏治疗在儿童语言障碍康复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游戏治疗在儿童语言障碍康复中的应用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研究体系。本研究回顾了游戏治疗应用于儿童语言障碍康复领域的相关研究,分析了游戏治疗在儿童语言发展和语言障碍康复中的作用,探究了该领域现有研究的不足,并进行了研究展望。

侯巧婷[3](2020)在《普拉提融入4-5岁幼儿体育活动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2019年国务院颁布《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幼儿体育的发展需以完善幼儿体育项目与器材标准体系为基础。虽然我国幼儿体育的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近20年我国幼儿身体素质呈现出“外强中干”的态势,生活方式以及行为习惯等对幼儿发育的影响无处不在。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迫切需要本土化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作为支撑,来促进我国幼儿体育的发展。为探究促进幼儿大肌肉群动作能力发展的方法,提高我国幼儿基本动作技能,本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调查访问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问题进行论证。以动作发展、掌握学习理论、幼儿心理学理论为理论基础,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策略等几个方面入手,运用普拉提元素对幼儿体育活动进行设计与实践。主要采用实验法,以福州市某幼儿园中班74名幼儿为实验对象,进行21周的体育活动干预,并在干预前和第21周结束后进行相关数据的测量与收集。采取组间实验设计,自变量为体育活动(包括融入普拉提元素的体育活动和常规体育活动),因变量为幼儿粗大动作能力(学龄前儿童粗大动作发展评价量表得分),主要通过粗大动作发展量表测试幼儿的移动能力、物体控制能力、姿势控制能力三个维度上的发展水平。研究结果:(1)对照班与实验班10项指标前后测试成绩经过t检验分析,结果发现:实验前直线跑(p=0.521)、连续双脚跳(p=0.806)、立定跳远(p=0.770)、单脚跳(p=0.839)、原地拍球(p=0.468)、踢球(p=0.800)、单手投球(p=0.143)、双手接球(p=0.344)、单脚站(p=0.170)、侧身滚(p=0.151)10项指标p值均为p>0.05,无显着性差异。实验后直线跑(p=0.001)、连续双脚跳(p=0.028)、立定跳远(p=0.001)、单脚跳(p=0.034)、原地拍球(p=0.026)、踢球(p=0.921)、单手投球(p=0.032)、双手接球(p=0.062)、单脚站(p<0.001)、侧身滚(p<0.001)10项指标中仅有踢球与双手接球p>0.05,不具有显着性差异,其中原地拍球(p=0.026),对照班成绩优于实验班,其余指标均为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2)普拉提活动在踢球与接球这2个项目(p>0.05)上差异不显着;在原地拍球项目上,常规体育活动效果优于普拉提活动。(3)实验后,对照班和实验班10项粗大动作能力指标成绩都有所提高。实验班的整体成绩优于对照班的整体成绩,即融入普拉提元素的幼儿体育活动效果显着。研究结论:结论一:以动作发展理论和普拉提运动科学原理为基础,选择适合幼儿的普拉提动作,设计幼儿体育活动,具有安全性、科学性、推广性,可促进幼儿动作发展。结论二: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五大领域目标设计幼儿普拉提活动,提出适应、提升、巩固三个阶段目标,在此基础上确定基本动作技能与普拉提基础动作两大教学内容,强调安全性、趣味性等七大教学原则,教学评价注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运用游戏策略与家长教学策略,构建出与幼儿身心发展相匹配的普拉提活动理论体系。结论三:普拉提活动实验干预,对4-5岁幼儿的粗大动作能力有促进作用,在移动能力及姿势控制能力上效果明显(p<0.05),将其应用于幼儿园可行性高。

石梦妮[4](2020)在《马术运动干预自闭症和脑瘫儿童的单被试实验研究》文中认为

秦晋[5](2020)在《感觉统合训练对构音障碍儿童送气音矫正的个案研究》文中认为送气音的发音错误是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的显着表现之一,它与儿童的语言、心理、认知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根据所查资料表明,可以通过教学进行矫正提升功能性构音障碍发音能力,目前,国内对送气音的矫正多以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或以英语中的元音、辅音作为目标音进行教学,且干预效果较好,具有可操作性。因此,本研究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汉语拼音以发音方式进行分类,选定送气音作为干预目标音,进行干预训练,以期提升该类儿童发音能力。本研究选取一名6岁患有功能性构音障碍的男性儿童作为干预对象,研究采取ABA实验设计,自变量为感觉统合训练,因变量为送气音,包括/p/、/t/、/k/、/q/、/ch/、/c/这六个音节。研究者通过对6个送气音进行特征分析,统计各音节错误量,分析各个音节错误发音方式,并根据研究结果,对6个送气音干预成效进行讨论。研究结果显示,6个送气音在干预期的成绩均明显高于基线期;维持期间,被试在/p/、/t/、/ch/的维持期数据上均与干预期评估数在据保持一致,而/c/、/q/、/k/的数据较干预期有一定下降,但仍明显高于评估期数据;这表明感觉统合训练对功能性构音障碍具有一定的立即、维持与泛化成效。最后研究者对本次研究局限进行阐述,并提出研究与教学建议。

