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滑模控制感应电机解耦变结构系统

模糊滑模控制感应电机解耦变结构系统

一、模糊滑模控制的感应电动机解耦变结构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孙学伟[1](2021)在《单定子双转子盘式对转永磁同步电机滑模控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各行业对电气化水平要求的逐步提高,为满足人们对电机多样化和精细化的需求,多种多样的新型电机结构不断涌现,除了传统的直流电机、异步电机和同步电机,同时各种高机电能量转换的电机结构也相继被提出。单定子双转子盘式对转永磁同步电机在结构上由一个定子、两个转子组成,该结构使得该电机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功率密度大、电气参数对称、易于控制等特点,非常适合应用在对驱动系统有空间和重量限制的场所,因此该种电机在电动汽车、舰船、鱼雷、水下航行器和风力发电等领域应用广泛。双转子对转永磁同步电机可看作两台参数完全相同的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反向串联而成,因电机只有一个定子和一套三相绕组,故可用一套三相边变频器控制两个转子异向同步旋转。当用一套三相变频器控制对转PMSM中的两个转子时,定子电流和转子产生的磁场如果发生失步,那么就会导致两个转子发生失步,进而导致控制系统崩溃。本文所做工作及主要结构为:(1)研究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对转PMSM的电机结构设计和电机控制策略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通过对比传统PMSM相关理论,建立该电机数学模型,为实现该种电机的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2)依据现有文献研究了基于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策略,搭建对转PMSM在该策略下的模型,验证了所建立的对转PMSM模型的准确性,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分析了对转PMSM在负载不对称变化情况下的失步原因,通过相应仿真实验,验证在不同工况下通过实时选择闭环控制相应转子的方法的可行性,结果显示,电机能够稳定运行。(3)基于上述实时选择闭环控制相应转子的控制方法,本文提出使用电压前馈解耦的控制方式代替传统矢量控制中电流反馈解耦控制,以消除d-q轴电流后面的耦合项,从而达到去除由转速ω1、ω2所导致的耦合效应,削弱系统稳态误差;提出转速环采用自抗扰控制(Auto-disturbances Rejection Control,ADRC)与积分型滑模控制(Integral Sliding Mode Control,ISMO)相结合的方式来削弱传统滑模带来的抖振现象,提高系统的全局鲁棒性,抑制矢量控制系统的超调和震荡,提高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

杨洋[2](2021)在《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近些年以来,变频调速技术在军工、生产、生活等多个领域中的广泛运用,对其控制能力以及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相关技术人员研究出了具有高效率特性的直接转矩控制技术,这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以及热烈的研究讨论。与矢量控制技术相比较,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具有结构简便,转矩响应速度较快,受电机参数影响较小,鲁棒性能较好等特点。直接转矩控制技术虽然优势明显,但也存在着一些自身的不足:传统的磁链观测器受其结构的影响,易产生较大误差,且转矩波动过大;而传统控制器存在精度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到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应用效果。为此,围绕磁链观测器和控制器进行研究讨论,本论文的结构框架如下:首先介绍了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原理以及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搭建其必要的模型结构(动态数学模型),再从两方面(磁链观测器与控制器)进行探讨,研究分析DTC控制系统的性能。然后针对传统的纯积分器磁链观测器存在的问题,又对比分析了三种改进的磁链观测方法:改进电压模型法(低通滤波器法)、双低通定子磁链观测法和全阶闭环磁链观测法,并进行仿真验证分析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此外,对于控制器的问题,在分析研究传统DTC控制系统的PI控制器以及变结构控制理论的基础上,本文选用变结构控制技术取代PI控制技术,如此一来,与传统的DTC控制方法相比,改进后基于变结构技术的DTC控制方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更迅捷的动态响应。最后,根据本文所研究的成果,并验证其由理论技术转化为实际成果的可行性。本文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DTC控制系统的基础上,搭建本文研究成果的结构框图,并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仿真比较,最后通过仿真波形去验证分析。

莫理莉[3](2020)在《基于滑模变结构的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速度与位置控制》文中指出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是凸极式永磁同步电机的特例,这类电机的转矩仅和q轴电流成线性关系而与d轴电流无关,其控制模型简单,在机器人、航空航天、精密数控机床和伺服系统等领域应用广泛。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还是一个多输入、强耦合、非线性、变参数的复杂对象,当电机系统存在外部扰动和内部参数摄动时,常规控制方法鲁棒性不强,无法满足高性能控制的要求。滑模变结构控制具有对系统数学模型精确度要求不高、对系统参数摄动和外部扰动不敏感,具有鲁棒性优点,使得它非常适合用在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电机的速度和位置控制,一直是电机控制算法研究与应用的热点,本文以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为基础,对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速度和位置控制策略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阐述了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发展历史和它中国民经济领域的应用领域的重要地位,为本文相关研究工作明确立论的社会意义。(2)在对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思想及发展现状进行概述的基础上,详细介绍本文用到的滑模变结构控制设计方法,作为本文相关研究工作的理论基础。(3)针对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速度滑模控制系统存在内部参数摄动或外部负载扰动时,抖振严重,制约了系统动稳态性能提高的问题,将积分滑模变结构控制结合模糊控制算法用于该系统,削除抖振,增强系统鲁棒性,消除静差;为解决模糊滑模控制器中由于存在积分环节和限流环节会造成Windup现象的问题,参考改进的Anti-reset Windup思路,在控制器中加入抗饱和环节,改进控制器结构,消除Windup现象,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动稳态性能。(4)针对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位置追踪控制系统中常常被机械因素制约系统性能提高,尤其是当系统存在参数摄动或负载扰动时,常规控制很难在保持良好鲁棒性同时保证位置跟踪的快速响应性问题,将非奇异终端滑模变结构控制与反步控制算法结合应用到电机位置跟踪控制系统,实现在增强系统的鲁棒性的同时使得系统保持追踪的快速响应性。(5)前面两种算法在控制过程,均是把外部扰动及系统参数摄动作用视作零,依靠滑模系统的鲁棒特性来维持系统稳定,然而,在复杂环境下的控制系统中,外部扰动及系统参数摄动对电机控制系统精度提高的制约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一种滑模变结构控制结合滑模扰动观测器的复合控制策略。这种复合控制策略把外部扰动及系统参数摄动一起实时观测并反馈到控制系统中,通过对扰动的及时补偿,有效减少内外部扰动造成的电机速度的跳动,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6)机械位置传感器不仅增加电机控制系统的体积和成本,还增加系统结构复杂性,甚至严重影响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用算法取代机械位置传感器是有必要的。本文针对一般的滑模观测器观测器为消除抖振引入低通滤波器环节会造成相位滞后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二阶滑模观测器取代位置传感器,这种新型滑模观测器没有低通滤波环节,不存在相位滞后问题,还可以提高观测器的观测精度和控制系统的鲁棒性。

