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三排活塞压缩机惯性力和力矩平衡的理论分析与计算

立式三排活塞压缩机惯性力和力矩平衡的理论分析与计算

一、立式三列活塞式压缩机惯性力及力矩平衡的理论分析与计算(论文文献综述)

高硕[1](2020)在《高压无油空气压缩机动力学分析及噪声预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压无油空气压缩机是用来提高气体压力和输送气体的机械。随着现代设计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压缩机的性能指标不断得到强化,压缩机环保、可靠性成为了重要的研究内容。无油空气压缩机在环境保护、节省润滑油等方面更具优势,受到越来越多行业使用者的青睐,对设计开发的无油空气压缩机进行性能研究,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托“XXX高压无油空压机研制”项目,针对目前高压无油空气压缩机处于设计开发初期且尚无样机等问题,以某新型高压无油空气压缩机为研究对象,以结构动力学、多体动力学及声学边界元等理论为基础、CAE软件为研究手段,对高压无油空气压缩机动力学及噪声预测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参照二维图纸,运用三维建模软件建立新型空气压缩机曲轴、连杆及机体三维实体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其有限元模型,并分别对其进行模态分析,揭示其固有频率和振型等振动特性,为后续的振动分析提供了依据。(2)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建立压缩机曲柄连杆机构的多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多刚体运动学仿真分析,得到系统各运动部件运动学规律。以多刚体动力学模型为基础,充分考虑运动部件间的弹性变形,建立曲柄连杆机构的多柔体动力学模型,通过动力学仿真分析,揭示该型压缩机各运动部件间的动力学规律,为后续瞬态响应及强度分析提供了力学边界条件。(3)以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所得激励为力边界条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机体瞬态响应分析,揭示机体表面振动速度分布规律并评价机体振动水平,为其结构优化提供依据;建立压缩机的边界元模型,结合瞬态响应分析所得振动数据,进行机体结构声辐射仿真计算,揭示机体不同频率下空间声场的声辐射规律,为其减振降噪研究提供了指导。(4)以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所得载荷为力边界条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曲轴、连杆分别进行静力学及瞬态动力学分析,揭示曲轴、连杆在两种分析类型下的变形及应力分布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对其强度进行分析评价,为该型压缩机曲轴、连杆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柴德敏[2](2020)在《往复活塞式空压机的噪声与疲劳寿命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往复活塞式空压机是一种利用曲柄滑块机构提升气压的机械。凭借其压力范围广、适应性强等独特的优点,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目前往复活塞式空压机在工业应用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其正常工作时会伴随严重的噪声,这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其次,由于其内部曲柄滑块机构在工作中会产生一定的不平衡往复惯性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机体振动从而引发严重的噪声问题。往复活塞式静音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其噪声问题,但造价过高,且在运行一段时间后易出现疲劳断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单缸往复活塞式空压机为研究对象研究有关噪声问题,选取往复活塞式静音机为研究对象研究有关疲劳寿命问题。并借助ANSYS Workbench有限元模拟仿真与nCode疲劳模拟仿真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往复活塞式空压机噪声检测实验。以装有空滤器的单缸往复活塞式空压机为研究对象,对噪声源进行预测后在0psi、60psi、90psi和135psi四种工况下对噪声进行检测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噪声源频率,为后续针对空压机的降噪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与理论研究。(2)建立往复活塞式空压机的曲柄滑块机构的动力学模型。以往复活塞式空压机中的曲柄滑块机构为研究对象,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到活塞加速度的数学表达式后进行动力学分析,针对曲柄质量对往复惯性力的影响进行研究。(3)往复活塞式空压机的综合降噪研究。主要就降低振动、避免共振与隔振降噪三个方向开展研究。探讨曲柄的设计参数与整机振动的关系,以曲轴箱主轴承中心承受力为衡量振动大小的指标。简化往复活塞式空压机的三维模型,利用ANSYS Workbench对其进行多次仿真分析,分析数据得出使往复惯性力最小及降低振动曲柄设计参数最优额。后通过动力学理论计算验证了曲柄最优参数值的合理性,证明优化曲柄参数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其次利用模态分析确定曲柄、连杆与曲轴箱的固有频率,确保与噪声源频率差异大,避免共振现象,降低噪声。最后整理归纳橡胶隔振器的计算公式,以此选取合适的橡胶隔振器。从而进行综合降噪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空压机的使用性能。(4)对往复活塞式静音机的阀板进行使用寿命的优化设计。以往复活塞式静音机阀板零件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 Workbench与nCode进行联合仿真,得到零件疲劳循环次数结果后改变阀板参数,经过多次重复仿真,确定阀板厚度的最佳值为5.34mm,为目前所有疲劳试验的最优值,可把最低寿命次数从1.126次提升到了 1.315次。建立疲劳寿命优化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系统的解决疲劳寿命问题,提高空压机工作的可靠性。本文以往复活塞式空压机为研究对象,以ANSYS Workbench与nCode为辅助工具,在现有的设计经验基础上,以降噪与提高寿命为目标进行系统设计研究。对往复活塞式空压机进行噪音检测,确定噪声源频率,提供降噪理论基础;对曲柄滑块机构展开动力学分析,寻找曲柄对惯性力的影响关系,提出新的曲柄设计参数的设计方案,降低惯性力数值,从而降低噪声;对阀板易疲劳断裂的零件进行疲劳寿命预测,合理有效进行零件替换,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零件利用率。这不仅丰富了往复活塞式空压机在工业应用中的噪声与疲劳研究,也为后期有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邹昌利[3](2019)在《30A-2型星型往复压缩机曲轴轴系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内制造业技术突飞猛进的高速发展,作为提高气体压力或输送气体的机械设备,压缩机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生产领域,人们对往复压缩机的性能要求也日益提高。在研发阶段控制整机的振动量级和噪声水平,已成为往复压缩机行业追求的重要目标。曲轴高速旋转产生的振动是引发压缩机机组共振的重要因素,轴系动力学特性不仅影响着曲轴的使用寿命,而且直接关系到机组的安全性、稳定性。