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节奏与体育效果

体育节奏与体育效果

一、体育教学节奏与体育教学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黎彩媚[1](2021)在《节奏练习在跳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张世平[2](2021)在《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小学生的运动能力将对其一生的体育参与及体质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国家对小学生体质健康也予以高度重视。动作协调能力是综合的神经机能能力,良好的动作协调能力能够对小学生掌握运动技巧、提升运动能力有所帮助,能够促进其身体各项系统的协同配合与发展,进而塑造良好的身体姿态,促进身体的健康发育,为成长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阶段是儿童身体发展、运动能力发展,尤其是动作协调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必须要充分把握动作协调能力发展的关键期,通过探索科学有效的方式发展儿童的动作协调能力。运动视觉训练为提升机体的运动能力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尤其对于视觉发育正处于活跃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更加重要。运动视觉训练在国外的研究和实践中受到高度重视,然而在国内研究较少,尤其是在青少年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中对运动视觉训练缺乏必要的认识和研究实践。本文在小学生群体中运用运动视觉训练开展研究,探讨其对视觉能力发挥的作用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动作协调能力的影响。这一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和实际价值。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测试法等,在相关理论支撑的基础上,对运动视觉训练方法和动作协调能力结构要素及其评价进行分析,筛选出一套适合于小学生的运动视觉训练方法,确立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评价指标,通过教学实验,运用数理统计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的影响情况,为提升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促进运动能力发展、提升体质健康提供帮助,并为国家完善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运动视觉训练对动作协调能力产生重要影响。通过研究发现,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中的空间定向能力、平衡能力、认知能力产生显着影响,具体表现在:运动视觉训练对水平二小学生的空间定向能力有显着影响,对水平一、水平三小学生的空间定向能力没有显着影响;运动视觉训练对三个水平的平衡能力均有显着影响;运动视觉训练对水平一、水平二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显着影响,对水平三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没有显着影响。同时,研究也发现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的反应能力、本体感知能力和节奏能力的提升没有产生显着影响。动作协调能力随着水平段的升高而增强,运动视觉训练在小学生性别上没有显着性差异。2.系统科学的确立运动视觉训练的方法要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小学生运动视觉训练方法的确立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过程。研究中,运动视觉训练方法的筛选经过了专家访谈、李克特量表筛选而出。在设计教学实验中,运动视觉训练的方法又经过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最终确定的运动视觉训练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被证明是科学有效的。在本研究中,运动视觉训练的内容最终共确定了13种,即静止视力、动态视力、视觉聚焦、视觉追踪、周边视野、融像灵活性、深度感知、视觉化、手(脚)眼协调能力、瞬间视、视觉集中力、对比感度、光感度。同时研究中深入分析每种运动视觉内容的意义和价值,对其训练方法进行分析筛选,最终确定了眼保健操、钟摆读数、双人传球认字、卡片聚焦、远近字母表、找数字、两段式扫视、认数字、举看铅笔、圆珠笔相向、延迟记忆、定位抛接、手脚触点、快读速记、凝视一点集中训练等15种运动视觉训练方法。通过研究证明,这些运动视觉训练方法便于小学生掌握,且易于推广。3.研究中确定的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评价指标适用有效,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身体运动能力决定了该群体需要一套简单易行的动作协调能力评价指标去全面掌握与科学分析。研究表明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是一种多要素构成的综合复杂能力,因此其评价指标的确定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既要考虑其综合性,同时还需要考虑年龄,性别,个体差异,专项特征对其的影响。研究中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针对性、可行性等原则的基础上,以动力系统、运动解剖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作为理论基础指导。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和系统归类,从反映动作协调能力的6个结构要素即反应能力、空间定向能力、本体感知能力、节奏能力、平衡能力与动作认知有关的认知能力出发,通过专家访谈、预实验对指标进行筛选,建立了动作协调能力评价指标,进而通过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论证筛选,在专家意见趋于一致的情况下最终确定动作协调能力评价指标为接反弹六角球、十字象限转身跳、跳绳、栏间折返、走平衡木、绳梯识图。经过实践证明这套动作协调能力评价指标是有效的。4.运动视觉训练有助于小学生的视觉能力的改善。研究发现,实验干预后不同水平实验班和对照班小学生的平均视力出现明显差异,多个实验班在经历运动视觉训练后出现平均视力有小幅提高(水平二、水平三),而多个对照班在正常教学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平均视力略有降低。数据结果说明,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视觉能力的发展和保护具有一定作用。