吕宛容[6](2020)在《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建筑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各国自闭症的发生率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以1%的发生率保守估计,目前我国的自闭症患者已有一千万人左右,其中有二百万的儿童患者,且男性患者数量约为女性患者数量的四倍。研究表明,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群体分为三种不同的病理程度,在经过科学的康复训练后,重度患者能够自理,中度患者能够掌握一些生存技能,而轻度患者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随着专家们对于自闭症康复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一个普遍的观点认为康复环境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治疗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而目前我国专业的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些专业机构往往存在着室内空间分布不合理、特殊教育教学资源不足、软硬件设施不完备等问题,对于康复环境的设计并没有很重视。自闭症的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适宜的空间环境能够对康复治疗效果起到促进作用。近年来,我国的自闭症儿童确诊数量呈现惊人的增长趋势,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类特殊群体的广泛关注,因此,更应该重视自闭症儿童康复环境的建设,以提高其康复治疗效率。本课题试图从自闭症患儿的生理、心理特征出发,以建筑学为基础,结合心理学、人体工程学、医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采取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我国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的现状进行深入考察,并以此为依据,探索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在选址、规模、功能分区、空间组成、各功能房间等方面的合理化、科学化、人性化的建筑设计原则。本课题首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等方式,对自闭症儿童的障碍特征和目前我国对于自闭症的主要治疗方法进行归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自闭症儿童康复治疗对空间的需求;其次,通过对我国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的现状进行深入考察,发现目前我国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在建筑设计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最后,结合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所得的资料,从选址与规划、康复空间设计两个方面入手,提出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在选址和规划时应遵循的原则,并且对主要功能房间进行了详细介绍分析,得出相应的设计要点,并绘制平面示例图进一步说明,总结出能够提高自闭症儿童康复治疗效率的建筑设计原则,为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的建筑设计、改造项目提供参考借鉴,以期帮助更多的自闭症患儿恢复健康,融入社会生活。

康玉江[7](2020)在《学龄前特殊儿童球类游戏课程设计与实证》文中指出在“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的指导思想下,学龄前特殊儿童的早期干预越来越得到重视。学龄前特殊儿童的运动能力间接或直接影响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但目前针对这个群体的教育中缺少相关的游戏或运动课程。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及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球类运动康复课程进行理论设计与实践论证。以公平正义、全面发展、行为矫正、动作发展以及适应体育等理论为课程的理论指导,设计出提升学龄前特殊儿童身体素质、感觉统合训练、社会交流以及培养性格等方面能力的球类运动康复课程。并在为期18个月的康复教育后,对实验前后参与球类游戏课程幼儿的姿势、移动、事物控制能力、抓握、视觉运动统合能力、认知、情感表达以及社交互动能力等方面数据进行了分析与配对T检验,并结合教师与家长的访谈,结果发现:科学的球类运动康复课程设计和实施不仅有助于增强学前特殊儿童的体质,还能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综合感官能力,并且帮助他们获得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推动特殊儿童融入社会。球类游戏康复课程为今后研究运动康复与特殊教育学、学前教育学、康复医学的融合做了有力的支持。

肖廷廷,文美芬,权褔实,李宁,陆艳[8](2019)在《同伴学习策略在学龄前脑瘫儿童个别化训练中的应用》文中认为该研究基于一名学龄前脑瘫儿童的认知教育与言语康复展开研究。利用访谈法、测验法、观察法和个别化教育计划记录表法等来收集儿童各方面数据资料,从而得到同伴学习策略应用于学龄前脑瘫儿童个别化训练的效果分析。从训练效果来看,儿童经过十天的个别化训练,认知能力明显提高,言语功能也有所改善。训练过程中,儿童注意力容易被转移,研究者将通过采用竞写、朗读,创设安静的训练环境等方法提高了儿童注意力持续时间与学习主动性,学龄前脑瘫儿童认知与言语能力得到改善。