本文以30A-2型星型往复压缩机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体系统动力学和有限元分析法,对星型压缩机曲轴轴系进行振动特性分析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对曲柄连杆机构中各运动构件的运动规律进行理论分析,推导机构的运动学模型,确定主副连杆式曲柄连杆机构设计参数与曲柄转角α的函数关系。2、基于动力学理论,利用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对30A-2星型压缩机主副连杆式曲柄连杆机构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到曲轴、连杆和活塞之间力学关系和机构有关的其它动力学参量,并生成轴系受力的动态载荷文件,为下一步有限元分析提供载荷边界条件。3、应用PRO/E软件建立星型压缩机曲轴轴系的实体仿真模型,以有限元理论为指导,应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曲轴轴系进行模态分析,计算曲轴轴系前10阶的模态振型和频率,根据轴系振动情况确定轴系的主要失效形式。此外对曲轴轴系进行瞬态动力学响应分析。通过动态响应结果验证该类型压缩机曲轴轴系有足够的抵抗疲劳破坏强度,从而证明该方法在解决星型往复式压缩机组轴系振动计算方面的有效性。4、基于30A-2型星型往复压缩机整个主副式曲轴连杆系统运动学和动力特性,提出6种普通的四星型压缩机不同的曲柄连杆机构设计方案,对各方案机构进行曲轴连杆的动力学分析和轴系振动特性分析,得到最优设计方案,目的是研究主副连杆式曲柄连杆机构布置方式对星型压缩机轴系的影响,这对于减小星型压缩机运动件的受力和保证曲轴轴系抗疲劳强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成果可以为星型往复压缩机组振动分析提供理论依据,以期为新型压缩机的设计和研发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李永腾[4](2018)在《电动机驱动的往复式压缩机组动力学特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油气储运、化工工艺、天然气开采等过程中,往复式压缩机主要用于提供高压气体。曲轴作为压缩机的核心零件,在机组运转过程中受到大小、方向随曲轴转角呈周期性变化的激励载荷作用。此外,随着对超大型压缩机的需求持续增长,机组轴系具有较小的刚度,质量分布不均匀,使轴系的固有频率减小。如果机组的工作转速与临界转速相近,会使机组发生共振,甚至会造成轴系断裂失效。根据API标准规定,用户应当根据厂家做出的振动分析报告进行工况调节,避免往复式压缩机组发生共振,对保证机组的正常运行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根据压缩机工艺参数及天然气成分,通过热力学计算,选择合适的压缩机、联轴器、驱动机,进而可以得到机组的运动学参数、动力学参数。同时,采用选型软件Ariel Performance进行工况分析,得到机组振动分析所需要的载荷数据。使用三维建模软件Pro-E建立往复式压缩机、膜片式联轴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装配体模型。然后,将模型导入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中,对往复式压缩机曲轴、电动机转轴进行静力学分析,可以判断机组的曲轴、转轴满足静强度要求。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对往复式压缩机曲轴、电动机转轴进行自由模态分析,获得固有特性。此外,在Pro-E中得到机组轴系的当量转动惯量,在ANSYS Workbench中得到机组轴系的当量刚度。建立机组轴系的集中质量模型,采用ANSYS APDL进行自由振动分析,得到机组的临界转速、模态振型,可以判断机组满足转速要求。采用多体动力学软件RecurDyn创建往复式压缩机组的多刚体动力学模型,然后将电动机转轴简化成模态柔性体,将弹性膜片简化成弹簧,将曲轴简化成有限元柔性体,得到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得到机组的运动学参数、动力学参数,同时还可以得到曲轴、转轴的应力、应变、变形。最终,可以判断机组满足动强度要求。

刘喆[5](2017)在《基于内摆线的活塞式压缩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活塞式压缩机由于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单级压缩比高等一系列优点,在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但活塞式压缩机由于主传动系统采用曲柄连杆机构,运动部件的惯性力无法完全平衡,在运转过程中振动与噪声较大。现有的解决方法主要有在曲轴上安装配重、采用多个曲柄连杆机构的空间合理布置(如采用2D型、L型、H型压缩机)使得运动构件的惯性力互相抵消等。但这些方法只能消除部分惯性力,不能达到完全抵消压缩机运动构件惯性力的目的。本文从消除震源的理念出发,利用内摆线的特殊性质,提出一种新型内摆线活塞式压缩机的研究思路,其在运转时运动构件的惯性力达到完全平衡。当半径为r的小圆在半径为R的大圆内作纯滚动时,小圆上的任意一点所走过的轨迹即为内摆线。特殊情况下,当R=2r时,小圆圆周上任一点的运动轨迹变为往复运动的直线,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将旋转运动转变为往复直线运动。基于上述原理,本文研究开发一种新型活塞式压缩机,讨论了压缩机运动方案设计、结构设计、热力学计算、动力学计算以及主要零部件强度计算等压缩机设计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运动方案设计当中,利用行星轮系实现内摆线的运动轨迹,提出了内摆线机构运动方案设计。这种内摆线机构运动时无2阶惯性力,但活塞和连杆的往复惯性力仍然存在。本文采用在同一圆周上排列三个相同的内摆线机构,机构之间夹角为120°,并使之保持相同相位同步运动的方案,以此对往复惯性力进行完全的抵消。根据提出的运动方案,研究了内摆线压缩机的结构设计问题,给出了一种具有立式构造、双路动力输入的结构设计方案,解决了结构设计面临的运动功能实现、结构干涉、润滑方式选择、结构与装配工艺性问题。根据结构设计的技术参数,对内摆线活塞式压缩机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确定气缸容积流量,获得气缸直径,活塞力,压缩机功率等相关热力学参数。并对压缩机进行动力学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内摆线活塞式压缩机的惯性力已经达到了完全平衡。最后对内摆线活塞式压缩机的关键零部件进行详细设计并对其进行强度校核。对基于内摆线活塞式压缩机的研究表明,由于惯性力完全平衡,消除了压缩机运转时振源,摆脱了传统活塞式压缩机的缺陷,具有良好的应用和市场前景。

王庆前[6](2017)在《内燃式水平对动空气压缩机平衡设计及多工况动力学仿真研究》文中认为内燃式水平对动空气压缩机将内燃机与空气压缩机组合成一个整体,并通过内燃机产生的热能来转化为空气压缩机的气体压力能,是一种新型的压气装置。目前存在的双拐对称布置的内燃式水平对动空气压缩机方案,记为方案1,由于存在惯性力系中的不平衡力矩成分,仍会引起些许整机的振动问题。因此,针对内燃式水平对动空气压缩机的动不平衡问题,提出了一种三拐对称布置的内燃式水平对动空气压缩机方案,记为方案2。并针对这两种方案,进行了分析及对比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应用解析法分别对两种方案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添加平衡块的前提下,方案1有旋转惯性力、旋转惯性力矩、一阶往复惯性力达到了平衡状态,而相比方案1,方案2不仅有以上惯性力和力矩达到了平衡状态,其一阶往复惯性力矩也达到了平衡状态。故方案2的内燃式水平对动空气压缩机处于外部平衡状态,其综合平衡性能要优于方案1的。应用逐个平衡法在方案2曲轴的每个曲拐的每个曲柄臂上安装了一块平衡块。经计算分析,确定了方案2曲轴两端的每个平衡块质量为0.153,偏心距为15.92;中间的每个平衡块质量为0.276,偏心距为17.38。