高聪[4](2020)在《桥壳加工精度检测装置伺服运动控制》文中研究指明重卡驱动桥壳是重型卡车底盘的关键结构部件,在整车性能的提升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桥壳的加工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其对桥壳加工误差的测量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桥壳测量与普通工件的测量不同,桥壳尺寸大,需要测量的孔系、轴系和面系空间相互关系复杂,具有轴类和壳体类零件的综合特征的特点,实现桥壳的在位自动测量和保证测量精度难度大。这对桥壳加工精度检测装置控制系统设计、伺服运动控制、控制器算法均提出了极大的挑战。针对上述挑战,本文以桥壳加工精度检测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围绕控制系统整体设计、伺服运动控制、控制器算法三个层次展开研究。从检测装置测量精度要求入手,深入分析了导致检测精度低的原因;确立了控制系统设计方案;面向工业现场应用需求,搭建了桥壳加工精度检测装置的伺服系统。为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在设计的原型检测装置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主导极点和相位裕度的并联PID控制算法,全面提高伺服系统的转速平稳性、位置跟踪性和鲁棒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桥壳加工精度检测装置中保证测量精度的测量终端,考虑不确定性外部扰动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提出了激光位移传感器和工业相机相结合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案,并分析了方案的可行性。为满足测量精度,减少复杂的现场工作环境,非线性摩擦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以PLC控制器为核心,提出了基于PROFINET的伺服运动控制方案,包括控制系统的硬件选型、伺服控制、OPC通信、HMI人机交互、伺服电机调试等部分,并且设计控制软件架构和程序编写,从整体上对检测装置的控制方案进行设计。(2)由于西门子伺服驱动系统参数优化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桥壳加工误差更高精度的检测要求,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全面提升系统运动精度和鲁棒性能的改进控制算法。根据桥壳检测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基于重卡桥壳检测装置原型样机,搭建了重卡桥壳检测实验系统。依据检测装置机械结构和电学性质,建立了检测装置伺服运动平台的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为伺服运动性能的研究提供了模型基础。针对检测装置伺服运动对速度和位置控制要求,设计了基于主导极点和相位裕度的并联PID控制器,将产生的参考信号分别用于伺服系统速度环和位置环进行PID控制,保证系统的跟踪性能和快速性,消除非线性扰动的干扰,提高系统的鲁棒性。(3)为了进一步考虑不同扰动和检测速度对伺服系统性能的影响,基于自行搭建的桥壳在位检测实验装置,在不同扰动和速度下,对控制算法进行了实验,通过对结果分析,该算法有效实现了伺服电机匀速、平稳的高精度运动控制,系统表现出良好的跟随性能和鲁棒性,充分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对提高重卡桥壳检测装置的检测精度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陈瀚[5](2020)在《基于全速度范围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研究》文中认为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相比与其他类型的电机,具有较小的空间占有率、较大的功率密度以及更高的效率,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传统的机械式传感器在永磁同步电机交流传动系统中时常出现各种难以维护的问题,降低了交流传动控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针对机械式传感器可靠性较低的问题,本文在对PMSM控制中,在中高速度范围采用滑模观测器,在低速度范围采用脉振高频电压注入法,实现全速度范围无位置传感器控制。为了改善传统滑模观测器对PMSM转子位置和速度的估算精度,设计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滑模边界层的S型控制函数,结合PLL系统构建出改进型滑模观测器。首先,建立以PMSM为研究对象的电机模型,并构建电流滑模面。其次,利用可变滑模边界层的设计思路,结合边界层特性,通过转速对边界层厚度自适应调整的S型控制函数取代传统开关函数,有利于抑制系统抖振并改善观测性能。之后,针对PLL估算转子位置及转速信号时动态阶段跟踪性能较弱的问题,以及边界层改变出现的转速跳变现象,设计了信号抑制器用来减弱动态误差,改善系统估算精度。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分析,证明了本方法具有可行性并且达到了较高的估算精度。为了建立低速范围下的估算算法,首先解释了脉振高频电压注入法的基本原理。其次,对该算法的估算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在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为了保证高、低速估算算法能够平稳的进行切换控制,设计了一种基于sigmoid函数的复合控制系统。首先,根据PMSM的参数设计合理的复合控制区间。其次,以sigmoid函数作为权重值的计算方式,进一步降低两种估算算法切换过程中的转速波动,保证复合控制区间系统能够平滑过渡。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陈小丹[6](2020)在《基于改进滑模观测器的风力发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永磁风力发电机具有结构简单、功率密度高、效率高和运行稳定性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双馈感应发电机定子有功与无功功率解耦控制以及功率变换器额定功率较低(一般为发电机额定功率的25%-30%),常用于风能转换系统。本文以永磁与双馈风力发电机为背景,研究基于改进滑模观测器的风力发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策略。矢量控制作为风力发电机的重要控制方法,不仅需要精确的转子位置信息来实现磁场定向,而且需要转子转速信息来实现闭环控制。通常在转轴上安装位置传感器,如光学编码器、解析器等,会增加成本,降低系统可靠性和抗噪性。同时,高精度传感器限制了风力发电机在高原、沿海等相对恶劣环境的应用。因此,无传感器控制技术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随着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出现,使得风力发电机无传感器控制技术的实现成为可能。