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药物的抗感染药理作用

清热解毒药物的抗感染药理作用

一、清热解毒药的抗感染药理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孙艳秋,刘健,忻凌,文建庭,周琴,丁香,陈晓露,张先恒[1](2022)在《14部中医经典着作治痹用药经验及科学内涵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总结14部古代医家经典着作中治疗痹病的用药规律,探讨其科学内涵,传承发展经典治疗痹证大法。方法:运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通过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每部中医古代经典着作中治疗痹证药物的频次、功效,及常用药物组合的关联度,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分析其科学内涵。结果:古代医家治疗痹证用药各有侧重,或重视脾虚致痹,强调从脾治痹,或重视寒热致痹,强调方证对应,或重视正虚致痹,强调扶正固本,但在各部着作中健脾化湿通络药物贯穿治疗痹证的始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健脾化湿通络药物多具有调节免疫、抗炎、镇痛、抗衰老的作用。结论:健脾化湿通络之法治疗痹证,贯穿各时期、各年代医家治疗痹证的整个过程,是痹证治疗的基本大法,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现代指导意义。

齐东坡[2](2021)在《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证候及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究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常见证型及症状,探讨中医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检索近10年的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治疗CVA的临床研究文献,对纳入的文献提取作者、发表年代、题目、病例数、年龄、病程、症状、证型、方剂、中药组成等相关信息,并运用Excel建立相关数据库,进行频数、频率的统计,运用SPSS和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共纳入文献101篇,共涉及病例4501例;规范出证型30个,出现最多的是风邪犯肺证,其次为肺阴亏虚证和风痰袭肺;2.证素方面,病位证素出现最多的是肺,兼有脾和肾,肝较少见,而没有心;病性证素出现最多的是风,兼有痰、寒、气虚、阴虚、热等;3.涉及症状170种,出现较多的是咳嗽、咽痒、夜间加重、无痰或少痰、干咳等;4.高频症状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显示本病以风邪犯肺为主,兼有脾虚、气虚、阴虚,或夹寒、热、痰等表现;5.共涉及中药145味,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有甘草、麻黄、苦杏仁、蝉蜕、桔梗等;6.药物类别方面,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出现较多,并且止咳平喘药、补气药、清热解毒药、发散风寒药在各自类别中出现最多;7.性味归经方面温性药,甘味药、辛味药,归肺经、胃经和脾经药出现相对较多;8.根据中药关联规则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共现度较高的为麻黄、甘草,苦杏仁、甘草,苦杏仁、麻黄,核心药物组为甘草、麻黄、苦杏仁;9.高频中药聚类分析可聚为5类,其中第1、2、5类分别为三拗汤、二陈汤、止嗽散合玉屏风散的主要成分。结论:1.成人CVA的临床症状出现较多的是咳嗽、咽痒、夜间加重、无痰或少痰、干咳等;2.高频症状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显示本病以风邪犯肺为主,兼有脾虚、气虚、阴虚,或夹寒、热、痰等表现;3.中药关联规则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显示核心中药为甘草、麻黄、苦杏仁;4.高频中药聚类分析可聚为5类,其中第1、2、5类分别为三拗汤、二陈汤、止嗽散合玉屏风散的主要成分。