丰云舒[9](2018)在《从情志之恐论治强迫症的理论与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强迫症是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的精神心理门诊常见疾病。患者感受到自身反复的想法或冲动,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非常焦虑与痛苦。该病起病隐匿,一旦发病,会使患者社会功能受损,给家庭社会带来负担。在世界范围内,是中青年人群中疾病负担最重的20种疾病之一。通过对情志理论研究的综述,发现情志之恐是强迫症状发生发展的因素,其心理、生理病理机制中与恐惧相关,并且与成长经历中的恐惧体验有关。情志之恐的理论对恐惧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应用较多,如果将调节情志之恐的思想理论与方法应用到强迫症治疗中,会提高临床疗效,对充实中医、中医心理学对强迫症的认识有重要意义。目的1.明确中医对情志之恐、强迫症的认识,恐志与强迫症发生发展的认识,明确强迫症人群的情志之恐发育特点,提出从恐论治强迫症治疗思路。2.观察从中医心理学情志之恐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拓展中医治疗强迫症思路,并提供有效方法。研究方法1理论研究分为文献研究与量表调查研究两部分。文献研究部分用文献学研究方法,结合医学、部分史学文献整理探索古代情志之恐与强迫症的认识与治疗方法。明确古人对情志之恐自身发育的规律性与对强迫症发生发展作用的认识,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指导。量表研究为补充文献研究中对成长中情志之恐与强迫症发生发展的内容不足。以强迫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横断调查法,方便取样,使用Y-BOCS、SCL-90、MMPI以及广安门忆溯性人格发展问卷(WMPI)部分量表为研究工具,有效问卷141份。研究强迫症患者情志之恐与严重程度、症状、人格特征的相关性,与心理发展过程中情志之恐的相关性与异常发展规律。2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纳入门诊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研究组采用TIP治疗,对照组采用ERP治疗。每周两次,共8周。以Y-BOCS为主要疗效指标,SCL-90、MMPI为次要疗效指标观察改善情况。结果1理论研究1.1文献研究发现,情志之恐包括惊与恐两方面。故本研究的恐志包括内在恐惧体验与外界因素所致之惊恐,但不在具体用词上区分。情志之恐的产生与五脏,风水火痰等病理因素,志、欲求、思虑、行为等心理因素,先天禀赋及运气等因素相关。恐致病的机制从伤神、伤精、伤气、伤志等方面。强迫症在古代文献被记载为郁病、卑惵、心疾、水淫等。情志之恐对强迫症发病有两个层面,一为症状层面的恐偏胜生疑,使得病情发生发展,二为人格特征层面“畏惧深”,明确指出“所惧非天性”,强迫症患者的恐志是后天发展而来。1.2量表调查研究结果显示,Y-BOCS总分、强迫行为因子、强迫思维因子、SCL-90强迫症状因子与SCL-90其他各因子均有显着相关性,Y-BOCS总分、强迫行为因子、强迫思维因子与恐怖、焦虑、抑郁因子均有有中度相关,SCL-90强迫症状因子与SCL-90其他各因子均有中度以上相关。Y-BOCS强迫行为因子与MMPI临床量表的Pt、Sc、Ma、Si分量表相关;Y-BOCS强迫思维因子与D、Pt、Sc、Si量表显着相关;Y-BOCS总分与D、Pt、Sc、Si量表显着相关;SCL-90强迫症状因子除Pa、Ma外均有相关性。考察强迫症状与WMPI的相关性。Y-BOCS强迫行为因子与青年莫名恐惧相关。Y-BOCS强迫思维因子与自然恐惧、人际恐惧、童年与青年人际恐惧、青年莫名恐惧相关。Y-BOCS总分与人际恐惧、童年人际恐惧、青年莫名恐惧相关。SCL-90强迫症状因子与所有的维度相关。考察强迫症患者SCL-90与全国常模的差异。在各因子中都有显着差异。考察强迫症患者MMPI与全国常模的差异。其中Hy、Pd、Pt、D分量表T分平均分超过60。患者总体为2-3非突出编码测图。考察强迫症患者WMPI恐相关维度在不同成长时期与正常人的差异性。其中童年期自然恐惧、青年期莫名恐惧、所有时期的人际恐惧和外部惊吓事件维度均有差异。强迫症患者在人际恐惧、莫名恐惧在少年到青年时期没有差异。而全国常模现实正常人群在各维度不同阶段都有差异。强迫症患者在当下症状层面、个性特征与恐的相关,强迫症患者的情志发育在少年到青年时期发生停滞或退行,是可能的强迫症发病因素。从情志之恐论治强迫症存在合理性与发展空间。1.3文献中,对惊恐治疗的原则是治病求本、标本同治、安神定志,以习以平惊、思胜恐、抑情顺理、调欲从欲、祝由、导引参禅等,并结合婴童时期情志之恐的调治理论。临床以将上述思想结合,以低阻抗状态营造、低阻抗意念导入脱敏、低阻抗意念导入认知领悟与情志疏导、低阻抗意念导入对症处理形成强迫症治疗技术方案。2临床研究2.1有效率比较TIP技术治疗强迫症的总体有效率更高。研究组痊愈率为42.86%,显效率为33.33%,无效率为23.81%,总有效率为76.19%;对照组痊愈率为10%,显效率为40%,无效率为50%,总有效率为50%,两组间有显着差异。2.2主要指标比较Y-BOCS总分。两组均会在不同时点评分明显不同,两组间疗效有显着差异。Y-BOCS两组治疗前后第0周与第8周因子分比较,研究组在强迫行为与强迫思维有显着差异,对照组没有显着差异。Y-BOCS强迫行为因子评分两组均会在接受治疗后下降,且两组没有差异;Y-BOCS强迫思维因子评分研究组有明显下降。两组在4周、8周测评时已经出现疗效差异。结合Y-BOCS两组在不同时间点因子分的比较,研究组在第4周强迫思维因子开始与对照组表现出差异,第8周强迫行为因子与对照组表现出差异。2.3次要指标比较SCL-90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中,研究组总均分及各因子均出现差异。组间比较中,两组治疗前后差值在强迫和恐怖因子出现差异。MMPI评分研究组在K、Hs、D、Pd、Pa、Pt、Sc、Si临床量表表现出差异。组间比较中,在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中,在Pa、Pt、Sc表现出差异。结论1.情志、情志之恐理论内涵丰富,对中医心理学有临床实用价值与指导意义。2.情志之恐是强迫症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之一。强迫症患者的症状符合情志之恐致病的表现,其情志之恐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与停滞。