应用ADAMS分别对两种方案的虚拟样机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三种工况(曲轴平均转速分别为1500、2000、2400)下方案1的最大主轴承平均受力载荷为2228N,而方案2的最大主轴承平均受力载荷为为1956N。按照轴承平均载荷最小这一平衡目标可知,方案2的平衡性能要优于方案1的。应用ANSYS Workbench对方案2曲轴进行了有限元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其中,有限元静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曲轴的最大等效应力位于曲柄销与曲柄臂连接圆角处,其最大值为305.09,小于曲轴材料球墨铸铁QT700-2的许用应力,证明了曲轴的设计满足强度设计的要求;曲轴的变形主要分布在平衡块处,其最大变形量为0.417,属于小变形,证明了曲轴的设计满足刚度设计要求。模态分析结果表明:曲轴最大振幅的部位出现在曲柄销、曲轴端面以及平衡块上;曲轴约束模态的固有频率相比其自由模态的较大,其最低固有频率为628.42,明显高于内燃式水平对动空气压缩机在实际工作时的基频(曲轴平均转速为2400,对应的基频为40),使曲轴有效地避免了共振现象的发生,证明了曲轴的动态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陈玉雯[7](2017)在《基于装配体的压缩机底架振动分析》文中提出压缩机属于通用机械,在提供高压气能的同时也会产生较大的振动与噪声。而压缩机底架作为与振源直接连接的承载部件,其振动大小对压缩机的整体振动有很大的影响。底架振动过大不仅降低自身的可靠性,严重地也会造成底架损坏,因此对压缩机底架的振动特性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据文献检索,研究者普遍对单独的零部件进行振动分析,而对零部件系统的振动研究很少。因此本文对考虑装配约束的压缩机底架的振动特性展开分析研究。首先采用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建立压缩机底架的几何模型。底架上装载有柴油机、主机、油箱等零部件,其中油箱是由薄板件构成,刚性小,因此将油箱与底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建模,而其他零部件由于刚性大可作为集中质量进行约束。对几何模型进行合理的简化、确定该模型的边界条件及单元类型,最后使用Hypermesh软件划分网格建立装配约束下的压缩机底架的有限元模型。其次对装配约束下的底架进行模态分析,获得底架的模态参数。将装配约束下的底架模态频率与单独底架的自由模态频率及试验数据对比,结果表明了考虑了装配约束的底架模态参数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在模态分析的基础上对底架系统进行频率响应分析。对发动机的激励进行分析计算得到频率响应分析的输入激励,并运用Radioss求解器对装配约束下底架在简谐激励下的响应进行计算。同时利用LMS振动测试设备对压缩机底架进行动态测试,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考虑装配约束下的底架在满载时会产生共振。最后以考虑装配约束的底架模态分析及频率响应分析的计算结果为依据,对底架提出改进意见。对改进前后的压缩机进行振动测试及噪声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及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压缩机底架振动速度平均值减少了1.5mm/s,噪声平均值减小6分贝左右。本文针对考虑装配约束下的压缩机底架进行振动特性分析,仿真结果及测试结果验证了考虑装配约束下的底架动态特性更加符合实际,为压缩机及其他机器底架结构的改进和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

徐彬彬[8](2017)在《无固定连接式压缩机地基基础动力试验与计算模型研究》文中指出无固定连接式压缩机基础较传统压缩机基础最大不同是机组和基础是分离的,便于安装和拆卸转移,是一种新型的压缩机基础形式,目前对其还缺少相关理论的研究工作。基于此,本文依托工程,通过现场压力测试和现场位移测试研究压缩机振动荷载对压缩机地基基础的动力特性;通过建立计算模型和振型分解对压缩机地基基础进行动力计算。具体得到如下研究成果:现场压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各层压力的分析,得出各点压力大都先经过一段时间的大幅变化后保持平稳的波动,说明振动荷载产生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趋于稳定;(2)通过各层压力最大值与静力值的对比分析,得出各层压力最大值较静力值增加不明显,说明压缩机振动对砂石垫层和地基基础影响不大;(3)通过对侧壁压力的分析,得出与曲轴中心线平行的侧壁(Y方向)水平压力大于另一个侧壁(X方向),侧边压力和压力增量都较小,压缩机水平动荷载产生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趋于稳定;(4)通过对各层压力的分析,在振动过程中各层压力虽然均有变化,但最终压力的增量仍呈从上到下逐渐减小的趋势,表明压缩机振动荷载的影响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在振动初期,压缩机产生的振动荷载对压缩机基础和地基影响较大,但最终会都会趋于稳定。现场位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压缩机基础竖向(Z向)位移很小,大概整体上是底撬的十分之一左右,较小的基础竖向位移进而导致地基变形小,进而基底压力和地基中应力变化不明显,表明振动对压缩机基础产生的影响较小,同时也表明基础槽中垫层的减振作用明显;(2)各测点基础和底撬的时程图对比后发现,底撬振幅高明显高于基础的振幅,说明基础槽中垫层的减振作用明显。通过建立无固定连接式压缩机地基基础动力计算简图,利用振型分解法,建立了无固定连接式压缩机地基基础动力计算模型。通过工程实例分析,验证了无固定连接式压缩机地基基础动力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得出此动力计算模型可以用于无固定连接式压缩机地基基础动力计算,并且计算结果对于基础来说偏于安全。

汤长根[9](2016)在《三星型活塞式压缩机结构设计与动力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针对W型活塞式压缩机动力学性能差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三星型活塞式压缩机的运动方案并进行了结构设计。通过总体方案设计、热力学计算、主要零部件设计及结构强度校核,最终设计出一种全新的三星型活塞式压缩机,给出了整机装配图并介绍了其工作原理。解决了三星型压缩机结构设计中面临的如干涉、润滑、结构及装配工艺性等关键问题。所设计的三星型活塞式压缩机采用主副连杆机构、曲轴立式构造,具有动力学性能良好、润滑系统简单、轴向尺寸小且结构紧凑的特点。三星型活塞式压缩机的主传动系统实质上是1个主连杆和2个副连杆并联构成的主副连杆机构。为了便于比较,本文将w型活塞式压缩机的主传动系统、三星型活塞式压缩机的主传动系统分别作为研究对象,利用ADAMS软件分别建立了在相同工况下各自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并进行了求解。得到了两者在额定工况下的轴心径向位移响应、主轴承反力和轴心轨迹。计算结果表明:与W型压缩机相比,三星型压缩机主传动系统的曲轴轴颈中心响应振幅降低了12.36%,主轴承反力减小了44.62%。三星型压缩机具有良好的动力学性能。针对三星型压缩机的曲轴配重优化问题,本文建立了其曲轴配重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并以曲轴轴颈中心响应振幅最小作为目标函数,同时将曲轴配重的质量作为设计变量,利用ADAMS软件中的“优化设计”模块求出了曲轴配重的最优解。优化结果表明:曲轴配重的大小对三星型压缩机的动力学性能有十分显着的影响,优化后最优点的目标值比原设计点的目标值降低了17.02%。三星型压缩机的曲轴配重对改善其动力学性能十分必要。