刘玥[3](2020)在《卒中相关性肺炎中医证型与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观察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观察SAP中医证型及兼证的分布情况,分析中医证型与兼证的相关性,为研究SAP中医证型特点提供客观依据。2观察不同治疗方案对SAP临床预后及核心指标的影响,总结中医药治疗的药物使用情况,为中西医结合治疗SAP前瞻性临床研究提供前期基础。方法:1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调查2017年1月到2019年9月间,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症病房确诊SAP的住院患者。收集患者一般情况、中医辨证资料、治疗方法、实验室检査结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预后转归等内容,将结果填入设计好的调查表中。建立原始临床数据库后,将数据导入SPSS 22.0中,总结SAP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和兼证分布情况,检验中医证型分布与患者年龄、性别、卒中类型以及是否出现兼证和兼证类型之间的关系。2以临床医生根据患者情况所采取的治疗措施,将患者形成自然分组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共48例,西医治疗组共有59例。以临床治愈率为主要观察指标;以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临床症状改善(退热时间和咳痰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等指标,以及与肺炎感染有关的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乳酸脱氢酶)变化为次要观察指标。将两组各临床指标的结果导入SPSS 22.0,分析两组在临床治愈率方面的差异,以及两组在抗生素使用时长、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改善等方面的差异。3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内病例,按照服用中医药物的类型分为:中药汤剂组和中成药组两组,分析中成药组和中药汤剂治疗组的治法治则,比较两组在临床治愈率方面的差异,得出SAP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中的主要药物使用规律,以及经验性药物配伍组合方式。结果:1 SAP在老年患者和男性患者中发病率明显升高。2患者的SAP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从高到低依次为:痰热壅肺证(28.97%)、痰湿阻肺证(21.50%)、肺脾气虚证(18.69%)、气阴两虚证(12.15%)、风热犯肺证(8.41%)、外寒内热证(7.48%)、邪陷正脱证(1.87%)、热入心包证(0.93%)。兼证分布情况为近半数患者出现兼证,血瘀证发病率约29%,腑实证发病率约19%。3患者未合并兼证,以及合并血瘀证,合并腑实证的情况与SAP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肺脾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出现血瘀证或腑实证两种兼证的概率最小。血瘀证分布见于除邪陷正脱证和热入心包证两个重症类型外的其他所有证型中,并在痰湿阻肺证中最多见。腑实证主要发生在痰热壅肺证、风热犯肺证和外寒内热症三种证型中,并在痰热壅肺证中出现频率最高。4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两组,分别在7d和14d的治愈率,均为中西医结合组高于西医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诸观察指标改善方面,治疗7d后,中西医结合组各感染指标均较西医组低,且两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三个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14d时,则两组感染指标结果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并且两组在静脉抗生素使用时间和总抗生素使用时间方面、临床症状改善时间(退热时间和咳痰消失时间)方面、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方面,中西医结合组均优于西医组,且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中药汤剂组和中成药组两组,在7d的治愈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14d的治愈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6辨证论治处方中,使用频率前二十的药物依次是:炙甘草、党参、茯苓、柴胡、桑白皮、鱼腥草、厚朴、芦根、枳壳、清半夏、苍术、冬瓜子、苍术、瓜蒌、白术、白茅根、苦杏仁、浙贝母、砂仁、黄芩、桃仁。药物分析结果表明清热类药物使用最多,主要有清热解毒药、清热泻火药、清热凉血药、清热燥湿药四类。而使用频率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清热药、补气药、化湿药、利水消肿药和止咳平喘药。结论:1 SAP中医证型分布从高到低为: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风热犯肺证>外寒内热证>邪陷正脱证>热入心包证。兼证分布情况中血瘀证和腑实证两种兼证的发病率较高,占总病例数约一半。2中西医结合和西医治疗SAP都有效,但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抗感染效果更好,各感染指标恢复到正常水平用时更短。并在改善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改善临床症状,肺部体征方面都较纯西医治疗有优势,可以认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缩短SAP病程,并提高SAP的治愈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指标主要体现在:治疗7d时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等三个指标方面。3采用辨证论治的中药汤剂治疗整体效果优于中成药治疗,可以缩短SAP病程,提高短期治愈率。4 SAP的治疗主要以清热化痰,补气健脾,止咳平喘为原则,主要使用的药物为桑白皮、鱼腥草、芦根、冬瓜子、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生黄芪、苍术、玄参、厚朴、枳壳、柴胡、清半夏、桑白皮、苦杏仁、陈皮、瓜蒌、浙贝母等,并且论治中,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予以辨证加减,采用对症的药物配伍关系,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并建议根据SAP证型,兼证以及临床症状和疾病转归等灵活加减用药。

