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精神病人自杀现场分析

1例精神病人自杀现场分析

一、精神病患者自杀1例现场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莹[1](2021)在《护士预防住院患者自杀培训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文中提出

江帆[2](2021)在《山东省冠县听障老年人抑郁现状调查与基于助听器的干预效果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水平提高,人口快速老龄化已成为影响人类发展的严峻问题。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面临着健康方面的严峻挑战,其中听力健康状况更是不容忽视。听力障碍不仅是自身功能减退的重要表现,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沟通和交往能力,导致老年人社会功能弱化、人际交往减少,极易引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抑郁是老年人常患的心理疾病之一,更是造成老年自杀的最主要原因。听力障碍作为老年抑郁的危险因素之一,两者关系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有数据显示,高达1/5的听障老年人报告过抑郁症状,另外有22%的听障老年人有过抑郁患病经历,如何改善听障老年人抑郁状况显得尤为迫切。随着听觉辅助治疗技术的发展,听力障碍防治进入了全新时代。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善听力状况进一步干预老年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成为新的研究议题。目前国内外围绕听障老年人抑郁状况的研究数量不断增加,研究方法日趋成熟,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国内针对听障老年人抑郁流行现状的研究主要以医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缺乏代表性人群研究;其次老年人群中听力障碍对抑郁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再次,国内目前针对听障老年人抑郁的干预研究较为局限,既往以护理干预为主的研究不仅存在干预时间短(<1个月)、证据质量等级低等问题,对于大范围的老年听障人群也不具备可操作性。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健康老龄化的目标,以山东省冠县为样本地区,将听障老年人抑郁的现状和干预研究作为博士选题。通过探索听障老年人抑郁的流行现状、作用机制和干预措施,旨在为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实践提供研究指导,为积极应对和解决老龄化问题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目的本研究的总目标:采用现场调查数据,分析听障老年人抑郁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在厘清二者关系的基础上探讨听力障碍对抑郁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干预试验,为进一步提高听障老年人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1)明确老年人群中听力障碍与抑郁的关系;(2)探讨听障老年人抑郁流行现状;(3)厘清老年人群中听力障碍对抑郁的作用机制;(4)构建干预试验并评价干预效果;(5)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对策建议。资料来源与研究对象本研究数据包括两部分:一是“山东省冠县老年听力障碍调查”数据,二是“山东省冠县老年听力障碍干预研究”数据。研究对象为山东省冠县60岁及以上老年人。研究内容与方法(1)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与老年听力障碍和抑郁相关的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筛选整理符合要求的文献资料进行综述,初步了解和总结目前听障老年人抑郁研究进展及面临的主要问题。(2)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利用Meta分析法对有关老年人群中听力障碍与抑郁关系的研究进行系统评价,通过综合大量相关研究结果,对两者关系进行更为合理、精准、严密和客观的分析。(3)采用现场调查数据了解听障老年人抑郁流行现状。运用纯音测听法和老年抑郁量表(GDS-15)评估老年人听力及抑郁状况,采用Mantel-Haenszel χ2检验分析不同听力状况老年人抑郁检出率的变化趋势,利用方差分析、t检验等统计推断方法对不同特征老年人的抑郁状况进行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抑郁影响因素。(4)基于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基础构建理论模型,对老年人群中听力障碍对抑郁的作用机制提出研究假设。利用现场调查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分析老年人群中听力障碍对抑郁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5)基于听力障碍对抑郁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以听力障碍合并抑郁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开展为期6个月的干预试验,探究以助听器为手段的听力干预措施能否有效改善听障老年人的抑郁状况。在持续收集试验对象抑郁、社会参与、社会隔离、孤独感等相关数据的基础上,运用Mann-Whitney U检验、配对符号秩和检验和广义线性混合模型评价干预试验效果。研究结果(1)老年人群中听力障碍与抑郁关系分析根据系统评价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筛选出22篇文献纳入分析,其中14篇研究结果显示听力障碍显着增加了老年人的抑郁风险,另外8篇研究结果显示两者之间的关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Meta分析结果显示,听障老年人抑郁的患病风险是非听障老年人的1.26倍(OR=1.26,95%CI:1.18,1.3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研究方法分类,横断面研究中听障老年人抑郁的患病风险是非听障老年人的1.28倍(OR=1.28,95%CI:1.18,1.39),队列研究中为1.23 倍(OR=1.23,95%CI:1.11,1.3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听障老年人抑郁检出状况和影响因素分析本研究在山东省冠县8个乡镇(街道)23个村庄(居委会)中抽取了 4111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共获得有效样本量3769例,其中听障老年人1648人(43.37%)。抑郁在老年人中的检出率为10.93%(GDS-15≥5分)。按照听力状况分类,抑郁在正常听力和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听障老年人中的检出率分别为5.23%、16.89%、18.21%、28.45%和34.78%,随着听力水平下降,抑郁检出率呈现递增趋势,Mantel-Haenszel χ2检验显示不同听力状况老年人抑郁检出率变化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 1)。对老年人(n=3769)抑郁状况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听力正常的老年人,患有轻度(β=0.16,P=0.04),中度(β=0.33,P=0.02),重度(β=1.23,P<0.001)和极重度(β=1.74,P<0.001)听力障碍的老年人抑郁得分更高,听力障碍显着加重了老年人的抑郁程度。对听障老年人(n=1648)抑郁状况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听力障碍等级、职业状态、慢性病、基本活动能力障碍、社会参与、孤独感和社会隔离是抑郁的影响因素:相比患有轻度听力障碍的老年人,中度(β=0.16,P=0.02),重度(β=1.20,P<0.001)和极重度(β=1.81,P<0.001)的老年人抑郁得分更高,听力障碍越严重,抑郁症状越明显;从职业状态上看,退休(β=0.08,P=0.047)和无业(β=0.09,P<0.001)的听障老年人抑郁程度比在业的听障老年人高。