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花,Buresad 的早期现代印地语诗歌

野花,Buresad 的早期现代印地语诗歌

一、伯勒萨德早期的现代印地语诗集《野花》(论文文献综述)

袁雨航[1](2021)在《印度现代转型中的乌尔都语身份建构研究(1857-1947)》文中提出语言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工具和形塑人群组织形态的重要力量,也为界定个人身份认同提供了可能的依据。人类社会自发进行的语言改革,可以改变语言本身进而影响世界,而世界的变化也必然伴随着语言的变化。乌尔都语是巴基斯坦和印度的主要通行语言之一。现代化进程中乌尔都语的身份变革和印度社会的整体变动息息相关,语言变革彰显了民族属性的标记功能,体现出印度穆斯林精英的政治诉求和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而言,乌尔都语身份变革就是印度社会由传统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缩影。本文以巴斯尤尼的语言“索引性”理论、杜赞奇的“复刻符号”理论视角切入,探讨印度现代转型期间(1857-1947)乌尔都语的嬗变历程,通过对语言变革和语言使用群体的考察,探讨印度语言现代转型的独特机制,并进一步从语言研究角度出发,探寻印度社会殖民遗留根源及去殖民化的具体途径。本文基于原始文献展开研究,并综合运用文献法、历史研究法和社会语言学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本论文按乌尔都语身份建构的历时性展开,共分为七部分。导言部分介绍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并对具体概念、研究时段、文献材料组成和研究方法进行界定和说明。第一章考察作为穆斯林标识的乌尔都语身份建构。为维护殖民统治,英国语言研究机构威廉堡学院统一了乌尔都语的口语和书面语形式,并将其界定为一门具有伊斯兰色彩的语言。19世纪下半叶,穆斯林启蒙运动领袖赛义德·艾哈迈德·汗继而通过乌尔都语说理散文创作和公共演讲,将乌尔都语建构为印度穆斯林的身份标识。第二章考察作为标准语言的乌尔都语身份建构。经过19世纪语言身份建构的乌尔都语因伊斯兰色彩备受印度教徒指责。与此同时,该语言本身也需标准化以满足现代社会需求。乌尔都语知识界发起语言标准化运动,进一步保障了乌尔都语在社会各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并在标准化措施中,同时关注该语言的印度特性和伊斯兰特性。第三章考察作为通用语言的乌尔都语身份建构。20世纪20年代后,以整个印度次大陆为地理范围的“印度认同”进一步发展成型。知识分子为将乌尔都语推广为印度通用语言,需处理该语言和印度南部语言之间的关系。为此,乌尔都语知识界通过语言史重建,将乌尔都语使用社群从北印度扩展到南印度,为该语言建构起印度通用语言的身份。第四章考察作为科学语言的乌尔都语身份建构。“印度认同”驱使乌尔都语知识分子通过和英语之间的对抗,进一步确立乌尔都语作为一门印度语言进行推广的资格。鉴于科学在印度民族复兴中的关键作用以及英语媒介科学教育的弊端,乌尔都语知识分子继而通过科技术语翻译运动,将该语言推行为科学教育和研究的媒介。第五章考察作为印度民族语言的乌尔都语身份建构。20世纪30年代后,印度政治舞台上的主要矛盾由印英之间的矛盾转移为殖民势力预期撤出下不同宗教社群之间的矛盾。为取得社会、文化和政治主导权,乌尔都语知识分子和印地语知识分子展开印度民族语言之争,并通过联合达罗毗荼语系语言使用社群、盎格鲁印度人社群以及部落社群等为语言推广运动助力。但最终巴基斯坦的成立,使得此推广计划戛然而止。本文通过对现代转型历程中乌尔都语身份建构的考察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乌尔都语身份建构受世界语言变革潮流中“言语中心主义”影响,同时也反映出北印度穆斯林试图通过语言推广运动,在印度由传统社会向民族国家转型进程中争取权力的意图。第二,印度现代转型历程中,乌尔都语基于克里方言、莱赫达诗歌和威廉堡学院创制的口语化散文被重新界定出来,并逐步应用于政治、教育、科学等各领域,其使用人群从北印度扩展到全印度,语言中同时体现出较强的印度特性和伊斯兰特性。第三,历经现代转型的乌尔都语持续在印巴两国国家认同塑造中发挥作用。第四,印度、巴基斯坦国内语言冲突的根源在于难以建构统一的民族认同,未来可尝试跳出英殖民时期建构的范畴和概念,从历史中论证印度文明本身存在的统一性和连续性。