刘鹏[10](2016)在《往复式压缩机主机自顶向下设计及其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天然气开采的快速发展,国内对油气田用的高速大功率往复式天然气压缩机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相关单位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所设计制造的产品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国产往复式压缩机的功率、工作压力存在不足,投入使用的寿命较短,易损件较多,阻碍了国内油气田的发展。作为天然气生产中至关重要的装备,往复式压缩机性能的优劣对天然气的产量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提升国产往复式压缩机的研究设计水平,增强设备的质量和性能,对国内天然气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一种高速大功率往复式天然气压缩机的主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自顶向下设计和仿真研究,具体内容和研究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Creo软件中主要利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对该型往复式压缩机进行参数化设计,通过概念设计、骨架模型设计、组装设计等自顶向下设计流程完成了压缩机的模型设计,实现了顶层设计信息控制底层三维模型,使设计参数的变动能够快速反映到模型上,模型的修改变得方便快捷,提高了压缩机的设计效率。(2)利用Mathcad与Creo无缝集成来进行了往复式压缩机设计参数的计算和传递,将初始设计参数迅速而准确地转化为了模型主要几何尺寸,并驱动了模型几何的更新,快速地得到了当前设计参数下的模型,这进一步提高了设计效率(3)在AMESim软件中建立了往复式压缩机的曲轴系、气缸、气阀的1D仿真模型,并组合搭建了压缩机的1D模型,仿真分析了缸内气体特性,将仿真得到的气缸轴侧和盖侧的气体压力曲线,与理论计算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其准确性。(4)在Motion软件中建立了往复式压缩机的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并基于AMESim1D和Motion 3D联合仿真的方法,对往复式压缩机曲轴系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到了活塞的运动规律以及压缩机上侧向力、曲柄销受力、主轴颈受力等主要动态作用力的变化规律。(5)对曲轴柔性化的往复式压缩机进行了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到了曲轴的固有特性,表明了曲轴输入端固有振幅最大。通过将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结果与刚体动力学仿真结果对比分析,发现曲轴柔性化之后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出曲轴系的动态特性。对曲轴进行应力分析表明了曲轴上的最大应力处位于压缩机第6列对应的曲柄销的右侧过渡圆角处,再通过增大圆角半径5mm后,最大应力降低了17.1%。(6)基于往复式压缩机曲轴系的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对曲轴的扭振响应进行了研究,仿真得出了曲轴上的最大扭转角为1.3°,位于输入端处,该扭转角不大,对压缩机的危害较小。再通过对扭振曲线进行频域响应分析,发现6谐次的激振引起的扭转角最大,为0.306°,其次是2、3谐次。又对不同长度的输入端对曲轴扭振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输入端长度为350mm左右时,输入端的扭振幅值达到了最小值1.084°。

二、立式三列活塞式压缩机惯性力及力矩平衡的理论分析与计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立式三列活塞式压缩机惯性力及力矩平衡的理论分析与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1)高压无油空气压缩机动力学分析及噪声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压缩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压缩机国外研究现状
        1.2.2 压缩机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高压无油空气压缩机有限元模态分析
    2.1 有限元及模态分析理论
        2.1.1 有限元法概述
        2.1.2 模态分析理论基础
    2.2 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
    2.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4 边界条件的施加
    2.5 约束模态分析
        2.5.1 曲轴模态分析
        2.5.2 连杆模态分析
        2.5.3 机体模态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压无油空气压缩机虚拟样机仿真分析
    3.1 虚拟样机技术概述
    3.2 多体动力学理论概述
        3.2.1 多刚体动力学理论
        3.2.2 多柔体动力学理论
    3.3 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学分析
    3.4 空气压缩机热力过程分析
        3.4.1 空气压缩机的理想循环与实际循环
        3.4.2 缸内气体力理论分析
    3.5 曲柄连杆机构动力学理论分析
        3.5.1 惯性力
        3.5.2 气体力
        3.5.3 摩擦力
        3.5.4 曲柄连杆部件受力分析
    3.6 曲柄连杆机构多刚体运动学仿真分析
        3.6.1 多刚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3.6.2 多刚体运动学仿真分析
    3.7 曲柄连杆机构多柔体动力学仿真分析
        3.7.1 曲柄连杆机构多柔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3.7.2 曲柄连杆机构多柔体模型动力学仿真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压无油空气压缩机辐射噪声分析
    4.1 高压无油空气压缩机机体瞬态响应分析
        4.1.1 结构瞬态响应分析理论
        4.1.2 压缩机瞬态响应分析边界条件的确定
        4.1.3 压缩机瞬态响应结果分析
    4.2 高压无油空气压缩机结构声辐射分析
        4.2.1 压缩机结构声辐射求解方法的确定
        4.2.2 压缩机边界元模型的建立
        4.2.3 声学场点模型的建立
        4.2.4 结构声辐射仿真结果及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压无油空气压缩机主要零部件强度分析
    5.1 曲轴、连杆静力学仿真与强度分析
        5.1.1 曲轴静力学仿真与强度分析
        5.1.2 连杆静力学仿真与强度分析
    5.2 曲轴、连杆瞬态响应与强度分析
        5.2.1 曲轴瞬态响应与强度仿真分析
        5.2.2 连杆瞬态响应与强度仿真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2)往复活塞式空压机的噪声与疲劳寿命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有限元结构分析的研究现状
        1.2.2 往复活塞式空压机噪音分析的研究现状
        1.2.3 往复活塞式空压机零件疲劳寿命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2 往复活塞式空压机噪声检测实验及分析
    2.1 往复活塞式空压机噪声检测实验准备
        2.1.1 往复活塞式空压机噪声源的预测
