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结”的装饰和象征意义

浅谈“中国结”的装饰和象征意义

一、浅谈“中国结”应用装饰及象征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曹海梅[1](2021)在《中国结艺简史》文中认为中国结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它是以丝绳为载体,通过手工编制成各种形状美观、意义吉祥的绳结手工艺品。文章指出,中国结的溯源可上溯至旧石器时代的实用结和上古"结绳记事"所形成的具有特定含义的结式符号。中国结发展至今没有中断,一直伴随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它带着中国先民的智慧与基因传承了几千年,今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

杜佳灿[2](2021)在《清末民初盘花扣的艺术特征及在创意女装中的应用实践》文中提出盘花扣是清末民初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扣饰之一,它承载着非常高的美学价值,兼具实用性和装饰性,后随旗袍的盛行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造型极尽丰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许多传统手工艺陷入生存困境。盘花扣因制作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应用范围小,面临着严峻挑战。研究通过挖掘清末民初时期盘花扣的造型艺术和应用规律提炼盘花扣的时代特征,并对当代产品中的盘花扣设计进行明确分析,总结出盘花扣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趋势。同时,课题立足于当下消费者的时尚追求和自由开阔的审美需求,对盘花扣进行创新“再设计”,通过运用新设计、新材料、新工艺来提升盘花扣及创意女装的附加价值和生命力,由此达到保护和传承盘花扣工艺的目的。课题将细化盘扣分类,把盘花扣从盘扣中提取出来独立研究。不仅关注其造型本身,还对盘花扣的历史、文化、工艺、价值等做深度分析,从历史传承、社会发展引导层面探索盘花扣的当代艺术价值。第一章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对象、目的及意义,罗列国内外关于盘花扣的研究现状,总结在文中用到的研究方法,为后续的拓展研究理清思路。第二章通过书籍、期刊论文、图片等资料收集,以时间顺序阐述传统盘扣的演变,总结出盘花扣从产生到发展是功能性向装饰性的转变,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形成原因。这一步有利于对盘花扣文化有更明确的认识与了解,构架出自己新的研究体系和理论基础。第三章以大量图片资料及博物馆藏品为依据,重点分析清末民初时期盘花扣的时代特征,对盘花扣的结构、题材、工艺、色彩进行归纳总结,并探讨了盘花扣艺术性背后的文化价值,同时,还对盘花扣在该时期的应用规律和使用群体做了详细阐述,为后期设计实践提供理论参考。第四章梳理了现代设计对于盘花扣的巧妙运用,从目前盘花扣的发展现状为线索,分析其自身的变化、在服装上的变化和在其他领域的拓展,举例说明盘花扣的“新变”和“新用”。旨在把握现阶段盘花扣创意表达的方向和规律,以开发出盘花扣的当代价值。第五章结合创新设计实践探讨盘花扣在现代创意女装中的可能性,设计并制作出《觅》系列创意女装,力求对传统盘花扣做到“取形”“延意”“展韵”的同时,又能与时俱进。在完成过程中,以各种实验探索盘花扣与现代创意女装设计的最佳契合点,使盘花扣达到与服装载体的多重联系。第六章概括全文,总结盘花扣的艺术价值,同时展望盘花扣在未来时装中的更多可能。

胡锦东[3](2020)在《传统图形符号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广告的发展与经济、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通过对中国现代广告设计的归纳与分析,发现中国现代广告设计中,或多或少总是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传统文化的内核通过一个个传统图形符号体现出来。广告已经成为了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一个优秀的广告,不单要有好的创意,在广告的传播过程中,优秀的文化、思想内核往往能够推动它的发展和传播。如今的广告,并不能仅仅只是起到了宣传商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受教育水平不断升高对广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广告设计中,创意方法层出不穷,抽象创意、形象美化、艺术表达、幽默夸张等广告设计思路为现代广告带来了丰富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思想文化、书法绘画、建筑风格、诗词歌赋这些传统文化形式都或多或少的可以通过视觉来进行接收。例如古诗古词可以通过与书法艺术相结合来表达意境、传统戏曲通过不同的脸谱来揭示人物性格、建筑通过精美的彩画彰显身份的尊卑。不同传统文化形式通过视觉作用被固定下来,成为传统图形符号,这些图形符号被运用到现代广告设计中,通过中华传统的文化共鸣,可以迅速地建立起具有明确指向性的广告语境,助力了现代广告的传播;同时传统文化也通过与现代广告设计的联合而得到了新的传承与发展。传统图形符号在现代广告中的运用,一方面,使传统文化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现代广告速食性、碎片化等特点的局限。传统文化通过图形符号的形式在广告中传播,使得其真正的文化内涵难以被观众所了解。不过随着世界不同文化的沟通和交流,传统文化凭借着现代广告这种传播形式,让更多的人接触和了解到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地位。