刘耀[3](2020)在《SPEM课程理念下提升小学篮球课程多元育人效益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2001年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至今,对于提升体育课程多元育人效益有了更加精确的要求:旨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不懈追求着体育课程在健康知识、运动技能、身体活动水平、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维度的多元育人效益。然而,学生体质历经20年持续下滑、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成“百年困境”的症结有目共睹,教学方法沿袭旧规、学生兴趣未见提升、健康知识难觅踪迹、终身体育任重道远等问题难寻出路,在回应这些问题时,当前的体育课程未免显得左支右绌。近年来,随着美国SPEM(Science,Physical Education and Me)课程的落地和深入研究,其课程理念和教学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视角和模式。基于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借鉴美国SPEM课程理念设计出能有效提升多元育人效益的小学篮球体育课程。本文首先运用文献资料法对SPEM课程内容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结合篮球运动技能和我国小学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对SPEM课程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其次,在运用教学实验、问卷调查、课堂测量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选取了重庆市天台岗小学三年级的两个班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其中实验班和对照班均为32人。实验班由本人使用本土化SPEM篮球课程的内容和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班由该校一名资深的体育教师采用传统的体育课程模式进行篮球课程教学,实验为期三个月。通过实验后两班的教学效果对比得出以下结论:1)本土化SPEM篮球课程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体育健康知识学习和身体活动,其促进效益好于传统篮球体育课程;2)本土化SPEM篮球课程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体育情境兴趣,在注意力、挑战性、探索性、愉悦感和新颖性等方面要好于对照班;3)本土化SPEM篮球课程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期望价值,对学生的期望信念、获取价值、内部价值和效用价值都产生了显着影响;4)本土化SPEM篮球课程对学生的左右手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及综合运用简单篮球组合技术动作能力的促进效果要优于对照班,但对于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和综合运用复杂篮球组合技术动作的能力无显着性影响。针对以上结论提出如下建议:1)注重体育课程多元育人效益的追求和评价方式的优化;2)区分运动项目差异,使教学内容与目标、方法和评价更好的对应;3)优化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合理运用场地器材,保障学生身体活动;4)合理划分不同水平段知识和技能的教授范围与要求,量化测试方法及标准,反映学生成长轨迹;5)传授知识,技能先行。6)拓展知识内容,扩充知识库存,深入推动SPEM课程与具体运动项目相结合。

薄纯洁[4](2020)在《SPEM课程理念下小学韵律操教学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观察我国小学韵律操课,发现我国当前小学韵律操课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具体的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基于SPEM课程理念对我国小学韵律操课的教学进行优化创新;验证优化后的小学韵律操课,能否产生优于我国小学韵律操课的教学效果,对小学韵律操课的教学实施提出改进建议。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美国SPEM课程和我国小学韵律操课的教学进行分析对比,并根据SPEM课程的教学理念对小学韵律操的教学进行优化设计;运用教学实验法,选择了上海市平凉路第三小学3年级的2个班级作为对照班和实验班,进行为期3个月的教学实验;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际测量法对2个班级的体育健康知识、韵律操技能水平、体育情境兴趣、体育期望价值以及身体活动水平进行测试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我国小学韵律操课和SPEM本土化韵律操课的教学效果,结果显示:SPEM本土化韵律操课能促进学生体育健康知识的掌握,实验后实验班的体育健康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班,两个班级成显着性差异(P﹤0.05);SPEM本土化韵律操课提高了学生的韵律操技能学习效果,实验后实验班的韵律操技能得分高于对照班,且与对照班成显着性差异(P﹤0.05);SPEM本土化韵律操课在学生的期望价值中的期望信念、重要价值、效用价值上均产生显着效果,且两个班级成显着性差异(P﹤0.05),在内部价值维度上,有一定效果,但两个班级没有产生显着性差异(P﹥0.05);SPEM本土化韵律操课能明显的提高学生的体育情境兴趣,且注意力、挑战性等五个维度均与对照班成显着性差异(P﹤0.05);SPEM本土化韵律操课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高于我国小学韵律操课,且两个班级成显着性差异(P﹤0.05)。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整合教学框架,建立完善的小学韵律操课的课时计划;丰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注重体育与健康知识和体育技能两大内容的有机结合;转换韵律操技能教学方法和学练形式的固有模式;优化教学评价,体育与健康知识评价和韵律操技能评价相结合。

帅颖[5](2020)在《基于音乐环境的体育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以动感单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体育课程的教学设计一直是一个不断研究的话题,教学设计包括教学思想、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要素。通过这些要素的创新才可以完成课程的改革,以达到最优的课堂效果。音乐被视为美的最高境界,音乐与体育的结合,不但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同时增加了体育课的艺术性。传统的体育教学环境下适当地在课堂中加入音乐的干预,可以让教学环境充分达到陶冶、激励、健康功能。动感单车课程具有运动节奏鲜明的特点,适合音乐环境教学。本文试探性的将音乐与动感单车课程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并开展相关验证研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音乐环境下动感单车的课程效果。根据结果,设计出适合音乐环境下的体育课程模式。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选取体育社会科学学院动感单车公共选修课五个班共计95人,作为数据采集对象,在有音乐、无音乐两种环境下进行骑行;同时随机选取10人在同步音乐,异步快音乐,异步慢音乐三种环境中进行骑行。在此期间通过使用心率表、主观用力感量表、锻炼情绪诱导量表、运动记录仪,测量学生生理、心理指标。探讨不同音乐环境下对学生产生的生理、心理效应。研究发现:(1)有音乐、无音乐两种条件下学生的心率、主观用力感、锻炼后情绪、运动能力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且有音乐条件下表现优于无音乐组。(2)同步、异步快、异步慢音乐三种背景下学生的心率、主观用力感、锻炼后情绪、运动能力没有明显的差异性。经理论分析和实践结果设计出音乐环境下体育课程的教学基本模式,包括课程的教学模式选择、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与内容安排、教学评价、注意事项五部分。研究结果表明将音乐应用在动感单车教学中,对提高课堂质量的方法是可行的,也可在其他有氧类体育课程中推广使用,是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的一种方向。因此,本文根据理论与实践结果,提出设计音乐环境下体育课程应注意的几点问题:(1)本文在参考国外同异步实验后采用65转的速度踩踏结果无显着,推断研究可通过提高转速来进行试验。(2)本文为保证课堂效果采用了专业的音响设备,在实际应用中,不同地区的学校可根据自身的条件选取适当的设备。(3)在以后的实验研究中使用更加精密的测量设备,探究音乐在运动过程中对运动者不同生理指标的影响。(4)教师在使用音乐时,对接受者进行喜好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课堂反馈创建属于不同班级的歌单。(5)研究音乐在不同运动领域中的作用,不局限于大众体育。在竞技体育专业比赛方向的作用也值得进行探索。(6)音乐作为媒体,应该用辩证的角度看待,在使用过程中不应滥用,保证最初的教学或训练目标,以提高效果为目的进行合理利用。