        2.1.2 往复活塞式空压机噪声检测方法
    2.2 往复活塞式空压机噪声检测实验
        2.2.1 往复活塞式空压机噪声测试仪器
        2.2.2 往复活塞式空压机噪声测试实验
    2.3 往复活塞式空压机噪声分析技术
    2.4 往复活塞式空压机噪声源确定
    2.5 小结
3 往复活塞式空压机曲柄滑块机构的动力学分析
    3.1 往复活塞式空压机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3.2 往复活塞式空压机曲柄滑块机构的动力学分析
        3.2.1 曲柄滑块机构的质量换算
        3.2.2 曲柄滑块机构的受力分析
    3.3 小结
4 往复活塞式空压机的综合降噪研究
    4.1 往复惯性力对空压机噪声影响研究
        4.1.1 往复活塞式空压机泵头模型的建立及简化
        4.1.2 往复活塞式空压机简化泵头的有限元分析
        4.1.3 往复活塞式空压机简化泵头动力学仿真分析结果
        4.1.4 曲柄设计参数与往复惯性力关系的研究
    4.2 往复活塞式空压机降噪有关措施的研究
    4.3 小结
5 往复活塞式静音机中零件的疲劳寿命研究
    5.1 往复活塞式静音机中零件的疲劳寿命研究
    5.2 往复活塞式静音机零件的疲劳仿真
        5.2.1 往复活塞式静音机中阀板的疲劳仿真
        5.2.2 往复活塞式静音机中曲轴箱的疲劳仿真
        5.2.3 往复活塞式静音机中泵盖的疲劳仿真
    5.3 往复活塞式静音机阀板疲劳寿命性能的优化设计
    5.4 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创新性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30A-2型星型往复压缩机曲轴轴系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压缩机的研究发展现状
        1.2.2 曲轴轴系的研究发展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往复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和运动学分析
    2.1 往复活塞式压缩机结构简图和工作原理
    2.2 中心式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学分析
    2.3 偏心式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学分析
    2.4 主副连杆式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学分析
    2.5 星型压缩机活塞运动规律计算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星型往复压缩机曲轴连杆系动力学分析
    3.1 曲柄连杆机构动力学分析
    3.2 曲柄连杆机构动力学建模
    3.3 曲轴连杆系多体动力学仿真
        3.3.1 曲轴连杆系多体动力学仿真建模
        3.3.2 曲轴连杆系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星型往复压缩机曲轴轴系动态响应分析
    4.1 引言
    4.2 有限元分析理论基础
    4.3 曲轴轴系的模态分析
        4.3.1 曲轴轴系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3.2 曲轴轴系模态分析计算结果
    4.4 曲轴轴系的瞬态动力学分析
        4.4.1 瞬态动力学概论
        4.4.2 轴系瞬态响应分析模型的建立
        4.4.3 曲轴轴系瞬态动力响应分析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星型压缩机曲轴连杆机构设计方案优化
    5.1 概述
    5.2 基本结构及方案
    5.3 曲轴连杆系动力学分析
    5.4 曲轴轴系动态响应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电动机驱动的往复式压缩机组动力学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背景
    1.2 国内外往复式压缩机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2.1 国内外往复式压缩机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往复式压缩机发展状态
    1.3 国内外轴系动力学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法
    1.5 课题研究意义
第二章 往复式压缩机组工况分析
    2.1 热力学分析
    2.2 运动学分析
    2.3 动力学分析
        2.3.1 综合活塞力
        2.3.2 侧向力和连杆力
        2.3.3 切向力和法向力
        2.3.4 阻力矩和倾覆力矩
    2.4 ARIEL工况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往复式压缩机组静力学分析
    3.1 有限元理论
        3.1.1 有限元静力学分析
        3.1.2 有限元动力学分析
        3.1.3 有限元模型
    3.2 曲轴静力学分析
        3.2.1 曲轴材料属性
        3.2.2 曲轴网格化分
        3.2.3 曲轴边界条件
        3.2.4 曲轴后处理
    3.3 电动机转轴静力学分析
        3.3.1 电动机转轴材料属性
        3.3.2 电动机转轴网格化分
        3.3.3 电动机转轴边界条件
        3.3.4 电动机转轴后处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往复式压缩机组模态分析
    4.1 模态分析理论
    4.2 曲轴模态分析
    4.3 电动机转轴模态分析
    4.4 往复式压缩机组轴系自由振动分析
        4.4.1 往复式压缩机组轴系集中质量模型
        4.4.2 往复式压缩机组轴系自由振动求解
        4.4.3 往复式压缩机组轴系共振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往复式压缩机组动力学分析
    5.1 动力学分析理论
    5.2 往复式压缩机组多刚体动力学分析
        5.2.1 往复式压缩机组多刚体动力学模型
        5.2.2 往复式压缩机组多刚体动力学仿真结果
    5.3 往复式压缩机组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
        5.3.1 往复式压缩机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
        5.3.2 往复式压缩机组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结果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内摆线的活塞式压缩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压缩机新型结构开发
        1.2.2 压缩机动力学性能优化
        1.2.3 压缩机振动与噪声控制
        1.2.4 研究现状小结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内摆线活塞式压缩机运动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内摆线原理介绍
    2.3 内摆线机构运动方案设计
    2.4 零部件运动学分析
    2.5 惯性力的产生与平衡问题探讨
        2.5.1 惯性力的产生
        2.5.2 惯性力平衡问题探讨
    2.6 内摆线活塞式压缩机整体运动方案设计
    2.7 小结
第三章 内摆线活塞式压缩机结构设计