闫元元[2](2020)在《印地语达利特作家翁普拉卡什·瓦尔密齐文学创作研究》文中提出种姓是印度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种姓把印度民众划分成数千个相互隔离的社会集团,源于宗教的种姓制度又赋予这些社会集团高低贵贱之分,形成一种基于职业的社会阶序。不可接触制是种姓制度的一环,剥夺了“不可接触者”生而为人的权利,使其长期遭受政治压迫和社会歧视。在古代印度,高种姓垄断了教育和文化,“不可接触者”沦为“不能言说的底层”。虽然在印度中世纪出现了几名“不可接触者”出身的诗人,但其作品犹如暗夜中点点萤光,并没有进入主流书写的范畴。英国殖民者征服印度以后,种姓制度失去了司法和行政的合法地位,“不可接触者”群体的自主意识逐渐觉醒,文学创作得以萌芽。印度民族独立运动期间,对于“不可接触者”的宗教归属问题,甘地与“不可接触者”领袖安贝德卡尔意见分歧巨大。甘地认为“不可接触者”群体理应属于“印度教徒”,而安贝德卡尔则认为“不可接触者”应当享有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同等的地位。甘地的政治主张在印度文学界得到了积极响应,一批印度作家创作了以“书写‘不可接触者’”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不可接触者”在探索族群身份认同的过程中,选择了“达利特”(Dalit,意思为“受压迫者”)一词作为自我认同的身份标签。印度独立后,达利特知识分子队伍逐渐壮大,并于20世纪70年代发起了达利特黑豹党运动,这是一场跨越政治、文化、宗教、文学的平权运动,在建构达利特族群身份认同、唤醒底层民众斗争意识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促进了现代达利特文学的成形。兴起于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马拉提语达利特文学在向印度其他语言传播过程中,印地语作家翁普拉卡什·瓦尔密齐(简称瓦尔密齐)发挥了重要的引介作用。瓦尔密齐不仅翻译了多本马拉提语达利特诗集,还创作了大量印地语达利特诗歌和短篇小说。他的自传《剩饭》是印度达利特文学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除了被翻译成多种印度地方语言之外,还被译为英语、汉语、德语、瑞典语等多种外语,使达利特文学产生了全球影响力。本文在细读瓦尔密齐的全部作品的基础上,以其文学创作为例,对印地语达利特文学展开深入研究。绪论梳理了该方向的研究状况,并对论文涉及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考证;第一章梳理了瓦尔密齐对印地语达利特文学发展所做的重要贡献,为后文分析印地语达利特文学提供了背景知识;第二章以瓦尔密齐的四部诗集《多个世纪的苦难》《够了!过分了》《就此打住》和《字词不会撒谎》为研究对象,评析达利特诗歌对于印度经典诗歌和史诗故事的重构,分析了达利特诗歌的现实功用——批判种姓制度、塑造达利特尊严和唤醒达利特斗争意识;第三章以瓦尔密齐的两部短篇小说选集《致敬》和《侵入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中的边缘人书写、女性解放与强奸重写等主题,并指出达利特文学创作存在脸谱化书写等问题;第四章以瓦尔密齐的自传《剩饭》第一、二卷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达利特身份认同建构、群体心理创伤治愈、记录当代种姓制度变迁和达利特知识分子思想演变等主题;第五章研究了达利特文学对于印度文学的影响,主要从达利特文学对印度教经典的抗议与重读、对中世纪帕克蒂文学的再定性、印度独立前达利特文学的发展和现代达利特文学对于印度现代文学的影响四个方面展开分析。通过梳理印地语达利特文学发展历程和评析个体文本,本文理清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深挖瓦尔密齐的文学创作,以点带面地展示了印地语达利特文学的发展历程和各种达利特文学体裁的创作维度,研究领域囊括了心理创伤、身份政治、边缘书写、女性叙事等多个主题;二是用达利特文学中的底层视角来审视印度政治,达利特文学是达利特运动的重要一环,是一种高度意识形态化的政治文学,有着明确的社会和政治诉求。当代印度国民面临着多种身份认同——世俗国民、印度教徒和达利特,达利特文学为印度底层民众建构新身份起到了政治宣传和历史考证的双重作用;三是从文学作品发掘文本的社会学和人类学资料价值。印度种姓的社会学和人类学考察一直是学界的一个热点,剥去附在文本上政治宣传的外衣之后,达利特文学对于达利特生活的细微记录,有助于我们深入考察印度种姓社会的族群内部关系,从而为研究印度社会和种姓制度提供了详实的素材。