为了获得准确的发电机转速和转子位置信息,提高无机械传感器永磁风力发电机系统驱动性能,针对传统滑模观测器高频抖振与谐波误差问题,采用Sigmiod函数代替不连续符号函数的方法,建立一种基于改进滑模观测器的永磁风力发电机无传感器控制模型,并依据噪声消除原理,提出一种自适应滤波器结合正交锁相环的方法。该方法能自适应补偿估计电动势中的谐波,消除相应的位置估计误差;根据所估计的位置信息,利用最小均方算法,对自适应滤波器的谐波系数进行连续自整定。最后,利用1.2 MW永磁风力发电系统进行仿真。另外,针对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的矢量控制,利用滑模观测器对电机参数变化不敏感,对电机参数的不确定性具有较强鲁棒性的特点,提出一种新的转子位置估计方法。该方法使用一个连续饱和函数,利用非线性改进滑模观测器从定子电流中估计转子位置信息,然后利用估计的转子位置对双馈感应发电机进行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通过MATLAB/Simulink中基于2 MW双馈感应发电机的风能转换系统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无传感器矢量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李飞[7](2019)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全速域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研究》文中指出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凭借其功率因数高、调速性能好等特点,在控制性能要求较高的伺服传动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通常使用机械式位置传感器,但机械传感器的安装会给调速系统带来一些弊端,且由于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调速系统中无法安装机械式传感器,因此就需要使用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来提取转速和位置信息。本文主要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系统中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进行研究。由于传统滑模观测器法使用非连续的符号函数作为切换函数以及采用固定滑模增益值,在滑模观测系统中造成抖振现象,进而使得电机转速和转子位置估算精度差。为此,本文对滑模观测器进行改进,将分段式反正切函数代替传统的符号函数,同时利用模糊控制的自适应性来根据电流观测误差实时调整滑模增益值,且增益边界厚度也可根据电动机转速进行自适应调节;传统滑模观测器法使用反电动势观测器方法进行估算电动机转速和转子位置,本文将改进的滑模观测器法与锁相环相结合,利用锁相环较高的跟踪特性来估算转速和转子位置。改进的滑模观测器法能有效减小抖振现象,提高控制精度。在全速域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面,采用复合控制方法,即将适用于低速域的脉振高频电压注入法和适用于高速域的改进的滑模观测器法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的效果。在电机全速域中设定转速切换区,在转速切换区内对两种方法进行加权处理。考虑到两种控制方法的估算误差不同,以转速和位置估算误差最小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并利用蚁群遗传算法对加权函数的权重系数进行实时寻优,使得两种方法在转速区内平滑切换,进而实现对永磁同步电机的全速域控制。在MATLAB平台上搭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对本文所使用的方法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滑模观测器法可以有效减小系统抖振,提高系统控制精度。同时,在电机全速域运转方面,使用蚁群遗传算法求解的切换区权重系数可以满足两种控制方法的平滑切换,能够有效实现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全速域高精度控制。

杨帆[8](2012)在《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滑模矢量控制》文中提出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常因负载扰动以及内部参数变化,使得系统响应变差,因此设计高性能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需要采用先进的控制策略。滑模控制作为一种先进控制策略,常常应用于电机控制领域,其特点是设计简单并能提高系统抗扰能力。常规的矢量控制系统中都需要速度传感器,以进行速度反馈,然而速度传感器的安装维护和低速性能等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基于无速度传感器的矢量控制逐渐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本文的第一部分研究工作主要针对应用滑模控制器代替PI控制器作为矢量控制速度环和磁链环调节器展开的。首先,研究了滑模变结构控制的设计及应用问题,内容包括滑模变结构控制的设计目标和设计方法,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的动态品质和抖振等问题。其次,针对感应电机转速环和磁链环对输出响应的不同要求,分别设计了转速环滑模控制器和磁链环滑模控制器。第二部分重点分析了当前几种比较成熟的转速辨识策略,首先针对MRAS中参考模型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改进的MRAS的转速辨识策略,其次对自适应观测器中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观测器误差补偿矩阵设计方法。最后根据李氏定理以及Popov超稳定定理分别推导出两种辨识方法的自适应率。

刘伟[9](2011)在《基于感应电机控制系统的变结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文中提出感应电动机是高阶、强耦合、非线性的被控制对象,它具有容量体积比高,过载能力强,输出转矩大,无电刷,无需经常维护等优点。在感应电动机的控制中采用解耦变结构控制,可有效地简化了控制器的设计,并提高了控制器的抗干扰性和鲁棒性,而在交流解耦变结构系统中进一步应用变结构模糊神经网络,一方面使系统原来存在的抖振现象得以抑制,另一方面又使系统具有自学习和自调整模糊规则的能力,从而提高和改善了控制系统的性能。

张细政[10](2010)在《复杂电机系统的混合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电机系统作为机、电能量转换的装置为工业、民用自动化系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由于电机类型的多样性、电机数学模型的多维和非线性、电流/磁链和转速等电量的强耦合、负载与参数的不确定性等,经典控制理论难以或无法进行有效控制,现代控制理论虽然能解决比经典控制复杂得多的自动化系统,但仍然不能满足当前技术发展的需求。随着大型工业电驱动系统、电动汽车、现代集成制造业、航空航天技术和多关节机器人对先进电机传动和伺服控制的需求,研究新型的控制理论和技术来完成高性能的电机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是一种新型非线性控制策略,历经近5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现代控制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滑模变结构控制具有对匹配不确定和干扰的鲁棒性、快速响应能力、结构简单、实现容易等优点,在其理论提出的初期就得到重视,在电机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论文结合现代控制理论和滑模变结构技术,进行了复杂电机系统的混合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及应用研究,主要包括:自适应滑模变结构控制、基于模糊逻辑的滑模鲁棒控制、基于T-S模型的模糊滑模控制和滑模观测器设计四个方面的问题。