郭慧敏[4](2020)在《高中编织工艺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 ——以海南本土文化资源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新一轮的课改对高中工艺教学提出了多项新的要求,即打破传统的美术教学的课程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为主要目的。这对进一步提高在校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以和学生的团队协调合作的意识等都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研究将地方文化资源与编织工艺教学相结合,开发与本土文化相关的美术校本课程,能够让美术教学更为接地气。编织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在美术教学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编织工艺引入高中美术课堂,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与技能的同时,形成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坚定文化自信。《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工艺”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与创新设计意识”。教师在工艺教学过程中,不仅通过欣赏工艺艺术提升学生的审美判断意识,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在工艺美术学习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并且运用创新性思维,去设计创作有创新意义的工艺作品。本文尝试以高中编织工艺课程资源开发为出发点,采用文献研究法,对目前国内外有关于编织工艺教学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梳理研究。本研究通过前期观察、学生问卷调查及访谈等实践行动,以海口市第一中学(高中部)高一年级为研究对象,对高中美术编织工艺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出海南本土化编织工艺课程的价值,并且进行编织工艺教材的开发,编写出一套完整的适合本校的教师和全体学生使用的综合性校本教材。通过美术教学实践,培养高中生编织工艺制作能力与创新设计意识。最后对研究的过程进行了反思,并探讨了本研究对于文化传承、教师、学生、美术课堂以及开发校本教材的意义,也为今后的编织工艺课的研究提供一些建议。

金洋[5](2020)在《基于民俗信仰与吉祥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以平安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平安符是道教和民俗信仰中符咒文化的物化,体现了民众祈求平安的吉祥观念。近年来,中国内地对平安符文化的认知度有所降低,相关文创产品也呈现同质化的趋势。本文从民俗信仰与吉祥文化的角度来探讨文创产品所呈现的文化意义,并以平安符为例进行分析和设计实践,对于反思当今文化传承困境,以及传统与创新媒合方式具有一定的价值。民俗信仰文化和吉祥文化的内涵是平安符文创产品的文化来源,通过对其文化内涵的分析,归纳出民俗信仰与吉祥文化所具有的九项特性,并在此基础上,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总结出消费者对于平安符文创产品所重视的四项特性,分别是地方性、主题性、祈福性、象征性,以便于更精确地将平安符的文化特性进行内容层面的设计概念发展。情感需求是民俗信仰与吉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导向,可将情感因素放入设计的概念发展阶段,提升文创产品的情感体验。根据民俗信仰与吉祥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原则,来初步拟定设计趋向,并运用情景故事法帮助挑选适宜的产品类型。传统平安符在造型上除了絭的形式,主要还是以接近正方形为主,或为垂挂丝线的方便由四角形所发展出的五角形的形状,以及仿生形,而现代的平安符有受日本影响的御守造型,以及结合本土文化的设计形式。平安符上的图样内容分别有神明像、吉祥兽、庇佑图腾和装饰纹,文字内容上喜好将神只名、宫庙名、祈福吉祥语、经文直接明显的标示于外观,色彩的表现主要分为材质色、主体色和搭配色。从平安符的传统样式到当代样式的演变,可以看出平安符这个民俗文化的产物,已经从从“神道主义”向“人道主义”转变。通过文化的外在层次、中间层次和内在层次将平安符的属性特征与文创产品进行融合应用,表现产品的文化意涵,并结合比喻法来建立产品脉络。输出的基于民俗信仰文化与吉祥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模型,可以增强产品在文化意涵上的转换与表现,以期更适切地设计出以平安符为意象的文创产品,可为之后基于民俗信仰和吉祥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提供保障基础,以及所有与民俗文化相关的产品设计提供参考,最后在此设计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平安符的文化内涵和相关属性进行平安符文创产品的设计实践。