从健康状况看,有慢性病(β=0.06,P=0.001)与基本活动能力障碍(β=0.11,P<0.001)的听障老年人抑郁症状更明显。对比距离调查时间一个月内无社会参与的听障老年人,有社会参与的听障老年人抑郁程度更低(β=-0.01,P<0.001)。听障老年人社会隔离越严重(β=-0.08,P<0.001)、孤独感越强烈(β=0.11,P<0.001),抑郁症状更明显。(3)听力障碍对抑郁的作用机制分析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①相对于听力正常的老年人,患有轻度(OR=0.17,P<0.001)、中度(OR=0.14,P<0.001)、重度(OR=0.10,P<0.001)和极重度听力障碍(OR=0.08,P<0.001)的老年人社会参与度更低,且听力障碍等级越高,社会参与可能性越小;②相对于听力正常的老年人,患有轻度(β=-4.60,P<0.001)、中度(β=-6.29,P<0.001)、重度(β=-6.59,P<0.001)和极重度听力障碍(β=-8.53,P<0.001)的老年人社会隔离程度更高,且听力障碍等级越高,社会隔离越严重;③相对于听力正常的老年人,患有轻度(β=14.32,P<0.001)、中度(β=16.56,P<0.001)、重度(β=16.86,P<0.001)和极重度(β=17.97,P<0.001)听力障碍的老年人孤独感更强烈,且听力障碍等级越高,孤独感越强烈;④相对于过去一个月内无社会参与的老年人,有社会参与的老年人抑郁症状更明显(β=-0.33,P<0.001)。社会隔离严重程度和孤独感强度与抑郁呈正相关关系,社会隔离越严重(β=-0.03,P<0.001)、孤独感越强烈(β=0.04,P<0.001)的老年人抑郁症状更明显。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模型中各准化路径系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听力障碍和抑郁间的标准化直接效应值为0.25,标准化总间接效应值为0.16,其中听力障碍通过社会隔离、社会参与和孤独感影响抑郁的标准化间接效应值分别为0.03、0.02和0.11。Bootstrap区间估计结果显示:听力障碍和抑郁间的直接效应Bootstrap 95%CI 为(0.19,0.33),直接效应显着;总间接效应 Bootstrap 95%CI为(0.15,0.24),总间接效应也显着。(4)听障老年人抑郁干预效果评价研究本研究招募了山东省冠县老年听力障碍调查中听力障碍合并抑郁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加入试验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接受助听器干预)和对照组(无干预措施),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干预试验,共收集到有效资料215份(干预组107份,对照组108份)。试验结果显示:①干预组研究对象在佩戴助听器1个月及6个月后,平均听阈值从佩戴前的52.07±12.79dBHL分别降为36.91±4.71dBHL和34.53±3.36dBHL;对照组平均听阈值无明显变化。②在利用助听器进行听力干预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干预组研究对象的抑郁得分从基线的7(6,9)分分别下降到6(5,8)分、5(4,7)分和4(4,6)分,对照组基本保持不变。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显示干预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两组研究对象的抑郁得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配对符号秩和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研究对象抑郁得分在每个测量时间点间的组内比较,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的抑郁得分与干预1个月后的抑郁得分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其他测量时间点间抑郁得分的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④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对象抑郁得分的组间因素(F组间=27.49,P<0.001)、组内因素(F时间=270.54,P<0.001)和交互作用(F交互=214.66,P<0.001)均显着。干预组研究对象的抑郁程度随时间变化而逐渐降低,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抑郁程度基本保持不变。⑤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对象社会参与的组间因素(F组间=13.56,P<0.001)、组内因素(F时间=11.50,P<0.001)和交互作用(F交互=7.41,P<0.001)均显着。干预组研究对象在佩戴助听器一个月后,社会参与情况得到显着改善,之后趋于平稳。对照组研究对象的社会参与情况基本不变。⑥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对象社会隔离得分的组间因素(F组间=11.34,P<0.001)、组内因素(F时间=13.92,P=0.001)和交互作用(F交互=27.85,P<0.001)均显着。干预组研究对象社会隔离程度随时间变化而逐渐下降,对照组研究对象的社会隔离情况无明显变化。⑦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对象孤独感得分的组间因素(F 组间=6.30,P=0.01)、组内因素(F 时间=15.93,P<0.001)和交互作用(F交互=16.44,P<0.001)均显着。干预组研究对象的孤独感随时间变化而逐渐降低,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孤独感情况基本不变。结论与建议主要结论:(1)山东省冠县听障老年人抑郁检出率为18.29%,明显高于听力正常的老年人,随着听力水平下降,不同听力等级老年人的抑郁检出率呈现递增趋势,听力障碍显着增加了老年人抑郁程度。听力障碍等级和职业状态、慢性病、基本活动能力障碍、社会参与、孤独感、社会隔离是听障老年人抑郁的影响因素。(2)老年人群中听力障碍不仅直接影响抑郁,还通过社会参与、社会隔离和孤独感对抑郁产生间接影响。比较听力障碍对抑郁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可以发现,老年人群中听力障碍对抑郁的直接影响不仅大于每个中介因素代表的间接影响,同时也大于总的间接影响。(3)佩戴助听器后老年人听力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抑郁程度随助听器佩戴时间延长而持续降低,社会参与度显着提升,社会隔离和孤独感明显下降。这表明良好的听力能改善老年人社会参与,维护老年人社会网络,有效减轻老年人孤独感和抑郁程度。对策建议:(1)加强听障老年人抑郁筛查力度,将抑郁等常见的心理问题作为老年人健康的关注重点,增强听障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的易获得性和专业性,实现抑郁的早发现和早治疗。(2)提高听障老年人社会参与度,完善其社会网络。通过促进社交活动、提供网络支持、加强家庭照顾等多种方式帮助听障老年人维持和发展社会资源,建立和维系满意的社会网络,以保持和促进其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3)健全听力干预措施,根据不同老年人的特征制定更为细化、差异化的听力干预策略。通过政府、社会和家庭三个层面的干预来促进听力健康,进而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实现积极老龄化。研究创新与不足主要创新点:(1)本研究采用现场调查数据分析了老年人群中听力障碍对抑郁的作用机制,填补了国内该方面的研究空白,为针对性的干预和改善听障老年人抑郁状况提供了科学依据。(2)本研究首次采用区别于临床样本的社区调查数据探索了针对听障老年人的人群干预方案。该方案整合了听力障碍和抑郁两种广泛存在的老年慢性病,为我国残疾老年人心理健康管理做出了新尝试。不足与展望:(1)由于时间和经费的限制,实证研究部分仅在山东省冠县进行了横断面调查,建议未来研究扩大抽样范围,开展大样本队列调查。(2)本次干预研究仅进行了 6个月,对长期干预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未来的研究可以在本研究的基础上,增加对助听器长期佩戴效果的研究。