邢宇浩[4](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李兰青主任医师中医药治疗下肢丹毒用药规律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是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李兰青主任医师中医药治疗下肢丹毒临床用药规律的研究,探究李兰青主任医师临床中治疗下肢丹毒疾病患者的处方用药,进一步分析临床处方中的常用药物、用药组方原则以及临床辨证和用药思路,并对18例急性丹毒未采用任何治疗的下肢丹毒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目标,以期为提高中医药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提供可研究的临床处方和用药理论依据。方法:实验一: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疮疡科、外科李兰青主任医师门诊,明确诊断为下肢丹毒的患者的有效中药处方207首,共计74人次。在数据进行标准化后,使用Excel表格录入数据形成数据库,对所有纳入药物的使用频次进行统计,并对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功效等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将分析后得到的结果制成图表。将处方中的高频次药物导入SPSS 25.0软件系统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新药物组合。对所有涉及药物及其性、味、归经、功效的使用频次以及聚类分析后得到的组方药对的各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李兰青主任医师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经验和诊疗思路以及用药规律。实验二:采集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李兰青主任医师门诊的诊断为下肢急性丹毒,且未经任何处理的患者18例。以李兰青主任医师自拟中药方剂活血解毒汤口服,治疗7d。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和比较临床疗效和症状评分及炎症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一:1纳入的患者共计74例,有效中药处方207首。男性46例,女性28例,男女比例1.6:1;年龄最大89岁,最小30岁,平均60.80±14.53岁。2在纳入的有效处方中,共使用到141味中药。使用频次大于50次的21味药物依次排序为牛膝:189次;赤芍:186次;泽泻:170次;茯苓:169次;金银花:132次;防风:131次;陈皮:129次;薏苡仁:114次;黄芩:113次;蒲公英:106次;土茯苓:98次;白术:95次;夏枯草:87次;白花蛇舌草:86次;牡丹皮:82次;赤小豆:73次;生地黄:70次;络石藤:66次;野菊花:62次;鸡血藤:52次;地肤子:51次。3对所有使用药物进行筛选分析,按照四气分类,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寒性、温性、平性、凉性、热性。4按照五味分类中,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甘味、苦味、辛味、淡味、酸味、咸味、涩味。5药物归经频次由高到低前5位依次为肝经、脾经、肺经、肾经、胃经。6按照功效分类,使用频次高于100的药物功效分类依次为清热药,频次1249次,个数33个;利水渗湿药,频次540次,个数13个;活血化瘀药,频次430次,个数12个;补虚药,频次350次,个数15个;解表药,频次200次,个数16个;理气药:频次159次,个数5个;化痰止咳平喘药,频次115次,个数9个。7把数据导入SPSS 25.0软件中,经过聚类分析得出,较常用的药对:第1组:茯苓、泽泻;第2组:络石藤、鸡血藤;第3组:夏枯草、牛膝;第4组:薏苡仁、赤小豆、赤芍;第5组:陈皮、黄芩;第6组:地肤子、防风、白术;第7组: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第8组:金银花、土茯苓、牡丹皮;第9组:野菊花、生地黄。实验二:1纳入的患者1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65±14.32岁,最大88岁,最小31岁。2临床疗效比较:纳入的18例下肢急性丹毒患者,显效16例,无效0例,有效率达100%。3实验室指标比较:治疗后实验室炎症指标WBC、NEUT%、CR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全身症状体征总积分(发热、乏力、头身痛、口干苦、尿黄赤、患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较治疗前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患者患处肤色、肤温、肿势、疼痛评分较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全身及局部症状体征总积分较治疗前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实验一结论:本部分研究共纳入207例处方,共使用中药141味,总计使用频次3436次,共记16类。(1)使用频次大于50次的中药共21味;(2)所用中药四气分布以寒、温、平、凉、热降序排列;(3)所用中药五味以甘、苦、辛药为前三位;(4)药物的归经分布,以肝、脾、肺、肾、胃经居于前列;(5)中药功效分类使用情况,使用频次前5位依次为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解表药;(6)聚类分析后归纳出9组李主任治疗下肢丹毒时的常用药物组合。2实验二结论:李兰青主任医师经验治疗下肢丹毒急性期的中药内服方活血解毒汤,对于全身、局部症状体征及炎症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有效率达100%。3李兰青主任医师经验总结:李主任治疗丹毒时,在急慢性期辨证基础上运用清热、利湿、活血、温通、软坚散结为主要治法,根据正气虚实,分别用消法或补法,以消散无形之邪,使气血畅通。李主任处方选药辨明病情缓急,辨证治疗特色突出调和脏腑、补虚固本、分消湿热、活血化瘀、内外同治的治法。