韩若梦[6](2019)在《我国现代学位服创新设计研究》文中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近几年关于文化自信做出了深刻的解释,一个国家的发展和教育离不开文化,文化是国家的灵魂,我们要有坚定的文化立场、不断传承我国文化的优秀基因,同时向社会展示中华审美风范。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学位服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自己学位的重要身份象征,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从学位服的发展历史进行探究,学位服受到中世纪教士袍的影响,同时也是由中世纪教士袍发展而来的,我国的学位服也是在西方学位服的影响下产生的,是“西学东渐”的产物。伴随着我国对教育重视程度的加深,在1981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三级学位制包括学士学位、硕士学位以及博士学位。同时,学位服作为各大高校的重要形象,我国在1994年确立了第一套较为完整的学位服体系,以满足当时社会对于学位服的需求。经过一段时间的推广与使用,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制定的学位服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社会对于学位服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的社会倡导文化自信,要始终立足于文化的前沿,加强对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把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作为我们前进的动力,逐渐丰富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同时,学位服代表着我国高等教育形象,也代表着相应的学识,设计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学位服,以便增强我国学子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因此,提出了对于我国现代学位服的创新设计研究课题。本论文以创建具有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特色的学位服饰设计为主要研究目标。一方面,首先深入研究学位服的起源和发展史,以及通过对欧洲服装形制的分析,总结出学位服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其次,我国在近几年不断强调文化自信,注重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创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学位服成为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弘扬和传承文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再次,通过对我国传统礼制文化,科举制与我国学位制之间的联系,以及中国传统服饰元素的等级制对现代学位服设计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化合理性的理论分析。另一方面,通过对比“欧派”、“美派”代表院校的学位服饰,总结出现今我国学位服设计的不足之处。因此,在设计我国学位服时要遵循几个原则包括“统一原则”、“加重原则”、“平衡原则”、“比例和韵律原则”,也要遵循“TPO”原则,不断对学位服的设计进行多方面的考虑,不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设计出凸显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特色,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学位服。因此,设计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学位服与教育文化发展趋向和学位制度的设定相符合。

潘莹莹[7](2019)在《创新性教学理念在乌鲁木齐市初中美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不断提高,备受关注。尤其是美术教育日益受到大众的重视,美术核心素养的理念也随之而来。我们的时代呼唤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性教学。本论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其中在第一章绪论部分,运用文献研究法、调研法、问卷调查法、访问座谈法、比较法和数据分析法对调研数据分析、整理、归纳;第二章主要讲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创新性美术课程教学;第三章则是创新性教学在乌鲁木齐市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第四章主要讲创新性教学美术课程在乌鲁木齐市初中的应用及开发;第五章是笔者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开发和应用新形式、新方法、新理念、新材料的创新性美术课程;最后一章主要是笔者在创新性教学美术课程实践中的活动反思。在初中这个特殊阶段,部分美术课程受教学时间、教学条件以及以往教学的影响,没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价值,其中尤以毕业班同学为甚。在核心素养理论指导下,将论文研究放在学生所熟知的基本课程之内,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创新性教学美术课堂,让老师们更加精彩的去演绎创新性教学。同时,将创新性教学在美术课程中的应用提高到理论高度,并且加入实际案例,理论联系实际,促进乌鲁木齐市初中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为本论文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做好准备。新课改的提出让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和家长感受到了美术教育的价值,但如何最大化的去体现美术教育,如何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去表现美术课程目标的要求,如何用更加丰富多彩的美术学科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持续性任务。在这样多元化的背景下,就需要改变美术教学模式,拓宽美术教学手段,丰富美术教学方式。在“教、学、评”基础上真正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最大程度的帮助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更好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同时在美术课程中加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进行中华民族情感的培养,增强学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主动性,为美术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努力。因此,对于创新性教学在乌鲁木齐市初中美术课程的应用乃至全国初中美术课程的应用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于贞贞[8](2019)在《线性景观建筑的结构重构和形态再生设计手法研究 ——以南艺实验性人行桥设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当前“休闲时代”的来临,为了满足人们对精神文明和视觉享受日益增长的需求,人行桥凭借其跨度相对较小、形态可塑性较强的特征,已逐渐成为城市建筑设计的焦点。但是当前我国桥梁设计工作主要着眼于大跨度桥梁,并且对于人行桥的研究大多聚焦于桥梁结构,而缺乏对人行桥艺术形态和功能复合的追求。因此,本文试图从艺术视角对人行桥的设计形态及其空间进行深入地实验性研究。本文以人行桥的设计形态及空间为研究对象,首先从桥梁发展的历史进程着手,梳理了从天然桥直至近代以来桥梁的形态及功能的变化;其次通过对国内知名人行桥的实地调研,并搜集相关国外着名人行桥资料,以时间象限分析了它们在外部形态、空间功能、场所环境及城市影响等层面的差异。同时又亲身感知部分人行桥所具有的空间形态;接着以南京艺术学院实验性人行桥的设计成果为例,归纳了多维度线性重构、面域重构、线与面的复合型重构以及形态仿生和形式再造这四种基于艺术视角的有关人行桥设计的手法;最后以问卷调查为基础,通过运用相关设计手法为观者呈现了一个创新形态的实验性人行桥。