教育部[6](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冯殊[7](2020)在《体育功能性音乐在高中生身体素质练习中的创新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少年强则国之强”,青少年高中生群体的体质健康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各界的关注。鉴于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我国高中生素来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高中生的学习压力更是有增无减,这就更加减少了其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导致体质健康水平以及身体素质下降,甚至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面对当前高中生普遍出现的身心问题,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大力开展体育活动,加强课内外体育锻炼,丰富校园的体育活动形式与内容。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方法,进行体育功能性音乐在高中生身体素质练习中的创新应用研究。本研究以音乐学、体育美学、生理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遵循安全有效、带动性、全面发展等原则,将体育功能性音乐应用于高中生身体素质练习,以达到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同时也为校园体育活动增添新的内容与形式。具体结论如下:1、在进行12周的实验后,将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的测试结果对比分析发现,结合体育功能性音乐的身体素质练习与传统无音乐的身体素质练习,二者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均有效果。但相比之下,前者对提升高中生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效果更为显着,说明本研究体育功能性音乐在高中生身体素质练习中的创新应用内容设计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有效性。2、结合体育功能性音乐的身体素质练习对提高学生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具有较为显着的效果。通过为期12周的实验后,在身体机能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男、女生实验前后肺活量指标自身对比平均涨幅分别为104.9、37.9和89.4、32.6,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身体素质方面,立定跳远、男生引体向上、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50米跑、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米字形跑指标的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男、女生实验前后自身对比平均涨幅均大于对照组,仅有坐位体前屈指标实验组与对照组男、女生实验前后自身对比均无显着性差异,提升效果不明显。从整体来看,本实验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力量素质、速度素质、心肺耐力、灵敏素质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对于提高柔韧素质效果欠佳,还有待优化。3、通过实验组实验后的反馈结果来看,体育功能性音乐在高中生身体素质练习中的创新应用设计得到大部分学生的喜爱与认可,符合学生的认知与需求,能够有效激发其练习兴趣与参与积极性。此外,大部分学生表示通过实验干预,在提高对音乐、动作节奏感的把握,音乐情绪的感受,以及改善精神风貌与缓解精神压力方面均具有较为显着的效果。

石翠翠[8](2020)在《普通高校健美操选项课趣味性教学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健美操运动是以健康身心和健美为锻炼目的,在音乐韵律的伴奏下,通过有节奏的身体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项新兴体育运动。融艺术、美学与时尚特征于一身。健美操课程在普通高校的开展也非常普及,健美操的教学以基本技术和技能的教授为主脊,教学内容和方法一直都是以延用传统内容和方法为主。随着学校体育的改革以及健美操运动的不断发展,长期以来存在于健美操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和弊端也不断的显现出来。如教学内容一直以来都是以大众锻炼标准规定套路为主,内容过于陈旧,而教学也是以健美操常规教学方法为主,教学手段形式过于单一,缺乏趣味,虽然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有它自身的优点,但不得不承认随着时代的急速变化与发展,健美操内容的重复、陈旧、枯燥等问题已然让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新鲜感。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老师教的“力不从心”,而学生更是学的“力不从心”。面对这样的教学困境,迫切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重新唤起学生的健美操学习兴趣,如何更新健美操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等,以及如何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健美操运动能力,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是迫切需要解决和研究的问题。每个运动项目本身的趣味性是客观存在的,且具体的表现形式都各不相同。而健美操运动项目自身的趣味性则主要体现在音乐节奏和动作节奏的和谐统一,俗称“踩点”。因此本研究从健美操趣味性教学入手,将通过与健美操自身趣味性要素相结合来设计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在健美操课的不同教学环节融入趣味性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健美操学习动机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健美操教学效果。期望本次研究能在健美操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指导探索等方面有所收获。本文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以及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其结论如下。1.通过健美操趣味性教学,促进了学生健美操技术的领悟和掌握程度,主要体现在动作的熟练程度、动作的协调性、音乐与动作节奏的契合度、动作规范性的提高。2.健美操趣味性教学符合学生身心健康的需求,学生在健美操学习过程中主观体验明显提升,积极幸福感提高的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烦恼和疲劳感,调动了学生参与健美操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趣味性教学的效果要优于传统体育教学。3.健美操趣味性教学能够显着的提升学生健美操学习积极性情绪和有效的降低学生健美操学习的消极情绪,促进学生对健美操的关注和课余活动参与程度,从而使学生的健美操学习兴趣水平得到提升。4.健美操趣味性教学能够改善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特别体现在目标态度、行为态度和情感体验三个方面。

