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英语专业修辞理解与应用能力的行动研究

提高英语专业修辞理解与应用能力的行动研究

一、关于提高专升本英语专业学生修辞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行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曹学军[1](2021)在《陕西BH教育培训机构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紧密,而支撑这一过程的一个重要工具---语言,则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需要我们掌握英语这门世界通用语言。因此,英语学习纳入了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体系,同时,社会性的英语教育培训需求也空前高涨,英语教育培训逐步形成产业化和市场化。这势必会导致英语教育培训机构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时也产生了诸多营销问题。严重影响了英语教育培训机构的知名度与核心竞争力,因此,明确市场营销环境,完善市场营销策略,是各机构目前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的研究对象,陕西BH教育集团,是一家民营英语培训机构。该机构成立之初取得了较大成功。但是最近几年,随着竞争者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使得其市场占有并没有得到有效扩张,再加上合作者和顾客的议价能力越来越强,从而导致其利润增长缓慢。同时,随着集团的不断发展,目标的不断提升,其原有的营销策略已经过时,无法适应当前的激烈竞争。为了解决困境,集团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实践证明效果并不理想,没有实现其预想的目标。本文基于对BH教育集团的内部,外部环境分析,利用现代市场营销学中的SPT理论,4P营销策略组合理论和波特竞争战略,采用文献综述、访谈、问卷和SWOT分析等方法,同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深入分析BH教育集团当前的营销策略中的利弊,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设计出一套针对性强的实用的产品营销策略方案,帮助其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快速突破瓶颈,实现平稳可持续性发展。

王绍媛[2](2021)在《广州市“中高职三二分段”学生职业成熟度研究》文中提出当前,为响应国家号召,我国的高职正在大规模扩招。高职扩招以后,一方面,高职生源会更加多样化,中高职衔接通道也会被大大拓宽;另一方面,毕业生人数必然会增多,职业学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局面会越发严峻。“中高职三二分段”是打通中高职衔接通道的重要方式,它是指选取中高职相通的专业,进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在当前的就业背景下,“中高职三二分段”学生若想要在庞大的就业群体中找到立足之地,就必需提高其就业竞争力。职业成熟度是就业竞争力的一种表征形式,因此,提升“中高职三二分段”学生的职业成熟度水平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广州市“中高职三二分段”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职业成熟度量表》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对广州市四所“中高职三二分段”试点学校的70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从中选取12名学生进行深入的访谈,以此来研究“中高职三二分段”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得出:(1)“中高职三二分段”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整体水平不高;(2)“中高职三二分段”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在专业、学段、是否喜欢所学专业、是否参加过技能竞赛、是否有实践经验、是否接受过职业指导或技能培训、是否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等因素上存在显着性差异;(3)“中高职三二分段”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及其“选择目标”“自我评价”“信息收集”“问题解决”可以正向预测职业成熟度;(4)学校对“中高职三二分段”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培养不够重视;(5)家庭对“中高职三二分段”学生的就业指导不够到位;(6)“中高职三二分段”学生在职业探索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不强。根据理论研究与实证调查的结果,结合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和布鲁纳的螺旋式结构理论的一些核心理念,从个人内在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提出相应的对策:(1)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统筹推进职业成熟度发展;(2)将职业指导工作常态化,高度重视职业成熟度发展;(3)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正确引导职业成熟度发展;(4)创设良好的社会就业环境,打造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