王瑶[9](2018)在《中国结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中国结在艺术上的特点与文化内涵(一)中国结的艺术特点中国结是我国非常常见的传统元素之一,是我国的传统装饰结,始于"结绳而治"与"结绳记事"这两个典故,最初用于记录历史事件、代表法律契约等。中国结在艺术上主要表现出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中国结在一定意义上显示出一种韵律感,中国结是由一根丝绳缠绕、编制而成,能够变成不同的形状,造型不同,表达的含义也各不相同;另一方面,中国结

曹雅蓉[10](2018)在《结—服饰一体化实验性设计》文中认为中国结源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延于各代;集和谐、团结、幸福、吉祥为一的美好祝愿;是中国千年文化情结的民族符号。涉及到民间工艺、民间艺术,民间文化,艺术文化,造型设计创意,品牌市场,秀场服饰,艺术展览等诸多领域的相关知识。通过文献研究,市场调研,图片收集分析,理论结合实践,并建立语义网络模型法:归纳“中国结”的种类、形式、色彩、材质、寓意。对结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归纳,对中外“结”差异进行比较。从时间上,情怀上,种类上,对与“结”相关的服饰品进行色彩款式分析,形成自己的网络,运用到毕业设计作品中去。站在文化传承的希望的起点,体验重新聚合的活力。集形、色、意有机结合,呈现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装饰符号。

二、浅谈“中国结”应用装饰及象征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中国结”应用装饰及象征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结艺简史(论文提纲范文)

一、结的渊源——“打结”“结绳记事”
二、从实用性到装饰性的转变
三、装饰结的不断丰富
四、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
结语