赵芳琳[3](2019)在《纳姆沃尔·辛格的普列姆昌德批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纳姆沃尔·辛格是公认的继拉姆维拉斯·谢尔马之后最为杰出的进步主义批评家,也是继拉默金德尔·修格尔之后极具专业性和洞察力的印地语文学批评大家。他的普列姆昌德相关文学批评回答了长久以来关于普列姆昌德的诸多争论,形式新颖,观点独到,论证有力,为普列姆昌德文学研究提供了许多新观点、新角度及新方法。本文在对纳姆沃尔·辛格之前的印地语文学批评以及纳姆沃尔·辛格本人的成长背景与文学批评进行介绍之后,以其作品《普列姆昌德与印度社会》为主要依据,分普列姆昌德与印度文学、普列姆昌德与印度民族独立、普列姆昌德的创作思想与艺术三个方面总结了纳姆沃尔·辛格普列姆昌德批评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从形式、内容、方法三个角度分析了其主要特点。

姜景奎,费都[4](2017)在《论19世纪北印度的印地语写本》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世纪,现代印刷出版业在北印度虽然已有发展,但写本作为文化记忆的一种传统物质载体仍旧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其前印刷时代的活力。这一时期,北印度印地语写本的制作、流通与保存联系着从统治者到民间文化精英的诸多社会群体,覆盖了北印度的广阔地域。不过,随着印度社会的结构性变迁,社会记忆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写本逐渐退出了新一代文化精英的日常阅读活动,成为学术研究的对象,并在印地语文学史学科建立的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姚小翠[5](2016)在《从长篇小说《骨骼》看伯勒萨德创作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文中指出杰耶辛格尔·伯勒萨德是现代印地语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作家之一,被誉为现代印地语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骨骼》是伯勒萨德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出版于1929年。《骨骼》中,伯勒萨德以饱含深沉的笔墨描绘了印度教社会满目疮痍的现实图景,以充满希冀的情感勾勒了印度教社会未来的美好蓝图。《骨骼》通过对一系列饱受压迫、命运悲惨的人物形象的真实刻画,无情地鞭挞了在宗教掩护下的印度教社会的欺诈、专横与压迫,揭露了宗教面纱下印度教社会虚伪丑陋的真实面目。同时伯勒萨德以爱国者的姿态将自己对社会问题的思考、理解与探索诉诸笔端,力图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探索实现社会理想的良方,以改良主义的方式实现印度教社会的复兴。《骨骼》对于社会弊端的无情揭露、人民窘境的描写以及进步信念的传达彰显了伯勒萨德作为进步作家的责任感。但是伯勒萨德身处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其所有进步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站在维护饱受挑战的印度传统文化与拯救满目疮痍的印度教社会的层面上,其个人经历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决定了其进步思想无法摆脱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的束缚,同时伯勒萨德其思想的局限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印度社会所面临的进步困境。本文从伯勒萨德的生平经历与创作历程入手,对《骨骼》所反映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阐述。并以长篇小说《骨骼》为切入点,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剖析了伯勒萨德创作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为读者更加全面地理解伯勒萨德及其作品提供理论依据。

