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轻型轰炸机鹰III——中国抗战初期的主力战斗机

战斗机/轻型轰炸机鹰III——中国抗战初期的主力战斗机

一、战斗/轻轰炸机鹰Ⅲ——中国抗日战争初期主力战机(论文文献综述)

田燕飞[1](2021)在《“湘西会战”中美空军作战研究——基于抗战后期国民政府对日反攻战略调整之视角》文中认为抗战以降,国内各阶层始终关注对日反攻战略的推进,国民政府也不断调适其对日反攻战略。在此态势下,1945年4月日军发动"湘西会战",欲达到摧毁芷江机场、压迫国民政府屈服、避免日后陷入多线作战、掩护桂柳等地军队撤退之目的,为防卫其本土服务。中美空军尤其是空军第五大队英勇战斗,始终掌握制空权,力图构筑陆空协同作战体系,战绩突出,是湘西会战取得胜利的关键保证。国民政府以会战胜利为契机,命令军队转入对桂柳等地的反攻,标志其仓促调整并实施对日反攻战略。国民政府此举与中共在敌后实施的普遍的局部反攻,协力推动了抗战胜利的早日到来,由此也凸显了湘西会战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

谢忠强[2](2021)在《南京沦陷前的城市防空实践》文中研究说明为应对1937年8月15日至12月13日间日军对南京的空袭,南京军民采取了多个方面的应对措施。这些应对措施主要包括:布置战机及地面炮火之"积极防空",实行交通、灯火、音响管制及防毒、消防、救护等措施之"消极防空",以及舆论斗争——通过媒体揭露批驳日方的侵略行径,安抚民心、鼓舞军民士气等三个方面。南京应对日军空袭的一系列举措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中日空中力量的悬殊对比,日军掌握了制空权,从而为淞沪会战中方失败及南京沦陷埋下了伏笔。

赵丰年[3](2018)在《全面抗战时期日军对安徽的无差别轰炸研究》文中提出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沿长江沿线不断向内地推进,由于安徽地处华东腹地,且靠近政治中心南京,以故安徽很快成为日军的重点进攻目标。日军出于配合地面军事进攻,摧毁在安徽中国军队的有生力量,切断长江地区乃至整个后方对前方主战场的援助的需要,对安徽省内国统区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长时期的轰炸,这些轰炸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战争行为,而是不分军事设施和民用设施的“无差别轰炸”。以往学术界对于日军对安徽轰炸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根据已掌握的材料,意图重新对此问题加以探讨,以期有所突破。日军对安徽的无差别轰炸主要发生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根据日机轰炸的频率和强度,在对抗战时期安徽省所受到无差别轰炸的阶段划分上,按照战争爆发的时间,将其分为了配合地面战争的轰炸;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的轰炸以及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轰炸。日军对安徽的轰炸,造成了一系列的空袭惨案的发生。这些惨案是日军无差别轰炸的最典型的代表。其中最具代表性有日军对蚌埠、芜湖、巢湖、安庆、滁州等地的轰炸惨案,这些惨案发生的原因,有共同的因素亦有各自的特点。日军的狂轰滥炸造成了安徽巨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据安徽省1944届政府发布的《安徽概览》统计,仅1937年8月至1943年12月日军轰炸,在国民党统治地区,就造成人口伤亡达14412人。工商业方面,芜湖、蚌埠、合肥、安庆以及战时省会立煌等市县相继被占领,整个工商业遭受严重破坏。日本对安徽的轰炸造成了双重影响。一方面,战争初期高强度的轰炸使城市受到严重破坏,造成巨大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也破坏了农工商业和城市发展。另一方面,日军的轰炸客观上逼迫国民政府将陪都及沿海工商业迁往西南内陆,为战时工业的重建与坚持抗战创造的机遇。与此同时,在安徽地区的反轰炸运动中,安徽人民采取了各种手段,坚持抵抗,致使日军始终完全没有完全占领安徽,一定程度上分担了大后方的空防压力。