(2)清末民初盘花扣的艺术特征及在创意女装中的应用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及范围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5 研究方法
2 传统盘扣的历史演变
    2.1 盘扣的萌芽——系带束衣
    2.2 盘扣的演变——从功能性到装饰性
3 清末民初盘花扣的时代特征
    3.1 清末民初盘花扣的艺术特征
    3.2 清末民初盘花扣的应用特征
4 由“单一”到“多元”——盘花扣在现代设计中的巧用
    4.1 盘花扣的现状分析
    4.2 盘花扣在现代设计中的“新变”
    4.3 盘花扣在现代设计中的“新用”
5 盘花扣在创意女装中的设计实践
    5.1 设计思路
    5.2 盘花扣实验探索
    5.3 《觅》系列创意女装的制作实践(其一)
    5.4 《觅》系列创意女装成衣展示
6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3)传统图形符号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传统图形符号与现代广告设计概述
    2.1 图形符号的概述
        2.1.1 符号概述
        2.1.2 传统图形符号的概念
        2.1.3 传统图形符号的类型
        2.1.4 图形符号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2.2 传统图形符号的发展
        2.2.1 传统图形符号的起源
        2.2.2 传统图形符号的演变发展
        2.2.3 现代背景下的传统图形符号
    2.3 现代广告设计的概述
        2.3.1 广告的起源
        2.3.2 国外现代广告设计的发展
        2.3.3 国内现代广告设计的现状
第3章 传统图形符号与现代广告设计的联合
    3.1 传统图形符号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视觉应用
        3.1.1 传统图形符号造型语言的应用
        3.1.2 传统图形符号配色方案的应用
        3.1.3 传统图形符号的构图方法应用
        3.1.4 传统图形符号设计语言的应用
    3.2 传统图形符号在现代广告设计中应用方法
        3.2.1 直接应用
        3.2.2 提炼重组
        3.2.3 传统图形符号应用反思
    3.3 传统图形符号在现代广告中的发展
        3.3.1 审美情趣
        3.3.2 宣传营销
        3.3.3 文化保护
第4章 传统图形符号与现代广告设计的价值分析
    4.1 传统图形符号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4.1.1 传统图形符号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4.1.2 传统图形符号在多媒体广告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4.1.3 传统图形符号在新媒体广告设计中的探索
    4.2 现代广告设计中传统图形符号的文化价值
        4.2.1 传统图形符号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文化传承
        4.2.2 传统图形符号中在现代广告设计中营造的心理认同
        4.2.3 传统图形符号中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美学价值
    4.3 现代广告因传统图形符号而产生的创新
第5章 传统图形符号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实践应用研究
    5.1 中国戏曲平面宣传广告设计实践构思
        5.1.1 设计理论支持
        5.1.2 设计灵感与构思过程
    5.2 中国戏曲宣传平面广告设计说明
        5.2.1 中国戏曲宣传平面广告中的传统图形设计
        5.2.2 中国戏曲宣传平面广告中的主要英文字体设计
        5.2.3 中国戏曲宣传平面广告中的传版式设计
    5.3 中国戏曲平面宣传广告实践设计应用与展望
        5.3.1 中国戏曲平面宣传广告实践设计应用展示
        5.3.2 实践设计存在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高中编织工艺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 ——以海南本土文化资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的缘起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 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本课题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 概念界定
        (一)编织工艺概念界定
        (二)课程资源开发概念界定
        (三)海南本土文化概念界定
    二 国内外现状研究综述
        (一)国内编织工艺教学相关研究
        (二)国外编织工艺教学相关研究
    三 理论基础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高中美术编织工艺课程资源开发的背景
    一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编织工艺课程内容要求
    二 现行高中美术教科书中编织工艺课程内容的比较与分析
        (一)人美版教材“编织工艺”课程内容与分析
        (二)湘美版教材“编织工艺”课程内容与分析
        (三)美国戴维斯出版社“编织工艺”课程内容与分析
        (四)不同版本的教科书“编织工艺”课例的比较与分析
    三 高中美术编织工艺教学调查研究
        (一)高中美术编织工艺课教学现状问卷调查结果数据统计
        (二)高中美术编织工艺课教学现状调查结果分析及结论
    四 高中美术编织工艺教学学生访谈报告
    五 本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价值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海南高中编织工艺本土课程资源开发实践
    一 编织工艺教材课程资源的搜集整理
        (一)海南本土资源的搜集过程
        (二)搜集到的海南本土美术资源
    二 编织工艺教材的编写
        (一)编织工艺教材编写过程
        (二)编织工艺教材编写体会
    三 美术编织工艺课教学设计及实施
        (一)单元课程《喜庆吉祥的中国结》
        (二)单元课程《巧手编织》
        (三)单元课程《废物利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中编织工艺课程资源开发实践结果
    一 学生课程学习情况问卷调查研究
        (一)学生课程学习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数据统计
        (二)学生课程学习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及结论
    二 学生课程学习情况访谈报告
    三 编织工艺教学的经验总结
    四 编织工艺教学活动的效果评价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一 本研究的局限之处
    二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基于民俗信仰与吉祥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以平安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研究背景
        (一)本土文化价值的重新认识
        (二)民俗信仰的近现代转型
        (三)文创设计在情感化思潮中的新使命
        (四)文化创意产业带来的新机遇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民俗信仰与吉祥文化研究背景
        (二)“文创产业”相关研究
        (三)平安符设计相关研究
        (四)文化产品设计相关研究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研究的难点与创新点
        (一)难点
        (二)创新点
    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一章 民俗信仰与吉祥文化的概述
    1.1 民俗信仰文化
        1.1.1 民俗信仰的本质与定义
        1.1.2 民俗信仰的功能
        1.1.3 人与神的关系
    1.2 吉祥文化
        1.2.1 吉祥观念
        1.2.2 吉祥观的流传与演变
        1.2.3 吉祥物的形成
        1.2.4 吉祥物与宗教民俗
        1.2.5 吉祥物的物质形式与寓意方式
