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李翔宇[1](2022)在《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与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围绕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中国化这一问题展开探讨,对马克思民主理论与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构建发展之间的关联、映照和互动进行分析,尝试揭示马克思民主理论在中国的实践状况。具体包括在分析马克思民主观主要内容及其与西方代议民主的理论分野基础上,提出马克思民主观为我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理论渊源,并指出马克思关于普通劳动者参与政权、“议行合一”、罢免监督等理论要素深刻影响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建和发展。同时,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行和发展过程中,强化人大常委会职责,修正“议行合一”,密切代表与选民的联系等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因地制宜的调试和发展。

黄寿松,贺冬冬[2](2022)在《习近平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五个重要论断》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历史和时代的宽广视野,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并围绕这一理念的来源依据、特点优势、根本宗旨、制度载体以及实现路径等发表了一系列论述。这些论述的核心内涵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如下五个重要论断上:“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出来。这些重要论断不仅对于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引和实践遵循,也为人类探索民主的有效实现形式贡献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赵永红[3](2022)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逻辑与制度路径》文中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是关于中国特色人民民主鲜明特质、显着优势与实现形态等方面的集中论述,进一步指明了人民民主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中国特色人民民主理论和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思想基础上确立和发展的。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及其深刻内涵进行了全面系统阐述,这些重要论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在当代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需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全面依法治国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并在这套制度体系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向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推进。

莫纪宏[4](2022)在《“全过程民主”的民主特征与法律界限》文中认为"全过程民主"是作为社会主义民主和人民民主的重要民主特征被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其目的是为了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方针,充分发挥人民作为民主主体在公共决策和国家权力有序运行中的重要参与、监督和保障作用。由于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价值实现的重要制度载体,因此,"全过程民主"的实现必须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体现社会主义民主和人民民主的民主特征的"全过程民主",不仅重视作为民主价值重要表现的"选举结果",更重视选举后的人民的参与和监督。在我国现行政治制度下,"全过程民主"也包含了应当充分发挥"协商民主"伴随人民民主全过程发挥治理作用的功能。总结新中国成立后民主和法治建设的经验教训,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要在法治轨道上来推进各项民主制度建设,注重实现人民民主的制度、程序机制以及民主治理方式的法律界限,从而保证"全过程民主"健康、持续和有序地发挥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中的民主功能。

欧阳康,余扬[5](2022)在《新时代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的路径探析》文中研究说明新时代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对于实施和加强"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中国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体现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具有统一治理价值及目标、凝聚治理力量、保障治理效果等重要功能。其次,随着全球化时代国家层面的制度竞争加剧,国内突发重大安全风险的挑战增多,高质量发展要求更高的治理水平,对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再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本身还存在统筹协调能力有待加强、上下级人民代表大会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人大代表的构成及履职能力不强等因素,需要加强建设。最后,要在新时代更好地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应当强化其内外衔接功效,增进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性;优化统筹协调功效,强化国家治理体系的整体合力;提高制度回应功效,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

吴鲁平,李芬,孙紫琪[6](2022)在《大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同研究——十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文中提出依据2011年和2021年两次共对4232名大学生所做的问卷调查数据,探讨大学生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同的现状、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发现2021年大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同处于较高水平,与2011年相比呈现明显的积极变迁态势,但大学生对部分维度的认同水平依然需要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同是家庭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同辈群体因素、国外英文网站接触度等外部因素和主体内部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制度显着优势认同、制度比较优势认同以及抗疫成功正向归因等是影响大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同的重要内部因素或中介变量,制度显着优势认同的作用最强;家庭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同辈群体因素以及国外英文网站接触度等外部因素对大学生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同具有显着影响,但影响的具体路径呈现出多样化形态。研究结果一方面证明了"互构论"比"系统论"和"建构论"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结果具有更好的解释力,另一方面为"制度显着优势是坚定制度自信的基本依据"这一重大理论命题提供了实证依据。

钟金燕[7](2022)在《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逻辑、价值和路径》文中研究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体现我国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是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日益成熟的科学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与实践创新"[1],2021年习近平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强调"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信春鹰[8](2022)在《中国共产党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文中提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从国内外政治发展成败得失中深刻认识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土壤,照抄照搬他国政治制度行不通,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土壤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万其刚[9](2021)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实现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文中研究指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承载着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本文着重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职权、开展工作的角度,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等作了梳理论述。

肖贵清,车宗凯[10](202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理析》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是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四梁八柱。根本制度包括根本领导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根本文化制度;基本制度包括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重要制度包括国家治理各领域各环节的重要制度。根本制度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核心地位,基本制度遵循根本制度、制约和影响重要制度,重要制度必须反映根本制度、基本制度的性质,在遵循根本制度、基本制度的基础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做出调整,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提供活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论文提纲范文)

(1)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与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将阶级概念引入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中
    (二)揭露资产阶级议会的虚伪性和软弱性
    (三)从巴黎公社经验衍生的关于工人政权建设的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民主观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民主观兼具代议民主与直接民主的属性使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可能
    (二)人民代表大会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要渠道
三、围绕民主的广泛性与议事的充分性之间的平衡,发展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制度
四、围绕对“议行合一”的修正,坚持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权力和向履职专业化、专职化发展
    (一)宪法明确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
    (二)逐步明确区分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与执行机关的职能
    (三)实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回避制和适当专职化
五、围绕劳动者直接参与政权的调试,兼职代表制下密切代表与群众的联系
    (一)从理念上是为了贯彻马克思主义人民代表理论而设置
    (二)代表以双重身份展开工作
    (三)保障模式上具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单位制下国家与市场一元结构特征
六、结论与讨论

(2)习近平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五个重要论断(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
二、“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
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
五、“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出来