张颖[4](2018)在《南京城市防空研究(1932-1937)》文中提出1931年9月,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期间日军出动航空部队对重要城市进行轰炸。1932年1月,日军进攻上海,并出动飞机轰炸上海市区,造成上海军民大量伤亡;此外,日机还飞抵南京上空频繁进行侦察和威慑。日军的航空部队对中国的国防安全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当时的南京是中华民国的首都和国民政府所在地,战略地位至关重要。在中日之间的军事冲突不断激化的情况下,国民政府为了保卫南京的安全,展开了包括加强空军力量在内的系统防空建设工作。抗战全面爆发后,南京加快了城市防空建设,以应对即将到来的空袭。8月,日军开始进攻上海,并出动航空部队轰炸南京及其周边地区。从8月15日到12月13日,南京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防空战斗。本文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所藏档案和历史人物回忆录等材料入手,结合前人的研究思路和成果,分析从1932年到1937年南京城市防空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得失。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一是介绍一·二八事变与南京城市防空的关系,二是南京积极防空和消极防空两方面的准备,三是论述日机的空袭和南京的应对,五是论述防空作战行动,六是关于南京城市防空建设的评价。

吴海舟[5](2018)在《昆明、桂林“飞虎队”遗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在这长达14年的抗战中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而在抗战的过程中,“飞虎队”的参战给中国的抗战带来了一定的支持。“飞虎队”的事迹一直被大家所颂扬,他们的功绩一直被大家所铭记。随着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的到来,“飞虎队”再次引起大家的重视,而飞虎队的遗存的保护好利用也日渐显得重要。“飞虎队”与中国抗战联系密切,抗战初期,中国空军力量薄弱无法与日本空军抗衡,故而向美国提出组建一支雇佣空军援华抗日的请求,而“飞虎队”为中国抗日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其遗存见证了这一段历史,有其历史价值。本文主要以昆明和桂林市“飞虎队”的15处遗存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从文物保护与利用的角度对昆明和桂林两地的遗存进行比较和研究。通过“飞虎队”的相关历史及其与中国抗战的紧密联系、“飞虎队”在昆明和桂林相关遗存的分布、类型、现状研究,分析遗存的保存状况。利用文物学及博物馆学的相关理论,对遗存的数量、类型、空间分布、保存完好程度、以及遗存保护利用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昆明和桂林两市“飞虎队”遗存的异同与对两地遗存保护和利用的相关对策和建议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在分析了昆明和桂林两市的“飞虎队”遗存的现状以后,得出两市在遗存上的保护和利用的差异,从而便于两市取长补短,吸取双方的经验教训,借鉴双方得成功经验,根据相关的文物法规,提出适合两市遗存保护和利用的建议和对策以及有效方法,使其保护和利用得到可持续发展。

黄正光[6](2017)在《全面抗战前中国空军发展述略》文中认为中国飞机的研制、航空人才培养和航空工业发展都始于20世纪初的清朝末期。北洋军阀时期,为配合地面部队作战,部分实力派军阀开始组建地方空军。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日军空中威胁下,南京国民政府开始着手收编地方空军,在中央设立航空管理机关,制订空军建设计划,创办航空学校培养航空人才,建立飞机制造厂发展航空工业,采取多种措施发展空军力量。中国空军虽然起步早,由于受政局动荡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至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仍处于初具规模的起步阶段。中国空军的早期发展,为抵御日本空中侵略,扞卫国家制空权起了积极作用,在世界反法西斯空战中也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谭玉龙[7](2017)在《试论鄂西空战与中国战场空战的转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抗战初期,损失严重的中国空军转入休整状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美国等盟国的援助下,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并因美驻华空军加入对日作战,使得鄂西空战前夕,双方在用于鄂西空战的空军实力对比上,中美联合的空军在总体实力上超过了日本空军,成为一个转折点。鄂西空战的胜利,中美空军开始夺回制空权,成为空战的又一转折点。同时,随着鄂西空战的胜利,中国空军方面从被动迎击日军转变为主动出击,在战略上也出现了转折。空军作战的转折,不仅首次实现陆空协同,改变了鄂西会战的战场态势,拱卫了陪都安全,安定了民心,鼓舞了士气,更对整个抗战局势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局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高金业[8](2016)在《北方之鹰——记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文中认为引子人类自有私欲以来,便有了战争,或同宗或异族,刀枪相向,杀戮成山。于是富饶的迦太基在罗马大军洗劫下满目疮痍,滑铁卢小镇上6万多具尸体永远留在了大雨后的沼泽里,莫斯科城飘舞的雪花见证了上百万人的惨死。正义与邪恶,顽强与懦弱,尽在刀光剑影下显现。唯有历史老人用他那睿智且一丝不苟的头脑,记下了许多的坚贞、许多的英勇、许多的同情、许多的丑陋与不平。以及,那一件件或许不为许多人所知的往事