针对复杂电机系统,首先分别结合两种自适应技术和滑模变结构控制,提出了三种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案:①永磁同步电机的间接自校正滑模变结构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在参数不确定和负载扰动情况下,能实现电机转速的高性能全局稳定跟踪;②感应电机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滑模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实现定、转子电阻的实时在线辨识和转速估计,且能实现较宽范围内的高性能转矩、磁链和转速控制;③一类未知不确定系统的直接自校正滑模控制,通过在线调节边界层参数,可实现低抖振、低控制量的高性能控制。接着,采用模糊系统逼近的方法,提出了三种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方案:①对滑模控制的未知等效控制量进行在线估计,结合H∞技术抑制逼近误差和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实现了复杂MIMO不确定系统的的H∞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②对未知不确定性和干扰上界进行估计,并用自适应PID控制代替滑模切换项,实现了复杂未知不确定系统的的PID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③对含参数及负载不确定的未知函数进行在线估计,实现了感应电机间接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仿真结果表明,上述方案能有效利用模糊系统的逼近能力,消除抖振,并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和快速的收敛能力。然后,基于T-S模糊建模方法,归纳出一般非线性对象的建模步骤,对一类状态可测的不确定系统,设计了状态反馈自适应T-S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并将T-S技术应用于永磁同步电机(PMSM)系统的模糊建模,结合滑模控制提出了一种新的模糊变结构控制器(Fuzzy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ler,FVSC),用于PMSM系统的鲁棒速度控制;将T-S技术应用于感应电机系统(IM)的模糊建模,利用H∞技术抑制负载干扰对性能的影响,提出了H∞模糊变结构控制器(HFVSC)。仿真或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T-S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对电机系统的不确定性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响应迅速,跟踪性能良好。最后,给出了三种复杂电机系统的滑模观测器设计方案,分别是:①永磁同步电机扩展滑模观测器,该方法能克服电机参数摄动和负载扰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②感应电机滑模电流与磁链观测器,该方法简单、实用且不存在转速积分环节,能对转速进行高精度的在线估计,收敛速度快;③新型状态-滑模观测器设计,用于电动车用感应电机系统定、转子电阻的实时估计,由于在状态观测器中引入了滑模观测部分,在处理大范围参数变化时比常规状态观测器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同时滑模部分的待定参数比常规滑模方法少。文末对全文工作做了总结,明确指出了工作中的创新点,并初步阐述了未来研究工作的主要方向。

二、模糊滑模控制的感应电动机解耦变结构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模糊滑模控制的感应电动机解耦变结构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单定子双转子盘式对转永磁同步电机滑模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双转子永磁同步电机研究现状
        1.2.1 双转子电机概述
        1.2.2 双转子电机发展现状
    1.3 对转PMSM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1.4 滑模控制策略概述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对转PMSM基本结构及数学模型
    2.1 对转PMSM结构与运行原理
        2.1.1 对转PMSM的结构
        2.1.2 对转PMSM的运行原理
    2.2 对转PMSM坐标变换
    2.3 对转PMSM数学模型
    2.4 本章小结
3 对转PMSM矢量控制策略及仿真分析
    3.1 传统的基于一个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方法及仿真分析
        3.1.1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原理
        3.1.2 基于一个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
        3.1.3 两转子负载不同或不对称变化时失步原因分析
    3.2 基于两个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方法及仿真分析
        3.2.1 基于两个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原理
        3.2.2 控制系统仿真及其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含ADRC的对转PMSM积分型滑模控制及仿真分析
    4.1 电流反馈解耦控制算法研究
        4.1.1 电流反馈解耦控制
        4.1.2 电压前馈解耦控制
    4.2 自抗扰控制方法研究
        4.2.1 ADRC基本原理
        4.2.2 ADRC控制器设计
    4.3 积分型滑模控制方法研究
        4.3.1 积分型滑模面设计
        4.3.2 稳定性分析
    4.4 基于积分型滑模控制的矢量控制系统仿真
    4.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电机调速的发展概况
    1.3 直接转矩控制技术
        1.3.1 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
        1.3.2 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特点及热点问题
        1.3.3 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研究方向与趋势
    1.4 变结构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应用
    1.5 论文主要内容
第2章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2.1 异步电机数学模型
        2.1.1 动态模型的数学模型
        2.1.2 不同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2.2 直接转矩控制原理
    2.3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结构
        2.3.1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基本组成
        2.3.2 磁链控制
        2.3.3 转矩控制
        2.3.4 扇区判断
        2.3.5 电压向量表选择
    2.4 电压空间矢量对定子磁链与电磁转矩的调控理论
        2.4.1 电压空间矢量对定子磁链的调控原理
        2.4.2 电压空间矢量对电磁转矩的调控原理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磁链观测器的研究
    3.1 传统电压模型法
    3.2 改进电压模型法
    3.3 双低通定子磁链法
    3.4 全阶磁链观测方法
        3.4.1 全阶闭环磁链观测器
        3.4.2 仿真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变结构理论的控制器设计