姜景奎[6](2014)在《印度经典汉译的历史、现状和展望》文中研究表明自汉代以来,中国翻译了大量印度经典。古代中国对印度经典的汉译以佛教经典为主,兼有哲学、天文学、医学经典等。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文化得以丰富,翻译经验得以积累。唐宋以后,中国对印度经典的汉译走向衰落。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知识界再次开始关注印度经典,尤其是泰戈尔的文学作品。上世纪中叶,中国开始组建、培养精通印度语言的专业人才队伍,印度经典的汉译由此取得重大成果,其关注领域较之古代亦有很大变化,并且在印度两大史诗、印度古代宗教哲学经典、古典梵语文学作品以及现代印地语、孟加拉语、乌尔都语文学作品等领域成绩卓着。近年来,商业化的翻译实践有所发展,但面临诸多问题。当前,结合中印两国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重要性和可行性,中国最值得也最适合开展印度古代及中世纪经典的汉译,翻译过程中须注意借鉴已有的翻译传统。

曾琼[7](2010)在《略论东方现代宗教民族主义文学》文中研究说明在东方近现代反殖民斗争中出现了宗教民族主义文学这一民族主义文学类型。这种文学以本民族固有的宗教文化为基础和依托,讴歌本民族宗教的光荣传统,表现本民族的宗教情感,体现了本民族的民族精神,在近现代东方反殖民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号召、鼓舞作用,对本民族文学乃至民族国家独立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南亚次大陆出现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文学和伊斯兰教民族主义文学是这种宗教民族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

郑靖茹[8](2006)在《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汉文版《西藏文学》的译介情况分析》文中提出

郑靖茹[9](2005)在《现代文学体制建立的个案考察:汉文版《西藏文学》与西藏文学》文中研究指明布迪厄提出了“文学场”概念,文学场也就是文学生产体制,文学体制作为文学的生产机制,无处不在,渗透在文学与社会、创作与接受的全过程。在考察当代西藏文学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西藏当代文学产生的“文学场”。在“文学场”中,传播媒介、传播方式也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所以在研究当代西藏文学时,也有必要对西藏当代文学发生发展的“文学场”进行研究。 当代西藏文学无论是在传播媒介、传播方式还是在使用的语言载体上已经与传统的西藏古典文学有了显着不同,因此,将当代西藏文学放在西藏现代传媒的大发展背景下进行考察,其目的是使对西藏当代文学的研究有一个较为客观和开放的视野。西藏当代文学主要是用藏语和汉语两种文字进行创作的。而当代西藏文学的汉语写作,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期间所取得的长足发展就为八十年代的西藏文学的汉语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代西藏文学的“文学场”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汉文版《西藏文学》的创刊和发展。汉文版《西藏文学》的创刊是与西藏当代文学汉语创作的发展情况相适应的,使西藏当代文学的汉语创作如虎添翼。正是由于汉文版《西藏文学》的出现,当代西藏文学的汉语创作有了自己的阵地。本文就试图选取汉文版《西藏文学》这份在西藏和藏族地区都非常重要的地区性文学杂志,通过对它的个案考察,勾勒出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以及西藏当代文学在新时期

晓岚[10](2003)在《东方文学研究要目索引(2000~2001)》文中研究表明

二、伯勒萨德早期的现代印地语诗集《野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伯勒萨德早期的现代印地语诗集《野花》(论文提纲范文)