袁成毅[9](2015)在《全国抗战初期中日空战态势的演变》文中提出日本侵华与中国抗战是一场战争中的两个面相。对于抗战初期的中日空战,虽然论着不少,但既往的研究多数侧重中国空军抗战的面向,也就是说将国民政府空军的抗日作为叙事主体,日方的军事行动成了叙事的陪衬。因此,若能将两个面相作同步的叙述,会更有助于了解作战态势的演变过

刘俊平[10](2014)在《抗战前国民政府空军建设研究(1931-1937)》文中认为中国自清末即开始出现航空事业,但一直到北洋政府时期,空军发展仍十分迟滞。国民政府建政以后也致力于发展空军,1931年到1937年是抗战前国民政府空军建设的“黄金”时期。抗战爆发时,国民政府已建有正式的航空工厂和航空学校,并相应改善了一些空军基础设施,空军部队经扩充后也初具规模,不仅为抗战提供了重要的人力与物力支持,也对以后的空军现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是国民政府建设空军的重要分水岭。其时,世界各国早已将国防的方向纷纷从海上转移到空中,以加强空军国防力量。日本在对华侵略态势下,已形成明显的空军优势。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空军轰炸东北锦州,揭开了日机轰炸中国重要城市的历史。四个月后,“一二八”淞沪战役爆发,日机肆虐上海,而中国空军毫无办法。中国人此时才对空中战争有了相当的印象和认识,开始发出“航空救国”的呼声。面对严峻形势,国民政府开始募集航空捐款,并制定空军建设计划与空军对日作战计划。根据既定方针,国民政府主要从空军军备和空军人才两个方面来着手空军建设。在空军军备上,国民政府首要任务是发展航空工业。在资金和技术短缺的情况下,国民政府实行自行建造和中外合资相结合的办厂方式,引进美国、意大利和德国的生产、管理技术,并购置先进生产设备,对已有的航空工厂进行改造,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在当时中国整体工业基础先天不足的条件下,国民政府并不能实现飞机批量生产,而且大多航空工厂只能仿造、修理和装配飞机,因此中国空军使用的飞机主要还是购自海外。“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开始扩建空军基础设施,1934年后机场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不仅追求机场的数量,同时也注重它的实战功能;空军气象和通信设施在抗战前也初步建立。但空军基础设施总体上还是非常薄弱,很多场站设备不健全,地勤指挥和通信能力也存在严重问题。此外,国民政府还积极扩充空军,不仅积极整合地方空军资源,还努力购置飞机装备,空军部队的编制不断扩大。在完成对广东空军的收编后,国民政府的空军力量日趋统一,空军部队初具规模。不过,由于中日空军实力上的巨大差距,国民政府不得不把防空建设作为急务来抓,通过组建地面防空部队,实施防空演习和举办防空展览等方式,来增强防空能力。在空军人才建设上,国民政府十分注重空军的精神和技术教育,主要依托国内空军学校来培养空军人才。1932年成立的中央航空学校是当时中国空军人才的摇篮,它有严格的选拔、考核机制和良好的培养环境。学员分别由美国和意大利顾问团成员来培训、管理,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实施不同的训练,接受空军信念教育和思想控制相结合的精神教育方式。空军学员的训练时间通常是一到两年,其培养成本十分高昂。防空学校是国民政府培养防空人才的一所学校,它组建于1934年,其在师资力量和管理上不如航校,学员的出路也十分困难。此外,国民政府还通过派遣留学生的方式培养航空相关人才,抗战前派往留学的国家主要是美国和意大利,这些留学生归国后在国内航空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总的说来,国民政府空军建设为抗战做出巨大贡献,中国空军在抗日战场上以绝对劣势的兵力歼灭了日本空军的有生力量,振奋了抗日精神。但与此同时,空军在抗战中也暴露出其在战略战术、基础设施、飞行员训练及军制等方面的严重问题,并因此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和损失。国民政府空军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天的空军建设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战斗/轻轰炸机鹰Ⅲ——中国抗日战争初期主力战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战斗/轻轰炸机鹰Ⅲ——中国抗日战争初期主力战机(论文提纲范文)