陈蕊[5](2019)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特点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基于真实医疗环境,挖掘临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西药处方和《中国药典》收载相关中药制剂组方药味规律,探究中西医结合临床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治疗的用药情况,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合理用药、处方点评提供参考。同时从整体的循证医学评价中药在该病种治疗上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对药味频次、药物关联规则及核心药物组合进行挖掘,分析我院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处方用药,整理2015版《中国药典》中补血、清热、止血作用中成药的用药规律。并对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 Man5.3软件和Stata14.0软件进行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结果:本院临床中西药联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西药主要为环孢素,利可君片、十一酸睾酮等。使用的中药种类较西药多且丰富,涉及320味,常用中药饮片有牡丹皮、白术、白芍、菟丝子等,核心药味配伍组合为牡丹皮-生地黄-白芍,中药类别主要为清热类、补虚类和止血类,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清热药使用较多,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以补虚药为主。各证型进行药物关联规则挖掘,药味选择有一定差异,但药味组合均以补气药-补血药,清热凉血药-补气药-补血药为主。中药制剂主要包括茜蓟生血片、造血再生片、宁血络片等医院自制制剂和益血生胶囊等。63种药典收载的补血、清热、止血作用的中成药主要为补虚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与本院用药结果不同。截至2019年1月的文献Meta分析显示:中西药联用能提高治疗有效率(RR=1.31,95%CI[1.28,1.35],P<0.00001),且能降低患者肝功能异常(RR=0.35,95%CI[0.27,0.46],P<0.00001)、痤疮(RR=0.36,95%CI[0.26,0.50],P<0.00001)、多毛(RR=0.22,95%CI[0.13,0.38],P<0.00001)、声音嘶哑(RR=0.33,95%CI[0.14,0.79],P=0.01)、牙龈增生(RR=0.29,95%CI[0.17,0.49],P<0.0001)、手颤(RR=0.24,95%CI[0.14,0.41],P<0.00001)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临床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是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清热、补虚、止血作用的中药及制剂,“扶正袪邪”并施,体现“健脾补肾”、“清热凉血”的疗法。2015版《中国药典》收载的补血、清热、止血作用的中成药组方药味的功效类别与本院AA临床使用的中药功效类别不同。Meta分析显示,中药对AA的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对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肖柳宁[6](2019)在《以“胃痈”立论观察益气健脾清解方对脾胃气虚型糜烂性胃炎患者的干预作用》文中指出【目的】以“胃痈”立论观察益气健脾清解方对脾胃气虚型糜烂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作用,进一步揭示脾虚与胃痈的关系,更进一步证明加用清热解毒药后对改进该型患者中医症候及镜下糜烂的疗效。【方法】本课题通过随机对照的方式,将86例糜烂性胃炎脾胃气虚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治疗组予益气健脾清解方—香砂六君子汤联合清热解毒药(蒲公英、半枝莲、黄连)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镜下糜烂分级评分、中医症候评分、病理组织学评分及舌面像参数变化。【结果】1、镜下疗效:两组镜下糜烂分级评分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2、中医症候疗效:两组治疗后均能降低中医症候总积分及单项症候评分,其中治疗组对胃痛、反酸、纳差、疲乏评分改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3、病理组织学疗效:治疗组对慢性炎症、活动性、萎缩、肠化均有改善;而对照组仅对活动性、萎缩有改善,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舌面像参数:两组治疗后能改善舌面诊部分参数,其中治疗组对面色L值(表示面部光泽度,L值越大,越有光泽)、苔色a值(表示舌苔颜色,a值越大,苔色越白)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健脾清解方能明显提高慢性胃炎胃粘膜糜烂的愈合疗效和中医症候疗效,同时对于慢性炎症、活动性、萎缩、肠化四项病理改变及改善部分舌面诊客观化指标也有一定的效果。

