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种植牙+透明质酸颗粒在拔牙创面的临床观察

即刻种植牙+透明质酸颗粒在拔牙创面的临床观察

一、拔牙创即刻植入牙种植体+HA颗粒36例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王宁[1](2021)在《部分脱矿自体牙本质颗粒在种植治疗中成骨效果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骨量不足会对种植体植入及远期效果造成负面影响,为增加骨量需要通过各种骨增量技术联合使用骨替代材料,以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尽管各种骨替代材料研究迅猛发展,但它们均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如来源有限、传播疾病风险、价格高昂等。自体牙本质因其化学成分与牙槽骨几乎相同,具有与皮质骨相似的结构和理化特性,所以作为一类新型骨替代品近来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病例观察评价部分脱矿自体牙本质颗粒(Partially Demineralized Autogenous Dentin Matrix,PDADM)作为骨移植材料应用于牙槽窝位点保存及种植术中骨增量手术的成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使用PDADM作为骨移植材料,进行牙槽骨位点保存以及种植骨增量的患者13例,共植入17枚植体,年龄36~68岁。6例患者微创拔牙后,使用PDADM进行牙槽窝位点保存,延期植入7枚种植体;5例患者进行即刻种植使用PDADM进行GBR恢复唇侧牙槽骨缺损,植入6枚种植体;3例患者使用PDADM进行上颌窦底提升,增加牙槽骨高度,植入4枚种植体(有一例患者同时进行了位点保存及上颌窦提升)。分别于手术前、术后即刻、3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评价植骨区愈合情况及轮廓外形变化,进行影像学分析植骨区骨再生的状况。2例进行位点保存的患者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在种植术中使用环钻取得移植区骨组织进行病理石蜡切片检查组织形态学分析。随访期间对患者术后反应、满意度、口腔卫生及口腔粘膜健康情况依据标准进行量化评价。结果:1.一般状况评价:(1)所有病例均达到初期愈合,术后反应轻微,无感染、神经损伤、上颌窦穿孔等并发症发生。(2)所有植体在植入时均达到良好的初期稳定。(3)所有种植体在术后3-6个月均形成良好的骨结合,并已完成上部修复,所有患者均对治疗效果满意。(4)所有患者种植体在随访期间均100%存留,且未见骨吸收及牙龈病变。(5)随访期间对患者口腔卫生进行定期评价干预,患者口腔卫生状况,黏膜健康程度均明显改善。2.骨再生效果的评价:(1)位点保存术后即刻高度(H0)均值为14.60mm,位点保存术后3个月(种植术前)骨高度(H1)均值为13.39mm,相比较差异明显。说明位点保存后牙槽骨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吸收,这种不可避免地吸收同样也发生在使用Bio-oss以及其他异种骨移植材料进行位点保存的结果中。位点保存术后3个月(种植术后即刻)骨高度(H2)均值为12.65mm,位点保存术后12个月骨高度(H3)均值为12.14mm,相比较无明显差异,说明位点保存技术中使用PDADM作为骨替代材料成骨效果稳定。(2)上颌窦底提升术前骨高度(H0)均值为3.81mm,术后3个月骨高度(H1)均值为11.22mm,术后12个月骨高度(H2)均值为10.99mm。分析比较得出:提升后3个月高度H1较提升前高度H0明显增高;提升后12个月高度H2较提升前高度H0差异明显,提升后骨量明显增加,PDADM作为骨替代材料用于上颌窦底提升成骨效果良好。提升后3个月骨高度H1与提升后12个月骨高度H2可见两者无明显区别,说明PDADM成骨效果稳定。(3)即刻种植术前骨宽度(W0)均值为6.00mm,术后3个月骨宽度(W1)均值7.66mm,术后12个月骨宽度(W2)均值7.53mm。统计学分析得出:术后3个月宽度W1较术前宽度W0相比较明显增加;术前骨宽度W0与术后12个月骨宽度W2对比说明两者差异明显,PDADM作为骨替代材料植入跳跃间隙以及唇侧恢复骨缺损得到了良好的成骨效果。术后3个月宽度(W1)与术后12个月宽度(W2)相比较可见两者无明显差异,说明PDADM术后长期成骨效果稳定。(4)因牙本质颗粒为部分脱矿,术后即刻CBCT可见骨移植再生区显示高阻射影,随访期间CBCT检查可见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骨移植再生区密度逐渐降低,是因牙本质颗粒逐渐被吸收,再生的新骨未完全成熟导致。(5)组织学显微镜下可见移植3个月后牙本质颗粒与新骨直接结合,新生骨小梁排列混乱,疏松的结缔组织和不成熟的编织骨浸润包绕在移植物吸收的部位。结论:本研究通过临床病例观察,以拔牙后椅旁即刻制备的PDADM作为骨替代材料应用在种植治疗相关的骨增量手术中,取得了良好的成骨效果。研究发现,所有植体均形成良好的骨结合。所有病例均完成上部修复,术中术后均无全身及局部并发症发生,随访一年期间所有修复体均正常行使功能,患者自觉满意。因此通过本研究我们认为PDADM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骨移植材料。由于来源于自体,无排斥反应,患者易于接受,并且制作简单快捷效果确实。因此PDADM有望成为种植骨增量治疗中可选择的一种骨移植材料。