临床中,从情志之恐论治强迫症具有可行性。3.临床可以治病求本、安神定志为原则,从情志之恐法进行治疗。将“习以平惊”、“思胜恐”、“抑情顺理”、“调欲从欲”、“祝由”、“导引参禅”,古代对小儿恐志培育思想与当代中医心理学技术结合进行治疗。4.从情志之恐论治,使用TIP技术对症与再成长治疗强迫症能够有效改善强迫症状及患者人格特征。5.从情志之恐论治充实了中医学和中医心理学对强迫症的认识,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曾凡娇[10](2017)在《培智学校小学阶段综合主题教学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虽然国家出台了关于培智学校的相关课程标准,但是并没有对其课程和教学做相应的规定,伴随着培智学校教师对课程和教学的见解日益深化,使得培智教学呈现出“百花齐放”般的发展态势。小学阶段又是培智学校一个至关重要且教学较为多样化的阶段,综合主题教学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教学模式。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培智小学阶段综合主题教学中出现了诸多让教师困惑的问题,比较典型的有主题综合性问题、社区资源利用问题以及师资培训问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急需相关课程理论的指导。教学设计模式是理论向实践转化的纽带,它对于规范培智教学有着重要的价值。然而对于培智小学阶段综合主题教学设计的研究还极为匮乏。基于此,本研究致力于小学阶段的培智综合主题教学设计相关问题的探讨。本文除导论外,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对主题教学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探讨,为本研究的展开奠定了一定基础。同时介绍和分析了培智主题教学的相关文献,为后续提出培智小学阶段综合主题教学设计模式奠定一定的基础。第二章归纳总结了相关教学理论基础,为论文的展开夯实了理论的根基。除此之外还进行了教学设计模式的梳理,并结合智障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培智小学阶段综合主题教学设计模式。第三章为重心章节,此章中较为系统地将教学设计模式从主题的选择到评价修改等的各个教学设计环节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并融入了相应的应用。第四章从多个角度对所选取的培智小学阶段综合主题教学设计的相关案例进行了集中分析,凸显其存在问题,并针对现存的一些问题,提出一定的应对策略,以期对培智小学阶段综合主题教学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借鉴。

二、行为主义理论在小儿脑瘫功能训练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行为主义理论在小儿脑瘫功能训练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行为塑造法对脑瘫儿童进食能力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 个案研究法。
        2. 观察法。
        3. 访谈法。
    (三)研究工具
三、研究程序
    (一)行为塑造法对小Q用双手辅助吃饭的干预计划
    (二)辅助教学计划
    (三)干预方案的实施
四、研究结果
    (一)小Q进食能力评估结果分析
    (二)访谈结果分析
五、结论
六、建议
    (一)加强家长与学校或机构的合作
    (二)加强行为塑造法在脑瘫儿童自理能力方面的应用
    (三)培训专业师资、提供丰富教育资源

(2)游戏治疗在儿童语言障碍康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游戏治疗与儿童语言发展
    1.1 游戏是游戏治疗中的必备元素,是治疗师与儿童沟通的媒介,是实施治疗的有效工具
    1.2 游戏治疗的媒介特点、情绪调节特点、兴趣引发特点对儿童的语言发展、语言学习有助益
2 游戏治疗干预儿童语言障碍的研究回顾
    2.1 游戏治疗干预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的研究
    2.2 游戏治疗干预儿童选择性缄默症的研究
    2.3 游戏治疗干预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研究
    2.4 游戏治疗干预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的研究
    2.5 游戏治疗干预儿童构音障碍的研究
    2.6 游戏治疗干预听障儿童语言障碍的研究
    2.7 游戏治疗干预对多重诊断儿童语言障碍的研究
3 游戏治疗在儿童语言障碍康复中的主要疗效因子
4 游戏治疗干预儿童语言障碍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4.1 研究方法
    4.2 游戏治疗方法的使用
    4.3 被试选择
    4.4 被试的障碍类型
    4.5 治疗目标的选择

(3)普拉提融入4-5岁幼儿体育活动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文献综述
    1.1 相关概念界定
        1.1.1 幼儿体育活动
        1.1.2 动作发展
        1.1.3 粗大动作
        1.1.4 幼儿普拉提
    1.2 国内外幼儿体育活动相关研究
        1.2.1 国内外幼儿体育相关政策及指南
        1.2.2 国内外幼儿体育活动开展情况
        1.2.3 国内幼儿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师资基本情况
        1.2.4 小结
    1.3 普拉提与幼儿体育活动的关系
        1.3.1 普拉提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1.3.2 幼儿动作发展规律
        1.3.3 普拉提与幼儿体育教学的结合