    3.1 引言
    3.2 内摆线活塞式压缩机整机结构设计
        3.2.1 结构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3.2.2 结构设计方案
    3.3 内摆线机构结构设计
        3.3.1 内摆线机构结构设计方案
    3.4 小结
第四章 内摆线活塞式压缩机热力学计算
    4.1 引言
    4.2 确定相关设计参数
        4.2.1 确定必要参数
        4.2.2 确定排气温度
        4.2.3 确定进排气系数
        4.2.4 确定气缸容积流量
        4.2.5 修正进排气压力
    4.3 计算活塞力
    4.4 计算功率
    4.5 电动机选用
    4.6 小结
第五章 内摆线活塞式压缩机动力学分析
    5.1 引言
    5.2 惯性力的计算
        5.2.1 行星架惯性力计算
        5.2.2 行星轮惯性力计算
        5.2.3 曲轴惯性力计算
        5.2.4 连杆与活塞惯性力计算
    5.3 惯性力分析
    5.4 惯性力的平衡
        5.4.1 旋转惯性力的平衡
        5.4.2 往复惯性力的平衡
    5.5 建立动力学虚拟样机
        5.5.1 ADAMS软件使用步骤
        5.5.2 建立单个内摆线机构虚拟样机模型
        5.5.3 定义材料
        5.5.4 创建约束
        5.5.5 添加载荷与驱动
        5.5.6 单个内摆线机构惯性力仿真分析
        5.5.7 建立内摆线活塞式压缩机虚拟样机模型
        5.5.8 创建内摆线活塞式压缩机虚拟样机模型约束
        5.5.9 内摆线活塞式压缩机惯性力仿真分析
        5.5.10 传统活塞式压缩机惯性力仿真分析
    5.6 小结
第六章 内摆线活塞式压缩机主要零部件设计与强度校核
    6.1 引言
    6.2 主传动系统零部件设计
        6.2.1 连杆设计
        6.2.2 曲轴设计
        6.2.3 行星架设计
        6.2.4 内齿圈设计
        6.2.5 行星轮设计
        6.2.6 主轴设计
        6.2.7 主动轮与从动轮设计
    6.3 机身组件设计
        6.3.1 机架设计
        6.3.2 底座与上盖设计
        6.3.3 内齿圈盖设计
        6.3.4 轴承端盖设计
    6.4 主要零部件强度校核
        6.4.1 连杆强度校核
        6.4.2 曲轴强度校核
        6.4.3 行星轮强度校核
        6.4.4 主动轮强度校核
    6.5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
    7.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
致谢

(6)内燃式水平对动空气压缩机平衡设计及多工况动力学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内燃式空气压缩机的研究现状
        1.2.2 发动机平衡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内燃式水平对动空气压缩机原理和机构的分析
    2.1 内燃式水平对动空气压缩机的原理分析
    2.2 内燃式水平对动空气压缩机机构的分析
        2.2.1 内燃式水平对动空气压缩机机构的简化
        2.2.2 对心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2.2.3 对心曲柄连杆机构的动力学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内燃式水平对动空气压缩机的平衡设计
    3.1 内燃式水平对动空气压缩机的总体方案
    3.2 两种方案平衡状况的分析
        3.2.1 方案1平衡状况的分析
        3.2.2 方案2平衡性能的分析
        3.2.3 两种方案平衡性能的对比分析
    3.3 曲轴的平衡设计
        3.3.1 178F柴油机曲轴的材料和参数
        3.3.2 曲柄销的设计参数
        3.3.3 曲柄臂的设计参数
        3.3.4 平衡块的设计参数
        3.3.5 方案2曲轴的参数汇总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维模型与多刚体模型的建立
    4.1 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
        4.1.1 178F柴油机的主要参数
        4.1.2 三维模型的建立
    4.2 多刚体模型的建立
        4.2.1 重命名零部件
        4.2.2 材料的创建和添加
        4.2.3 约束的施加
        4.2.4 载荷的施加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
    5.1 方案1多刚体模型的仿真分析
        5.1.1 方案1曲轴输出端轴承处的受力分析
        5.1.2 方案1曲轴自由端轴承处的受力分析
    5.2 方案2多刚体模型的仿真分析
        5.2.1 方案2曲轴的速度波动系数分析
        5.2.2 方案2活塞的速度分析
        5.2.3 方案2活塞的加速度分析
        5.2.4 方案2连杆大头端处的受力分析
        5.2.5 方案2连杆小头端处的受力分析
        5.2.6 方案2曲轴输出端轴承处的受力分析
        5.2.7 方案2曲轴自由端轴承处的受力分析
    5.3 分析结果汇总
    5.4 两种方案轴承处的平均载荷的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曲轴的有限元静力学分析
    6.1 有限元静力学分析的概述
    6.2 简化的曲轴三维模型
    6.3 曲轴的有限元模型
        6.3.1 材料参数的确定
        6.3.2 曲轴约束与载荷的确定
        6.3.3 网格划分及单元类型
        6.3.4 应力与强度分析
        6.3.5 刚度与变形位移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曲轴的模态分析
    7.1 模态分析的原理
    7.2 ANSYS WORKBENCH模态分析的基本步骤
    7.3 方案2曲轴的模态分析
        7.3.1 曲轴的自由模态分析
        7.3.2 曲轴的约束模态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基于装配体的压缩机底架振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压缩机概述及振动原理
    2.1 压缩机概述
        2.1.1 压缩机的基本结构
        2.1.2 压缩机的工作原理
    2.2 振动理论概述
        2.2.1 压缩机振源分析
        2.2.2 振动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压缩机底架的有限元模型建立
    3.1 有限元方法简介
    3.2 有限元软件介绍
        3.2.1 Hypermesh软件简介
        3.2.2 RADIOSS软件介绍
    3.3 底架系统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1 几何模型的简化
        3.3.2 底架系统有限元建模过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空压机底架及子结构模态分析
    4.1 模态分析概述及理论
        4.1.1 模态分析概述
        4.1.2 模态分析理论基础
    4.2 底架动态特性评价指标
    4.3 装配约束下底架模态分析
        4.3.1 底架的模态分析结果
        4.3.2 结果评价与分析
    4.4 底架自由模态分析