冯煜婷[2](2020)在《伴根尖周病变上前牙的种植修复策略及ECM片层促种植体骨结合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根尖周病变对于后续种植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炎性环境和骨缺损两方面。本研究收集了12例上前牙因根尖周病变需拔除的病例,于不同时期植入种植体,探讨种植时机的选择及影响因素。同时为探究提高种植体骨结合的方法,构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来源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片层种植体,结合体内体外实验评价其促进骨结合的效果。文研究涉及的12个病例包括即刻(Ⅰ型)种植6例,软组织愈合的早期(Ⅱ型)种植3例,部分骨愈合的早期(Ⅲ型)种植1例,延期(Ⅳ型)种植2例。通过文献回顾,了解根尖周病变患者选择何种种植方案需考虑的因素,包括病变范围形状、大小,剩余软硬组织量,邻牙和支持结构状态,患者的美学期望值等。为提高根尖周病变患者种植的成功率,本研究进行了促进种植体骨结合方面的探索,采用ECM片层技术对种植体表面进行生物学改性,细胞学实验表明ECM片层能够促进BMSCs的黏附、增殖和成骨向分化。将该种植体植入大鼠胫骨干骺端发现,ECM片层能够促进种植体骨结合,为新型表面改性种植体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王卫卫[3](2019)在《低温等离子体对纯钛生物活化后的表面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钛是最常用的牙种植体材料,但是钛的生物老化能够直接影响种植体周围细胞对牙种植体的生物反应,导致骨整合的速率降低。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生物老化的钛进行低温氩氧等离子体处理,使其重新获得高能量的亲水表面,以增强材料的细胞亲和力和生物学活性。方法:本实验研究了两种不同的钛片:光滑表面的钛片(SM Ti)和喷砂酸蚀处理的钛片(SLA Ti)。钛片生物老化后,实验组利用Ar+5%O2气体在300SCCM气体流量下产生低温等离子体,活化钛片表面90秒后进行表面分析;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通过扫面电镜(SEM)观察SM Ti和SLA Ti处理前后的表面形貌。通过水接触角测量系统测量SM Ti和SLA Ti处理前后的水接触角,并且对两组经低温氩氧等离子体处理后钛片的不同时间(即刻,2天,7天,14天,21天)的接触角进行了测量。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SM Ti和SLA Ti处理前后的表面化学元素变化。结果:经过低温氩氧等离子体活化处理的样品,SEM下没有检测到两组钛片表面形貌变化;通过对接触角的测量后发现,经低温氩氧等离子体处理后即刻测得的两组钛片的水接触角为零度,两组钛片表面变为超亲水性,而两组钛片经低温氩氧等离子体处理后其亲水性随时间变化的结果为:经低温氩氧等离子体处理2天,7天,14天,21天后,光滑钛片上蒸馏水的接触角变为16.13±0.48°,23.17±0.34°,44.80±0.65°,和51.60±0.73°;SLA钛片上蒸馏水的接触角变为8.70±0.51°,23.43±0.55°,33.60±0.82°,44.30±0.22°,这些值与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即刻的接触角相比显着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XPS结果显示经低温氩氧等离子处理后两组钛片表面化学成分中均出现碳元素减少,氧元素增加,并且钛元素暴露增加。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低温氩氧等离子体活化处理对纯钛表面的表面形貌没有明显影响,但其显着提高了纯钛表面的表面亲水性,有助于增强纯钛表面的生物学活性和细胞亲和力,从而有助于提高纯钛种植体表面骨整合的速率。这项研究提供了一种在牙种植术前即刻活化钛种植体的新方法,但其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结合的临床效果仍需进行进一步的体外及体内实验。

王丹[4](2019)在《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对拔牙创骨愈合影响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运用CBCT测量应用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充填于拔牙窝后对骨愈合的影响,给临床适时选择应用医用胶原蛋白海绵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牙周科就诊,被诊断为牙周病或经牙周病系统治疗仍无法保留需要拔除的下颌前磨牙40颗,牙槽骨吸收严重但至少有两个骨壁剩余高度≧3mm,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利用CBCT配套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用软件内置测量工具分别测量拔牙术后即刻、术后12周、术后24周牙槽嵴顶下0.5mm、1.5mm、3.5mm、6.5mm时颊舌侧骨壁厚度。将数据配对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研究40名患者CBCT资料,利用CBCT相应工具测量得出数据并分析后得出结论,应用胶原蛋白海绵后拔牙窝颊侧骨壁在前12周内牙槽嵴顶下0.5mm、1.5mm、3.5mm的骨壁吸收量较常规拔牙的少,而拔牙术后12周至24周内,各位置的牙槽骨吸收量与常规拔牙组没有差异;舌侧骨壁在拔牙后12周内牙槽嵴顶下0.5mm、1.5mm、3.5mm的骨壁吸收量较常规拔牙的少,拔牙术后12周至24周内牙槽嵴顶下3.5mm、6.5mm的骨壁吸收量较常规拔牙组少。总体看拔牙术后24周内,颊侧牙槽嵴顶下0.5mm、1.5mm的骨壁吸收量,舌侧牙槽嵴顶下1.5mm、3.5mm、6.5mm的骨壁吸收量较常规组少,有统计学差异。其余位置牙槽骨吸收量与常规拔牙组无差异。结论: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在减少牙槽骨吸收方面,尤其可一定量的减少颊侧距牙槽嵴顶近的牙槽骨及舌侧牙槽骨的吸收,费用低廉、操作简便、稳定、疗效可靠,对一些后期修复选择采用固定或活动义齿修复、因残根等原因行拔牙术前牙槽骨吸收不严重而后期选择种植修复、口腔缺损、引导组织再生等情况下结合具体口腔环境、牙龈牙槽骨条件选择在拔牙窝内充填医用胶原蛋白海绵。

徐阳[5](2016)在《前牙位点保存效果的动物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牙拔除后,缺牙区骨组织的吸收和软组织的萎缩,给种植手术带来极大的困难。为了防止或者减少牙拔除后牙槽嵴的吸收,在拔牙期间或者拔牙术后采用位点保存技术。在本研究中首先建立大鼠下前牙拔牙创模型,再利用该模型进行位点保存的动物实验研究。首先,通过微创法拔除大鼠左下中切牙,利用Micro-CT扫描牙根和拔牙前后的下颌骨,利用3DDOCTOR软件重建,利用“孔洞充填”工具计算牙根体积、牙槽窝的体积,浮力法估测牙根体积,并比较几者的差异。结果显示拔牙后牙槽窝体积稍大于拔牙前牙槽窝体积(p<0.05),但拔牙后牙槽嵴长度与未拔牙侧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牙根实际体积与数字化模型的体积相近(p>0.05),牙根实际体积小于牙槽窝体积(p<0.05),牙根模型体积也小于牙槽窝体积(p<0.05),成功地构建了大鼠拔牙创的数字化模型。之后为了研究磁性纳米铁在前牙位点保存中的效果,我们应用建立的拔牙创动物模型进行位点保存的实验研究。微创拔除大鼠左下切牙,将大鼠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8只,A组拔牙后不处理(空白组),B组拔牙创内植入明胶海绵(明胶海绵组),C组拔牙创内植入明胶海绵负载的磁性纳米铁(纳米铁组)。每组分别于两周、四周处死9只大鼠,利用Micro-CT扫描大鼠下颌骨,利用NRecon对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利用CTAn三维分析骨微量结构参数,利用CTvox获得三维图像。结果显示大鼠中切牙拔除后2周,4周,纳米铁组与对照组BV/TV、BS/BV、BMD、牙槽嵴长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应用磁性纳米铁可以取得良好的位点保存效果。