    1.4 幼儿动作发展评价量表的相关研究
    1.5 文献评述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分析法
        2.2.2 实验法
        2.2.3 调查访问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2.3 研究伦理
    2.4 研究整体思路与工作流程
    2.5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3 幼儿普拉提教学设计
    3.1 幼儿普拉提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3.1.1 人类动作发展理论
        3.1.2 幼儿认知心理学理论
        3.1.3 教育学中的掌握学习理论
    3.2 幼儿普拉提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3.3 幼儿普拉提教学目标的设置
    3.4 幼儿普拉提教学设计原则
    3.5 设计幼儿普拉提的教学内容
    3.6 幼儿普拉提教学评价
        3.6.1 幼儿普拉提评价的原则
        3.6.2 幼儿普拉提评价的内容
        3.6.3 幼儿普拉提评价的方法
    3.7 幼儿普拉提教学策略
        3.7.1 充分利用游戏策略
        3.7.2 充分调动家长策略
4 实验准备与实验过程
    4.1 研究假设
    4.2 实验对象
    4.3 实验准备
    4.4 实验时间与地点
    4.5 实验安排与流程
    4.6 详细实验操作
        4.6.1 幼儿普拉提实施前的实践内容
        4.6.2 幼儿普拉提预实验与正式实验的实践内容
        4.6.3 幼儿普拉提实施后的实践内容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实验的数据分析及解释
        5.1.1 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量数据比较结果与分析
        5.1.2 实验班与对照班各自前后测比较结果与分析
        5.1.3 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数据比较结果与分析
    5.2 讨论
6 研究存在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存在的不足
    6.2 未来研究展望
7 结论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学龄前儿童粗大动作发展评价量表
附件3 技术路线图
附件4 各阶段教学例案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感觉统合训练对构音障碍儿童送气音矫正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送气音对FAD儿童语音发展的重要性
        1.1.2 目前对FAD儿童送气音进行干预的不足
        1.1.3 感觉统合训练对矫正FAD儿童送气音的可能性
    1.2 研究意义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2.2 研究的实践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构音障碍儿童
        2.1.2 送气音
        2.1.3 感觉统合训练
    2.2 构音障碍儿童送气音的综述
        2.2.1 构音障碍儿童研究现状
        2.2.2 构音障碍儿童送气音干预研究现状
    2.3 感觉统合训练在构音障碍儿童干预中的应用
        2.3.1 感觉统合训练的原理
        2.3.2 感觉统合训练应用于构音障碍儿童干预的研究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3.1 研究目的与内容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内容
    3.2 研究对象
        3.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3.2.2 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
    3.3 研究工具
        3.3.1 评量工具
        3.3.2 教学工具
    3.4 研究方法
        3.4.1 单一被试实验法
        3.4.2 观察法
        3.4.3 访谈法
    3.5 统计分析方法
第四章 研究过程
    4.1 研究活动流程
    4.2 研究前期
    4.3 研究中期
    4.4 研究后期
    4.5 感统器材的选择
        4.5.1 符合儿童语音发展特点
        4.5.2 能够激发儿童兴趣
    4.6 感觉统合训练的目标制定
    4.7 研究实验过程
        4.7.1 送气音/p/的干预过程
        4.7.2 送气音/t/的干预过程
        4.7.3 送气音/k/的干预过程
        4.7.4 送气音/ch/的干预过程
        4.7.5 送气音/c/的干预过程
        4.7.6 送气音/q/的干预过程
    4.8 教学反思
第五章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5.1 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送气音的发音特征分析
        5.1.1 /p/的错误发音特征分析
        5.1.2 /t/的错误发音特征分析
        5.1.3 /k/的错误发音特征分析
        5.1.4 /c/的错误发音特征分析
        5.1.5 /ch/的错误发音特征分析
        5.1.6 /q/的错误发音特征分析
    5.2 送气音干预结果分析
        5.2.1 个案/p/的干预结果分析
