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电气大学学报》2002年(第19-22期)总目录

《天津电气大学学报》2002年(第19-22期)总目录

一、《天津电大学报》2002年(总第19—22期)总目次(论文文献综述)

朱祖林,毕磊,齐新安,李莹,陈彦彦,宋阳[1](2011)在《现代远程教育辍学率的挖掘分析——基于安徽地区1999-2009年数据》文中认为通过典型抽样和便利抽样,以我国华东地区一所省级电大系统为个案,运用t检验、方差分析、灰关联分析等统计分析技术,对其长达11年期21个招生季节、完整的大样本数据库进行挖掘,系统分析了该地区现代远程教育辍学率的变化趋势,比较检验了多重视角下的辍学率差异,解析并揭示了辍学率序列与相关影响因子序列的关联序。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现代远程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多视点的辍学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反映了样本院校降低辍学率的能力在不断稳健提升。探讨建立的各因子序列(X)与辍学率序列(Y)的关联序,有助于识别影响辍学率的强关联因子、次强关联因子、弱关联因子,为降低辍学率、制定相应对策提供了有效地切入点和细粒度的决策参考依据。

何会宁[2](2011)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年,寄托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新时期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进步、充满生机和活力,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我们党成功地为社会主义事业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培养,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从高等教育的角度研究大学生,主要研究通过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的系统培养,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本文研究的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主要研究通过德育培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再以“三观”作指导去完成学习任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对大学生直接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能力。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时期大学生适逢其时,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在他们身上寄托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重任,把新时期大学生培养造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任务,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新时期大学生要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必须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努力成长成才,走向社会才能全面展才。新时期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实践活动的对象,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现阶段中华民族的素质,而且直接关系未来中华民族的素质,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如何,更是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品质、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才能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代世界和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出生和成长在这个变革时代的新时期大学生既沐浴着时代的灿烂阳光,又经受着风雨的洗礼。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使得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密切,西方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伴随着他们的物质产品、文化产品以及人员交往进行着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大学生面临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多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并存与碰撞的情况;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将世界连为一体,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使用的生力军,在给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今天的大学生与以前的大学生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具有不同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身心特点,今后的大学生也必将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现实生活中,新时期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今天的“80后”、“90后”的大学生,时代和环境的复杂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他们,既对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进步和变化感到欣喜和自豪,又对现实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矛盾感到困惑,形成了特有的“90后”现象。总结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和规律,使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研究在理论上取得进展,以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实践活动中的大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对象这一理论的研究,论文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内涵、特点、类型、作用出发,搞清楚对象“是什么”的问题,进行理论渊源的探索。在此基础上,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展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回顾和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的发展历程,对新时期大学生的结构和素质的对比变化中得到启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实践活动中的大学生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变化。因而,新时期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变化一定与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相联系,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将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的未来使命,为了完成这样的使命,大学生应该具备相应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以及身心素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现在的状况怎么样?能否承担起党和国家战略目标决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未来使命,为了得到较为准确的答案,对新时期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调查问卷数据的实际分析,可以看出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胸怀远大理想,勇于自立自强,乐于接受新生事物;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是值得信赖的一代,大有作为的一代,能够承担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责任和任务:但是他们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对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培养提出了的具体对策,从培养日标、培养内容、培养途径、培养环境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系统地提出了理论的探索和实践的策略,将对新时期大学生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张金玲[3](2009)在《高功率微波器件和电路的电磁兼容研究和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微波技术的迅速发展,微波器件在微波通信、微波导航、制导、遥测遥控、卫星通信以及军事电子对抗领域的需求不断增大。特别是由于无线电通信频率资源的日益紧张,分配到各类通信系统的频率间隔越来越密、应用频率越来越高、频带越来越宽,必然对微波设备的结构设计和实现提出了空前严酷的要求,例如,现代微波、毫米波收发机就对前端无源器件的性能指标提出了更高的降低衰减和抑制各种干扰信号影响的要求。现在,微波电路的小型化、轻型化、高功率化和电磁兼容研究及设计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研制大功率、高性能、小体积的微波无源和有源器件,高标准地进行电磁兼容性设计,提高器件和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目前微波、毫米波通信领域迫切需要的关键技术之一论文重点研究了大功率微波器件微波功率模块和微波炉磁控管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带阻滤波器、微带天线微型化设计。论文首先基于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原理,深入地分析了微波功率模块的工作原理、结构和性能设计,然后对其稳定性提出了解决方案并进行了开关电源等主要部件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和研究。对连续波磁控管内的电磁特性进行了静态和动态仿真研究,提出微波炉用磁控管谐波抑制方案。根据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中的天线理论和滤波器理论,研究设计了应用于宽带通信的微带缝隙天线,针对微波电路的电磁兼容要求,研究设计了抑制宽带通信中的二次谐波和三次谐波的带阻滤波器。本文的创新工作包括以下内容:1.深入分析了微波功率模块的电磁辐射产生的原因和微波功率模块用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在此基础上,对其开关电源电路进行了电磁兼容性研究,并提出了开关电源改进型的滤波电路和微波功率模块电磁兼容解决方案。2.基于微波炉欧洲标准,为解决当前微波炉用连续波磁控管所面临的EMI问题,采用大型电磁PIC模拟软件,通过模拟工作条件下磁控管中高频场与电子互作用过程,仿真研究了微波炉用2.45GHz连续波磁控管的输出功率、频谱等动态特性,并对改善磁控管EMI性能进行了初步尝试。3.根据缺陷接地结构(DGS)的带阻特性,结合微带线结构的特点,在研究设计哑铃型、螺旋型、T型DGS滤波器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和设计了一种新颖的、小体积的非对称T型DGS双频带阻滤波器,将多个单元级联,设计了一种阻带抑制深、尺寸小的带阻滤波器。制作了滤波器实物并进行了实验测试,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该滤波器可以成功抑制蓝牙频段的二次和三次谐波,减少对系统及环境的干扰和辐射。4.研究设计了两款新颖的、结构紧凑的微带天线,优化了天线整体尺寸、缝隙的长度、宽度及天线馈电点,得到了工作在蓝牙频段、带宽较宽、阻抗匹配良好、辐射效率较高的两款微带蝶形缝隙天线,实测结果和仿真结果吻合很好。同时,研究结果表明,天线馈电点对天线中心频率的微调特性给天线的实际制作提供了较好的调试性能。