刘晶[3](2019)在《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叙事探究》文中研究表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人才”竞争变得日益激烈。然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优秀的教师。所谓“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目前,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教师队伍的素质,并提出“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要求。“教师身份”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内容,是教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提升高校教师身份认同是“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关键。基于本研究的研究主题,研究者对我国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高校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的现状并不乐观,存在诸多问题,如:高校英语教师的跨学科知识有待加强、信息素养有待提高;高校英语教师面临教育改革带来的巨大压力;高校英语教师的工资待遇满意度较低;英语学科的地位在下降;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感明显、对科研缺乏积极的态度等等。基于这种研究现状,本研究对三名不同类型的高校一线英语教师深入地开展叙事探究,通过倾听他们的心声,尝试回答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的过程是怎样的?2)影响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的因素有哪些?3)如何促进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的发展?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高校英语一线教师在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等领域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机遇和出路,旨在为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启示。本研究基于社会文化理论和心理学理论视角下的身份理论,对主要来自半结构式访谈和反思日志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三名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的过程存在共同特征和不同特征。其中,共同特征体现在:(1)三名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过程都符合Steffy和Wolfe区分的教师成长阶段,新任教师——学徒教师——专业教师——专家教师,尽管阶段略有不同,但大致轨迹一致。2)他们都经历了从教学实践者向教师研究者的身份转变,而教师学习对这种转变起到了关键推动作用。不同特征体现为:受各自学校文化环境、教授课程性质、专业成长经历的影响,他们的专业身份发展体现出的独特性。(2)三名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的发展体现了三种发展类型:1)“多重身份冲突”型,这种发展类型体现为:前期研究对象不断地进行专业学习,如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对其教师专业身份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以及后期研究对象拥有教学实践者、教师研究者、梯队负责人、母亲等多重身份之间产生冲突,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其专业身份的发展。2)“身份危机”型,这种发展类型体现为:在新入职时期,研究对象对英语教学的热爱和投入建构了积极的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随着学校改革政策给研究对象带来的身份认同危机,导致其逐渐丧失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认同感。但是,研究对象能够发挥自身能动性通过继续进行专业学习,如国内访学、考博等方式来积极构建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3)“身份重构”型,这种发展类型体现为:研究对象通过不断地专业学习,如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获得了高校教师专业身份的发展。当专业发展遇到瓶颈时,研究对象能够及时寻找专业发展的新出路,对原来的高校英语教师身份进行解构,并重新构建新的教师专业身份,即转型为对外汉语教师。(3)影响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的因素分为两类:1)个人因素,体现为:教师反思、教师情感、教师能动性、教师学习、教师知识和教学实践等;2)社会文化因素体现为:学校改革政策、学校文化、教师收入和家庭因素以及关键事件、导师影响等等。(4)受到学校改革政策的影响,研究对象的理想身份基本等同于他们的应当身份,这表明满足学校改革政策的期待变成了教师理想的职业生涯状态,这往往导致教师失去了身份协商的自由。最后,研究者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建构了我国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理论模型,旨在为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提供建议和启示。本研究基于社会文化视角下Davies和Harre的身份定位理论、Wenger的身份形成理论,以及心理学视角下的Markus的可能自我理论、Higgins的自我差异理论,对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的过程及特征、专业身份发展的类型和对教师专业身份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建构了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理论模型,丰富了高校英语教师身份研究的理论视角和研究主题。同时,本研究可为我国教育部门制定教师教育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引起学界对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的关注;促进高校英语教师对专业身份认同的认识,促使他们反思教学、科研,合理规划自身的专业发展。本研究对高校反思和引导各自的教育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于忠慧[4](2017)在《成人英语课堂对话教学应用现状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国际间交往日益密切以及终身教育理念的不断推广,参加工作的成人业余学习者学英语、用英语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社会对成人英语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我国外语继续教育在过去三十多年中获得了较大发展,但还是存在一系列现实问题。例如,仍然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忽视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师生、生生、生本、师本以及教师自我与学生自我间的对话很少发生。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对话教学已成为英语教学发展的大势所趋。本论文采用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课堂观察法,在对取得的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描述了成人英语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及成人英语对话教学实施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切实有助于成人英语对话教学的操作策略。从调查的结果得知,对话教学在成人英语课堂上并没有得到全面的贯彻和实施。尽管部分教师无意或有意地尝试使用对话教学,但对话教学的应用还存在一些局限,还仅仅停留在形式化的阶段。因此对话教学需要教师提前设计;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她们对对话教学本质不清晰的认识是影响对话教学有效实施的主要因素;通过优化课堂互动模式,师生话轮量以及课堂提问的结构可以促使对话教学有效实施。最后,笔者希望英语教师应给予对话教学足够重视,增强师生间以及生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本论文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论文的整体结构。第二部分是对话教学的理论框架及国内外关于对话教学的研究综述。第三部分是本论文的研究设计,包括研究内容,研究问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具体的实施过程。第四部分是成人英语对话教学的实施结果与分析。第五部分是结论,通过对问题的了解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对话教学在成人英语课堂中实施的优化策略,以及本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何泽[5](2017)在《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行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英语教育被高度重视同时却低效重复一直是英语教育的一大顽症。如何破解这一顽症,凸显为当前英语教学和研究中的紧迫问题。前期相关研究将导致上述顽症的原因聚焦于:英语学习功利化、英语教学工具化、英语教育缺失人文性等。本研究认为:发展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有助于破解英语教学低效重复这一顽症;尤其是将文学阅读作为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核心,它将有助于提升英语语言能力、养成英语思维方式,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人文素养、陶冶人格品质等。本研究主要采用教育行动研究方法,研究问题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采用文学作品以及效果如何,整个行动研究历时近五年,研究对象是N市两所重点中学F中学和X中学共535名学生。行动研究共分为三轮:第一轮是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的尝试和摸索阶段,主要聚焦于文学阅读的课堂教学;第二轮是调整和改进阶段,主要聚焦于文学阅读的课程建设;第三轮是提升和应用阶段,主要聚焦于复习教学中的文学阅读。除行动研究外,本研究还结合了反思性研究和发展性研究。反思性研究是针对三轮行动研究的总结和反思;发展性研究所探讨的是高中文学阅读的前景及其质量提升问题等方面。本研究结论主要为:1.通过行动研究,探讨了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实践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并提出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的四种课堂教学模式:任务展示课、综合分析课、读写实践课、影视表演课及其相应的操作策略。2.建立了适合校情的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的课程体系,提出文学阅读课程必修和选修结合的课程框架,并提出"文学圈"阅读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3.通过调查、访谈、个案研究等方法,论证了高中英语文学阅读的实践能显着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和阅读素养,而且它还具有特殊的思想、人文等诸方面的课程价值。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为:1.拓展了高中英语课程资源。现行高中英语教材更新速度较慢,内容缺乏经典的完整的文学语篇。本研究为课程阅读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有力拓展了现有高中英语课程资源。2.建构了本土化的阅读教学模式。本研究中"文学圈"模式、群文阅读、持续默读等等阅读模式在国外文学课教学中已经流行多年,本研究借鉴这些理念,建构了适合我国高中生的阅读教学模式、并且在阅读选材和文学阅读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究性研究,在"外国经验"的本土化进程中实现了自我创新。3.探索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机制。本研究几乎与国内"核心素养"研究大环境同步,实施文学阅读过程中,尝试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在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中寻找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触发点、关联点和结合点,探索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的可行路径。综合来看本研究对于改进英语课堂生活质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实现学科育人,从而实现从英语教学到英语教育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庆华[6](2015)在《高校英语教师阅读教学实践性知识个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但具体课程领域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研究还很有限。阅读是外语学习环境下语言输入的最重要途径,阅读类课程在我国高校外语课程中占很大比例,高校英语教师阅读教学实践性知识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方法,通过大量课堂观察和对教师的深度访谈,辅以学生访谈、学生问卷、课程大纲等其它数据收集方式,对四名高校英语教师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性知识进行了深入探宄,旨在回答以下问题:1)四位教师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性知识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2)他们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性知识有何特点?3)他们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性知识是怎样发展和变化的?主要研究发现如下:第一,四位教师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性知识包括六方面的内容。英语阅读学科知识主要回答“为什么读”、“读什么”和“怎样读”的问题。英语阅读课程知识涉及设定英语阅读课程目标、个性化地选择和使用教材、寻找教材的延伸点、化解语言和内容二者之间的张力和灵活使用教学课件。英语阅读学科教学知识是关于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呈现、表征和阐述方式以及课堂活动组织方式促进学生理解文本和发展阅读能力的知识,主要包括借助举例、画图和讲故事等阐释讲解工具、用引导性的提问推进思考和理解、有针对性地指导语言学习、促进文本多重解读、挖掘与学生的相关性以及读写结合或阅读与其它技能融合。关于英语阅读教学与自我关系的知识体现为教师对自我与英语阅读教学之间互动关系的认识,包括阅读的个人意义、自我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对自我阅读教学能力的认识和因对阅读教学效果的感知而形成的自我概念。关于英语阅读与学生关系的知识包括三方面:教师是否了解学生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教学,教师关于英语阅读对学生个人意义的理解,以及如何理解与学生的关系和学生在文本解读中的地位。阅读教学情境知识包括英语阅读教学中体现出的教师对社会文化环境和学校环境的理解,以及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怎样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知识。第二,通过分析意象等实践性知识的表征形式理解每位教师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性知识的个体特征。再通过进一步的比较分析,探讨了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性知识的统领性主题和学科维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性知识的统领性主题是教师和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关系,三方通过课堂对话实现不同程度的“视域融合”。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性知识具有四个学科维度:语言、认知、社会文化和审美教育。第三,教师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性知识是以个人生活史、学科造诣和体验、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学习为个人基础,以职业动机为内在动力,以环境因素为外部媒介,在教育情境中通过不断的反思而生成和发展的。课堂实践中的“行动中反思”固然重要,而教学设计中的“为了实践的反思”以及教学实践后的“对实践的反思”也不容忽视。本文提出高校英语教师阅读教学实践性知识的具体内容和特征,为阅读教师认知领域的研究增添了一份中国语境下的理解,也是对普通教育领域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理论拓展。研究发现对英语阅读教师的教学、职业发展和高校英语课程改革有启示作用。