    4.1 变结构控制的基本理论
        4.1.1 变结构的基本概念
        4.1.2 变结构控制的基本原理
    4.2 变结构控制的抖动问题
    4.3 异步电机SVPWMDTC系统变结构控制器设计
        4.3.1 定子磁链和电磁转矩变结构控制器设计
        4.3.2 控制器的输出坐标变换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建模仿真及结论分析
    5.1 系统的仿真环境
    5.2 改进后DTC仿真模型的构建
        5.2.1 磁链观测器的仿真实现
        5.2.2 变结构定子磁链与电磁转矩控制器仿真
        5.2.3 3/2 变换模块仿真
    5.3 改进后的异步电机DTC控制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5.3.1 转矩对比分析
        5.3.2 转速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基于滑模变结构的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速度与位置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发展现状
        1.2.1 永磁同步电机发展历史
        1.2.2 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简述
        1.2.3 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在工业与民用应用
    1.3 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1.3.1 电机控制系统结构简述
        1.3.2 电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历史
    1.4 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滑模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1.4.1 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的滑模变结构速度控制
        1.4.2 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的滑模变结构位置跟踪控制
        1.4.3 基于扰动观测器的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高精度控制
        1.4.4 基于滑模观测器的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理论
    2.1 引言
    2.2 滑模控制理论的发展现状
    2.3 滑模控制基本理论
        2.3.1 滑模控制基本概念
        2.3.2 滑模变结构控制三个基本问题
    2.4 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设计
        2.4.1 滑模面选取策略
        2.4.2 滑模控制律设计方法
        2.4.3 一类非线性不确定系统的模糊滑模追踪控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模糊滑模的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速度控制研究
    3.1 引言
    3.2 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速度控制系统模型
        3.2.1 旋转坐标系下的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3.2.2 基于矢量控制的速度控制系统的构成
    3.3 基于模糊滑模变结构的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速度控制研究
        3.3.1 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速度滑模变结构控制原理
        3.3.2 基于模糊趋近律的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滑模变结构速度控制器设计
        3.3.3 仿真分析
        3.3.4 实验分析
    3.4 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速度控制系统中的抗饱和方法研究
        3.4.1 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速度控制系统中的Windup问题
        3.4.2 传统的Anti-Windup控制方法
        3.4.3 改进的Anti-Windup控制方法
        3.4.4 仿真分析
        3.4.5 实验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反步终端滑模的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位置跟踪控制研究
    4.1 引言
    4.2 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位置跟踪控制系统的构成
        4.2.1 反步控制基本思想
        4.2.2 电机位置跟踪控制系统结构
    4.3 基于反步终端滑模控制的SPMSM位置跟踪控制器设计
        4.3.1 反步控制设计步骤
        4.3.2 电机反步终端滑模控制系统设计
        4.3.3 反步终端滑模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4.4 仿真与实验
        4.4.1 仿真分析
        4.4.2 实验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鲁棒滑模扰动观测器的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高精度控制研究
    5.1 引言
    5.2 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存在的扰动因素分析
        5.2.1 外部扰动对系统性能影响
        5.2.2 内部参数变化对控制系统性能影响
    5.3 电机控制系统扰动估计研究
        5.3.1 鲁棒滑模扰动观测器的提出
        5.3.2 鲁棒滑模扰动观测器稳定性分析
        5.3.3 复合控制系统组成
        5.3.4 复合控制器设计
    5.4 仿真与实验
        5.4.1 仿真分析
        5.4.2 实验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研究
    6.1 引言
    6.2 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能观性分析
        6.2.1 静止坐标系下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6.2.2 电机控制系统能观性分析
    6.3 新型滑模观测器设计
        6.3.1 SPMSM控制系统里一般滑模观测器设计
        6.3.2 新型滑模观测器设计
    6.4 仿真分析
    6.5 本章小结
结论
    1 本文工作总结
    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4)桥壳加工精度检测装置伺服运动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
    1.2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大型复杂零件加工精度检测装置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伺服运动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桥壳加工精度检测装置控制系统设计
    2.1 桥壳加工精度检测要求及装置概况