王文成[4](2005)在《基于IP网的远程教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现代远程教育是传统教育和现代通讯技术的美妙结合,而基于IP网的远程教育是现代远程教育最主要的实现模式和主流方向。当前,随着终身教育的呼声四起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获取知识的空间、时间和形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势必推动远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B/S(Browser/Server)结构,整合了硬件、软件、媒体资源和教学管理的远程教育解决方案。论文首先深入地研究了当前远程教育的实现模式和主要实现技术,分析了现有远程教育方案的优缺点,根据网络交互式系统的B/S三层结构,确定了采用以流媒体为视音频信息传输技术,以ASP为服务器端开发环境的技术路线。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根据各个模块的功能不同,将整个系统平台划分为支撑系统和对教学起辅助作用的支持系统两部分。在设计远程教育平台的支撑系统时,实现了网络教室、课堂直播、课件点播、智能考试和成绩管理五项主要教学功能,提出了一种以课堂直播和文字交互有机结合的实时互动教学模式。在支持系统部分,实现了网上作业、BBS留言、资源下载等远程教育辅助功能,提出了学生在线完成作业,教师在线布置和批阅作业的网上作业辅导形式;实现了以信息发布、信息查询和移动词典为主要内容的基于短信息的移动教育基本功能,提出了一种基于终端到终端的短信息收发模式应用于移动教育的技术方案。 论文最后总结了本人在课题研究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和研究任务,并提出了本课题可以继续开展的后续工作。