潘磊[7](2019)在《治疗肺癌方剂中风药的配伍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探讨“风”与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联系及风药治疗肺癌的内在机理;总结治疗肺癌方剂中风药的配伍应用方法与规律,为临床应用风药治疗肺癌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理论研究:(1)回顾历代医家对“风药”理念的认识,概述风药内涵,同时对本研究所纳入风药的范围进行界定;(2)对“风邪致癌”、“风药抗癌”的相关理论及临床研究进行总结,探讨“风药治疗肺癌”的理论基础及其内在机制。2.统计分析:对近30年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伍用风药治疗肺癌的验案方剂、经验方等进行筛查收集,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24.0对不同病理类型、不同分期、不同西医治疗、不同转移范围、不同并发症中风药应用信息进行描述统计分析;使用Weka3.8.3对不同条件下方剂中使用的各风药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一共得到1076首现代方剂,共涉及454味中药,17个门类;总计18177味次,其中风药有164味(16类),共计6976味次(占所有药物味次综合的38.4%);以发散祛风药使用味数(19味)最多,其次是祛风解毒药(14味)和祛风除湿药(13味);风药类型以健脾息风药应用频次最高,总味次的18.1%,其次是祛风润燥药(13.8%)、祛风化痰药(11.1%)、养阴息风药(8.17%)、祛风解毒药(7.78%)、搜风通络药(5.91%)等,高频风药分别为黄芪、白术、半夏、薏苡仁、杏仁、地黄、桔梗、北沙参、神曲、蚤休、山药、露蜂房、蜈蚣、夏枯草、白芍、鳖甲、壁虎等。常见药对及药物组合有白术-黄芪,黄精-黄芪,黄精-白术-黄芪,白术-蚤休-黄芪,北沙参-鳖甲,淫羊藿-白术-黄芪,山药-薏苡仁-白术,蟾皮-黄芪,黄芪-南沙参-北沙参,升麻-黄芪,露蜂房-蚤休-黄芪,龙骨-牡蛎,天南星-半夏,桔梗-杏仁、蜈蚣-全蝎等;其它药物类型中药用频次由高到低排名依次为补虚药(14.35%)、清热药(12.24%,其中清热解毒药在所有清热药中的占比为67.10%)、化痰止咳平喘药(9.75%)等。结论:1.风药有广义狭义之分,从治风的角度考虑,应取其广义。2.风邪的致病特点与肺的生理病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肺脏易受风邪外侵和内熏最终产生癌变的病理基础,且与肺癌的转移密切相关。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可表现为不同的风邪夹杂症状;风药治疗肺癌所发挥功效的主要机制除风药本身所具有的功效外,还主要在于开通玄府。3.针对肺癌不同病理类型、不同分期、不同转移范围、不同并发症、不同西医治疗史及不同联合治疗方法等,常用风药类型及风药之间的配伍组合有一定差异,但皆以健脾息风、祛风润燥、祛风化痰、祛风解毒、养阴息风等风药类型为主。治疗肺癌方剂中风药之间最为常见的配伍类型为其它类型风药与扶正类风药之间的配伍,其次是相同类型风药之间的配伍以及各不同类型风药之间的配伍。4.风药应用贯穿肺癌治疗全程,还常配伍(药用频率从高到低)补虚药、清热解毒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等其它类型中药,以达协同抗癌之效。

章德林,汤丹丰,郑琴,杨明,刘丹,唐宇[8](2015)在《具有抗感染作用的中药分类研究》文中认为细菌的耐药性和抗生素的副作用严重困扰着医药学界,单靠化学药治疗已无法解决这一难题。在现代预防和控制细菌性感染疾病中,中药发挥了积极作用。中药药源广泛,治疗细菌性感染疾病具有副作用小、细菌耐药性较少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对近15年的文献和临床试验报道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中西医对感染的认识和治疗方案以及中药抗感染作用的研究现状,对中药复方、单味药及其所含化学成分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研究进行分析,为抗感染中药的应用和开发提供借鉴。