    4.5 子结构的模态分析
        4.5.1 子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4.5.2 梁架结构模态分析结果与评价
    4.6 试验模态测试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底架的频率响应分析
    5.1 频率响应分析概述
        5.1.1 频率响应分析理论基础
        5.1.2 Ridoss谐波响应的分析方法
    5.2 发动机激励的确定
        5.2.1 发动机不平衡性分析
        5.2.2 东风康明斯发动机的不平衡力计算
    5.3 底架的频率响应分析
        5.3.1 频率响应分析模型
        5.3.2 频率响应分析计算及结果评价
        5.3.3 实验测试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压缩机改进方案及改进前后对比分析
    6.1 压缩机底架的改进方案
    6.2 改进前后振动测试结果的对比
    6.3 改进前后噪声测试结果对比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无固定连接式压缩机地基基础动力试验与计算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无固定连接式压缩机基础简介
        1.1.1 无固定连接式压缩机概况
        1.1.2 无固定连接式压缩机基础概况
    1.2 问题的提出
    1.3 压缩机基础研究现状
    1.4 研究意义与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2 无固定连接式压缩机地基基础现场试验研究
    2.1 试验目的
    2.2 研究方法
        2.2.1 压力测试
        2.2.2 位移测试
    2.3 工程概况
        2.3.1 设备条件
        2.3.2 试验场地条件
        2.3.3 地基基础形式
    2.4 现场压力测试
        2.4.1 试验仪器
        2.4.2 试验仪器的布置和埋设
        2.4.3 数据的采集
    2.5 压力测试结果分析
        2.5.1 压缩机地基基础中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
        2.5.2 压缩机基础侧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5.3 不同深度压力盒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5.4 压力的静力值、最大值、稳定值对比分析
    2.6 现场位移测试
        2.6.1 试验设备
        2.6.2 测点布置
        2.6.3 振动测试数据采集
        2.6.4 时程图
    2.7 位移测试结果分析
    2.8 本章小结
3 无固定连接式压缩机地基基础动力计算模型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动力计算简图的提出
    3.4 扰力分析
        3.4.1 扰力的产生与特点
        3.4.2 扰力与扰力矩的确定
    3.5 机组的主要参数
        3.5.1 质量计算
        3.5.2 机组的转动惯量计算
    3.6 动力特性参数计算
        3.6.1 机器振动圆频率
        3.6.2 地基土的参振质量
        3.6.3 地基土的刚度系数及刚度
        3.6.4 垫层刚度系数及刚度
    3.7 动力计算分析
        3.7.1 竖向振动
        3.7.2 扭转振动
        3.7.3 x向绕水平、绕y轴回转的耦合振动
        3.7.4 y向水平、绕x轴回转的耦合振动
        3.7.5 总振动位移
        3.7.6 压力计算
    3.8 本章小结
4 无固定连接式压缩机地基基础动力计算模型验证
    4.1 目的
    4.2 方法
    4.3 工程概况
    4.4 动力计算分析
        4.4.1 扰力分析
        4.4.2 机组主要参数计算
        4.4.3 动力参数计算
        4.4.4 计算分析
    4.5 动力计算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对比
        4.5.1 动力计算结果与现场动测测试结果对比
        4.5.2 动力计算结果与现场压力测试结果对比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三星型活塞式压缩机结构设计与动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压缩机研发
        1.2.2 结构设计与性能优化
    1.3 课题的研究方法
    1.4 本课题的来源和研究内容
        1.4.1 本课题的来源
        1.4.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三星型活塞式压缩机总体设计
    2.1 引言
    2.2 运动方案设计
    2.3 总体方案设计
        2.3.1 总体结构分析
        2.3.2 总体方案设计
    2.4 小结
第三章 三星型活塞式压缩机的热力计算
    3.1 引言
    3.2 确定相关设计参数
    3.3 初步确定进、排气压力和排气温度
    3.4 确定进、排气系数
    3.5 确定气缸行程容积
    3.6 修正进排气压力
    3.7 计算活塞力
    3.8 计算功率
    3.9 小结
第四章 三星型活塞式压缩机主要零部件设计
    4.1 引言
    4.2 活塞组件
        4.2.1 活塞
        4.2.2 活塞环
        4.2.3 刮油环
        4.2.4 活塞销
    4.3 气缸组件
        4.3.1 气缸
        4.3.1.1 结构形式及选材
        4.3.1.2 气缸结构尺寸
        4.3.2 气阀
        4.3.3 其他主要零件
    4.4 主传动系统设计
        4.4.1 连杆
        4.4.1.1 结构与材料
        4.4.1.2 主要结构尺寸
        4.4.2 曲轴
        4.4.2.1 结构与材料
        4.4.2.2 主要结构尺寸
    4.5 曲轴箱
    4.6 其他零部件
    4.7 小结
第五章 三星型活塞式压缩机强度校核及整机装配
    5.1 引言
    5.2 主连杆结构强度校核
        5.2.1 最大活塞力
        5.2.2 主连杆小头衬套的计算
        5.2.3 主连杆杆体的强度校核
        5.2.4 主连杆大头的强度校核
        5.2.5 连杆小头的强度校核
    5.3 曲轴结构强度校核
        5.3.1 截面应力分析
        5.3.2 静强度计算
        5.3.3 疲劳强度计算
        5.3.4 静强度和疲劳强度最终计算结果
    5.4 整机结构及装配
    5.5 小结
第六章 三星型活塞式压缩机动力学分析
    6.1 引言
    6.2 动力学仿真的理论基础
        6.2.1 动力学方程
        6.2.2 活塞力
        6.2.3 轴承反力
    6.3 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
    6.4 三星型活塞式压缩机动力学建模
        6.4.1 UG NX中建立三维建模
        6.4.2 ADAMS动力学仿真模型
        6.4.2.1 虚拟样机装配
        6.4.2.2 创建约束
        6.4.2.3 创建驱动
        6.4.2.4 施加载荷
    6.5 动力学仿真结果
    6.6 W型压缩机仿真模型及求解结果
    6.7 结论
第七章 三星型活塞式压缩机曲轴配重优化
    7.1 引言
    7.2 优化模型的建立