柳琳[5](2005)在《中国农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土地的所有和使用对于一国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确立和运行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制、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本现实和我国最大的国情,也是构建我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体系的基础。目前,农村土地权利制度理论体系的设计和立法构想已经引起理论界和立法者的广泛关注,因为中国农村未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地问题的解决。而农村土地问题的核心和实质是土地权利问题,即农地所有权和使用权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农地使用制度进行历史的、比较的分析,利用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的有关理论对其进行梳理,并且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本文在探讨农地所有权和农地使用权之前,首先论述了我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两千多年来的变迁史,以期通过回眸历史,清理传统的理论和认识,重新审视过去的实践活动来前瞻未来,形成新的理论,更好的服务于未来的实践。其中,着力对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发生的三次大的变革进行分析研究,这三次大的土地变革即土地改革、集体化和人民公社运动、家庭承包责任制。就经济内容考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实质在于土地之上各种权利主体之间利益结构的变化。这就使得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内容,绝非土地物权制度所能够完全包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与我国农村的社会、经济、文化、农民的意识等等非制度因素相吻合,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农村土地的权利结构本身也必须与农村社会传统与经济结构相协调。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是我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乃至整个物权立法的难点和不得不妥善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中,法律制度的中心任务是确立和保障农村土地所有权人即农民集体的利益。作为一项民事权利,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是农村集体土地上设立的其他权利的源泉,是农民的基本社会保障的基础。明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法律性质是解决农村土地利用中存在的权益冲突等问题的关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首先是一项民事权利,是受私法规范调整和保护的民事权利。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共同共有关系,是体现农民集体共同利益的民事权利。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是完整的所有权,它是受到国家利益限制较多的民事权利。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自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合同是.一种农村集体共同共有关系中对农村土地的利用与管理的分管契约。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解决如何合理使用农村土地资源,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由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难以应对权利化日益显着的市场经济社会,农村土地必将以设定使用权的形式转化为农民可自由支配的财产权利客体并进入市场,以此作为增强国力和实现农民利益的有效法律制度。我国农村土地权利法律制度发展的历史表明,土地权利制度己经到了以使用权为核心的时代,为了建立合理有效的农地使用权体系,对农地所有权完全可以加以适宜需要的限制。根据对农村集体土地之现实和可能的使用方式的考察,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的体系应当包括地上权、永佃权、地役权以及四荒土地使用权。建立我国农地使用权体系,可以克服单一的土地使用权不能在概念及内容上全面反映土地使用的权益所在的缺陷。 由于农地使用权是独立于农地所有权以外的财产权利或物权。农地使用权作为独立而主要的财产权利,是农民所享有的完全的、充分的、可支配的所有权。而可转让性是财产权利的最基本特征,农地使用权的流转,就是农民或其他主体对农地使用权的所有权的让渡。法律必须对其流转权利予以明确界定,并建立公正合理的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关键词:农地所有权,农地使用权,承包经营权,使用权流转李

二、《天津电大学报》2002年(总第19—22期)总目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津电大学报》2002年(总第19—22期)总目次(论文提纲范文)

(1)现代远程教育辍学率的挖掘分析——基于安徽地区1999-2009年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 辍学率的操作定义
    (二) 数据分析指标集
        1. 辍学率指标
        2. 辍学规模占比指标
    (三) 抽样、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1. 研究对象的抽样
        2. 样本数据来源
        3. 数据预处理
    (四) 统计分析技术与研究工具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辍学率总体概况
    (二) 多视点的辍学率变化趋势分析与差异比较
        1. 总体辍学率变化趋势与差异比较
        2. 不同专业层次的总体辍学率变化趋势与差异比较
        (1) 本科专业总体辍学率变化趋势。
        (2) 专科专业总体辍学率变化趋势。
        (3) 本、专科专业总体辍学率的差异比较。
        3. 不同专业大类的总体辍学率变化趋势与差异比较
        (1) 文法类专业总体辍学率变化趋势。
        (2) 经济类专业总体辍学率变化趋势。
        (3) 理工类专业总体辍学率变化趋势。
        (4) 专业大类间总体辍学率的差异比较。
        4. 不同类别行政区位办学单位的总体辍学率变化趋势与差异比较
        5. 不同性别的总体辍学率变化趋势与差异比较
        6. 不同年龄段的总体辍学率变化趋势与差异比较
    (三) 辍学率与相关因子的灰关联分析
四、结论与讨论
    (一) 结论
    (二) 讨论
推动行业标准制定 促进数字校园建设

