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活动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浅谈活动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一、浅谈活动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重要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玉[1](2021)在《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 ——以重庆市X小学为例》文中提出

陈雯婧[2](2021)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乡村教师集体责任感培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雷小云[3](2021)在《瑶族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以粤北连南瑶族自治县M学校为例》文中认为

许灵波[4](2021)在《太原市K小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问题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为地方和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和自主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空间。K小学英语校本课程于2017年9月通过采用校内外英语教师共同合作开发的方式进行,旨在提高低年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为之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在校本课程实施初期受到了广大师生、学校领导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并且在促进学生们的英语学习,提高教师们的课程开发能力以及推动学校的自主管理和发展教育特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从政策和制度中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概念和发展现状。其次,基于笔者在K小学全程参与了该学校的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的工作流程,本文以K校为研究个案,详细描述其校本课程开发的全过程。以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为依托,结合该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来看,将从课程的筹备、课程方案的编制、课程实施、课程监督和评价四个阶段来分析。通过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人员、课程管理者、部分家长进行调查和了解,从真实的情境当中分析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各个环节中遇到的问题,并从中探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结合理论与实践给出可以改善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的反思和见解。通过实践研究发现K小学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当中存在以下问题:课程目标的设置较为宽泛;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者和管理者缺少专业指导;课程参与者和管理者仍然缺乏足够的课程参与意识;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缺少完善的监督和管理机制;课程评价体系有待健全等问题。结合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相关理论,本研究从学校内部参与课程开发的管理者和管理制度,以及学校外部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等方面为完善K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给出相应的问题反思和改善建议。

蔡一聪[5](2021)在《香港特区政府“校本支援服务”对校本课程开发作用研究 ——以“用普通话教授中国语文科”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急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知识的传播和获得,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在这背景下,世界各地都进行了教育改革。作为一个开放型的地区,香港特区也加入了这一波教育改革的浪潮之中,并从教育制度、课程内容、以至教学方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此同时,特区政府建议在学校层面开发校本课程,认为学校应根据特区课程的基本要求,加以调适,以开发本身的校本课程,从而帮助学生达到教育的目标和宗旨。这些调适的措施包括调整学习目标,以不同方式组织教学内容、提供科目的选择、采用不同的学习、教学与评估策略等,以让特区课程指引和学校与教师的专业自主之间,取得平衡。然而,校本课程在名义上虽是以学校为本位的产物,但它毕竟是生存国家或地区的课程之中,因此,不少学者也认为,教育当局的介入,才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必然之道。香港特区教育局成立了几支校本支援服务团队,专责支援校本课程的开发。支援团队在协助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会利用其所拥有的学科知识和课程开发专业知识,为学校提供课程资源和专业支援,从而协助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提升教师专业,也培养课程领导的成长。另一方面,由于香港特区的特殊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中国语文科向来都是以广州话作为教学语言的。随着香港政权的回归,普通话在香港的地位大大提高。同时,为了增强香港的竞争力,历任特区行政长官都强调要提升香港人“两文三语”的能力。在这背景之下,不少学者和学校都提出“以普通话教授中国语文科”的倡议,认为这是提升香港学生普通话水平和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由于特区政府教育当局在“以普通话教授中国语文科”上没有明确的课程框架和课程指引,也没有推行的时间表,因此,有意推行的学校唯有以校本课程的形式进行试验。2008年,语文敎育及研究常务委员会(下称“语常会”)推出了“协助香港中、小学推行‘以普通话教授中国语文科’计划”(下称“普教中计划”)。计划分成4期,前后历时6年,参加的中、小学校共有160所,是课程改革以来一个规模较大的校本课程开发项目。本文以“普教中计划”这个具体的校本课程改革项目为例,从支援人员和学校就具体学科发展的角度出发,点出各项变革中,校本支援如何去组织、推进、阐释以及落实各项措施,并了解校本支援团队如何协助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设置、教材开发、优化学与教策略等方面,开发校本课程。并希望从中探讨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促进香港的课程改革。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份:导论部份为本研究的概述。内容包括:研究背景和目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研究相关概念释义、研究意义及局限、以及论文结构等。第一章为文献综述。对国内及国外对校本课程、香港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支援服务、香港的语文政策、以及在香港用普通话教中文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第二章为背景介绍与分析。对香港的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支援服务的发展过程及相关政策进行介绍,并结合课程变革理论,分析特区课程、校本课程和校本支援服务之间的关系及相关的互动机制,为后面的研究提供背景支持。第三章对香港“以普通话教中文”这一项目的推进过程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由港英政府时期模糊的语文政策,到回归后的“两文三语”政策,再到“以普通话教中文”的倡议和发展,分析相关政策的发展、“以普通话教中文”校本课程的不同模式和课程设置,以及香港特区中国语文科和普通话科的关系等,以了解香港“普教中”校本课程的复杂性和相关支援的迫切性。第四章介绍“普教中”校本课程支援计划的实施过程及分析计划的成效。本章先从“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教学设计、教材开发及评估”和“教学法”三个方面,介绍“普教中”校本课程支援计划的实施过程。