彭梅[7](2014)在《继续教育英语专业学生听说能力培养行动研究 ——以上海某高校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构建学习型社会以及终身教育理念的不断推广,高等继续教育受到了国家越来越多的重视。继续教育英语教学近年来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教学改革力度总体较小,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不够。从教师角度看,课堂教学基本上仍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从学习者角度看,成人学生听说能力尤其薄弱,他们迫切希望提高听说技能。本文针对继续教育英语教学的现状,采用行动研究法的原则和步骤,结合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对继续教育英语专业成人业余学生的听力和口语培养过程展开研究(共四轮),试图探索出一条培养继续教育英语专业成人业余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者对学生听力的培养重点通过以听写为主要手段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来进行,对口语能力的培养重点通过以小组合作式英语短剧排演为主要手段的一系列活动来进行。同时,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对语言学习策略培训和形成性评价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研究者主要通过测试、问卷、访谈、学生书面报告、教师日记和录像等方式收集数据,利用描述统计分析、T检验、相关分析和标注归纳等方法分析数据。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四轮行动研究,笔者实施的听写和短剧排演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水平,他们不仅听写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比较明显的提升(听写成绩均分从5.25分提高到11.03分,口试成绩均分从79.83分提高到86.80分),其语法使用、词汇量、拼写准确性、团队合作能力、自信心、兴趣、态度、动机、学习策略和交流技巧等方面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最后笔者得出结论:针对学习者特点实施的听写和短剧排演是非常有效的提高学习者听力和口语水平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同时,在教学中对学习者施以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培训并且合理利用形成性评价也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创新:1)研究对象的创新: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继续教育英语专业成人业余学生,在国内现有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论文中较少见。该学习群体具有明显区别于普通全日制高校大学生的学习者特点,因此如何在教学研究中不断深化对该学习群体的认识、总结其学习外语的特征有助于拓宽国际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究对象的广度和深度。2)研究内容的创新:本文的核心内容为如何创造性地利用“听写”和“合作式短剧排演”活动、结合语言学习策略培训和形成性评价来培养成人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相比该领域之前以理论式探讨和教学经验总结为主的英语教学类研究,本研究内容比较有创意。3)研究方法和研究时长的创新:本研究主要采用教师行动研究法,对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进行了4个学期(共4轮)的行动研究,研究方法和时长在我国高等英语教学领域比较少见,具有一定的开拓性。本篇论文由六个章节构成。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指出对英语专业成人业余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作者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文献回顾和评析:成人外语学习者特点、听力和口语教学研究、外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语言学习策略培训以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文献综述基础上笔者阐明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为研究设计,包括研究环境和对象、初步研究、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和研究过程简述。第四章作为本论文最核心的章节,主要从听力和口语两个层面同时展开。对听力和口语能力的培养分别通过以“听写”和“合作式短剧排演”为主要手段的系列活动来进行,按照行动研究开展的特点,逐一对四轮研究过程进行具体描述、分析、评价和反思。第五章是总结与反思。笔者以鸟瞰的角度对四轮行动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式总结,对本文四个研究问题做出正面回答,肯定了听写教学和短剧排演教学的积极效果,概括出比较有效的听写和短剧排演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同时对在研究过程中起到重要辅助作用的学习策略培训和学生学业评价体系进行描述、讨论和总结。最后一章结语部分首先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继而从应用层面讨论本文对继续教育英语教学产生的教学启示,反思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彭梅[8](2012)在《英语听写教学行动研究——以非全日制英语专业大学生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探索如何对非全日制成人英语专业大学生开展有效的听写教学。笔者通过4轮行动研究,利用问卷调查、访谈、测试等手段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听写是一种相当有效的外语课堂教学手段,符合非全日制成人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学习需求;系统的听写教学使学生的英语听写水平得到了显着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张燕[9](2012)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研究 ——以东北地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课程改革和信息化教育的推进,特别是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及2003年《普通高中技术课程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的颁布,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高速发展阶段。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作为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者和推动者,其专业知识水平不仅直接影响着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还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信息素养的养成以及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然而,目前我国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其专业知识水平状况、专业知识来源以及其影响因素均未进行详细系统研究。因此,需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基于教师专业知识理论,以及我国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现状,构建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框架。依据此框架,采用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东北地区的403名在职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和174名师范生的专业知识状况和专业知识来源的进行全面调查,试图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状况、专业知识来源以及影响其专业知识发展的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总体水平不高。不管是在职教师还是师范生的大部分专业知识的得分率都低于60%,处于不及格水平,未达到《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从运用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评价体系评价的结果来看,绝大部分教师专业知识综合得分在0.3-0.6之间,其中62%的教师低于0.5,87%的教师低于0.6;具体来看,信息技术教师的学科课程知识水平相对较好,其次是一般教育教学知识,再次是学科教学知识,最低的是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另外,教师之间专业知识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教龄、教师级别、教师所在学校级别是影响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随着教龄的增长而增长;骨干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明显高于非骨干教师;省重点高中的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也明显高于一般高中的教师;且这种差异在学科教学知识上体现最为明显。2.根据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特点,信息技术教师可分为低分非均衡型、低分均衡型、高分非均衡型和高分均衡型教师,其中高分均衡型的教师大多是骨干教师,低分非均衡型的教师以中老年教师居多,高分非均衡型的教师以年轻教师居多。3.利用统计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在职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来源研究得出:自身教学经验和反思、与同事日常交流是其专业知识重要来源;教学观摩活动是比较重要的来源,而在职培训和学历补偿教育的作用对专业知识的提高作用不明显。从师范生专业知识来源研究得出:教育见习与实习、教法课是其专业知识的重要来源,而教育类课程、微格教学的作用不明显。同样利用统计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师范生的专业知识来源研究得出:教育见习实习、教法课是其专业知识的重要来源,而教育类课程、微格教学的作用不明显。