高玉桥,梅全喜,曾聪彦,彭伟文,钟希文,戴卫波,范文昌,胡莹,李红念[9](2015)在《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材药理研究及有关思路与方法探讨》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整理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的有关药理作用研究,探讨有关的思路与方法。方法:搜集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和制剂药理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加以整理、归纳及分析。结果: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大多有明显的抗病原微生物、抗细菌内毒素、抗炎、解热作用,还有一些有明显的抗蛇毒、镇痛等作用。在研究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材药理作用的方法思路上,尽快澄清品种的混乱情况,坚持以整体动物实验为主,配合离体实验、计算机分子对接模拟,相互补充。结论: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材的药理作用研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本文提出的方法和思路是阐释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材药理作用的主要途径。

高玉桥,梅全喜,曾聪彦,彭伟文,钟希文,戴卫波,范文昌,胡莹,李红念[10](2014)在《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材药理研究及有关思路与方法探讨》文中指出笔者搜集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和制剂药理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加以整理、归纳及分析。发现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大多有明显的抗病原微生物、抗细菌内毒素、抗炎、解热作用,还有一些有明显的抗蛇毒、镇痛、保肝利胆、降血糖作用。在研究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材药理作用的方法思路上,尽快澄清品种的混乱情况,坚持以整体动物实验为主,配合离体实验、计算机分子对接模拟,相互补充。

二、清热解毒药的抗感染药理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清热解毒药的抗感染药理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14部中医经典着作治痹用药经验及科学内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2 方法
        2.1 规范中药名称
        2.2 数据分析
结  果
    1 古代医家重视脾虚致痹,强调从脾治痹
    2 古代医家重视寒热致痹,强调方证对应
    3 古代医家重视正虚致痹,强调扶正固本
讨  论

(2)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证候及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3)卒中相关性肺炎中医证型与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观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SAP现代医学认识
    2 SAP的传统医学认知
    3 SAP中医证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考
研究一 SAP中医证型及兼证分布情况
    1 研究目的
    2 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病例纳排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观察指标
        3.2 中医证型及兼证的诊断标准
        3.3 统计学分析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临床资料
        2 SAP中医证型类型及分布情况
        2.1 SAP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2.2 SAP中医证型分布与性别、年龄和卒中类型的关系
        3 SAP兼证分布情况
        3.1 SAP兼证类型及分布情况
        3.2 SAP各中医证型与兼证分布之间的关系
    小结
研究二 中西医结合治疗SAP的临床观察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思路
    3 病例选择
        3.1 诊断标准
        3.2 纳排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观察指标
    5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1 SAP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 SAP治疗主要观察指标
        3 SAP治疗次要观察指标
        3.1 实验室检查变化
        3.2 其他观察指标变化
        4 SAP中成药治疗治法治则及频次统计
        5 SAP中医辨证治疗处方药物分析
        5.1 处方中药使用频次统计
        5.2 处方中药药物功效类别统计
        6 SAP中成药成方与辨证论治组方治疗效果比较
        6.1 基线资料分析
        6.2 临床治愈率比较
    小结
讨论
    1 SAP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2 SAP中医证型及兼证的分布情况分析
        2.1 SAP中医证型及兼证设立理论基础
        2.2 SAP中医证型及兼证的分布规律