(1)印度现代转型中的乌尔都语身份建构研究(1857-1947)(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四节 论文框架
第一章 作为穆斯林标识的乌尔都语身份建构
    第一节 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第二节 威廉堡学院和乌尔都语的身份建构
    第三节 赛义德·艾哈迈德·汗与乌尔都语的身份建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作为标准语言的乌尔都语身份建构
    第一节 乌尔都语语言标准化运动的背景
    第二节 乌尔都语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乌尔都语的语言标准化实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作为通用语言的乌尔都语身份建构
    第一节 乌尔都语知识界的印度认同
    第二节 乌尔都语作为印度南部重要语言的身份建构
    第三节 向印度南部语言社群推广乌尔都语的合法性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作为科学语言的乌尔都语身份建构
    第一节 乌尔都语成为科学语言的动机
    第二节 乌尔都语科技术语翻译运动
    第三节 从科学语言到印度民族教育语言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作为印度民族语言的乌尔都语身份建构
    第一节 印度的民族语言之争
    第二节 《威迪亚·曼迪尔方案》中的语言争端
    第三节 印度民族语言之争中的乌尔都语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2)印地语达利特作家翁普拉卡什·瓦尔密齐文学创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翁普拉卡什·瓦尔密齐和印地语达利特文学
    1.1 翁普拉卡什·瓦尔密齐对达利特文学的引介
    1.2 印地语达利特文学的叛逆诗人
    1.3 印地语达利特文学的进阶小说家
    1.4 印地语达利特文学的传记大师
第二章 翁普拉卡什·瓦尔密齐诗歌创作研究
    2.1 解构与重建印度诗歌经典
    2.2 批判种姓与种姓思想
    2.3 唤醒达利特尊严与抗争意识
第三章 翁普拉卡什·瓦尔密齐短篇小说创作研究
    3.1 主人公形象的脸谱化逆写
    3.2 双重空间的边缘人书写
    3.3 女性解放与强奸重写
第四章 翁普拉卡什·瓦尔密齐自传创作研究
    4.1 建构达利特身份认同
    4.2 记录达利特族群的心理创伤
    4.3 记录印度种姓制度变迁
    4.4 记录达利特知识分子的思想演变
第五章 达利特文学对印度文学的影响
    5.1 对印度教古代经典的抗议与重读
    5.2 对中世纪帕克蒂文学的再定性
    5.3 印度独立前达利特文学的批判与反抗
    5.4 现代达利特文学对印度文学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翁普拉卡什·瓦尔密齐诗歌选译
附录二 翁普拉卡什·瓦尔密齐自传摘译
附录三 翁普拉卡什·瓦尔密齐短篇小说摘译
致谢
作者简历

(3)纳姆沃尔·辛格的普列姆昌德批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印地语文学批评简介
    第一节 帕勒登杜时期的播种
    第二节 德维威蒂时期的萌芽
    第三节 修格尔时期的成长
    第四节 修格尔之后至当今时期的繁荣
第二章 纳姆沃尔·辛格简介
    第一节 纳姆沃尔的成长之路
    第二节 纳姆沃尔的文学批评
第三章 纳姆沃尔·辛格的普列姆昌德批评
    第一节 普列姆昌德批评的主要内容
        一、普列姆昌德与印度文学
        二、普列姆昌德与印度民族独立
        三、普列姆昌德的创作思想与艺术
    第二节 普列姆昌德批评的主要特点
        一、以“口头评论”为主要形式
        二、以分析作品的积极作用为主要内容
        三、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为主要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从长篇小说《骨骼》看伯勒萨德创作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伯勒萨德的生平与创作
    (一)伯勒萨德的人生之路
    (二)伯勒萨德的创作历程
    (三)长篇小说《骨骼》简介
二、《骨骼》——印度教社会的现实之殇与希望之光
    (一) 印度教社会满目疮痍的现实之殇
    (二) 印度教社会重获新生的希望之光
    (三) 印度教社会弊端陋习的无情鞭挞
三、《骨骼》中伯勒萨德创作思想的进步性
    (一)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
    (二)对人民疾苦的深度关注
    (三)对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
四、《骨骼》中伯勒萨德创作思想的局限性
    (一)传统文化与进步思想的角力
    (二)现实向理想过渡的进步困境
    (三)伯勒萨德创作思想的局限性的根源
结语
参考文献