        5.2.2 个案/t/的干预结果分析
        5.2.3 个案/k/的干预结果分析
        5.2.4 个案/c/的干预结果分析
        5.2.5 个案/ch/的干预结果分析
        5.2.6 个案/q/干预结果分析
    5.3 讨论
        5.3.1 送气音/p/的干预成效讨论
        5.3.2 送气音/t/的干预成效讨论
        5.3.3 送气音/k/的干预成效讨论
        5.3.4 送气音/c/的干预成效讨论
        5.3.5 送气音/ch/的干预成效讨论
        5.3.6 送气音/q/的干预成效讨论
        5.3.7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被试存在送气音发音错误问题
        6.1.2 运用感觉统合训练,对构音障碍儿童的送气音干预有效
    6.2 建议
        6.2.1 研究建议
        6.2.2 教学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6)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建筑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界定
        1.2.1 自闭症谱系障碍
        1.2.2 与智力障碍儿童的区别
        1.2.3 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
        1.2.4 与综合型特殊教育学校的区别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及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目标
        1.5.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5.4 研究方法
        1.5.5 研究框架
    1.6 本章小结
2 自闭症的特征、治疗方法与空间需求分析
    2.1 自闭症儿童的生理特征
        2.1.1 神经系统发育落后
        2.1.2 对空间需求分析
    2.2 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特征
        2.2.1 社会交往障碍
        2.2.2 对空间需求分析
    2.3 自闭症儿童的感知觉特征
        2.3.1 感觉迟钝或过敏
        2.3.2 特殊的感觉偏好
        2.3.3 感觉统合失调
        2.3.4 对空间需求分析
    2.4 自闭症儿童的行为特征
        2.4.1 刻板、重复行为
        2.4.2 坚持相同性的行为
        2.4.3 对空间需求分析
    2.5 自闭症的治疗方法
        2.5.1 应用行为分析(ABA)
        2.5.2 结构化教学(TEACCH)
        2.5.3 扩大和替代沟通
        2.5.4 关键性反应训练(PRT)
        2.5.5 早期介入丹佛模式(ESDM)
        2.5.6 音乐治疗
        2.5.7 感觉统合训练(SIT)
    2.6 本章小结
3 实地调研案例分析
    3.1 扬州市雏鹰儿童发展中心
        3.1.1 项目概况
        3.1.2 功能分区
        3.1.3 现状分析
        3.1.4 小结
    3.2 上海市五彩鹿儿童发展中心
        3.2.1 项目概况
        3.2.2 功能分区
        3.2.3 现状分析
        3.2.4 小结
    3.3 上海徐汇区星雨儿童康健院
        3.3.1 项目概况
        3.3.2 功能分区
        3.3.3 现状分析
        3.3.4 小结
    3.4 本章小结
4 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的选址与规划
    4.1 选址与规模
        4.1.1 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的选址
        4.1.2 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的规模
    4.2 规划与布局
        4.2.1 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的类型
        4.2.2 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的平面组织形式
    4.3 本章小结
5 自闭症康复空间设计要点
    5.1 自闭症儿童康复空间设计原则
        5.1.1 安全性原则
        5.1.2 适宜性原则
        5.1.3 趣味性原则
    5.2 入口处空间设计
        5.2.1 入口位置与方式
        5.2.2 门厅空间设计
    5.3 儿童用房空间设计
        5.3.1 康复用房
        5.3.2 生活用房
    5.4 工作人员用房空间设计
    5.5 家长用房空间设计
    5.6 公共交通空间设计
        5.6.1 走廊空间
        5.6.2 楼梯空间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图表目录
    图录
    表录
致谢

(7)学龄前特殊儿童球类游戏课程设计与实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意义
        1.2.1 球类游戏对学龄前特殊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2.2 学龄前特殊儿童球类运动研究丰富了我国适应体育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及范围的厘定
        一、残疾人
        二、学龄前特殊儿童