唐伟,张志威[3](2021)在《法医学视角下扩大性自杀的鉴定与勘验》文中提出从法医学角度探讨扩大性自杀的鉴定要点和现场勘验重点,并由此分析扩大性自杀凶手的责任能力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相关案例的研究,可以归纳出扩大性自杀的三个鉴定要点,即杀人行为在抑郁情绪的支配下发生、杀人动机是"出于好意"、存在强烈的自杀念头。扩大性自杀现场与自杀现场相似,但也存在着不同。扩大性自杀是当事人在抑郁情绪的影响下,以"出于好意"的动机,携亲属或亲近之人一同赴死的行为。对扩大性自杀凶手的责任能力宜鉴定为无责任能力。

徐翩,张松[4](2021)在《生物检材中氯氮平分析方法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氯氮平(CLP)是最早发现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迄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血药浓度的个体差异较大,所以需做血药浓度监测。由于使用氯氮平者多为精神病患者,自控能力较差,所以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此外氯氮平亦是麻醉抢劫、强奸、自杀及投毒案件的常见药物。故此,发展快速、准确的CLP检测方法对医学研究、打击犯罪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在生物检材中进行氯氮平测定的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电化学分析法等方法进行了归纳和综述,并提出了氯氮平分析方法的发展方向。

梁婉莹,张雨青[5](2020)在《性施(受)虐的研究现状与局限》文中指出性施(受)虐是指通过遭受痛苦或使他人痛苦来获得性唤起的性偏好、性心理障碍或性犯罪行为。本文综述了从临床医学、法学、犯罪学、心理学等视角对性施(受)虐的概念、评估与诊断、分类与症状表现、心理学与生物学机制、司法处置与临床干预策略的研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应以本土性施(受)虐偏好者、患者为研究对象,关注不同类型的性施(受)虐群体,开展自下而上的研究,探讨性虐行为的核心要素和表现形式,准确定义和分类性施(受)虐,构建有效的量表、勃起测量性刺激体系和诊断标准,探讨结合犯罪现场信息的评估方法,探讨结合诊断讨论性受虐者同意的有效性,建立针对性的罪犯矫治项目和治疗康复体系,为医疗、司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改善提供参考。

翟瑜,耿在香[6](2020)在《基于Reason模型的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探讨》文中认为目的运用Reason模型分析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管理对策。方法应用Reason模型对本院2016年—2018年上报的118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8例不良事件中,不良事件居前3位的依次为:患者跌倒(44.07%)、患者冲动伤人(24.58%)、自伤(10.17%);Ⅲ、Ⅳ级占不良事件的74.58%;白班期间不良事件发生频率最高(45.76%),其次为大夜班(27.97%);≤5年工作年限的护士与66.10%的不良事件有关,其中83.33%的Ⅱ级以上不良事件与≤5年工作年限的护士相关。结论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既有护理人员因素、患者身体因素等,又有时间特点及系统管理等。护理管理者应在完善精神科护理制度流程的基础上,不断加强重点人群的培训,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金全香,张燕红,陈兆红,刘寿娟,祖凤英,季金杰,曹香,刘富英[7](2020)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自我管理记录单的设计及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自我管理记录单的设计及应用效果。方法设计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自我管理记录单由表首、项目及备注3个部分组成。便利选取江苏省某三级甲等精神病医院成年精神科男女病房各2个,按性别采取抛硬币法随机抽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个病房,从每个病房便利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住院的20例患者,共抽取80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在对照组干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自行设计的精神分裂症幻听患者自我管理记录单,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幻听护理和管理。在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试验组34例、对照组30例完成研究。干预前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PANSS)(焦虑、紧张、先占观念3个条目)、冲动行为风险评估量表和服药依从性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PANSS(焦虑、紧张、先占观念3个条目)、冲动行为风险评估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效果逐渐明显(P<0.05)。结论采用幻听自我管理记录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管理,有助于患者有效地识别、应对、管理幻听症状,改善幻听对其情绪及行为的影响。

毛世清[8](2020)在《某综合医院急诊收治的服毒自杀未遂住院患者特征及直接医疗成本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自杀给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巨额经济损失。为了解自杀未遂人群的特征及承受的经济负担,促进社会对自杀的关注,降低自杀率,本研究对湖北省荆州市某综合医院急诊收治的服毒自杀未遂住院患者展开调查,研究目的如下:1.了解湖北省荆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收治的服毒自杀未遂住院患者的特征。(1)了解服毒自杀未遂住院患者的总体特征。(2)分析通过服用农药、过量口服药和其他类毒物自杀的自杀未遂住院患者基本特征。(3)分析急诊收治的服毒自杀未遂住院患者救治情况。2.初步评估综合医院急诊收治的自杀未遂住院患者的直接医疗成本,并探寻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以荆州市某综合医院急诊科在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治住院的服毒自杀未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10)从医院信息系统(HIS)调取患者的基本信息及直接医疗成本信息。采用EXCEL和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等方法展开分析。结果1.湖北省荆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收治的服毒自杀未遂住院患者的特征:(1)总体特征:406例急诊收治住院的服毒自杀未遂患者平均年龄为(50.13±18.25)岁,男女性别比例为1:1.48,65.27%为农村户口,1.97%有自杀未遂史;16.01%有精神障碍,其中抑郁症占50.82%,精神分裂症占31.15%。(2)服用不同类型毒物的自杀未遂住院患者特征:①212名急诊收治的服农药自杀未遂住院患者平均年龄为(53.45±16.20)岁,男女性别比例为1:1.03,80.84%为农村户口,有机磷农药是最常使用的农药品种。16名精神障碍患者中,抑郁症及精神分裂症各6名;②150名急诊收治的过量服药自杀未遂住院患者平均年龄为(43.74±18.82)岁,男女比例为1:2.49,54.67%为城市户口,所选药品以苯二氮草类为主。47名精神障碍患者中,抑郁症24名,精神分裂症患者13名;③44名急诊收治的服用其他类毒物自杀未遂住院患者平均年龄为(56.31±19.63)岁,男女比例为1:1.65,59.09%为农村户口,2名精神障碍患者均患有抑郁症,最常见的毒物为鼠药。(3)救治情况:84.91%的患者病情好转,10.22%未愈,4.87%死亡。病情好转患者平均年龄为(48.96±17.87)岁,死亡患者为(62.90±19.77)岁,两者间差异显着(P<0.01)。38.92%的患者能在服毒2小时内就诊,经转诊入院的患者占比为41.61%。服农药自杀的高峰期为2月和5月,过量服药自杀的高峰期为5月和7月,服用其他类毒物自杀的高峰期为8月。2湖北省荆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收治的406名自杀未遂住院患者共产生455.35万的直接医疗成本损失,人均直接医疗成本(M)5068.50元。年龄、住院天数和血液灌流术是影响直接医疗成本的共同因素,对服农药自杀患者直接医疗成本造成影响的因素还包括呼吸机辅助通气技术及入住ICU,对过量服药自杀患者直接医疗成本造成影响的因素还包括入住ICU。结论1.湖北省荆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收治的服毒自杀未遂住院患者的特征:(1)总体特征:在本次收集的406例服毒自杀未遂住院患者中,农村户籍人口多于城市,女性多于男性;中年患者人数最多,其次为老年人;农药为最常见的毒物,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5月是自杀的高峰期。(2)服用不同类型毒物的自杀未遂住院患者特征:①急诊收治的服农药自杀未遂住院患者中,农村户籍人口占多数,有机磷农药是最常见的毒物,老年人数量较多;②过量服药自杀患者中城市户籍人口较多,苯二氮类药品最常见,年轻人所占比例在各组中最高;③服用其他类毒物自杀患者以农村户籍人口为主,鼠药最常见。(3)救治情况:绝大多数服毒自杀未遂住院患者病情好转,4.87%的患者死亡,死亡患者平均年龄偏大,经转诊入院的患者占比较高。2湖北省荆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收治的406名服毒自杀未遂住院患者共导致455.35万直接医疗成本损失。毒物的种类、患者年龄、住院天数和治疗方式是直接医疗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次研究发现,综合医院急诊收治的服毒自杀未遂住院患者主要来自农村,其产生的直接医疗成本对当事人家庭造成沉重经济负担,因此社会各界应重视自杀预防,可通过关注自杀高危人群、降低自杀工具的可及性等方式降低自杀发生率,同时综合医院应不断提高自杀患者管理水平,提高救治成功率并减轻患者负担。