(2)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论题研究的缘由
        (一)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二) 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期望的需要
        (三)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深入发展的需要
    二、论题研究的现状述评
        (一)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内涵的研究
        (二)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特点的研究
        (三)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素质的研究
        (四)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历史使命的研究
    三、论题研究的思路与主要方法
        (一) 论题研究的思路
        (二) 论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一章 正确认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
    一、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相关概念的内涵
        (一)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含义、特点及其能动作用
        (二)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的含义和类型
    二、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特点
        (一)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二)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的行为特点
    三、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的作用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二) 高等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第二章 新时期大学生的发展轨迹
    一、新时期大学生发展变化的背景
        (一)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二) 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新时期大学生结构和素质变化
        (一) 新时期大学生结构的变化
        (二) 新时期大学生素质的变化
    三、新时期大学生发展变化的启示
        (一) 始终不渝地坚持国家的教育方针
        (二) 必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
        (三) 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四) 努力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五) 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
第三章 新时期大学生的未来使命
    一、新时期大学生的未来使命确立的依据
        (一) 党和国家把希望寄托在青年一代身上
        (二) 新时期大学生是实现21世纪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主力军和精英
    二、新时期大学生未来使命的内涵
        (一) 新时期大学生未来使命及相关概念的含义
        (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新时期大学生完成未来使命的素质要求
        (一) 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要求
        (二) 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素质的要求
        (三) 身心素质的要求
第四章 新时期大学生素质现状分析
    一、新时期大学生的素质得到显着提高
        (一) 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日益成熟
        (二) 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素质日益提高
        (三) 身心素质不断增强
    二、新时期大学生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部分学生信仰迷茫、信念模糊、价值扭曲和道德缺失
        (二) 部分学生知识和能力素质差
        (三) 部分学生身心素质令人担忧
    三、新时期大学生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
        (二)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三) 社会不安定因素的潜在影响
        (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不够
第五章 新时期大学生培养的对策
    一、确立培养目标
        (一) 培养目标确立的依据
        (二) 确立近期和远期的培养目标
    二、丰富培养内容
        (一) 丰富培养内容的基本依据
        (二) 更新和丰富教育的内容
    三、完善培养途径
        (一)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二) 充分发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三) 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途径的作用
        (四) 充分发挥自我教育途径的作用
    四、建设培养队伍
        (一) 建设高素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时代的要求
        (二)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支队伍建设
        (三) 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五、优化培养环境
        (一) 优化大学生培养环境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 优化大学生培养环境的内容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及成果