陈颖[6](2016)在《拔牙位点保存与拔牙窝自然愈合的临床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拔牙后牙槽骨会发生不可逆性的吸收,这为种植修复带来的诸多问题。拔牙时在牙槽窝内植入骨或骨替代材料,可有效减少牙槽骨的生理性吸收。本课题通过拔牙窝自然愈合及拔牙后在拔牙窝内植入生物材料,评估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1.Mimics软件三维影像学测量的准确性研究:选择成人颅骨标本,缺失22颗牙齿。分别用游标卡尺手工测量唇、舌侧骨板外侧最低点连线的距离(D1)和近、远中牙槽嵴最高点连线的距离(D2),以及CT扫描后Mimics软件三维重建测量所得值(D1’、D2’),经统计学分析,两者进行比较。2.拔牙位点保存术与拔牙窝自然愈合术后反应的对比研究:收集2011年3月2015年9月于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就诊的81例前牙区或者后牙区单颗患牙无法保留的患者,男性36例,女性45例,年龄1957岁,平均年龄38岁。实验组43例,对照组38例。实验组在拔牙窝内即刻植入Bio-oss骨粉,表面覆盖胶质银明胶止血海绵,缝合。对照组患者拔牙后压迫止血。患者均于术后3天及7天复诊。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张口受限和面部肿胀度,并记录术后不良反应。3.拔牙位点保存术与拔牙窝自然愈合软、硬组织变化以及种植随访的对比研究: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月进行牙龈乳头指数(PIS)打分;摄CT,采用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后测量牙槽嵴宽度及高度变化。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有无差异。完成种植修复后随访6个月以上,评价种植体周围有无透射影存在、种植体松动、脱落及牙龈组织探诊出血(BOP),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有无差异。结果:1.成人颅骨标本缺失22颗牙齿,测量所得数据共计88对。游标卡尺所测D1为8.33±1.37mm,D2为6.65±2.57mm。Mimics软件辅助CT所测D1’为8.54±1.85mm,D2’为6.79±2.68mm。两者差值为0.185±0.152mm。误差范围在0.314.8%。两种测量方法无明显差异(P>0.05)。2.术后第3天及第7天,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张口受限及面部肿胀程度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伤口均愈合良好,未见感染、出血等异常。实验组有3例患者出现植入物溢出。去除溢出骨粉并嘱患者口服抗生素5天,复方氯己啶漱口液漱口,一周后复诊。复诊时3例患者黏膜均愈合,未见植入物溢出。3.实验组术前及术后近远中牙龈乳头高度PIS得分无差异(P>0.05)。对照组术前及术后近远中牙龈乳头高度PIS得分有差异(P<0.05)。实验组牙槽骨宽度吸收值(W)为0.29±1.01mm,吸收率为2.28±6.99%,高度吸收值(H)0.41±0.55mm,吸收率3.56±4.78%;对照组W’值为1.65±0.78mm,吸收率14.66±6.68%,H’值为1.88±1.19mm,吸收率7.42±4.25%。实验组与对照组牙槽骨宽度以及牙槽骨高度吸收有显着差异(P<0.01)。实验组中42例患者完成二期种植术,其中1例患者行同期植骨,比例为2.4%;对照组中33例患者完成二期种植术,其中6例患者同期植骨,比例为18.2%。两组患者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648月)种植体无松动,种植体存留率为100%,CT显示种植体周围均无透射影存在,种植牙冠均能正常行使功能。实验组随访期间2例患者出现探针出血,比例为4.8%;对照组随访期间4例患者出现探针出血,比例为12.1%。两组患者无差异(P>0.05)。结论:1.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后测量牙槽骨具有一定的可靠性。2.拔牙位点保存术不增加术后反应,与拔牙窝自然愈合无差别。3.拔牙位点保存术减少软、硬组织的吸收,使牙槽骨及牙龈乳头高度均得到良好的恢复。4.拔牙位点保存术后在二期种植术时需要同期植骨的比例减少。