        2.3 SAP中医证型分布与兼证之间相关性讨论
        2.4 SAP与 CAP的证型分布差异比较
    3 SAP中西医结合治疗与西医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3.1 临床治愈率比较
        3.2 感染相关实验室指标改善比较
        3.3 抗生素使用时间比较
        3.4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3.5 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比较
        3.6 中西医治疗优势核心指标
        3.7 原因分析
    4 SAP辨证论治组方与中成药成方治疗的证型匹配和临床疗效分析
        4.1 辨证论治与中成药成方治疗的证型匹配分析
        4.2 临床治愈率比较
    5 SAP辨证论治组方药物分析
        5.1 各药物功效下常用药物分析
        5.2 药物配伍分析
        5.3 药物总结
结论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 卒中相关性肺炎的诊治进展
    1 SAP疾病定义及流行病学资料
    2 SAP常见危险因素及预测评分表
    3 SAP发病机制
        3.1 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
        3.2 卒中后免疫功能障碍
        3.3 其他
    4 SAP诊断
        4.1 SAP临床表现
        4.2 SAP病原学检查
        4.3 SAP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4.4 SAP诊断标准
    5 SAP病原学特点
    6 SAP治疗与管理
        6.1 SAP综合治疗
        6.2 SAP抗感染治疗
        6.3 SAP其他治疗方法
    7 SAP预防
        7.1 SAP综合管理预防
        7.2 SAP的药物预防宜忌
    8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辨证论治卒中相关性肺炎研究进展
    1 SAP病因病机探讨
    2 卒中相关性肺炎辨证论治实践
        2.1 清热化痰法
        2.2 温化阳化痰法
        2.3 益气化痰法
        2.4 理气化痰法
        2.5 通腑化痰法
        2.6 扶正固表法
        2.7 活血化瘀法
        2.8 化痰开窍法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李兰青主任医师中医药治疗下肢丹毒用药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一 李兰青主任医师中医药治疗下肢丹毒用药规律研究
    1 材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实验二 李兰青主任医师治疗下肢丹毒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1 材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讨论
    1 病历基本情况分析
    2 舌脉及证候情况分析
    3 对高频次药物分析
    4 药物的四气分析
    5 对药物的五味分析
    6 对药物的归经分析
    7 对药物功效的分析
    8 新药物组合的分析
    9 临床疗效观察分析
    10 李兰青主任医师学术思想与用药经验总结
    11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丹毒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 现代医学治疗丹毒的研究进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特点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索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特点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处方来源
        1.2 中药名称规范及功效分类
        1.3 处方录入与核对
        1.4 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疾病分类结果
        2.2 总体用药结果
        2.3 中医疾病统计结果
        2.4 中医疾病各证型用药频次及功效分类结果
        2.5 中医证候统计结果
        2.6 虚劳病各证型用药频次及组方规律结果
        2.7 髓劳病各证型用药频次及组方规律结果
    3 讨论
        3.1 常用药味分析
        3.2 总体用药讨论
第二章 2015年版《中国药典》补血、清热、止血作用中成药组方用药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药味名称处理
        1.3 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补血、清热、止血作用中成药的统计与类别
        2.2 补血、清热、止血作用中成药药味频次
        2.3 补血、清热、止血作用中成药关联规则
    3 讨论
第三章 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文献检索策略
        1.4 资料提取
        1.5 文献质量评价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筛选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2.4 中医药治疗AA总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
        2.5 中医药改善AA患者不良反应Meta分析结果
    3 讨论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论文发表情况