樊文彬[9](2020)在《肛肠科功能性便秘患者群身心状况、生活质量的调查及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肛肠科功能性便秘身心状况、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目的:调查肛肠科就诊的功能性便秘(FC)患者一般资料、便秘相关指标、精神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3例肛肠科就诊的功能性便秘和性别比例、年龄范围相匹配的4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问卷调查。对两组之间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体质指数(BMI)、排粪频率(平均每周自发排粪,SBM)、粪便性状(Bristol大便性状评分,BSFS)、精神心理状况(症状自评量表,SCL-90)、便秘严重程度(Wexner便秘评分,WCS)、生活质量评分(PAC-QOL)进行比较,同时对患者的便秘相关指标、Wexner便秘评分与SCL-90评分、PAC-QOL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FC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重、体质指数、受教育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FC组较健康人群有更多的精神心理问题。FC组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的比例为59.29%。FC组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敌对情绪、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其中,精神病性是FC组与对照组差异最大的因子。(3)FC组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P<0.001),FC组较健康人群生活质量差。FC组生活质量中情绪心境、满意度、担忧、生活独立性、饮食、生理6个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满意度是两组之间差异最大的因子。(4)FC组Wexner便秘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低度相关(r=0.477,P<0.001)。其中便秘病程与生活质量评分弱相关(r=0.223,P=0.017),排便时间与生活质量评分低度相关(r=0.305,P=0.001)。(5)Wexner便秘评分与SCL-90均分弱相关(r=0.200,P<0.05)。(6)SCL-90均分与生活质量评分中度相关(r=0.507,P<0.05)。结论:FC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在BMI、受教育程度方面存在差异。FC组较健康人群存在明显的精神心理问题,生活质量显着降低。FC患者便秘严重程度与精神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具有相关性。二功能性便秘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玄参汤制剂联合精神心理干预在功能性便秘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气阴不足型功能性便秘1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一(玄参汤制剂)、试验组二(玄参汤制剂联合精神心理干预)和对照组(普芦卡必利),分别记录患者用药前及用药4周后的中医证候评分、排粪频率(SBM)、Bristol大便性状评分(BSFS)、Wexner便秘评分(WC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和便秘生活质量评分(PAC-QOL),分析功能性便秘患者排粪频率、粪便性状、便秘症状程度、精神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1)三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4周后,三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试验组一90.0%,试验组二为97.1%,对照组90.3%,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4周后,SBM均有所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4周后,BSFS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三组BSFS 3、4、5型合并后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4周后,Wexner便秘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4周后PAC-QOL评分均显着降低(P<0.05),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7)治疗4周后,试验组一和对照组的HAMA、HAMD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一HAMA评分总有效率为33.3%,试验组二为70.6%,对照组为2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一治疗后HAMD评分总有效率为40.0%,试验组二为76.5%,对照组为1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玄参汤制剂治疗功能性便秘4周后与普芦卡必利在中医证候疗效、排便频率、大便性状、便秘严重程度、生活质量方面均有所改善。玄参汤制剂结合精神心理干预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不仅能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便秘症状、生活质量,而且能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