梅双[7](2016)在《纯钛种植体表面生物矿化构建及对骨结合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纯钛表面生物矿化处理工艺目的:纯钛种植体表面形貌是影响种植体骨结合的重要因素之一,生物活性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涂层技术结合了金属材料和HA的优点,具有优良的机械力学性能和生物活性,是常用的种植体表面处理方法。生物矿化是在生物体的严格控制下,从周围环境中有选择地吸收各种元素用于构建生物体内具有特殊功能的高度有序无机晶体结构—矿物质的过程。生物矿化的体外模拟采用模拟体液(Simulation body fluid,SBF)等矿化液,模仿生物体内的结晶环境,以沉积无机矿物质。SBF具有和人体血浆相似的离子浓度,在SBF环境中沉积的HA与人体骨无机质成分、结构相似,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s,CGF)纤维蛋白液为血液提取物,离子浓度与血浆相近,且富含与骨修复再生密切相关的纤维蛋白和多种高浓度生长因子,可使生物矿化过程更接近体内环境。本部分研究采用喷砂-酸蚀(Sand Blast and Acid Etching,SLA)处理技术对钛表面进行预处理,分别使用SBF和CGF纤维蛋白液进行生物矿化处理,制备出具有生物活性的矿化表面,通过扫描电镜及X射线能谱仪观察表面微形貌、测定微量元素组成。方法:1配置矿化液:按照Kokubo的模拟体液配方配制矿化液。2制备CGF纤维蛋白液:抽取beagle犬静脉血9ml,Medifuge离心机离心,分离上层清亮液体,置于一次性密封塑料试管内。3钛片分组及制备纯钛片:圆形,直径8mm,厚度1mm,粗糙度0.172μm。分为8组,每组3片:A组:机械加工组;B组:喷砂酸蚀组;C组:SBF 7天组,即机械加工的纯钛片置于SBF中,浸泡7天;D组:喷砂酸蚀+SBF 7天组,即喷砂酸蚀的纯钛片置于SBF中,浸泡7天;E组:SBF 14天组,即机械加工的纯钛片置于SBF中,浸泡14天;F组:喷砂酸蚀+SBF 14天组,即喷砂酸蚀的纯钛片置于sbf中,浸泡14天;g组:cgf组,即机械加工的纯钛片置于cgf中,浸泡7天;h组:喷砂酸蚀+cgf组,即喷砂酸蚀的纯钛片置于cgf中,浸泡7天4样品表面形貌、元素分析、表面微孔微球分布及粗糙度使用sem-eds观察钛片表面形貌,分析表面微量元素;使用nanomeasure1.2测量表面孔径、粒径;使用粗糙度测试仪测量表面粗糙度。结果:1钛片表面sem形貌:a组:镜下见机械打磨划痕排列整齐。b组:低倍镜下可见钛片表面呈蜂窝状结构;高倍镜下见钛片表面为网状多级孔洞结构,孔径约0.2-4μm。c组:镜下见机械打磨划痕方向一致,未见明显矿化沉积物存在。d组:低倍镜下见钛片表面呈蜂窝状结构,可见少量矿化结节;高倍镜下钛片表面见矿化结节不规则,粒径约0.3-5μm。e组:低倍镜下可见方向一致的划痕,可见少量矿化结节;高倍镜下见矿化沉积物呈不规则片状,粒径约0.2-3μm。f组:低倍镜下可见钛片表面大面积球状沉积物覆盖;高倍镜下见沉积物呈分散性好的多孔球状,球径约1-3μm,球体表面见细小针状纳米粒子,形成发达的多孔孔隙结构。g组:低倍镜下可见方向一致的划痕,表面见少量矿化结节;高倍镜下见,矿化沉积物呈不规则高密度团块状,粒径约0.2-4μm。h组:低倍镜下见钛片呈现蜂窝状结构,可见少量矿化结节;高倍镜下见矿化结节呈不规则团块状,粒径约0.3-5μm;2eds分析结果:a、b、c组表面元素均为ti;d、e、f、g、h组:表面元素均为c、o、p、ca、ti,其中ca的原子百分比分别为3.41%、4.62%、9.73%、6.28%、6.81%,p的原子百分比分别为2.33%、2.82%、6.24%、4.12%、4.97%,ca/p比分别为1.46、1.64、1.56、1.52、1.37;3nanomeasure1.2测量结果:b组钛片表面微孔孔径:平均孔径1.28μm,0.5-3μm微孔所占比例为81%;d组、e组、g组、h组:表面矿化沉积物平均粒径分别为1.55μm、0.98μm、1.68μm、2.42μm;f组:表面微球平均粒径1.19μm;微球表面纳米粒子平均长度210nm,宽度40nm,形成平均孔径110nm的多孔孔隙结构;4表面粗糙度测量结果:b组>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e组、g组相比,e组>g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d组、f组、h组相比,f组>d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二部分纯钛表面生物矿化处理对前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目的:成骨细胞在种植体表面的黏附、增殖和分化是骨结合形成的关键。通过机械、化学、生物等表面改性技术可有效改善材料与细胞的相容性,从而影响成骨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从仿生学角度来讲,微纳米级的ha可显着增加成骨细胞的粘附、增殖、alp活性和钙磷沉积,通过生物矿化手段,制备具有微纳米复合形貌的钛表面可能更有利于细胞的功能表达。本部分实验通过直接荧光染色、mtt法、alp活性检测评价mc3t3-e1细胞在各组钛片表面黏附、增殖和分化功能的差异,从细胞水平揭示成骨细胞在不同表面处理钛片的附着机理及功能性分化机制。方法:1钛片分组及制备:a组:机械加工组;b组:喷砂酸蚀组;c组:喷砂酸蚀+sbf7天组;d组:喷砂酸蚀+sbf14天组;e组:喷砂酸蚀+cgf组,表面处理方法同第一部分。2mc3t3-e1细胞的矿化诱导及矿化结节的鉴定使用成骨诱导培养基对mc3t3-e1细胞进行矿化诱导,硝酸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鉴定钙结节,alp染色评价alp活性。3采用直接荧光染色、mtt法、alp活性检测评价mc3t3-e1细胞在各组钛片表面黏附、增殖和分化功能的差异。结果:1mc3t3-e1细胞的矿化诱导及成骨分化活性的鉴定:矿化诱导14天时茜素红染色、硝酸银染色和alp染色结果均为阳性;2细胞在钛片表面的伸展情况:接种后48h,a组钛片表面细胞呈板状伸展铺开,细胞大而扁平呈多角形,f-actin遍布细胞质内。b组、c组、d组和e组钛片表面细胞f-actin束状相互交错,排列欠规整,细胞间突触广泛连接。其中d组钛片表面细胞伸出更多毛刺状突起和更长的伪足;3mtt检测结果:培养1d时,od值d组>a组、b组和c组,e组>a组、b组和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e组,c组>b组>a组,但两两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培养3d、5d和7d时,d组>e组>c组>b组>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alp活性检测结果:随培养时间的延长,五组alp的比活力逐渐升高:培养4d时,d组>b组>a组,d组>c组和e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c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培养7d和14d时,d组>e组>c组>b组>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部分纯钛表面生物矿化处理对前成骨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差异分析目的:基因芯片是以基因序列为分析对象,以基因探针和杂交测序技术为基础的一种高效快速的核酸序列分析技术,全基因组mrna表达芯片可同时检测样本几乎所有已知基因的转录水平,有利于筛选出变化明显的差异基因。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细胞是研究骨形成机制的经典细胞,在第二部分的研究中,我们建立了可靠且可重复的mc3t3-e1体外诱导成骨模型,本部分实验通过全基因表达谱差异分析技术检测差异表达基因及相关的信号通路,从基因水平探讨纯钛不同表面形貌对成骨细胞骨改建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1钛片分组及制备同第二部分。2trizol法提取总rna:于mc3t3-e1细胞矿化诱导培养后7d、14d两个时间点收集钛片表面细胞,提取总rna,并测定其浓度、纯度和完整性。3全基因组mrna表达谱芯片的制备。