(1)“湘西会战”中美空军作战研究——基于抗战后期国民政府对日反攻战略调整之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间及国民政府对对日反攻的关注与思考
二中美空军在湘西会战中的对日作战经过
三中美空军在湘西会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2)南京沦陷前的城市防空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积极防空
二、消极防空
三、舆论斗争
四、历史评价

(3)全面抗战时期日军对安徽的无差别轰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综述
    三、选题价值
    四、研究框架
    五、重点难点与论文创新
第一章 侵华日军无差别轰炸安徽的缘起
    一、安徽战略地位的凸显
        (一)安徽的地理区位
        (二)战时安徽的政治区位
        (三)战时安徽的战略价值
    二、日军对安徽军事侵略的展开
        (一)日军侵入安徽
        (二)日军在安徽境内的行动
    三、战争形势的变化
        (一)相持阶段到来后的变化
        (二)日伪国共多方力量的较量
第二章 日机轰炸安徽的进程与特点
    一、侵华日军轰炸安徽的进程及阶段特征
        (一)日军轰炸安徽的发展进程
        (二)日军轰炸安徽策略的变化
    二、侵华日军轰炸安徽的史实
        (一)配合地面军事进攻的轰炸
        (二)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轰炸
        (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零星轰炸
    三、比较视野下对日军轰炸安徽的认知
        (一)日军轰炸安徽与轰炸河南之对比
        (二)日军轰炸安徽与轰炸重庆之比较
第三章 日军轰炸在安徽制造的惨案及其特征
    一、日军轰炸在安徽制造的惨案
        (一)在蚌埠地区制造的惨案
        (二)在芜湖地区制造的轰炸惨案
        (三)在巢湖地区制造的轰炸惨案
        (四)在安庆地区制造的轰炸惨案
        (五)在滁州地区制造的轰炸惨案
    二、惨案发生的特征分析
        (一)具有典型的无差别轰炸特征
        (二)伴随日军地面攻势而发生
        (三)呈现以重要城镇及交通沿线为主的地域分布
第四章 日军轰炸安徽造成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人口伤亡惨重
        (一)直接人口伤亡
        (二)间接人口伤亡
    二、财产损失巨大
        (一)社会财产损失
        (二)居民财产损失
    三、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特点
        (一)中心城区的伤亡和损失严重
        (二)普通市民伤亡和损失惨重
第五章 侵华日军对安徽无差别轰炸的原因及影响
    一、日军对安徽无差别轰炸的原因分析
        (一)中方防空能力的不足
        (二)日军战争行为的非人道性
    二、日军对安徽无差别轰炸的影响分析
        (一)对人口变迁造成影响
        (二)对工商农业的影响
        (三)对城市发展进程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南京城市防空研究(1932-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缘由与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三、研究思路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一·二八事变与南京城市防空
    一、一·二八事变前的南京防空
    二、防空计划的出台