陶雯[9](2020)在《“纲要信号”教学法在少儿拉丁舞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家对中小学生美育、德育的重视,拉丁舞项目深受广大家长和小朋友们的喜爱,越来越多拉丁舞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大大小小的拉丁舞赛事在全国火热开展。然而目前我国拉丁舞教学体系仍处于发展阶段,没有完善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价。学生在初级阶段学习之后往往出现运动技能提升慢,音乐节奏把控能力差,舞蹈风格缺失的现象。因此,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在原有教学法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合少儿拉丁舞教学的教学法成了目前非常重要的课题。“纲要信号”教学法是由前苏联着名的教育学家“沙塔洛夫”所创立的,该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将复杂难懂的知识,用简单的符号、数字、图表、箭头等方式展示出来,不仅通俗易懂的显示出每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也突出知识的重点与难点。笔者将“纲要信号”教学法引入到少儿拉丁舞教学中,从体育舞蹈元素、音乐节奏、步伐技巧以及舞蹈风格的角度出发,探索出符合少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全方位提高学生舞蹈技能。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科研方法,以广州市赏雅艺术中心提高班的学生为例、将“纲要信号”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对比性教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纲要信号”教学法应用于少儿拉丁舞教学中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实验后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果指标P<0.05,说明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显着性提高。2.“纲要信号”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少儿伦巴舞的运动技术水平。通过实验数据得出:学生的步伐技巧、身体线条、节奏表现力以及舞蹈风格四项的指标有显着性差异,时值节奏无差异。3.“纲要信号”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少儿恰恰舞和牛仔舞的运动技术水平。通过实验数据得出:学生的步伐技巧、节奏表现力以及舞蹈风格三项指标有显着性差异,身体线条和时值节奏无差异。4.“纲要信号”教学法在具体设计和应用过程中遵循了拉丁舞学科特点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使学生更加清晰知识原理,并提升了学生的技术水平。

王玲[10](2020)在《排舞教学对7-8岁儿童运动协调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运动协调能力对人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它是形成人们生活和运动的基本能力。有研究表明,儿童异常和不协调的表现往往能反映其身体、心理疾病的原因。在日常活动中,加入协调性训练可以促进儿童运动的发展,增强他们对动作的控制和反应力,甚至可以提高他们的心理自尊。7-14岁是儿童协调能力发展的黄金期,6-9岁是发展儿童一般协调能力的最佳时期。而这两个年龄段的儿童都是学龄阶段,他们大部分的活动时间在学校。因此,学校体育是保障青少年学习体育动作技能,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主要途径。将排舞引入小学课堂实践中,旨在突破传统教学项目,不断丰富体育课的内容,帮助小学生发展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查阅和搜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发现:小学生排舞和小学生运动协调能力发展相结合的研究较少,缺乏全面性,而国内鲜有排舞教学对7-8岁儿童运动协调能力影响的研究。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7-8岁,共60名二年级小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将其按性别分组,对实验班(排舞教学)和对照班(常规体育课)进行教学实验和指标测试。旨在通过实验,得出排舞教学作为体育课新型教学项目,与其他传统运动项目相比,哪种训练项目能更好地促进7-8岁儿童运动协调能力的发展,以及两者的优势比较,分析并总结出排舞教学对7-8岁儿童运动协调能力影响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作用。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实验前,7-8岁男、女童运动协调能力存在差异性。7-8岁女童的平衡能力、感知判断能力、肢体配合能力都优于男童。(2)通过16周的教学实验,排舞教学和传统体育教学均对7-8岁儿童的空间定向能力、肢体配合能力、感知判断能力有显着性的提高。与传统体育教学相比,排舞教学在空间定向、动态平衡、听觉判断、躯干与肢体配合和感知节奏能力的方面更具优势。(3)排舞教学能提高7-8岁儿童的平衡能力、节奏能力、空间定向能力、听觉判断能力、肢体配合能力,但在视觉判断及节奏再现能力方面的发展不全面;传统体育教学能提高7-8岁儿童的空间定向能力、肢体配合能力、视觉判断能力,但在平衡能力、节奏能力及听觉判断能力方面的发展不全面。(4)排舞教学对7-8岁儿童运动协调能力的积极影响,相较于以单一技术动作为教学内容的体育教学,存在一定的优越性。排舞运动开发了7-8岁儿童的运动协调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运动水平,奠定了良好的身体基础。

二、体育教学节奏与体育教学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体育教学节奏与体育教学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2)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紧抓身心发展关键期,有效促进身体运动能力
        1.1.2 动作协调能力对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3 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运动技能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1.1.4 对国家政策导向的积极响应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创新点
        1.5.1 选题的创新
        1.5.2 研究方法的创新
        1.5.3 思想观点的创新
    1.6 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运动视觉及运动视觉训练的概念
        2.1.2 动作协调能力的概念
        2.1.3 运动能力的概念
    2.2.关于运动视觉及训练的研究
        2.2.1 关于视觉机理机制的研究
        2.2.2 关于运动视觉起源的研究
        2.2.3 关于运动视觉的理论研究
        2.2.4 关于运动视觉和运动项目之间关系的研究
        2.2.5 关于运动视觉康复的研究
        2.2.6 关于运动视觉搜索的研究
        2.2.7 关于运动视觉训练效果评价的研究
        2.2.8 关于运动视觉训练的原则
        2.2.9 小结
    2.3 关于动作协调能力的相关研究
        2.3.1 关于动作协调能力分类的研究