(3)高功率微波器件和电路的电磁兼容研究和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1.2 微波功率模块及其开关电源的研究进展
        1.2.1. 微波功率模块的发展动态
        1.2.2 开关电源的发展动态
    1.3. 磁控管技术的研究进展
    1.4 微波电路滤波结构研究进展
        1.4.1 缺陷接地结构滤波研究进展
        1.4.2 DGS未来发展趋势
    1.5 微带天线的研究进展
        1.5.1 微带缝隙天线的研究方法
        1.5.2 微带缝隙天线的研究现状
    1.6 本文工作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MPM电磁兼容分析及其开关电源滤波电路设计
    2.1 引言
    2.2 MPM电磁兼容性(EMC)分析
        2.2.1 开关电源(EPC)电磁兼容性设计分析
        2.2.2 SSA的电磁兼容问题
        2.2.3 小型化行波管(Mini-TWT)的电磁干扰
        2.2.4 接地
        2.2.5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3 高压开关电源的滤波电路设计
        2.3.1 开关电源简介
        2.3.2 开关电源整体设计方案
        2.3.3 输入滤波整流电路的设计
        2.3.4 输出滤波电路设计
    2.4 保护电路设计
        2.4.1 过流保护电路设计
        2.4.2 输入过压、欠压及过热保护电路
    2.5 整体电路设计和仿真结果
    2.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连续波磁控管静态与动态仿真分析
    3.1 引言
    3.2 基本工作原理
        3.2.1 静态平板磁控管的电子运动
        3.2.2 电子自动相位聚焦和电子自动挑选
        3.2.3 形成电子轮幅
        3.2.4 磁控管中的RF波
    3.3 谐振系统的谐振模式与模谱
        3.3.1 谐振系统谐振模式
        3.3.2 谐振系统频率
        3.3.3 同步电压
        3.3.4 工作电压
    3.4 连续波磁控管的特点、设计要求
    3.5 微波炉用磁控管静态与动态仿真分析
        3.5.1 构建仿真模型
        3.5.2 静态仿真分析
        3.5.3 动态仿真分析
    3.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缺陷接地结构微波滤波器设计
    4.1 引言
    4.2 微波仿真软件CST简介
        4.2.1 CST软件介绍
        4.2.2 CST的算法理论
        4.2.3 CST的使用
    4.3 光子带隙结构(PBG)简介
    4.4 缺陷接地结构(DGS)的发展和应用
    4.5 缺陷接地结构(DGS)工作原理
    4.6 缺陷接地结构滤波器设计
        4.6.1 哑铃型缺陷接地结构滤波器
        4.6.2 螺旋型缺陷接地结构(Spiral-shaped DGS,SP-DGS)滤波器
        4.6.3 T型缺陷接地结构滤波器
        4.6.4 非对称T型缺陷接地结构滤波器
    4.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蝶形微带天线设计
    5.1 引言
    5.2 天线的基本理论
        5.2.1 天线功能及其分类
        5.2.2 天线的基本参数
        5.2.3 微带天线
    5.3. 大蝶形微带天线设计
        5.3.1 天线设计
        5.3.2 天线仿真分析
        5.3.3 天线的实物制作与实际测试分析
    5.4 天线的微型化优化设计
        5.4.1 小蝶型天线结构
        5.4.2 天线总体尺寸变化对天线的影响分析
        5.4.3 天线电导体变化对天线的影响
        5.4.4 天线馈电端口变化对天线的影响
        5.4.5 天线表面缝隙长度变化对天线的影响
        5.4.6 天线优化设计的参数选择步骤及设计结果
    5.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束语
    6.1 论文总结
    6.2 本论文的局限和进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结合科研发表的文章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结合科研申请专利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4)基于IP网的远程教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现代远程教育的概念
    1.2 现代远程教育的实现方式
        1.2.1 基于卫星广播的多媒体传递模式
        1.2.2 基于HFC有线电视网络传递模式
        1.2.3 基于IP网的Internet传递模式
    1.3 基于IP网的远程教育的国内外概况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和现状
    1.4 基于IP网远程教育的优缺点分析
        1.4.1 基于IP网远程教育的优势
        1.4.2 基于IP网远程教育的不足
    1.5 论文主要任务和研究意义
        1.5.1 论文主要任务
        1.5.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基于IP网远程教育的关键技术
    2.1 流媒体技术
        2.1.1 流媒体技术的原理
        2.1.2 流媒体传输协议
        2.1.3 流媒体文件格式
    2.2 Web交互技术
        2.2.1 ASP技术
        2.2.2 Web数据库交互技术
    2.3 移动教育的兴起
        2.3.1 从数字学习(E-Learning)到移动学习(M-learning)
        2.3.2 移动教育国内外研究概述
        2.3.3 移动教育的实现方式
    2.4 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系统平台的结构分析与设计
    3.1 系统设计目标和设计原则
        3.1.1 总体目标
        3.1.2 设计原则
    3.2 系统结构分析与设计
        3.2.1 系统工作模型
        3.2.2 系统结构设计
    3.3 系统平台的选型和配置
        3.3.1 操作系统的选择
        3.3.2 IIS 6.0
        3.3.3 流媒体服务器
        3.3.4 数据库的设计和选择
第四章 基于IP网远程教育系统的实现
    4.1 功能分析与设计
    4.2 数据库设计
        4.2.1 数据库需求分析
        4.2.2 数据库逻辑设计
    4.3 模块设计
        4.3.1 用户登录模块设计
        4.3.2 在线学习模块设计
        4.3.3 智能考试模块设计
        4.3.4 网上作业模块设计
        4.3.5 成绩管理模块设计
第五章 基于短消息的移动教育的设计与实现
    5.1 短信平台的开发与设计
        5.1.1 工作原理与网络结构