        2.1.1 加工精度检测要求
        2.1.2 检测装置概况
    2.2 桥壳加工精度检测装置总体控制方案
        2.2.1 控制系统总体控制方案
        2.2.2 控制系统硬件选型
    2.3 伺服运动控制系统
        2.3.1 交直流伺服技术概况
        2.3.2 伺服系统的组成
        2.3.3 伺服驱动器关键参数优化
        2.3.4 软件设计
    2.4 伺服运动控制存在的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伺服电机并联PID控制器设计
    3.1 伺服电机驱动检测装置的模拟实验平台搭建
    3.2 机电耦合动力学建模
    3.3 并联PID控制器设计
        3.3.1 PID控制基本原理
        3.3.2 控制结构设计
        3.3.3 控制器参数整定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并联PID控制器实验验证
    4.1 参数辨识
    4.2 控制器参数设计
    4.3 实验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一、发表学术论文
    二、其它科研成果
    三、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5)基于全速度范围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永磁同步电机的性能分析
    1.3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技术的现状
        1.3.1 V/f压频比控制
        1.3.2 矢量控制
        1.3.3 直接转矩控制
    1.4 无传感器算法的研究现状
        1.4.1 低速度范围下的控制算法
        1.4.2 中高速度范围的控制算法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安排
第2章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及其控制策略
    2.1 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
    2.2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的分析
        2.2.1 PMSM在三相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2.2.2 两相静止坐标系下数学模型
        2.2.3 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电机数学模型
    2.3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
        2.3.1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原理
        2.3.2 永磁同步电机SVPWM控制
    2.4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
        2.4.1 转速突变分析
        2.4.2 转矩突变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滑模观测器的PMSM中高速区间无传感器控制
    3.1 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
        3.1.1 滑模变结构的原理
    3.2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设计
        3.2.1 切换函数s(x)的设计
        3.2.2 控制函数u(x)的设计
        3.2.3 滑模变结构的抖振影响
        3.2.4 削弱抖振的方法
    3.3 传统滑模观测器的数学模型
        3.3.1 传统滑模观测器转子位置及转速估算
        3.3.2 传统转子位置与转速估计方式性能分析
    3.4 改进型滑模观测器
        3.4.1 基于可变边界层的S型滑模观测器
        3.4.2 稳定性分析
        3.4.3 改进锁相环设计
    3.5 仿真结果及分析
        3.5.1 仿真模型的建立
        3.5.2 转速突变分析
        3.5.3 负载突变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脉振高频注入法的PMSM低速区间无传感器控制
    4.1 脉振高频电压注入法的基本原理
    4.2 基于脉振高频电压注入法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位置和速度估算
    4.3 脉振高频电压注入法的仿真搭建与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全速度范围的PMSM无传感器控制
    5.1 全速度范围无传感器控制系统设计
        5.1.1 切换策略的原理
        5.1.2 切换方式
    5.2 基于S型曲线的复合控制法
        5.2.1 复合控制算法的设计
    5.3 仿真结果与分析
        5.3.1 直接切换法仿真结果
        5.3.2 基于S型曲线的复合控制法仿真结果
        5.3.3 切换区间转速随机给定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基于改进滑模观测器的风力发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风电行业发展现状
        1.2.1 风力发电技术发展现状
        1.2.2 风力发电机组主要类型
    1.3 无传感器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1.4 滑模观测器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与待解决的问题
        1.4.1 滑模观测器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
        1.4.2 有待解决的问题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风力发电机数学模型与矢量控制技术
    2.1 引言
    2.2 风机数学模型
        2.2.1 永磁风力发电机坐标变换理论与数学模型
        2.2.2 三种坐标系下的双馈风力发电机数学模型
    2.3 矢量控制技术
        2.3.1 PMSG矢量控制原理及i_d=0 控制方式
        2.3.2 DFIG转子侧变换器及其矢量控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滑模变结构控制原理
    3.1 引言
    3.2 滑动模态的概述与数学描述
        3.2.1 滑动模态的概述
        3.2.2 滑动模态的数学描述
    3.3 滑模控制的基本问题——存在性、能达性和稳定性
        3.3.1 滑动模态存在性条件
        3.3.2 滑模的可达性
        3.3.3 滑模运动的稳定性
    3.4 滑模运动的动态品质与性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正交锁相环的改进滑模观测器无传感器控制
    4.1 引言
    4.2 改进滑模观测器转子位置辨识方法的设计
        4.2.1 传统滑模观测器估测方法
        4.2.2 改进滑模观测器转子位置辨识方法
    4.3 自适应滤波器的设计
    4.4 改进滑模观测器仿真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定子电流滑模观测器的无传感器控制策略
    5.1 引言
    5.2 定子电流滑模观测器的设计
    5.3 双馈风电系统最大风能追踪控制研究
    5.4 定子电流滑模观测器仿真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硕士期间的成果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7)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全速域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IPMSM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