        2.3.2 关于动作协调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2.3.3 关于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的研究
        2.3.4 小结
    2.4 关于运动视觉训练与动作协调能力相关性的研究
    2.5 研究的理论基础
        2.5.1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2.5.2 小学生动作技能形成与发展规律
        2.5.3 运动生理学理论基础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德尔菲法
        3.2.5 实验法
        3.2.6 测试法
        3.2.7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运动视觉训练的方法设计
        4.1.1 运动视觉内容
        4.1.2 运动视觉训练方法
        4.1.3 运动视觉训练方法的确定
    4.2 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评价指标的确定
        4.2.1 建立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评价指标的理论基础
        4.2.2 基本原则
        4.2.3 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评价指标的构建过程
    4.3 干预前总体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
    4.4 干预前不同水平不同性别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差异分析
        4.4.1 水平一男生差异分析
        4.4.2 水平一女生差异分析
        4.4.3 水平二男生差异分析
        4.4.4 水平二女生差异分析
        4.4.5 水平三男生差异分析
        4.4.6 水平三女生差异分析
        4.4.7 小结
    4.5 干预前后不同水平实验班和对照班各项基础指标对比分析
        4.5.1 干预前后水平一实验班和对照班各项基础指标对比分析
        4.5.2 干预前后水平二实验班和对照班各项基础指标对比分析
        4.5.3 干预前后水平三实验班和对照班各项基础指标对比分析
        4.5.4 小结
    4.6 干预前不同水平不同性别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发展特点分析
        4.6.1 反应能力发展特点分析
        4.6.2 空间定向能力发展特点分析
        4.6.3 本体感知能力发展特点分析
        4.6.4 节奏能力发展特点分析
        4.6.5 平衡能力发展特点分析
        4.6.6 认知能力发展特点分析
        4.6.7 小结
    4.7 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反应能力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4.7.1 干预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接反弹六角球描述性统计分析
        4.7.2 干预后接反弹六角球方差分析
        4.7.3 小结
    4.8 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空间定向能力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4.8.1 干预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十字象限转身跳描述性统计分析
        4.8.2 干预后十字象限转身跳方差分析
        4.8.3 小结
    4.9 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本体感知能力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4.9.1 干预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跳绳描述性统计分析
        4.9.2 干预后跳绳方差分析
        4.9.3 小结
    4.10 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节奏能力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4.10.1 干预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栏间折返描述性统计分析
        4.10.2 干预后栏间折返方差分析
        4.10.3 小结
    4.11 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平衡能力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4.11.1 干预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走平衡木描述性统计分析
        4.11.2 干预后走平衡木方差分析
        4.11.3 小结
    4.12 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认知能力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4.12.1 干预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绳梯识图描述性统计分析
        4.12.2 干预后绳梯识图方差分析
        4.12.3 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和价值
        5.1.2 系统科学的确立运动视觉训练的方法要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5.1.3 研究中确定的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评价指标适用有效,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5.1.4 运动视觉训练有助于小学生的视觉能力的改善
    5.2 建议
        5.2.1 运动视觉训练作为青少年儿童一项重要的基础性训练
        5.2.2 加强对运动视觉训练的基础研究和实证研究
        5.2.3 用科学的方法手段进行运动视觉的训练设计
        5.2.4 加强对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的普适性研究
6 研究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不足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的影响专家访谈提纲
附件2 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及视力基本情况的调查
附件3 四年级体育课教案
附件4
附件5 运动视觉训练方法李克特量表
附件6 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评价指标筛选专家意见调查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证书与荣誉
附录

(3)SPEM课程理念下提升小学篮球课程多元育人效益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政策依据: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行对提升体育课程多元育人效益提出了更精确地要求
        1.1.2 现实依据: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决定了教学设计上的差异