        5.1.2 发送短信过程
        5.1.3 接收短信过程
    5.2 基于短消息的移动教育的实现
        5.2.1 移动教育实现的功能
        5.2.2 短信平台的信息交互过程
        5.2.3 主要实现技术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5)中国农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本文研究的方法论
    三、本文的主要贡献和不足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中国农村土地权利的制度变迁
    第一节传统中国的土地所有权关系
        一、原始社会时期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概略
        二、奴隶社会时期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概略
        三、封建社会时期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概略
        四、近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概略
    第二节土地改革与土地所有权关系的变化
    第三节集体化与农业发展
        一、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阶段
        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阶段
        三、人民公社化阶段
    第四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与农村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的三阶段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效能
        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弊端
    第五节我国现阶段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的思路
        一、现阶段的土地制度存在的主要矛盾
        二、导致矛盾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制度根源
        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思路
第三章农地所有权的法律问题
    第一节农地所有权的基本理论
        一、所有权与农地所有权
        二、农地国家所有权的界定
        三、农地集体所有权的性质与内容
    第二节我国农地所有权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
        一、农地所有权客体界限不清
        二、农地集体所有权的主体虚无
    第三节我国农地集体所有权的主体
        一、有关农地集体所有权主体的学说
        二、农民集体在集体所有权中的法律地位
        三、农地集体所有权主体的实化
        四、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行使主体
    第四节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立法背景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质
        三、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的法律性质
        四、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弊端
        五、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方案设计
第四章我国农地使用权的法律问题
    第一节农村土地使用权的物权结构
        一、土地使用权与农地使用权
        二、农地使用权体系的内容
    第二节地上权与农地使用权
        一、地上权的一般原理
        二、我国农村土地的地上权利群
        三、对地上权制度的评价及分析
        四、地上权在我国农地使用权制度中的确立
    第三节永佃权与农地使用权
        一、永佃权在我国土地制度史上的地位
        二、对现存有关永佃权制度的评析
        三、在农地使用权制度中恢复永佃权的可行性
        四、以永佃权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的立法建议
    第四节地役权与农地使用权
        一、地役权与我国民法中相邻关系的比较
        二、地役权的主体问题
        三、设立地役权对农地使用权制度完善的现实意义
    第五节“四荒”土地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
        一、“四荒”土地资源的范围与所有权归属
        二、“四荒”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及其内容
        三、“四荒”土地使用权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第五章我国农地使用权的流转问题
    第一节国有农地使用权的流转
        一、国有农地使用权的出让存在的法律问题
        二、国有农地使用权的划拨存在的法律问题
    第二节集体农地使用权的流转
        一、农地使用权的流转方式
        二、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与规模化经营的关系
        三、农地使用权流转的经济学分析
        四、农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学分析
        五、农地使用权的股权化评析
        六、农地使用权的抵押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四、《天津电大学报》2002年(总第19—22期)总目次(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远程教育辍学率的挖掘分析——基于安徽地区1999-2009年数据[J]. 朱祖林,毕磊,齐新安,李莹,陈彦彦,宋阳. 远程教育杂志, 2011(04)
  • [2]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研究[D]. 何会宁. 西南大学, 2011(09)
  • [3]高功率微波器件和电路的电磁兼容研究和设计[D]. 张金玲. 北京邮电大学, 2009(05)
  • [4]基于IP网的远程教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文成. 暨南大学, 2005(01)
  • [5]中国农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法律问题研究[D]. 柳琳. 中央民族大学, 2005(04)

标签:;  ;  ;  ;  ;  

《天津电气大学学报》2002年(第19-22期)总目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