孔清玉[10](2020)在《儿茶酚胺及EETs指导直立不耐受患儿精准治疗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和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是儿童直立不耐受(orthostatic intolerance,OI)的最常见类型。患儿反复出现晕厥、头晕、胸闷等症状,在体位改变、情绪紧张、长时间站立等情况时症状加重,平卧位后症状减轻,具有发病率高、反复发作、诊断困难、预后良好等特点。大样本临床数据分析有助于缩短诊疗周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在VVS及POTS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对VVS及POTS患儿进行简单快速的自主神经功能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儿茶酚胺直接反映自主神经活动状态,VVS患者晕厥前血浆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nonepinephrine,NE)水平升高,晕厥发生时进一步快速升高;POTS患儿晕厥等症状的出现可能与直立时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有关,推测高水平儿茶酚胺可能是VVS及POTS发生的重要因素。β受体阻断剂可以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程度,降低儿茶酚胺水平,理论上是治疗此类疾病的有效药物之一,但临床实践中疗效偏差较大。目前临床上缺乏对患儿儿茶酚胺状态评价及指导β-受体阻断剂应用的有效生物学指标。直立不耐受症状的反复或持续存在严重影响患儿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给患儿及家长带来严重的心理及精神负担。对VVS及POTS患儿心理状态的评估及干预是此类疾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OI症状评分量表目前主要用于OI患儿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的评估,与患儿情绪障碍的严重程度是否有相关性尚未见报道。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poxyeicosatrienoic acids,EETs)是花生四烯酸经过细胞色素P450途径产生的一种内皮超极化因子,作用于临近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产生超级化和血管松弛作用,从而引起血管舒张,血压下降。VVS及POTS患儿存在外周血管过度舒张导致血压下降,推测引起血管舒张的因子可能参与了WS及POTS的发病过程,但目前尚未见EETs是否参与VVS及POTS发病机制的研究。研究目的1.分析VVS及POTS患儿临床特征及心率、血压变异率并描绘ROC曲线,以期发现指导早期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指标。2.LC-MS/MS测定患儿24h尿儿茶酚胺水平,探讨NE水平指导β-受体阻断剂精准治疗VVS和POTS的临床价值;探讨儿茶酚胺、01症状评分对评估VVS和POTS患儿合并情绪障碍的预测价值,指导临床及早联合心理干预。3.测定患儿血浆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14,15-EETs水平,并与尿儿茶酚胺水平做相关性分析,初步探讨EETs指导儿童VVS及POTS治疗中的作用。研究方法1.VVS及POTS患儿临床特征及血压、心率变异性分析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确诊的VVS和(或)POTS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主诉时间、主诉症状、伴随症状、诱因、基础收缩压、基础舒张压、基础心率、HUTT期间症状、HUTT阳性发作的时间、阳性发作时血压、阳性发作时心率、阳性发作时症状等临床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记录了所有入组患儿HUTT过程中血压及心率数据,包括患儿平卧位(1、5、10min)、直立位(1、5、10min)、倾斜后(1、5、10、15、20、25、30、35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评估VVS和/或POTS患儿HUTT过程中的心率及血压变异性及其与阴性组、正常儿童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若患儿在HUTT过程中出现晕厥或晕厥先兆症状时回复至平卧位,则数据计入至回复平卧位前一次(未出现VVS阳性反应)时间节点的心率及血压数据。根据试验结果,患儿数据分为VVS组、POTS组、POTS合并VVS(VVS+POTS)组、阴性组、健康对照组,计算各组患儿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变异系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2.儿茶酚胺指导VVS和POTS患儿精准治疗的价值本研究选取我院就诊的不明原因反复晕厥或先兆晕厥患儿38例,均经直立倾斜试验确诊为VVS,选取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纳入研究的38例VVS患儿均在明确诊断后次日开始留取24h尿标本,采用液相二级质谱(LC-MS/MS)法检测24h尿NE水平,给予基础治疗及口服美托洛尔(0.5mg/kg.d,bid,口服3月)。通过电话及门诊随访,随访周期为3个月,随访内容包括症状发作频率和程度、治疗的依从性及药物耐受情况等并详细记录。本研究还回顾性分析了43 例 POTS 及 VVS+POTS 患儿的临床资料(POTS 19 例,VVS+POTS 24 例),均检测24h尿NE水平。19例POTS患儿均给予基础治疗及口服美托洛尔(用法同上)治疗,疗效判断同VVS。VVS+POTS患儿的治疗采用了包括基础治疗在内的个体化干预。所有患儿均于3月后进行最终效果评估。以晕厥及晕厥先兆症状的发作频率作为主要的疗效判断指标。参与评分的症状包括:晕厥、头晕、恶心、心悸、头痛、双手震颤、胸闷、视物不清共8个症状,当症状总评分降低大于50%时定为治疗有效。采用ROC曲线分析24h尿NE指导VVS及POTS选用美托洛尔的预测价值。3.儿茶酚胺及OI量表在VVS及POTS患儿情绪障碍评估中的作用本研究随机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存在直立不耐受症状的儿童42例,年龄9~14岁,均经HUTT确诊为VVS或POTS。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ARED)及儿童抑郁量表(CDI)对患儿进行焦虑及抑郁性情绪障碍评估,采用儿童OI症状评分量表进行症状评分。根据量表评分结果,将患儿分为焦虑及非焦虑组,抑郁及非抑郁组。以上量表评分均在入组儿童确诊并取得患儿家属的知情同意之后,由入组儿童自行填写。SCARED所得各样本均数与全国常模组比较,CDI所得各样本均数与2010年王君等进行的合肥地区城乡中小学CDI评估数据比较。所有患儿均在明确诊断后次日开始留取24尿标本,采用LC-MS/MS法检测24h尿儿茶酚胺水平,将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将VVS及POTS患儿的心理量表评分与01症状评分进行关联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估症状评分量表对VVS和POTS患儿合并情绪障碍的预测价值。4.EETs指导VVS和POTS患儿准治疗价值的初步探讨本研究随机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儿童医疗中心住院的存在直立不耐受症状的儿童38例,均经HUTT确诊为VVS或POTS(VVS 26例,POTS 12例)。采用ELISA检测患儿 24h尿14,15-EET(DHET)水平,并将患儿24h尿14,15-EET水平与年龄、体重、24h尿量、14,15-EET浓度、基础收缩压、基础舒张压、基础心率、24h尿Na+、K+、CL-、Ca2+、24h尿儿茶酚胺、卧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进行关联分析。结果1.VVS及POTS患儿临床特征及心率、血压变异性分析结果(1)当患儿存在OI症状且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应行HUTT明确是否为VVS及POTS,VVS及POTS患儿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及卧、立位试验过程中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变异系数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2)VVS组直立倾斜及卧、立位收缩压变异系数均高于POTS组(P<0.05),直立倾斜及卧、立位心率变异系数均低于POTS组(P<0.01);VVS组直立倾斜及卧、立位心率变异系数均低于VVS+POTS组(P<0.01),卧、立位舒张压变异系数低于 VVS+POTS 组(P<0.05)。(3)POTS组直立倾斜位收缩压变异系数低于VVS+POTS组(P<0.05),卧、立位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异系数均低于VVS+POTS组(P<0.05),直立倾斜及卧、立位心率变异系数均明显低于VVS+POTS组(P<0.01)。(4)VVS组、POTS组、VVS+POTS组、阴性组患儿组内比较,直立倾斜位心率变异系数均明显低于卧、立位心率变异系数(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当卧、立位心率变异系数≥10.47%时,可作为行HUTT检查的参考指标。2.VVS及POTS患儿24h尿去甲肾上腺素结果及临床价值(1)VVS患儿24h尿NE水平有明显个体差异(离散系数44.63%),且与其基础收缩压、舒张压显着相关(r=0.604;P<0.001)和(r=0.400;P<0.05)。(2)依据美托洛尔的疗效进行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926(95%置信区间为0.848到1),当24h尿NE=34.84μg/24h时,其预测美托洛尔对VVS有效的灵敏度为70%,特异度为100%。(3)VVS+POTS患儿24h尿NE水平低于单纯POTS患儿(P<0.01);男性患儿更易出现单纯的POTS,而女性POTS患儿则较容易合并VVS(P=0.01)。美托洛尔治疗单纯POTS的有效性为84.21%。3.儿茶酚胺及OI量表在VVS及POTS患儿情绪障碍评估中的作用(1)VVS患儿SCARED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高于常模组(P<0.01),VVS焦虑组SCARED总评分及各分量表评分高于非焦虑组(P<0.01);焦虑组OI症状评分高于非焦虑组(P<0.01)。(2)Pearson分析显示VVS组症状评分与SCARED评分呈显着相关(r=0.691,P<0.001)。根据患儿的OI症状评分及是否合并焦虑,ROC曲线下面积为0.911(95%置信区间为0.804到1),当VVS患儿症状评分=8.5时,其预测儿童OI症状评分量表评估VVS患儿合并焦虑的灵敏度为81.3%,特异度为91.7%。(3)VVS组CDI评分与常模组比较(P>0.05);VVS抑郁组CDI评分高于合肥常模组(P<0.01),VVS抑郁组OI症状评分高于非抑郁组(P<0.001)。(4)Pearson分析显示VVS患儿的OI症状评分与CDI评分有相关性(r=0.46,P<0.05)。根据患儿的症状评分及是否合并抑郁,ROC曲线下面积为0.688(95%置信区间为0.476到0.899),当VVS患儿症状评分=7.5时,其预测儿童OI评分量表评估VVS患儿合并抑郁的灵敏度87.5%,特异度为55%。(5)POTS组患儿SCARED评分高于全国常模组(P<0.05),POTS焦虑组患儿SCARED总分、躯体化/惊恐、简明焦虑量表评分明显高于非焦虑组(P<0.01),“分离性焦虑、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怖”各项评分高于非焦虑组(P<0.05)。POTS患儿均存在明显的学校恐怖症。POTS焦虑障碍患儿NE水平低于非焦虑患儿(P<0.05),降低的人数比率高于非焦虑患儿(P<0.05)。(6)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OTS患儿的0I症状评分与SCARED评分呈显着相关(r=0.71,P<0.01)。根据患儿的症状评分及是否合并焦虑障碍,ROC曲线下面积为1(95%置信区间为1),当POTS患儿症状评分=8.0时,其预测儿童OI症状评分量表评估POTS患儿合并焦虑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100%。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OTS患儿的0I症状评分与CDI评分有相关性(r=0.625,P<0.05)。4.EETs指导VVS和POTS患儿稍准治疗的初步探讨(1)VVS患儿24h尿14,15-DHET(EETs)水平与24小时尿量相关,与卧位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呈弱相关。(2)POTS患儿24h尿14,15-DHET水平与患儿24小时尿量相关,与24h尿Na+呈强相关(r=0.668,P=0.018),与 24h 尿 Ca2+呈中度相关(r=0.485,P=0.11),与24h尿CL-呈中度相关(r=0.539,P=0.07);与24小时尿多巴胺呈中度相关(r=0.512,P=0.089),与 24 小时尿NE 呈弱相关,(r=0.346,P=0.271)。结论1.心率及血压的变异系数可作为VVS及POTS患儿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判断的参考指标;当卧、立位心率变异系数≥10.47%时,可以建议行HUTT检查。2.VVS患儿24h尿NE个体差异明显,24h尿NE水平可作为选择美托洛尔治疗VVS的参考指标。3.POTS+VVS患儿24h尿NE水平低于单纯POTS的患儿。单纯POTS男性多于女性,女性患儿POTS+VVS更多见;β-受体阻断剂治疗单纯POTS患儿的有效性高,但剂量需个体化。4.VVS及POTS患儿合并焦虑及抑郁性情绪障碍的比率较高;POTS合并焦虑障碍儿童24h尿NE低于非焦虑儿童。5.情绪障碍与患儿直立不耐受症状评分呈正相关,OI症状评分高的患儿存在焦虑及抑郁性情绪障碍的可能性更大,症状也更为严重。6.EETs可能对VVS及POTS患儿体内的升压因素起到一定的拮抗效应,对POTS患儿效应可能更为明显。