        1.1.3 实践依据:重技能轻知识的传统教学设计束缚了体育课程多元育人效益的发挥
        1.1.4 理论依据:SPEM课程理念与实践经验为本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假设
2.文献综述
    2.1 关于主要概念的相关研究
        2.1.1 体育课程
        2.1.2 多元育人效益
        2.1.3 SPEM课程
    2.2 关于体育课程育人效益的相关研究
        2.2.1 基于我国《课程标准(2011)》下的体育课程育人效益
        2.2.2 基于《美国国家体育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程育人效益
    2.3 关于SPEM课程的相关研究
        2.3.1 SPEM课程对学生体育期望价值的影响研究
        2.3.2 SPEM课程对学生体育情境兴趣的影响研究
        2.3.3 SPEM课程对学生身体活动的影响研究
        2.3.4 SPEM课程对学生体育健康知识的影响研究
        2.3.5 SPEM课程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影响研究
        2.3.6 SPEM课程在国内的相关研究
    2.4 基于篮球运动项目特征的教学研究
    2.5 小结
3.研究设计与教学实验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SPEM篮球课程的本土化研制思路及路径
    3.4 本土化SPEM篮球课程的教学实验程序
    3.5 本土化SPEM篮球课程的案例示例
4.研究结果
    4.1 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后的体育健康知识比较
    4.2 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后的体育情境兴趣比较
    4.3 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后的体育期望价值比较
    4.4 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后的篮球运动技能水平比较
    4.5 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后的身体活动水平比较
5.讨论与分析
    5.1 本土化SPEM篮球课程对小学生体育健康知识的影响分析
    5.2 本土化SPEM篮球课程对小学生体育期望价值的影响分析
    5.3 本土化SPEM篮球课程对小学生体育情境兴趣的影响分析
    5.4 本土化SPEM篮球课程对小学生篮球技能水平的影响分析
    5.5 本土化SPEM篮球课程对小学生身体活动水平的影响分析
6.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4)SPEM课程理念下小学韵律操教学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2 我国小学韵律操课的整体教学有待改善
        1.1.3 SPEM课程模式为优化体育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小学体育教学优化
        2.1.2 小学韵律操
        2.1.3 美国SPEM课程
    2.2 国内外小学韵律操教学的研究现状
        2.2.1 国内小学韵律操教学的研究现状
        2.2.2 国外小学韵律操教学的研究现状
    2.3 国内外关于SPEM课程的研究现状
        2.3.1 国内关于SPEM课程的研究现状
        2.3.2 国外关于SPEM课程的研究现状
    2.4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教学实验法
        3.2.4 实际测量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传统小学韵律操教学存在的问题
        4.1.1 教学目标侧重于韵律操技能目标的实现
        4.1.2 教学内容不够全面,缺乏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内容教学
        4.1.3 教学方法单一且使用频率高,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4.1.4 学练形式受韵律操教学内容的限制,缺乏创新设计
        4.1.5 教学评价体系有待改善,缺乏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
    4.2 SPEM课程理念下小学韵律操教学的优化设计
        4.2.1 教学目标的优化
        4.2.2 教学内容的优化
        4.2.3 教学方法的优化
        4.2.4 学练形式的优化
        4.2.5 教学评价的优化
        4.2.6 小结
    4.3 SPEM课程理念下小学韵律操教学优化方案的实施过程与效果分析
        4.3.1 实验设计流程
        4.3.2 教学效果分析
    4.4 基于SPEM课程理念下小学韵律操教学经验总结
        4.4.1 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内容突出“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
        4.4.2 教学方法灵活多变,要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
        4.4.3 学练形式创新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4.4 设计多维度、多方式的教学评价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附件5

(5)基于音乐环境的体育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以动感单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体育教学环境研究
        1.2.2 体育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1.2.3 音乐在体育中的应用研究
    1.3 研究问题与前景
    1.4 研究目的任务
    1.5 研究意义
2 研究方法与步骤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教学实验法
        2.2.3 数理统计法
3 分析与讨论
    3.1 身体运动的音乐干预理论
        3.1.1 生理理论
        3.1.2 心理理论
        3.1.3 音乐干预的效应
    3.2 动感单车课程教学验证设计
        3.2.1 音乐环境下体育课程教学设计过程
        3.2.2 动感单车课程介绍
        3.2.3 不同教学环境下教学班的课程设计
        3.2.4 课程教学效果指标的测试
    3.3 基于音乐环境动感单车课程教学效果验证
        3.3.1 有无音乐环境下教学班的课程效果
        3.3.2 同异步音乐环境下实验效果
    3.4 基于音乐环境的体育课程教学设计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7)体育功能性音乐在高中生身体素质练习中的创新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国家出台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政策背景下音乐运用于学校体育是必然趋势
        1.1.2 体育功能性音乐应用于高中生身体素质练习研究的必要性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体育音乐的概述
        2.1.2 功能性音乐的概述
        2.1.3 体育功能性音乐的概念界定
        2.1.4 身体素质的概念界定
    2.2 体育音乐的功能
    2.3 音乐在体育运动领域应用的研究现状