随后分析参与计划的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学生学习的观感,以及对“普教中”校本课程支援措施的回馈;并观察“普教中”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普教中”下的说话能力发展,对比学生的普通话和粤语的表达能力,了解学生对用普通话学习中文的兴趣、态度及习惯,来调查和评估“普教中”校本课程支援计划的成效。第五章介绍“普教中”校本支援的个案研究。本章通过研究员第一身的支援经历,结合研究员与学校共同进行的行动研究,展示两所学校与支援团队协作开发“普教中”校本课程的过程,进一步探讨支援团队在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阶段中的角色和相关的支援措施,以呈现校本支援服务对校本课程开发的作用。第六章是总结和反思。本章总结了校本支援团队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介入对学校行政及领导、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课程、教材、教学的影响。研究发现,校本支援团队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介入,在行政及领导层面上强化了学校领导层对校本课程开发的信心和意愿;在专业发展层面,拓宽教师的专业视野,并能利用丰富的课程及培训资源,为教师提供了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专业发展活动,增加了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信心和能力;在学与教层面,则能深入学校的实际场境和脉络,了解校本的需要和限制,为学校提供课程和教学上的不同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支援团队在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阶段中,又以不同的角色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不同的支援和课程资源,推动校本课程的发展。另外,本章反思了校本支援服务的局限,发现校本支援服务的成效还必须建立在学校的专业考虑之上。同时,也要思考如何维持支援成果和如何准确了解学生学习需要,以达致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信月[6](2021)在《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研究》文中指出

王慧璇[7](2021)在《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调查研究 ——以西宁市两所小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由于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及其方式都展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国家层面的课程已经不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所有内容了。随着我国三级课程体系的建立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不断迈向深层次,以校本为基础的各种学科和门类的课程资源也在不断得到研究和开发。在校本课程开发体系中,音乐类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别具特色且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基础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载体。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绪论,主要包括了选题的背景、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方法以及研究特色与创新。第一章对校本课程开发相关理论进行了论述,其中包括对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和音乐校本课程的概念界定以及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二章对西宁市S小学和H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及分析,其中包括调查对象、调查方法与工具、问卷设计、问卷信度以及调查结果的阐述与分析。第三章是西宁市S小学和H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案例,以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分析即音乐校本开发的情景分析、目标设置、具体课程实施案例以及课程评价,为教学的实践提供依托。第四章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对西宁市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第五章则是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对西宁市小学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杨梅兰[8](2020)在《小学民间土陶艺术校本课程开发问题与对策研究 ——湘西州S小学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方式,以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动态、持续的过程,需要依据社会发展与学生需求做出及时的调整,因此,校本课程开发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途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土陶艺术是湘西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土陶艺术校本课程开发是弘扬和传承土陶工艺文化及湘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小学中开设土陶艺术课程,能系统、高效地向学生传播土陶文化知识,弘扬民族工匠精神,增强学生对本地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审美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有着重大的现实性意义。2017年,S小学开始设置土陶艺术校本课程,但是,土陶艺术校本课程在实践中仍然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和困难,如何使陶艺课程具有“地方特色”和“校本特色”,成为一门科学的校本课程,成为当下教育研究者应当思考的话题。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深入研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等文本资料,以建构主义课程观为理论支撑,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文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置身于真实的教育情景中,对S小学土陶艺术校本课程开发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本文深入阐释了湘西土陶的发展历程,从湘西土陶的历史变迁、湘西土陶的制作工艺、湘西土陶的实际用途和湘西土陶的文化意蕴四个方面介绍土陶历史和文化;并且从课程观的角度上,分析了湘西民间土陶进入小学课程体系的切实可行性。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S小学土陶艺术校本课程开发存在以下问题:土陶艺术校本课程已有开成果发缺乏深度、教师参与校本课程表现消极懈怠、课程开发没有展开学生需求分析、校本课程评价的制度机制不完善、以及校本课程开发条件配置不够齐全等。综合分析发现,应试教育错误引导,相关人员不够重视,资源限制,经费不足,以及制度缺失成为影响土陶艺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原因。针对土陶艺术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是本研究的重中之重。首先,要科学规划陶艺校本课程开发体系;其次,提升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再次,充分保证学生校本课程开发主体地位;然后,构建校本课程评价体系;最后,完善其他保障措施,比如,经费、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针对土陶艺术校本课程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以期为土陶艺术校本课程更好地在中小学大范围开展以及非遗文化走进校园略尽绵薄之力。