周文娟[10](2011)在《内蒙古自治区英语教师行动研究述评》文中提出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11年(1999-2010)英语教师行动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可知该领域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理论探索阶段(1999-2004)和实证应用阶段(2005-2010)。总体发展趋势可概括为就文献数量而言,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就其研究类型而言,实证研究占据主体地位,且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研究占多数。由于相关研究者对行动研究的本质认识不够深刻,该领域研究仍存在四个主要问题:(1)研究类型极端化;(2)实证研究对象单一化;(3)研究手段重复化;(4)实证研究设计与结果分析空泛化。针对上述研究特点、总体趋势及主要问题,提倡应切实开展英语教师合作式行动研究,并建立内蒙古自治区英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

二、关于提高专升本英语专业学生修辞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行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提高专升本英语专业学生修辞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陕西BH教育培训机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 论文基本框架
2 理论概述
    2.1 STP理论
    2.2 4Ps理论
    2.3 营销组合策略理论
3 陕西BH教育集团英语培训产品营销环境分析
    3.1 外部环境
        3.1.1 宏观环境分析
        3.1.2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3.1.3 英语培训产品需求分析
    3.2 内部环境
        3.2.1 陕西BH教育集团概况
        3.2.2 陕西BH教育集团英语培训产品概述
        3.2.3 陕西BH教育集团英语培训产品营销现状分析
    3.3 陕西BH教育集团SWOT矩阵分析
    3.4 陕西BH教育集团英语产品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4.陕西BH教育集团英语培训产品营销策略设计
    4.1 STP策略
        4.1.1 市场细分
        4.1.2 选择目标市场
        4.1.3 市场定位
    4.2 产品策略
        4.2.1 产品差异化策略
        4.2.2 产品组合策略
        4.2.3 品牌策略
    4.3 价格策略
        4.3.1 影响定价的因素分析
        4.3.2 定价目标分析
        4.3.3 价格制定策略
    4.4 渠道策略
        4.4.1 营销渠道模式选择
        4.4.2 线上营销渠道建设和应用
        4.4.3 渠道成员选择
        4.4.4 渠道成员管理
    4.5 促销策略
        4.5.1 公共关系策略
        4.5.2 人员推销策略
        4.5.3 广告策略
        4.5.4 营业推广
        4.5.5 线上促销策略
5 陕西BH教育集团英语培训产品营销策略实施建议
    5.1 树立现代营销理念
    5.2 完善企业组织结构
    5.3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1 关于选择英语培训机构问卷调查表