4基因芯片的扫描和数据分析使用transcriptomeanalysisconsole30软件扫描分析数据,筛选出上调或下调两倍以上的基因,使用pathway分析筛选差异基因及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结果:1总rna纯度、完整性检测:各组样本rna纯度、浓度和完整性均符合实验要求;2表达谱芯片检测分析结果:2.1b组与a组相比,矿化诱导7天时,2倍以上差异基因共4027个(2255个上调,1772个下调);14天时,2倍以上差异基因共2934个(1599个上调,1335个下调),在两个时间段均出现tgfbr1基因的上调;2.2c组与a组相比,矿化诱导7天时,2倍以上差异基因共4087个(2202个上调,1885个下调);14天时,2倍以上差异基因共3135个(1956个上调,1179个下调),在两个时间段均出现上调的基因有:araf、sipa1、map2k7、rasa3、thbs1、apc和lrp1;2.3d组与a组相比,矿化诱导7天时,2倍以上差异基因共4540个(2550个上调,1990个下调);14天时,2倍以上差异基因共3043个(1745个上调,1298个下调),bmp4明显上调。在两个时间段均出现上调的基因有:prkcd、sipa1和ski;2.4e组与a组相比,矿化诱导7天时,2倍以上差异基因共4073个(2416个上调,1657个下调);14天时,2倍以上差异基因共筛选出3535个(2448个上调,1087个下调),runx2基因明显上调。在两个时间段均出现上调的基因有smad3和sipa1;2.5d组与c组相比,矿化诱导7天时,2倍以上差异基因共912个(461个上调,451个下调);14天时,2倍以上差异基因共668个(332个上调,336个下调),在两个时间段均出现上调的基因有:bmp4和foxh1;2.6e组与c组相比,矿化诱导7天时,2倍以上差异基因共2127个(1277个上调,850个下调);14天时,2倍以上差异基因共387个(285个上调,102个下调),两个时间段与成骨相关的基因未见重叠。调整差异倍数为1.5倍时,两个时间段均出现上调的成骨相关基因有jun和inhba;2.7d组与e组相比,矿化诱导7天时,2倍以上差异基因共1487个(716个上调,771个下调);14天时,2倍以上差异基因共826个(329个上调,497个下调),在两个时间段均出现bmp4的上调;3差异基因pathway分析:差异基因主要涉及了20条途径,其中与成骨分化关系密切的有wn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和tgf-β信号通路。第四部分纯钛种植体表面生物矿化处理对骨结合的影响目的:种植体表面生物矿化处理可以改变种植体与骨组织的结合方式,提高界面结合强度,加速骨结合进程,缩短种植修复的愈合期,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本部分研究建立了成年beagle犬人工种植牙动物模型,采用金属-骨组织联合磨片技术观察种植体与骨组织的结合,分析评价生物矿化种植体表面促进骨结合、增加骨结合力的机制,为设计具有优良表面形貌结构的人工牙种植体、提高人工种植牙的成功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实验动物:成年健康雄性beagle犬15只。2种植体分组及制备埋置式纯钛螺纹种植体,直径3.5mm,长度8mm,分为5组,每组18枚,共90枚,种植体的表面处理方法同第二部分钛片表面处理。3beagle犬拔牙后延期种植动物模型的建立全麻下拔除beagle犬下颌第一、二、三、四前磨牙,三个月后将90颗种植体植入beagle犬双侧下颌骨内。4标本留取与处理分别于术后4、8、12周处死动物,进行大体观察并拍摄x线片以观察骨愈合情况。一半标本随即进行旋出扭力测试,另一半标本固定后制备硬组织切片。5组织学观察和骨计量学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计算骨矿化沉积率;硬组织切片染色后显微镜观察界面成骨情况,测量并计算骨结合指数和种植体周围骨钙化面积百分率,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种植术后x线观察:术后4w、8w、12w时,x线片和cbct观察种植体周围均未见异常透射影像,颈部垂直骨吸收均小于2mm;2双荧光标记结果:术后4w,种植体周围可见散在黄、绿色荧光,a组和b组黄色荧光主要集中在种植窝壁上、c组、d组和e组在种植体表面和周围窝壁均可见黄色荧光;术后8w,荧光显色的范围和数量较4w时明显增加,黄色荧光呈片状、绿色荧光呈线状分布,与种植体相接触,并沿种植窝壁向螺纹内部生长,c组、d组和e组螺纹凹槽底部见有部分荧光分布;术后12w,a组、b组荧光条带主要集中在周围骨创区,种植体表面较少。c组、d组和e组种植体表面和相应的骨表面均有黄色荧光条带,并有绿色条带将其连接在一起;3硬组织切片组织学观察:术后4周,种植体螺纹间充满稀疏新生编织骨,自备洞骨缘向螺纹斜面爬行生长。和a组、b组相比,c组、d组和e组种植体骨小梁量较多,排列较为致密;术后8周,种植体周围新生骨量较4周时明显增加,新生骨沿螺纹斜面爬行至螺纹底部,新生骨小梁骨髓腔变小;术后12周,新生骨排列致密有序,形成板层结构,a组和b组种植体-骨的接触主要集中在种植体螺纹顶端和斜壁,c组、d组和e组种植体-骨的接触主要集中在螺纹底部凹槽,接触成骨现象更加明显;4统计学处理结果:4.1种植体旋出扭力峰值,术后4w时,d组>e组>c组>b组>a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w时,扭力峰值d组>e组>c组>b组>a组,b组>a组,d组>e组>c组,除c组>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w时,扭力峰值d组>c组>b组>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e组,e组>c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4.2矿化沉积率(mar)4w、12w时,d组>e组>c组>b组>a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w时,d组>e组>c组>b组>a组,e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3骨结合指数(oi%):术后4w和8w时,d组>e组>c组>b组>a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w时,d组>e组>c组>b组>a组,除e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4种植体周围骨钙化面积百分率(ca%):术后4w时,d组>e组>c组>b组>a组,除e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w和12w时,d组>e组>c组>b组>a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纯钛表面不同基础处理对生物矿化效果有影响,经喷砂酸蚀表面基础处理可获得微纳米多级孔洞结构,有利于生物矿化形成。2矿化时间对矿化效果有影响,sbf2周矿化处理矿化质量优于1周矿化处理。3cgf纤维蛋白液矿化处理效果优于sbf生物矿化液。4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体外矿化诱导14天即可出现矿化成骨,是体外研究生物材料对细胞黏附、增殖功能影响的可靠细胞。5纯钛表面处理形成不同的形貌结构,可影响mc3t3-e1细胞的黏附伸展、增殖和分化。6纯钛表面经cgf纤维蛋白液、sbf矿化处理有利于mc3t3-e1细胞的黏附伸展、增殖和分化。7纯钛表面不同处理可导致mc3t3-e1细胞基因表达差异,通过基因表达差异分析可推断不同表面处理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影响细胞的黏附、增殖、分化和成骨。8喷砂酸蚀处理可上调tgfbr1基因,推测其促进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可能与tgf-β信号通路有关。9sbf生物矿化处理可上调map2k7、bmp4基因,推测sbf生物矿化可能通过wnt、mapk和tgf-β信号通路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成骨分化。10cgf生物矿化处理可上调runx2、smad3基因,推测cgf生物矿化可能通过MAPK、TGF-β信号通路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成骨分化。11纯钛种植体表面经不同方法处理形成不同的形貌结构,对种植体骨结合形成方式有影响。12单纯机械加工种植体的骨结合形成方式主要为距离成骨;经喷砂酸蚀处理纯钛种植体表面有部分接触成骨;生物矿化处理纯钛种植体表面的成骨方式均为双向成骨。13 SBF矿化处理2周种植体新骨形成量最多,CGF矿化处理1周次之,SBF矿化处理1周、喷砂酸蚀处理、机械加工处理纯钛种植体新骨形成量依次减少。