    1.3 民俗信仰与吉祥文化的关系
    1.4 民俗信仰与吉祥文化的文化特性
        1.4.1 民俗信仰文化特性
        1.4.2 吉祥文化特性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平安符文化内涵
    2.1 平安符的定义与功能
        2.1.1 平安符的定义
        2.1.2 平安符的功能
    2.2 平安符产生的信仰观念
        2.2.1 万物有灵
        2.2.2 神仙信仰
        2.2.3 香火观念的延伸
    2.3 平安符源流
    2.4 平安符的形式与内容
    2.5 平安符的使用习俗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民俗信仰与吉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3.1 民俗信仰与吉祥文化在文化创意上的意涵与导向
        3.1.1 民俗信仰与吉祥文化在文化创意上的意涵
        3.1.2 情感需求是民俗信仰与吉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导向
    3.2 民俗信仰与吉祥文化融入文创产品的方式
        3.2.1 文创产品是民俗文化意识形态的载体
        3.2.2 融合与应用方式
    3.3 民俗吉祥信仰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原则
        3.3.1 民俗吉祥信仰文化表达的准确性
        3.3.2 民俗吉祥信仰文化创意产品的功能性
        3.3.3 在禁忌中的创新性
        3.3.4 融合当代设计的美学性
    3.4 民俗吉祥信仰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方法
        3.4.1 比喻法
        3.4.2 情景故事法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平安符设计分析
    4.1 平安符的造型分类
        4.1.1 传统平安符造型与样式
        4.1.2 当代平安符造型与样式
    4.2 平安符的图像表现风格
    4.3 平安符上的文字与装饰纹样
        4.3.1 文字与编排
        4.3.2 图像与装饰纹样
    4.4 平安符的色彩分析
    4.5 中国结在平安符上的运用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平安符的文化创意设计
    5.1 结合平安符的文化创意产品
        5.1.1 结合平安符概念的疗愈系设计
        5.1.2 平安符文创产品案例分析
    5.2 平安符文创设计模式探索
        5.2.1 平安符文创产品特性的确立
        5.2.2 受众及产品类型确定
        5.2.3 基于平安符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模型
    5.3 设计实践
        5.3.1 设计实践一“平安随行”U盘
        5.3.2 设计实践二“处处平安”包角产品
    本章小结
结论
    主要研究结论
    理论方面
    实践方面
    研究不足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6)我国现代学位服创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课题研究目的
        1.2.2 课题研究意义
    1.3 课题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4.1 课题研究内容
        1.4.2 课题研究方法
        1.4.3 创新点
第2章 中西方学位服的文化背景研究分析
    2.1 学位服的概念
    2.2 中西方学位服产生的历史背景
        2.2.1 西方学位服产生的社会背景
        2.2.2 中国学位服产生的社会背景
    2.3 中西方关于学位制度理论性研究分析
        2.3.1 西方学位制概念的起源
        2.3.2 西方学位服的产生与历史发展进程
        2.3.3 中国学位制概念的起源及发展
        2.3.4 中国学位服的产生与历史发展进程
    2.4 中西方学位服的礼仪及其象征性分析
        2.4.1 学位服礼仪分析
        2.4.2 国内外学位服着装对比分析
        2.4.3 我国常用学位服的基本分类
        2.4.4 学位服的象征性分析
    2.5 本章总结
第3章 中国传统礼仪服饰文化的特征性探究分析
    3.1 中国古代传统礼仪服饰探究分析
        3.1.1 中国古代传统礼仪服饰的产生与发展
        3.1.2 中国古代传统思想对礼仪服饰的影响
    3.2 中国古代传统礼服等级制特征性分析
        3.2.1 中国传统礼服等级制特征性分析
        3.2.2 中国传统服色等级制特征性分析
        3.2.3 中国传统服饰纹样等级制特征性分析
        3.2.4 中国传统冠饰等级制特征性分析
    3.3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3.3.1 科举制度的含义
        3.3.2 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3.4 历朝历代文人服饰解析
        3.4.1 秦汉时期文人服饰分析
        3.4.2 魏晋南北朝文人服饰分析
        3.4.3 隋唐文人服饰分析
        3.4.4 宋代文人服饰分析
        3.4.5 元、明、清代文人服饰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欧美学位服对比研究分析
    4.1 “欧派”学位服的现状分析
        4.1.1 “欧派”学位服产生的背景
        4.1.2 “欧派”学位服的特征性分析
        4.1.3 “欧派”学位服总结分析
    4.2 “美派”学位服的现状分析
        4.2.1 “美派”学位服产生的背景
        4.2.2 “美派”学位服的特征性分析
        4.2.3 “美派”学位服总结分析
    4.3 本章总结
第5章 我国传统服饰元素应用到学位服中的探究分析
    5.1 我国传统服装款式与学位服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5.1.1 服装形制与学位服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5.1.2 服装袖型与学位服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5.1.3 服装衣领与学位服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5.2 我国传统服饰色彩与学位服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5.2.1 “五色观”与学位服色彩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5.2.2 色彩属性与学位服色彩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5.2.3 国际色彩标准与学位服色彩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5.3 传统纹样与学位服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5.4 传统面料与学位服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5.5 我国传统配饰与学位服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5.5.1 盘扣与学位服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5.5.2 官帽与学位服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5.5.3 中国结与学位服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5.6 我国传统学位服创新设计应遵循的五项原则
        5.6.1 我国传统学位服创新设计应遵循“统一原则”
        5.6.2 我国传统学位服创新设计应遵循“加重原则”
        5.6.3 我国传统学位服创新设计应遵循“平衡原则”
        5.6.4 我国传统学位服创新设计应遵循“比例、韵律原则”
    5.7 我国传统特色学位服应遵循的TPO原则
        5.7.1 我国传统特色学位服应遵循“T”的设计原则
        5.7.2 我国传统特色学位服应遵循“P”设计原则
        5.7.3 我国传统特色学位服应遵循“O”的设计原则
    5.8 本章总结
第6章 我国传统服饰元素在学位服中的创新实践
    6.1 我国现代学位服创新设计理念
    6.2 我国现代学位服系统设计的主要环节
        6.2.1 我国现代学位服款式设计
        6.2.2 我国现代学位服色彩设计
        6.2.3 我国现代学位服纹样设计
        6.2.4 我国现代学位服纽扣的选择