(2)广州市“中高职三二分段”学生职业成熟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职业成熟度的相关研究
        二、“中高职三二分段”的相关研究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中高职三二分段”学生
        二、职业成熟度
        三、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
        一、生涯发展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生涯发展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第二节 布鲁纳的螺旋式结构理论
        一、螺旋式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螺旋式结构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第三章 “中高职三二分段”学生职业成熟度现状调查
    第一节 问卷调查
        一、问卷设计
        二、问卷调查的实施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第二节 访谈调查
        一、访谈设计
        二、访谈调查的实施
        三、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第四章 “中高职三二分段”学生职业成熟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中高职三二分段”学生的职业成熟度整体水平不高
    第二节 “中高职三二分段”学生职业成熟度发展不平衡
    第三节 “中高职三二分段”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不高
    第四节 学校对“中高职三二分段”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培养不够重视
    第五节 家庭对“中高职三二分段”学生的就业指导不够到位
    第六节 “中高职三二分段”学生在职业探索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不高
第五章 “中高职三二分段”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提升策略
    第一节 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统筹推进职业成熟度发展
        一、优化职业理念,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二、提高认知能力,明晰职业发展目标
        三、完善职业能力,加强职业决策自信
        四、降低亲友依赖,提高职业自主性
        五、利用榜样力量,形成良好的职业参照
        六、立足群体差异,完善职业成熟度发展
    第二节 将职业指导工作常态化,高度重视职业成熟度发展
        一、落实就业导向,建立健全就业指导体系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三、加强就业心理辅导,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第三节 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正确引导职业成熟度发展
        一、转变就业观念,给与孩子鼓励和支持
        二、积极进行职业探索,为孩子的就业出谋划策
        三、关注孩子心理需求,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第四节 创设良好的社会就业环境,打造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
        一、完善就业政策,加大社会支持力度
        二、鼓励校企合作,拓宽毕业生就业通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高职“三二分段”学生职业成熟度及相关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
附录3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3)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叙事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源起
        1.1.1 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1.1.2 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1.1.3 教师身份认同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引言
    2.2 身份的源起
    2.3 身份的定义
    2.4 教师身份的定义
        2.4.1 教师身份
        2.4.2 教师专业身份
    2.5 英语教师身份的定义
        2.5.1 英语教师身份
        2.5.2 工作定义
    2.6 教师身份的国内外研究
        2.6.1 理论视角
        2.6.2 研究主题
        2.6.3 国内外研究的不足
        2.6.4 国内外研究对本研究的启示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引言
    3.2 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的身份认同理论
        3.2.1 身份定位理论
        3.2.2 身份的话语建构
        3.2.3 话语中的身份与实践中的身份
        3.2.4 Wenger的身份形成理论
    3.3 心理学理论视角下的身份认同理论
        3.3.1 Markus的可能自我理论
        3.3.2 Higgins的自我差异理论
        3.3.3 实现可能自我的条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引言
    4.2 研究方法
        4.2.1 叙事探究与教师身份
        4.2.2 叙事探究的定义
    4.3 研究者的角色
    4.4 研究对象
        4.4.1 研究对象选择阶段一
        4.4.2 研究对象选择阶段二
    4.5 先导性研究
        4.5.1 先导性研究的设计
        4.5.2 先导性研究的实施
        4.5.3 先导性研究的启示
    4.6 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
        4.6.1 数据收集
        4.6.2 数据分析
    4.7 研究的效度和信度
    4.8 研究的伦理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发现
    5.1 引言
    5.2 张玲的身份发展叙事
        5.2.1 童年的身份发展
        5.2.2 英语学习者的身份发展
        5.2.3 新手英语教师身份发展
        5.2.4 硕士阶段英语教师身份发展
        5.2.5 博士阶段英语教师身份发展
        5.2.6 国外访学阶段英语教师身份发展
        5.2.7 改革背景下的英语教师身份发展
    5.3 李敏的身份发展叙事
        5.3.1 童年的身份发展
        5.3.2 英语学习者身份发展
        5.3.3 新手英语教师身份发展
        5.3.4 国外访学阶段英语教师身份发展
        5.3.5 改革背景下的英语教师身份发展
        5.3.6 国内访学阶段英语教师身份发展
        5.3.7 访学结束后英语教师身份发展
    5.4 宋兰的身份发展叙事
        5.4.1 童年的身份发展
        5.4.2 英语学习者身份发展
        5.4.3 新手英语教师身份发展
        5.4.4 硕士阶段英语教师身份发展
        5.4.5 硕士留校后英语教师身份发展
        5.4.6 博士阶段英语教师身份发展
        5.4.7 改革背景下的英语教师身份发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讨论
    6.1 引言
    6.2 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的过程
        6.2.1 高校英语教学实践者专业身份的发展过程
        6.2.2 高校英语教师研究者专业身份的发展过程
        6.2.3 高校英语教师职业认同的发展过程
        6.2.4 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特征
    6.3 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的类型
        6.3.1 “多重身份冲突”型
        6.3.2 “身份危机”型
        6.3.3 “身份重构”型
    6.4 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的影响因素
        6.4.1 影响高校英语教师身份发展的个人因素
        6.4.2 影响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的社会文化因素
    6.5 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模型
        6.5.1 张玲的实际身份、理想身份和应当身份
        6.5.2 李敏的实际身份、理想身份和应当身份
        6.5.3 宋兰的实际身份、理想身份和应当身份
        6.5.4 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理论模型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引言
    7.2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7.3 本研究的启示
    7.4 本研究的创新点
        7.4.1 研究视角
        7.4.2 研究主题
    7.5 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展望
        7.5.1 研究的局限性
        7.5.2 未来展望
    7.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访谈提纲之一
附录3 访谈内容节选一
附录4 访谈内容节选二
附录5 学生反馈资料
附录6 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认同调查问卷截图