张斌斌[9](2020)在《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越来越得到国家和地方的重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中明确指出要开发出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同时,近年来,传染病疫情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秩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知识的教育势在必行,不仅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健康观念,也有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本研究基于高中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选修模块的开设建议,以“传染病与防控”为主题,结合广州市东涌中学的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尝试开发出具有地区或学校特色的高中校本教材,以便于对学生进行传染病与防控知识的教育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对广州市东涌中学进行内外部环境分析,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东涌中学的高一、高二学生以及高校大一、大二学生进行学习需求分析和传染病知识知晓率调查。其次,根据选修模块的开设建议与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课程目标的设计和教材内容的组织编排,最终将校本教材的章节定为3章15节6活动。接着以学生自主报名的方式组建实验班,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对实验班进行校本教材的教学。最后,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环节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检测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并判断校本教材开发与实践的实际效果,进行总结与反思。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通过“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学习,对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达到了以新课标为基准的课程目标要求,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也得到了提高,其学业测试的平均分提高了13.45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探讨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了提升;形成了“防控并重”的观念;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学课程的兴趣,加强了学生应用生物学原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有了大幅度地提升。在课程回访中,学生表明在学习完本教材后,他们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做好了个人的防疫工作,并向父母或身边的人宣传了新冠的危害性,教会他们应对新冠的方法,很好地保障了自身及周围人的生命安全,也为自己的行动而感到满足。此外,在开发与实践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发展,对教育教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提高了课程编制与组织的能力。

吴亚婷[10](2020)在《福建省民族中学畲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了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中学教育,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民间体育进入校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基于这种情况,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福建省畲族人口有36.5万人,占我国畲族总人口的51.5%,数量位居中国畲族人口首位;福建畲族主要集中在闽东地区(宁德市、福安市、福鼎市、霞浦县),约21.8万人,占福建省畲族总人口的59.7%。对福建省民族中学进行畲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益于弘扬畲族民间体育文化,促进畲族地体育教育事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和提高民族健康水平,具有课程化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本论文主要研究以下四个方面:(1)就福建省民族中学畲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应然状态而言,从畲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分析研究,将畲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分为:畲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目标设计、畲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内容选择、畲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组织与畲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评价等方面。(2)从福建省民族中学畲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然状态而论,实然样态是以应然样态为目标的显示运行状态。畲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实际情况如何,是否达到应然状态所期望的样式,是否还存在差距。本研究对福建畲族聚集地区民族中学畲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从认知、知识、能力与实践效果等四个方面的现状进行了个案调查与问卷调查。经过数据处理,对此现状做出了综合分析。(3)从福建省各民族中学畲族民间体育开发的应然状态和实然样态来看,发现体育教师对畲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意识不强、体育课程资源利用率不高、学校畲族民间体育项目开发单一、学校体育教师课程领导能力和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不足、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畲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没有形成文化等问题。(4)从提升畲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策略分析,提出了提升畲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切实可行的策略:一是增强课程开发和课程资源利用的意识;二是创新畲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内容;三是加强学校体育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四是优化畲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评价体系;五是形成畲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特色文化。从而确保福建省民族中学畲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全面开发与利用。

二、浅谈活动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重要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活动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重要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4)太原市K小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问题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校本课程