        6.2.5 我国现代学位服面料的选择
        6.2.6 学位服的制作工艺及流程
    6.3 我国现代学位服创新设计的成品展示
        6.3.1 我国现代学位服款式图
        6.3.2 我国现代学位服效果图
        6.3.3 学位服创作实物展示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7)创新性教学理念在乌鲁木齐市初中美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内容
        1.4.1 创新性教学概念的界定
        1.4.2 创新性美术课程教学的特征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调研法
        1.5.3 问卷调查法
        1.5.4 访问座谈法
        1.5.5 比较法
        1.5.6 数据分析法
    1.6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2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创新性教学
    2.1 核心素养下创新性美术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2.2 创新性教学的形式与特点
    2.3 创新性教学的模式
3 创新性教学在乌鲁木齐市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3.1 初中美术课程教学现状
        3.1.1 乌鲁木齐市创新性教学美术课程的开发和应用基本概况
        3.1.2 乌鲁木齐市创新性教学美术课程的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3.2 创新性教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调查及数据分析
        3.2.1 学生问卷调查与分析
        3.2.2 教师问卷调查与分析
    3.3 创新性教学在初中美术教材中的应用情况分析
        3.3.1 人民教育出版社
        3.3.2 人民美术出版社初中美术教材
    3.4 创新性教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调查结果分析
4 创新性教学美术课程在乌鲁木齐市初中的应用及开发
    4.1 教学案例
5 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开发创新性初中美术课程
    5.1 开发的策略
    5.2 开发的步骤
    5.3 自编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初中美术创新性教学案例
        5.3.1 案例一
        5.3.2 案例二
        5.3.3 案例三
        5.3.4 案例四
        5.3.5 总结
6 创新性教学在美术课程中实践活动反思
    6.1 实践成效分析
        6.1.1 以先进的美术课程教学理论为支撑
        6.1.2 有效拓展初中创新性美术教学的课程资源
        6.1.3 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初中美术创新性课程教学
        6.1.4 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融合
    6.2 创新性教学的运用对美术课程带来的积极影响
    6.3 存在的不足
结语
附录
    附录1 关于创新性教学在乌鲁木齐市初中美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的相关问卷
    附录2 关于创新性教学在乌鲁木齐市初中美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的相关问卷
    附录3 关于创新性教学在乌鲁木齐市初中美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教师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线性景观建筑的结构重构和形态再生设计手法研究 ——以南艺实验性人行桥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对象的确立
        一、研究课题的产生
        二、问题的提出及研究对象的确立
    第二节 课题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相关研究
        三、国内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与意义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框架
        三、研究意义
第二章 人行桥梁的发展与国内外案例研究
    第一节 人行桥的发展进程
        一、人行桥的概念
        二、远古时期
        三、古代时期
        四、近现代时期
        五、当代时期
    第二节 人行桥对城市空间区域的作用
        一、人行桥与人
        二、人行桥与自然
        三、人行桥与文化
        四、南艺实验性人行桥与城市
    第三节 人行桥国内外对比研究
        一、历史积淀下的老桥
        二、折线形人行桥
        三、形态蜿蜒的景观桥
        四、城市里的人行桥
        五、参数化时代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实验性人行桥结构重构与形态再生概念解析
    第一节 实验和实验性概念
        一、实验
        二、实验性
    第二节 实验性艺术与设计
        一、实验性艺术
        二、南京艺术学院实验性艺术与设计
        三、实验性桥梁的设计目标
    第三节 线性景观建筑及结构重构形态再生概念
        一、线性
        二、景观概念
        三、桥梁的景观建筑概念
        四、结构重构
        五、形态再生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验性人行桥的形态再生和结构重构设计手法
    第一节 实验性人行桥场地选址和分析
        一、场地选择
        二、场地分析
        三、南京艺术学院实验性人行桥的场地选择及初析
    第二节 设计手法I——多维度线性的重构
        一、多维度线性重构手法在建筑中的应用
        二、多维度线性重构下的南艺实验性人行桥
    第三节 设计手法II——面域的重构
        一、面域重构手法在建筑中的应用
        二、面域重构下的南艺实验性人行桥
    第四节 设计手法III——线与面的复合性重构
        一、线与面的复合性重构手法在建筑中的应用
        二、线与面复合性重构手法下的南艺实验性人行桥
    第五节 设计手法IV——形态仿生和形式再造
        一、仿生概念
        二、形态仿生在建筑及桥梁中的应用
        三、形态仿生手法下的南艺实验性人行桥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性人行桥的内部空间
    第一节 实验性人行桥空间功能界定
    第三节 实验性人行桥空间属性
        一、交通属性
        二、观赏属性
        三、休闲属性
        四、游戏体验属性
    第三节 实验性人行桥室内空间设计类型及手法
        一、多层次流线导向式体验空间
        二、人性化多功能复合性空间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验性人行桥的设计与建造
    第一节 课题与主题
        一、课题解读
        二、主题确立
    第二节 观念的确立
        一、源于“实验性”的观念
        二、源于“形式”的观念
    第三节 理念的表达
        一、场地的选择
        二、形态的发展
        三、空间的生成
    第四节 设计的呈现
        一、材料表现
        二、形式表现
        三、图纸表达
        四、效果图展示
    本章小结
结语
    第一节 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图片来源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9)中国结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结在艺术上的特点与文化内涵
    (一) 中国结的艺术特点
    (二) 中国结的文化内涵
        1. 吉祥之意
        2. 爱情之结
        3. 神佛之结
        4. 事业之结
        5. 团圆之结
二、中国结中艺术设计美感的体现
    (一) 中国结的谐音之美与寓意之美
    (二) 中国结的色彩之美
    (三) 中国结的形态之美
三、中国结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 服饰上的中国结
    (二) 装饰中的中国结
    (三) 艺术设计图案上的中国结
四、结语