    三、防空组织和机构的设立
第二章 南京城市防空建设的开展
    一、防空宣传
    二、防空教育和训练
    三、防空演习
    四、防空设施的建设
    五、防空军事力量的组建和部署
第三章 南京的战时防空建设
    一、日机对南京的空袭
    二、战时防空建设的继续和加强
    三、空袭后果的消除
第四章 南京防空作战
    一、空中作战
    二、地面防空作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昆明、桂林“飞虎队”遗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原由
    二、研究范围
    三、研究综述
        (一)关于“飞虎队”
        (二)关于“飞虎队”遗存的研究
    四、论文研究的难点、重点与创新点
        (一)论文研究的难点
        (二)论文研究的重点和创新点
    五、论文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一)文物学的研究方法
        (二)博物馆学的研究方法
    六、研究的主要内容、论文的框架与结构
第一章 中国抗战与“飞虎队”
    第一节 全面抗战前我国的空军力量
        一、我国空军的创建
        二、全面抗战前中国空军与日本空军的比较
    第二节 “飞虎队”的组建和参加抗战
        一、飞虎队的组建
        二、飞虎队参加抗战
    第三节 “飞虎队”在昆明、桂林的设置和作战情况
        一、“飞虎队”在昆明的作战经历
        二、“飞虎队”在桂林的作战经历
    第四节 “飞虎队”在全国的设置和作战情况
    第五节 “飞虎队”的贡献
第二章 昆明市与桂林市“飞虎队”遗存及其现状
    第一节 昆明市“飞虎队”遗存及其现状
        一、遗存的分布
        二、遗存及其现状
        三、遗存的保护和利用情况
    第二节 桂林市“飞虎队”遗存及现状
        一、遗存的分布
        二、遗存及其现状
        三、遗存的保护和利用情况
第三章 昆明、桂林市“飞虎队”遗存保护与利用比较
    第一节 飞虎队”遗存比较
        一、量的比较
        二、类型的比较
        三、空间分布的比较
    第二节 遗存保护和利用比较
        一、遗存的保护的完好程度
        二、宣传方面
        三、文艺创作方面
        四、出版研究性专着
        五、建立纪念设施
第四章 昆明与桂林市“飞虎队”遗存保护利用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重视和加强文物保护工作
    二、加强研究
    三、继续深入做好文物的普查
    四、加大公布文物保护单位力度
    五、加强文物修缮
    六、将文物保护纳入城市规划
    七、征集可移动文物、加强对文物的展览、展示、展陈
    八、加强交流
    九、加强文艺创作
    十、旅游开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全面抗战前中国空军发展述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早期航空工业的起步与发展
二、中国早期航空学校的创办与人才培养
三、全面抗战前中国空军的组建与发展
    (一) 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空军
    (二) 国民政府时期的空军发展规划与建设
四、结语

(7)试论鄂西空战与中国战场空战的转折(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美联合空军用于鄂西空战的兵力超过日军
二、鄂西空战中美空军开始夺回并控制制空权
    (一) 中美联合空军制定了积极主动的作战方针
    (二) 中美联合空军主动攻击日陆空军及后勤补给部队
    (三) 中美联合空军开始夺回了制空权
三、鄂西空战推动中国战场空战发生转折的战略影响
结束语