        1.2.2 校本课程开发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3.3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K小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准备工作
    2.1 K小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介绍
    2.2 K小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筹备
        2.2.1 校本课程开发前的调研
        2.2.2 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组
    2.3 K小学英语校本课程方案的制定
        2.3.1 明确以学生为本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
        2.3.2 组织校本课程内容
        2.3.3 明确课程评价的方式
    2.4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在确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4.1 校本课程目标不够具体
        2.4.2 校本教材的时效性缺乏评估
        2.4.3 学生管理不够完善
第三章 K小学英语校本课程的实施
    3.1 校本课程实施的原则
        3.1.1 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3.1.2 注重过程的原则
    3.2 校本课程实施的主体
    3.3 多元化的校本课程实施方式
    3.4 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管理问题
        3.4.1 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管理者、参与者缺少专业指导
        3.4.2 参与者的课程开发意识有待提高
第四章 K小学英语校本课程的评价
    4.1 校本课程的评价
        4.1.1 校本课程的评价主体及内容
        4.1.2 校本课程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4.2 K小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监督
        4.2.1 校本课程的监督主体与内容
        4.2.2 校本课程在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K小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反思
    5.1 K小学的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取得的成效
        5.1.1 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校本课程开发组织
        5.1.2 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及管理能力得到提高
        5.1.3 校本课程开发推动学校的自主管理
    5.2 K小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存在问题的分析
        5.2.1 校本课程开发者的参与意识有待提高
        5.2.2 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香港特区政府“校本支援服务”对校本课程开发作用研究 ——以“用普通话教授中国语文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一) 香港语文课程改革的政策
        (二) “以普通话教授中国语文科”的倡议
        (三) 校本支援服务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一) 提供对教改、课改研究的新视角
        (二) 联系教育现场探讨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策略
        (三) 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可操作性的多维互动模型
    四、重要概念解读
        (一) 校本课程开发
        (二) “以普通话教中文”
        (三) “协助香港中、小学推行‘以普通话教授中国语文科’计划”
    五、研究设计
        (一) 研究的问题和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内容
第一章 校本课程、校本支援及“普教中”的研究综述
    一、校本课程开发相关的研究文献
        (一) 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二) 香港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政府介入
        (一) 政府在校本课程中的角色
        (二) 对香港地区校本支援的研究
    三、对在香港用普通话教授中国语文科的研究
        (一) 语文政策方面
        (二) 教学成效方面
        (三) 学与教方面
第二章 香港校本课程开发及支援服务的发展
    一、背景
    二、香港校本课程的发展
        (一) 从高度集权到逐步开放的香港课程
        (二) 香港校本课程的酝酿与启动:教统会第一、二、三号报告书
        (三) 以学校为本位的课程设计计划
        (四) 课程发展处的成立
    二、校本课程支援措施
        (一) 校本课程剪裁计划
        (二) 校本课程开发支援常规化及多元化
第三章 “普教中”的校本课程开发
    一、香港语文教育政策概况
        (一) 回归前的语文政策
        (二) 设立普通话科
        (三) 回归后的“两文三语”政策
        (四) 设立语文基金
        (五) 成立语文教育及研究常务委员会
        (六) 普通话教师资历要求
    二、“普教中”的校本推行模式及课程设置
        (一) 用普通话教中文的倡议
        (二) “普教中”的校本推行模式
        (三) “普教中”的校本课程设置
    三、协助香港中、小学推行“以普通话教授中国语文科”计划
        (一) 背景
        (二) 计划概况
        (三)推行模式
        (四) 推行步骤
第四章 “普教中”校本课程支援计划的实施及成效
    一、“普教中”校本课程支援计划的实施过程
        (一) 教师专业发展
        (二) 课程、教学设计、教材及评估
        (三) 教学法
    二、“普教中”校本课程支援计划的成效
        (一) 教师对支援计划在课程开发和专业发展的回馈
        (二) “普教中”学生的学习表现
第五章 “普教中”校本支援的个案研究
    一、中学个案(YY中学:中普融合、初中全面推行)援
        (一) 学校简介
        (二) 支援措施
        (三) 成效
        (四) 小结
    二、小学个案(CC小学:中普并合、小二起全面推行)
        (一) 学校简介
        (二) 支援措施
        (三) 成效
        (四) 小结
    三、校本个案研究总结
        (一) 分析情境、确立愿景
        (二) 建立共识、订定目标
        (三) 规划方案、落实设计
        (四) 诠释理念、实施课程
        (五) 多方回馈、全面评鉴
第六章 总结与反思
    一、学校行政及领导
    二、教师专业发展
    三、课程、教材与教学
    四、局限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调查研究 ——以西宁市两所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特色及创新
        (一)研究特色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校本课程开发基本理论
    一、核心概念
        (一)校本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发
        (三)音乐校本课程
    二、理论基础
        (一)施瓦布实践课程模式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观
        (三)多元音乐智能理论
第二章 西宁市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概述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与工具
        (三)问卷设计
    二、S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学校方面
        (二)教师方面
        (三)学生方面