        三、球类运动与游戏
        四、课程
    第二节 学龄前特殊儿童体育游戏的研究概况
    第三节 幼儿球类活动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我国学龄前特殊儿童运动康复课程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调研法
        二、调查法
        三、数理统计法
        四、行动研究法
    第三节 研究伦理
        一、尊重自主原则
        二、知情原则
        三、自愿原则
        四、安全原则
        五、保密原则
第三章 学龄前特殊儿童球类游戏的课程设计
    第一节 学龄前特殊儿童球类游戏课程设计的理论依据
        一、课程的哲学依据--公平正义理论
        二、课程的教育学依据--全面发展理论
        三、课程的心理学依据--行为矫正理论
        四、课程的生理学依据—动作发展理论
        五、课程的体育学依据--适应体育理论
    第二节 学龄前特殊儿童球类游戏课程的设计方案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
        三、课程实施
        四、课程评价
第四章 学龄前特殊儿童球类游戏课程的行动研究
    第一节 行动研究与学龄前特殊儿童球类游戏课程
        一、学龄前特殊儿童球类游戏课程行动研究方案介绍
        二、方案第一阶段:研究计划
        三、方案第二阶段:行动及观察
        四、方案第三阶段:反思
    第二节 学龄前特殊儿童球类游戏课程行动研究之一:质性分析
        一、质性研究的步骤及计划安排
        二、学龄前特殊儿童球类游戏课程的整体案例分析
        三、学龄前特殊儿童球类游戏课程的个体案例分析
    第三节 学龄前特殊儿童球类游戏课程行动研究之二:测量与操作化研究
        一、测量与操作化研究的步骤及计划安排
        二、学龄前特殊儿童球类游戏课程行动研究的数据分析
    第四节 对学龄前特殊儿童球类游戏课程的反思与建议
        一、课程实施中的反思
        二、总结反思后的建议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展望
附录1 访谈专家名单统计表
附录2 专家问卷
附录3 对我国学龄前特殊儿童球类游戏课程开展现状的调查
附录4 知情同意书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同伴学习策略在学龄前脑瘫儿童个别化训练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访谈法
        1.2.2 观察法
        1.2.3 同伴学习法
2 训练内容
    2.1 训练目标与研究问题
        2.1.1 训练目标
        2.1.2 研究问题
    2.2 训练方法
    2.3 训练过程
3 研究结果
    3.1 同伴学习策略运用前后学龄前脑瘫儿童认知与言语的对比分析
    3.2 同伴学习策略对学龄前脑瘫儿童注意力的影响
    3.3 环境对同伴学习策略介入个别化训练的影响效果
4 结论与建议
    4.1 同伴学习策略的运用对儿童的认知与言语能力有益
    4.2 同伴学习策略的运用可以改善儿童注意力持续时间和学习的主动性
    4.3 安静独立的训练环境有助于儿童训练目标的达成

(9)从情志之恐论治强迫症的理论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Abreviation)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强迫症中医理法方药研究现状
        1 强迫症中医病名认识
        2 强迫症中医发病机制认识
        3 强迫症辨证分型
        4 强迫症中医药及西医联合治疗现状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情志之恐理论与强迫症的研究进展
        1 情志概念研究
        2 情志、情志之恐理论研究进展
        3 与恐惧相关的强迫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4 情志调治与强迫症心理治疗研究进展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研究路线图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1 恐的概念
    2 情志之恐产生的古代认识
        2.1 五脏主恐
        2.2 为气之阴阳所动而内生
        2.3 病理因素
        2.4 其他心理因素
        2.5 先天禀赋
        2.6 运气
    3 情志之恐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的古代认识
        3.1 伤神、伤精、伤气
        3.2 伤志
        3.3 躯体症状
    4 情志之恐与强迫症的古代认识
        4.1 强迫症病名与症状的古代认识
        4.2 恐志与强迫症发病的古代认识
    5 情志之恐与强迫症发生发展的关系探讨
        5.1 传统理论的观点
        5.2 中医心理学人格发展的观点
    6 强迫症与情志之恐的量表调查研究
        6.1 研究内容
        6.2 资料和方法
        6.3 施测
        6.4 问卷回收
        6.5 统计方法
        6.6 结果
        6.7 讨论
        6.8 量表调查研究小结
    7 从情志之恐论治强迫症的思路与方法
        7.1 治则
        7.2 情志之恐的心理治法与医案医话
        7.3 以中医心理学低阻抗意念导入技术从情志之恐论治强迫症的思路
    8 理论研究部分小结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研究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指标