        1.2.2 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研究状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IPMSM数学模型及矢量控制原理
    2.1 PMSM的结构和分类
    2.2 IPMSM的数学模型
        2.2.1 坐标变换的基本原理
        2.2.2 IPMSM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2.3 矢量控制技术
        2.3.1 IPMSM矢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2.3.2 SVPWM调制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模糊自适应滑模观测器的中高速域控制系统
    3.1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原理
    3.2 滑模控制系统的设计
        3.2.1 滑模面和趋近律的设计
        3.2.2 传统滑模观测器的设计
    3.3 模糊自适应滑模观测器
        3.3.1 自适应滑模观测器设计
        3.3.2 基于模糊控制的滑模增益设计
        3.3.3 转子位置估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蚁群遗传算法的无位置传感器复合控制系统
    4.1 脉振高频电压注入法
    4.2 无位置传感器复合控制策略
        4.2.1 传统型复合控制策略
        4.2.2 变权重系数的复合控制策略
        4.2.3 变权重系数优化函数的建立
    4.3 基于蚁群遗传算法的复合控制策略
        4.3.1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4.3.2 蚁群算法的基本原理
        4.3.3 基于蚁群遗传算法的函数优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5.1 基于改进滑模观测器法的仿真分析
    5.2 基于脉振高频电压注入法的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5.3 无位置传感器复合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8)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滑模矢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1.3 当前研究工作存在的不足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
第2章 感应电机矢量控制
    2.1 引言
    2.2 感应电机数学模型
        2.2.1 感应电机的三相数学模型
        2.2.2 坐标变换
        2.2.3 感应电机在正交坐标系的数学模型
    2.3 电压空间矢量 SVPWM 控制技术
        2.3.1 PWM 方式原理
        2.3.2 电压空间矢量控制 SVPWM
    2.4 感应电机矢量控制
    2.5 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电流环解耦设计
    2.6 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
        2.6.1 感应电机仿真建模
        2.6.2 SVPWM 仿真实验
        2.6.3 感应电机矢量控制仿真实验
        2.6.4 电流解耦仿真实验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感应电机滑模变结构矢量控制
    3.1 滑模变结构控制
        3.1.1 引言
        3.1.2 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的定义
        3.1.3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控制函数
        3.1.4 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的动态品质
        3.1.5 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的抖震问题
    3.2 感应电机滑模变结构速度控制
        3.2.1 速度环误差方程的建立
        3.2.2 速度环控制器滑模线的设计
        3.2.3 速度环控制器控制函数的设计
        3.2.4 速度环控制器滑模存在性和到达条件
    3.3 感应电机滑模变结构磁链控制器
        3.3.1 磁链控制器的必要性
        3.3.2 磁链环误差方程的建立
        3.3.3 磁链环控制器控制函数的建立
        3.3.4 磁链环控制器滑模线的设计
        3.3.5 磁链环控制器滑模存在性与可达性证明
    3.4 仿真分析
        3.4.1 仿真平台建模
        3.4.2 速度控制器空载启动相轨迹比较
        3.4.3 速度控制器对电机参数扰动的鲁棒性比较
        3.4.4 速度控制器稳定状态下突加负载扰动的比较
        3.4.5 磁链控制器滑模线设定与输出响应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研究
    4.1 引言
    4.2 无速度传感器感应电机转速辨识方法分类介绍
        4.2.1 基于电动机结构特征的转速辨识
        4.2.2 开环计算转速
        4.2.3 闭环构造转速
    4.3 基于开环转速估计方法估计电动机转速
        4.3.1 基于转差角频率的估计方法
        4.3.2 基于定转子磁链计算转速
    4.4 基于 MRAS 的转速辨识
        4.4.1 MRAS 工作原理
        4.4.2 自适应规律
        4.4.3 改进的 MRAS 辨识方法
    4.5 基于自适应状态观测器的转速辨识
        4.5.1 自适应状态观测器工作原理
        4.5.2 观测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4.5.3 构建转速估计
    4.6 转速观测器的仿真实验
        4.6.1 MRAS 转速辨识仿真实验
        4.6.2 自适应观测器转速辨识仿真实验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9)基于感应电机控制系统的变结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交流解耦变结构控制
2 变结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
3 模糊神经网络与模糊规则的调整
4 仿真及实验结果
5 结论

(10)复杂电机系统的混合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复杂电机系统现代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1.3 滑模变结构控制基本原理
        1.3.1 滑动模态概念及数学定义
        1.3.2 等效控制及滑模运动
        1.3.3 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设计步骤
    1.4 滑模变结构控制研究进展及其应用领域
        1.4.1 自适应滑模变结构控制
        1.4.2 离散滑模与准滑模变结构控制
        1.4.3 抖振消弱的滑模变结构控制
        1.4.4 高阶与终端滑模变结构控制
        1.4.5 滑模观测器设计
        1.4.6 输出反馈滑模控制
        1.4.7 基于神经网络的滑模变结构控制
        1.4.8 基于模糊系统的滑模变结构控制