    三、H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学校方面
        (二)教师方面
        (三)学生方面
第三章 西宁市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案例
    一、S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案例
        (一)课程情境分析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实施
        (四)课程评价
    二、H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案例
        (一)课程情境分析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实施
        (四)课程评价
第四章 西宁市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层面
        (一)校本课程开发体系不完善
        (二)没有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
    二、教师层面
        (一)缺乏理论与专业知识
        (二)校本课程开发意识不强
    三、学生层面
        (一)创新意识较弱
        (二)对民族音乐文化兴趣较低
第五章 西宁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一、学校层面
        (一)明确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
        (二)完善校本课程开发制度
        (三)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编制校本教材
    二、教师层面
        (一)引导教师角色的转变
        (二)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基本素养
    三、学生层面
        (一)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注重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二 校领导采访提纲
附录三 音乐教师采访提纲
致谢
个人简历

(8)小学民间土陶艺术校本课程开发问题与对策研究 ——湘西州S小学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传承土陶工艺文化的现实需要
        二、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个人的兴趣使然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四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校本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发
        三、湘西民间土陶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二章 湘西民间土陶的发展与学校传承的可行性
    第一节 湘西民间土陶的发展历程
        一、湘西土陶的历史变迁
        二、湘西土陶的制作工艺
        三、湘西土陶的实际用途
        四、湘西土陶的文化意蕴
    第二节 湘西民间土陶艺术学校传承可行性
        一、国家保护非遗文化的重要举措
        二、湘西民间土陶进校本课程的可行性
第三章 调查设计
    第一节 调查目的
    第二节 调查对象
        一、学校基本情况
        二、问卷调查对象
        三、访谈对象及编码
    第三节 调查内容
    第四节 调查过程
        一、设计调查工具
        二、进入调查现场
        三、分析调查结果
第四章 S小学土陶艺术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因素
    第一节 土陶艺术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校本课程开发已有成果缺乏深度
        二、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表现消极懈怠
        三、课程开发没有展开学生需求分析
        四、校本课程评价的制度机制不完善
        五、校本课程开发条件配备不够齐全
    第二节 影响土陶艺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
        一、应试教育错误引导
        二、相关人员参与不够
        三、资源限制
        四、经费不足
        五、制度缺失
第五章 改进土陶艺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第一节 科学规划陶艺校本课程课程开发体系
        一、收集土陶文化资源,挖掘土陶艺术价值
        二、重新审视校本课程,优化课程内容体系
        三、聘请校本课程专家,指导课程开发设计
        四、民间艺人走进课堂,有效传播土陶文化
    第二节 提升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能力
        一、组织教师培训
        二、开展校本教研
        三、加强校际合作
    第三节 充分保证学生课程开发主体地位
        一、做好校本课程开发学情分析
        二、鼓励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第四节 构建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一、加强对校本课程评价
        二、建立教师的科学评价
        三、形成学生的多元评价
    第五节 完善其他保障措施
        一、多途径获得经费
        二、完善相应的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新课改下的背景
        1.1.2 当前社会的需求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概况
        1.4.1 国外研究概况
        1.4.2 国内研究概况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
        2.1.2 校本教材与“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2.2.3 校本课程开发的情景模式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法
        2.3.2 问卷调查法
        2.3.3 访谈法
        2.3.4 实验法
        2.3.5 行动研究法
    2.4 技术路线
第三章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开发与设计分析
    3.1 环境分析
        3.1.1 学校外部环境分析
        3.1.2 学校内部环境分析
    3.2 学生学习需求分析
        3.2.1 问卷的设计
        3.2.2 问卷的发放
        3.2.3 结果分析
    3.3 课程目标的设计
        3.3.1 课程目标的来源
        3.3.2 “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课程目标的设计
    3.4 教材内容的设计
        3.4.1 教材内容的来源
        3.4.2 教材内容的选择原则
        3.4.3 教材内容的组织原则
        3.4.4 基于高中新课标《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编排
第四章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教学实施
    4.1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教学实施方案
        4.1.1 实施对象
        4.1.2 实施时间
        4.1.3 实施过程
    4.2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教学实施原则
        4.2.1 学生发展性原则
        4.2.2 理论联系实践原则
        4.2.3 教材生活化原则
    4.3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教学方法的选择
        4.3.1 讲授法
        4.3.2 专题讲座法
        4.3.3 直观演示法
        4.3.4 情境教学法
        4.3.5 案例教学法
        4.3.6 讨论法
        4.3.7 参观法
        4.3.8 活动教学法