        2.3 治疗方案
        2.4 统计方法
        2.5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疗效情况
    4 讨论
        4.1 TIP技术治疗强迫症的疗效
        4.2 TIP技术的中医心理学机制
        4.3 从恐惧消退角度理解TIP治疗强迫症的机制
    5 小结
    6 临床依从性与安全性
结论
研究创新点
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附录1 强迫症的TIP治疗操作流程
    附录2 相关量表与量表搜集手册
        附录2-1 耶鲁—布朗强迫症严重程度量表
        附录2-2 WMPI恐相关维度
        附录2-3 量表收集操作手册
附录

(10)培智学校小学阶段综合主题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培智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和任务的需要
        (二)培智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学科课程的局限性
    二、研究目标
    三、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问卷调査法
        (三)访谈法
        (四)个案法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一)主题
        (二)主题教学
        (三)培智主题教学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主题选取方面
        (二)主题教学设计线索方面
        (三)主题教学设计目标方面
        (四)主题教学设计内容方面
        (五)主题教学实施设计方面
        (六)主题教学评价设计方面
        (七)主题教学下师生关系方面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设计模式
    一、课程理论基础
        (一)综合课程理论
        (二)人本主义课程论
    二、教学设计理论基础
        (一)迪克—凯瑞模式
        (二)史密斯和瑞根的教学设计模式
        (三)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三、教学设计模式
        (一)相关主题教学设计模式
        (二)培智综合主题教学设计模式
第三章 培智小学阶段综合主题教学设计
    一、培智小学阶段综合主题教学的价值及特点
        (一)培智小学阶段综合主题教学的价值
        (二)培智小学阶段综合主题教学特点
    二、培智小学阶段综合主题教学设计原则
        (一)生活导向原则
        (二)兴趣导向原则
        (三)综合性原则
        (四)实践性原则
    三、培智小学阶段综合主题教学设计步骤
        (一)主题的选择
        (二)前测的编制
        (三)目标的制定
        (四)实施的设计
        (五)效果的评价
第四章 培智小学阶段综合主题教学设计问题与对策探究
    一、现存问题
        (一)主题选择存疑虑
        (二)学科难定难综合
        (三)内容资源不得当
        (四)教学实施难度大
        (五)评估模式不科学
        (六)教师培训机会少
    二、相关对策
        (一)完善培智教学相关政策
        (二)促进家校社区一体化
        (三)改善主题教学实施条件
        (四)更新评估评价模式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词
附件

四、行为主义理论在小儿脑瘫功能训练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行为塑造法对脑瘫儿童进食能力的干预研究[J]. 吕洪玲.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5)
  • [2]游戏治疗在儿童语言障碍康复中的应用[J]. 温雯.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1(01)
  • [3]普拉提融入4-5岁幼儿体育活动的教学设计与实践[D]. 侯巧婷.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4]马术运动干预自闭症和脑瘫儿童的单被试实验研究[D]. 石梦妮. 湖北大学, 2020
  • [5]感觉统合训练对构音障碍儿童送气音矫正的个案研究[D]. 秦晋.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2)
  • [6]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建筑设计研究[D]. 吕宛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7]学龄前特殊儿童球类游戏课程设计与实证[D]. 康玉江.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8]同伴学习策略在学龄前脑瘫儿童个别化训练中的应用[J]. 肖廷廷,文美芬,权褔实,李宁,陆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19)
  • [9]从情志之恐论治强迫症的理论与临床研究[D]. 丰云舒.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8(01)
  • [10]培智学校小学阶段综合主题教学设计研究[D]. 曾凡娇. 海南师范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行为主义理论在脑瘫患儿功能训练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