张敬阳[8](2015)在《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人工骨替代材料修复种植体周骨缺损的研究&临床病例报告》文中认为[目的]充足的牙槽骨骨量是口腔种植修复成功的重要前提。然而临床上经常会因各种原因出现缺牙区牙槽骨骨质丧失,无法满足种植手术的需求。各类骨增量技术的出现弥补了牙槽骨骨质骨量不足的缺点。术中使用的各种骨替代材料是骨增量技术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但是现在临床所采用的人工骨替代材料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仍然无法完全满足临床的需求。本研究选用生长因子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与目前常用的人工骨替代材料复合,分别采用细胞实验、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对其新骨形成能力进行分析,预测其临床效果。本论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细胞实验评价rhBMP-2复合人工骨替代材料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第二部分在动物模型中通过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评估,对比研究rhBMP-2对β-磷酸三钙和无机牛骨新骨形成能力的影响;第三部分通过临床试验观察rhBMP-2对Bio-oss修复种植体周骨缺损修复能力的影响。第一部分rhBMP-2复合人工骨替代材料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实验一rhBMP-2复合人工骨替代材料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采用改良胶原酶消化法从新生24h内的SD大鼠颅盖骨中,原代培养获得大鼠成骨细胞并利用其特定指标对其进行鉴定。将培养状态良好的第三代细胞与rhBMP-2复合人工骨替代材料体外共培养。分别在第3,6,9天采用MTT法检测材料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细胞阴性对照组相比,β-TCP和Bio-oss材料本身均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具有有利作用,能够促进细胞的增殖。复合了生长因子rhBMP-2后,新的材料与原材料相比较更能有效加快细胞的增殖。此结果表明rhBMP-2复合人工骨替代材料能够有效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实验二rhBMP-2复合人工骨替代材料对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选用改良胶原酶消化法从新生24h内的SD大鼠颅盖骨中,原代培养成功获得大鼠成骨细胞,将培养状态良好的第三代大鼠成骨细胞与rhBMP-2复合人工骨替代材料体外共同培养。分别在第3,6,9天采用碱性磷酸酶检测试剂盒检测材料对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细胞阴性对照组相比,β-TCP和Bio-oss材料本身均能增强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能够促进细胞的分化。复合rhBMP-2后,新的材料与原材料相比更能增强成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此结果表明rhBMP-2复合人工骨替代材料能够有效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具有加速新骨形成的潜能。第二部分rhBMP-2复合人工骨替代材料修复犬种植体周骨缺损的研究实验三rhBMP-2复合人工骨替代材料修复犬种植体周骨缺损影像学评估[材料与方法]拔除10条Beagle犬下颌前磨牙,骨质愈合后预备种植孔并制备5mmx4mmx3mm骨缺损区,植入种植体后分别在骨缺损区填入β-TCP、 rhBMP-2/β-TCP复合物、Bio-Oss或rhBMP-2/Bio-Oss复合物:另外设置不充填材料的空白对照组。术后4周、12周处死动物,取样作大体观察和X线观察,应用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缺损区骨密度改变。[结果]植入人工骨替代材料的各实验组均有比较好的新生骨形成。4周后,rhBMP-2/β-TCP及rhBMP-2/Bio-Oss组缺损区骨密度分别为36.70±1.73%和38.50±1.83%,高于原材料组(30.50±1.81%和31.48±1.86%)。12周后,rhBMP-2/β-TCP及rhBMP-2/Bio-Oss组骨密度分别为52.84±1.85%和54.85±1.87%,也高于原材料组(43.65±1.81%和44.9±1.88%)。实验四rhBMP-2复合人工骨替代材料修复犬种植体周骨缺损组织学分析[材料与方法]拔除10条Beagle犬下颌前磨牙,骨质愈合后预备种植孔并制备5mm×4mm×3mm骨缺损区,植入种植体后分别在骨缺损区填入∞-TCP、 rhBMP-2/β-TCP复合物、Bio-Oss或rhBMP-2/Bio-Oss复合物;另外设置不充填材料的空白对照组。术后4周、12周处死动物,取样做组织学染色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应用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缺损区新生骨生成率。[结果]植入人工骨替代材料的各实验组均有较好的新生骨形成。4周后,rhBMP-2/β-TCP及rhBMP-2/Bio-Oss组缺损区新骨生成率分别为30.32±1.38%和32.46±1.26%,高于原材料组(22.05±1.24%和24.05±1.27%)。12周后,rhBMP-2/β-TCP及rhBMP-2/Bio-Oss组骨密度分别为58.08±1.30%和65.28±1.23%,也高于原材料组(48.05±1.23%和53.15±1.36%)。第三部分rhBMP-2复合人工骨替代材料修复种植体周骨缺损临床效果观察实验五rhBMP-2复合人工骨替代材料修复种植体周骨缺损临床效果观察[材料与方法]选取门诊就诊的40例在种植手术时需行骨增量的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植入种植体后,分别在骨缺损区植入Bio-oss或rhBMP-2/Bio-Oss复合物。术后7天察看切口软组织愈合情况;分别在术后当天、术后3个月二期修复取模前拍摄X线,测定两组新骨形成的质量,评估疗效。[结果]患者在一周后拆线时软组织伤口均良好愈合。对X线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显示rhBMP-2/Bio-Oss复合物新骨形成能力更强。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完成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结论]1.细胞学实验结果显示rhBMP-2复合材料能够有效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发挥促进新骨形成的作用。2. rhBMP-2与人工骨替代材料复合后能够有效促进犬种植体周骨缺损区的新骨形成。3. rhBMP-2能够有效提高Bio-oss在人种植体周骨缺损区的修复能力。4. rhBMP-2与人工骨替代材料复合后能够有效促进种植体周骨缺损的修复,为临床骨量不足区的种植手术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综合考虑本研究的结论,rhBMP-2能够有效促进种植体周骨缺损的修复,为牙槽骨缺损区的种植修复提供了一个有效方法,提高种植修复的成功率。但其详细的作用机制和长期临床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