(4)成人英语课堂对话教学应用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 对话教学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 对话教学对成人英语课堂教学有特殊意义
        (三) 对话教学有利于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论文结构
第二章 理论框架及文献综述
    一、对话教学的理论概述
        (一) 相关概念界定
        (二) 理论概述
        (三) 理论基础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 关于对话教学的研究
        (二) 关于英语对话教学的研究
        (三) 关于成人对话教学的研究
第三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三、研究问题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方法
        (一) 文献分析
        (二) 问卷调查
        (三) 访谈
        (四) 课堂观察
    五、研究过程
第四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问卷调查的实施结果与分析
        (一) 学习背景和经历调查
        (二) 心理情感状况调查
        (三) 英语课堂对话教学现状调查
    二、课堂观察的实施结果与分析
    三、访谈的实施结果与分析
    四、成人英语课堂对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 成人英语课堂对话教学存在的问题
        (二) 成人英语课堂对话教学实施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 结论
    一、主要发现
    二、对话教学在成人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 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培养对话教学意识
        (二) 加强英语课堂中的互动教学
        (三) 提升课堂提问技巧
        (四) 创设适宜的对话教学情境
        (五) 开发适合成人学习的英语课程资源
    三、研究局限
    四、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5)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英语教育被过度重视却低效重复
        二、英语教学中工具论盛行而人文性被漠视
        三、英语学习中阅读量少而面窄
    第二节 研究问题
        一、初始的研究问题
        二、研究问题的变更
        三、高中文学阅读教学研究的重要性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和研究方法
        二、研究对象和过程
        三、资料的收集和处理
        四、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有关阅读教学的相关研究
        一、阅读的目的
        二、阅读教学的模式
        三、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
    第二节 国内外语言教学中的文学教学
        一、文学的功能
        二、国外语言教学中的文学教学概况
        三、国内语言教学中的文学教学回顾
    第三节 我国中小学英语的文学阅读教学研究现状
        一、文学阅读教学的专题研究
        二、中小学外语教学中的文学阅读研究现状
        三、硕博论文对文学阅读教学的研究
    第四节 行动研究及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行动研究的起源和发展
        二、行动研究的特点
        三、行动研究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
        四、本研究所采用的行动研究的模式
第三章 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第一轮行动研究:尝试和探索
    第一节 问题和分析
        一、第一轮行动研究的问题
        二、对问题的假设性分析
    第二节 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
        一、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的选材
        二、开展文学阅读教学的准备
        三、文学阅读的教学策略
        四、文学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三节 第一轮行动研究典型课例
        一、教学分析
        二、教学设计
        三、教学反思
    第四节 第一轮行动研究总结和反思
        一、学生访谈问题和数据收集
        二、访谈数据分析的方法
        三、访谈结果
        四、总结和反思
第四章 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第二轮行动研究:调整和改正
    第一节 问题和研究设计
        一、第二轮行动研究问题
        二、研究设计
    第二节 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
        一、高中英语文学阅读的选修课实践探索
        二、"文学圈"阅读模式在文学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三、基于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文学阅读教学实践
    第三节 第二轮行动研究典型课例
        一、课例背景
        二、教学过程
        三、教学反思
    第四节 反思和总结
        一、访谈内容和方法
        二、访谈内容的整理和分析
        三、总结和反思
第五章 高中英语文学阅读第三轮行动研究:提升和应用
    第一节 第三轮行动研究问题和行动计划
        一、研究问题
        二、制定行动计划
    第二节 行动计划的实施
        一、基于自由自主原则的文学阅读实践
        二、基于文学阅读的高三复习教学的实践
    第三节 第三轮行动研究典型课例
        一、课例背景
        二、教学设计
        三、课例反思
    第四节 前三轮行动研究初步回顾
第六章 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的反思性研究:成效和改进
    第一节 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有利于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二、高中英语文学阅读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文学阅读的课程价值:从英语教学到英语教育的嬗变
    第二节 高中英语文学有利于阅读习惯的培养
        一、阅读教育越来越被重视
        二、重塑英语阅读教学的路径
        三、从文学阅读到阅读习惯的养成
    第三节 高中英语文学阅读的后续影响
        一、追梦国际名校的少年Frank Hu
        二、坚持写report和summary的名校艺术生Berial Zhang
        三、坚信自由阅读圆留学梦的Maxine Zhou
        四、回顾和反思
    第四节 高中英语文学阅读的改进措施
        一、调查问卷介绍
        二、问卷的发放和结果分析
        三、访谈及结果分析
第七章 结论
    第一节 文学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一、文学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四种课型及操作
        二、文学阅读的课程模式:必修和选修结合
        三、文学阅读的理想模式:基于"文学圈"的自由自主阅读
    第二节 文学阅读的理想效果:从阅读能力到阅读素养
        一、英语教育目标的嬗变
        二、阅读素养是实现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三、从阅读能力到阅读素养
    第三节 研究创新
        一、教学内容的创新:课程资源的拓展性
        二、教学方式的创新:阅读教学的本土化
        三、教学理念的创新:核心素养的学科性
    第四节 研究不足和研究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学生作业选
    附录二: 读书报告和自由阅读演讲词选
    附录三: "文学圈"阅读模式分工清单
    附件四: 选修课课程纲要:英文原着阅读与欣赏:《相约星期二》
    附录五: 文学阅读导学案选
    附录六: 高三群文阅读时文及解读样例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6)高校英语教师阅读教学实践性知识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提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背景与方法篇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个人旨趣
        1.3 研究目的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普通教育领域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述评
        2.1.1 国外研究概述
        2.1.2 国内研究概述
        2.2 二语/外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述评
        2.3 阅读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相关研究述评
        2.3.1 母语阅读教师认知研究
        2.3.2 二语/外语阅读教师认知研究
        2.4 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理解
        2.4.1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定义和特征
        2.4.2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容类型
        2.4.3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表征形式
        2.5 关于“阅读”和”外语阅读教学”的理解
        2.5.1 阅读和阅读教学
        2.5.2 外语阅读教学
        2.5.3 外语读写素质
        2.6 小结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
        3.1 核心概念界定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参与者
        3.4 数据收集
        3.4.1 课堂观察
        3.4.2 深度访谈
        3.4.3 学生访谈和学生问卷
        3.4.4 其它资料
        3.5 数据整理与分析
        3.6 关于效度的问题
        3.7 研究伦理
第二部分 个案观察篇
    第四章 岳老师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4.1 专业化生活:“阅读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4.2 源自专业化生活的阅读教学理解
        4.2.1 “阅读给人perspective"
        4.2.2 阅读帮助“发现自我”
        4.2.3 通过协商获取意义和发展思维
        4.3 选择“令人眼前一亮”的课文
        4.3.1 考虑语言难度、质量和顺序安排
        4.3.2 考虑内容相关性、趣味性和思想性
        4.4 让学生经历“发现”的过程
        4.4.1 “与学生协商”: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4.4.2 用提问推进讨论
        4.4.3 启发人生思考
        4.5 阅读课中的语言学习
        4.5.1 “阅读内容带动语言学习”
        4.5.2 “以写作的角度讲语言”
        4.6 “技近乎于道”
        4.7 小结
    第五章 于老师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5.1 培养阅读兴趣
        5.1.1 “发现一个阅读的世界”
        5.1.2 分享阅读内容和传递阅读热情
        5.2 “提供内容和形式的支点”
        5.3 理清语篇结构
        5.4 从多重视角解读文本
        5.5 借助阐释讲解工具
        5.6 促进读写、读演、读画结合
        5.6.1 读写结合
        5.6.2 读演、读画结合
        5.7 促进课堂参与:“把学生唤起”
        5.8 在专业学习和教学中发展个人风格
        5.9 小结
    第六章 佟老师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6.1 阅读“要带给学生智慧”
        6.1.1 阅读超越单词的识读
        6.1.2 阅读要“滋养灵魂”
        6.2 学会理解、欣赏和管理学生
        6.3 把握尺度:“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6.4 课文讲解中“自上而下”的新尝试
        6.4.1 提纲挈领讲课文
        6.4.2 权衡斟酌词汇讲解的取舍
        6.4.3 通过提问训练创造性思维
        6.4.4 翻译名言促进关键概念的理解和思考
        6.5 阅读课堂上的教与学
        6.6 多种方式促进阅读
        6.7 在无奈中发展
        6.7.1 数字时代中的无力感和挣扎应对
        6.7.2 “要做一个不断能充电的手电筒”
        6.7.3 教学反思
        6.8 小结
    第七章 郑老师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7.1 提供“语言的精细磨练”
        7.2 权衡语言学习和思维能力培养
        7.3 促进语言知识自主学习
        7.4 学会阅读:课文欣赏与细腻分析
        7.4.1 从宏观分析入手
        7.4.2 引导欣赏文学作品的细微之处
        7.4.3 批判性的对比阅读
        7.5 促进课堂内外的读写结合与合作学习
        7.6 研讨式的课堂
        7.7 在学习教学中成长
        7.8 小结
第三部分 分析讨论篇
    第八章 四位教师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性知识的内容
        8.1 英语阅读学科知识
        8.1.1 四位教师的英语阅读学科知识
        8.1.2 比较分析
        8.2 英语阅读课程知识
        8.2.1 四位教师的英语阅读课程知识
        8.2.2 比较分析
        8.3 英语阅读学科教学知识
        8.3.1 四位教师的英语阅读学科教学知识
        8.3.2 比较分析
        8.4 关于英语阅读教学与自我关系的知识
        8.4.1 四位教师关于英语阅读教学与自我关系的知识
        8.4.2 比较分析
        8.5 关于英语阅读与学生关系的知识
        8.5.1 四位教师关于英语阅读与学生关系的知识
        8.5.2 比较分析
        8.6 英语阅读教学情境知识
        8.6.1 四位教师的英语阅读教学情境知识
        8.6.2 比较分析’
        8.7 小结
    第九章 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性知识的多维分析
        9.1 四位教师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性知识的个体特征
        9.1.1 岳老师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性知识的特征
        9.1.2 于老师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性知识的特征
        9.1.3 佟老师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性知识的特征
        9.1.4 郑老师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性知识的特征
        9.2 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性知识的统领性主题:对话
        9.3 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性知识的学科维度
        9.4 小结
    第十章 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性知识的生成与发展
        10.1 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性知识的微观演进
        10.2 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性知识发展的个人基础
        10.2.1 个人生活史
        10.2.2 学科造诣和体验
        10.2.3 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学习
        10.2.4 职业动机
        10.3 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性知识发展的外在媒介
        10.3.1 学校环境和教学共同体
        10.3.2 与学生的交往
        10.3.3 在职进修和培训
        10.3.4 观摩和交流
        10.4 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性知识的发展路径
        10.5 小结
    第十一章 结论、启示和反思
        11.1 结论
        11.1.1 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性知识的内容
        11.1.2 英语阅读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特征
        11.1.3 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性知识的发展
        11.2 研究启示
        11.3 研究创新点
        11.4 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展望
        11.5 研究者反思
        11.5.1 研究关系
        11.5.2 研究者身份
参引文献
附录1 课堂观察记录实例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实例
附录3 学生访谈提纲实例
附录4 学生问卷实例
附录5 课堂录音转写规范
附录6 教师访谈实例