(7)略论东方现代宗教民族主义文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宗教民族主义与宗教民族主义文学
二、印度教民族主义文学
三、伊斯兰教民族主义文学

(9)现代文学体制建立的个案考察:汉文版《西藏文学》与西藏文学(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第一章 西藏当代汉语文学发展的历史语境:西藏传媒事业的现代进程
    第一节 西藏现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第二节 西藏的广播电视业的建立发展
    第三节 西藏现代教育体制的建立发展
    第四节 西藏社会公共空间的形成
第二章 西藏当代文学的缩影:《西藏文学》与西藏文学
    第一节 汉文版《西藏文学》创刊的意义
    第二节 汉文版《西藏文学》的自我身份确认
    第三节 汉文版《西藏文学》与西藏文学
第三章 迟到与早熟:作为文学杂志的《西藏文学》
    第一节 汉文版《西藏文学》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 汉文版《西藏文学》的特点
    第三节 汉文版《西藏文学》作家队伍情况分析
第四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藏文学》的译介情况分析
    第一节 汉文版《西藏文学》对印度文学的译介
    第二节 汉文版《西藏文学》对藏族古典文学的译介
    第三节 汉文版《西藏文学》对民间文学的整理评介
    第四节 汉文版《西藏文学》对当代藏文文学的介绍
第五章 顺行与颠覆:《西藏文学》的“西藏新小说”
    第一节 西藏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第二节 “西藏新小说”的由来
    第三节 西藏新小说家中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第四节 西藏新小说的终结
第六章 “太阳说:来,朝前走”:《西藏文学》与西藏当代诗歌
    第一节 “雪野诗”及其诗歌主张
    第二节 “太阳城诗会”
    第三节 90年代的诗歌
第七章 西藏文学的“文学场”:《西藏文学》与西藏文学体制
    第一节 《西藏文学》的文学批评和论争
    第二节 《西藏文学》的文学奖励
    第三节 西藏的现代文学体制与《西藏文学》
结语
附录 《西藏文学》大事记
参考文献
科研成果
后记

四、伯勒萨德早期的现代印地语诗集《野花》(论文参考文献)

  • [1]印度现代转型中的乌尔都语身份建构研究(1857-1947)[D]. 袁雨航.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2]印地语达利特作家翁普拉卡什·瓦尔密齐文学创作研究[D]. 闫元元.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20(03)
  • [3]纳姆沃尔·辛格的普列姆昌德批评研究[D]. 赵芳琳.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9(10)
  • [4]论19世纪北印度的印地语写本[J]. 姜景奎,费都. 亚非研究, 2017(02)
  • [5]从长篇小说《骨骼》看伯勒萨德创作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D]. 姚小翠.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6(08)
  • [6]印度经典汉译的历史、现状和展望[J]. 姜景奎. 山东社会科学, 2014(10)
  • [7]略论东方现代宗教民族主义文学[J]. 曾琼.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 [8]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汉文版《西藏文学》的译介情况分析[J]. 郑靖茹. 西藏文学, 2006(03)
  • [9]现代文学体制建立的个案考察:汉文版《西藏文学》与西藏文学[D]. 郑靖茹. 四川大学, 2005(03)
  • [10]东方文学研究要目索引(2000~2001)[A]. 晓岚. 东方丛刊(2003年第3辑 总第四十五辑), 2003

标签:;  ;  ;  ;  ;  

野花,Buresad 的早期现代印地语诗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