二、精神病患者自杀1例现场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精神病患者自杀1例现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山东省冠县听障老年人抑郁现状调查与基于助听器的干预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意义
    1.5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重要概念阐释
        2.1.1 听力障碍
        2.1.2 抑郁
    2.2 理论基础
        2.2.1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2.2 社会支持理论
        2.2.3 社会排斥理论
        2.2.4 活动理论
        2.2.5 躯体症状—情绪困扰模型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听障老年人抑郁流行现状研究
        2.3.2 老年人群中听力障碍与抑郁的关系研究
        2.3.3 老年人群中听力障碍对抑郁的作用机制研究
        2.3.4 听障老年人抑郁干预研究
        2.3.5 文献评述
第三章 听力障碍与抑郁关系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3.1 研究资料与方法
        3.1.1 文献检索策略
        3.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3.1.3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3.1.4 质量控制
        3.1.5 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文献检索结果
        3.2.2 纳入文献一般特征
        3.2.3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3.2.4 Meta分析结果
        3.2.5 异质性检验
        3.2.6 敏感性分析
        3.2.7 发表偏倚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抑郁流行现状研究
    4.1 研究资料与方法
        4.1.1 研究对象
        4.1.2 研究指标
        4.1.3 统计分析
    4.2 研究结果
        4.2.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4.2.2 不同听力状况老年人抑郁检出情况
        4.2.3 不同特征老年人抑郁状况分析
        4.2.4 抑郁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4.3 讨论
        4.3.1 抑郁检出状况分析
        4.3.2 抑郁影响因素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听力障碍对抑郁的作用机制研究
    5.1 研究资料与方法
        5.1.1 研究对象
        5.1.2 研究指标
        5.1.3 统计分析
    5.2 研究结果
        5.2.1 回归分析
        5.2.2 作用机制分析
    5.3 讨论
        5.3.1 听力障碍对抑郁的作用机制分析
        5.3.2 听力障碍对抑郁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比较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听障老年人抑郁干预效果评价研究
    6.1 研究资料与方法
        6.1.1 研究对象
        6.1.2 干预内容与方法
        6.1.3 研究指标
        6.1.4 质量控制
        6.1.5 统计分析
    6.2 研究结果
        6.2.1 基线数据
        6.2.2 助听器干预情况
        6.2.3 干预效果评价
    6.3 讨论
        6.3.1 助听器对抑郁的干预效果分析
        6.3.2 助听器对社会参与、社会隔离与孤独感的干预效果分析
        6.3.3 听障老年人助听器的选配与使用状况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对策建议
    7.3 创新与不足
        7.3.1 创新
        7.3.2 不足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法医学视角下扩大性自杀的鉴定与勘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扩大性自杀的法医学鉴定要点
二、扩大性自杀的现场勘验
三、扩大性自杀的责任能力鉴定
四、结论