        2.3.1 音乐在大众健身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2.3.2 音乐在竞赛训练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2.3.3 音乐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2.4 国内外发展青少年身体素质手段的相关研究
        2.4.1 国内发展青少年身体素质手段的相关研究
        2.4.2 国外发展青少年身体素质手段的相关研究
    2.5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研究对象
        3.1.2 实验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3.3 研究技术路线图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体育功能性音乐在高中生身体素质练习中创新应用设计的前期分析
        4.1.1 高中生对现有身体素质练习的评价分析
        4.1.2 高中生对身体素质练习重要性的认知程度分析
        4.1.3 高中生对自身身体素质的提高需求分析
        4.1.4 高中生对音乐的喜爱程度及喜爱风格类型选择分析
        4.1.5 高中生对体育功能性音乐在身体素质练习中的应用认知现状与期待程度分析
        4.1.6 高中生精神压力现状分析
        4.1.6.1 高中生目前精神压力程度分析
        4.1.6.2 高中生精神压力来源分析
        4.1.6.3 高中生目前缓解精神压力的方式分析
    4.2 体育功能性音乐在高中生身体素质练习中创新应用的设计
        4.2.1 体育功能性音乐创新应用于高中生身体素质练习设计的指导思想
        4.2.2 体育功能性音乐创新应用于高中生身体素质练习设计的理论依据
        4.2.3 体育功能性音乐创新应用于高中生身体素质练习的设计原则
        4.2.4 体育功能性音乐在高中生身体素质练习中创新应用内容的整体设计
    4.3 体育功能性音乐在高中生身体素质练习中创新应用的效果分析
        4.3.1 实验前后各项指标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4.3.2 实验后受试者对体育功能性音乐应用于身体素质练习的反馈情况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B 高中一线体育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C 实验前指标筛选表
    附录D 实验前指标确定表
    附录E 问卷效度评价表
    附录F 学生问卷一
    附录G 学生问卷二
    附录H 体育功能性音乐在高中生身体素质练习中应用示例
    附录I 实验期间图片
个人简历

(8)普通高校健美操选项课趣味性教学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兴趣
        2.1.2 体育兴趣
        2.1.3 体育教学
        2.1.4 趣味性教学
    2.2 国内研究综述
        2.2.1 体育运动项目趣味性规律的研究现状
        2.2.2 趣味性教学在体育领域中的研究现状
        2.2.3 趣味性教学在健美操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2.3 国外研究综述
    2.4 趣味性教学的理论依据
        2.4.1 “娱人致趣”原理
        2.4.2 心理学理论基础
        2.4.3 生理学理论基础
        2.4.4 教育学理论基础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法
        3.2.2 调查法
        3.2.3 实验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差异性检验
        4.1.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基本情况对比
        4.1.2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健美操基本技术水平差异性检验
        4.1.3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健美操学习兴趣差异性检验
        4.1.4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健美操主观体验差异性检验
        4.1.5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体育锻炼态度差异性检验
    4.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差异性检验
        4.2.1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健美操基本技术水平差异性检验
        4.2.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健美操学习兴趣差异性检验
        4.2.3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健美操主观体验差异性检验
        4.2.4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体育锻炼态度差异性检验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B 问卷信效度专家评价表
附录C 健美操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
附录D 健美操主观锻炼体验量表
附录E 锻炼态度量表
附录F 教学实验集锦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9)“纲要信号”教学法在少儿拉丁舞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纲要信号”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2.1.1 “纲要信号”教学法的内涵
        2.1.2 “纲要信号”教学法的起源与发展
    2.2 “纲要信号”教学法在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
    2.3 “纲要信号”教学法在体育学科领域的研究
    2.4 关于少儿拉丁舞教学方法的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教学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纲要信号”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4.1.1 生理学
        4.1.2 心理学
        4.1.3 现代教学理论
        4.1.4 知识可视化理论
    4.2 “纲要信号”教学法在少儿拉丁舞教学中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4.2.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基本素质测试结果与分析
        4.2.2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学习状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4.2.3 实验前学生伦巴舞恰恰舞运动技术评分测试结果与分析
        4.2.4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学习状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4.2.5 实验班、对照班实验前后学生学习状况对比结果与分析
        4.2.6 “纲要信号”教学法对学生运动技能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
    4.3 “纲要信号”教学法在少儿拉丁舞教学中的具体设计