    4.4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教学实施案例
        4.4.1 案例一:《传染病的流行》
        4.4.2 案例二:《狂犬病》
        4.4.3 案例三:《结核病(讲座)》
        4.4.4 案例四:《校园高发性传染病的宣传活动》
第五章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评价及教学评价
    5.1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评价及教学评价目的
    5.2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评价及教学评价维度
        5.2.1 评审教师对校本教材的评价
        5.2.2 课堂教学评价
        5.2.3 学生学业评价
    5.3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评价及教学评价结果
        5.3.1 评审教师对校本教材的评价结果
        5.3.2 课堂教学评价结果
        5.3.3 学生学业评价结果
第六章 讨论
    6.1 校本教材对学生的发展要有积极影响
        6.1.1 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6.1.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6.1.3 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2 教材内容的组织应综合考虑
    6.3 评价方式的选择要多样化
    6.4 对教师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第七章 结论与反思
    7.1 结论
        7.1.1 学生的发展
        7.1.2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7.2 建议
    7.3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课程学生调查问卷(高中生版)
    附录 B 传染病与防控知识了解情况调查问卷(大学生版)
    附录 C “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内容(部分)
    附录 D “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本身评价表
    附录 E 评审教师的教材评语
    附录 F “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课堂教学评价表
    附录 G 实验班前测试卷
    附录 H 实验班后测试卷
    附录 I “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学生表现评价表
    附录 J 学生访谈记录
    附录 K 学生回访记录
    附录 L 课堂教学剪影
后记
致谢

(10)福建省民族中学畲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福建省民族中学
        2.1.1 民族中学概念
        2.1.2 福建省民族中学
    2.2 畲族民间体育文献综述
        2.2.1 畲族民间体育概念
        2.2.2 畲族民间体育分类
        2.2.3 福建省畲族民间体育研究现状
    2.3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文献综述
        2.3.1 校本课程开发理论
        2.3.2 国外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现状
        2.3.3 国内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现状
第3章 福建省民族中学畲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应然状态
    3.1 目标设计
        3.1.1 学校情景分析
        3.1.2 开发设计理念
        3.1.3 课程开发理论依据
        3.1.4 课程目标设置
    3.2 内容选择
        3.2.1 课程内容资源
        3.2.2 课程内容选择
        3.2.3 课程内容组织
    3.3 课程组织
    3.4 畲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评价
        3.4.1 教师评价
        3.4.2 学生评价
        3.4.3 课程评价
第4章 福建省民族中学畲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实然样态
    4.1 民族中学畲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现状
        4.1.1 领导
        4.1.2 教师
        4.1.3 学生
    4.2 民族中学畲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现状
        4.2.1 教师
        4.2.2 学生
    4.3 民族中学教师畲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现状
    4.4 民族中学畲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现状
        4.4.1 宁德市民族中学
        4.4.2 福安市民族职业中学
    4.5 畲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4.5.1 内部影响因素
        4.5.2 外部影响因素
    4.6 畲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存在问题
第5章 提升福建省民族中学畲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对策
    5.1 增进课程开发和课程资源利用的意识
    5.2 创新畲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内容
    5.3 加强学校体育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
    5.4 优化畲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5.5 形成特色畲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文化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四、浅谈活动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重要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 ——以重庆市X小学为例[D]. 张玉. 西南大学, 2021
  • [2]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乡村教师集体责任感培育研究[D]. 陈雯婧. 海南师范大学, 2021
  • [3]瑶族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以粤北连南瑶族自治县M学校为例[D]. 雷小云. 青海师范大学, 2021
  • [4]太原市K小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问题的个案研究[D]. 许灵波. 山西大学, 2021
  • [5]香港特区政府“校本支援服务”对校本课程开发作用研究 ——以“用普通话教授中国语文科”为例[D]. 蔡一聪.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6]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研究[D]. 信月.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7]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调查研究 ——以西宁市两所小学为例[D]. 王慧璇.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8]小学民间土陶艺术校本课程开发问题与对策研究 ——湘西州S小学的个案研究[D]. 杨梅兰.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D]. 张斌斌. 广州大学, 2020(02)
  • [10]福建省民族中学畲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 吴亚婷. 集美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浅谈活动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