(7)继续教育英语专业学生听说能力培养行动研究 ——以上海某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图表一览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外语继续教育的历史和发展现状
        1.1.2 相关文件对继续教育英语人才培养的要求
        1.1.3 继续教育英语教学现状及学习者需求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本文主要观点和研究思路
        1.3.1 主要观点
        1.3.2 研究思路
    1.4 论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对“二语”和“外语”的概念界定
    2.2 成人外语学习者特点及成人英语办学现状
        2.2.1 成人外语学习者学习特点
        2.2.2 我国继续教育英语专业办学现状
    2.3 外语听力教学研究
        2.3.1 听力概念的界定
        2.3.2 听力技能、策略及练习活动
        2.3.3 听写研究现状
        2.3.4 听力的评估
    2.4 外语口语教学研究
        2.4.1 口语能力的概念界定
        2.4.2 口语活动的特点
        2.4.3 常用的口语活动
        2.4.4 短剧表演与口语能力培养
        2.4.5 英语口语研究现状
        2.4.6 口语能力评估
    2.5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外语教学
        2.5.1 合作学习的内涵、要求和形式
        2.5.2 合作学习的应用现状
    2.6 语言学习策略和策略培训与外语教学
        2.6.1 语言学习策略
        2.6.2 外语学习策略培训研究回顾
    2.7 外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2.7.1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简述
        2.7.2 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2.7.3 形成性评价的应用现状
    2.8 行动研究法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环境和对象简介
        3.1.1 研究环境
        3.1.2 研究对象
    3.2 初步研究
        3.2.1 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3.2.2 第一次综合问卷调查
        3.2.3 学生学习风格调查
        3.2.4 语言学习策略初次调查
        3.2.5 听力和口语水平初步评估
        3.2.6 基于初步研究的启示
    3.3 研究问题
    3.4 研究方法和工具
        3.4.1 研究方法
        3.4.2 研究工具
    3.5 研究过程
        3.5.1 研究过程简述
        3.5.2 数据收集过程
        3.5.3 数据分析方法简述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听力和口语培养过程
    4.1 第一轮行动研究
        4.1.1 总体行动方案的制定
        4.1.2 第一轮听写教学行动研究
        4.1.3 第一轮口语教学行动研究
        4.1.4 第一轮行动研究小结
    4.2 第二轮行动研究
        4.2.1 第二轮听写教学行动研究
        4.2.2 第二轮口语教学行动研究
        4.2.3 第二轮行动研究小结
    4.3 第三轮行动研究
        4.3.1 第三轮听写教学行动研究
        4.3.2 第三轮口语教学行动研究
        4.3.3 第三轮行动研究小结
    4.4 第四轮行动研究
        4.4.1 第四轮听写教学行动研究
        4.4.2 第四轮口语教学行动研究
        4.4.3 第四轮行动研究小结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反思
    5.1 听写教学总结和反思
        5.1.1 实施听写教学的有效策略
        5.1.2 听写训练的有效性
        5.1.3 听写教学研究中的不足和困难
    5.2 口语教学总结和反思
        5.2.1 实施合作式短剧排演的有效策略
        5.2.2 合作式短剧排演的有效性
        5.2.3 口语教学研究中的不足
    5.3 学习策略培训与听说能力培养
        5.3.1 实施学习者培训
        5.3.2 策略培训效果
        5.3.3 学习策略培训小结
    5.4 学业评价与听说能力培养
        5.4.1 平时成绩评价体系
        5.4.2 口语成绩评价体系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对整个研究的反思与总结
    6.2 对继续教育英语教学的启示
        6.2.1 教师的教学自主性
        6.2.2 策略培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6.2.3 学业评价体系及教师的要求和督促
        6.2.4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加强课外指导
    6.3 本研究的局限性
    6.4 未来研究方向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综合问卷调查 1
附录2 学习风格检测表 ILS(中文版)
附录3 语言学习策略调查表(SILL)
附录4 段落听写样本以及评分标准
附录5 听写调查问卷
附录6 口语调查问卷
附录7 学生平时课堂段落听写记录表
附录8 第一轮短剧表演评分表及表演题目
附录9 第一轮短剧表演小组报告样本
附录10 综合问卷调查2
附录11 学习者培训工作坊之系列2
附录12 综合问卷调查3
附录13 综合问卷调查4
附录14 学习者培训工作坊之系列 3 (学生材料)
附录15 学习者培训工作坊之系列 3(教师材料)
附录16 学习者培训工作坊之系列4
附录17 综合问卷调查5
附录18 全程参加研究的 31 位学生 5 次听写成绩总表
附录19 学习者培训工作坊之系列1
附录20 学习者培训工作坊之系列5
附录21 学生第一学期学习计划样本
附录22 学生第二学期学习计划样本
附录23 学生自我评价表样本