        7.2.1 优化设计数学模型
        7.2.2 ADAMS优化模型
    7.3 优化过程及计算结果
    7.4 最优解仿真结果
    7.5 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本文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
    8.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8.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
致谢

(10)往复式压缩机主机自顶向下设计及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往复式压缩机概况
        1.2.1 压缩机的分类
        1.2.2 往复式压缩机的基本原理
        1.2.3 往复式压缩机的主要结构
        1.2.4 往复式压缩机的发展趋势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往复式压缩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自顶向下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3 系统一维仿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4 多刚体动力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5 扭转振动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1.4.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往复式压缩机自顶向下设计
    2.1 概述
    2.2 往复式压缩机概念设计
        2.2.1 结构方案的选择
        2.2.2 布局设计
    2.3 设定初步的往复式压缩机架构
    2.4 往复式压缩机骨架模型设计
        2.4.1 标准骨架模型设计
        2.4.2 运动骨架模型设计
    2.5 管理关连性
    2.6 传递设计信息
        2.6.1 布局声明
        2.6.2 发布几何与复制几何
    2.7 往复式压缩机组装设计
        2.7.1 由骨架模型直接建立组件
        2.7.2 由内部共享建立组件
        2.7.3 由镜像和阵列建立组件
        2.7.4 往复式压缩机整体组件形成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往复式压缩机自顶向下设计的参数计算
    3.1 概述
    3.2 往复式压缩机计算程序设计
        3.2.1 往复式压缩机计算概述
        3.2.2 利用Mathcad建立计算程序
    3.3 Creo与Mathcad的参数计算及传递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往复式压缩机系统一维仿真分析
    4.1 概述
        4.1.1 AMESim仿真分析流程
        4.1.2 往复式压缩机系统介绍
    4.2 往复式压缩机一维仿真模型的建立
        4.2.1 曲轴系1D仿真模型
        4.2.2 气缸1D仿真模型
        4.2.3 气阀1D仿真模型
        4.2.4 往复式压缩机1D仿真模型
    4.3 元件的参数设置
    4.4 气体压力仿真分析及与理论计算对比
    4.5 缸内气体的其它特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往复式压缩机多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
    5.1 概述
        5.1.1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5.1.2 LMS Virtual.Lab Motion介绍
    5.2 曲轴系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5.2.1 曲轴系运动学分析
        5.2.2 曲轴系动力学分析
    5.3 曲轴系实体模型的建立
    5.4 曲轴系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建立
        5.4.1 导入曲轴系实体模型
        5.4.2 设置零件的材料属性
        5.4.3 设置仿真的边界条件
    5.5 曲轴系多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
        5.5.1 曲轴系运动学仿真分析
        5.5.2 曲轴系动力学仿真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往复式压缩机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
    6.1 概述
        6.1.1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6.1.2 Motion柔体动力学仿真介绍
    6.2 曲轴系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
        6.2.1 曲轴柔性体的建立
        6.2.2 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建立
    6.3 曲轴系刚柔耦合和多刚体动力学仿真结果对比
    6.4 曲轴的应力分析及结构改进
        6.4.1 曲轴应力分析
        6.4.2 曲轴结构改进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往复式压缩机曲轴系扭振仿真分析
    7.1 概述
    7.2 扭转振动的基本理论
    7.3 扭转振动的分析方法
        7.3.1 系统的当量转化
        7.3.2 激振的简谐分析
        7.3.3 临界转速
    7.4 曲轴系扭振仿真结果分析
    7.5 输入端长度对曲轴扭振的影响分析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四、立式三列活塞式压缩机惯性力及力矩平衡的理论分析与计算(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压无油空气压缩机动力学分析及噪声预测[D]. 高硕.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8)
  • [2]往复活塞式空压机的噪声与疲劳寿命问题研究[D]. 柴德敏. 陕西科技大学, 2020(02)
  • [3]30A-2型星型往复压缩机曲轴轴系设计研究[D]. 邹昌利. 沈阳理工大学, 2019(03)
  • [4]电动机驱动的往复式压缩机组动力学特性分析[D]. 李永腾.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5]基于内摆线的活塞式压缩机研究[D]. 刘喆. 安徽工程大学, 2017(01)
  • [6]内燃式水平对动空气压缩机平衡设计及多工况动力学仿真研究[D]. 王庆前. 青岛大学, 2017(02)
  • [7]基于装配体的压缩机底架振动分析[D]. 陈玉雯. 广西科技大学, 2017(03)
  • [8]无固定连接式压缩机地基基础动力试验与计算模型研究[D]. 徐彬彬.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06)
  • [9]三星型活塞式压缩机结构设计与动力学分析[D]. 汤长根. 安徽工程大学, 2016(02)
  • [10]往复式压缩机主机自顶向下设计及其方法研究[D]. 刘鹏. 西南石油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立式三排活塞压缩机惯性力和力矩平衡的理论分析与计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