(3)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逻辑与制度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渊源
    (二)中国特色人民民主理论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根基
        1. 明确了民主的重要价值和国家的民主性质。
        2. 明确了人民民主的有机构成及其发展道路。
        3. 明确了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构成与优势。
        4. 明确了人民民主实行的领域与环节。
    (三)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思想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理论依据
        1. 明确了人民民主的真谛。
        2. 明确了政治制度与政治生活是否民主的评价主体与标准。
        3. 明确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地位与发展要求。
        4. 明确了人民民主的特有优势。
        5. 明确了人民民主的现实性与实效性。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内涵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具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
        1. 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的统一、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的统一。
        2. 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的统一。
        3. 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
        1.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种全链条的民主。
        2.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种全方位的民主。
        3.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覆盖的民主。
    (四)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1.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
        2.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
        3.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管用的民主。
    (五)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出来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制度路径
    (一)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二)坚持和完善依法治国制度,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提供法治保障
        1. 全过程人民民主要在遵从既有的制度和法律体系的基础上运作。
        2. 通过完善法律制度体系规范和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
        3. 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完善国家治理制度和法治体系。
    (三)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提供制度形式
        1. 依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
        2.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各领域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
        3. 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用,推进民族自治地方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与落实。
        4. 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与发展。
    (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提供经济基础
        1. 坚持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发挥公有制经济的基础性作用。
        2. 支持和保障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引导其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
        3. 提高人民就业与收入水平,提供更加充分优质的公共服务。
        4. 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解决国家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四、结语

(4)“全过程民主”的民主特征与法律界限(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主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民主治理方式必须具有“全过程”存在和发展的时空特性
二、“以人民为中心”必须保证人民民主的主体——“人民”始终掌握着民主治理方式的主导权
三、“协商民主”应当伴随“全过程民主”的始终
四、“全过程民主”必须在法律制度框架内才能实现有序化运行

(5)新时代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的路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强化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地位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治理功效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统一治理价值及目标的效能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凝聚治理力量的效能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保障治理效果的效能
三、制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效能发挥的主要因素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面临的外部挑战加剧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足与短板
四、提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治理效能的实施路径
    (一)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外衔接功效,增进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性
    (二)优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统筹协调功效,强化国家治理体系的整体合力
    (三)提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制度回应功效,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
五、结语

(6)大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同研究——十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问题及其背景
二、文献探讨与研究设计
    (一)文献探讨:理论视角与研究假设
    (二)数据来源
    (三)变量的测量
        1. 因变量的测量
        2. 自变量的测量
三、大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同的现状、特征及变动趋势
    (一)大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总体认同水平高,但对部分维度的认同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二)近十年来大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同水平呈明显的积极变迁态势
四、影响大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同的因素与作用机制
    (一)影响大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同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二)影响大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同因素的路径分析及中介效果检验
五、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1. 大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同总体水平较高,但对部分维度的认同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2. 近十年来大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同的总体水平呈现出积极变迁态势
        3. 制度显着优势认同是影响大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同最重要的因素
        4. 大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同的形成是多元主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讨论
        1. 全过程民主实践的不断推进
        2. 制度实践成效显着提高
        3. 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得到全面巩固,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4.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得到极大提升,社会环境大幅度改善
    (三)理论贡献与不足
        1. 理论贡献
        2. 不足之处

(7)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逻辑、价值和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逻辑
    (一)源于近现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逻辑
    (二)源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主权的理论逻辑
    (三)源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效能的实践逻辑
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价值
    (一)有利于将执政党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
    (二)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三)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
    (四)有利于实现全过程民主
三、新时代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现实路径
    (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执政党的领导机制,使执政党与人民代表大会之间的关系更加制度化
    (二)不断优化人大制度自身的具体制度及其运行机制
    (三)充分理顺人大制度同国家治理体系中其他政治制度的关系

(8)中国共产党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论文提纲范文)

一、探索适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党的领导下建立和发展
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取得历史性成就
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9)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实现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论文提纲范文)

一、宪法是实现和保证人民民主的根本大法
    (一)1982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二)1982年宪法四个修正案的有关内容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
    (一)新时代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遵循
    (二)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
三、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实现和保证人民民主
    (一)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
    (二)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以良法促进发展、保证善治
    (四)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完善监督制度
    (五)深化和拓展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四、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定不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二、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逻辑层次
    (一)根本制度包含根本领导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根本文化制度
    (二)基本制度包括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
    (三)重要制度是国家治理各领域各环节中较为重要的制度
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内在关联
    (一)根本制度统领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
        第一,根本领导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统领。
        第二,根本政治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居于核心地位。
        第三,根本文化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中居于核心地位。
    (二)基本制度遵循根本制度,制约和影响重要制度
    (三)重要制度遵循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并不断调整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 [1]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与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J]. 李翔宇. 开放时代, 2022(02)
  • [2]习近平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五个重要论断[J]. 黄寿松,贺冬冬. 党的文献, 2022(01)
  • [3]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逻辑与制度路径[J]. 赵永红. 行政论坛, 2022(01)
  • [4]“全过程民主”的民主特征与法律界限[J]. 莫纪宏.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01)
  • [5]新时代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的路径探析[J]. 欧阳康,余扬. 社会科学辑刊, 2022(01)
  • [6]大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同研究——十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J]. 吴鲁平,李芬,孙紫琪.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22(01)
  • [7]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逻辑、价值和路径[J]. 钟金燕. 人大研究, 2022(01)
  • [8]中国共产党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J]. 信春鹰. 中国人大, 2022(01)
  • [9]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实现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J]. 万其刚. 行政管理改革, 2021(12)
  •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理析[J]. 肖贵清,车宗凯. 政治学研究, 2021(06)

标签:;  ;  ;  ;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