        4.3.1 拉丁舞基本元素信号的设计与施加
        4.3.2 拉丁舞音乐节奏信号的设计与施加
        4.3.3 拉丁舞基本步伐信号的设计
        4.3.4 拉丁舞舞蹈风格信号的设计
    4.4 “纲要信号”教学法在少儿拉丁舞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4.4.1 应用的原则
        4.4.2 应用的具体流程
        4.4.3 应用的注意事项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专家信息表
附录 B 少儿拉丁舞学习的动力驱动问卷
附录 C 专家效度问卷
附录 D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 E 实验班对照班学生基本情况统计表
附录 F 学生学习动力驱动问卷回收统计表
附录 G 实验前学生身体素质测试记录表
附录 H 拉丁舞运动技能打分记录表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排舞教学对7-8岁儿童运动协调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青少年体育及体质健康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1.1.2 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发展趋势
        1.1.3 运动协调能力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1.1.4 排舞运动进入学校教育工作的现状及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创新点与研究目标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研究目标
    1.5 本文研究思路图
2 文献综述
    2.1 排舞的相关研究
        2.1.1 “排舞”的定义
        2.1.2 排舞动作特点及其价值
        2.1.3 排舞的研究内容
        2.1.4 排舞与健美操、体育舞蹈的优势比较及其对运动协调能力发展的作用
    2.2 运动协调的相关研究
        2.2.1 “运动协调”的定义
        2.2.2 运动协调的归属与结构分类
        2.2.3 运动协调的研究内容
        2.2.4 运动协调的测评
        2.2.5 运动协调动作指标的筛选
    2.3 小结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实验对象
        3.1.2 实验对象选取依据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实验设计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假设
    4.3 实验设计
        4.3.1 实验内容及步骤
        4.3.2 实验的变量与控制
        4.3.3 实验测试指标的筛选
        4.3.4 实验测试指标的确定
        4.3.5 实验测试的具体方法
5 实验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实验前对照班与实验班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5.1.1 实验前 7-8 岁对照班和实验班男童之间的运动协调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5.1.2 实验前 7-8 岁对照班和实验班女童之间的运动协调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5.1.3 实验前对照班和实验班7-8岁儿童的运动协调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5.1.4 实验前7-8岁对照班和实验班异性儿童之间的运动协调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5.2 实验后对照班和实验班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5.2.1 实验后对照班和实验班 7-8 岁男童之间的运动协调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5.2.2 实验后对照班和实验班 7-8 岁女童之间的运动协调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5.2.3 实验后7-8岁异性儿童之间的运动协调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5.3 实验前、后对照班和实验班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5.3.1 实验前、后对照班7-8岁男童的运动协调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5.3.2 实验前、后对照班7-8岁女童的运动协调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5.3.3 实验前、后实验班7-8岁男童的运动协调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5.3.4 实验前、后实验班7-8岁女童的运动协调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7 致谢
附录 A 7-8岁儿童运动协调能力测试指标筛选问卷
附录 B 专家对指标的重要程度评价表
附录 C 小学生运动协调能力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 D 问卷信效度检验
附录 E 告家长通知书
附录 F 运动协调能力动作指标测试流程图
附录 G 排舞教学教案范例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体育教学节奏与体育教学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 [1]节奏练习在跳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黎彩媚. 广州体育学院, 2021
  • [2]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影响的研究[D]. 张世平. 首都体育学院, 2021(02)
  • [3]SPEM课程理念下提升小学篮球课程多元育人效益的实证研究[D]. 刘耀.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1)
  • [4]SPEM课程理念下小学韵律操教学的优化研究[D]. 薄纯洁.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1)
  • [5]基于音乐环境的体育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以动感单车为例[D]. 帅颖. 山东体育学院, 2020(02)
  • [6]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7]体育功能性音乐在高中生身体素质练习中的创新应用研究[D]. 冯殊.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8]普通高校健美操选项课趣味性教学的实验研究[D]. 石翠翠.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9]“纲要信号”教学法在少儿拉丁舞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陶雯.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10]排舞教学对7-8岁儿童运动协调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 王玲.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标签:;  ;  ;  ;  ;  

体育节奏与体育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