黄勇,曹选平[9](2012)在《即刻种植的发展和研究现状》文中提出按种植体在拔牙后植入时机分:即刻(Ⅰ型)种植、早期(Ⅱ型和Ⅲ型)种植、延期(Ⅳ型)种植。Ⅰ型种植是指在拔牙同期植入植体,且在同一次外科程序中完成;Ⅱ型(软组织愈合的早期种植)种植是指在软组织愈合之后、牙槽窝内具有临床意义的骨充填之前植入种植体;Ⅲ型(部分骨愈合的早期种植)种植是指在牙槽窝内具有临床意义和/或放射线片上的骨充填后植入种植体;Ⅳ型种植是指牙槽窝完全愈合的

高尔东[10](2010)在《关于延期即刻种植手术中种植体植入最佳时机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瑞典Branemark教授首创纯钛种植系统以来,种植牙已成为牙缺失的重要修复方法之一。传统的牙种植修复要求在拔牙创完全骨性愈合后,牙槽嵴形态良好时才能进行牙种植体植入,这需要3~12个月的时间,在此过程中牙槽骨会发生明显的吸收。因此,即刻种植技术(immediate implantation)应运而生。然而拔牙后即刻植入种植体,由于种植体与牙槽窝骨壁间有较大间隙,适形性不好,大部分需要植骨。而对于一些因外伤、牙周病(一般伴有局部感染)等需要种植的患者,由于拔牙后不能即时植骨,因此不适合即刻种植。对于这些病例就可以采用延期即刻种植技术(delayed immediate implantation)。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得出实验犬牙齿拔除后牙槽窝内成骨细胞活性的高峰期,藉此希望能够对临床上延期即刻种植手术中种植体植入最佳时机的选择有所帮助。在临床上通过比较延期即刻种植(拔牙后14天)与即刻种植、常规种植三种手术方法植入的种植体在种植体周围特定部位的骨密度与牙槽骨吸收高度是否存在显着差异,进而比较三种手术方法在近期的修复效果有无明显差别。方法:动物实验部分以已检疫的成年杂种犬4条为实验对象,实验犬麻醉完全后颌面部碘伏消毒,铺无菌巾,口内碘伏消毒。以微创拔牙器械依次拔除4条实验犬的12颗前牙,尽量少破坏牙槽骨壁,拔牙后间断缝合拔牙创,局部压迫止血。连续3日肌肉注射160万单位青霉素预防感染。拔牙术后第7天实验犬1完整切取右侧上颌(第4象限)包括拔牙创在内的牙槽骨块,实验犬2完整切取左侧上颌(第1象限)包括拔牙创在内的牙槽骨块,实验犬3完整切取左侧下颌(第2象限)包括拔牙创在内的牙槽骨块,实验犬4完整切取右侧下颌(第3象限)包括拔牙创在内的牙槽骨块;拔牙术后第14天实验犬1完整切取第1象限包括拔牙创在内的牙槽骨块,实验犬2完整切取第2象限包括拔牙创在内的牙槽骨块,实验犬3完整切取第3象限包括拔牙创在内的牙槽骨块,实验犬4完整切取第4象限包括拔牙创在内的牙槽骨块;拔牙后第21和第28天4条实验犬分别按不同象限切取牙槽骨标本,每天1个象限,每个象限包括3颗牙。获得的标本作HE染色观察、Masson染色观察、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临床部分收集6枚应用延期即刻种植、12枚应用即刻种植、12枚应用常规种植的种植体,通过比较患者植入种植体后3个月种植体特定部位的骨密度、种植体颈部牙槽骨吸收高度是否存在明显差别,进而得出三种手术方法在近期的修复效果有无明显差别。结果:(1)组织学观察第14天切片中可见到大量呈梭形的成骨细胞,说明此时参与新骨形成的成骨细胞明显增多,新骨形成的速度必然加快;Masson染色切片第14天组中着绿色的幼稚骨组织较第7天组中的范围明显增加;(2)拔牙术后第14天组的ALP活性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3)应用三种手术方法植入的种植体的冠端的骨密度灰度级在统计学上无显着差别(P>0.05);应用三种手术方法植入的种植体在种植体螺纹间中心位置近远中处的骨密度灰度级的平均值在统计学上无显着差别(P>0.05)。(4)应用三种手术方法植入的种植体在近期种植体颈部牙槽骨吸收高度无显着差别(P>0.05)。说明应用三种手术方法植入的种植体在近期内成功率无显着差别。结论:1本实验中,杂种犬前牙拔除后牙槽窝处的成骨细胞活性在第14天时达到最高,如果在此时期能够植入种植体,获得良好骨结合的可能性更高。2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前提下,延期即刻种植的骨吸收水平与即刻种植、常规种植修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3延期即刻种植的种植体周边(包括种植体冠端和种植体螺纹间中点处)的骨密度与即刻种植、常规种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4延期即刻种植手术近期修复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于更长时间的随访和更大量样本的研究。