(8)英语听写教学行动研究——以非全日制英语专业大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回顾
    1. 成人外语学习者的特点
    2. 听写作为教学和测试手段的重要性与有效性研究成果
三、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2. 问题的发现与诊断
    3. 研究问题的确立
    4. 总体行动方案
四、研究过程、结果和反思
    1. 第一轮行动方案、过程、结果和反思
    2. 第二轮行动方案、过程、结果和反思
    3. 第三轮行动方案、过程、结果和反思
    4. 第四轮行动方案、过程、结果和反思
        (1) 本轮行动方案和实施
        (2) 本轮行动结果和讨论
        (3) 本轮行动研究总结
五、结论

(9)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研究 ——以东北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目录
表目录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
    三、 研究目标与内容
    四、 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 知识
    二、 教师专业知识内涵及分类
    三、 教师专业知识研究范式
    四、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研究状况
    五、 教师专业知识来源研究状况
    六、 小结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 研究的基本框架
    二、 研究方法的确定
    三、 研究对象的选择
    四、 研究工具的开发
    五、 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六、 研究的信效度
第三章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构成及评价
    一、 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概况
    二、 信息技术教师角色定位
    三、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构成
    四、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评价体系
第四章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及师范生专业知识状况调查
    一、 问卷设计与数据处理
    二、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状况
    三、 师范生专业知识状况
    四、 师范生与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状况比较
    五、 结果与讨论
第五章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及师范生专业知识来源分析
    一、 问卷设计与数据处理
    二、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各类专业知识来源比较
    三、 不同教龄的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来源比较
    四、 师范生各类专业知识的来源比较
    五、 结果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一、 研究结果
    二、 研究结论
    三、 存在的问题
    四、 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10)内蒙古自治区英语教师行动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对象、文献来源及分析方法
二、研究者、研究对象及研究设计
三、批判性评价
    (一)存在问题
    (二)原因分析及建议

四、关于提高专升本英语专业学生修辞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行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陕西BH教育培训机构营销策略研究[D]. 曹学军.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2]广州市“中高职三二分段”学生职业成熟度研究[D]. 王绍媛.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3]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叙事探究[D]. 刘晶.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07)
  • [4]成人英语课堂对话教学应用现状研究[D]. 于忠慧.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7(03)
  • [5]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行动研究[D]. 何泽.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9)
  • [6]高校英语教师阅读教学实践性知识个案研究[D]. 张庆华.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5(03)
  • [7]继续教育英语专业学生听说能力培养行动研究 ——以上海某高校为例[D]. 彭梅.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09)
  • [8]英语听写教学行动研究——以非全日制英语专业大学生为例[J]. 彭梅. 外语界, 2012(05)
  • [9]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研究 ——以东北地区为例[D]. 张燕. 东北师范大学, 2012(05)
  • [10]内蒙古自治区英语教师行动研究述评[J]. 周文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09)

标签:;  ;  ;  ;  ;  

提高英语专业修辞理解与应用能力的行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