        1.4.9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主要应用领域
    1.5 基于滑模变结构的电机系统控制研究
        1.5.1 常规、积分滑模及自适应滑模变结构控制
        1.5.2 结合非线性系统分析技术的滑模变结构控制
        1.5.3 基于智能控制的滑模变结构技术
        1.5.4 电机系统的滑模观测技术
    1.6 本文所做的研究工作及论文结构
第2章 交流电机系统数学模型及控制基础
    2.1 引言
    2.2 感应电机基本动态数学模型
        2.2.1 电压方程
        2.2.2 磁链方程
        2.2.3 转矩方程
        2.2.4 运动方程
    2.3 交流电机系统中常用的坐标系及其变换
    2.4 感应电机在两相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2.4.1 两相静止αβ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2.4.2 两相同步旋转dq 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2.5 永磁同步电机基本动态数学模型
        2.5.1 三相静止ABC坐标系下的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2.5.2 两相同步旋转dq坐标系下的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2.6 交流电机系统的状态方程
        2.6.1 状态方程基础知识
        2.6.2 感应电机的状态方程
        2.6.3 永磁同步电机的状态方程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复杂电机系统的自适应滑模控制
    3.1 引言
    3.2 未知不确定系统的参数自校正滑模控制
        3.2.1 常规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设计
        3.2.3 参数自校正滑模控制器设计
        3.2.4 数值仿真
    3.3 永磁同步电机自适应反步滑模控制
        3.3.1 自适应反步滑模控制器设计
        3.3.2 仿真分析
    3.4 基于滑模与自适应观测器的感应电机控制
        3.4.1 非线性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设计
        3.4.2 模型参考自适应观测器设计
        3.4.3 仿真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模糊逻辑的滑模变结构鲁棒控制方法
    4.1 引言
    4.2 直接自适应模糊滑模H_∞鲁棒控制
        4.2.1 系统描述
        4.2.2 基于模糊逻辑的自适应滑模H_∞鲁棒控制
        4.2.3 稳定性分析
        4.2.4 数值仿真
    4.3 自适应比例积分微分-模糊滑模控制
        4.3.1 系统描述
        4.3.2 常规滑模控制
        4.3.3 基于模糊逻辑的比例积分微分自适应滑模控制
        4.3.4 数值仿真
    4.4 感应电机间接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
        4.4.1 感应电机模型
        4.4.2 间接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器设计
        4.4.3 仿真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复杂电机系统的T-S 模型变结构控制方法
    5.1 引言
    5.2 复杂非线性系统的T-S模糊建模
        5.2.1 T-S模型基础
        5.2.2 T-S模糊建模
        5.2.3 单级倒立摆的T-S模型
    5.3 基于T-S模型的状态反馈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
        5.3.1 系统描述
        5.3.2 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器设计
        5.3.3 数值仿真
    5.4 永磁同步电机T-S模型模糊变结构控制
        5.4.1 PMSM电机模型
        5.4.2 模糊变结构控制器设计
        5.4.3 控制器实现及试验结果
    5.5 感应电机T-S模型模糊变结构H_∞鲁棒控制
        5.5.1 感应电机T-S模型及输出跟踪控制
        5.5.2 H_∞变结构控制器设计及稳定性分析
        5.5.3 仿真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交流电机系统的滑模观测器设计
    6.1 引言
    6.2 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变结构鲁棒控制
        6.2.1 永磁同步电机模型
        6.2.2 滑模观测器设计
        6.2.3 变结构速度控制器设计
        6.2.4 仿真分析
    6.3 感应电机间接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系统的滑模观测器设计
        6.3.1 滑模电流与磁链观测器设计
        6.3.2 仿真分析
    6.4 新型电动车用感应电机状态-滑模自适应观测器设计
        6.4.1 感应电机模型
        6.4.2 状态滑模观测器设计
        6.4.3 仿真与试验
    6.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主持与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英文缩略词英汉对照表

四、模糊滑模控制的感应电动机解耦变结构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单定子双转子盘式对转永磁同步电机滑模控制[D]. 孙学伟.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2]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研究[D]. 杨洋.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3]基于滑模变结构的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速度与位置控制[D]. 莫理莉.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桥壳加工精度检测装置伺服运动控制[D]. 高聪. 齐鲁工业大学, 2020
  • [5]基于全速度范围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研究[D]. 陈瀚. 湖南工业大学, 2020(02)
  • [6]基于改进滑模观测器的风力发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策略研究[D]. 陈小丹. 新疆大学, 2020(07)
  • [7]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全速域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研究[D]. 李飞. 东北石油大学, 2019(01)
  • [8]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滑模矢量控制[D]. 杨帆. 燕山大学, 2012(08)
  • [9]基于感应电机控制系统的变结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J]. 刘伟. 制造业自动化, 2011(07)
  • [10]复杂电机系统的混合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张细政. 湖南大学, 2010(07)

标签:;  ;  ;  ;  ;  

模糊滑模控制感应电机解耦变结构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