二、拔牙创即刻植入牙种植体+HA颗粒36例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拔牙创即刻植入牙种植体+HA颗粒36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部分脱矿自体牙本质颗粒在种植治疗中成骨效果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病例选择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3.设备与相关材料
    4.病史采集及手术过程
    5.随访观察
    6.临床评价及测量方法
        6.1 种植成功标准
        6.2 术后反应评价
        6.3 牙槽骨宽度高度测量评价
        6.4 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及口腔卫生情况的评价
        6.5 组织学评价
        6.6 满意度评价
结果
    1.应用PDADM进行牙槽窝位点保存临床效果观察
    2.应用PDADM进行上颌窦底提升临床效果观察
    3.应用PDADM通过GBR技术用于即刻种植临床效果观察
    4.骨高度及宽度评价结果
    5.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6.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及口腔卫生检查结果
    7.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表7)
典型病例展示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2)伴根尖周病变上前牙的种植修复策略及ECM片层促种植体骨结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伴根尖周病变上前牙的种植修复策略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术前准备
        2.3 治疗方案
        2.4 疗效评价
    3 结果
    4 讨论
        4.1 伴根尖周病变上前牙是否可行即刻(Ⅰ型)种植
        4.2 即刻负载?早期负载?常规负载?
        4.3 伴根尖周病变上前牙延期种植拔牙同期是否需要位点保存
        4.4 种植时机的选择
        4.5 术后并发症与注意事项
    5 总结
    参考文献
    病例报告
        病例一 左上前牙慢性根尖周炎即刻(Ⅰ型)种植1例
        病例二 右上前牙根尖囊肿摘除即刻(Ⅰ型)种植1例
        病例三 右上前牙根尖囊肿早期(Ⅱ型)种植1例
        病例四 左上前牙慢性根尖周炎早期(Ⅲ型)种植1例
        病例五 右上前牙根尖囊肿延期(Ⅳ型)种植1例
        讨论
第二部分 ECM片层促种植体骨结合的研究
    1 前言
        1.1 细胞来源ECM片层的简介
        1.2 细胞来源ECM片层的制备
        1.3 ECM片层在骨缺损修复中的研究现状
    2 材料与设备
        2.1 主要材料
        2.2 主要试剂
        2.3 细胞
        2.4 主要仪器
    3 实验方法
        3.1 BMSCs原代细胞的提取与培养
        3.2 BMSCs脱细胞得ECM片层
        3.3 ECM片层表征检测
        3.4 ECM片层对BMSCs黏附、增殖和成骨能力的影响
        3.5 ECM片层种植体制备
        3.6 ECM片层种植体体内促成骨评价
        3.7 统计学分析
    4 实验结果
        4.1 ECM片层及ECM片层种植体表征检测
        4.2 ECM片层促进BMSCs的黏附、增殖及成骨分化能力
        4.3 ECM片层促进体内种植体骨结合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脱细胞基质及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3)低温等离子体对纯钛生物活化后的表面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
    1.2 纯钛试件制备
    1.3 低温氩氧等离子体活化
    1.4 纯钛试件等离子体处理前后表面微观形貌观察
    1.5 表面接触角测定
    1.6 纯钛试件经等氩氧离子体处理前后XPS分析
    1.7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实验结果
    2.1 试件表面电镜观察结果
    2.2 表面接触角
    2.3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前后试件表面XPS分析
第三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20例临床病例汇报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4)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对拔牙创骨愈合影响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在牙槽外科中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5)前牙位点保存效果的动物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外文词汇缩写列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大鼠拔牙创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第二部分 磁性纳米铁在前牙位点保存中应用效果的动物实验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位点保存的相关生物材料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6)拔牙位点保存与拔牙窝自然愈合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Mimics软件三维影像学测量的准确性研究
    一、研究背景
    二、材料及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二部分 拔牙位点保存术与拔牙窝自然愈合术后反应的对比研究
    一、研究背景
    二、材料及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三部分 拔牙位点保存术与拔牙窝自然愈合软、硬组织变化以及种植随访的对比研究
    一、研究背景
    二、材料及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七年制学位论文要求

(7)纯钛种植体表面生物矿化构建及对骨结合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纯钛表面生物矿化处理工艺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纯钛表面生物矿化处理对前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纯钛表面生物矿化处理对前成骨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差异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纯钛种植体表面生物矿化处理对骨结合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一 纯钛种植体表面生物矿化处理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纯钛种植体表面不同处理对骨结合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人工骨替代材料修复种植体周骨缺损的研究&临床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第一部分 rhBMP-2复合人工骨替代材料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实验一 rhBMP-2复合人工骨替代材料对
    实验二 rhBMP-2复合人工骨替代材料对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第二部分 rhBMP-2复合人工骨替代材料修复犬种植体周骨缺损的研究
    实验三 rhBMP-2复合人工骨替代材料修复犬种植体周骨缺损的影像学观察
    实验四 rhBMP-2复合人工骨替代材料修复犬种植体周骨缺损组织学观察
第三部分 rhBMP-2复合人工骨替代材料修复种植体周骨缺损临床效果观察
    实验五 rhBMP-2复合人工骨替代材料修复种植体周骨缺损临床效果观察
结论
中外文参考文献
临床病例分析报告
    病例报告一
        参考文献
    病例报告二
        参考文献
    病例报告三
        参考文献
    病例报告四
        参考文献
    病例报告五
        参考文献
    病例报告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个人简历
致谢

(9)即刻种植的发展和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即刻种植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1.1 适应证
    1.2 禁忌证
2 即刻种植的优点和缺点
    2.1 即刻种植的优点
    2.2 即刻种植的缺点
3 即刻种植的种植体一骨间隙处理方法
4 即刻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处理
5 即刻种植即刻负载
6 国内应用现状
7 国外发展现状
8 即刻种植成功标准及影响因素
9 总结与展望

(10)关于延期即刻种植手术中种植体植入最佳时机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研究论文 关于延期即刻种植手术中种植体植入最佳时机的初步研究
    引言
     第一部分 关于延期即刻种植手术中种植体植入最佳时机的 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延期即刻种植与即刻种植、常规种植三种手术方法的近期临床效果比较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口腔种植体与成骨细胞活性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拔牙创即刻植入牙种植体+HA颗粒36例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部分脱矿自体牙本质颗粒在种植治疗中成骨效果的临床观察[D]. 王宁.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2]伴根尖周病变上前牙的种植修复策略及ECM片层促种植体骨结合的研究[D]. 冯煜婷. 浙江大学, 2020(02)
  • [3]低温等离子体对纯钛生物活化后的表面分析[D]. 王卫卫. 青岛大学, 2019(02)
  • [4]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对拔牙创骨愈合影响的临床分析[D]. 王丹.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5]前牙位点保存效果的动物实验研究[D]. 徐阳. 南京医科大学, 2016(06)
  • [6]拔牙位点保存与拔牙窝自然愈合的临床对比研究[D]. 陈颖.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7]纯钛种植体表面生物矿化构建及对骨结合影响的研究[D]. 梅双. 河北医科大学, 2016(05)
  • [8]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人工骨替代材料修复种植体周骨缺损的研究&临床病例报告[D]. 张敬阳. 武汉大学, 2015(03)
  • [9]即刻种植的发展和研究现状[J]. 黄勇,曹选平. 口腔医学研究, 2012(01)
  • [10]关于延期即刻种植手术中种植体植入最佳时机的初步研究[D]. 高尔东. 河北医科大学, 2010(04)

标签:;  ;  ;  ;  ;  

即刻种植牙+透明质酸颗粒在拔牙创面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