(10)结—服饰一体化实验性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
    1.3 课题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国结的概述
    2.1 中国结的概念
    2.2 中国结的起源与历史演变
    2.3 中国结的功能
    2.4 中国结的特点
    2.5 中国结的种类
第三章 结的运用
    3.1 结在艺术品中的运用
    3.2 结在传统服饰品中的运用
    3.3 结在现代服饰品中的运用
第四章 服装设计下的语义网络
    4.1 服装设计中的点
    4.2 服装设计中的线
    4.3 服装设计中的面
    4.4 服装设计中的空间
    4.5 结相关的设计作品
    4.6 小结
第五章 毕业设计
    5.1 服装设计灵感源
        5.1.1 关键词
        5.1.2 面料改造
    5.2 服装设计手稿
    5.3 服装展示图
    5.4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浅谈“中国结”应用装饰及象征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结艺简史[J]. 曹海梅. 艺术教育, 2021(10)
  • [2]清末民初盘花扣的艺术特征及在创意女装中的应用实践[D]. 杜佳灿.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传统图形符号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胡锦东.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8)
  • [4]高中编织工艺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 ——以海南本土文化资源为例[D]. 郭慧敏. 海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基于民俗信仰与吉祥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以平安符为例[D]. 金洋. 西南大学, 2020(06)
  • [6]我国现代学位服创新设计研究[D]. 韩若梦. 河北科技大学, 2019(07)
  • [7]创新性教学理念在乌鲁木齐市初中美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 潘莹莹.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5)
  • [8]线性景观建筑的结构重构和形态再生设计手法研究 ——以南艺实验性人行桥设计为例[D]. 于贞贞. 南京艺术学院, 2019(01)
  • [9]中国结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王瑶.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8(32)
  • [10]结—服饰一体化实验性设计[D]. 曹雅蓉. 南京艺术学院, 2018(02)

标签:;  ;  ;  ;  

浅谈“中国结”的装饰和象征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