(6)以“胃痈”立论观察益气健脾清解方对脾胃气虚型糜烂性胃炎患者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证型辨证标准
    1.4 病例纳入标准
    1.5 病例排除标准
    1.6 病例剔除标准
    1.7 病例中止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
    2.2 随机分组
    2.3 治疗方法
    2.4 合并用药要求
    2.5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2.6 疗效判断及评定标准
    2.7 不良事件记录
    2.8 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
    3.1 病例完成情况
    3.2 基线可比性比较
    3.3 疗效比较
    3.4 不良事件观察结果
4、讨论
    4.1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研究
    4.2 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4.3 立题依据
    4.4 中药组方的理论解析
    4.5 观察指标分析
5、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中医症候评分表
    附录二:文献综述以“痈”论治脾胃病辨析
        参考文献

(7)治疗肺癌方剂中风药的配伍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风药概述
    1 风药的概念
    2 风药的范围与分类
二、风药治疗肺癌的中医理论研究
    1 风邪致肺癌产生的病因病机
        1.1 基于风邪致病理论的肺脏生理病理
        1.2 风邪致肺癌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
    2 风邪在不同类型肺癌中的表现特点
        2.1 风-寒-湿与肺腺癌相关
        2.2 “风-热-毒”与肺鳞癌相关
        2.3 “风-燥-热毒”与放射性肺损伤相关
    3 风邪致病特点与肺癌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3.1 肿瘤转移的“种子土壤”学说与“风为种子传播的媒介”
        3.2 肿瘤转移的潜伏性与“风气内伏”
        3.3 肿瘤的转移多变与“风善行而数变”
        3.4 常见转移部位与“风”的致病特点相关
    4 风药治疗肺癌的作用机理
        4.1 风药治疗肺癌作用机理的研讨现况
        4.2 从“风-玄府”视角看风药治疗肺癌的机制
三、风药抗肺癌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1 单味风药抗肺癌研究进展
    2 风药主方抗肺癌研究与临床应用举隅
        2.1 麻黄附子细辛汤
        2.2 三生饮
        2.3 阳和汤
        2.4 桑菊饮
        2.5 青蒿鳖甲汤
        2.6 升阳益胃汤
        2.7 独活寄生汤
        2.8 血府逐瘀汤
        2.9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四、治疗肺癌方剂中风药的配伍应用研究
    1 建立相关方剂数据库
        1.1 方剂来源
        1.2 纳排标准
        1.3 规范处理
        1.4 录入方法
        1.5 录入说明
        1.6 统计运算
    2 结果
        2.1 肺癌治疗常用方剂
        2.2 肺癌治疗常用风药
        2.3 不同病理分型风药应用
        2.4 不同TNM分期风药应用
        2.5 不同治疗方法风药应用
        2.6 不同并发症风药应用
        2.7 不同转移范围风药应用
        2.8 其它配伍药物及类型
讨论
    1 风药应用因不同病理类型而异
    2 风药应用因不同TNM分期而异
    3 风药应用因联合不同西医治法而异
    4 风药应用因不同转移范围而异
    5 风药应用因不同并发症而异
    6 治疗肺癌方剂中常用风药的组合规律探讨
        6.1 其它类型风药与扶正型风药的配伍组合
        6.2 同类型风药之间的配伍组合
        6.3 不同类型风药之间的配伍组合
结论
创新性与特色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治疗肺癌常用风药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9)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材药理研究及有关思路与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材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1 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材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1.2 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材的抗细菌毒素作用
    1.3 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材的解热作用
    1.4 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材的抗炎作用
    1.5 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材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6 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材的其它作用
        1.6.1 镇痛作用
        1.6.2 抗蛇毒作用
        1.6.3 保肝、降脂、利胆和降酶作用
        1.6.4 降血糖
        1.6.5 对胃肠道系统的影响
2 存在的问题与思路
    2.1 澄清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材品种混乱情况
        2.1.1 重视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的品种考证
        2.1.2 加强对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材的品种鉴别工作
        2.1.3 建立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材的质量标准
    2.2多层次对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的药理作用进行研究
        2.2.1 在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研究中引入分子对接模拟研究
        2.2.2采用离体实验研究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的药理作用
        2.2.3 采用整体动物实验研究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的药理作用
        2.2.3. 1 动物模型的选择
        2.2.3. 2 评价指标的选择
3 结语与展望

四、清热解毒药的抗感染药理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14部中医经典着作治痹用药经验及科学内涵研究[J]. 孙艳秋,刘健,忻凌,文建庭,周琴,丁香,陈晓露,张先恒.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01)
  • [2]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证候及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D]. 齐东坡.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卒中相关性肺炎中医证型与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观察研究[D]. 刘玥.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3)
  • [4]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李兰青主任医师中医药治疗下肢丹毒用药规律的研究[D]. 邢宇浩.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特点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D]. 陈蕊.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以“胃痈”立论观察益气健脾清解方对脾胃气虚型糜烂性胃炎患者的干预作用[D]. 肖柳宁.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治疗肺癌方剂中风药的配伍规律研究[D]. 潘磊.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8]具有抗感染作用的中药分类研究[J]. 章德林,汤丹丰,郑琴,杨明,刘丹,唐宇. 中草药, 2015(24)
  • [9]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材药理研究及有关思路与方法探讨[J]. 高玉桥,梅全喜,曾聪彦,彭伟文,钟希文,戴卫波,范文昌,胡莹,李红念.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03)
  • [10]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材药理研究及有关思路与方法探讨[A]. 高玉桥,梅全喜,曾聪彦,彭伟文,钟希文,戴卫波,范文昌,胡莹,李红念. 第四次中华中医药科技成果论坛论文集, 2014

标签:;  ;  ;  ;  ;  

清热解毒药物的抗感染药理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