(4)生物检材中氯氮平分析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色谱分析法
    2.1 薄层色谱法(TCL)
    2.2 气相色谱法(GC)
    2.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2.4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2.5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
3 光谱分析法
    3.1 紫外分光光度法
    3.2 电荷转移光度法
4 毛细管电泳法
5 电化学分析法
6 展望

(5)性施(受)虐的研究现状与局限(论文提纲范文)

1 性施(受)虐的概念
2 性施(受)虐的评估与诊断
    2.1 性施(受)虐的评估工具
        2.1.1 量表
        2.1.2 勃起测量
        2.1.3 犯罪现场信息
        2.1.4 性幻想的情况
    2.2 性施(受)虐的诊断
3 性施(受)虐的分类与症状表现
    3.1 性施(受)虐的分类
    3.2 性施(受)虐的症状表现
        3.2.1 性施(受)虐的性行为
        3.2.2 性施(受)虐者临床意义上的痛苦与社会功能失调
4 性施(受)虐的心理学和生物学机制
    4.1 性施(受)虐者的人格
    4.2 性施(受)虐的心理动力理论
    4.3 性施(受)虐的生物学机制
5 司法处置与临床干预
    5.1 司法处置
    5.2 临床干预
6 展望

(6)基于Reason模型的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护理不良事件分类
    2.2 不同类别、不同损伤结局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时间
    2.4 护理不良事件严重程度与护理人员工作年限相关性
3 讨论
    3.1 护理不良事件分析
        3.1.1 精神科患者跌倒、冲动伤人、自伤为精神科多发事件:
        3.1.2 白班和大夜班是不良事件高发时段:
        3.1.3 低年资护士是不良事件高发人群:
    3.2 原因分析
        3.2.1 不安全的行为:
        3.2.2 不安全行为的前兆:
        3.2.3 不安全的监督:
        3.2.4 组织管理因素:
    3.3 对策
        3.3.1 减少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行为的前兆:
        3.3.2 完善护理安全防控网络:
        3.3.3 鼓励准确上报不良事件及安全隐患,形成积极的安全文化氛围:

(7)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自我管理记录单的设计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自我管理记录单的设计
2 临床应用及效果
    2.1 研究对象
    2.2 干预方法
        2.2.1 试验组的干预方法
        2.2.1. 1 培训护士和患者
        2.2.1. 2 院内幻听自我管理记录单的落实
        2.2.1. 3 微信群监管患者的居家自我管理
        2.2.1. 4 随访
        2.2.2 对照组的干预方法
    2.3 评价指标
        2.3.1 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2.3.2 冲动行为风险评估量表
        2.3.3 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
    2.4 资料收集方法
    2.5 统计学方法
    2.6 结果
        2.6.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6.2 两组干预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焦虑、紧张、先占观念3个条目评分比较
        2.6.3 两组冲动行为风险评分比较
        2.6.4 两组服药依从性评分比较
3 讨论
    3.1 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幻听自我管理记录单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和行为
    3.2 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幻听自我管理记录单可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4 结论