(10)抗战前国民政府空军建设研究(1931-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与特色
    五、研究重点、难点、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国民政府空军建设背景
    第一节 国民政府空军的创建与初步发展
        一、国民政府空军的建立
        二、国民政府空军建设初露端倪
        三、“九一八”事变前国民政府空军建设之成就
    第二节 20世纪30年代后欧美空军的发展
        一、一战后欧美列强日益向空军倾斜的国防体系
        二、20世纪30年代后欧美列强积极扩建空军
        三、欧美空军发展对中国空军建设的影响
    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事航空的强化及其空军势力的扩充
        一、日本的航空事业
        二、空军战备训练
        三、空军教育:飞行学校与空军人员之养成
        四、空军实力扩充
        五、日本空军对华侵略态势
第二章 国民政府空军建设的酝酿与决策
    第一节 国内航空救国运动的兴起
        一、“航空救国”意识的觉醒
        二、各种航空救国组织的建立
        三、举办“航空救国”宣传活动
        四、捐款购机:民众对国民政府空军建设的响应
    第二节 国民政府空军建设的思想基础
        一、孙中山与蒋介石的空军建设思想
        二、“七七”事变前时人对空军建设的认识
    第三节 全国航空会议的召开
    第四节 国民政府空军建设计划与防日计划
        一、空军内部提出对空军的改革与建议
        二、国民政府空军建设计划的出台与演变
        三、国民政府空军对日作战计划
第三章 空军军备建设
    第一节 航空工业的艰难起步
        一、中国发展航空工业的条件分析
        二、先天不足的早期中国航空工业
        三、国民政府自主建厂与中外合资办厂
        四、推进航空工程教育与研究发展
    第二节 空军基础设施的投入与扩建
        一、扩大与改造航空场站
        二、增办其他空军设施
        三、设置航空禁航区域
    第三节 扩充空军部队
        一、整合地方空军
        二、增编作战飞机
        三、抗战爆发时空军部队实力及部署情况
    第四节 空军建设的当务之急:防空建设
        一、防空的紧迫性与防空问题的严重性
        二、组建防空部队,发展“积极防空”
        三、实施防空演习
        四、举办防空展览活动—以1935年武汉防空展览为例
第四章 空军教育与人才建设
    第一节 国民政府对空军人才的培养要求
        一、空军学员的准入资格
        二、对空军人员的精神要求与指导思想
        三、对空军人员的技术训练培养要求
    第二节 空军人才的摇篮—中央航空学校
        一、航校的成立
        二、严格学员选拔与考核机制
        三、重视学员的培养
        四、航校的精神教育
        五、航校的人才培养成本与薪阶制度
    第三节 防空学校人才培养概况
        一、防空训练与培训
        二、主要负责人及师资力量
        三、学员的选拔、管理与出路
    第四节 向海外派遣留学生
        一、“九一八”事变前国民政府对空军留学生的规范化管理及派遣尝试
        二、派遣赴意大利留学的学生学习概况
        三、派遣留学生赴其他国家学习概况
第五章 国民政府空军建设的评价与检讨
    第一节 国民政府空军建设对抗战的贡献
        一、中国空军歼灭了日本空军的有生力量,并从战略上牵制了日军
        二、铸就“笕桥精神”,鼓舞抗战士气
        三、为抗战后期争取美国对华空军援助打开窗口
    第二节 国民政府空军建设的问题检讨
        一、缺乏正确的空军战略战术
        二、空军基础建设极其薄弱
        三、飞行员缺乏训练导致事故
        四、空军军制不良,航委会人事混乱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战斗/轻轰炸机鹰Ⅲ——中国抗日战争初期主力战机(论文参考文献)

  • [1]“湘西会战”中美空军作战研究——基于抗战后期国民政府对日反攻战略调整之视角[J]. 田燕飞.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5)
  • [2]南京沦陷前的城市防空实践[J]. 谢忠强.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1(05)
  • [3]全面抗战时期日军对安徽的无差别轰炸研究[D]. 赵丰年. 西南大学, 2018(01)
  • [4]南京城市防空研究(1932-1937)[D]. 张颖.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1)
  • [5]昆明、桂林“飞虎队”遗存研究[D]. 吴海舟. 云南大学, 2018(01)
  • [6]全面抗战前中国空军发展述略[J]. 黄正光.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 [7]试论鄂西空战与中国战场空战的转折[J]. 谭玉龙.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7(04)
  • [8]北方之鹰——记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J]. 高金业. 时代文学, 2016(02)
  • [9]全国抗战初期中日空战态势的演变[A]. 袁成毅.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5
  • [10]抗战前国民政府空军建设研究(1931-1937)[D]. 刘俊平. 南京大学, 2014(05)

标签:;  ;  ;  ;  ;  

战斗机/轻型轰炸机鹰III——中国抗战初期的主力战斗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