(8)某综合医院急诊收治的服毒自杀未遂住院患者特征及直接医疗成本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服毒自杀研究概况
    1.3 自杀患者直接医疗成本研究概况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
    1.6 理论依据
    1.7 相关定义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及入组标准
    2.2 资料的收集
    2.3 技术路线
    2.4 统计分析
    2.5 伦理问题
    2.6 质量控制
3 研究结果
    3.1 急诊收治的服毒自杀未遂住院患者特征
    3.2 急诊收治的服毒自杀未遂住院患者直接医疗成本分析
4 讨论
    4.1 急诊收治的服毒自杀未遂住院患者特征
    4.2 急诊收治的服毒自杀未遂住院患者直接医疗成本分析
    4.3 建议
5 结论
    5.1 研究小结
    5.2 研究特色与不足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9)肛肠科功能性便秘患者群身心状况、生活质量的调查及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第一节 罗马Ⅳ标准对功能性便秘的的认识进展
        1 罗马标准的起源及沿革
        2 罗马Ⅳ标准的背景
        3 罗马Ⅳ标准对功能性便秘的命名
        4 功能性便秘与其他肠道疾病的关系
        5 功能性便秘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6 功能性便秘的治疗
        7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的相关性进展
        1 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的相关性
        2 流行病学调查
        3 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共病的现状
        4 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共病的病因及机制
        5 与阿片类物质诱导的便秘鉴别
        6 评估与干预
        7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三节 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评估
        1 功能性便秘疗效的评估
        2 便秘症状评估
        3 生活质量评估
        4 精神心理评估
        5 其他评估
        6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肛肠科功能性便秘身心状况、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2.1 课题来源
        2.2 研究对象来源
        2.3 研究对象入组
        2.4 主要研究指标
        2.5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排便相关指标
        3.3 精神心理指标
        3.4 生活质量评价
        3.5 FC组内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FC的危险因素
        4.2 对排便相关指标认识的差异
        4.3 肛肠科FC患者群的治疗难度
        4.4 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
        4.5 便秘严重程度、精神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5 问题与展望
    6 调查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功能性便秘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2.1 课题来源
        2.2 病例来源
        2.3 试验设计
        2.4 受试者选择
        2.5 治疗方案
        2.6 观察指标及方法
        2.7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治疗前组间比较
        3.2 中医证候
        3.3 每周自发排粪(SBM)
        3.4 Bristol大便性状(BSFS)
        3.5 Wexner便秘评分
        3.6 PAC-QOL生活质量评价
        3.7 精神心理指标
        3.8 安全性观察指标
    4 疗效分析
        4.1 便秘相关指标分析
        4.2 生活质量分析
        4.3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4.4 精神心理状况疗效分析
    5 讨论
        5.1 中药玄参汤的应用
        5.2 精神心理干预及评估
        5.3 FC治疗方案的制订
    6 问题与展望
        6.1 此次研究
        6.2 中医药科研
        6.3 中医特色治疗方案的制定
        6.4 精神心理干预
    7 试验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附录
    附录1 缩略语英汉对照表
    附录2 功能性便秘气阴不足型中医证候积分表
综述
    祖国医学对慢性便秘的认识
        1 病名沿革
        2 病因病机
        3 中医药治疗
    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1 指南及共识
        2 定义
        3 流行病学
        4 病因及危险因素
        5 病理生理机制
        6 诊断标准
        7 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10)儿茶酚胺及EETs指导直立不耐受患儿精准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VVS和POTS患儿临床特征及血压、心率变异性分析
    前言
    1.0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2.0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VVS患儿临床数据分析
        2.3 POTS患儿临床数据分析
        2.4 VVS合并POTS患儿临床数据分析
        2.5 阴性患儿临床数据分析
        2.6 临床中其他晕厥或疑似晕厥病因总结
        2.7 VVS、POTS、VVS并POTS、阴性组临床数据
        2.8 各组患儿变异系数统计及比较
    3.0 讨论
    4.0 结论
第二部分 儿茶酚胺指导VVS及POTS患儿精准治疗的价值
    前言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检查方法
        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1.4 24小时尿去甲肾上腺素检测
        1.5 判断标准
        1.6 治疗及随访
        1.7 疗效判断
        1.8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VVS组资料分析
        2.1.1 VVS组与对照组基本资料
        2.1.2 VVS组与对照组各项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
        2.1.3 VVS患儿24h尿NE与基础血压及心率的相关性分析
        2.1.4 VVS血管抑制型与混合型对比分析
        2.1.5 有效组与无效组的对比分析
        2.1.6 ROC曲线对美托洛尔疗效的预测分析
        2.2 POTS与VVS并POTS组资料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部分 儿茶酚胺及OI量表在VVS及POTS患儿情绪障碍评估中的作用
    前言
    1.0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1.2 研究方法
    2.0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2.2 VVS组相关资料分析
        2.3 POTS在相关资料分析
    3.0 讨论
    4.0 结论
第四部分 EETs水平指导VVS和POTS患儿精准治疗价值的初步探讨
    前言
    1.0 材料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1.1.1 研究对象
        1.1.2 筛选标准
        1.1.3 研究分组
        1.1.4 主要仪器和设备
        1.2 试验方法
        1.2.1 直立试验、BHUTT
        1.2.2 SNHUTT操作步骤同前
        1.2.3 VVS及POTS诊断标准
        1.2.4 24h尿14,15-DHET留取及检测方法
        1.2.5 统计学分析
    2.0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1.1 VVS患儿基本资料
        2.1.2 POTS组患儿基本资料
        2.1.3 VVS及POTS组患儿基本资料对比
        2.2 VVS患儿14,15-DHET关联因素分析
        2.2.1 VVS患儿24小时尿14,15-DHET关联因素分析
        2.2.2 VVS患儿尿14,15-DHET浓度关联因素分析
        2.3 POTS患儿14,15-DHET关联因素分析
        2.3.1 POTS患儿24小时尿14,15-DHET关联因素分析
        2.3.2 POTS患儿尿14,15-DHET浓度关联因素分析
    3.0 讨论
    4.0 结论
附正文图表
    第一部分 图表
    第二部分 图表
    第三部分 图表
    第四部分 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儿茶酚胺、EETs在儿童OI发病机制及指导诊治的研究进展
    引言
    1.交感神经系统及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在直立体位中的作用
        1.1 交感神经系统在直立体位中的作用
        1.2 直立位的神经体液变化
    2.VVS的评估、病因及发病机制
        2.1 VVS相关性晕厥及先兆晕厥的评估
        2.2 反常性代偿反射
        2.3 对直立应力的交感神经反应及VVS中的交感神经失活
        2.4 交感神经蛋白在VVS中的缺陷
        2.5 中枢神经系统结构的变化
    3.POTS的评估、病因及发病机制
        3.1 POTS的评估
        3.2 交感神经去神经支配可能与POTS有关
        3.3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可能与POTS有关
        3.4 POTS患者NET表达的改变
    4.心理因素及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与VVS及POTS
        4.1 心理因素与VVS、POTS
        4.2 儿童常见心理疾病
        4.3 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在儿童心理疾病中的作用
        4.4 5-羟色胺(5-HT)系统与焦虑和抑郁
    5.EETs、过敏性疾病与VVS和POTS
        5.1 EETs的来源及对血压的调节作用
        5.2 过敏性疾病、EETs与VVS和POTS
    6.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论文部分

四、精神病患者自杀1例现场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护士预防住院患者自杀培训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 陈莹. 长江大学, 2021
  • [2]山东省冠县听障老年人抑郁现状调查与基于助听器的干预效果评价研究[D]. 江帆. 山东大学, 2021(10)
  • [3]法医学视角下扩大性自杀的鉴定与勘验[J]. 唐伟,张志威.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21(02)
  • [4]生物检材中氯氮平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 徐翩,张松.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2)
  • [5]性施(受)虐的研究现状与局限[J]. 梁婉莹,张雨青. 法医学杂志, 2020(06)
  • [6]基于Reason模型的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探讨[J]. 翟瑜,耿在香.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08)
  • [7]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自我管理记录单的设计及应用[J]. 金全香,张燕红,陈兆红,刘寿娟,祖凤英,季金杰,曹香,刘富英. 中华护理杂志, 2020(07)
  • [8]某综合医院急诊收治的服毒自杀未遂住院患者特征及直接医疗成本分析[D]. 毛世清. 长江大学, 2020(04)
  • [9]肛肠科功能性便秘患者群身心状况、生活质量的调查及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D]. 樊文彬.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儿茶酚胺及EETs指导直立不耐受患儿精准治疗的临床研究[D]. 孔清玉. 山东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1例精神病人自杀现场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